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教案设计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教案设计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教案设计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教案设计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一、教学内容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二、本周主要知识点拨

【命题趋向】

本专题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第二部分是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部分是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对于第一部分高考将会着重考查资源与生态问题的表现及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部分主要考查工业、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类型,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第三部分主要考查在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生态保护的行动中,国际合作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一要注意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二要注意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类型;三要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具体地分析问题。

高考重点:本考点也是高考命题基础知识运用的选考区域,考查形式主要是综合题。

命题趋向:(1)从内容上,主要考查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沙尘暴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侧重于考查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2)从形式上,多以统计图表以及文字材料呈现信息,结合问题所在区域图,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大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新课标区多以选做题出现,难度一般不大,内容、材料比较贴近生活。(3)从能力上,侧重考查学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环境的伙伴关系思想。可能会继续关注热点、重大环境问题,仍以图、文资料形式,考查某区域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要多注意我国的突出环境问题以及重大工程、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三、主要知识(考)点分析

测试要点一: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发展

1.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依赖自然环境;

2. 农业社会:利用自然环境,主要从事种植和养殖活动;

3. 工业社会:对资源掠夺式开发,排放大量废物,人地对抗强烈;

4. 当代社会:多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谋求人地协调。

测试要点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实质:

1. 原因——①巨大的人口压力;②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2. 实质: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3.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酸雨蔓延;森林锐减;水体污染;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测试要点三: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 水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数量有限、分布不均、不合理开发与管理、总需求量增长快)

2. 土地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①世界耕地资源严重不足;②土地退化严重(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土地污染);③中国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耕地比重不大、分布不均匀、非农业用地增长迅速、耕地质量差)。

3. 矿产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不合理的利用方式。

测试要点四:非可再生资源(煤炭和石油)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 主要措施:科学开采、环保并行、保护土地、能源结构改革。

2. 利用: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测试要点五: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淡水短缺解决措施:(世界:开源,节流。中国:开发水源;节约用水;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和利用。)

2.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利用与保护: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科学开发和治理土地。土地退化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业措施)

测试要点六:生态环境问题

1.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森林资源锐减;草地退化;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

2.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如: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

测试要点七:环境污染问题

1.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2.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环境污染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无节制地向环境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破坏自然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3.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环境污染有日益加重的趋势

测试要点八:环境污染的防治

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垃圾分类回收或作无害处理。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1. 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我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2.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西北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达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5.5%。20世纪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210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

3. 草原退化加剧

20世纪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21世纪初,我国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严重退化草原近1.8亿公顷,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牲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有森林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

5.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我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我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 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典型例题】

例题1.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植被稀少,且常有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A. 行政手段

B. 法规手段

C. 经济手段

D. 教育手段

(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2)轻春干燥(少雨)冷锋(3)A (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

【解析】第(1)小题,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大小与距沙尘暴源地的距离、风向、风力大小等因素有关,结合“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易于得出“由西向东(强度)逐渐减弱”的分布特点。

第(2)小题,阅读本题图,分析北京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可知: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以轻度为主,即总体上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为轻度。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多晴天,降水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且多大风天气(冷锋活动频繁),地表植被稀少,表土疏松、裸露等是导致北方春季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第(3)小题,首钢作为国有企业,其搬迁是在政府干预和指导、规划的条件下完成的,属于行政手段。

第(4)小题,解答此题,必须深刻、全面理解“绿色奥运”中“绿色”的含义。北京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当地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矿物燃料释放的污染物质以及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措施要着眼于控制污染源、切断污染物质的输

送。通过调整、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增加除污设备、减少废气排放来控制;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进而减少沙尘暴发生的次数和强度,提高北京大气环境的质量。

例题2.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答案】(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的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

【解析】(1)图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其次为石油,均为矿物能源,利用过程中会产生硫氧化合物、氮氧化物气体、废渣等废物,进而会导致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加强、酸雨等问题。

(2)利用水能发电需修建大坝,建设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水库建成以后,会对河流径流、库区地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题3.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见图甲图。

资料三见图乙图。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填正确项字母)。

A. 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 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 连续的阴雨天气

D. 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 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分析原因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12 7 (2)ABD (3)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原因:工业区工业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4)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1)

直接读图即可。(2)读乙图知,主城区污染物以NO x为主,NO x主要来源于交通工具的排放;工业区SO2和PM l0排放较多。出现混浊天气除了和人为排放污染物有关,还有自然原因。当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时,大气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而阴雨天气和森林能减轻大气污染。故选ABD。(3)注意该题要求描述“空间分布特点”,注意语言的准确性。(4)防治污染的措施可从技术措施、生物措施、政策措施等角度考虑。

例题4. 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200个“死亡地带”,即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的区域。联合国于2006年10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死亡地带”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完成下列要求。

(1)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2)简述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

【答案】(1)油轮石油泄漏;远洋运输、捕捞等排出的生活污水;某些公司倾倒的工业废弃物。

(2)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远洋航线沿线和渔业资源丰富海域(渔场)。防治措施:进行国际合作,制订国际公海海域相关法规,加强国际公海海域的环境管理;防止油轮泄漏,控制向国际公海海域排放各类废弃物。

【解析】(1)海洋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人类的生活、核电站的冷却水以及海洋运输等原因造成的。

(2)由上面分析可知,最严重的污染主要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和海运线上的海运事故造成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治理工业废水以及防止海运事故的发生。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读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完成第1~2题。 1.该种植被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2.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森林破坏 读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统计表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第3~4题。 3.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④2019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以下图,完成第5题。 5.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以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7.以下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淮河地区的洪涝 8.读以下图及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2019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科尔沁草原的变化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密度的变化 (1)说出图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9.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1 600毫米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见图甲。 图甲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来源:学&科&网] 材料二:见图乙。 图乙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材料三:见图丙。

高考地理微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案例(附:经典案例及解析)

高考地理微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案例(附:经典案例及解析) 某区域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1)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的成因 针对上述每一问题,要综合分析其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成因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对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对上述与某生态问题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自然条件包括: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形成,冲刷力强;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人为原因包括: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等;露天开矿的采矿方式。 (2)针对成因,提出应对措施

要做好这一步,关键在于加强针对性,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出应对措施,即包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对人类活动的规划、管理,总之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 【经典案例】 1.(2020·云南省模拟)宁夏中卫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过去这里受流沙侵袭,黄沙蔽日,包兰铁路也常被风沙掩盖,造成交通中断。近年来,

当地采用“麦草方格”治沙法(也称草方格沙障法),通过轧制1米×1米的麦草方格,在格子中间种植沙生植物来固定流动的沙丘,植被覆盖率由过去不足1%上升到42.4%,在铁路线两侧形成了“绿带”,基本上控制了沙害侵袭。原来人工固沙1.2亩/天,现机械铺设草方格达48亩/天。这种治沙方式已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左图为中卫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景观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草方格沙障景观。 (1)试说明草方格沙障的治沙原理。 (2)分析在草方格沙障中种植固沙植物的生态效益。 (3)根据图文资料说出草方格沙障法应优先治理的地区。 【解析】 第(1)题,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大地表粗糙度,削弱经地面层风速,减弱风的输沙能力,沙障阻止流沙的移动,可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第(2)题,草方格沙障中种植固沙植物主要是一些耐旱植物,这类植物根系发达,有效固沙,减少沙丘移动,同时增加植被覆盖率,截留水分,植物固沙,增强蓄水能力,削减地表风力,减轻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利于有机质积累,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以达到长久固沙的作用。

三年高考()决胜高考地理压轴卷分类汇编专题04环境保护(含解析)

三年高考()决胜高考地理压轴卷分类汇编专题04环境保护(含解析)【2018·海南】【环境保护】 2017年“双十一”期间,苏宁易购推出一款“共享快递盒”(如下图所示),即用塑料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纸箱。这种快递盒使用时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签收后,快递小哥就会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仓库重复使用。据官方数据,这种共享快递盒单个制作成本是25元,平均每周可循环6次,预计单个快递盒使用寿命可达1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0.025元。 说明推广“共享快递盒”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并预测今后大范围推广可能遇到的障碍。(10分)【答案】【环境保护】 作用:共享快递盒替代纸箱,可减少植被的破坏,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共享快递盒可重复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每点2分,共4分) 障碍:前期投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快递员需要当面签收后收回快递盒,影响快递员效率,可能造成收入减少;快递盒尺寸形状限制,不能满足各种物品的需求;配套的服务网点不足,不能满足需要;买家不在家不能签收,导致快递盒无法回收。(任答3点,得6分)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推广“共享快递盒”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有可减少植被的破坏,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共享快递盒可重复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预测推广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影响快递员效率、尺寸不能满足各种物品的需求、配套的服务网点不足、特殊原因导致快递盒无法回收等。 【2018·衡水金卷(二)】【环境保护】 新华社2017年8月23日电,环保部等部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西6省市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其中提到,为使本区域内PM2.5平均浓度、重污染天数同比大幅下降,需把压煤减排作为主攻方向之一。 根据所学知识,试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压煤减排提出合理建议。

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复习学习资料

生态环境问题 一、基本概念: 生态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区别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①生态破坏、②环境污染;③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湿地退化、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酸雨)、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咸潮)、固体垃圾污染(放射性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 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等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一般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水文灾害等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低温冻害、冻雨、旱涝、沙尘暴等 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坍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问题 (1)土地荒漠化: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1、气候干旱2、土质疏松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4、气候异常、降水变率大 人为原因:1、人口增长快对环境压力大大: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3、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例题1:.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30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 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 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 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 高。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 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主导因素 是。限制性因素 是。(4分) (2)分析图示区域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8分)。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原湿地)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上游。该湿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首。下图为若尔盖湿地位置示意图。 (1)列举若尔盖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 (2)试分析若尔盖湿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说明若尔盖湿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源区位于省南部,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

布最集中的湿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省及周边地区略图 (1)分析三江源湿地形成的原因。 (2)简述三江源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 (3)为遏制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高纬湿地)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 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 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 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 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 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是不列 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 (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 的原因。

(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 (3)从植被类型及地理分布角度说明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的差异。 (4)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 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泥炭是由很多年前沼泽地中的各种植物(其多数是蕨类植物)死亡后,堆积变化而成的,多分布于冷湿地区的低洼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极为丰富,泥炭资源的开发有近百种产品,但主要应用于制作各种泥炭肥料,应用于园艺、饲料、土壤改良剂等方面。 (1)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2)泥炭是一种天然的有机肥料,但当地市场需求量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有答案)(精)

专题一:环境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梳理: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2.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 酸雨。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酸雨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 ②使土壤酸化 , 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 , 毁坏森林 ④腐蚀材 , 钢材 , 造成建筑物损坏 4. 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 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 SO2的回收与利用 5.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二、水污染 1. 水体富营养化 :(1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2. 海洋油污染 (1怎样清除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 2mm ,造成大气污染 3.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4.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地理简答题关于生态环境问题专题.doc

生态环境问题专题 ⑴台风 A. 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 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B.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C.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 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D.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⑵寒潮 A. 时空分布: 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 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B. 灾害特点: 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冻害等灾害性天气。 C. 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⑶厄尔尼诺 A.概念: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 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 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 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B.“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 ①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 ②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 ③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秘鲁渔场浮游生物减少,鱼得不到食物而大 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徒。影响生态环境C.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台风减少; 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 ③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④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⑷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气候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赫赫有名的“厄尔尼诺”相反,并与厄尔尼诺同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 ⑸地震 A.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B. 形成: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练习(三)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三) 环境保护 考向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一讲高考】 【例1】(2016?新课标Ⅲ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例2】(2015?山东卷)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满地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10分) 【例3】(2014海南地理)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例4】(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二讲典例】 【例1】42.(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2月月考)(10分)【环境保护】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4分) 【趁热打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月13~14日,环保部就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约谈其主要负责人,督促其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及相关规定,坚决制止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1月14日,环保部向媒体通报称,环境保护部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发现,河南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10余家采矿企业,涉及可开采的坑口217个;矿渣堆存量2 000余万吨,堆放面积巨大,高差数百米,生态破坏严重,废弃场地生态恢复工作进展缓慢,未将环境保护部2014年的相关整改要求落实到位;保护区内部分采矿权到期后,有关部门仍为其办理矿权证。 说明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带来的危害,并简述其主要治理措施。 【例2】(【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读2012年我中十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回答问题。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环境保护 综合题(10小题,共10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PEC蓝”是形容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的网络新词,它是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环境。 材料二 据观测,北京大气污染七成来自本地,图1是本地污染来源构成,图2是北京某区某年各月大气指数变化图。 (1)指出北京空气污染指数最高的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2)从长远来看,要保持北京大气质量良好,可采取哪些措施? 2.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部,为热带、亚热带气候,降雨集中于夏季。受厄尔尼诺影响,2016年1.2月份该州大量降水。该州沿海和内河渔业发达,农业、旅游业、制造业为其经济三大支柱。2016年3月,该州甲地(主要蔬菜种植区)陷入空前的渔业危机,当地鱼类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死亡。下图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局部图和甲地区域简图。 分析此次渔业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3.(2016厦门质检)山区道路建设中常因边坡深挖、隧洞建设产生大量弃渣,需要合理选择弃渣场,并采

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下图示意太行山区和顺至邢台铁路工程建设中某弃渣场防护措施布局。 简述该处弃渣场为防止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4.(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11月月考)(10分)环境保护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接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5.棕地是被遗弃、闲置或不再使用的前工业、矿业、交通、商业甚至垃圾处理场等用地及设施,这些地区的扩展或开发会受到环境污染等的影响,利用率低。棕地可以被转化为多种用途的土地,如房地产、商业、绿地(景观公园)、工业遗产旅游、轻型无污染工业区以及交通枢纽站等。 说明棕地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开发棕地的意义。 6.1958年以来,海河某支流上游陆续建成134座水库,总库容量大于该支流年径流总量。下图示意海河流域平原主要河道干涸、断流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为改善海河流域环境可采取的措施。 7.(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波湖是玻利维亚第二大湖,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的阿尔蒂普拉诺草原。波波湖是一个高原湖泊,湖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 2.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 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加 中亚两大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源于帕米尔高原,纵穿沙漠注入咸海,沿岸形成狭窄的绿洲,是灌溉农业发达地区。读中亚地区图,回答3-5题。 3.咸海沿岸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常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干冷气流影响B.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C.大量引用流入该湖泊的河水灌溉土地 D.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4.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大量开垦和引水灌水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有( ) ①土壤盐渍化②水土流失③荒漠化加剧④周边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为了防止流域内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

①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②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③大力开采地下水,避免使用地表水④营造农田防护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6~7题: 6.甲地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7.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发展() A.水稻种植业 B.旱地耕作业 C.草原畜牧业 D.山地畜牧业 浑善达克地处锡林郭勒高原中部,东起大兴安岭南段西麓,向西延伸约340km,南北宽30—100km。下表 示意浑善达克沙地1997年—2017年荒漠化动态。据此完成8—9题。 8 A.荒漠化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B.迎风坡上大量植被因沙埋而逐渐死亡 C.灌丛周围和丘间低地土壤养分减少D.致使北京附近沙尘(暴)天气增多 9.浑善达克地区的合理发展方向是 A.改良土壤,大力巩固和发展种植业B.制定合理载畜量,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 C.大力植树造林,改善局地气候条件D.发挥人口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

mko 专题一:环境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梳理: 一、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2.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酸雨。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酸雨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②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损坏 4.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5.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 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二、水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2.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3.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4.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2.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3.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典例分析】 例1:近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雾霾天气笼罩,随着国家对于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雾霾治理背后巨大投资需求浮出水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透露,2013至2017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投资估算合计约1.75万亿元,并有望拉动GDP增长近2万亿元。完成下题。 1.下列地区最容易受雾霾影响的是( B ) A.高原面上的城市 B. 山谷中的城市 C.平原上的城市 D.盆地中的城市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雾霾天气多可以发雾霾补助,促进经济发展 B.雾霾天气多可以增加口罩、吸尘器、防尘衣等销售,促进经济发展 C.雾霾天气诱发呼吸道病人增多,可以增加制药行业产品销售,促进社会发展 D.雾霾天气多可以引起人们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例2:材料一 2014年1月中旬影响我国中东部的一次霾天气和当时天气形势(如下图所示)。

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复习

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复习 一、生态破坏问题 1.(2008年江苏卷)图2l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1分)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植被稀少,且常有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4分)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2分) A.行政手段 B.法规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总结反思: ①沙尘暴的分布: ②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③沙尘暴的影响: 2.(2009年海南卷,26)(10分)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6分)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4分) 总结思考:干旱、半干旱地区内流河沿岸发展灌溉农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基 沙 聚 图10 我国半干旱地区某地的地形剖面示意

①不合理用水地区: ②河流下游地区: 3.(2012年山东卷)(10分)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km2) 总结反思:土壤次生盐碱(渍)化的问题总结: ①形成原因: ②中国和世界的可能分布地区: ③治理措施:

4.(2009年江苏卷) [环境保护]图1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0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主要原因是、。(3分)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等生态价值和、等经济价值。(4分)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3分) 总结反思: ①湖泊萎缩的类型和原因分别为: ②湖泊萎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导学人:孙洪盛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2、能力方面: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各种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严峻资源和环境形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技能和分析归纳能力。 3、觉悟方面:通过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直面现实,冷静分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我国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教学难点:解决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措施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知识竞赛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以“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为专题,从文献(杂志、报l纸)和附收集资料,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资料。然后,借助整理好的资料认真预习本框内容。 2、师准备若干与“环保”有关的小礼品作为奖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则法国儿童谜语说,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两天按两倍速度生长,如果不受限制,30天内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他生命。人们直到百合花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时,才意识到这个危险,这时,你还有几天时间回来挽救你的池塘呢? 提问:①这则谜语的答案是什么? ②这则谜语说明了什么道理?③这则谜语引喻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上则谜语的答案是,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无限地发展,否则就要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害人类自身。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人类把大自然看作是慈祥的母亲,她那博大胸怀蕴藏着的无穷宝藏,似乎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乳汁"。于是,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顽强地向大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近代大工业的崛起,人类愈益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以至于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了。但是,人类突然发现,随着“母亲”的付出的急剧增长,她突然变得不那么慷慨了……。 资源、环境,作为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终于被人类所认识,被人类提出来了。中国,同样面临着资源和环境问题。 活动探究

高中地理 综合题答题技巧——生态环境问题类

01生态环境问题类 生态环境问题常见设问词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 1.分析成因 首先要看清題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地生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3)分析原因时不要每-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地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 2.分析“措施” 分析措施时,则必须用原因来分析,即使题目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只有找出原因,才能使措施具有针对性。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 3.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例题1.(2019湖南衡阳一模,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 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但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 253平方千米,创造5 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

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动员全镇上下发现和整治生态环境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水平,根据省委、 __关于开展“明查暗访督查年”活动的安排部署和《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县整改“1+6”行动方案》、《**县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制定本方案。 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真走实看找问题、上下联动抓整改、全民行动靓家园”为主题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专项行动。 (一)全镇行动,全员下沉。由党政 __牵头,带领班子成员和全镇干部职工深入一线,广泛动员村组干部和广大群众,紧盯河流沟渠、集镇村庄、工矿企业、学校医院、农田林网、农牧设施、车站广场、旅游景区、城乡道路、建筑工地、村内死角等重点区域,集中时间、人力和精力,拉网式排查整治各类生态环境问题。 (二)发现问题, __整改。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汇总排查出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措施,逐项明确牵头村(单位)、责任人、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确保排查问题不留死角、整改问题全面到位。

(三)现场督办,严禁作假。由党政 __带队,抽调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组成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开展全面复核检查,对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进行现场督办,督促问题村(单位)全面落实责任、全力推进整改。坚决杜绝工作作假和数字造假,确保情况反映、汇报材料、数据统计真实可靠。 (四)落实不力,严肃追责。坚决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对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专项行动中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行动不积极的村和单位,依照党政纪对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追责,倒逼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坚持发现问题和整治问题双管齐下,通过“十一走行动”发现问题、“四治措施”落实整改,全覆盖、无死角发现和整治全镇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一)“十一走行动”发现问题 全镇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精心设计“走”的路线,合理搭配工作力量,带领广大干部职工通过开展“河流渠道走两岸、集镇村庄走外圈、工矿企业走周边、学校医院走四边、农田林网走地坎、农牧设施走四旁、车站(广场)市场走外环、城乡道路走路肩、旅游景区走沟沿、建筑工地走现场、村内卫生走死角”的“十一走行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 环境、 常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练习

常考点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 (2018·泰安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该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图甲);沙粒绝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沙粒粒径及移动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图乙)。该地区在机械固沙(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0。 (1)简述风速从16米/秒增至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 (2)判断风速在16~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0~10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理由。 (3)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比种树效果好的原因。 (4)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量锐减,简析其原因。 答案(1)输沙量总量增加;沙粒粒径变大;0~2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减小,2~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增加;最大输沙量出现的高度上移。 (2)跃移。原因:弋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不易悬移;0~2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比重较低。2~7厘米高度内输沙量最大,以跃移为主。 (3)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草的生长耗水量较小,成活率较高,维护成本低;种草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 (4)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锐减;根系固沙,机械阻沙,土壤湿度增加,紧实度增加,起沙阻力增大。

关键原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 (1)自然原因 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 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 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 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2018·山东济宁期末)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风蚀坑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以后,该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 ) ①风蚀坑边界西移②风蚀坑边界东移③沙丘高度增加④沙丘高度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 ①风蚀坑内设置沙障②营造常绿阔叶林③控制越野自驾游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 1.B 2.D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积沙区边界在东侧远超过风蚀坑边界,说明此地盛行偏西风,风沙向偏东方向运动造成积沙区边界向东移动,风蚀坑边界东移,②正确;随着风沙继续向东运动,从图中等高线图可看出东侧有一小山丘会阻挡偏西风,使得风力减弱携沙能力降低,沙尘大量沉积,所以沙丘高度会逐渐增加,③正确。第2题,该地位于西北地区,没有常绿阔叶林分布;该地位于风沙侵袭严重地区,应种植固阻流沙的植被,因环境恶劣,农作物存活率低。 在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坡地,沿等高线修筑水平沟,可以拦截坡地上部降雨径流,防治水土流失。水平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 2.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 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加 中亚两大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源于帕米尔高原,纵穿沙漠注入咸海,沿岸形成狭窄的绿洲,是灌溉农业发达地区。读中亚地区图,回答3-5题。 3.咸海沿岸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常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干冷气流影响B.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C.大量引用流入该湖泊的河水灌溉土地 D.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4.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大量开垦和引水灌水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有( ) ①土壤盐渍化②水土流失③荒漠化加剧④周边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为了防止流域内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

①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②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③大力开采地下水,避免使用地表水④营造农田防护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6~7题: 6.甲地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7.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发展() A.水稻种植业 B.旱地耕作业 C.草原畜牧业 D.山地畜牧业 浑善达克地处锡林郭勒高原中部,东起大兴安岭南段西麓,向西延伸约340km,南北宽30—100km。下表 示意浑善达克沙地1997年—2017年荒漠化动态。据此完成8—9题。 8 A.荒漠化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B.迎风坡上大量植被因沙埋而逐渐死亡 C.灌丛周围和丘间低地土壤养分减少D.致使北京附近沙尘(暴)天气增多 9.浑善达克地区的合理发展方向是 A.改良土壤,大力巩固和发展种植业B.制定合理载畜量,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 C.大力植树造林,改善局地气候条件D.发挥人口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