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本市场与大国之崛起

资本市场与大国之崛起

资本市场与大国之崛起
资本市场与大国之崛起

?资本市场与大国之崛起

?历史已经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对中国而言,大国博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客观现实,不容回避。如何采取正确的策略赢得这场博弈,是中国从一个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经之路。从国际经验看,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无一不是首先以经济体制的优势为先导。十九世纪末,依托于一个日益强大的资本市场的美国经济,相对于当时世界其他国家有着强大的制度优势,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发展,最终成功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超越了欧洲列强,成为迄今仍然无人匹敌的“超级大国”。

● 为什么如此众多的高科技产业是在美国兴起?它的发现机制和创

新机制是什么?为什么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如微软、雅虎等能够迅速地在全球占到领先地位?除了技术优势,其迅速扩张的资本从哪里来?我们探究这些问题时,会发现问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美国得以近几十年里在包括高科技产业等经济领域保持巨大的优势,是依靠一个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强大机制。也就是说,与其说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不如说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是美国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结果

● 发展我国资本市场,首先需要政府各个部门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经

济起飞中能够和将要起到的作用有明确和统一的认识,在有关资本市场的很多关键问题上加强协调,并在包括税收等相关政策上予以坚定不移的支持;其次要继续深化资本市场的各项改革措施,进一步推动包括发行体制在内的各种审核和监管方式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不断扩大包括股市和债市在内的资本市场规模,提升直接融资比例,丰富交易品种。同时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逐步增加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一极,面临着良好的崛起机遇,也将会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大国博弈中去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了全球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GDP年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的高速。截至2006年底,中国GDP达到了约二十万亿元,经济总量为世界第四,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并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复印机、微波炉、DVD机和鞋子、几乎所有的玩具都产自中国,中国成功地由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型成为“世界工场”。西方经济学家惊叹:“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10多亿人口的收入提高了4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如此多的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经历如此快速的改善。”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一极。

以崭新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既面临着崛起的历史性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全球的大国博弈中去。

近年来出现的中美、中欧贸易摩擦,中日石油管线之争,围绕人民币升值而展开的争论,尤其是近年的中海油收购受阻事件等等,无不体现了现实的国际利益的重新分配,并正式揭开了新世纪的大国博弈的序幕。历史已

经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对中国而言,大国博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客观现实,不容回避。如何采取正确的策略赢得这场博弈,是中国从一个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经之路。

从国际经验看,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无一不是首先以经济体制的优势为先导。面积狭小的荷兰,率先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引领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苏醒过来,一跃成为当时的世界海上霸主;最早进行产业革命的英国,成就了此后近两百年的“日不落帝国”;而在美国崛起过程中,始终可以看到资本市场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十九世纪末,依托于一个日益强大的资本市场的美国经济,相对于当时世界其他国家有着强大的制度优势,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发展,最终成功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超越了欧洲列强,成为迄今仍然无人匹敌的“超级大国”。

华尔街成就美国:纵观历史,资本市场在大国博弈中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历史是最深刻的教科书。研究过去近两百年世界各国的博弈史,探讨美国为什么能够在建国后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内迅速超越欧洲各大强国,实现经济起飞,并至今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经济活力,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着特殊的借鉴意义。

亚当·斯密在1776年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为自由市场经济提供了朴素而深刻的理论基础。而资本市场的出现,将这一概念大大深化和拓展了,从此,人们不再是只能在有形的市场交换商品,他们也可以在资本市场这个无形的平台上投资和交易,而现代企业则从资本市场上汲取他们发展所需要的营养,逐渐壮大和成熟。借助这个市场,人类社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了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金融体系资源配置的效率,对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有重大的影响。

历史经验表明,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依托于美国的实体经济而发展起来,而美国的实体经济的增长同样也离不开华尔街,两者的良性互动创造出了经济史上的奇迹。根据2004年美联储数据,美国资本市场中的股市市值达到17.2万亿美元,占美国GDP (12万亿美元)的143% ;美国债市市值达到36.9万亿美元,占到美国GDP 308%,两者的总规模已远远超过美国的实体经济。

华尔街的历史几乎是和美国建国和纽约建市同时开始的。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华尔街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在美国十九世纪上半叶,新生的资本市场立刻成为大规模运河和铁路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使得美国这个地域广阔、运输不便的新兴国家迅速整合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经济实体;在决定美国命运的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联邦政府有效地利用了华尔街发行战争债券,从经济和财政上击垮了南方,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在十九世纪末期开始的美国重工业化浪潮中,华尔街为美国在从钢铁到化工等各个领域中迅速超越欧洲强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其自身也在这个过程中扩大了规模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前后,纽约股票交易所一举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交易所,同年,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而在历史的同一瞬间,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1913年,美国人均GDP首次超过英国)。这三个事件发生在历史的同一瞬间,这一发人深省的历史事实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在现代经济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高度的协同性,也证明了资本市场在美国超越欧洲列强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资本市场是当今世界创新型经济的发动机。国际资本的流向与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将成为新世纪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

当历史翻过一页,进入到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和平发展时期,美国、欧洲和日本都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性高速增长,这是由于战争时代被严重抑制的民用需求得以释放,拉动了以初级消费为主的经济成长。但是,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粗犷式的发展之后,从七十年代开始,初级消费达到饱和,经济增长乏力,包括美国在内的各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滞胀”的现象。由于金融改革严重滞后,资本市场的发展落后,金融体系缺乏弹性,德国、日本等国的经济在取得短暂辉煌之后,开始了长时间的持续衰退,至今未能走出低增长的困境。

从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美国则依靠资本市场的推动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转型,走出了这一困境,一轮一轮的高科技浪潮帮助美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升级。过去的三十年中,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高科技产业都无一例外从美国本土兴起,今天,美国仍然引导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很多其他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只是在跟踪或模仿美国而没有自主创新的能力。

为什么如此众多的高科技产业是在美国兴起?它的发现机制和创新机制是什么?为什么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如微软、雅虎等能够迅速地在全球占到领先地位?除了技术优势,其迅速扩张的资本从哪里来?我们探究这些问题时,会发现问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美国得以近几十年里在包括高科技产业等经济领域保持巨大的优势,是依靠一个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强大机制。也就是说,与其说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不如说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是美国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结果。而日本等国在反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的失误时,都无一例外地认识到,一个缺乏强大资本市场的金融体系使得经济泡沫的出现和破灭都成为必然。

以硅谷和华尔街为代表,美国形成了以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联动的一整套发现和筛选机制。1971年英特尔公司、1980年苹果公司到1986年微软和甲骨文公司上市,奠定了美国计算机行业在全世界的垄断地位;1990年思科公司和1996年朗讯公司的上市,推动了美国通讯行业迅猛的发展;1996年时代华纳公司、1996年的雅虎公司、1997年的亚马逊公司和2004年Google公司上市使得美国成为网络科技行业当仁不让的“超级弄潮儿”。这样的例子在半导体、生物制药等其他高科技行业中也俯拾即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资本市场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资本市场将知识和经济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着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使美国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领域里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在过去的十几年内,从欧洲、日本到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认识到资本市场在现代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健全金融体系的首要任务。

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阿根廷现象”。100年前,阿根廷的人均GDP与美国处在大致可比的水平(据OECD 经济学家麦迪逊的估计,在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GDP为美国的74%),当时很多欧洲人选择移民或投资时会选择阿根廷而不是美国。从自然资源来说,阿根廷也并不逊于美国。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100年以前的阿根廷与美国是处在大国崛起的同一个起跑线上的。而不到100年之后,阿根廷与美国已经无法相提并论。美国依托于以华尔街为代表的一整套创新机制的推动成长为了世界经济第一强国,而阿根廷则沦为南美最贫穷的国家。这其中固然也有很多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原因,但从经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讲,阿根廷未能抓紧机遇,建立起以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后继乏力,无疑是它在大国博弈中最终落败而未能崛起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事实上,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国博弈的制高点。

坚定不移地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崛起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历史反复证明,资本的流向先导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而一个国家要真正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金融体系的效率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今天,站在起飞跑道上的中国,如何借鉴近百年的世界博弈史,把握机遇,迅速建立起一个强大、高效的资本市场,为中国的经济起飞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是我们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初级消费带动的增长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饱和的阶段。居安思危,如何创造一个机制,这个机制能够支撑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十年的持续增长,能够不断地发现并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引导中国经济不断向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比较和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必须把资本市场的发展放到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个战略高度来认识。

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但是,与支撑中国经济起飞的战略目标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把中国资本市场放在全球竞争和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挑战则更为严峻。例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的市值达到了近十万亿人民币,而美国的资本市场仅通用电气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就有3万亿人民币。与此同时,过去几年,大量优质的中国公司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而国内大量金融资源严重浪费,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应对挑战,我们必须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各项改革和制度性建设,促进资本市场又好又快地发展。

发展我国资本市场,首先需要政府各个部门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经济起飞中能够和将要起到的作用有明确和统一的认识,在有关资本市场的很多关键问题上加强协调,并在包括税收等相关政策上予以坚定不移的支持;其次要继续深化资本市场的各项改革措施,进一步推动包括发行体制在内的各种审核和监管方式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不断扩大包括股市和债市在内的资本市场规模,提升直接融资比例,丰富交易品种。同时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逐步增加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资本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重要贡献

随着以股权分置改革为核心的一系列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和制度性建设措施的实施,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更多的市场化改革措施的出台,市场会出现更多的金融创新产品;而随着“A H”模式的确立,也有更多海外上市的大盘蓝筹股陆续“回归”,发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也将使得更多代表中国经济成长性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规模将有更大的增加。

其次,从市场中长期的发展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将踏上“从繁荣走向成熟”之旅,确切地说,随着各项机制的完善,中国资本市场将从近期的繁荣走向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光明前景,是由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面”和明确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决定的。

第三,可以预期,中国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将更加凸现。资本市场通过其资源配置机制的发挥,将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平台。在中国资本市场这个平台上,创新型企业将实现对于发达国家高科技领域的追赶,并购和重组等市场筛选机制将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企业。而当资本市场变得非常强大的时候,中国大部分的金融资源将以市场化方式进行配置,中国经济也会因而变得更加安全和富有弹性。

第四,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我们可以预见,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也将逐步显现,为中国社会的养老和社会保障的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通过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资本市场还能够拉动落后地区的发展,促进技术的扩散和转移,并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就是说,资本市场通过其创造的公平竞争、共同致富的平台,将在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未来若干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为一个潜在的巨大的本土资本市场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期待着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的推动和支持。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资本市场完全有可能成长为国际资本市场体系中重要的一极,并通过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同发展,成就一个大国经济的崛起。

大国崛起之谜及大国崛起对中国贸易的启发

河北工业大学 国际贸易专题研究 作者:沈兴学号: 094257 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 系(专业):经济系(国际贸易实务) 题目:大国崛起之谜及大国崛起对中国贸易的启发 评阅者: 成绩: 2011年 1 月 10日

摘要:文章通过对十五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英国、日本崛起之谜的介绍,重点总结了科技与人才对大国崛起作用,指出中国贸易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大国崛起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同时,提出中国对外贸易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中国国际贸易科技人才 1 大国崛起 国际贸易是从海洋开始的,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几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1.1 英国崛起之谜 英国是个岛国,它的崛起在于它优先发展工业。1688年,英国爆发了没有流血的光荣革命,资产阶级确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及政府逐渐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封建专制的君主统治在英国结束了。一个全新的国家,一个完完全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国家出现在了人类历史的舞台上。这个国家注定要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从1733年,兰开夏的钟表匠凯伊发明了飞梭,到1769年格拉斯哥大学的机械修理工詹姆士·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个时期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在琢磨怎么能够生产出更多更,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商品经济最终取代了自然经济,手工工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工厂,这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对英国的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英国对外贸易跃居世界首位。 1.2 日本崛起之谜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总结日本民族如何战胜困难、目光远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经典试题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世界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各领风骚,尼赫鲁、毛泽东、纳赛尔、卡斯特罗等人共同掀起的历史大潮是( ) A.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C.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D.构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解析:选B 尼赫鲁领导印度人民实现了印度独立、毛泽东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属于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实现了埃及独立属于非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属于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故B项正确。 2.1947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见,印度独立( ) A.标志着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瓦解 B.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推动了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D.促进了印度的发展和振兴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印度独立对战后的亚洲民族独立运动产生深远影响,故C 项正确。 3.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非洲国家的纷纷独立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美苏争霸进入紧张阶段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 解析:选D 材料中20世纪60年代非洲原先为殖民地的国家纷纷独立,正是这一时期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表现,故D项正确。 4.二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经济显著发展的事实说明( ) 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B.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从大国崛起看中国发展

从大国崛起看中国发展 第三遍看大国崛起的德国篇,再一次为这个民族跌宕起伏、悲喜交加的历史所震撼、感染。它是欧洲的后起之星,却是给世界历史添加最多浓重笔墨的国家。从分裂走到统一,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走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它所经历的风霜雪雨,最终成就了这个民族的挺拔个性,也为世界上所有正在崛起的国家做着警醒。无庸置疑,德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但是,这是有理由的! 曾经的四分五裂,多达300多个小城邦国家,到最后的最终统一,成就了成为军事和经济大国的基础!统一对于一个国家是如此的重要,犹如现今的中国!诚然,我们一直在努力促成国家的统一,但是步子似乎稍显得慢了点!当年德意志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说过,在通过和平的方式统一国家的途径失败之后,通过战争和流血的方式,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我们在处理国家统一的问题方面,有时候是否有点显得太懦弱了?后世应该会给一个公平的评价! 德国强大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对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视!和现今中国,还不能真正贯彻义务教育相比,在德国实行的是终身免费教育,如果不接受教育,反而会处以惩罚!如此重视国民教育的结果,就注定了德国领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经济强国! 德意志亦是一个非常懂得自我反省的民族!承认自己所有战争是犯的错误,赔偿所有应付的补偿!对于日本一直在修改教科书磨灭自己的侵略历史不同,无疑德国将自己在世界大战的历史真相大书特书,更能得到世界民族的认同!在这一方面,台湾就做得不够地道了!最近似乎也在向日本人学习,干起修改教科书不得人心的那套了! 这里要澄清的是我只是对这种自己强大之后的妄图主宰世界,或者希望能够实现对近邻的主权统治的愿望的一种理解,并不表示支持,更不是对其残忍的屠戮、虐杀、侮辱人类的行为表示丝毫的理解或赞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的异类!就目前来看,日本是唯一一个亚洲的经济强国,当年的军事大国! 翻开日本的近代史,有着近乎和中国相类似的遭遇!她也被西方的列强侵占过,也签订过诸多不平等的条约!日本的民族,是一个尊敬强者的民族!所以,在承认自己不足的同时,将西方的一套东西快速地搬到了本国,使国力迅速地得到了提高!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美国打开日本门户的仅仅二十年后,日本就用同样的方法打开了邻国朝鲜的门户,成为其殖民国! 不得不承认,日本创造了很多的奇迹!切不说,她脱颖于亚洲诸国,一枝独秀,位于世界强国之林。单看看,日本在二战失败后,从一片废墟,又迅速崛起上,就可以看到日本是多么的可怕! 说到俄罗斯,准确点说是前苏联,那可是我们的老大哥!对于这个国家,中国对其有太多的感情了!她一直都走在中国的前面!比中国早进入社会主义,比中国早实现工业大国的梦想,比中国……当然,也比中国早结束社会主义事业!苏联曾经的成就,绝对是整个20世纪最大的奇迹,也是让曾经中国的领导人一直顶礼膜拜的!他们如今的失败,正好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英国,无疑在世界现代史上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虽然,这个国家远离大陆,却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宏图伟业,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从某种意义上,与欧洲大陆的国家显得格格不入,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就如当今,欧洲都在如火如荼地欧共体,实行统一货币的时候,英国的英镑依旧我行我素……英国的政治体质无疑也是非常特殊的!这其中都有很多可以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让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那个光荣革命了!她通过了非流血的方式,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更替。这个应该是可以值得我们借鉴的。

高中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讲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案(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第2讲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考点内容要求层级 同盟国集团 的瓦解 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c 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d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 (1)原因 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②德国在1917年2月起重新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危及美国利益,推动了美国采取反德的立场。 概念阐释无限制潜艇战 所谓“无限制潜艇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海军的一种潜艇作战方法,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迫使英国退出战争。虽然一时取得了很大战果,但等于阻断了美国发战争财之路,促使美国提前宣战,造成战略上的失误。 ③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获胜。 (2)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3)影响: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问题思考 材料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和要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

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威尔逊对德宣战演说 思考(1)威尔逊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其真正目的是什么?美国参战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政策的变化中,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答案(1)威尔逊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为世界的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其真正目的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美国参战大大加强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加速了一战结束的进程。 (2)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 2.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3.俄国退出战争 (1)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2)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易混易错正确认识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从帝国主义国家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因为其社会性质的改变。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国西线的攻势 (1)契机:苏俄退出战争。 (2)目的: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1)准备 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联军总司令。 ②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军队也开往前线。 (2)反攻 ①1918年7月,协约国军队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全线出击,突破德军的“兴登堡防线”。 (3)结果: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签订停战协定,标志同盟国集团失败。

大国崛起 中国复兴

她和我息息相关 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是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之首。根据对中国公众的调查,经济成就是大家心中最后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相关新闻的播出已有3亿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身边的同学,在发出这样的疑问:这和我们高中生有什么关系? 不,我亲爱的同学们,中国的崛起和我们高中生息息相关!首先,我们得承认,对于祖国母亲的自豪是难以言表的:她在极致荒芜的土地上,开出极绚烂的花朵;她在漫漫黑夜里苦苦求索,终于涅槃重生,惊艳世界!但我们更应看到的是:中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国际认可仍应提高。可以说,作为高中生,肩上已然挑上了这副重担。 谚语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的伟大复兴自然也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身边已经有人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一举一动为中国崛起付出努力。 2005年的“哈佛女孩”汤玫婕是当年哈佛在上海录取的唯一一个。她进入美国后,深感身上有着对祖国形象影响的重大现任,举手投足都在向他人展示古老中国的神韵。北京奥运会期间她举办了一场大派对,借五个福娃向美国人讲述五千年华夏文明,得到时任校长的书面表扬。他承认,“看到汤,我感到中国逼近美国已为时不远。”看到这,你还能说,中国崛起和你无关吗? 都记得那份著名的预测报告吧,美国人看到我们的刻苦,认为中国20年内会超过自己。然而我们还是没能做到,美国依然是世界强国。有感于此,我们更应该发奋刻苦,更应该为中国崛起添砖加瓦,哪里

还能说中国崛起和我无关呢? 听听五四运动中青少年学生震聋发聩的呐喊,看看总理: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坚毅目光,感受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一片赤诚。。。他们是学生吧,但他们勇敢的站出来,勇挑大梁,成了新中国建设的中流砥柱。因此说这和我们息息相关。 不要再说中国崛起和我无关它不需要你为她抛头颅洒热血。当你走在街道上不随地吐痰时,当你在饭店吃饭不高专喧哗时,当你坐在教室内又翻过一页书时,请相信你已经为中国崛起作出了贡献。 毛主席说青年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既然是初升的太阳,就勇敢地跳出地平线,照亮人间! 请和我一起向祖国大声呼喊:你的崛起,和我息息相关。

周小平美国崩溃论

周小平:美国崩溃论 一:“中国崩溃论”编年史1976年“中国崩溃论”第一次出台,该论调当时就宣称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必将在五年内崩溃”,从那以后每隔五年或十年这样的论调就像地球的大姨妈一样,定时爆发。但传说中的中国崩溃从未到来,反而是“中国崩溃论”的发源地阿玛瑞克(美国)自己走到了崩溃的前夜。我今天这样说,大多数中国年轻人可能都不会认同,但100万个德克萨斯州的美国人肯定认同。因为就在周小平写下这篇文章的同时他们正在走向街头,高呼口号,要求脱离那个“腐朽、糜烂、并散发着体制恶臭”的美联邦。也许美国的崩溃不会那么快发生,但德州事件一定会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被载入史册。并且,只要我们这些八零后、九零后活够中国人的平均年龄(74.8岁)。我们就有希望亲眼目的自苏联之后的第二个“邪恶联邦”政权:美国,在一夜之间解体。也许就在十年后,更为自信和骄傲的中国00后们,还会涌上公园、广场,手捧蜡烛,打着“今夜我们都是德州人。”的横幅,为大洋彼岸那些争取“自由、平等、生存、尊严”而与“邪恶联邦美国”浴血奋战的美利坚人民祈祷。 二:“美国崩溃论”编年史由于美国近三十年来在科学技术、经济实力以及政治体制上出现了严重的内虚,所以它的崩溃已经是历史的必然,即便再优秀的政治家也无法阻挡或逆转这一趋势。长久以来,美国的政治体制是建立在其美元霸权的基础上,而美元霸权又是建立在美国军力霸权的基础上,而美国军事霸权则是建立在最为核心的科学理论以及工程技术之上的。

美国的科学技术不是白来的。在美国建国初期,不仅没有技术,反而只能靠出口基础半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为主,经济模式非常落后。当年整个美国南部地区都密密麻麻地种满了橡胶,北方几乎全是重污染型的大型矿山和粗炼厂。这些橡胶园主和粗炼厂源源不断地把橡胶产品、低端商品输送到英国,换成纸币。但是在这一看似吃亏的经济模式背后,其隐含的巨大的利润刺激美国人开始进行山寨和模仿。一时间“made in usa” 以山寨、廉价、质低、血汗工厂、而闻名于世。而在美国本土和英国学术界,“美国崩溃论”也同时喧嚣尘上。他们一致地提出:“美国的经济类型就是掏光养贿型,耗尽美国资源最终只能换成英国人的纸币,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大国,必将在五年内彻底崩溃。” 这一切的一切看起来就和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很像。然而美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低福利还是吸引了全球资本的目光。“资本是逐利的,它不会区分国界。”很快,全英国的制造业纷纷像美国疯狂转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人赫然发现美国人已经悄然崛起!由于美国长年累月从事低端产品加工,积累了极其庞大的实体工业基础,在这无数实体、低端的坚实基础上,无数英国人想都不敢想的创新和尖端科技开始在美国本土爆发。不仅如此,全世界能制造飞机、坦克、大炮

中国为何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中国为何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1、中国的国情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而最大的国情是,它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发展自己的事实,实现大国崛起的梦想。以中国当前的发展水平,有相当大的几率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流动性引入到实体经济之中,利用全世界的资金来推升产业结构,完成中国未完的大国崛起使命。 2、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时代背景 (1)我国现处于“金融通胀”的时代。 “通货膨胀”按照“货币派”的理解即过度的货币追逐相对不足的商品和劳务。如果我们运用这一概念来看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就成为“过度的货币追求相对不足的金融产品”。“过度的货币”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持续性贸易顺差所带来的货币增加;另一个是我国居民储蓄结构变化产生的,由于资本市场的火热,大量居民储蓄开始从银行转移出来,转向资本市场。“相对不足的金融产品”是指目前我国国内可供投资的金融产品仅限于股票、债券及期货等相对较少的金融产品。“金融通胀”将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方面,金融通胀导致金融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而不是一次性或短期的一般水平的上涨;另一方面,金融通胀导致金融产品价格的总水平上升,而不是指个别金融产品价格的上升。所以对应我国资本市场,如果继续存在“金融通胀”现象,作为金融产品价格的股价的总水平将出现持续性上涨。 (2)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发展,资本市场筹资的功能也逐步被完善,特别是中小板的推出和发展,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经济增长实体化向经济增长资本化转变。在这过程中,受益的将主要有两类企业,一类是大型国企,这些企业同外资合作可以引进成熟的约束激励机制、先进的风险控制机制及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另一类是高成长性的企业,这部分企业获得外资的支持后,能够迅速发展壮大,企业家的财富也将得到成倍放大。这些成功案例又将为其他中国企业树立发展样本,形成我国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转变。 中国资本市场在成立之初,其功能被定为于服务于国有企业,为国有企业脱困保驾护航。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缺陷的根源,市场的混乱无序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层服务国有企业的监管定位。随着市场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功能逐步得到矫正,通过市场功能的完善,未来的资本市场功能将在增量资产配置的基础上,增强存量资产的调节功能,通过证券化方式使现有的存量资产流动起来,并对其进行重新配置。这样,资本市场将成为全社会财富和资产的管理中心,成为“资产池”,成为和谐社会重要体现方式,也成为百姓分享财富增长的具体途径。(4)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再造的完成。 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再造已初步完成,这一基础再造是由下面三个统一构成的:首先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趋于统一,这已经通过资本市场的股改,实现全流通来解决了。在全流通后,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开始趋于一致。 其次是企业管理层与股东利益趋于统一,目前主要通过股权激励改革来实现。最后是金融创新与市场制度趋于统一,这主要通过金融创新,逐步推出满足不同风险收益偏好投资者的金融产品来实现,如引进权证、指数期货等。 以上基础再造的完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 - XXXXXX 商学院课程论文 题 目 大国崛起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贸103班 XXX 国际商务系 XXXXXX XX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系 别 学生学号

【摘要】一个国家的崛起,即一个民族的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靠的是科技。同时,一个健全而民主化的大国政治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先后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 【关键词】历史经验,和平崛起,经济,政治,文化 一、中国的现状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人或许会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自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GDP增速令世界瞩目。在全世界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我们国家的时候,除了扬眉吐气之外,我们是否还缺少了什么?仅仅从国内生产总值这样一个华丽外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非常不客观的。翻开历史的长卷,再次揭开国人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我们也许会十分诧异。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 5.28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还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样的遭遇也在西方大国上演:西班牙掠夺了美洲大量的金银,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它的无敌舰队在英西海战中竟不敌英国的貌似不堪一击的弱小舰队。富国被穷国打败,事实的确如此。一个没钱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是大国,但一个有钱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大国,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热捧经济增长,但是我们会发现石油之城波斯湾,其人均财富恐怕连美国都比不上,却战火不断。先是海湾战争,接着又是伊拉克战争,结果把富可敌国的伊拉克人民打得流离失所。由此可见,财富为我们通向强大奠定了基础,而要实现强国之梦,则还有很多。 二、各大国崛起的历程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一)、大国崛起——英国

大国崛起大国模式

中国模式概念、特点、面临的挑战 中国模式:特指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时间界定包括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三十年,但主要是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为历史起点,以实行渐进式改革道路为基本路径,以成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特征,以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证,以实行改革开放和不断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为根本目标。 特征: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 2、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3、实行渐进式改革道路。 4、成功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泛指的“中国模式”可以细化为中国的经济模式、政治模式、文化模式,甚至这一模式背后的文明价值观,主要是指中国社会的一种发展模式。中国模式的特殊性除了形成寻求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的经济模式外,政治模式和文化模式也渗透其中,几者相互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要全面地探讨“中国模式”是个复杂的工程,本文中提到的中国模式主要基于中国的经济模式。当然,经济模式是相对最表象也是最易把握的,而政治模式和文化模式会如同两条潜伏的红线始终如影随形。总的来说,“中国模式”特点明显、挑战严峻。 “中国模式”的特点:1.政府强势和集中高效。 2.对外开放和学习其他模式的成功特质。 3.不断修正的形式由集中高效的特点还能引申出“摸着石头过河”的特征。 4.较强的务实性与较快的适应能力政府主导模式让中国在面对意外情况时拥有较强的务实性和较快的适应能力 5.渐变发展过程,稳定国内局势“摸着石头过河”与“循序渐进”发展特征相辅相成。6.把握全球化浪潮的机遇。 挑战: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政府主导型经济是“中国模式”的一大特点,中国经济长期依赖政府的经济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自动削弱了“看不见的手”。 2.“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三十年来,中国低廉的人力成本在全球化进程中为“中国模式”提供了“人口红利”,然而,中国面临的现实是在不到十年后“人口红利”期的关闭。3.民众心理问题。 4.环境和能源问题。 展望: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金融危机中影响力快速提升,是不争事实,但“中国模式”的确面临诸多挑战,有的甚至相当迫切和严峻。总结其特点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今天,我们谈论“中国模式”,如何保持可持续的发展才是题中之义。未来的“中国模式”应该是一个不断开放和普世化的模式,不拒绝任何先进的人类经验和其他模式的成功之处。我们不赞成一味吹捧“中国模式”的优越性而遮蔽了其严峻的缺陷和挑战,我们更反对狭隘地将现有的“中国模式”认为是中国的未来之路,而全盘否定其他模式。封闭和夜郎自大的心态,一百余年来,几次死灰复燃,中华民族不能再走这种老路。人类是在相互学习和总结中进步,在不断调整和改造中上升。过去“中国模式”成功很大程度在于不断地融入“欧美模式”“日本模式”等在内的全人类好的经验和智慧,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迎接全球化。那么,未来中国经济或社会要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依然必须学习已经证明成功的“普世经验”和“普适价值观”。反之,要想让“中国模式”被世界认同和得到推广,也就是说自身能具有普世性,

学案之三十六

学案之三十六 考点三十二俄国十月革命、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和列宁 一、考查要求: 1.了解二月革命 2.概述《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等十月革命中的主要史实 3.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体会革命导师列宁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积极探索的精神 5.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 6.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7.了解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8.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9. 体会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勇气和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 10. 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11. 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12. 体会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壮举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创新精神 △涉及教材:必修一专题八第三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必修二专题七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和选修四第五单元第三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必修一专题八第三课中的“革命前夜的‘火星’”一目和选修四第五单元第三课中的“年轻的反叛者”一目不做考试要求 二、概念梳理: 1.二月革命 2.《四月提纲》 3. 七月事件 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5.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6.《布列斯特和约》

7.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 新经济政策 9.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动(注意与一战期间的德国基尔港水兵暴动) 10.国家资本主义(注意区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1.布尔什维克党 三、练习 .1.美国学者R.R.帕尔默在其著作《世界现代史》中说“如果列宁没有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并且传播到俄国去的话,那么马克思的思想就可能变成欧洲的普通思想”。列宁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的最主要贡献是 A.领导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 B.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 C.提出并实践了“一国胜利论” D.主张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2.“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C3.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随着15世纪新航路开辟的展开,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相对孤立的格局由此打破,而大国崛起的旅程也由此真正地揭开序幕。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大国的兴衰发展史无疑对而今中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我们不妨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四个方面进行解析。 经济是基础。大国崛起都是以经济强盛为基础的,没有经济的支撑很难成为世界性的大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稳坐世界霸主的位置,成为日不落帝国,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殖民领土,让18世纪的英国真真正正完成了大国崛起,成为世界的中心,世界市场就以英国为中心初步建立论。亚当斯密的《国富》将自有资本和自由竞

争的理念将英国经济真正推向世界的中心,此后的百年自由经济理念在世界经济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德美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德国、美国借此发展军事以及政治,促进国内繁荣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大危机后,政府干预政策让美国迅速从经济萧条中缓过气来,得以筹备战争,也因此大发战争横财,在二战后成为西欧各国的大债主牢牢把握着欧洲经济的命脉,从此,美国发展为超级大国,且至今从未被超越。 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大国的关键一项。中国曾经的闭关锁国,让中国远落后于西方,之后一系列对经济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要发展的中国首先经济必须要抓起,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市场经济。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在中国现今国情上说,这些成果相比于发达国家是远远不够的。而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展,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有望取得更辉煌的成果。总之,由于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强盛的根基,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稳定也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因素,而这政治稳定不仅体现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各组织运行有序,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5篇精选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5篇精选 《大国崛起》不仅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纪录片,同时也为观众献上了一席豪华的视觉盛宴,7个摄制组分赴欧、亚、美洲9个国家深入采访、实地拍摄,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大国的崛起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1 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运用电脑特技复原了大量重要的历史画面,这些画面并不只是为了运用一种新技术到纪录片中而使用的,而是因为运用3D技术复原的重要历史画面可以相当于一种解说词,这些画面本身可以代表一种语言,这样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繁琐的叙述,让观众一看就能明了。比如说,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的这一段,电脑特技复原的历史画面就能很清晰的表现出当时远洋航行的艰难,而不用再写一大堆解说词,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来形容远洋航行的艰难。 片中很多这样的画面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次就不一一例举了。 任何一件事物都不可能是绝对完美的,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一如《大国崛起》,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作为一部历史型的纪录片,如果没有新颖独特的观点,只是将一些众所周知的道理再说一遍,那它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了。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2

美国可谓是一个从蚂蚁到大象的国家,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最开始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的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建了美洲领土上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本主义革命的国家,但是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自15、16世纪以来,不断一个又一个的国家骤然兴盛,成为所向无敌的霸主。历史和全国都能只维持一个世纪左右的霸权,而美国能否打破这个魔咒?而一旦美国轮入,下一个崛起的是否就是中国? 中国不会对世界实行霸权主义,但是,中国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的复兴与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现实,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东亚雄狮不单单是觉醒,还要站起来,不单单要站起来,还要让雄狮的咆哮传遍整个世界,经久不衰。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3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女王伊利莎白一世对海洋的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 但国王查理一世却因为坚信君权神授,违背了英国早在13世纪时由《大宪章》所确定的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和议会之间进行了一场为时四年的内战,战败后的查理一世被处死。

货币与资本市场练习题参考答案

货币与资本市场习题参考答案 复习题和练习题: 一、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对, 2、错, 3、对, 4、错, 5、错, 6、对, 7、错, 8、错, 9、对,10、错11、对,12、对,13、错,14、错,15、对,16、对,17、错,18、对,19、错20、对,21、错,22、错,23、错,24、错,25、对,26、错,27、对,28、错29、错,30、对,31、对,32、对,33、对,34、错,35、对,36、错,37、错38、对,39、错,40、错,41、错,42、错,43、错,44、错,45、错,46、错47、对,48、错,49、错,50、错,51、错,52、错,53、错,54、对,55、错 56、对,57、错,58、错,59、对,60、对 二、填空题: 1、以银行存款为对象的货币市场有(CDs市场)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2、工商企业可选择(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来筹措所需的发展资金。 3、证券投资分析方法一般可分为(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 4、某股票市价为每股16元,该股票的每股净资产为4元,每股税后利润1元,其市盈率为(16倍),净资产收益率为(25% )。 5、上市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 6、证券是一种对其发行者的未来收入或资产的要求权,包括(债券)和(股票)。 7、债券是一种承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定期支付的(债务)性证券。 8、货币政策主要是对(货币)和(利率)进行规定。 9、(银行)是经济中最大的金融机构。 10、在没有货币的情况下,且如果经济中有10种商品,那么确定的交换比率有( 45)种。 11、在有货币存在的情况下,如果经济中有10种商品,那么确定的交换比率有( 10 )种。 12、(货币)在所有的资产中流动性最高。 13、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关键取决于它的(可兑换)性。 14、货币按形态分类,可分为(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 15、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主要取决于(利率)和(通货膨胀率)。 16、金融市场按期限可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17、证券发行方式可分为(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 18、到期收益率是(衡量债券利率最精确的指标)。 19、短期证券市场包括(短期债券市场)、(存单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和(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20、优先股的特点是(公司清算时优先受偿)、(股息收入较稳定)和(无表决权)。 21、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包括(资金供求者)、(金融工具)和(金融中介)。 22、(道琼斯)指数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股票价格指数。 23、实际利率是指(从名义利率中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 24、债券的发行从定价上分,可分为(平价发行)、(折价发行)和(溢价发行)。 25、流通市场又称之为(二级)市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先后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已是家喻户晓,那么,就先从国家与财富的关系说起。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人或许会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自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GDP增速令世界瞩目。在全世界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我们国家的时候,除了扬眉吐气之外,我们是否还缺少了什么?仅仅从国内生产总值这样一个华丽外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非常不客观的。翻开历史的长卷,再次揭开国人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我们也许会十分诧异。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5.28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还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样的遭遇也在西方大国上演:西班牙掠夺了美洲大量的金银,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它的无敌舰队在英

西海战中竟不敌英国的貌似不堪一击的弱小舰队。富国被穷国打败,事实的确如此。一个没钱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是大国,但一个有钱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大国,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热捧经济增长,但是我们会发现石油之城波斯湾,其人均财富恐怕连美国都比不上,却战火不断。先是海湾战争,接着又是伊拉克战争,结果把富可敌国的伊拉克人民打得流离失所。由此可见,财富为我们通向强大奠定了基础,而要实现强国之梦,则还有很多。学习历史上崛起的大国,更是我们难得的一笔重要财富。 纵观《大国崛起》中讲述的九个大国,体制创新是一个大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开启了全球化的时代,但却沉溺于封建体制,不思进取,最终霸主地位被象征资本主义文明——英国所取代。因为,英国在同一时期进行了艰辛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才打下了未来日不落帝国的体制——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先进文明的代表,使得工业先声在英国奏响,世界的天平也由此向西欧的一个偏僻小岛——英格兰倾斜。回顾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我们会更加清醒的意识到体制创新对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作用。19世纪是一个资本主义旋律在全世界激荡的时代。我们的邻居——日本,也避免不了与我们相同的命运。黑船事件之后,日本深刻认识到了封建体制的腐朽,决心文明开化。明治维新使日本得以避免中国的厄运。而此时的中国,还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中醉生梦死,直到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华夏大地一片震惊。然而,为时已晚,中国的灾难从此以后接踵而至。西方世界里,似乎也同样上演着这一幕——法德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习题2()华东师大版

填空题 (一)、印度独立和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族解放运动先后席卷亚非拉各州 土崩瓦解。 2、在亚洲,印度人民在“圣雄”的旗帜下,经过长期斗争获得新生,年8月,根据, 和宣告独立。 3、印度独立后,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初期,试图走尼赫鲁式的道路,发展国有经济,优先发 展限制外国资本和商品进入,鼓励垄断,压制竞争,实施内向的工业化战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印度经济发展落后于和大多数国家,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大力调整政策,实行开放和经济的政策,扭转了长期停止落后的状况,综合国力有了较大增强,成为亚洲一支具足轻重的力量。 (二)、韩国和新加坡的崛起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以落后的为主,新加坡仅是从事的港口城市,但60 年代,他们抓住西方发达国家实行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迅速成为新型的。 (三)、非洲年 1、年,对非洲人民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有个国家获得独立,沉重打击了,这一 年被称为 2、非洲年之后,又有许多亚洲国家走向新生。由于长期受殖民主义掠夺和压迫,非洲国家在发展经济、 推进民主化过程中困难重重,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诸多曲折,年,西方非洲独立,标志着在最终崩溃。 (四)、巴拿马运河的收回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普遍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步伐,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绩,、 等国曾出现过。古巴人民在的领导下,推翻了独裁政权,走上了,在古巴人民的领导下,收回运河区斗争不断加强。 2、年,被迫与巴拿马政府签订归还的新条约,取消永久占领运 河的特权,规定到年年终巴拿马完全控制运河区。

3、 年12月31日,美国把运河及运河区正式交给 。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 得了完全的胜利。 选择题 1、某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A .《蒙巴顿方案》出台 B .巴以边界划定 C .纳米比亚独立 D .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2、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结束的事件是 A .埃及独立 B .印度独立 C .纳米比亚独立 D .古巴独立 3、.帝国主义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D A .埃及独立 B .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C .非洲独立年 D .纳米比亚独立 4、. 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通过第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随后西方多国部队开始了对利 比亚的空袭行动。这一事件距离非洲最后一个国家纳米比亚宣告独立仅仅 A .59年 B.51年 C.48年 D .21年 5、.2010年足球世界杯在南非举行,一时间非洲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大地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下面关于 非洲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古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 B.1956年纳赛尔宣布从西班牙殖民者手中将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 C.非洲曾经是三角贸易的受害者 D.20世纪90年代,南非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 6、.欧洲殖民者奴投非洲长达500年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A.纳来比亚独立 B.埃及独立 C.南非独立 D.阿尔及利亚独立 7、.下列不是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事件是 ( ) A .欧洲联盟的成立 B .科索沃战争 C .非洲独立年 D .纳米比亚的独立

大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大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也有人认为,在历史上真正称得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性大国目前为止只有荷兰、英国和美国三国,目前美国还在发挥这种全球影响力,其他几个国家只是对全球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国。应该说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其他大国,如中国的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英国殖民前的印度若干封建王朝,古希腊国家,古埃及国家,两河流域至帕米尔高原上出现过的若干帝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甚至蒙古帝国,乃至近代史以来至今的意大利、奥匈帝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和现在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只能被看作地区大国或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一定能动作用的地区大国。中国目前处在从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一定能动作用的地区大国向世界性大国迈进,并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的过程中,但这个过程至少还要半个世纪至一个半世纪,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大国的崛起不同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崛起,一个国家的经济崛起在二十至五十年就差不多了,但大国的崛起大概需要一至二个世纪。 (九)美国 崛起成功条件、崛起动机与历史背景:十九世纪后期至今的世界第一强国;新兴国家与创业求富者的发展动机;孤立于海外的美洲大陆使之在地缘政治上的进退自如地位,二百年没有战火,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社会)都发韧于美国,二次世界大战使之成为债权国并使GDP总值占世界的50%,这在全球经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进而成为超级大国。 崛起成功之点、关键人物或方法:《五月花号权利公约》、《独立宣言》与独立战争、《美国宪法》、《宅地法》与西部开发、南北战争、进步运动、反托拉斯法、罗斯福新政;华盛顿、杰弗逊、林肯、爱迪生、两位罗斯福、洛克菲勒、比尔·盖茨;移民带来的劳动力数量、人才引进数量的变化及新技术的应用、观念的变化,跨越式经济发展与技术引进模式,健全的法制与分权制衡模式,开拓、勇气、冒险、自我奋斗的美国精神,强大的自我创新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产业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的提升有利于安排符合美国要求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金融制度,对外扩张控制资源和市场。 崛起成为超级大国后可能出现衰亡的原因:穷兵黩武,过分地扩张,制造文化或文明冲突,树敌过多而影响国家实力;成为巨额债务人的金融帝国和货币制度;长期成为超级大国后的傲慢与偏见;在单边主义、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驱使下,不愿承担应尽的大国国际义务与责任,或过度承担与其实力不一致的国际作用。 反观中国,虽然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秦汉、唐宋这样的强大国家,但这些王朝都没有建立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性大国,汉代甘英曾出使过大食(古罗马),也虽然带来了丝绸之路,但本质上只是一次外交行动,而中唐时期唐军在中亚地区与阿拉伯帝国作战的战败,使唐王朝失去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机会,而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的开疆裂土、在欧亚大陆建立四个管辖土地广袤及臣民众多的汗国,但究其实质,只是蒙古部落的扩大版,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的意义不大。 从工商业发达的宋代(十二世纪)以后,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高度发达、高度保守、高度精致、高度内敛的时代,元忽必烈与马可波罗的对话、明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和清康熙皇帝向传教士学习西方技术的兴趣,与十五世纪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走向海洋、崇尚科技、发展工商业相比较,只是昙花一现而已。一八四零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一百余年,中国从衰落、被欺侮走向被侵略、战乱、内乱,谓之半殖民地半封建,GDP 总值占世界的20—25%(相当于现在的美国或日本)下降到不足1%。 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但从大国崛起的角度,只解决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方向性问题;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则直接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得以建立,而从大国崛起的角度,也只解决了中国民族与国家的生存问题,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则使中国走到崩溃的边缘;而十年内乱的结束,则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民族振兴、大国崛起的历史新阶段,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则是中国崛起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前瞻性的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GDP总值已占世界的3--4%,如果计算购买力平价(即人民币升值)的话,还可以再乘上50%以上。应该说,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二十多年来艰苦努力的结果,但在这里,我们仍没有任何理由让自己沾沾自喜,例如GDP总值的提高并不等于国家实力的全面增强,出口1亿件衬衣的国家与出口100架喷气客机的国家并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巨大外汇存底已经使得我们在今天可以从容地讨论中国的崛起问题了,讨论中国崛起的成功条件、崛起动机、历史背景、成功之点、关键方法、并应当防止和避免崛起后可能导致重新衰落的因素。对于崛起后可能导致重新衰落,我们应当这样看,因为没有一个大国是永远不落的太阳,如同太阳的日出与日落,民族和国家同样也有发展高潮和低潮,只是我们要避免再走到一八四零年至一九四九年间的谷底,这不单单是历史的教训,更是因为这种后果对民族和国家的损害太重、代价太大。崛起后时间长了,有可能逐步衰落,这是历史的必然,但这种衰落不应走向谷底,仍要尽量保持大国地位或成为大国之一,对此,可以从今天的英国中得到一些启发。 中国崛起面临的成功条件、历史背景: (1)面临难得的全球和平发展的长历史机遇期; (2)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环境的调整; (3)面临全球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国依存度的提高; (4)面临思想文化的高度融合。 中国崛起可能的成功之点或关键方法: (1)中国的崛起必先以和平、民主、文明与伟大的历史传统作为旗帜; (2)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高度,看待走向崛起的中国的一切问题,确立一切体制或制度都可以改变、一切观念可以更新的思想,也应当确立一切先进的东西都应当学习、一切新事物都可以尝试与冒险的精神; (3)克服后发国家崛起的劣势,尽可能利用现行世界体系为我所用并逐步改造,利用后发国家的优势,通过制度创新避免先发国家出现的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