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精品导学案及练习附解析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精品导学案及练习附解析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精品导学案及练习附解析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精品导学案及练习附解析

13.3.1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温故知新

1、下列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圆 B 、长方形 C 、线段D 、三角形

2、怎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答:

3、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 ,相等的两边叫 ,另一边叫 两腰的夹角叫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

4、如图,在△ABC 中,AB=AC ,标出各部分名称

三、自主探究 合作展示

(一)操作、实践:

取一等腰三角形纸片,照图折叠,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

C B (C ) (1) (2) (3)

【问题1】根据上表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并将你的结论与同学交流。

【问题2】你能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证明以上结论吗?

(二)【新知应用】

例1:填空:(1)如图(1)所示,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在△ABC中,AB=AC时,

①∵AD⊥BC,∴∠_____ = ∠_____,____= ____.

②∵AD是中线,∴____⊥____ ,∠_____ =∠_____.

③∵AD是角平分线,∴____ ⊥____ ,_____ =_____.

(2)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顶角为______.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例2:如图(2)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______,∠ABC=______=______,?再由∠BDC=∠A+______,就可得到∠ABC=______=______=2______.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个内角.

解:例题反思:

四、双基检测

1、在△ABC中,AB=AC,

(1)如果∠A=70°,则∠C=_________,∠B=___________

(2)如果∠A=90°,则∠B=_________,∠C=___________

(3)如果有一个角等于120°,则其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4)如果有一个角等于55°,则其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2、如图(3)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

AD是底边BC上的高,标出∠B、∠C、∠BAD、∠DAC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

3、如图(4),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C

图(1)

图(2)

D C

A

B

D

A

B

图(3)

图(4)

五、学习反思

请你对照学习目标,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及困惑。

第2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作图

一、学习目标

1、会依据轴对称的性质找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掌握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即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二、温故知新(口答)

1、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说出它的对称轴。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所连

的线.

3、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上。

三、自主探究合作展示

【问题】

1、如果我们感觉两个图形是成轴对称的,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验证?

2、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不经过折叠,你有什么方法画出它的对称轴?

归纳:

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是:找到一对,作出连接它们的的线,就可以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新知应用】

例题1:如图(1),点A和点B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你能作出这条直线吗?

1、请同学们按照以下作法在图(1)中完成作图。 作法:

(1)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1

2

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 和D 两点; (2)作直线CD .

直线CD 即为所求的直线.

2、思考:(1)在上述作法中,为什么要以“大于1

2

AB 的长”为半径作弧?

(2)在上面作法的基础上,连接AB , 直线CD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吗?并说明理由.

例题反思:

例题2:如图(2),在五角星上作出它的一条对称轴。

例题反思:

四、双基检测

1、如图(3),下面的虚线中,哪些是图形的对称轴,哪些不是?

2、如图(4),画出图形的一条对称轴,和同学比较一下,你们画的对称轴一样吗?

3、如图(5),角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画出它的对称轴。

图(3)

图(4)

图(2)

4、如图(6),与图形A成轴对称的是哪个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图(6)

五、学习反思

请你对照学习目标,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及困惑。

六、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看望;访问。()

2.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

3.竭力保持庄重。()

4.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

5.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七、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冷静寂静幽静恬静安静

1.蒙娜丽莎脸上流露出()的微笑。

2.贝多芬在一条()的小路上散步。

3.同学们()地坐在教室里。

4.四周一片(),听不到一点声响。

5.越是在紧张时刻,越要保持头脑的()。

八、句子工厂。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

“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要点梳理(课文回放)。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她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综合能力日日新

十、理解感悟。

(一)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为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平行四边形导学案

温水镇中学“高效课堂”八年级数学(下)导学案 主备人:_____ 审核人:_____ 班级:______ ; 姓名:________ 课型:新授课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1、三角形全等的证明。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 独立看书127~129页 2、 独立完成下列预习作业: (1)、回顾: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性质? (2)、思考:如何判别一个四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呢? 二、互动探究: 活动1:将两长两短的四根细木条用小钉绞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四边形,使等长的木条成为对边.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形状改变,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它一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你能说出你的理 由吗?(如图1) 尝试证明: 图1 活动2、将两根细木条AC 、BD 的中点重叠,用小钉绞合在一起,用橡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ABCD . 转动两根木条,四边形ABCD 一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你能说出你的理由吗?(如图2) 动手操作 观察分析 猜想证明 总结归纳 迁移应用

尝试证明: 图2 三、合作交流: 通过上面的两个问题的探究,你得出除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之外,还可怎 样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归纳总结: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 方法1 :两组对边___________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如图:∵_________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2 :对角线_________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如图:∵_________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 四、实践应用: 1、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是AC上的两点,并 且AE=CF. 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2、已知:如图,A′B′∥BA,B′C′∥CB, C′A′∥AC. 求证:(1) ∠ABC=∠B′,∠CAB=∠A′,∠BCA=∠C′ (2) △ABC的顶点分别是△B′C′A′各边的中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全册

精品文档生物圈中的人第四单元人的由来第一章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第一节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2. 面的变化。】:学习重、难点【 1.搞清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 ___________。1、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露西”时代的古人类适于下地生活的特点是:下肢发现了第年,________ 、我国的古人类化石非常丰富,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发现于______________。19292 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分析思考人类进化的原因? 3 .二、交流展示思考:认真阅读教材P2至P3任务一: 。、四种现代类人猿分别是:、、 。其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是 2、今天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原因是什么? 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与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他们的共同祖先是4 P5内容思考任务二:认真阅读分析教材P4至 300万年前“露西”少女的化石与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他的运动方式会是什么?5、生活在 能力。万年前的“东非人”用图中的石块做什么?它们已经具有 6、生活在175知识小结三、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自然条件:⑴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自身的变化: 创造和使用。 ⑵人类的进化过程:树上生活--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⑶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学以致用】: 生活链接:现代的类人猿是否有一天会进化为人类? 【技能训练】: 认真阅读教材p6的“区分事实和观点”并完成相关习题。

第一部分 第一课时经纬网 教学案

抓住课堂认真听讲就是抓住了学习的牛鼻子,你的成绩一定会很棒 一经纬网(教学案) 命制人:李清云毛江国命制时间:8月30 审核人:张晓鹏洪务珍 【课堂探究升华】 探究1 经纬网中判断方向 (1)看两点的纬度:同是北纬,大者在北,小者在南; 同是南纬,大者在南,小者在北; 若一地为北纬,另一地为南纬,则北纬的地点在北,南纬的地点在南。(2)极点俯视图上:离北极点越近,越靠北;离南极点越近,越靠南; (注意:(1)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是正南、北关系。(2)极点四周均为正南或正北方向。) (1)看两点的经度: ①同是东经,大者在东,小者在西;同是西经,大者在西,小者在东; ②若一地为东经,另一地为西经,则用两地经度之和的大小辨别东西。若两地经度之 和小于180°,则东者在东,西者在西;若两地经度之和大于180°,则东者在西,西者在东。 (2)看两点自转方向:确定出劣弧后,根据地球的自转,若由甲地向乙地转,则乙地在甲地的东方,甲地在乙地的西方。 (3)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位的最简洁的方法是: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如右图)。根据图中南极点(s),我们先画出A、D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A点在D点的东方,C点在D点的东南方向。 (注意: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是正东、正西关系) 不同纬线和经线上的两点,用上述方法即可得出。

练习1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⑴—⑵题。 ⑴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⑵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探究2判断两地间最短距离及走向 在地球表面上,两地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 (1)若两地经度相差180°(位于同一经线圈上),经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经过两极点: ①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同再南半球: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②在不同的半球:先确定过哪个极点的航线为劣弧,再讨论 (2)两地经度相差不等于180°(不位于同一经线圈上),而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例如,甲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线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后向西南(如图一);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后向西北(如图二); 练习2 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D.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平行四边形导学案

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主备人:辅备人:审批人 课题平行四边形课 时 2课时 课 型 导学+展示 学习目标 1、通过运用图形的变换,探索图形特征与性质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2、对平行四边形的原有认识基础上,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性质,学会一些简单的识别方法. 流程复习引入5分钟——明确目标2分钟——概念学习10分钟——巩固运用15分钟——课堂小结3分钟——达标测评10分钟 重难点 1、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并能应用这些知识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2、难点: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活动 (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复习引入 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图形,它是研究特殊 四边形的基础,是研究线段相等、角相等和直线平行的根据之 一. 1、N边形以及四边形 性质:1)N边形的内角和为,外角和为, 2)四边形的内角和为,外角和为, 正多边形的定义:各条边都相等且各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 边形. 1)正N边形的一个内角为,一个外角为, 教师活动 (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二、基本概念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要抓住两点,即“四边形”和“两组 对边分别平行”. 2、四边形的边角按位置关系可分为两类: 对边(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边)邻边(有一个公共端点的 两条边) 对角(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邻角(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 对角线: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文字表达: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四边形的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平行 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图形如图1-4-1 符号语言表达: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导学案全集

1Unit 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导学案1 Section A 1a--Grammar focus 【学习目标】 1.学会一些国家和城市的英文名称,:会用所学知识,询问和回答人们来自哪里。 2.学会理解和尊重异国文化. 【学法指导】 1、联系生活学习英语。敢于用英语表达,用英语进行交际。 2、听力策略:A. 放松心情。B. 注意关键字 【课前准备】准备一张世界地图.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与检测 (一)预习指导 1.预习第1-2 页的生词,根据音标会读知意. 2.朗读第1-2 页的句型,能英汉互译. 3.知识点拨: 1)Where is/are + 主语+ from ?这一特殊疑问句用来询问某人来自哪里,回答时,用主语+is/are +from+地点。 eg: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Chaohu. Where is he from? He’sfrom Hefei. 拓展:be from = come from be 是系动词,come 是实义动词 eg: Where does he come from? He comes from Hefei. 2)live 不及物动词,意思是“居住”不能直接加地点,需要有介词. eg: ----- Where does she live? ------She lives in Paris. 3)pen pal =pen friend 笔友 4)China 中国Chinese 中国人Japan 日本Japanese 日本人 eg:We are all Chinese. The three girl are Australians. (二)预习检测 1.你知道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英文名称吗? (1)中国_______(2) 加拿大________ (3)法国________(4)英国_________ (5)澳大利亚______(6) 美国_______(7)新加坡______ (8)悉尼________ (9) 巴黎_______(10)纽约________(11)多伦多_______(12)东京_________ 二、课堂互动探究 1. 小组活动: 2 1) 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及短语,然后互相提问。 2)讨论: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加坡等的国家名称、首都等形式,并展开小组竞赛,看看那组最棒。 3) 讨论:询问某人来自哪里,用句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be from 与come from 区别。 5)live 后何时用in,何时不用in。整理到笔记本上。 三、当堂检测 一. 单项选择

高二区域地理导学案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二地理学科课堂(新课/复习)导学案设计活页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备课组长签字: 杜芹意教研组长签字: 肖平平包级主任签字: 赵连宏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 第一章地球知识—经纬网(一) 设计人: 杜芹意 学习目标: 1、地球得形状与大小;2、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得划分;3、南纬度与北纬度,南半球与北半球得划分;4、高、中、低纬度得划分 学习重点: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得划分;南纬度与北纬度,南半球与北半球得划分;高、中、低纬度得划分 学习难点: 根据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得大致距离 课后反思: 一、辅导自学(内容、方法、说明): 表格1-经线与纬线对比 经线纬线 定义 特点形状 长度 相互关系间隔 指示方向 表格2-经度与纬度得对比 经度纬度起点线 划分 分布规律 表格3-区分0°经线与180°经线得两侧经度分布 经度区分向西为 ,向东为 , 向西为 ,向东为 , 经度变化向西 , 向东 , 向西 , 向东 , 二、讨论小结(合作探究): 探究点1: 经线与地轴得区别 探究点2: 在地图上如何辨别东西经度、南北纬度? 三、随堂训练: 1.以下有关地球上纬线与经线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 A.任何地方,纬度差1°得经线长度都相等 B.经度差1°得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C.O°纬线得长度就是O°经线得两倍多 D.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 2.关于东西半球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东经度得范围都在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与1800经线就是东西半球得界线 C.1800经线在东半球 D.200W—00—1600E得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3.用200W与1600E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界线得依据就是( ) A.这两条经线都从海洋上经过,不经过陆地 B.这两条经线正相对 C.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各国边界上通过 D.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非洲与欧洲得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 知识拓展: 读右经纬网图,回答4—7题: 4、穿过海洋最长得经线就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5、比较不同纬线得长度:( ) A、①线就是②线得1/2 B、②线比③线长 C、③线比④线长 D、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 6、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 如果前进得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7、图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得就是:( ) A、E点 B、G点 C、H点 D、K点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二地理学科课堂(新课/复习)导学案设计活页 0°18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精选试题附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精选试题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09?呼和浩特)在等腰△ABC中,AB=AC,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7B.11 C.7或11 D.7或10 2.(2006?仙桃)在△ABC中,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C,∠A=50°,则∠DCB的度数是() A.15°B.30°C.50°D.65° 3.(2006?威海)如图,在△ABC中,∠ACB=100°,AC=AE,BC=BD,则∠DCE的度数为() A.20°B.25°C.30°D.40° 4.(2003?青海)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此三角形的底角等于()A.75°B.15°C.75°或15°D.30° 5.(2006?普陀区二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A.顶角的一半B.底角的一半 C.90°减去顶角的一半D.90°减去底角的一半 6.在等腰△ABC中,AB=AC=9,BC=6,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点D、E,则△BDC的周长是() A.6B.9C.12 D.15 7.如图,AB=AC,∠C=70°,AB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则∠DBC的度数为() A.10°B.15°C.20°D.30°

8.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0对B.1对C.2对D.3对 9.如图,在△ABC中,∠B=∠C,点F为AC上一点,FD⊥BC于D,过D点作DE⊥AB于E.若∠AFD=158°,则∠EDF的度数为() A.90°B.80°C.68°D.60° 10.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40°,那么∠ACB的外角的度数是() A. 110°B. 140°C. 110°或140°D.以上都不对 11.如图已知∠BAC=100°,AB=AC,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则∠DAE=() A.40°B.30°C.20°D.10° 12.如图,钢架中∠A=16°,焊上等长的钢条P1P2,P2P3,P3P4…来加固钢架,若AP1=P1P2,则这样的钢条至多需要()根. A.4B.5C.6D.7 13.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角平分线,AD=8cm,BC=6cm,点E、F是AD上的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48 B.24 C.12 D.6

-平行四边形导学案(全章)

18.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 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 学习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学习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10分钟) 1.由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多边形叫四边形;四边形有条边,个角,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度; 2.如图AB与BC叫边, AB与CD叫边;∠A与∠B叫角,∠D与∠B叫角; 3多边形中不相邻顶点的连线叫对角线,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有条,它们是 自学课本 1.有两组对边的四边形叫平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用“”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 2.如图□ABCD中,对边有组,分别是,对角有_____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对角线有______条,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归纳ABCD的边、角各有什么关系吗?并证明你的结论。 二、合作解疑(15分钟) 1、如图,小明用一根36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 中一条边AB长为8m,其他三条边各长多少?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外角是38°,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3 ABCD有一个内角等于40°,则另外三个内角分别为: 4、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50cm,两邻边之比为2:3,则两邻边分别为: 5、在ABCD中,∠A:∠B:∠C:∠D的值可以是() A.1:2:3:4 B.3:4:4:3 C.3:3:4:4 D.3:4:3:4 5、ABCD 的周长为40cm,△ABC的周长为27cm,AC的长为() A.13cm B.3 cm C.7 cm D.11.5cm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

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 2)学生自学例题 (1) O D C B A

经纬网学案MicrosoftWord文档讲义

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二、纬线和纬度 1.定义:地球表面与赤道平行的线圈 2.纬线有什么特点? 形状:纬线都是()且相互平行 长度:纬线的长度从赤道往两极(),极点是零 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间距: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且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为()km 3.纬度 纬度的确定:某地的纬度数即当地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夹角的度数。 赤道的纬度是()北极点的纬度是(),南极点的纬度是()可写做: 南、北纬度变化规律-------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北极点为90°N;南纬的度数向南愈大,南极点为90°S 重要的纬线:0°纬线 30° 60° 90° 23.5° 66.5° 例题1 读下图,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位于南北哪个半球?纬度范围?

总结南北纬度的判断方法: 自北向南(图纸上一般从上到下),纬度数增大者为南纬,变小者属北纬。 三、经线和经度 1.经线定义: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2.经线有什么特点? 形状:经线都是()且相交于南北两极。 长度:所有经线的长度都() 方向:经线指示()方向 间距: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赤道上最大,向两极递减。 3.经度 经度的概念:该地子午线平面和本初子午线平面间的夹角 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0°)为起点,向东、向西各划分180°,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经度的分布规律: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 重要的经线:0°----180° 20°W----160°E 注意:1.经线0°和180°不标注东西经度,其余经线一律标注东西经;纬线0°不标注南北纬度,其余一律标注南北纬; 2.已知经度和纬度写某地的地理坐标时,要经度在前纬度在后,并用括号括起来,逗号分开,如:(50°E,45°N); 3.东西半球的划分之所以选取20°W和160°E,是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海洋通过,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案.doc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案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目标1、我知道用数方格、剪拼、转化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我能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我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解决问题。 4、积极参与,团结合作,阳光展示,互相超越。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使用教具:自制长方形框架,多媒体课件 学具:一张平行四边形纸,一把剪刀、一把三角尺 教学过程 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课刖父流 一.导入新课(2分)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长方形(出示长方形框架)它的长是30厘米,宽是20 厘米,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 生:能,30X20=600平方厘米。 师:算长方形的面积你用了什么知识? 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二长X宽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 (捏住这个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往外拉成平行四边形) 师: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指着其中的一条边问:在平行四边形中这条边叫什么? 生:底。 师:说到“底”,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生:高。 师:那谁能找出这条底的高?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 二、出示目标(1分) 过渡:请同学们先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展示学1、我知道用数方格、剪拼、转化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我能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习日标 3、我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解决问题。 4、积极参与,团结合作,阳光展示,互相超越。 实施导过渡:有没有信心完成这四个目标?(有)好,响亮的声音来源于你们的自信, 学诊断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自主学习 (自 三、自主学习(5分钟) 主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学习)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7页,自己学习课本87页的内容,并通过数方格把87页 的表格补充完整,并完成导学案上相应的内容。(3分钟) 1.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一比谁看书最专心。 2.自主看书 3.展示交流(2分钟) 课件出示80页上的填空题和小精灵的问题。 过渡:刚才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假如有一块很大的平行 四边形要你算出它的面积,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太麻烦。” 师:“对,太麻烦也不实用。那能不能给平行四边形也总结出一个面积公式呢? 生(能)。 师:到底能不能?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对学 小组互四、对学群学 查互教(一)对学(5分)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2)学生自学例题

O D C B A 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课堂练习】: 1.课本P3练习 2.课本P8习题1 【要点归纳】: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拓展训练】 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1)(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总结反思】: 课题:5.1.2垂线(1)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学习难点】: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二、自主探究 (一)垂直定义 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 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 2.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_____”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 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4.垂直应用: ∵∠AOD=90°() ∴AB ⊥CD () ∵AB ⊥CD () ∴∠AOD=90°() 找一找:在你身边,你还能发现“垂直”吗? 5.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b b a

《地球与地图》导学案复习过程

《地球与地图》导学 案

《地球和地图》导学案 第1讲地球 【自主学习】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赤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二、纬线及纬度 1.纬线:在地球仪上,同____平行、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2.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____方向;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纬线长度____;纬线形状均为____。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由赤道(0°纬线)至南北纬度为低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纬度为中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极点为高纬度。 4.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并将地球分为、两半球(如下 图)。 三、经线及经度: 1.经线(亦称子午线):在地球仪上,连接______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2.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____方向;所有经线长度____;形状均为____。

3.经度的划分:由经线向东至经线为东经度,东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由经线向西至经线为西经度,西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经线向东至东经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经线向西至东经经线为西半球(如下图)。 四、经纬网及意义: 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利用它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 难点解析: 1.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经度、纬度的划分 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 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亦称本初子午线),其它经线的 度数皆以0°经线为起点来确定。如右图:M所在经线的度 数是如何确定的呢? M所在经线与地轴构成一个平面,该平面与本初子午 线和地轴构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两面角α,α≤ 180°),即为M所在经线的度数。若两面角α为90°, 则M所在经线的度数为90°。由于M所在经线位于本初子午线以东,故M所在经线命名为东经90°经线(90°E);如果M点位于本初子午线以西,则为西经(W)。 纬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国际上规定,把赤道定为0°纬线,其它纬线 的度数皆以赤道为起点来确定。 图中M点和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线面角β),即为M点及其所在纬线的纬度。若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2.应用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求解与对角线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探索和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学习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索和应用,用规范数学语言的表达.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 1.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叫做平行四边形。 记作: 读作: 几何语言表述:∵AB CD,AD BC , ∴四边形ABCD 是 . 练习:如图:在□ABCD 中,如果EF ∥AD ,GH ∥CD ,EF 与GH 相交 与点O ,那么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一共有( ). A 、4个 B 、5个 C 、8个 D 、9个 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从边方面:平行四边形 ②从角方面:平行四边形 用几何语言表述: ∵ ABCD , ∴ ; . 练习 ⑴.已知在ABCD 中,AB=8,周长等24,则CD= ,AD= , BC= . ⑵.已知在ABCD 中,∠A= 50°,则 ∠B=____, ∠C=____, ∠D=___. ⑶.在 ABCD 中, 若 ∠A:∠B=4:5,则∠C= ,∠D= . 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 ,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4.【结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任何两条平行线段 ; 思考: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和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有何联系与区别? A B D C

二、合作、交流、展示: 例题1、在 ABCD 中,AE ⊥BC ,于E ,AF ⊥CD 于F , ∠EAF=60°,求各内角的度数? 三、巩固与应用 1.在 ABCD 中,∠A:∠B:∠C:∠D 的值可以是( ) A.1:2:3:4 B.2:2:1:1 C.2:1:2:1 D.1:2:2:1 2.若□ABCD 的对角线AC 平分∠DAB ,则对角线AC 与B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3.若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内角之比为1∶2,则其中较小的内角是( )度. A 、90 B 、60 C 、120 D 、45 4.如图AD ∥BC ,A E ∥CD ,BD 平分∠ABC ,求证AB =CE. 5.如图所示,在 ABCD 中,∠BAC=68°,∠ACB=32°, 求∠D 和∠BCD 的度数? 拓展 :6.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以A 、B 、C 为顶点画平行四边形, 你能求出第四个顶点D 吗?有几个? 7.剪两张对边平行的纸条,随意交叉叠放在一起,转动其中一张,重合的部分构成了一个四边形。 (1)线段AD 和BC 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若这个四边形的一个外角∠α=38°,这个四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F E D C B A D C B A

《地球知识——经纬网》导学案

《地球知识——经纬网》导学案 一.知识导学 一:地球 1:形状:两极_______,赤道________的__________。 2:大小:赤道半径:_______千米,极半径:_______千米,平均半径为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_______km。 二:地球仪 1:地轴与两极:地球仪上,地球的__________,叫地轴。地轴穿过_______,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其中指向_______的一点叫北极;另一端叫_______。 2.经线和纬线 3:经度与纬度 (1)经度: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________,由此向东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________,以西的1800属于________。以 _________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____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____半球。 (2)纬度:某地的地球半径与__________之间的夹角,赤道为_____,北极点为____,南极点为____。赤道把地球分为______ 和________。低纬度:________,中纬度:________,高纬度:________。 五带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________,极圈内为_______,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________。4:经纬网:________和________交织成网。

二、自主探究 探究1 主要经纬线的地理意义 (1)探究纬度0°、30°、60°、90°、23°26'、66°34'的地理意义。 (2)探究经度0°、180°、20°W 、160°E 的地理意义。 探究2 根据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的大致距离 沿300N 、450N 向北走、向东走100的距离各是多少? 探究3 经纬网图中方向的判定 如右图,有一架飞机径直从甲飞往丙,途中飞机飞行方向如何? 探究4经纬网的应用 (1).如何确定地球上的对趾点 对趾点的特点 (2).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若按边(角)是否相等分类,两边(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它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边三角形的各边相等,各角都为60°.解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全等三角形依然是重要的工具,但更多的是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这些性质为角度的计算、线段相等的证明、直线位置关系的证明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因此,重视全等三角形的运用,又不囿于全等三角形,善于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例题求解 【例1】如图AOB是一钢架,且∠AOB=10°,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根.(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通过角度的计算,确定添加钢管数的最大值. 注角是几何中最活跃的元素,与角相关的知识异常丰富,在三角形中,角又有独特的等量关系,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内外角关系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利用这些定理可以找到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 随着知识的丰富,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随之增加,因此,在使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时,需要综合与选择. 【例2】如图,若AB=AC,BG=BH,AK=KG,则∠BAC的度数为( ) A.30° D.32° C 36° D.40°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 思路点拨图中有很多相关的角,用∠BAC的代数式表示这些角,建立关于∠BAC的方程. 【例3】如图,在△ABC中,已知∠A=90°,AB=AC,D为AC上一点,AE⊥BD于E,延长AE交BC于F,问:当点D满足什么条件时,∠ADB=∠CDF,请说明理由. (安徽省竞赛题改编题) 思路点拨本例是探索条件的问题,可先假定结论成立,逐步逆推过去,找到相应的条件,若∠ADB=∠CDF,这一结论如何用?因∠ADB与∠CDF对应的三角形不全等,故需构造全等三角形,而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中线)是等腰三角形中一条常用辅助线.

平行四边形复习导学案

《四边形复习》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基本图形结构使本章内容系统化. 2.对比掌握各种特殊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3.运用知识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二、导入与自主预习 1、 (在箭头上填上合适的数字序号)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有一个角为直角(3)一组对边平行 (4)另一组对边不平行(5)一组邻边相等(6)一组对边相等

三、知识探究与合作学习 例3 例2. ①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D作 DP∥OC,且 DP=OC,连结CP,试说明:四边形CODP是的形状。 A B D C O P

四、总结归纳 本节课你复习了什么?你能说出平行四边形及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吗? 五、当堂演练 2、选择题 3、填空题 (1)如图,矩形ABCD 沿AE 折叠,使D 点落在 BC 边上的F 点处,如果∠BAF=60°,则∠DAE= 。 (2)矩形的面积为12cm 2,一条边长为3cm ,则对角线长为 。 4、(选做)以△ABC 的边AB 、AC 为边的等边三角形ABD 和等边三角形ACE ,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 (1)当∠BAC 满足 时,四边形ADFE 是矩形; (2)当∠BAC 满足 时,平行四边形ADFE 不存在 (3)当△ABC 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 1、判断题: 1)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 ( ) 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 ) 3)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 ) 4)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 ) 5)两条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 6)两条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 ②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特征是 ( ) A.对角线互相平分 B.对角线相等 C.四个角都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 ①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等边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菱形 D.等腰梯形 ③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AB ∥CD ,AB=BC B.AB=CD ,AD=BC C.∠A=∠B , ∠C=∠D D.AB=AD ,CB=CD ④梯形ABCD 中,ADBC ,对角线AC 与BD 交于O ,则其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O D C B A B C A E F D

经纬网复习导学案

经纬网复习导学案 考点一:经度和纬度的判断方法 (1)东西经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的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2)南北纬的判断: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为北纬;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为南纬。 例题一: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回答1~2题。 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C.③位于南半球D.④位于北温带 考点二: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距离 1.定“方向” A在B的西北方向;D在C的正东方向;E在 D的正南方向;E在C的东南方向。 点拨:(1)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按地球自西向东 自转判定东西方向,取小于180°的劣弧方向。 (2)图2中C、E两点是既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可以先借助辅助点D确定。 2.定“距离” 图1中各点间的距离:AF≈1_110_km;BF≈1_110×cos_30°km。 点拨:(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千米。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3.定“范围” 图3和图4,4个阴影地域中,实地面积最大 的是④。 点拨:(1)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

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2)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例题二:下图中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例题三:读经纬网图(右图),从A到B再到C,方向是() A.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C.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D.一直向正南 例题四:(2012·福建文综改编)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 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米。那么M 地的纬度为() A.66°N B.67°N C.23°N D.24°N 例题五:(2015·全国文综Ⅰ)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 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 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 停此地。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 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66.5°N B.60°N C.53°N D.40°N 例题六:读“世界某区域地图”,据坐标判断,图中 甲山脉的长度约为() A.300千米 B.2 000千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