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高考中所占分值

高中物理高考中所占分值

高中物理高考中所占分值
高中物理高考中所占分值

高考物理考点分析

分值分布:力学占物理高考总分值的50%、电磁学占30%、光热占20%。运动的描述、几种力、几种运动

一 基本的力(前期力的分析是基础)

1 重力

2 弹力

3 摩擦力

4安培力

5洛伦兹力

二 物体的平衡 (正交分解、三角形法则)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对力的分析要到位)

三 运动的描述(基础)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速度 ,加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四 牛顿运动定律 (三大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牛顿第三定律

5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牛顿三定律是研究力与运动的基础)

五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特殊运动)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六 曲线运动 (特殊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会用到力的分解和合成,进而求向心力)

(一般会考察1个选择题,主要是,大约占分值4分)

八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力,电,磁中功能关系都会用到,作为工具)

九 动量守恒定律 (IB模块)

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2 动量守恒定律(一)

3 动量守恒定律(二)

4 碰撞

5 反冲运动 火箭

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的第二定律

(选修中会有一个动量守恒的大题8分,虽然知识点较难,但考察形式和难度较简单)

电场、磁 场--基础知识

十 静电场 (出1个选择题,占4分)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 库仑定律

3 电场强度

4 电势能和电势

5 电势差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7 电容器与电容

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和磁场相结合,出一个综合大题,大约18分)

十一 恒定电流

1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2 电动势

3 欧姆定律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 焦耳定律

6 电阻定律

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在实验题与计算题,相关内容大约占6分)

8 多用电表

9 实验:伏安法测电阻

10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1 实验: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必考实验题,相关内容大约占10分)

十二 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有时会出选择题大约占4分)

十三 电磁感应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楞次定律

3、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

4、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5、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一般会有1选择和1大题,主要考察电磁学及产生的运动,大约占22分)

十四 交变电流

1 交变电流

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4 变压器

5 电能的输送,高压输电,

(一般会有1个选择题目,大约占4分)(比如2011第20题)

内部结构与能量关系(IB模块)

十五 分子动理论、内能

1、分子及其热运动

2、物体的内能

3、固体和液体

4、气体

十六 热力学定律

1 功和内能

2 热和内能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有时候会考个选择题,大约占4分但是会出1个关于气体运动及内能的选做题,占8分)

光学

一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 折射率

2、 全反射 光导纤维

3、 棱镜和透镜

4、 透镜成像规律

5、 透镜成像公式

二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1、 机械波的稍微和干涉

2、 光的干涉

3、 光的衍射

4、 光的偏振

(这两章一般会在选做题中出现,大约占4分)

三 放射性与原子核 (IB模块)

1、 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结构

2、 原子核衰变

3、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4、 射线的探测和防护

四 核能与反应堆技术 (IB模块)

1、 核反应和核能

2、 核列变和裂变反应堆

3、 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

(裂变、衰变有时在选择题或选修中,占4分)

五 机械振动

1 简谐运动

2 简谐运动的描述

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4 单摆

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六 机械波

1 波的形成和传播

2 波的图象

3 波长、频率和波速

4 波的反射和折射

5 波的衍射

6 波的干涉

7 多普勒效应

(简谐运动、机械波一般会考一个选择题或选修中的一问,大约占4分,和交变电流相联系)

高考数学《数列》大题训练50题含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2012?上海)已知数列{a n}、{b n}、{c n}满足.(1)设c n=3n+6,{a n}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当b1=1时,求b2、b3的值; (2)设,.求正整数k,使得对一切n∈N*,均有b n≥b k; (3)设,.当b1=1时,求数列{b n}的通项公式. 2.(2011?重庆)设{a n}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1=2,a3=a2+4. (Ⅰ)求{a n}的通项公式; ( (Ⅱ)设{b n}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求数列{a n+b n}的前n项和S n. 3.(2011?重庆)设实数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满足S n+1=a n+1S n(n∈N*). (Ⅰ)若a1,S2,﹣2a2成等比数列,求S2和a3. (Ⅱ)求证:对k≥3有0≤a k≤. 4.(2011?浙江)已知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的首项a1为a(a∈R)设数列的前n 项和为S n,且,,成等比数列. (Ⅰ)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及S n; ` (Ⅱ)记A n=+++…+,B n=++…+,当a≥2时,试比较A n与B n的大小. 5.(2011?上海)已知数列{a n}和{b n}的通项公式分别为a n=3n+6,b n=2n+7(n∈N*).将集合{x|x=a n,n∈N*}∪{x|x=b n,n∈N*}中的元素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构成数列c1,c2,

(1)写出c1,c2,c3,c4; (2)求证:在数列{c n}中,但不在数列{b n}中的项恰为a2,a4,…,a2n,…; (3)求数列{c n}的通项公式. 6.(2011?辽宁)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2=0,a6+a8=﹣10 * (I)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II)求数列{}的前n项和. 7.(2011?江西)(1)已知两个等比数列{a n},{b n},满足a1=a(a>0),b1﹣a1=1,b2﹣a2=2,b3﹣a3=3,若数列{a n}唯一,求a的值; (2)是否存在两个等比数列{a n},{b n},使得b1﹣a1,b2﹣a2,b3﹣a3.b4﹣a4成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若存在,求{a n},{b n}的通项公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8.(2011?湖北)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正数的和等于15,并且这三个数分别加上2、5、13后成为等比数列{b n}中的b3、b4、b5. (I)求数列{b n}的通项公式; ] (II)数列{b n}的前n项和为S n,求证:数列{S n+}是等比数列. 9.(2011?广东)设b>0,数列{a n}满足a1=b,a n=(n≥2) (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4)证明:对于一切正整数n,2a n≤b n+1+1.

广州市2019年高中物理力学竞赛辅导资料专题03牛顿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含解析2019071213

专题03 牛顿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 一、内容解读 1.传送带的基本类型 (1)按放置可分为:水平(如图a)、倾斜(如图b,图c)、水平与倾斜组合; (2)按转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 2.传送带的基本问题分类 (1)运动学问题:运动时间、痕迹问题、运动图象问题(运动学的角度分析); (2)动力学问题:物块速度和加速度、相对位移,运动时间(动力学角度分析); (3)功和能问题:做功,能量转化(第五章讲)。 二、传送带模型分类 (一)水平传送带模型 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2)v0v返回时速度为v,当v0

B .小煤块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是2.25 s C .划痕长度是4 m D .划痕长度是0.5 m 【解析】选BD 小煤块刚放上传送带后,加速度a =μg =4 m/s 2 ,由v 0=at 1可知,小煤块加速到与传送带同速的时间为t 1=v 0a =0.5 s ,此时小煤块运动的位移x 1=v 0 2t 1=0.5 m ,而传送带的位移为x 2=v 0t 1=1 m , 故小煤块在带上的划痕长度为l =x 2-x 1=0.5 m ,D 正确,C 错误;之后的x -x 1=3.5 m ,小煤块匀速运动,故t 2= x -x 1 v 0 =1.75 s ,故小煤块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t =t 1+t 2=2.25 s ,A 错误,B 正确。 2、(多选)如图2所示,水平传送带A 、B 两端相距x =3.5m ,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滑上传送带A 端的瞬时速度v A =4m/s ,到达B 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 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 .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v B 一定等于3m/s B .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越快,v B 越小 C .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 B 有可能等于3m/s D .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体刚开始滑上传送带A 端时一定做匀加速运动 【解析】若传送带不动,物体的加速度:a =μg =1m/s 2 ,由v 2 A -v 2 B =2ax, 得:v B =3m/s.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知,物体的加速度仍为a =μg ,物体的运动情况跟传送带不动时的一样,则v B =3 m/s.故A 正确,B 错误;若传送带以小于3m/s 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体滑上传送带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做匀减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仍为a =μg ,物体的运动情况跟传送带不动时的一样,则v B =3 m/s.若传送带以大于3m/s 且小于4 m/s 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则开始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左,物体做减速运动,最后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若传送带以大于4m/s 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则开始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右,物体做加速运动,v B 可能大于4 m/s.故 C 正确, D 错误. 3、如图3甲所示的水平传送带AB 逆时针匀速转动,一物块沿曲面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滑,以某一初速度从传送带左端滑上,在传送带上由速度传感器记录下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取向左为正方向,以物块刚滑上传送带时为计时起点)。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关于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第一次回到传送带左端的时间t ,下列计算结

高中物理考点点详解.

2016届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上集) 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直线运动……………………………………………………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力……………………………………………………………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3——共点力平衡………………………………………………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4——牛顿定律……………………………………………………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5——曲线运动……………………………………………………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6——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7——机械能………………………………………………………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8——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9——电场…………………………………………………………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0——磁场………………………………………………………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1——恒定电流…………………………………………………… 2016届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下集) 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3——交变电流……………………………………………………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4——电磁感应……………………………………………………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5——电磁场和电磁波……………………………………………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6——分子动理论…………………………………………………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7——内能热和功………………………………………………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8——气体的状态参量……………………………………………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9——光的折射……………………………………………………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0——光的干涉……………………………………………………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1——光的偏振、激光……………………………………………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2——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理论天然放射现象……………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3——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4——力学实验……………………………………………………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5——电磁学实验…………………………………………………

高考数学中出现的数列问题(选择、填空)

高考选择填空专练(试题精选) 数列 一、选择题 1.(广东卷)已知某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为 A.5 B.4 C. 3 D. 2 2.(湖北卷)若互不相等的实数,,a b c 成等差数列,,,c a b 成等比数列,且310a b c ++=,则a = A .4 B .2 C .-2 D .-4 3.(全国卷I )设{}n a 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12315a a a ++=,12380a a a =,则 111213a a a ++= A .120 B .105 C .90 D .75 4.(全国II )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3S 6=13,则S 6 S 12= (A )310 (B )13 (C )18 (D )1 9 5.(全国II )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247,15a a ==,则前10项的和10S = (A )100 (B)210 (C)380 (D)400 6.(陕西卷)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2+a 8=8,则该数列前9项和S 9等于( ) A.18 B.27 C.36 D.45 7.(天津卷)已知数列}{n a 、}{n b 都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其首项分别为1a 、1b ,且 511=+b a ,*11,N b a ∈.设n b n a c =(*N n ∈),则数列}{n c 的前10项和等于( ) A .55 B .70 C .85 D .100 8.(天津卷)设{}n a 是等差数列,1359a a a ++=,69a =,则这个数列的前6项和等于( ) A.12 B.24 C.36 D.48 9.(北京卷)设4 7 10 310 ()22222()n f n n N +=+++++∈L ,则()f n 等于 (A ) 2(81)7n - (B )12(81)7n +- (C )32 (81)7n +- (D ) 4 2(81)7 n +- 10.(北京卷)如果-1,a,b,c ,-9成等比数列,那么

高中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

一、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 ,即v=s/t ,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 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 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 表示. 00 t v v v a t t t -?==?-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 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 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

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要揽

高中物理考点分析揽要 一、力、物体的平衡 【考点分析】 [考点方向] 1、求共点力平衡时某力的大小。 2、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尤其是摩擦力)及该力的方向。 3、判断动态平衡过程中力的变化情况。 *4、比较或计算力矩的大小,求转动平衡时某力的大小。 [联系实际与综合] ①斜面或水平面上叠放物体的平衡。②绳或弹簧悬挂物体的平衡。③支架、转轮、吊桥、起重机等平衡问题。④根据物体平衡求气体压强。⑤电场中的物体平衡(尤其是与库仑定律的综合)⑥导线切割磁感线匀速运动的计算。 [说明] ⑴主要以选择填空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或中偏易。 ⑵主要内容: ①平衡情形: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瞬间平衡(例振子在平衡位置等), *有固定转轴的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平衡条件:共点力平衡(F合=0) *有固定转轴物体平衡(F合=0)(保持静止时) (M合=0)(或M逆=M顺) ③能力要求: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法)。 ⑶其它要求: ①熟练分析判断摩擦力的有无、方向、大小、做功情况 ②熟练掌握动态平衡问题的矢量图解分析方法 ③三力平衡处理方式:a.任意两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b.三角形矢量图解。 c.相似三角形。d.拉密定理。e.正交分解。f.三力汇交。 ④“缓慢”→v≈0(平衡),“轻质”→m≈0(G≈0),“光滑”→μ≈0(f≈0) ⑤*力矩 磁场中N匝面积为S的线框通有电流i时所受安培力力矩为 M=NBiSsinθ (θ为面与中性面夹角) 二、运动学 【考点分析】 [考点方向] 1、平抛运动 2、v-t图象描述运动。 3、追及问题。 4、联系实际的运动学规律的简易计算。 [联系实际与综合] ①体育竞技。②交通运输(车、皮带轮、扶梯的运行)。③水上运动(含船过河)。④动物奔

精品高考数列经典大题

精品高考数列经典大题 2020-12-12 【关键字】条件、满足 1.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4352,,4a a a 成等差数列,且2322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25 2123n n n b a n n +=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S . 2.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且对任意∈n N *都有 n a ++ += . (Ⅰ)求2a ,3a 的值; (Ⅱ)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n n a a ++∈n N *). 3.已知数列}{n a 满足且01=a *)(),1(2 1 21N n n n S S n n ∈++=+ (1)求23,,a a :并证明12,(*);n n a a n n N +=+∈ (2)设*),(1N n a a b n n n ∈-=+求证:121+=+n n b b ; (3)求数列*)}({N n a n ∈的通项公式。 4.设b>0,数列}{n a 满足b a =1,)2(1 11 ≥-+= --n n a nba a n n n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 式;(2)证明:对于一切正整数n ,121+≤+n n b a . 5: 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N n a a c n n n 21 2 (1)判断数列{}n c 是否是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2)如果 ()为常数k k a a a a a a 13143,130********-=+++=+++ ,试写出数列{}n c 的 通项公式;(3)在(2)的条件下,若数列{}n c 得前n 项和为n S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k ,使n S 当且仅当12=n 时取得最大值。若存在,求出k 的取值范围;

北京市高中物理(力学)竞赛第29届(2016)预赛试题与解答

第29届北京市高中力学竞赛预赛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一斜劈静止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斜劈倾角为θ,质量为m 的物块在水平力F 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由此可以判断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A .大小为F ,方向向左; B .大小为F ,方向向右; C .摩擦力大于F ,方向向左; D .摩擦力大于F ,方向向右. 2.质点运动的图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 A .0-t 1段做加速运动; B .t 1-t 2段做加速运动;. C .t 3后做匀速运动; D .t 1时刻速度为0. 3.竖直上抛一个小球,设小球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则小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可能是图3中的 4.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用手托住一个挂在弹簧下端的物体,此时弹簧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如果托住物体的手缓慢下移,直到移去手后物体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A .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大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B .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C .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小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D .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5.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向心力F 与半径R 的关系图线如图4所示,关于 a 、 b 、 c 、 d 四条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A .a 表示速度一定时,F 与R 的关系; B .b 表示角速度一定时,F 与R 的关系; C .c 表示角速度一定时,F 与R 的关系; D .d 表示速度一定时,F 与R 的关系. 6.登月舱在接近月球时减速下降,当距离月球表面5.0m 时,关闭发动机,此时下降的速度为0.2m/s ,则登月舱落到月球表面时的速度大小约为(月球表面处的引力加速度为1.6m/s 2) A .2.0m/s B .3.0m/s C .4.0m/s D .5.0m/s 7.从高处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初速度为v 0,小球落地时速度为v ,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 A .v -v 0g B .v 2-v 022g C .v 2-v 02 g D .v 2-v 022g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汇总 一. 教学内容: 知识点总结 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0gR 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ω相同,A ω=C ω,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v A =v B 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3.1km/s 。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F =G 2 2 1r m m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6.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 'g =GM/r 2

说明:为某位置到星体中心的距离。某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r g G M R 02 = g g R R h R h ' () = +2 2 ——某星体半径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 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g =2 r GM 、r mv r GMm 2 2 = 、v = r GM 、 r mv r GMm 2 2 = =m ω2R =m (2π/T )2R 当r 增大,v 变小;当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v 1=r GM =gR gR 2 =GM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 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______________ ②竖直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相位,求?y t x y t gT v S T v x v t v v y gt v gt S v t g t v v g t tg gt v tg gt v tg tg == =====+=+== =2 0002 02 2 24 0222 00 1214 21 2αθα θ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v =g △t ,△p =mgt ⑦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 轴上的x 2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10. 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上A 点以速度v 0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B 点,求:S AB

高中物理考点归纳

高中物理考点归纳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的完成附表2、附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选考内容各有4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附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2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但不得同时选择模块2-2和3-3。必考和选考的知识内容见附表2和附表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实验省区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附表2、附表3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完整版)历年数列高考题及答案

1. (福建卷)已知等差数列 }{n a 中,12497,1,16a a a a 则==+的值是( ) A .15 B .30 C .31 D .64 2. (湖南卷)已知数列 }{n a 满足 ) (1 33,0*11N n a a a a n n n ∈+-= =+,则 20a = ( ) A .0 B .3- C .3 D .23 3. (江苏卷)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首项a 1=3 ,前三项和为21,则a 3+ a 4+ a 5=( ) ( A ) 33 ( B ) 72 ( C ) 84 ( D )189 4. (全国卷II ) 如果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 ) (A)1845a a a a +<+ (B) 1845a a a a +=+ (C) 1845a a a a +>+ (D) 1845a a a a = 5. (全国卷II ) 11如果128,,,a a a L 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0d ≠,则( ) (A)1845a a a a > (B) 1845a a a a < (C) 1845a a a a +>+ (D) 1845a a a a = 6. (山东卷) {}n a 是首项1a =1,公差为d =3的等差数列,如果n a =2005,则序号n 等于( )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7. (重庆卷) 有一塔形几何体由若干个正方体构成,构成方式如图所示,上层正方体下底面的四个 顶点是下层正方体上底面各边的中点。已知最底层正方体的棱长为2,且改塔形的表面积(含最底层正方体的底面面积)超过39,则该塔形中正方体的个数至少是( ) (A) 4; (B) 5; (C) 6; (D) 7。 8. (湖北卷)设等比数列 }{n a 的公比为q ,前n 项和为S n ,若S n+1,S n ,S n+2成等差数列,则q 的值为 . 9. (全国卷II ) 在83和27 2之间插入三个数,使这五个数成等比数列,则插入的三个数的乘积为______ 10. (上海)12、用n 个不同的实数 n a a a ,,,21Λ可得到!n 个不同的排列,每个排列为一行写成一个!n 行的数阵。 对第i 行in i i a a a ,,,21Λ,记in n i i i i na a a a b )1(32321-++-+-=,!,,3,2,1n i Λ=。例如:用1,2,3可得数阵 如图,由于此数阵中每一列各数之和都是12,所以,2412312212621-=?-?+-=+++b b b Λ,那么,在 用1,2,3,4,5形成的数阵中, 12021b b b +++Λ=_______。 11. (天津卷)在数列{a n }中, a 1=1, a 2=2,且 )( )1(12* +∈-+=-N n a a n n n ,

北京市高中物理(力学)竞赛第30届(2017)决赛试题与解答

第30届北京市高中力学竞赛决赛试题 一、填空题 1.观察火箭的发射,火箭单位时间内喷出质量为ρ的燃料,喷出燃料相对于火箭的速度为u ,ρ、u 不变。随着火箭上升的速度不断变大,火箭所受推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理由是。 2.男子花样滑冰中的一个高难动作是:跳起,空中旋转4周落下。解说员说,这需要滑行速度足够大,使运动员惯性大才能完成转4周。你对这说法的评论是 。 3.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一物体,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试画出物体从抛出到落回原地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线。(要求体现上升下降两段运动特点即可) 4.细线绕在半径为R 的定滑轮上,线的一端吊一物体,物体释放后下降的距离满足的规律是h =12 at 2, a 为加速度,t 时刻滑轮边缘一点加速度的大小是。 5.小球A 沿光滑水平面自西向东运动,与一同样质量的静止小球B 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后A 球运动方向为东偏北θ1角,B 球运动方向为东偏南θ2角,θ1与θ2的关系为。解题方程为。 6.倾角为θ,高为h 的斜面顶端放置一小细钢环,钢环释放后沿斜面无滑滚下,钢环与水平地面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钢环弹起的高度为,解题方程为。 二、计算题 7.如图1所示,滑轮上绕一不可伸长的绳,绳上悬一轻质弹簧,弹性系数为k , 弹簧另一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当滑轮以匀角速度转动时,物体以匀速v 0下降.若将 滑轮突然停住,试求弹簧的最大伸长及最大拉力是多少? 8.质量为m 0的卡车上载一质量为m 的木箱,以速度v 沿平直路面行驶,因故 突然刹车,车轮立即停止转动,卡车滑行一定距离后静止,木箱在卡车上相对于卡 车滑行了 l 距离,卡车滑行的距离为L 。己知木箱与卡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1,卡 车轮和地面的每 动摩擦系数为μ2。 (1)如果L 和l 已知,试分别以木箱、卡车和地面为参考系讨 论木箱和卡车间 的摩擦力f 、f ′,所做的功及其做功之和,试说明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2)求L 和l 。 9.物理科学是实验科学,通过观察、归纳,然后猜想演绎最后实验验证。开普勒观察归纳总结出开普勒三 定律,请你由此出发将地球绕太阳运动简化为圆周运动,用牛顿定律猜测推理出万有引力大小正比于1R 2 。(R 是太阳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

高中理科物理知识点全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高考中的数列问题第1课时

2021年新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六章《数列》 高考专题突破三 高考中的数列问题 等差、等比数列与数列求和 题型一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交汇 例1 记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2=2,S 3=-6.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求S n ,并判断S n +1,S n ,S n +2是否成等差数列. 解 (1)设{a n }的公比为q . 由题设可得????? a 1(1+q )=2,a 1(1+q +q 2)=-6. 解得q =-2,a 1=-2. 故{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 (2)由(1)可得 S n =a 1(1-q n )1-q =-23+(-1)n 2n + 13. 由于S n +2+S n +1=-43+(-1)n 2n +3-2n +23 =2????-23 +(-1)n 2n +13=2S n , 故S n +1,S n ,S n +2成等差数列. 思维升华 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方程思想和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求解.求解时,应“瞄准目标”,灵活应用数列的有关性质,简化运算过程. 跟踪训练1 (2019·桂林模拟)已知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1+1,S 3,S 4成等差数列,且a 1,a 2,a 5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S 4,S 6,S n 成等比数列,求n 及此等比数列的公比. 解 (1)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由题意可知????? 2S 3=S 1+1+S 4,a 22=a 1a 5, d ≠0, 整理得????? a 1=1,d =2a 1,即????? a 1=1,d =2,∴a n =2n -1. (2)由(1)知a n =2n -1,∴S n =n 2, ∴S 4=16,S 6=36, 又S 4S n =S 26,∴n 2=36216 =81, ∴n =9,公比q =S 6S 4=94 . 题型二 数列的求和 命题点1 分组求和与并项求和 例2 (2018·吉大附中模拟)已知数列{a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a 1+a 2=2????1a 1+1a 2 ,a 3+a 4=32????1a 3+1a 4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设b n =a 2n +log 2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 (1)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q >0), 则a n =a 1q n - 1,且a n >0, 由已知得??? a 1+a 1q =2????1a 1+1a 1q ,a 1q 2+a 1q 3 =32????1a 1q 2+1a 1q 3, 化简得????? a 21q (q +1)=2(q +1),a 21q 5(q +1)=32(q +1),即????? a 21q =2,a 21q 5=32, 又∵a 1>0,q >0,∴a 1=1,q =2, ∴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 1. (2)由(1)知b n =a 2n +log 2a n =4n -1+n -1, ∴T n =(1+4+42+…+4n - 1)+(0+1+2+3+…+n -1) =4n -14-1 +n (n -1)2=4n -13+n (n -1)2. 命题点2 错位相减法求和

全国高中物理力学竞赛试题卷(部分)

20XX 年全国高中物理力学竞赛试题卷(部分) 考生须知:时间150分钟,g取10m/s2(题号带25的题今年不要求, 题号带△的题普通中学做) 单选题(每题5分) △1.如图所示,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由A 点滑到B 点,摩 擦力做功为W1;若该物体从M 点沿两斜面滑到N ,摩擦力做的总功 为W2。已知物体与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则:A .W1=W2 B .W1<W2 C .W1>W2 D .无法确定 △2.下面是一位科学家的墓志铭:爵士安葬在这里。他以超乎常人的智力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与形状、彗星的轨道和海洋的潮汐。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光线的各种不同的折射角,颜色所产生的种种性质。对于自然、历史和圣经,他是一个勤勉、敏锐的诠释者。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类之光。这位科学家是:A .开普勒 B .牛顿 C .伽利略 D .卡文迪许 3.20XX 年3月25日,北京时间22时1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除航天员没有上之外,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飞船是A .北斗导航卫星 B .海洋一号 C .风云一号D 星 D .神舟三号 4.如图所示,有一箱装得很满的土豆,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运动,不计其它外力及空气阻力,则中间一质量为m的土豆A 受到其它土豆对它的总作用 力大小应是:A .μmg B .mg 21μ+ C .mg 21μ- D .mg 12-μ 5.如图所示,B 、C 、D 、E 、F 五个球并排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 、C 、D 、E 四 个球质量相同,均为m=2kg ,A 球质量等于F 球质量,均为m=1kg , 现在A 球以速度v0向B 球运动,所发生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则 碰撞之后:A .五个球静止,一个球运动 B. 四个球静止,二个球运动 C .三个球静止,三个球运动 D .六个球都运动 6.一物体原来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对物体同时施加两个方向水平、互成120°角的等大的力,作用时间为t ,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 ;之后,撤去其中一个力,并保持另一力大小方向不变,再经时间t ,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A .2v B .3v C .22v D .33v 7.科学家们使两个被加速后的带正电的重离子沿同一条直线相向运动而发生猛烈碰撞,试图用此模拟宇宙大爆炸初期的情境。为了使碰撞前的动能尽可能多地转化为内能,关键是设法使这两个重离子在碰撞前的瞬间具有:A .相同的速率 B .相同大小的动量 C .相同的动能 D .相同的质量 填空题(每空10分) △8.上海外滩气象信息台需要整体移位,施工人员将信息台与地面脱离后,在信息台与地面之间铺上石英砂,用四个液压机水平顶推。已知信息台质量为4×105kg ,假设信息台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高三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三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1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 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

全国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竞赛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方括号内.全部选对的得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6 分)一线膨胀系数为α的正立方体物块,当膨胀量较小时,其体膨胀系数等于 A.α B .α C .α D .3α 2.(6 分)按如下原理制作一杆可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秤,称为密度秤,其外形和普通的杆秤差不多,装秤钩的地方吊着一体积为 1 cm3 的较重的合金块,杆上有表示液体密度数值的刻度,当秤砣放在Q 点处时秤杆恰好平衡,如图所示.当合金块完全浸没在待测密度的液体中时,移动秤砣的悬挂点,直至秤杆恰好重 新平衡,便可直接在杆秤上读出液体的密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密度秤的零点刻度在Q点 B.秤杆上密度读数较大的刻度在较小的刻度的左边 C.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右侧 D.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左侧 3.( 6 分)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的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两质点P1 和 p2 的平衡位置在x 轴上,它们相距60cm,当P1 质点在平衡位置处向上运动时,P2质点处在波谷位置,若波 的传播速度为24m/s,则该波的频率可能为 A.50Hz B.60Hz C.400Hz D.410Hz 4.(6分)电磁驱动是与炮弹发射、航空母舰上飞机弹射起飞有关的一种新型驱动方式.电磁驱动的原理如图所示,当直流电流突然加到一固定线圈上,可以将置于线圈上的环弹射出去.现 在同一个固定线圈上,先后置有分别用铜、铝和硅制成的形状、大小和横截面积均 相同的三种环, 当电流突然接通时,它们所受到的推力分 别为F1、F2 和F3。若环的重力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 1> F 2> F3 B. F 2> F 3> F 1 C. F 3> F2> F1 D. F 1 = F 2 = F 3 5.(6 分)质量为m A的A球,以某一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静止的B球运动,并与B球发生弹性正碰,假设B 球的质量m B可选取为不同的值,则 A.当m B=m A时,碰后 B 球的速度最大 B.当m B=m A时,碰后 B 球的动能最大 C.在保持m B>m A的条件下,m B越小,碰后 B 球的速度越大 D.在保持m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