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音乐_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课

《跳圆舞曲的小猫》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歌唱、创造等教学活动,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丰富想象、生成个性化感悟。

2、初步感受圆舞曲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和韵律感。

3、通过音乐创造活动,激发想象力、发挥主体创造。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聆听、表现、歌唱、创造等教学活动,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丰富想象、生成个性化感悟。

教学准备:

师准备:小猫头饰、打击乐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初听乐曲感受风格特点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曹老师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参加一个森林音乐会。看,这么多的小动物,可真热闹啊!你们想不想参加?首先表演的是洋娃娃和小熊,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同学们很熟悉的歌曲。同学们,我们一起跳起来吧!

3、初听乐曲:今天的主角马上就要上场了,他们是两只可爱的——小花猫。对极了孩子们,听音乐!

(播放录音,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旋律线)

4、师:孩子们,你们在刚才的音乐中听到小猫的叫声了吗?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指一指老师用哪个记号标记出了小猫的叫声。

大家同意吗?

师:刚才啊,老师确实使用红色的粉笔标记出了小猫的叫声。这个小猫的叫声啊是用一种乐器模仿的,让我们听一听是什么乐器呢?请同学们边听边用小手画一画。

师:听出是什么乐器了吗?小提琴。对,就是小提琴。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小提琴的音色吧!

二、学习新课引出课题

1、师:在曲子的最后你还听出了谁的叫声?小狗

为什么曲子中有小猫和小狗的叫声呢,原来啊,作曲家在创作这首乐曲时,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在上世纪的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作曲家,名叫安德森,有一天他想写一首曲子,可怎么想也写不出来,他坐在桌前冥思苦想,这时他养的两只小猫,正在房间里追逐玩耍,它们跑啊跳啊,一会在地上打滚,一会又喵喵直叫。突然一只小狗跑了进来,汪汪汪,小猫吓的一下子跳到钢琴上,踩着琴键快速的跑了出去。这样的画面给安德森,带来了创作的灵感,他马上动手奋笔疾书写出了一首好听的管弦乐曲。)

2、出示课题

师:给它取名叫(板书课题) 生:《跳圆舞曲的小猫》我们一起读一次

三、分段欣赏

1、找出并模仿出音乐中的猫叫声

师:a

让我们再一次到音乐中去寻找小猫的叫声,当听到小提琴模拟小猫的叫声时,我们来模仿小猫的样子,叫一叫。一起来试试,喵...喵...(播放音乐,听)

师:b你们自己来试试吧!

师:c找生部分表演,并找生点评.

2、学唱第一部分的主旋律。

A 师:可爱的小猫啊,不光会叫还会唱歌呢!你们听,师范唱

B跟钢琴学唱

C看着歌词跟琴学唱,加快速度演唱,处理弹跳唱啦

D讲解歌词谱

3、欣赏第二部分

师:可爱的小猫的就在这悠扬的歌声中,一边歌唱一边舞蹈,它们高兴的马上就要旋转起来了(师戴头饰,随音乐旋转并双响筒敲击出重音)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跟着我的双响筒一起拍出来。(梆梆梆

梆梆梆梆梆)

跟音乐

师:记住我们只敲强拍,每次敲三下。好,让我们拿出你右手边的

小乐器,试着和老师来敲一下。

师:现在啊,老师手里的双响筒要和你们的小乐器对话了,听,老

师的双响筒说 梆梆梆 你的小乐器 梆 梆梆 梆 梆梆 梆 梆梆

师: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急性子,老师的双响筒还没讲完话呢,你

的小乐器就开始说话了。 听清楚了,老师的双响筒说完梆梆梆 你的小乐器再说梆梆梆

师: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玩个游戏了

4、表演第三部分

师:音乐又要响起来了,当你听到熟悉的音乐再次响起的时候,请跟着唱一唱。

四、分析曲式结构

1、孩子们三段音乐我们都欣赏完了,我们想一想第三段和第一段有

什么关系吗?如果我们我把第一段音乐叫做A,那么第三段就可以叫

做A1.那么它的曲式结构就是A+B+A1。

2、我们回想一下这三段音乐的速度有变化吗?怎么变的?老师手里

有三张卡片,什么字?谁愿意把他们正确的贴到老师黑板上。

(师清唱分析速度)

五、集体表演

师:孩子们,让我们戴上头饰快速的装扮起来,请起立。

表演要求:A当第一段音乐响起来的时候,让我们跟着音乐美美的唱一唱,演一演;B当第二段音乐响起来的时候,还记得我们刚才的游戏吗?拿小乐器的同学快速的去拿乐器,其他的同学快速的围成一个圆;C当第三段音乐响起的时候,让我们再美美的唱一唱。

六、拓展欣赏

师:淘气的小狗把两只可爱的小猫吓跑了,自己却跳起了舞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狗圆舞曲》请同学们思考: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跳圆舞曲的小猫》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音乐基础有限.固此,引导学生如何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大胆表现音乐将会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二年级的学生年龄约在7、8岁间,生性活文,思维也很活跃,大脑正处于音乐的形象思维期,对表现动物无象的音乐作品很感兴趣。在第一学期,学生已经对音有长短,高低、强泰快慢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她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推述音乐形象。在音乐活动的设计上.我侧重于如下几

个方面:

一、从学生喜爱小动物的心理出发.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学习内容生动有趣,升华情感。

二、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的特点出发,运用听、想、看、说、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

三、音乐体验用模仿、会作等表现形式表达各自对乐曲的独特感受与见解。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2维,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刻面的音乐形象是多么的神奇.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音乐课堂真正威为师生共同体验,创造:快乐的同时激发他们主动去参与学习。主动去感受和体验。

《跳圆舞曲的小猫》效果分析

一、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动起来

在音乐课之前,根据下节课的内容和教学要求,给学生分派任务

,让一部分学生们上网查找、搜集有关小猫的知识、资料;让另-部分学生搜集关于《跳园舞曲的小猫》的资料。这样一来,原本对本课一无所知的学生居然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器乐进课堂

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利用孩子身边的乐曲一板凳,演奏本课。这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审美能力,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模拟情境

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反感,为此,我根据堂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充分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如本课的速度,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理解主题,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多媒体教学

本节课我还利用电脑、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进一步了解、感受音乐,认识音乐。4.精心设计在音乐课堂里,我鼓励学生上台演奏,并对学生的演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学方法中大胆的利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部分教学方法。精心的教学设计把学生的情绪整体的调动起来,使音乐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跳圆舞曲的小猫》教材分析

《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国作家R.安德森作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优美的圆舞曲。乐曲具有拟人化与写实的特点,为

三部曲式(A+B+A1),4小节的引子,好似一个自豪的小猫一步步走进了“舞场”,准备翩翩起舞; A段主题旋律优美抒情,用弦乐器主奏,小提琴“滑奏"技巧的运用,形象地模拟了小猫的叫声,增加了乐曲的诙谐情趣和突出了主题内容。旋律进行中快慢交替,充分表现了小猫那顽皮好动的性格。B段旋律欢快活泼,音乐一气呵成,表现了十分热烈的场面。用木管乐器主奏。它描绘小猫越跳越高兴,在快速地转,音乐进行中不时传来几声猫的叫声,好像时刻提醒着欣赏者:这是小猫在跳舞。尤为有趣的是在乐曲的结尾处,突然传来了几声狗叫,使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猫大为震惊,音乐用了一连串的上行音

后,突然结束了全曲,形象地描绘

小猫听到狗叫后迅速跳离了舞场,巧妙地结束了全曲。

《跳圆舞曲的小猫》评测练习

1.请个别同学演唱《跳圆舞曲的小猫》主旋律。

2.听第一乐段第三乐段,当听到小猫的叫声时模仿小猫的动作。

《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这节课是集音乐欣赏、乐器演奏、动物表演为一体的,以多种形式参与和体验的音乐欣赏综合课。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跳圆舞曲的小猫》中所体现的音乐元素,使学生在有情节

、形象的乐曲中展开音乐想像,培养学生对音乐热爱和兴趣,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理解能力。

随著课改往纵深发展,音乐课堂已逐步回归到音乐本位,注重音

乐学科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体验式教学尤其适合运用在欣赏教学

中。合理运用体验式教学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结合本节课的

教学实践,对本节课做如下总结:

一、吃透教材,挖掘音乐之本。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优秀的教师没有教学内容都无法

进行教学活动,教科书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基础,在我们教学中起

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备课过程中,找出乐曲的总谱,反复聆

听作品,在每一遍聆听的过程中,都挖掘了乐曲不同的音乐要素,

把这些音乐要素写下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特点有选择性地运用到

课堂中。

二、反复聆听,提高音乐记忆。

低年级的同学欣赏音乐作品需要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体验式

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参与到音乐作品中,本节课《跳圆舞曲的小猫》

中每一段音乐学生都聆听了多次,从跟着模仿狮王到寻找音乐特点

,歌唱主题旋律,再到感知音乐结构,每一遍都有不同的参与形式

或要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学得轻松、有趣、高效。

三、尊重个体,大胆猜想。

欣赏教学不像歌唱课,一首歌曲从生疏到唱会再到唱好流程清晰,

绝大部分学生

都能完成。但欣赏教学中,因为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不一,理解不同,所以回答的感受也有所不同,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大胆音乐猜想,创设让全体学生都能参的简单并且有效的活动形式,而对于音乐素养好的学生则要发挥他们的引领和榜样的作用。

四、点评具体,有理有据。

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学生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点评不但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的学习树立导向,对当下和后继的学习产生指导作用。在教学中,我常用“你的耳朵非常灵敏”、“你的节奏感真好”等等具体的语言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很明确的衡量标准。

音乐教学中,实践体验教学的方式相对传统教学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强调亲力亲为,在参与体验中获得个体的成长。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耳朵去聆听音乐,用音乐的语言去描述音乐,用音乐的方法去感受音乐”,学生定能愉快地畅游在音乐的美好世界。

《跳圆舞曲的小猫》课标分析

音乐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

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

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