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师)

  • 格式:doc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结构】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

【考点要求】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点落实】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主要耕作工具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原始石器;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松土农具耒耜。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在农业上很少使用。木制耒耜、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

(3)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铁犁牛耕)

(4)汉朝时期: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出现犁壁,发明播种工具耧车;东汉时期耦犁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古代耕犁已相当完善,标志着中国耕

犁技术的成熟,一直为后世沿用。

二、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

1.古代水利工程:(1)战国时期:都江堰。(2)汉代: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1)三国曹魏:翻车;(2)唐朝:发明筒车,利用水力来灌溉农田;(3)宋朝:出现高转筒车;(4)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

三、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 夏、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1)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2)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集体耕种。

3.春秋时期:私田出现,土地私有制产生。(国有制、私有制并存)

(1)由于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根因)

(2)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3)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5.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土地私有制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6.北魏至唐前期:为抑制土地兼并,推行均田制。

☆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北魏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农民土地所有制。

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关于古代中国小农经济

1.形成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基本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③自给自足(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评价:

积极性: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稳定社会,维护封建统治

消极性:①具有分散性,容易出现封建割据的局面。②具有脆弱性。经营规模小、封建剥削严重以及天灾人祸等,使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极易破产。③小农经济的落后性,是封建愚昧、迷信和落后的思想文化产生的根源。④具有封闭性,明清时期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

【历史图片】

【重难点突破】

一、小农经济的弱点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1.分散性:容易导致分裂,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维护它的发展。

2.封闭性、落后性:社会稳定,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但也导致农民目光狭隘,自私自利,在近代不能领导中国反封反侵略革命斗争的胜利。

3.保守性:不利于技术的更新,导致中国的农业到明清时期没有突破。

4.脆弱性:政治上容易导致阶级矛盾,农民起义;经济上难以扩大再生产,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产品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应,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三、细数传统农业之发展

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需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8分)

(2)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8分)

(1)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1 分)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2 分)特点:精耕细作。(1 分)

(2)原因: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6 分)因素:重农抑商政策。(2 分)

读材料:

晁错复说上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汉书•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