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 专插本复习资料

法理学 专插本复习资料

法理学 专插本复习资料
法理学 专插本复习资料

法理学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1、识记(1)法学的研究对象(2)法律人的基本素质

1)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1.识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第四章、法理学概述

1.识记法理学

法理学: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和意识形态。

第五章法的概念

1.识记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

2.领会(1)法的本质(2)法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本质:法的现象与本质:法的现象是法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法的本质是深藏于法的现象背后,是法存在的基础和

1.识记(1)法的清理(2)法的汇编(3)法的编纂

2.领会1)法的一般分类2)法的特殊分类3)法的对象效力4)法的空间效力5)法的时间效力

3.应用(1)法的渊源(2)法的形式

1)法的一般分类:

成文法形式或以判例法形式表现,以法律形式或以行政法规形式表现。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

的过程。这种使法得以形成的资源(习惯、判例等)、进路(途径:立法、行政、司法等)和动因(基于社会生活发展等),就是法的渊源。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源:

是指法对其所指向的人们的强制力或约束力。法的效力范围,通常指法对什么对象、在什么时间和空间有效。明确法的效力范围,是法的遵守和适用的一个前提。

A、法的对象效力:是指法的适用对象有哪些,对什么样的人和组织有效。其原则有:属人原则(国籍为标准);属地原则(地域为标准);保护原则(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综合或折衷原则。中国实行综合原则:第一、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在国外仍受中国法的保护并履行中国法定义务,同时也遵守所在国的法。当两国法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时,既要维护中国主权,又要尊重他国主权,按国际条约或惯例处理。中国刑法、民法和其他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对中国公民、法人在国外的法的适用问题,有若干规定。第二、中国法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适用,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如果是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或法有另有规定的,一般不适用中国法。这些人主要包括驻中国的外国使节、来访的国家元首和国家政要,以及这些人的配偶、未成年的子女。其他外国人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一般适用中国法。二是在中国领域外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对中国或中国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犯罪的,按中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规定,但按犯罪地的法不受处罚的除外。

B、法在什么样的空间范围或地域范围有效,即为法的空间效力。法的空间效力范围主要由国情、法的效力等级、法的调整对象或内容等因素决定。第一,有的法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中国宪法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除有特别规定外,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第二,有的法在一定区域内有效。一是地方性法律;第三,有的法具有域外效力。第四,国际法。

C、法的时间效力:指法的效力的起止时限以及对其实实施前的行为和事件有无溯及力。法开始生效的时间,指法从何时起开始发生效力。法的终止生效,指法从何时起不再有效,又称法的废止。法的溯及力,指新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可加以适用的效力。主要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

第七章法的要素

1.识记(1)法律要素(2)法律概念(3)法律概念的分类

2.领会(1)法律规则的分类(2)法律原则(3)法律原则的分类

3.应用(1)法律规则(2)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1)法的要素:指法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分类: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

2)法律概念:对各种有关法律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法律术语。两个来源:从日常生活中吸纳而成的喝法律人的创设。功能:表达功能,认识功能,提高法律合理化程度的功能。分类:A依概念

涉及内容不同:涉人概念、涉事概念、涉物概念。B依功能不同可分:描述性概念、规范性概念;C依确定性程度不同可分:确定性概念、不确定性概念;D依涵盖面大小可分:一般法律概念、部门法律概念。

3)法律规则: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法律规则是构成法律的主要因素。逻辑构成:假定(法律规则中指出适用这一规则的前提、条件或情况的部分);处理(法律规则中具体要求人们做什么或禁止人们做什么的那一部分);制裁(法律规则中指出行为要承担的法律后果的部分)。

同个别性命令相比的特点:规则是普遍的行为模式,具可重复适用性;规则可适用于一定的角色群或一定法域中所有人。同原则相比的特点:微观的指导性;可操作性;确定性程度高。

分类:

功能:A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或出发点;B直接作为审判的依据;C纠正严格执行实在法可能带来的不公。同规则的区别:A原则对事及对人的覆盖面比规则要宽;B原则在变化的速率方面比规则有较强的稳定性;C原则在是否适用的确定性方面比规则模糊。分类:

严格说明理由。

第八章法律体系

1.识记(1)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2)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2.领会(1)法律体系的概念(2)法律体系的特点

1)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特点:第一,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第二,是一个有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呈体系化的有机整体。第三,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第四、法律体系是客观法则和主管属性的有机统一。与相关概念的异同:

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释义:第一,每个法律部门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部门;第二,有些法律部门和子部门是以一部法律或法典为轴心而建立起来的;C法律部门和子部门的构成要素是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法律规范。划分标准: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划分原则:整体性原则:均衡原则;以现行法律为主,兼顾即将制定的法律。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第九章权利和义务

1.识记(1)权利界限(2)权利滥用(3)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2.领会(1)权利和义务释义(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应用法与权利和义务

1)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首先权利和义务是从法律规范到法律关系再到法律责任的逻辑联系的各个环节的构成要素。其次,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的一切部门;权利和义务通贯法律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

1.识记1)法律行为的确认(2)法律行为的分类

2.领会(1

)法律行为与非法律行为2)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3)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

3.应用1)法律行为的概念(2)法律行为的特征

1)法律行为: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2)基本特征: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即能够产生社会效果,造成社会影响,具有交互性;具有法律性即法律行为是由法律所调整和规定的行为,法律行为是能够产生法律效力或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具有意志性。

3)非法律行为:是指那些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即不受法律调整、不发生法律效力、不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主要有:经济行为、政治行为、道德行为、宗教行为等。判断一个行为的法律性质和类别,除了要看有没有法律规定和有什么样的部门法规定以外,还应当参考以下标准:A 行为的主体:是什么人实施的行为?行为人有无作出该行为的法律资格?B 行为的程序:行为的实施是否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3)行为的时效:行为是在法律生效之前、还是在其生效之后实施的?该行为的有效期限已经消失,抑或仍然存在?

3)法律行为的结构:A 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又称法律行为构成知心素,是法律行为内在表现的一切方面。它们是行为主体在实施时一切心理活动、精神状态及认知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a 动机:是指直接推动行为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或动因。行为动机的正当合法与否,与行为动机的善恶与否并非一一对应。B 目的: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一定的行为达到或力求实现某种目标和结果的主观意图。法律行为的目的往往采取表达的方式来体现,可采取明示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默示的方式,可采取书面的方式,也可采取口头的方式。C 认知能力:法律行为的认定需要考察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在法律活动中,行为人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之间不相一致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认识错误。包括事实错误和法律错误两个方面。前者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内容与所发生的客观事实相背离。后者是指行为人对事实认识无误,但由于误解或不知法律而对该事实的法律意义和法律后果认识有误。B 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又称法律行为构成之体素,是法律行为外在表现的一切方面:包括:1行为,2手段3结果。判断一个行为是不是法律行为,除了要看它是否符合构成要件外,在多数情况下还要看它是否经过确认以及由谁予以确认。如不能把未经法院判决的行为成为犯罪行为。

1.识记(1)法律关系的概念2)法律关系的分类3)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4)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2.领会(1)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征(2)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条件(3)法律事实及其种类

3.应用(1)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2)权利能力(3)行为能力(4)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5)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1)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特征:是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自然人),通常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2组织:A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B各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C各政党和社会团体;3国家。

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同时具有法律上所说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这是成为法律关

6)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实包括社会事件和自然人事件。法律行为: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在正常意志支配之下做出的行为。法律行为包括善意行为、合法行为,也包括恶意行为、违法行为。它们都可以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第十二章法律责任

1.识记1)法律责任的本质2)法律责任的分类3)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2.领会1)法律责任的定义2)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3)归责4)归责原则5)法律责任的减轻与免除

3.应用(1)法律责任的构成的概念(2)法律责任构成的要素

1)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本质:学说:道义责任论;社会责任论;规范责任论。书本:首先法律责任是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运用法律标准对行为给予的否定性评价。其次,法律责任是自由意志支配下的行为所引起的合乎逻辑的不利法律后果。最后,也是社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条件而强制性地分配给某些社会成员的一种负担。

追究、归结以及减免和免除的活动。是由国家特设或授权的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如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权属于人民法院。归责,即法律责任的归结,是指国家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根据法律规定,依照法定程序判断、认定、归结和执行法律责任的活动。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的原

为人或其他法律规定的人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的承担是一个社会评价的过程。主动的

承担法律责任由责任主体自动实现。被动的承担法律责任只能由法定的国家机关等有权主体通过法定程序实现。

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但由于法律规定的某些主观或客观条件,可以被部分或全部免除(即不实际承

1.识记一般法律程序的特点

2.领会(1)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2)法律程序对法律适用的作用

1)一般法律程序的特点:是针对特点的行为而作出要求的;是由时间要求和空间要求构成的;法律程序具有形式性。

施;还是法律适用结论妥当性的前提。

第十四章法的历史

1.识记法的起源

2.领会法的历史类型

1)法的起源:原始社会的调控机制:原始习惯。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一个从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又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发展过程;法的起源过程受宗教规范和道德的深刻影响。法和原始习惯的区别:产生方式不同;体现本质不同;适用范围不同;调整内容不同;实施方式不同;历史使命不同。

2)法的历史类型:讲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法,根据其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做出的基本分类。更替规律: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其更替的根本原因;B社会革命是其更替的基本条件。

是根据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法律体系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而对其进行的一种分类,通常把形式上具有一定特定的、属于同一历史传统的若干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划为同一类别。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日耳曼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等。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判例法系等。两者差异:判例地位的差别;制定法编纂观念的差别;司法诉讼制度上的差别;法律分类和术语上的差别。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历史沿革:A孕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确立阶段:建国至三大改造完成;C初期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至文革结束;D新时期发展阶段:文革后至现在。本质:从阶级属性层面看,它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B从产生方式和存在方式层面看,它是民主立法程序中形成并存在于各种法律渊源之中的国家意志;从生产方式层面看,它的根本使命是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从社会作用层面看,它是引导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权威性行为准则。基本特征: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国家意志与客观规律之统一;权利确认与权利保障的统一;强制实施与自觉遵守之统一;一国与两制之统一;国情与公理之统一。

第十五章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

1.识记1)法律演进与发展的历史规律(2)当代中国的法律发展

2.领会(1)法律继承(2)法律改革

3.应用法律移植

1)法律演进的内涵:某一国家或社会之中的法律制度在整体上从落后状态向先进状态的不间断但却是长期而缓慢的发展或进步过程。法律发展概念: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包括了法律制度的变迁、法律精神的转换、法律体系的重构等在内的法律进步过程与趋势。法律演进和发展之特点:模式上有“进化论”和“建构论”两种理论模式;道路上有本土化和国际化两种道路选择;动力

法的承接与继承。特点:在法律发展之客观过程中,每一种新法对旧法来说都是一种否定,但又非单纯的否定或抛弃;从处理继承问题的主体角度看,法律继承实际上是种批判的、有选择的继承。原因: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律继承的客观存在;法律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其在演进和发展过程中的延续性和继承性;法律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同性,决定了继承的必要性;法律演进和发展的历史事实也验证了法律的继承性。主要内容:法律技术、概念;反映商品——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原则和规范;反映民主政治的法律原则和规范;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的法律规定。

3)法律移植: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的法律,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理论:A否定论:法律不具有可移植性;B肯定论{相对论、绝对论}在承认可移植性前提下对其可能的程度有不同的看法。原因:社会和法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移植的必然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移植的必要性;法律移植也就是法律方面的对外开放,这是整个社会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法律移植还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需要。实践(主要形式):A经济、文化、政治处于相同或基本相同法制阶段和水平的国家间相互吸收;B落后国家或后发展国家直接采纳先进或发达国家法律;C区域性法律统一运动和世界性统一运动,这是最高形式。

4)法律改革:一个国家或社会在其社会本质属性和基本社会制度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前提下,法律制度的自我创造、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意义:A现实中常常遇到些问题是通过法律继承和移植无法解决的,而这些可以靠发展改革来解决;B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创新要靠法制改革;C法制改革是某一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的创新或重构;法制改革是法律继承和移植的前提;E发展改革的着眼点在于法律制度或体系的更新和重构,属于法律的内在成长。

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必要性:A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有许多法律、法规、规章是与计划经济相联系,已经不适应现实的社会需求;B在目前情况下,解决法律制度滞后性的较好方法便是法制改革;C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不是一般的法制建设,而是一场深刻的法制改革;D在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意味着体制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当代中国法制改革之基本内容:政治体制的改革;法律体系的重构;法律精神的转换。

当代中国的法律发展:现实背景:社会转型;科技转型;全球化浪潮;全球性生态与环境危机的解决。指导思想和观念基础:科学发展观;目标指向:法律理论的创新;法律制度创新。

第十六章法的制度

1.识记(1)立法的概念(2)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

2.领会立法的原则

3.应用立法体制

1)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

2)立法体制:关于立法权限、立法权运行和主体权载体诸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体。其核心是有关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要素:A立法权限:B立法权的运行;C立法权的载体。分类:单一的;复合的;制衡的。中国现行立法权限体制: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一指最重要的国家立宪权和立法律权属于中央,并在整个立法体制中处于领导地位,二指国家的整个立法权,由中央和地方多方面的主体行使。多级(多层次)并

存,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国家法律,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分别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一般地方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多类结合,指上述立法及其所产生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同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及其所制定的自治法规,以及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立法及其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类别上有差别。

3)立法过程:A立法准备阶段:提出法案前的立法活动;B由法案到法阶段:由法案提出到法的公布过程;C立法完善阶段:法案变成法后,所进行的立法活动和立法辅助工作。立法程序: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案;公布法。

4)立法原则:是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与立法指导思想的区别:指导思想是为立法指明方向的理论根据,原则是立法活动进行的基本准绳;指导思想主要作用于立法者的思想,原则主要作用于立法行为;指导思想较抽象,原则叫具体。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宪法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

第十七章法的实施

1.识记(1)守法(2)执法

2.领会司法

1)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权力)和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是法的实施的一种基本形式。守法的构成要素:1守法的主体: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2守法范围:是指守法主体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的种类:我国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法、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3守法内容:包括履行法律义务和行使法律权利。守法的根据和理由:守法的法的要求;守法是人出于契约式的利益和信用的考虑;是由于惧怕法律的制裁;是出于社会的压力;是出于心理上的惯性;是道德的要求。守法的主客观条件:A主观:是守法主体的主观心理状态和法律意识水平:包括人们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文化教育程度等都对其守法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支配。守法的客观条件:是守法主体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如法制状况、政治状况、经济状况、民族传统、国际形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等都会对守法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执法:广义:一切执行法律、适用法律之活动;狭义:仅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实施法律之活动。特征:主体特定性;内容广泛性;活动具有单方性;行为具有主动性;执法权行使具有优益性。执法体系:由具有不同职权管辖范围的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执法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分类:A行政机关的执法:政府执法;政府工作部门执法(如工商、公安);B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一般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的执法(如律师协会);企事业组织的执法(如自来水公司);基层民众自治组织的执法。C行政委托的社会组织的执法。执法的原则:A合法性原则:主体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执法内容合法;执法程序合法;执法主体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应依法承担责任。B合理性原则;C效率原则。

3)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特点:专属性;程序性;专业性;权威性。司法体系:A人民法院:地方各级法院;专门法院;最高院;B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检察院;专门检察院;最高检察院。司法原则:法治原则;平等原则;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司法责任原则;司法公正原则。

第十八章:法律职业

1.识记(1)法律职业的概念(2)法律职业的思维(3)法律职业的伦理

2.领会法律职业的特征

1)法律职业:是指以律师、法官、检察官为代表的,受过专门的法律专业训练,具有娴熟的法律技能与法律伦理的法律人所构成的自治性共同体。特征:技能特征;伦理特征;自治特征;准入特征。

2)法律职业的技能:知识、语言、思维、技术。法律职业的思维:通过程序进行思考;遵循向过去看的习惯;注重缜密的逻辑,谨慎对待情感因素;追求程序中的“真“,不同于科学中的求真;判断结论总是非此即彼,不同于政治思维的权衡特点。

3)法律职业的伦理:法律人在其职业实践中必须遵守的一种道德。律师职业道德准则:律师对当事人;律师对法官;律师对同行;律师的其他职业伦理。司法官职业道德准则:忠实于法律;尊重律师;中立地对待当事人;社会性活动中的职业道德。

第十九章法律方法

1.识记1)法律方法的概念2)法律方法的特征3)法律方法的内容4)法律论证的概念

2.领会1)法律解释的原则2)法律解释的方法

专插本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1.管理学的性质就是管理的二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1)管理的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2)管理的艺术是指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知识,并通过一定的技巧达到某种效果。 (3)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科学性: A 、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这些规律具有客观性。 B 、管理学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 艺术性:在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工作定额。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4.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理论要点:管理的五种职能、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一般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1)管理的五种职能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是指: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3)管理的十四条原则是指: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5**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1)对待变革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只要还管用就不要改变它;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不变革那就不管用了。 (2)在对待新观点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如果不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 (3)在关于谁对创新负责上,传统组织认为,创新是研发部门的事;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创新是组织中每位成员的事。 (4)传统组织的主要担心是发生错误,而学习型组织的主要担心是不学习不适应 (5)传统组织认为产品和服务是组织竞争优势,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学习能力、知识和专门技术是组织的竞争优势。 (6)在管理者的职责上,传统组织认为,管理者职责是控制别人;而学习型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调动别人、授权别人。 6**企业的一项能力要成为核心能力需要满足5 个条件: (1)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技术和技能的整合; (2)不是物理性资产; (3)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 (4)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

2009广东专插本考试管理学试题

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管理学 本试卷共4页,4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江意事项: l.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投答题卡要求填写考生信息栏、粘贴条形码。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代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行题目指定区域内作答。如需改动,先划掉需改动部分再重新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者扮演的决策角色是( ) A.企业家B.联络者C.传播者D.领导者 2.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 ) A.经济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3.马克斯·韦伯认为,作为理想组织形式基础的权威是( ) A.个人崇拜式权威B.理性——合法权威 C.传统式权威D.继承式权威 4.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 ) A.复杂性B.精确性C.有效性D.实践性 5.对于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来说,第一步是( ) A.确定目标B.诊断问题C.规划方案D.评估选优 6.政策指导矩阵属于( ) A.定性决策方法B.定量决策方法 C.确定型决策方法D.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7.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被称为() A.规划B.决策C.预算D.预测 8.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 A.长期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9.目标管理的提出者是美国管理学家( ) A.维克多·弗鲁姆B.迈克尔·哈默 C.彼得·圣吉D.彼得·德鲁克 10.在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 A.没有什么必然联系B.直接成正比关系 C.有明显的间接关系D.直接成反比关系 1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在人员甄选上的原则是( ) A.用人所长原则B.因材器用原则 C.因事择人原则D.人事动态平衡原则

管理学专升本试卷与答案

管理学考前密押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 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管理的目的是() A. 获得信息 B.协调多种关系 C.寻求市场机会 D. 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人员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关于高层人员的技能,按其重要程度从低到高排序, 正确的是 () A. 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 B.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 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3.1961 年《管理理论丛林》的发表,标志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其作者是() A. 巴纳德 B.西蒙 C.孔茨 D. 德鲁克 4.管理应随机而变,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该观点属于() A. 权变学派 B.经验学派 C.社会系统学派 D. 管理科学学派 5.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 项的决策和监督权,这是泰罗所提倡的() A. 职能工长制 B.工作定额原理 C.例外原则 D. 心理革命 6.机床加工车间刚刚换了车床,新车床比原车床工作效率可提高20% ,车间技术组提出: 是否应该提高其工时定额?车工不同意,理由是:对新车床还不熟悉,很难达到额定效率。 车间主任和副主任商量出以下四种解决方案,请你选择一项最合理的解决办法() A.由全体车工开会讨论,决定新车床的工作定额 B.由车间主任决定,是否采取新定额,定额是多少 C.由车间的职工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新车床定额 D.报工厂劳动科,由他们会同设备科,经过严格的测评来确定新车床的工作定额 7.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 A. 日常程序决策 B. 长远全局性决策 C.局部程序性决策 D. 短期操作性决策 8.企业某产品本期实际销售量为300 件,本期预测销售量为300 件,若平滑指数为0.6,那么下期预测销售量为() A.280 件 B.300 件 C.310 件 D.320 件 9.某家电生产企业原是以生产销售大家电而成为名牌的,后开始进入小家电领域。由于 企业在市场上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所生产的小家电也颇受欢迎。2008 年比 2007年的销售增长率为 11.8%,2009年比 2008 年的销售增长率为13.6%。但市场占有率与其他竞争对手 相比则较低。该企业的小家电业务应当属于下面哪一类() A. 金牛类业务 B.明星类业务 C.幼童类业务 D. 瘦狗类业务 10. “ 5W1H”描述的是所()职能的内容。 A. 计划 B.组织 C.领导 D. 控制 11.企业成长的基础是 () A. 核心能力 B. 规模 C.顾客 D. 战略 12.()是一种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A .目标管理 B. 网络计划技术 C.滚动计划法 D.名义小组技术 13.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由纵横两条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 事业部制 B. 多维立体型 C.直线职能型 D. 矩阵型 14.某公司有员工36 人,假设管理幅度为 6 人,则该公司的管理人员、管理层次有() A.7 人,3层 B.6人,3层 C.7人,2层 D.6 人,2层

第1-14章 广东专插本管理学练习题

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 1.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 )。 A.计划 B.控制 C.协调 D.指挥 3.八十年代,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度引起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然而,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出现,反映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对于这种情况,你赞同以下那种说法( ) 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 B.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与局限性 C.美国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都比日本的更优秀 D.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4.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在()。 A.计划 B.决策 C.组织 D.协调 5.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 A.管理的实践性 B.管理的复杂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变动性 6.针对预期目标,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并付诸实施,这就是管理的()职能。

A、领导 B、决策 C、计划 D.组织 7.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的实现。 A、管理目标 B、组织决策 C、管理决策 D.组织目标 8.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效率 C、目标、部门和关系 D.目标、部门和人员 二、判断正误 1.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 2.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做出决策,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3.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4.经济环境对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直接关系,是组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单项选择 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泰罗 D.大卫.李嘉图

广东专插本管理学

一、单顶选择题 1著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的古典管理学家是()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2根据罗伯特卡茨的观点,基层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领导技能 3有关研究表明,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 A.原则层次 B.惯例层次 C. 前惯例层次 D.后惯例层次 4下列因素中,不属于全球化任务环境的是() A.政治体制 B.供应商 C.顾客 D.竞争对手 5把全球作为一个单一的市场,认为不同国家消费者的品味和喜好没有实质性差别而采用的全球化组织模式是() A.多国组织模式 B.国际组织模式 C.跨国组织模式 D.全球组织模式 6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中,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MRPH指的是() A.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B.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C.制造资源计划 D.企业资源计划 7在决策的影响因素中,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属于() A.环境因素 B.组织自身的因素 C.决策问题的性质 D.决策主体的因素 8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属于() A.定性快策方法 B.确定性快策方法 C.风险型决策方法 D.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9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标准,可以将计划分类为() A.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10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是() A.程序 B.规则 c.方案D.预算 11制定战略类型的划分,属于成长战略范畴的是() A.收缩战略 B.剥离战略

C.市场开发 D.清算战略 12伍德沃德等人根据制造技术的复杂程序将技术划分成若干类,其中定制产品 采用的技术是() A.单件小批量生产技术 B.大批量生产技术 C.流程生产技术 D.连续生产技术 13按照工作的过程标准划分的组织部门化形式是() A.职能部门化和流程部门化 B.流程部门化和顾客部门化 C.顾客部门化和地域部门化 D.职能部门化和地域部门化 14信息的沟通和传递速度比较快,但主管对下属的监管和协调控制难度较大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矩阵型结构 B.动态网络型结构 C.扁平式组织结构 D.锥形式组织结构 15为了发挥专家的核心作用,减轻直线主管的任务负荷并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而 设立的职权是() A.直线职权 B.职能权限 C.参谋权限 D.管理权限 16组织变革的基本目标是() A.提高组织的效能 B.提高组织的效率 C.提高组织的获利能力 D.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 17与行政职位高低无关的权力是() A.奖赏性权力和惩罚性权力 B.感召性权场和春图生辅导 C.奖赏性权力和感召性权力 D.专长性权力和惩罚性权力 18根据权力运用方式不同,领导者可以划分为() A.集权式领导者和民主式领导 B.魅力型领导者和变革型领导者 C.事务型领导者和战略型领导者 D.激进型领导者和保守型领导者 19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参与型领导在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两个领导维度方 面表现为() A.高任务一低关系 B.高任务一高关系 C.低任务一高关系 D.低任务一低关系 20激励力、效价和期望值之间相互关系的表达式是() A.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B.激励力=效价X期望值 C.期望值=效价+激励力 D.期望值=效价x激励力

广东专插本《管理学》真题及答案(2001-2011)

目录 广东省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2)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5) 广东省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7)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11) 广东省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13)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16) 广东省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18)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2) 广东省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24)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8) 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31)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35) 广东省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37)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41) 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43)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47) 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49)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53)

2001年本科插班考试 《管理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D 5.A 6.D 7.B 8.A 9.C 10.B 11.D 12.A 13.C 14.A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6.ABCDE 17.ACBE 18.ACD 19.ABE 20.ABCDE 21.CDE 22.CDE 23.BCDE 24.AB 25.ABCD 26.ABCE 27.BDE 28.ABC 29.ABD 30.ACDE 三、名词解释 31.霍桑试验是1924年到1932年间,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 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等等,得出了职 工是社会人、非正式组织等结论。 32.管理运动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发生的人们对管理重要性 认识的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过程,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科学 管理,为提高科学管理,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一种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框架。33.管理宽度也叫管理跨度和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能够有效监督、管 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它与管理层次成反比。 34.管理愿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欲望,是指人们从事管理工作的主管要求,一 个主管人员的工作成效与其是否有强烈的愿望有密切是关系,有着强烈的管理 愿望,才会积极学习管理实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发挥他的才干。 35.管理审核是指系统地评价鉴定全部管理工作的一种控制方法,它侧重于管 理决策方面的审核,包括对组织中关于计划、工程技术、生产、营销、人事、 会计以及财务方面的审核。 四、简答题 36.(1)目标性:任何决策都包含着目标的确定性,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 的结果。 (2)可行性:方案的实施需要利用一定的资源。决策过程中,决策者不仅考虑采取某种 行动的必要性,而且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 (3)选择性:决策是关键是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 (4)满意性:决策的原则是满意,而不是“最优”。 (5)过程性:组织的决策不是单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 (6)动态性:决策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不能循环的过程。 37.部门划分遵循分工的原理,具体的原则有: (1)力求维持最少,组织机构要求精简,必须力求最少。 (2)组织机构应具有弹性,应随业务需要而增减。 (3)确定目标的实现。 (4)各职能部门的指派应达到平衡,避免忙闲不均。 (5)检查部门与业务部门分设。考核、检查业务部门人员不应隶属于其检 查的部门。

管理学专插本真题

管理学 Ⅰ.考试性质 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又称专插本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总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与管理学 l.管理的定义;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3.管理学的特性; 4.管理的性质; 5.管理的职能; 6.管理者的角色; 7.管理者的技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古典管理理论; 2.行为管理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 (三)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 1.管理与伦理道德; 2.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3.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4.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5.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全球化与管理 l.全球化内涵; 2.全球化与管理者; 3.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五)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1.信息及其特征; 2.信息管理工作; 3.信息化管理。 二、考核要求 (一)管理与管理学 1.识记: (1)管理的概念; (2)管理的基本职能。 2.领会: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2)管理学的特性; (3)管理的二重性; (4)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5)管理者的角色; (6)管理者的技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识记: (l)霍桑试(实)验; (2)学习型组织; (3)核心资源; (4)核心能力。 2.领会: (l)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 (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1.识记: (1)伦理道德的概念; (2)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平公正、社会契约、推己及人等道德观的含义; (3)社会责任的概念; 2.领会: (1)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 (2)道德管理的特征; (3)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4)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5)企业的价值观; (6)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3.应用: 能运用道德观与社会责任观分析问题。 (四)全球化与管理 1.识记:

广东专插本考试管理学试题

广东省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管理学》(公共课)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1分,共2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 科学属性与艺术属性 B. 技术属性与人文属性 C.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D. 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 2.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的是 A. 如何建立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B. 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 C. 企业的基本活动 D. 管理的基本职能 3. 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即 A. 生产、安全、 B. 技术、商业、财务、安全、 C. 技术、安全、财务、 D. 技术、商业、财务、安全、 4. 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是 A. 经济人 B. 自我实现人 C. 复杂人 D. 社会人 5. 狭义的计划是指 A. 计划工作 B. 制定计划 C. 检查计划 D. 执行计划

A. 物料需求计划 B. 制造资源计划 C. 企业资源计划 D. 客户关系管理 7. 提出决策的“有限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的学者是 A.杰伊?洛西 B. 赫伯特.A. 西蒙 D. 伯利?卡塔尔 8. 在决策的影响因素中,市场结构属于 A. 环境因素 B. 组织自身因素 C. 决策问题的性质 D. 决策主题因素 9. 按发生的重复性,决策可以划分为 A. 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B.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 C. 确定性决策与不确定性决策 D. 程序化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10. 集体决策中,如何对问题性质的了解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或意见有较大分歧时, 可采用决策方法是 A. 头脑风暴法 B. 畅谈法 C. 名义小组技术 D. 德尔菲技术 11. “金牛”型经营单位的特点是 A. 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业务增长率较低 B. 市场占有率较高且业务增长率较高 C. 市场占有率较低且业务增长率较低

[专升本类试卷]2016年广东专插本(管理学)真题试卷.doc

[专升本类试卷]2016年广东专插本(管理学)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作为资源分配者,管理者所扮演的是 ( ) (A)人际关系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D)代表人角色 2 与管理的自然属性相联系的是 ( ) (A)社会环境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上层建筑 3 着重考察有关环境变量与各种管理方式之间联系的管理理论是 ( ) (A)行为管理理论 (B)数量管理理论 (C)系统管理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4 “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韵事”的道德发展阶段所属的道德发展层次是 ( ) (A)前惯例层次 (B)惯例层次 (C)后惯例层次 (D)原则层次 5 把“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作为企业目标内容的企业价值观发展阶段是 ( ) (A)工业化初期 (B)工业化中期 (C)工业化后期 (D)后工业化时期 6 “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属于全球化管理环境因素中的 ( ) (A)政治与法律环境 (B)经济和技术环境 (C)文化环境 (D)任务环境

7 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模式是 ( ) (A)多国组织模式 (B)国际组织模式 (C)全球组织模式 (D)跨国组织模式 8 开创了对决策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学者是 ( ) (A)伯利.卡塔尔 (B)杰伊.洛西 (C)赫伯特.A.西蒙 (D)威廉.大内 9 在决策的影响因素中,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属于 ( ) (A)环境因素 (B)组织自身的因素 (C)决策问题的性质 (D)决策主体的因素 10 信息化程度主要影响组织决策的 ( )

(A)效率 (B)效果 (C)数量 (D)质量 11 根据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增长率高而且市场占有率低的企业经营业务状况类型是 ( ) (A)“瘦狗”型 (B)“幼童”型 (C)“金牛”型 (D)“明星”型 12 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是 ( ) (A)使命 (B)规则 (C)政策 (D)规划 13 在公司层战略中,多元化战略属于 ( )

专插本管理学押题卷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押题卷3 《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组织变革的内容不包括 A. 人员的变革 B. 结构的变革 C. 技术与任务的变革 D. 战略变革 答案解析:D。战略变革属于组织变革的类型 考点分析:组织变革的内容 2. 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 超个体的独特 B. 相对稳定性 C. 融合继承性 D. 敏感性 答案解析:D。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超个体的独特性、相对稳定性、融合继承性、发展性 考点分析: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 3. 组织文化的功能不包括 A. 整合功能 B. 适应功能 C. 凝聚功能 D. 导向功能 答案解析:C。组织文化的主要功能:整合功能、适应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持续功能考点分析:组织文化的主要功能 4. LPC的结论是,在环境较好的()和环境较差的VII、VIII情况下,采用低LPC 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在环境中等的IV、V和VI情况下,采用高LPC 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A. I、II、III B. I、II C. IV、V D. II 、IV 答案解析:A。I、II、III表示环境较好 考点分析:菲德勒LPC评价理论 5.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者是 A. 梅奥 B. 保罗?赫塞和肯尼斯?布兰查德 C. 罗伯特?豪斯 D. 道格卡斯?麦格雷戈 答案解析:B。保罗?赫塞和肯尼斯?布兰查德创立了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考点分析: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6. ()主要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是激发和鼓励人们朝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 A. 激励 B. 动机 C. 思维 D. 目标 答案解析:A。激励的概念 考点分析:激励 7. ()亦称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A. 前馈控制 B. 反馈控制 C. 同期控制 D. 自我控制 答案解析:B。反馈控制的定义 考点分析:控制类型 8. 反馈控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 财务分析 B. 成本分析 C. 风险分析 D. 职工成绩评定 答案解析:C。反馈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考点分析:反馈控制的内容 9. 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不包含 A. 获利能力 B. 环境特点和发展趋势 C. 资源投入 D. 组织的活动 答案解析:A。获利能力属于控制的重点 考点分析: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因素 10. 选择控制的重点不包括 A. 市场地位 B. 生产率 C. 管理者态度 D.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 答案解析:C。管理者态度改成员工态度

专升本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管理学试题及答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管理学基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A.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C.管理就是决策 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文关系学说C.人际关系学说 3.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A.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C.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4.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 A.社会技术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 C.社会经济系统 5.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C.《科学管理理论》 6.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 C.企业文化 7.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的轰动,这就是()。 A.《企业再造工程》 B.《管理的革命》 C.《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8.中层管理者比低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B.个****力与技术技能C.人际关系技能与技术技能 9、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从其定义中可以看出,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A、目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效率C、目标、部门和关系 10、经济活动中,指明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在决策和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这就是()。A、策略 B、目标 C、政策 11、美国对企业70个目标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如果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高度重视,并亲身参与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其生产率的平均改进程度可达到()。A、6%B、56%C、66% 12、人们除了生存需要外,还有安全的需要、寻求关心的需要、建立友谊的需要等社会需要,所以产生了()。 A、非正式组织

广东专插本管理学复习资料

广东专插本管理学复习资料-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万恶的管理学

这几年,累是一定的。但我相信我的人生不可能就止于此了。我不想长大变成街上一抓一把的庸人,我不想以后为钱发愁,我不想以后每天做的都是不喜欢却必须做的事,我不想成为那种人。我有我的梦想,所以我要努力。只有坚持这阵子,才不会辛苦一辈子。我发誓会努力,我会让自己过得很好。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管理活动 1. 管理的定义(识记):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 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载体:组织。 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合理”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目的: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领会):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3.管理学的性质(领会):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管理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领会) 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广东专插本(管理学)-试卷76

广东专插本(管理学)-试卷76 (总分:9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 1.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处于首要位置的是 ( ) (分数:2.00)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计划的首位性,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计划、领导和控制的管理活动的基础。 2.亨利.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种。下列不属于这六种基础活动的是 ( ) (分数:2.00) A.技术活动 B.管理活动 C.财务活动 D.调研活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中企业的基本活动,包括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3.1961年《管理理论丛林》的发表,标志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其作者是 ( ) (分数:2.00) A.巴纳德 B.西蒙 C.孔茨√ D.德鲁克 解析: 4.美国管理学家卡茨认为,一个管理者至少拥有的三大基本技能,对基层管理人员而言,对其管理技能的要求由高到低分别是 ( ) (分数:2.00) A.学习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B.学习技能、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 C.技术技能、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 D.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解析:解析:不同层次管理者对于三大技能的要求不同。基层管理者对管理技能的要求:技术技能最重要,人际技能次之,概念技能较不重要。 5.企业通过将现有产品或服务打人新的区域市场,这种战略被称为 ( ) (分数:2.00) A.市场渗透战略 B.市场开发战略√ C.产品开发战略 D.多元化战略 解析: 6.相对于外部招聘而言,内部提升的优点是 ( ) (分数:2.00) A.来源广泛,选择余地大 B.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广东省专插本考试《管理学》真题

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管理学 本试卷共6页,4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按答题卡要求填写考生信息栏、粘贴条形码。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代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按题号顺序作答,并注明大题号和小题号。如需改动,先划掉需改动部分再重新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对所有层次的管理者来说.重要性大体相同的管理技能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管理技能 2.最早提出管理的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十四项原则的是 A.泰罗 B.韦伯 C.卢桑斯 D.法约尔 3.下列四种管理职能按时间顺序排列,最符合逻辑的是 A.计划、控制、领导、组织 B.计划、领导、组织、控制 C.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D.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4.悔奥通过霍桑实验得出 A.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B.正式组织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C.正式组织应该设法取缔非正式组织 D.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5。A公司王总代表公司出席行!业年度联谊会,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他扮演的是 A.人际角邑 B.信启、角色 C.决策角色 D.企业家 6。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的道德观是 A.权利观 B.公平观 C.功利观 D.综合观 7.提出决策的“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的学者是 A.西蒙 B.梅奥 C.朱兰 D.亚当·斯密 8.波士顿矩阵作为制定公司战略的一种常用工具,主要考虑的两个维度是 A.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增长率 B.业务增长率和相对竞争地位

管理学大纲专插本

2018年广东省本科插班生考试《管理学》考试大纲(颜色 填充为新内容) I .考试性质 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业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试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任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n .考试内容和要求 A.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试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B.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解释相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的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冋题和实际冋题。 第一部分总论

精品文库、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3.管理学的特性; 4.管理的性质; 5.管理的职能; 6.管理者的角色; 7.管理者的技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2.古典管理理论; 3.行为管理理论; 4.现代管理理论。 (三)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1.管理与伦理道德; 2.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3.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4.改善企业道德的途径; 5.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全球化管理 1.全球化内涵; 2.全球化与管理者;

3.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五)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1.信息及其特征 2.信息管理工作; 3.信息化管理。 、考核要求 (一)管理与管理学 1.识记: 管理的概念;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2.领会: ⑴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⑵管理学的特性; ⑶管理二重性; ⑸管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⑹管理者的角色; (7)管理者的技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识记: ⑴行为科学。 ⑵学习型组织; ⑶核心资源;

2010广东专插本考试管理学试题

广东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管理学》(公共课)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对所有层次的管理者来说,重要性大体相同的管理技能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管理技能 2.最早提出管理的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十四项原则的是 A.泰罗 B.韦伯 C.卢森斯 D.法约尔 3.下列四种管理职能按时间顺序排列,最符合逻辑的是 A.计划、控制、领导、组织 B.计划、领导、组织、控制 C.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D.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4.梅奥通过霍桑实验得出 A.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B.正式组织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C.正式组织应该设法取缔非正式组织 D.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5.A公司王总代表公司出席行业年度联谊会,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他扮演的是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D.企业家 6.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的道德观是 A.权力观 B.公平观 C.功利观 D.综合观 7.提出决策的“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的学者是 A.西蒙 B.梅奥 C.朱兰 D.亚当·斯密 8.波士顿矩阵作为制定公司战略的一种常用工具,主要考虑的两个纬度是 A.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增长率 B.业务增长率和相对竞争地位 C.竞争能力和市场前景吸引力 D.市场成长率和市场前景吸引力 9.某企业生产A产品,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5元,产品销售单价为40元,该企业A产品的盈亏平均点销售量为 A.2 B.10000 C.15 D.20000 10.管理幅度也称之为 A.管理层次 B.管理规模 C.管理跨度 D.管理级别 11.相对与锥形式组织结构,扁平式组织结构不具备的有点是 A.宜于主观对下属的监督 B.信息传递比较准确 C.信息传递比较迅速 D.管理费用较低 12.组织设计的统一指挥原则可以理解为 A.组织中的每个下属应当听从最高层主管的领导

专插本管理学(两本教材)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总论 一、管理活动 1 .识记 ( 1 ) .管理的概念或定义(周三多)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 2 )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2 .领会 ( l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茂生)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管理的性质——即管理二重性(蔡茂生) 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跟有效组织社会生产力相关的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联系的属性。 管理的二重属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 3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茂生) 科学性 A 、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这些规律具有客观性。 B 、管理学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 艺术性 在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 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砰)管理者的角色(亨利一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 ) A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B 、信息角色:监督人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C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 5 )、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一卡茨Katz ) a .概念技能 b .技术技能 c .人际技能 霍桑试验―是指梅奥领导的于1924 一1932 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并于 1933 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a .工作定额。 b .标准化。 c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 .差别计件工资制。 e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另外,与泰罗同时代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和甘特等也对科学管理理论做出了贡献。

2013广东专插本考试管理学试题

广东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管理学》(公共课)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罗伯特·卡茨研究认为,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决策技能 D.概念技能 2.提出计划职能于执行职能相分离的管理理论是 A.科学管理理论 B.组织管理理论 C.系统管理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3.“企业成功与产品质量的真谛全在于诚信”,这句话在管理中强调的是 A.公平正义 B.伦理道德 C.效率效益 D.守时诚信 4.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化的压力都比较高时,跨国企业应采取的全球化组织模式是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5.在国际化经营的第二阶段,企业的进入方式主要是 A.出口贸易 B.国际间接投资 C.合同安排 D.对外直接投资 6.信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 A.采集 B.加工 C.储存 D.利用 7.在企业中,ERP系统的核心是 A.物流管理模块 B.生成控制管理模块 C.财务管理模块 D.产品设计管理模块 8.对于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来说,首先是 A.明确目标 B.评估选优 C.拟定方案 D.诊断问题 9.对于“明星”型的经营单位,企业应该采取的战略是 A.投入较少资金 B.收缩业务 C.扩大生产规模 D.退却市场 10.将计划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其分类标准是 A.按只能空间分类 B.按综合性程度分类 C.按内容明确性分类 D.按时间长短分类 11.认为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的学者是 A.波特 B.德鲁克 C.法约尔 D.韦伯 12企业为获得自身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的所有权或加强他们的控制而选择的战略是A.前向一体化战略 B.后向一体化战略 C.纵向一体化战略 D.横向一体化战略 13.认为环境、战略、技术与组织规模是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的学者是 A.伯恩斯 B.斯托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