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绥靖油田缝内转向重复压裂研究与应用

绥靖油田缝内转向重复压裂研究与应用

绥靖油田缝内转向重复压裂研究与应用
绥靖油田缝内转向重复压裂研究与应用

转向压裂

第一章概述 (2) 第二章技术原理 (4) 一、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技术原理: (4) 二、破裂机理研究 (5) 三、重复压裂裂缝延伸方式 (8) 第三章重复转向压裂时机研究 (11) 1、影响重复压裂效果因素 (11) 2、选井选层原则 (11) 3、压裂时机确定 (12) 第四章暂堵剂(转向剂) (12) 1、堵剂性能要求: (12) 2、堵剂体系 (12) 3、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堵剂 (13) 4、配套的压裂液 (15) 第五章转向压裂配套工艺技术 (16) 1、缝内转向压裂工艺技术 (16) 2. 缝口转向压裂工艺技术 (18) 3、控制缝高压裂技术 (19) 4、端部脱砂压裂技术 (20) 第六章工艺评价 (21) 1.裂缝监测 (21) 2.施工压力 (21) 3.产能变化 (21)

第一章概述 我国发现的油气藏中60%以上为低渗透油气藏,往往具有非连续、非均质、各向异性的特点。 低渗油藏必须进行压裂改造,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随着开采程度的深入,老裂缝控制的原油已近全部采出,传统的平面水力裂缝设计方法和压裂技术已不能满足这类油藏开采的需求。可以实施暂堵转向重复压裂,在纵向和平面上开启新层,开采出老裂缝控制区以外的原油,有效的稳油控水、提高原油产量和油田采收率,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外的重复压裂实践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①层内压

出新裂缝;②继续延伸原有裂缝;③转向重复压裂。 对于重复压裂中出现的裂缝转向,目前认为主要有三种不同方式:①地应力反转;②定向射孔诱导;③桥堵转向压裂工艺。 对于低渗储层,由于出现地应力场反转的难度较大,而采用定向射孔压裂造成裂缝转向,对储层伤害较大。近些年,利用桥堵作用堵塞裂缝,形成转向的新裂缝的压裂工艺(缝内转向与缝口转向),经过现场实践,增产显著,逐步成为低渗储层重复改造的首选工艺。 在大规模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工艺优化配套,建立了以缝内转向压裂工艺为主导的低渗透重复压裂新模式。它有效地在疏通原有人工主裂缝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支裂缝,沟通了“死油区”,扩大油井泄油面积。 低渗透油田缝内转向压裂工艺的关键技术是缝内转向剂技术。依靠该技术产品,实现了裂缝延伸的暂时停止,达到了在缝内某一位置实现裂缝转向的目标。为证实缝内转向压裂沟通微裂缝和形成新裂缝,利用微地震法在施工时裂缝延伸进行动态监测。综合分析水力压裂裂缝延伸监测结果、重复压裂效果、施工压力特征,能证明缝内转向重复压裂在疏通原有裂缝的基础上,是否产生了沟通微裂缝或者形成新裂缝。 缝内转向压裂工艺在低渗透油田应用概况: 在老井上的应用概况: 2002-2007年,缝内转向压裂工艺在老井上推广应用487口井,增产效果明显。安塞油田应用332口井,日增油1.40t,陇东油田

重复压裂

重复压裂技术综述 一重复压裂技术的发展历程 1.1 20实际50年代 受当时技术与认识水平的限制,一般认为,重复压裂是原有水力裂缝的进一步延伸或重新张开已经闭合的水力裂缝,且施工规模必须大于第一次压裂作业的2-4 倍,才能获得与前次持平的产量,否则重复压裂是无效的。这一时期重复压裂只是简单的增加施工规模,并未从机理方面深入研究,而且开展的并不多。 1.2 20实际80年代 随着油气价格的变化和现代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国外( 主要是美国) 又将重复压裂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研究课题,从重复压裂机制、油藏数值模拟、压裂材料、压裂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研究攻关,获得的主要认识有:重复压裂的水力裂缝方位可能与第一次形成的裂缝方位有所不同,即重复压裂可能产生出新的水力裂缝;重复压裂应重新优选压裂材料;对于致密油气藏,重复压裂设计的原则是增加裂缝长度;对于高渗透性油气藏,则应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 1.3 20实际90年代 因认识到转向重复压裂会接触到储层的剩余油区或未衰竭区而极大地提高产量和可采储量,这就更加激发了各国学者对转向重复压裂的研究。因为重复压裂裂缝延伸方式依然取决于储层应力状态,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受客观应力条件控制,因此最先发展起来的是重复压裂前储层就地应力场变化的预测技术,在这时期国外研制出可预测在多井( 包括油井和水井) 和变产量条件下就地应力场的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就地应力场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距油水井的距

离、整个油气田投人开发的时间、注采井别、原始水平主应力差、渗透率的各向异性和产注量等。距井的距离越小、投产投注的时间越长、原始水平主应力差越小、渗透率各向异性程度越小、产注量越大,则越容易发生就地应力方位的变化。 1.4 21世纪至今 进人21 世纪转向重复压裂技术进一步发展,有人提出了一种迫使裂缝转向的新技术,即堵老裂缝压新裂缝重复压裂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开采,油田的低渗透层已处于高含水期,原有裂缝控制的原油产量已接近全部采出,裂缝成了水的主要通道,但某些井在现有采出条件下尚控制有一定的剩余可采储量,这时如果采取延伸原有裂缝的常规重复压裂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最好的办法是将原有裂缝堵死,重新压裂,在与原有裂缝呈一定角度方向上造新缝,这样既可堵水,又可增加采油量。即研究一种高强度的裂缝堵剂封堵原有裂缝,当堵剂泵入井内后有选择性地进人并封堵原有裂缝,但不能渗人地层孔隙而堵塞岩石孔隙,同时在井筒周围能够有效地封堵射孔孔眼;然后采用定向射孔技术重新射孔以保证在不同于原有裂缝的方位( 最佳方位是垂直于原有裂缝的方位) 重新定向射孔,以保证重复压裂时使裂缝转向,也即形成新的裂缝;从而采出最小主应力方向或接近最小主应力方向泄油面积的油气,实现控水增油。 二重复压裂理论 水力压裂是低渗透油气藏改造的主要措施,但经过水力压裂后的油气井,生产过程中由于压裂裂缝的闭合、油井产出过程中产出物对裂缝造成的堵塞、以及压裂后其它作业对近井地带的污染等原因,造成产量下降,甚至低于压裂前的水平。为了最大限度地改造剩余油富集区,最有效的措施是开展重复压裂。 2.1 压裂失效原因 不同井压裂失效的原因不同,通常主要有以下几种:

最新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资料

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长城钻探工程技术公司) 在近年油气探明储量中,低渗透储量所占比例上升速度在逐年加大。低渗透油气藏渗透率、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绝大多数油气井必须实施压裂增产措施后方见产能,压裂增产技术在低渗透油气藏开发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1、压裂技术发展历程 自1947年美国Kansas的Houghton油田成功进行世界第一口井压裂试验以来,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压裂技术从工艺、压裂材料到压裂设备都得到快速的发展,已成为提高单井产量及改善油气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压裂从开始的单井小型压裂发展到目前的区块体积压裂,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1]:(1)1947年-1970年:单井小型压裂。压裂设备大多为水泥车,压裂施工规模比较小,压裂以解除近井周围污染为主,在玉门等油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970年-1990年:中型压裂。通过引进千型压裂车组,压裂施工规模得到提高,形成长缝增大了储层改造体积,提高了低渗透油层的导流能力,这期间压裂技术推动了大港等油田的开发。 (3)1990年-1999年:整体压裂。压裂技术开始以油藏整体为单元,在低渗透油气藏形成了整体压裂技术,支撑剂和压裂液得到规模化应用,大幅度提高储层的导流能力,整体压裂技术在长庆等油田开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4)1999年-2005年:开发压裂。考虑井距、井排与裂缝长度的关系,形成最优开发井网,从油藏系统出发,应用开发压裂技术进一步提高区块整体改造体积,在大庆、长庆等油田开始推广应用。 (5)2005年-今:广义的体积压裂。从过去的限流法压裂到现在的直井细分层压裂、水平井分段压裂,增大储层改造体积,提高了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效果。 2、压裂技术发展现状 经过五个阶段的发展,压裂技术日趋完善,形成了三维压裂设计软件和压裂井动态预测模型,研制出环保的清洁压裂液体系和低密度支撑剂体系,配备高性能、大功率的压裂车组,使压裂技术成为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2.1 压裂工艺和技术

延长油田用压裂液的优点与不足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延长油田用压裂液的优点与不足所属系部:石油工程系 专业:应用化工生产技术(油田化学)年级班级:07应用化工(4)班 作者:李阿莹 学号: 指导老师: 评阅人: 2010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延长油田地质情况……………………………………………()第三章压裂液概述………………………………………………………()3.1 概述………………………………………………….……………………()3.2 分类……………………………………………………………….………()3.3 压裂液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状况…………………………….….()第四章延长油田用压裂液…………………………………..………()4.1 胍尔胶压裂液……………………………………………………………()4.2 清洁压裂液………………………………………………………………()4.3清洁压裂液与胍胶压裂液的应用对比…………………………………()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延长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为了达到稳产、增产进而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油田企业会对部分井实施措施作业。本论文以此为出发点,就油田常用的两种压裂液体系用外加剂、工艺、施工效果等方面做了概述并由对两种压裂液体系的应用对比,总结出各自的有优点与不足. 关键词:水力压裂延长油田胍胶压裂液清洁压裂液

(工艺技术)油田压裂新技术工艺

2012年4月8日星期日 1、黑油模型:指油质较重性质的油藏类型。黑油模型是最完善、最成熟,也是应用最为广 泛的模型。是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其它模型大都是黑油模型的扩展。 (1) 黑油模型的基本假设:(1)油藏中的渗流是等温渗流。 (2)油藏中最多只有油、 气、水三相,每一相均遵守达西定律。 (3)油藏烃类只含有油、气两个组分。在油 藏状态下,油气两组分可能形成油气两相,油组分完全存在于油相内,气组分则可 以以自由气的方式存在于气相中,也可以以溶解气的方式存在于油相中,所以地层 内油相为油组分和气组分的某种组合。在常规油田中,一般不考虑油组分向气组分 挥发的现象。(4)油藏中气体的溶解和逸出是瞬间完成的,即认为油藏中油气两相 瞬时达到相平衡状态。(5)油水之间不互溶;天然气也假定不溶于水。 煤层气: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 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 全国煤层气试验区分布图 J3-K1 哈尔滨 28 3、页岩气 页岩气形成的条件 (1) 岩性:形成页岩气的岩石除页岩外,还包括泥岩、粉砂岩、甚至很细的砂岩 (2) 物性:页岩最突出的特点是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典型的气页岩的基质渗透率处于微 达西~纳达西范围,因此气体在储层中的流动主要取决于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发育情况 (3 )矿物组成:粘土矿物和碳酸盐含量低、粉砂质或硅质(石英)含量较高比较有利。 (4)裂缝: 裂缝发育适中。 2012-4-9 4、压裂工艺成果 压裂工艺推陈出新,分段压裂、裂缝性气藏压裂、火山岩压裂、降滤压裂、重复压裂、转向 压裂、控缝高压裂等压裂技术得到了成功应用, 特别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推广应用, 保障油气田增储上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较好指标: 2、 乌鲁木齐 J1-2 J3-K1 J3-K1 J3-K1 J3-K1 J2 J1-2 J1-P2 J1-2 J1-2 西宁 兰州 J1-2 1-2 西安 P2 成都 2"| C-P 北京1 ? 济南3 9 C-P 长春 E J3-K1 1开滦 15 韩城 2大城 16 蒲县 3济南 17 柳林 4淮北 18 吴堡 5淮南 19 三交 6平顶山 20 临县 7荥巩 21 兴县 8焦作 22 丰城 9安阳 23 冷水江 10晋城 24 涟邵 11屯留 25 沈北 12阳泉 26 红阳 29 阜新 13澄合 27 铁法 30 辽河 14彬长 28 鹤岗 T3 武汉二 长沙 2 : P2 上海 P2 P2 福州 卢台北

三种重复压裂方式

重复压裂方式 重复压裂是在原有压裂井的基础之上再次或者多次进行压裂的一种方式。目前国内外的重复压裂方法主要有3种:原有裂缝延伸、层内压出新裂缝和转向重复压裂。 原有裂缝延伸 在油田的不断开采中,由于地层压力、温度等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很多原来存在的裂缝已经不能正常工作,这样将导致原有的渗透率降低,产量减少。面对此情况,只需要对原有的裂缝进行延伸,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重复压裂方式。例如压裂所产生的裂缝会随时间的增长而有所闭合,像这样的油井则需要加砂重新撑开原有的裂缝,以增大其导流能力,提高油井产量。 层内压出新裂缝 由于厚油层在纵向上的非均质性,油层内见效程度不同,会导致层内矛盾突出而影响开发效果,因此可以通过采取补射非主力油层或对非均质厚油层重复压裂或者压裂同井新层等措施改善出油剖面,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国内目前主要基于这种认识展开理论和实践探索。 转向重复压裂 经过长时间对油田的不断开采,油田的渗透率不断降低,很多油田基本上都是处于高含水期,再对油井进行开采也不会产生很大的油量。由于可以渗透的油藏已接近枯竭,因此要求我们对原来已有的裂缝进行封堵,通过该途径采油可能减少水的进入。与此同时对该井再次进行压裂,这样就能压裂出新的裂缝。而暂堵剂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对地层封堵的效果,封堵原有的老裂缝,保证堵水采油的进行,Chevron、Unocal、Dowell和Lost Hill等大公司的试验都表明其具有可实施性。由于最小主应力原理的存在,因此在对油井进行封堵的前提下进行压裂,虽然有可能使压裂液还是向着最小应力的方向进行压裂,但是封堵会使压裂液进行变向,这样就改变了压裂的方向,使压裂能够较为合理地进行,从而能更大程度地对油井进行再次开发,增加经济效益。

油田常用专业压裂软件的特点

一、油田常用专业压裂软件 国外压裂设计分析软件主要包括:E-StimPlan、Terrfrac、GOHFER、Meyer、FracproPT 等。其中Terrfrac是由美国Cliffton教授开发,水力裂缝扩展理论最为完善,它采用了二维流动方式实现了裂缝扩展的全三维模拟,主要应用地热开发、核废料处理等领域,但是它仅针对水力压裂已知方案模拟,可以对压裂裂缝扩展的敏感性因素进行分析,在国外很少见到该软件设计的油田压裂实例。 GOHFER是美国Stim-Lab公司开发的,采用定向网格式储层描述技术,其特点是采用有限元求解,具有较好的模拟复杂地质条件下裂缝扩展的能力,但是该软件的导流能力预测、产能预测模块尚不完善,无法进行压裂方案的经济优化设计,不能开展泵注程序的优化。同时该软件在压裂测试诊断方面的功能不齐全,只有二维压力降落诊断分析功能。 FracproPT是美国GRI开发的,该软件优点是比较适合现场技术和施工人员应用,但是其模型是无计算网格的拟三维模型或者说是裂缝的形态是预先假设好的圆形/椭圆的固定形状,该软件在进行弱遮挡储层的裂缝扩展模拟时缝高容易出现失控和对于由于岩性差异造成纵向裂缝形态的重要影响由于模型过于简单而掩盖了(如泥岩段与砂岩段缝宽上的差异等)。这样大大制约了在弱遮挡储层及多层砂岩油藏压裂设计方面的应用。 MEYER是一套拟三维压裂设计分析软件,其优点是采用类似人工智能的技术进行压裂设计和分析,在国内外相对应用较少。 E-StimPlan是由国际上久负盛名的压裂专家. Nolte、Mike Smith先生创建的NSI公司开发的全三维压裂设计与分析软件,它不仅继承了压裂酸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适合压裂工程师进行压裂优化设计,尤其是Nolte、Smith创建的压裂压力诊断技术,特别适合现场工程师进行现场压裂分析。 E-StimPlan压裂设计分析软件具备目前进行压裂优化设计所需要的压裂设计、压裂分析/诊断、压裂油藏模拟和经济优化评价功能,能够完成压前地层评估、压裂方案设计与优化、全三维压裂模拟与敏感性分析、压裂过程及压后压力降落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压力历史拟合和压裂效果评价等工作。其突出技术特点如下: 1、水平井压裂方面 (a)地质建模方面:具备综合、便捷的水平井地质建模功能。它是可以通过引入邻 近井在三维空间用深度校正的方式来实现建模,并运用图形显示。显示的内容除 了地质分层外,还包括深度转换后的测井曲线和E-Stimplan计算的地应力曲线 等。 (b)在裂缝起裂机理方面:考虑到一般起裂初期总是沿井筒垂直向上开始起裂的。

缝网压裂应用效果的分析与认识

缝网压裂应用效果的分析与认识 发表时间:2014-12-15T13:18:52.24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10期下供稿作者:刘会红 [导读] 裂缝导流能力是指充填支撑剂的裂缝传导或输送储集层流体的能力。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试油试采分公司地质大队刘会红 摘要分析缝网压裂机理并联系现场施工情况,分析和说明了缝网压裂的应用效果。通过12口缝网压裂井的试油资料,对缝网压裂井的打入地层压裂液、日产油量、返排率等重要参数进行分析评价。得出了缝网压裂的特征:增产效果明显;打入地层压裂液大;返排率高;排液时间长;使用范围广。 关键词:缝网压裂;渗透率;应用效果;导流能力 1 缝网压裂的基本原理 缝网压裂技术的作用机理有相同之处,大致如下:(1)裂缝必须以复杂的缝网形态进行扩展。(2)迫使裂缝发生剪切破坏,错断、滑移,而不是进行单一的张开型破坏。(3)储层岩石有显著的脆性特征。(4)存在天然裂缝及其相互沟通状况。(5)实施“分段多簇”射孔实施应力的干扰,增大储层体积,这是实现体积改造和技术成功的技术关键。 图1 缝网压裂效果示意图 2 缝网压裂的理论分析 裂缝导流能力 裂缝导流能力是指充填支撑剂的裂缝传导或输送储集层流体的能力。定义为在储层闭合压力下,裂缝支撑剂层的渗透率与裂缝支撑缝宽的乘积,单位是 D?cm。 (1) 3 缝网压裂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2014年中浅层共统计了12口井的缝网压裂情况。 表1 现场12口压裂井打入地层液量及返排率 3.1 增产效果好,日产油量大。 采用缝网压裂技术的压裂井比同区块比邻井产量较高,是同区块邻井产量的3.51倍。在最近几年统计的缝网压裂中12口井有9口井达到工业油层,占总井数75%。具体如图2

水力压裂裂缝暂堵转向机理与转向规律研究

水力压裂裂缝暂堵转向机理与转向规律研究储层改造是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核心技术,通过水力压裂形成复杂裂缝网络,实现体积改造是水力压裂施工的目标。当储层可压性较差或应力差较大时,难以形成复杂裂缝网络,通过暂堵逼迫裂缝转向是增强缝网扩展复杂性的重要手段。 到目前为止,虽然现场实践已取得较好成效,但裂缝暂堵转向的力学机理、扩展规律和调控方法等尚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开展人工裂缝暂堵转向机理和规律研究。本文探索了新的实验方法,发展了水力压裂数值算法,通过岩芯测试、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对非常规储层的可压性和转向能力、转向剂对裂缝的暂堵规律、裂缝转向扩展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取得成果如下:(1)致密储层成缝能力测试与评价。 储层成缝能力(可压性)是裂缝转向的基础和重要影响因素。实验发现:(1)页岩存在强微观非均质性,并与矿物成分、天然裂隙和TOC含量等一起,是影响页岩储层成缝能力的重要因素。 (2)流体对页岩的岩石力学性质具有显著影响,并与页岩储层的超低含水饱和度、粘土含量、TOC和微纳米孔隙有关。(3)基于基质脆性、天然裂隙密度和声发射活动性,建立了综合评价致密储层成缝能力的新方法。 油田现场应用说明此方法是可行的。(2)裂缝转向机理和规律的真三轴模拟实验研究。 利用真三轴水力压裂物模实验装置,研究了纤维暂堵裂缝的转向扩展规律,得出裂缝转向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储层成缝能力及其非均质性、水平主应力差、天然裂缝分布、初级裂缝宽度、纤维浓度、粘度与排量等,得到了暂堵形成的条件

与图版,并给出了裂缝发生转向时的临界应力差;并以人工裂缝倾角、地应力差、成缝能力和缝内流压为主要参数,建立了裂缝转向能力的评价模型。(3)基于PGD 法(Proper Generalized Decomposition),针对水力压裂裂缝转向和网络化扩展数值模拟需要,建立并求解了完全耦合条件下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型,PGD算法 适合于高效、快速求解以非线性、瞬态、耦合为特征的水力压裂问题,计算速度明显快于传统的有限元方法。 (4)应用PGD算法进行了裂缝转向的模拟,结论与真三轴物理模拟结果一致。裂缝转向主要控制因素为储层性质、水平主应力差、缝间干扰、裂缝暂堵效率、粘度与排量等。 在低应力差、较短裂缝间距条件下,缝间干扰强,裂缝端部较容易发生转向;天然裂缝剪切滑移对裂缝转向具有明显影响,在剪应力和流体压力联合作用下,裂缝更易转向;在转向处裂缝宽度和净压力发生突变,缝宽变窄,净压力降低。本文研究成果将为非常规油气转向压裂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延川南煤层气复杂缝网整体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第8卷第3期2018年6月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7-11-23。 第一作者简介:赖建林(1986—),男,工程师,非常规及低渗透储层改造研究。延川南煤层气复杂缝网整体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赖建林,房启龙,高应运,魏伟 (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1) 摘要:由于煤储层端割理和面割理发育的特点,压裂容易形成复杂的裂缝形态,常规双翼裂缝模型并不适用于煤层气压裂设计优化。为了提高煤层气整体压裂开发效果,提出了煤层复杂裂缝等效渗流表征方法,将复杂的网络裂缝等效为高渗透带,通过优化高渗透带的大小和渗透率,获得最佳的整体压裂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同时采用三维裂缝模拟软件进行体积压裂施工参数优化,并开展3口井压裂施工和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压裂裂缝波及范围较广,复杂程度较高,压后平均日产气量1376.7m 3,为实现煤层气田整体压裂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煤层气;整体压裂;缝网压裂;体积压裂;参数优化 中图分类号:TE357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ntegral network-fracturing of coal-bed methane of southern Yanchuan Lai Jianlin,Fang Qilong,Gao Yingyun and Wei Wei (Petroleu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East China Company,SINOPEC,Nanjing,Jiangsu 210031,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well-developed end cleat and surface cleat,the complicated fracture morphology forms easily in the coal-bed fracturing,and the conventional double-wing fracture model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al-bed methane fracturing desig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of the coal-bed methane,we proposed a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for the equivalent seep?age of the complex fracture,in which the complex network fracture was equivalent to the high permeability zone.By optimizing the size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high permeability zone,we got the best overall fracturing fracture length and fracture conductivity.Meanwhile,we also optimized the pumping parameters by using 3D fracturing simulation software,and carried out the fracturing op?eration and down-hole micro-seismic monitor tests of 3wel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acture length covers a wide field and the complexity after fracturing is high,and the average post-fracturing daily production is 1376.7m 3/d.It provides a technical sup?port to the integral fracturing development of coal-bed methane.Key words:coal-bed methane,integral fracturing,network fracturing,SRV fracturing,parameter optimization 由于我国煤层低饱和、低渗透、低压的特点,煤 层气井产量普遍较低,故需要进行一定的增产改造, 最常用的就是水力压裂技术[1]。国内外煤层气开发 井压裂施工普遍采用活性水压裂液造缝携砂,但压 裂后的裂缝展布规律无法直接观测,分析与模拟的 关键问题之一就是确定裂缝的几何形状及其动态延 伸规律,常用的二维模型包括PKN 模型、KGD 模型[2]。由于煤储层割理裂隙发育,压裂缝通常是复杂的网缝结构,采用均质二维模型进行压裂设计模拟优化存在不足。因此,本文采用高渗透带等效煤层复杂裂缝,通过优化高渗透带大小和渗透率来确定煤层气压裂施工参数,形成了复杂缝网整体压裂设计优化方法,并在延川南煤层气田产能建设中进行了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煤层气田开发效果奠定基础。

重复压裂用转向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第46卷第11期2018年6月广 州 化 工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6No.11Jun.2018 重复压裂用转向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 李 锐,余维初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摘 要:随着储层改造增产的需求日益紧迫,重复压裂用转向剂的研究也逐渐趋于多元化,不同类型的转向剂应运而生三 目前关于转向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封堵能力二扩展应用范围和降低储层伤害三个方面三文中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具有自清洁能力的可降解转向剂及应用较为广泛的交联型转向剂进行了重点论述,认为响应国家的绿色发展理念的可降解转向剂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三 关键词:转向剂;暂堵剂;重复压裂;转向压裂  中图分类号:TE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677(2018)11-0007-04 *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49003-007)三 第一作者:李锐(199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气田应用化学三 通讯作者:余维初(196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钻井液二压裂液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yuweichu@https://www.doczj.com/doc/979748459.html,三 Progress o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emporary Diverting Agent for Refracturing * LI Rui ,YU Wei -chu (Yangtze University,Hubei Jingzhou 434023,China) Abstract :With the urgent demand for reservoir stimulation,researches on diversion fracturing agent gradually become diversified,and various types of diverting agents emerge as the time requires.At present,the relevant research focuses mainly on improving the sealing capacity,extending the application range and reducing reservoir https://www.doczj.com/doc/979748459.html,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biodegradable diverting agents with self-cleaning ability and the more widely used crosslinking diverting agents were focused on.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biodegradable diverting agent responded to the national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 was the main developing agent direction. Key words :diverting agents;temporary diversion;refracturing;diverting fracturing 当前很多老油田已经到了开发后期,面临着低产二高含水等问题,且随着各种非常规油气开发的火热[1-2],必须进行有效的储层改造,以提高单井效益三储层体积改造的关键技术有分段多簇射孔技术二大型滑溜水压裂技术和可钻式桥塞封隔技术三而在大型滑溜水压裂操作时,由于单纯的重复压裂只能张开或延伸原有裂缝,增产效果不佳,因此应用有效的转向剂实现裂缝的转向显得尤为重要[3]三在对非均质性储层中进行改造时,将转向剂有计划地注入到原裂缝中,提高地层内净压力,为后续油气开采提供新的通道,可有效的增大油藏改造体积[4],从而提高采收率三在其基本概念中,与调剖暂堵剂有相似之处,而区别在于储层改造用转向剂主要用于压裂施工阶段,需要承压的能力更强,从而足以改变原地应力场压出新的裂缝[5-7],主要目的是堵旧缝二造新缝;而调剖暂堵剂主要用于注水阶段,原理是流体会先进入高渗透率区域形成堵塞,从而将水导向低渗透率区,主要目的是堵大缝二通小缝[8]三文中结合重复压裂用转向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其应用二暂堵机理二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使对转向剂有更全面的认识三 1 转向剂类型及研究进展 有关转向压裂剂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较早的报道是1936年Halliburton [9]的一个专利三该专利提出使用硫酸替代部分酸液与岩石反应生成硫酸钙,用作后期泵送盐酸压裂液的转向剂三由于该技术会对储层造成永久性伤害,因而未得到推广应用三1989年Nitters G 等[10]指出虽然化学转向剂对于酸压增产具有包括成本较低二操作较为方便等优势,但是由于缺乏配套的工艺及设备,导致其应用效果不佳,当时主要采用的是定向射孔等机械方法三 目前为止,转向剂主要研究难点为:(1)其能否在地层条件下发生可控的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达到良好的暂堵效果;(2)其是否会对储层造成伤害三随着相关材料的不断升级和改造,现在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转向剂,在不同的条件下均可实现暂堵承压转向的功能,而对于转向剂分类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三比如可根据解堵方法分为酸溶型二水溶型二油溶型,也可根据转向剂应用时的状态将其分为颗粒型二纤维型二交联型二泡沫型[11-15]三本文按照解堵时的机理分类,论述了研究比较热

油田压裂新技术工艺

2012年4月8日星期日 1、黑油模型:指油质较重性质的油藏类型。黑油模型是最完善、最成熟,也是应用最为广 泛的模型。是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其它模型大都是黑油模型的扩展。 (1)黑油模型的基本假设:(1)油藏中的渗流是等温渗流。(2)油藏中最多只有油、气、水三相,每一相均遵守达西定律。(3)油藏烃类只含有油、气两个组分。在油藏状态下,油气两组分可能形成油气两相,油组分完全存在于油相内,气组分则可以以自由气的方式存在于气相中,也可以以溶解气的方式存在于油相中,所以地层内油相为油组分和气组分的某种组合。在常规油田中,一般不考虑油组分向气组分挥发的现象。(4)油藏中气体的溶解和逸出是瞬间完成的,即认为油藏中油气两相瞬时达到相平衡状态。(5)油水之间不互溶;天然气也假定不溶于水。 (2)物性:页岩最突出的特点是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典型的气页岩的基质渗透率处于微达西~纳达西范围,因此气体在储层中的流动主要取决于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发育情况 (3)矿物组成:粘土矿物和碳酸盐含量低、粉砂质或硅质(石英)含量较高比较有利。(4)裂缝:裂缝发育适中。 2012-4-9 4、压裂工艺成果 压裂工艺推陈出新,分段压裂、裂缝性气藏压裂、火山岩压裂、降滤压裂、重复压裂、转向压裂、控缝高压裂等压裂技术得到了成功应用,特别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保障油气田增储上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较好指标:

水平井压裂分段数:9段 深层气压裂最大支撑剂量: 908.5t (角64-2H井) 最大注入井筒液量: 4261.1m3 最大酸压规模:1603 m3 ?水力喷射分层加砂压裂在四川、长庆地区施工20余井次,平均单井次缩短施工周期20天以上;气井应用不动管柱分层压裂技术307井次,施工成功率99%;平均单井缩短试气周期20天以上;连续混配压裂施工405井次,累计配液88898 m3,累计缩短施工周期425天。 ?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在苏里格等地区现场应用22井次,并取得良好效果。长城钻探在苏里格气田采用裸眼封隔器进行压裂投产后产量是临近直井的5倍以上。 ?川庆钻探与美国EOG公司合作,在角64-2H井应用水平井泵送电缆桥塞压裂技术,成功完成水平井9段分层加砂压裂施工,注入液体4261.1m3,支撑剂908.5t,刷新此项工艺技术作业时间最短、段数最多(9段)、注入砂量最大、注入液量最多、累计作业时间最长等5项亚洲记录, ?2010年,国产水平井裸眼封隔器及配套工具的成功研发和推广应用,打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产量是临近直井的3倍以上。 ?2010年,川庆钻探在合川 2口井成功进行了连续油管喷砂射孔环空6-7级分段压裂现场施工;西南油气田的威201页岩气井也已进行了2次的页岩气压裂改造施工,为非常规气藏有效开发探索出了新的途径。 5、机械分段压裂技术 机械分段压裂技术包括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技术、动管柱套管内多封隔器卡封分段压裂技术、不动管柱套管内多封隔器卡封分段压裂技术、封隔器+桥塞分段压裂技术等。 1、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 ◆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是苏里格水平井储层改造的主要方式:到目前苏里格共完成裸眼分段压裂36井(167段),占整个水平井改造总井数的81.8%。 ◆应用规模逐年扩大: 09年8井次、10年1~7月28井次。 ◆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分段数从3段到10段(工具已下井,近期压裂施工),最长水平段1512m,最大下入深度5235m。 套管鞋:3698.81

2020年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pdf

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 1.压裂返排液的产生及存在的问题 压裂工艺是油井增产的一项主要措施在各油田普遍采用。其中最常用的是水基压裂液它具有高黏度、低摩阻、悬砂性好、对地层伤害小等优点现已成为主要压裂液类型。 油井压裂过程中产生的返排压裂废液具有污染物成分复杂、浓度高、黏度大,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处理难度大,是油田较难处理污水之一。如不处理直接进入集输流程,会严重干扰后续流程,严重影响到油田生产,导致设备堵塞、油田下降,环保不达标等诸多问题。 表1 压裂返排液污水性质 图1 不同压裂返排水样 2.国内常规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简介 2.1 化学氧化-絮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 采用双氧水、次氯酸钠等强氧化破胶使返排液中的高分子物质氧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降低废液黏度,提高传质效率,增加水处理药剂的分散与分解;絮凝可以改变水中多分散体系表面电性,破坏废液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物质脱稳、聚集;过滤,去除水中不溶或微溶物,脱色除臭。氧化-絮凝-过滤是油气田污水处理常用工艺。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工艺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第一、该工艺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在低温环境,化学氧化剂反应慢,氧化时间长,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导致氧化反应罐(池)占地大,不易在现场作业,运输困难等。 第二、除油效果不明显,系统对乳化油去除效果不佳,需要添加大量药剂,导致污泥量大,增加污泥处理成本。 第三、过滤器时常堵塞,由于氧化破胶不彻底,污油处理效果不佳,导致过滤器堵塞严重,影响最终出水效果和整套装置处理能力。 2.2 化学氧化-絮凝沉淀-电解氧化-过滤联合处理工艺 电解法集氧化还原、絮凝吸附、催化氧化、络合及电沉积等作用于一体,能够使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降解的物质转变成易降解的物质,是污水深度处理的常用方法。 然而电解技术目前在国内应用情况并不理想,时常存在电极钝化、结垢等问题,时常需要更换电极,处理效果稳定性差,成本高,操作检修频繁。 设备占地大,运输困难,不太适合压裂返排液现场处理要求。 2.3 化学氧化-絮凝磁分离-过滤联合处理工艺 该工艺改进了絮凝沉淀工艺,采用高效磁分离机能够减少沉降时间,缩小设备占地面积,相对之前两种工艺有改进之处。然后该工艺化学氧化、除油工艺依然存在,仍然存在处理不达标,设备占地面积大等诸多不足。 2.4 臭氧氧化气浮一体装置-旋流溶气气浮-过滤联合处理工艺 该工艺克服了传统化学氧化受温度、反应速率等影响,采用最新臭氧多重催化氧化和高效旋流溶气气浮技术,实现压裂返排液快速、高效破胶降粘,同时能够高效去除悬浮物、油、胶体等诸多污染物,实现压裂返排液快速、达标处理后回注。从多个油田应用情况数据来看(详见下表),该技术处理效果比较明细,基本能够满足压裂返排液回注或回用的要求。 图2现场应用照片

石油压裂支撑剂行业情况

二、市场情况 1、产品的市场体量 (1)使用量:陶粒砂市场在2014年度过了一段冷却期,在2015年复苏回暖,中石油年度网络公示显示:陶粒砂使用量已从2008年的21万吨上升至2015年的50度万吨; (2)市场规模:国内石油需求量继续增加,石油对外依存度继续增大。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加的石油需求,石油开采业发展迅速。与此相对应的就是相关产品生产的迅速扩大。 我国石油压裂支撑剂行业在这段时间,发展比较迅速,市场规模增速达到20%。 2、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

3、国内市场需求量 (1)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井的深度越来越大,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例如,塔里木油田的深度达到了6500 米以上。据资料介绍,中国低渗透型矿床占中国未开采总量的55%以上,因此国内对高强度陶粒产品的需求量必将增大。目前我国石油压裂支撑剂年总需求量约为70 万吨。其中,大庆、塔里木、长庆、中原等几大油田,约需45 万吨以上;随着油价的升高、开采力度的加大,对支撑剂的需求量还在快速增长。2012需求将达120万吨,年均增长率约15%。 4、进出口及国际市场需求量 (1)总体而言,出口量小于进口量。我国的陶粒砂产品占据整个北美市场的13%,平均每年的业务总量达30亿美元; (2)目前国际市场对石油压裂支撑剂的年需求量约300 万吨,对高强度压裂支撑剂的需求量约60 万吨。资料显示:世界第一产油国俄罗斯石油支撑剂年需求量60 万吨。南美、北美、苏丹、委内瑞拉、印尼、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国的年需求量250 万吨。 三、行业现状 1、发展速度 该行业发展较慢,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约为15%。企业总产能年均增速约为12%。 2、企业现状 企业数量众多,大多数是小型企业,产量低,技术含量低。 3、行业增长速度 我国石油压裂支撑剂行业的增长速度约为10%。 4、对该行业的投资 四、行业竞争情况 1、竞争要素 (1)技术水平、企业规模、研发能力、营销渠道、原材料的获得。 (2011-2016 年中国石油压裂支撑剂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油田油水井压裂技术的发展现状

油田油水井压裂技术的发展现状 发表时间:2019-06-24T15:14:10.020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8期作者:王恩斌1 孙玉才1张光洲2 [导读] 对于一些超深、低渗透以及裂缝性的油田,为了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就可以采用油田油水井压裂技术。由于超深、低渗透以及裂缝性的油田物性差、孔隙孔喉狭窄,致使注水井地层吸水能力差,导致井口压力不断提高,可能达到甚至超过地面注水管线的临界压力,给油田注水开发带来极大困难。近几年,针对水压力高的问题很多油田采用了油田油水井压裂技术。本文分析了水井压裂多因素对水 井增注、油井增产的影响,指明了水井压裂技术方向。 1.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压裂大队; 2.中油测井大庆分公司 前言:上世纪50年代,美国提出"井网压裂"的建议。后期,前苏联进行了物模与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水力裂缝与井网系统组合。水力压裂技术是油气井、注水井增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主要是利用高压索组将液体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在井底地层中形成裂缝,裂缝逐渐向前延伸,在地层中形成具有一定长度、宽度及高度的填砂裂缝,从而改善油气层的渗透性。 1.油田油水井压裂技术 1.1.油田油水井压裂技术增注机理 对于渗透性很好的储层,只要配注合理,完全不需要进行压裂或者酸化等措施,即可达到注水要求;而对于渗透性比较差的储层,特别是受到伤害后,为了满足一定的注水量要求,仅仅通过酸化、补孔等措施不足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采取压裂措施,而压裂后改变了注入水的渗流特性,有效克服了"压降漏斗"的问题,比较容易达到降压注水或增注的目的。因此,水井压裂对低渗、特低渗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对水井进行压裂,即使支撑裂缝的长度很短,只要有一定的导流能力,那么井筒附近的压力损耗几乎是可忽略。假设支撑裂缝长度为20米,导流能力为10μm时简化的井底压力的变化情况。可以知道井筒附近的压力损耗很小,到地层深部由于不同位置与裂缝的关系不同,既有线性流,也有径向流,线性流的阻力小于径向流,部分位置的流体的流动存在混合流现象。从井底压力来看,水井压裂后的井底拒力远远低于不进行压裂时的径向流,也远低于酸化措施处理后的。因此,通过改变地层流油田注水井足裂增注化理体从径向流到双线性流流动规律,即使是特低渗储层也是可容易实现水井增注的。 1.2.影响低渗透油田压裂增注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注水井出现欠注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储层物性差,储层渗透率低,注水井连通性差及注水水质波动等。通过对注水井进行压裂增注措施是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一项有效措施。然而,有时压裂后并未得到理想效果。经研究表明,影响低渗透油田压裂增注的主要原因包括压裂液伤害特性、储层物性、毛细管阻力、润湿性及驱动压力等。 2.压裂技术方向研究 2.1.合理参数优化研究 确定裂缝导流能力:压裂裂缝的导流能力对压后油井日产量和长期累积产油量及水井的日注水量、累积注水量有较重要的影响,是评价压裂支撑裂缝的重要参数之一。裂缝导流能力需要与储层物性相匹配,通常对于渗透性较低的储层,要求的导流能力稍低,而对于物性较好的储层,要求的导流能力高一些,即"低渗小导,高渗大导"。导流能力的大小是由储层的基本物性决定的,对目标井层进行计算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进行优化,求得最佳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加砂强度和平均砂液比:加砂强度、平均砂液比也是十分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反映了压裂支撑裂缝中的砂体情况和裂缝的导流能力。压裂过程中的砂液比过低,必然导致加砂强度低,支撑裂缝的支撑能力低,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受到生产影响或岩石中孔隙压为变化,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容易丧失,失去高渗流特性,直接影响压裂效果。另外加砂强度和砂液比低,不容易形成好的砂梯剖面,与储层流体渗流时对不同裂缝长度段对裂缝的导流能力大小要求不一样不匹配,也就是说,从井筒到裂缝深处的导流能力应该越来越小,形成所谓的"模形",才符合人工裂缝储层流体的渗流规律。因此应该优化出合适的砂液比和加砂强度,才能保证储层流体具有好的渗流场,提高注水量。优化前置液:前置液是压裂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适量的前置液可有效将地层压开,并使裂缝延伸到理想位置。前置液量过大,虽有利于裂缝的延伸和支撑剂的运移,但压后不易排出,无论对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还是对储层的渗透率都有较大伤害,进而影响压裂效果;如果前置液量过小,在压裂过程中会提前滤失完,不利于造缝和支撑剂的携砂运移,严重时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砂堵,直接导致施工失败,也会对压后产量和压裂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前置液的优化也是压裂施王优化设计的重要一环,需要根据具体井层的滤失情况和施工规模等进行精屯设计。 2.2.压裂工艺优化研究 分层压裂方式包括:单封隔器压裂分层压裂、双封隔器跨隔结合上提管柱的分层压裂、滑套封隔器分层压裂、堵塞球分层压裂、限流法分层压裂等等。对于分层压裂工艺方式的优选结果如下:对于砂组之间隔层较薄,两砂组跨度较小,可以采用合压的压裂方式,而上下隔层厚度较大,可以采取单上封保护套管的油管注入方式。对于那些砂组隔层较厚,且二个油层都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前景,为了达到充分认识地层和改造实施的可能,建议采用自下而上的压裂改造方式,逐一认识油层,分层压裂可以采用填砂等方式压裂。对于同时希望一次改造2个以上油层的油井,建议采用以下压裂方式:双封隔器分压,先压下层,然后上提双封隔器压裂上层。该方法优点是单层改造彻底,缺点是作业量大。对于同时希望一次改造3个以上油层的油井,建议采用滑套封隔器分层压裂。最佳施工参数的确定:施工排量=2.5-3.5m3/min,前置液%=40%,平均砂液比:25%以上,CON=5.5Kg/m2,泵注程序:10-15-20-25-30-35-40-45%。结语: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低渗透油田注水井压裂增注机理,也对影响低渗透油田压裂增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压裂液伤害特性、储层物性、毛细管阻力、润湿性及驱动压力等。并且根据各个因素对一些参数进行了分析,提示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对于压裂技术的工艺优化进行了研究,并且给出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刘长宇,丛立春等低渗透性薄层储层改造技术研究[J]钻采工艺,2008.5.第31卷,第5期.73-75. 【2】刘鹏,马英文,张亮等.压裂充填技术在疏松地层中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6,28(4):56-5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