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实验室集中运行与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

计算机实验室集中运行与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

计算机实验室集中运行与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

作者:武佳宁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4期

[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实验室已有问题和管理现状,通过对各实验室集中运行管理,提出了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集成解决方案。该系统采用C/S与B/S模式混合模式,采用分层次、分结构的模式,以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集中运行信息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059-02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不仅承担着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还承担着其他各类专业课实验教学任务,还有各类上机实践、上机考试、培训、学生毕业设计和自由上机等多项任务,成为高校使用频率最高的实验室。随着各高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原有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规范优化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更加充分地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进一步开发先进的机房管理系统,更加规范、高效地管理计算机实验室,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利用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特点和管理现状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服务课程多样,承担教学任务重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不仅承担着计算机基础、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还承担着其他各类专业课实验教学任务,例如数学建模、动漫设计、统计分析的SAS、SPSS以及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这些不同的应用软件需要安装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常常出现软件之间的冲突和资源过度占用的拥堵问题。计算机实验室安排课程量大,是高校使用频率最高的实验室,满满的课程安排也使得计算机不堪重负,频频出现软硬件损坏现象,影响正常教学。[1]

(二)计算机实验室维护工作量大且繁杂

随着高校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拥有几十个机房,几千台计算机已经十分普遍。数量大,机器使用频率高,设备故障的频率自然大大增高,给维护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每学期根据教学需求的变化经常更换软件,每安装一个新软件就面临所

有的机器重新调整系统的问题,面对数目庞大的计算机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陷入巨大的重复劳动中。

(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普遍存在跨校区、跨网段、多机房管理的问题

高校扩招后,多数学校由多个校区组成,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普遍存在跨校区、跨网段、多机房管理的问题。这些分布在不同校区、不同教学楼的机房如果分开管理则大量耗费人力物力,且难形成规范管理。

(四)高校计算机实验室随时承担教学外任务,角色转换频繁

为了不浪费教学资源和满足学生课余自由上机的需求,计算机实验室在白天完成教学任务后,课余时间还要开放上网。上课时教师会要求切断网络以保证学生认真听讲,而自由上机又要求网络通畅且分段计费。每学期期中期末安排上机考试要确保每台机器的考试软件运行正常,同传功能通畅,维护考试的公正公平。同样的设备角色频繁转换,对软件硬件及管理人员都是很大的考验。

(五)计算机实验室安全隐患多

计算机实验室设备使用频率高,通常连续使用12个小时以上,机器散发热量较大,计算机使用受命大大缩短。一台机器运行软件数量多,常常引起系统负荷过重而崩溃。学生自由上网,优盘大量使用,个别学生违规操作对计算机形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轻则个别机器染毒需要重装系统,重则整个局域网中毒瘫痪,直接影响正常实验教学。[2]

二、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管理系统技术分析

要实现计算机实验室集中运行与信息化管理,需要一个跨校区、跨网段、多机房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应该采用C/S模式与B/S模式混合,Intranet和Internet并存的方式,采用分层次、分结构的模式。底层是每个校区机房局域网管理层,采用C/S结构,主要负责计算机实验室日常实验教学的控制管理;中间层是数据库管理层,负责整个系统数据信息管理和控制,对外信息发布,生成报告信息,统计汇总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等,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最高层是web管理层,以web的形式提供管理服务,最高层采用B/S结构,让管理者不管在哪个校区,任何办公室,甚至在自己家中通过专用VPN也能进行高层管理。所有通过数据库层的信息都能通过web平台展示给高层管理员,是整个系统的窗口。这种C/S与B/S 的混合模式,解决了跨校区、跨网段、多机房的管理难题,也通过信息化的系统搭建把机房管理员从繁重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3]

(二)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