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相国简介

相国简介

相国简介

相国,汉朝廷臣最高职务。

战国时代称为“相邦”,如秦国吕不韦。汉高祖刘邦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汉朝相国最初由萧何担任,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曹参之后,不设相国,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吕雉死后,他侄子吕产一度担任相国。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相国名称成为萧曹二人代名词。《史记》萧何、曹参的传记为《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之后,相国官职正式任命一般是篡位的权臣。后代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也敬称相国。明清对于内阁大学士也雅称相国。后来慢慢地变成只有“丞相”一职。

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简论

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简论 彭其汉 摘要: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积淀了国人的深层智慧,凝聚了中国文化的内在基因,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书法之滥觞,其深层次的文化性自古至今贯穿于书法教育的始末。进入20世纪,传统文化受西方外来文化的的影响,学科分类思想日益为我国教育体系所重视,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下,“书法学”体系便应运而生。然而在书法教育的过程中,西方快餐文化的充斥已使得书法的传统文化性愈来愈弱。现代科技等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诸如电脑的普及)等等导致书法蕴含的艺术精神丧失殆尽。 关键词:书法艺术美学精神人格精神人文精神 绪论: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标准都要上升到书法的艺术精神,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体现出“写”的意与天成,书法艺术的作品不能只是汉字勾画出的线条、符号,其中应该体现出一定的美学精神,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冶性情,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的把中国书法艺术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他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计算机软件里的艺术字体更不能与书法艺术沾边,否则书法会失去它的艺术性,民族性,独特性,也会失去他的世界性。因此,发掘、保存、传承中国书法艺术精神是迫不及待的,又是任重道远的。 一、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 书法指书写的法度。 1、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雕刻刀、雕刻机、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质地比较坚硬的,能用来书写的五金、生活工具)等。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 2、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3、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2)、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形式意味很强。

中国古代诗人简介及代表作

12.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风格雄奇奔放,前无古人,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高峰。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大纲选其《古朗月行》《静夜思》《秋浦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蜀道难》17首。 13.崔颢hào唐代早期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体验边塞生活,诗风变为雄浑奔放。大纲选其《黄鹤楼》1首。 14.王翰唐朝恃才不羁,诗多壮丽之词,多属边塞风格。大纲选其《凉州词》1首。 15.刘长卿唐朝其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贬谪漂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之情。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雅洗练,接近"王孟",擅长五言,尤工五律,有"五言长城"之称。大纲选其《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首。 16 杜甫唐朝其诗显示唐朝由盛及衰,称为"诗史",思想深厚,境界开阔。以古体、律诗见长,反映民间疾苦,表达爱国之情。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人称为“诗圣”。大纲选其《江畔独步寻花》《赠花卿》《绝句四首》(其三)《绝句二首》(其一)《江南逢李龟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望岳》《旅夜抒怀》《春望》《咏怀古迹》(其三)《蜀相》《登高》《兵车行》《阁夜》《客至》《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首。 18. 岑参唐朝以七言诗见长,后期边塞诗生动夸张,慷慨激昂,表现了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积极乐观精神。作品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形成了奇峻壮阔的风格。大纲选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首。 19、韦应物唐朝其诗多关心民间疾苦,表达愤世忤wǔ时之作,以描写田园景物者最著名。简淡秀朗,意境高远,语言简洁,风格淡雅,富有诗情画意。大纲选其《滁州西涧》1首把春雨中荒山野渡的景色写

五君子:中国读书人的道德标杆

五君子:中国读书人的道德标杆 “此五君子,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其心则皆所谓光明正大,踈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揜者也,其见于功业文章,下至字画之微,盖可以望之而得其为人。”南宋诗人政治家刘珙在品评圣贤之时,提出了他心目中的“五君子”——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五君子,他们的遭遇不同,志向各异,但是他们的内心皆光明正大、磊落如初,不管是历史功绩,还是道德文章,都堪称中国读书人的道德标杆。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影视形象) 鲁迅先生在评价《三国演义》时曾说“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智而近妖”,没错,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认为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而实际上,正史中的诸葛亮其实是“勤勉”化身,《三国志》中说他“长于治国,短于谋略”。所以,后世对于诸葛亮的推崇并不是因为他身长八尺颜值出众,也不是因为他披发挥剑能借东风,而是他呕心沥血辅佐后主,以报刘备知遇之恩的忠君报国,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的内政外交经济军事奉献一生的忠肝义胆。诸葛亮重农桑发展经济,抚边民内外团结,有了雄厚的

财力才可以六出祁山以图统一大业。只是他可能真的在军事才能上稍微差点火候,所以一生也没有完成夙愿,遗恨而终。 刘备死前告诉他,刘禅能扶就扶,实在不成器便可取而代之,但是诸葛亮始终以人臣自居,从不敢僭越,这也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后世读书人对他赞赏有加的另一个原因。 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在我们从小到大的语文学习中,李白和杜甫是两个绕不开的唐诗巨擘。从我们学过的杜甫诗句中,几乎很难看到有一两件高兴的事,这是因为杜甫亲身经历了大唐劫难——安史之乱。其实早年的杜甫,也曾是一位公子哥儿,过了几年逍遥自在的舒心日子,他的早期诗歌也是充满了理想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便是明证,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杜甫也曾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是安史之乱的爆发把一切都毁了。 杜甫 早年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到了后来画风突转,看到叛军攻陷后的长安一派萧条,便有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看到一片混战后的中原饿殍满途,便有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即便到了晚年,自身穷困潦倒之际,也不忘为天下读书人发出一句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所以说,杜甫是在用诗歌来完成

PCOS不孕患者长方案IVF中采用不同口服避孕药预处理的结果比较

?短篇论著? PC OS 不孕患者长方案I VF 中采用不同 口服避孕药预处理的结果比较 杨学舟,章汉旺 3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中心,武汉 430027)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达英235;妈富隆;体外受精2胚胎移植长方案 中图分类号:R71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79(2010)06-0456-0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是育龄妇女不孕较常见的原因,随着促排卵方案的改进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近年其妊娠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内分泌改变,抱婴回家率尚不理想。Da mari o 等[1] 报道,在长方案I V F 降调节前口服避孕药(OC )预处理1周期,可减少高反应患者的周期取消率,提高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本研究比较了两种避孕药预处理后的临床及实验室结局,以冀寻求更适宜的治疗方案。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3月我院 生殖中心用长方案行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体外受精2胚胎移植 (I V F 2ET )、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I CSI )新鲜周期共计134例,患者年龄20~38岁,不孕时间0.5~16年。纳入标 准:依据鹿特丹标准确诊为PCOS,但无胰岛素抵抗或糖耐量异常等其他内分泌异常,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E M s ),具有行I V F 助孕标准的不孕患者。 1.2 研究方法 使用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降 调前按给予达英235或妈富隆预处理分为两组:A 组52例: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达英235(每片含2mg 醋酸环丙孕酮和35 μg 乙炔雌二醇,21片/盒,德国拜耳),每日1片共25天,服药第17天来院皮下注射GnRHa 达菲林(D i phere 2line,博福益普生,天津)0.1mg,隔日1次降调节;B 组82例: 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妈富隆(每片含0.15mg 去氧孕烯和0.03mg 炔雌醇,21片/盒,欧加农,荷兰),每日1片共 25天,服药第17天隔日皮下注射达菲林0.1mg 行垂体降调 节。两组均于下一周期月经第3天测血清LH 、E 2,达到降调标准(LH <3m I U /m l,E 2<30pg/m l )加用促性腺激素(Gn ) FSH (瑞士Gonal 2F,Ser ono )和(或)HMG (珠海丽珠)150~375I U /d 进行控制性超排卵,未达标者继续加用达菲林降调 并B 超监测,结合窦卵泡大小适当延后促排时间。当有两个卵泡直径达18mm 或3个卵泡直径达17mm 时停药,当晚注射HCG 10000U 。34~36h 后取卵,行I V F /I CSI 受精,取卵后 48h 选择优质胚胎两枚移植。ET 后14天验尿确定生化妊 娠,ET 后4周B 超检查确定临床妊娠。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5.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 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或Fisher 精确概率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两组间GnRHa 及Gn 用量、Gn 使用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 >0.05),用药后血激素水平及内膜厚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两组在获卵数、成熟卵子数、所获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以及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以及因反应不良而取消周期和因有OHSS 风险而取消移植的周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使用达英235预处理组的早期流产率略低于妈富隆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82),见表3。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x ±s ) 达英235(n =52)妈富隆(n =82) P 年龄(岁)30.14±3.76830.45±3.5010.286不孕时间(t /年)4.82±3.1455.11±3.6040.199BM I (kg/m 2 )26.10±5.16924.187±4.5400.208 FS H (I U /L )5.03±1.2435.60±1.9240.254LH (I U /L ) 13.36±5.27111.22±6.7630.265E 2(ρ/pg ?m l -1 ) 58.97±20.380 51.30±19.9290.226T (c /n mol ?L -1 )2.49± 0.742.23±0.82 0.327 PRL (ρ/ng ?m l -1 )17.43± 11.15918.00±11.8870.873 6 54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年6月第19卷第6期 Pr og Obstet Gynecol,June 2010,Vol 119,No 16 3 通讯作者 E mail:h wzhang605@https://www.doczj.com/doc/977598986.html,

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与简介

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与简介三年级是孩子分化的年级,课程难度加大,孩子的试卷上不再是皆大欢喜的百分。而儿童阅读学的研究也表明,孩子如果在三年级还没有养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他在以后的学习中很难再有阅读习惯。所以,爱孩子的父母要加油呀!关掉电视、强迫他坐在书桌前,不一定有效。最有效的恐怕还是用有“杀伤力”的儿童读物去吸引他们。本年级我们除了童话、小说,还推荐了诗歌---它是最美的文学语言;还推荐了科普作品“神奇的校车”,看看老外是如何把故事、知识、搞笑冶为一炉的;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写作文了,这真是让老师、家长伤神、孩子头疼的事,读一读《亲爱的汉修先生》,相信你和孩子都能悟到一些为文之道。 1、《父与子全集》:连环漫画《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不朽杰作。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永远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阅读这样的连环漫画并非如许多人想像的那么简单,同样需要借助阅读经验与技巧。引导孩子们阅读这种健康、幽默、充满智慧的漫画杰作,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乐趣。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父与子》漫画的版本很多,但整理得最完整最好的版本当属译林出版社的这个版本。 推荐年龄:5-99岁。 2、《夏洛的网》: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这是一本很好玩又寓意十分深刻的书,关于爱,关于友谊,关于生命,还有关于死亡。这部讲述一头猪和一只蜘蛛的童话故事,出自美国散文大师怀特之笔。它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也被许多大人奉为生命中的经典,不可不读。 3、《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4、《格列佛游记》: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全书共分四卷。小说以第一人称,通过主人公英国外科医

中国书论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

中国书论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 中国书论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 关键词:书论;审美;艺术精神 人类精神文化最早出现的形态应该是原始艺术,最早的汉字书写行为可追溯到远古的图画文字,但对文字书写系统作艺术性的反省与评价,却始于东汉、兴于魏晋,直至清末。参与者遍及思想、文化领域。 书法论著是以汉字为依附、以字体演变为基础的美学表象,是以探讨学书技法,考证书体流源,总结艺术构沉为主旨,是浓缩了儒、释、道、阴阳等哲学观念而形成的独立的美学体系,具有极强的人文色彩,可谓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有的景观。 一、人与自然的过分亲和--东方艺术精神的完美体现 中国文化的主流一开始就走向了人与自然的过分亲和。这种现世性格使人们便于在具体的生命中发掘艺术与道德 的根源,并在自然的崇高感中汲取精神的畅达和人文自信。中国书法艺术及由此形成的相关论著,正是这种意识的物化。 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极为有限的远古时代,大自然还

没有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山川树木、朝霞夕阳,芳草鲜花非但不是被人喜爱,反而让人惧怕与慌恐,因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原始社会的洞穴壁画,只是各种猎物的画象,到了周秦以后中国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山水画,文字中也出现了更多的以花草树木为依据的象形文字。 大自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驾驭自然的能力有了重要的发展,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力在文字书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甲骨文、钟鼎文大都为象物之形,而对结字和用笔并不过多讲究,在当时,书写者无心标榜自己,欣赏者也不会过于多情,文字只是人们体质、力量的表现形态,并非是书工们自觉的艺术追求,人们的审美观照点不在刻写的效果而在造型效果。这些取象、造型意识,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高度抽象的结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立象以尽意"的思想。 日益成熟的书写习惯也逐渐显示出用笔的节律和特征,因此,汉字才有了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契合,才有了审美意义。后来书法由民间书走向了书斋,由工匠的镌刻变成了书家的创作,由实用性走向艺术自觉。但是这种书写功用的变迁,书写意识的进步并没有影响书家们对自然的顶礼模拜。便览历代书论,以自然之物象入字者或以其为喻体的书评家不乏其人,汉代的蔡邕在《九势》中说: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即立,阴阳生焉;阴阳即生,形

古代文人及其作品大全

古代文人及其作品大全 一、春秋战国时期 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4.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公输》即选自《墨子》。 5.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代表作《逍遥游》。 6.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7.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二、两汉、三国、晋朝时期 1.《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2.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即选自《史记》。 3.贾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

中国思想名人

中国思想名人 (一)古代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2.老子:中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他把宇宙万物的本体看做“道”,认为它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的实体,是产生整个物质世界的总根源。他在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时,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两方面的对立之中,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政治上他主张“无为”,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回到“小国寡民”的幻境之中。老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墨子:(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论衡·自纪》)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4.孙子: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月未见史载,约与孔丘同时期。孙武以自著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庐,得到重用,任为将军,帮助吴王经国治军,“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吴列传》),由孙武草创,后经其门弟子整理而成的《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词约意丰,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些一般规律。十分强调政治、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它强调战术的灵活性,提出“兵无常势”,“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贯穿于全书始终。 5.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6.庄子:庄周(约前369-前286),世称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曾任过蒙地方的漆园吏。他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学派的先驱老子,并称“老庄”。他的道家思想和文史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庄周一生安贫乐道、不事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庄周的道家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主要是效法老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并且把它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他文章流畅,善于采用和虚构寓言故事,比喻更是信手拈来,极富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艺术色彩。 7.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兰陵令。后

一年级阅读书目()

一年级阅读书目(上) 必读书目 师生共读书目 1.《小猪唏哩呼噜》(上,下2本)童话作者:(当代)孙幼军 内容简介:唏哩呼噜是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一只着名的小猪。唏哩呼噜是一只不平凡的小猪,别看他小,经历过的事情可不少,小猪唏哩呼噜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事……可是,小猪唏哩呼噜才不在乎这些呢,因为他是那只着名的小猪啊。 2.《经典中国童话》童话作者:(当代)任溶溶,方素珍,汤素兰等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内容导读:《经典中国童话》选取的都是最优秀的儿童故事。当一个孩子捧着这套华美的童书,听爸爸妈妈讲述着精彩的故事,他一定是最幸福的孩子,拥有着一生都值得回味的童年。 3.《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童话作者:(当代)周锐 内容简介:大个子老鼠是男生,小个子猫是女生,他们是好朋友,不光因为大个子老鼠真诚、友爱,也不光因为小个子猫善良,她也挺漂亮的,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们在一起互相关怀,才使共同经历的每件事情看上去都那么美好 亲子共读书目 4.《我和妈妈》绘本作者:(英国)艾莉森·里奇 内容简介:小熊妈妈是那样与众不同,她有一双巧手,能编出长长的花链,她非常勇敢,一点也不怕黑,她很灵巧,能像鱼儿一样自由游……有妈妈的地方,熊宝宝都会觉得快乐和安全,熊宝宝就能如愿以偿,变得和妈妈一样吗? 5.《妈妈的吻》绘本作者:(英国)克菜尔·弗莱德曼 内容简介:清晨,猫宝宝在妈妈的轻吻中醒来,开始了一天的探险,花园里有什么在等着它?它能爬上最喜欢的大树的树顶吗?那个神秘的旧水缺罐里藏着什么?是什么在躲在草丛中?星星升起,宝宝在妈妈的吻中睡去,明天,宝宝将在妈妈的吻中踏上一段全新的旅程…… 6.《我爱爸爸》绘本作者:(英国)吉利安哈克 内容简介:小熊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他也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充满疑问。幸运的是,无论是他的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总是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让他学会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每一次获得帮助之后,小熊都会对家人说“我爱你”,而小熊的家人也总是温情地回应说“我也爱你”。 7.《小巴掌童话》童话作者:(当代)张秋生 内容简介:读张秋生所写的小巴掌童话,总那那么平平常常,平平淡淡;他并不以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作为他苦心追求的目标,他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他的

中国艺术精神(论文)

中国艺术精神 和谐审美观及其在传统艺术中的体现 陈介平 中国传统艺术,如中国山水画、中国园林,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统一的,都要求创造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由于自然的伟大,人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敬拜它,赞美它。亲近它,描绘它。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情。而中国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因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而对创作对象全身心地投入,“物我两忘”。浑然而一体,与客观创作对象产生共鸣,抓住对象的精神,将自己的、对象的生命力所表现出来。正如朱光潜所言:“在美感经验中,我和物的界限完全消灭,我没入大自然,大自然亦没入我,我和自然打成一气,在一块发展,在一块颤栗。”例如日常应用的汉字,在书法家的作品中,那些线条成为表达生命的元素,组成的“字”成为具有生命的意象,这是书法家生命力的融入。也是象形文字生命本身的表达,结体章法等无不是生命的表现形式。徐悲鸿的《奔马》,其强有力的动感正是生命的体现。花、乌、虫、鱼均能入中国画,关键也正是在于艺术家所表现的精神。松、兰、梅、竹之所以成为中国画的永恒主体,就是因为它们做寒的生命力,这已不仅仅是客观物体的生命,也成为了中国

多少文人墨客、艺术家的人格标志。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之所以在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观念中成为美的典范,是因为它表达的幽雅、恬适的精神境界是生命力的升华,是“道”——最初的本源的回复。艺术家对于自然之源的探索,实际上是对自身的探索。对自身的探索,却以对自然的探索作为形式。 另外。从生物学意义讲,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无论在精神上亦或在物质方面,从古迄今,都表现为一种近乎原始的依赖性,有如婴儿之对母体。古人有云:“人穷则反本。”这个所谓的“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也就是指“自然”,这个人类和万物的母亲。屈原长诗《天问》为什么会提出许多对宇宙天体、历史、神话和人世方面的疑问?当他对政治前途和黑暗现实感到失望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对自然的返归心态和求助愿望。出于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焦虑,推本及源,急切希望找到人在神秘的自然力面前的合适位置。因此,古代许多仕途不顺,愤世嫉俗的文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借助中国画、山水诗证明内心怀有“出世”的清高。当然,对于那些献身于官僚政治的文人,虽不能忘情于山水,但他们以山水画、山水园林来代替真山真水。满足其纵情林泉的高远情致。 老子“有无相生”思想及“虚实相生”理论 1、老子“有无相生”思想及“虚实相生”美学理论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认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及作品汇总

高考语文复习必知:中国古代著名人物及作品汇总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即选自《史记》。 9.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之首。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10.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等。 1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是“初唐四杰”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GnRH-a在妇科的临床应用

GnRH-a在妇科的临床应用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培海 群主讲——夏雨 GnRH-a简介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下丘脑分泌的10肽激素,是神经、免疫、 内分泌三大调节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信号分子,对生殖调控具有重要意 义。 ●从1971年Shally和Guillenmin从猪下丘脑首先分离出促性腺激素释放 激素( gonadotropin releasinghormone,GnRH)并由此获得诺贝尔奖至 今,已有40年的历史。但对GnRH及其受体的结构、分布、生物学功能的 研究,直到近十几年才逐渐被引起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随后高活性的G nRH类似物大量人工合成并很快转入临床应用。 ●GnRH类似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 g hormone agonist,GnRH-a)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RH-A)现已成为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 多肽类激素药物之一。 GnRH -a分子结构及作用机理 ●( GnRH)是下丘脑肽能神经元分泌的10肽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以 脉冲式释放的形式刺激垂体前叶细胞合成卵泡刺激素( FSH)和黄体生成 素( LH)。在过去30年,许多Gn天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RH结构类似物 被合成,包括GnRH激动剂(GnRH-a)和GnRH拮抗剂(GnRH-A)。通过改变G nRH第6位和第10位氨基酸得到GnRH-a,其生物效应较天然GnRH提高5 0 -100倍。 ●研究发现GnRH -a首次给药初期,GnRH-a具有短暂刺激FSH和LH升高的 反跳作用,即“点火效应”(flare up),使卵巢激素短暂升高,大约持续7天。药物持续作用10-15天后,垂体表面的GnRH受体被全部占满或耗 尽,对GnRH-a不再敏感,即垂体GnRH-a受体脱敏,使FSH和LH大幅下 降,导致卵巢性激素明显下降至近似于绝经期或手术去势水平,出现人为 的暂时性绝经,又称作可逆性药物卵巢切除术。 GnRH -a分子结构及作用机理 GnRH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包括GnRH -I Receptor和GnRH -Ⅱ Receptor,在生物体内广泛分布,目前已在多种垂体外组织包括子宫肌层、子官内膜、卵巢、胎盘、乳腺、前列腺和血液单核细胞等中发现GnRH-mRNA 的表达。因此,GnRH-a在治疗性激素相关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血、子宫肌瘤、女性不孕症及儿童中枢性性早熟中都可起到重要作用。 GnRH-a在妇产科临床的适应症 一、GnRH-a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疾病特点

中国艺术设计与民族精神关系研究

【摘要】中华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好和平和勤劳勇敢,但其内在的本质则是儒释道精神的融合。中国的艺术设计作为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其本质也是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艺术表现。因此,民族精神和艺术设计的哲学渊源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关键词】民族精神艺术设计儒、释、道精神【中图分类号】i2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经过数千年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民族特色,它决定了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也决定了该民族的审美情趣。每一个艺术家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的打上本民族精神的烙印,从个人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创作风格等各个方面都会体现出本民族精神的特质。而艺术设计是艺术家的个人或集体创作活动,它也不可避免的会打上艺术家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的烙印。因此,艺术设计与民族精神总会融合在一起,艺术设计体现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决定着艺术设计的价值取向。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界定有很多研究论文,但是多属于表象分析,即仅仅从中华民族的行为方式和处事风格中去理解中华民族精神。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拥有其独特的东方智慧方式。中国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儒、释、道的思想当中。儒家主张“和而不同”的中庸思想和“仁爱天下”的政治理想。因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好和平正是儒家精神的表现。与儒家不同,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它认为文明压制了人的天性,正如老子所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知有慈孝,国家混乱有忠臣。”因此,道家的回归自然、让人的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思想,其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热爱自然、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根源。佛教宣扬苦修顿悟,就是要求人们通过心灵的觉悟获得慈悲和智慧大乘佛教所具有的菩萨情怀不仅渡己,而且渡人。作为外来的文化,佛教为何会在中国生根开花?其实,佛教的苦修顿悟与儒家的内省慎独的修身方式和道家的崇尚虚静是具有很大的相通性的。唐宋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都行走在儒、释、道之间,他们的思想也影响了一般大众的生活、思维和言行,从而陶冶了中华民族的气质、性格和精神。因此可以说,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就是儒家的仁爱天下、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苦修顿悟,它们使中华民族不仅不同于西方民族,也不同于东方的其他民族。因此,对中国艺术设计产生影响的中华民族精神主要是儒、释、道三家精神。 2 中国艺术设计中的民族精神 2.1 设计观上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在设计学范畴中,寓天人合一积极生命理念的、形神兼具的、有很强表现力的符号图形多数是源于儒家的中庸思想。“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个为古老中国的存在、稳定、发展、繁荣发挥着伟大作用的思想——“中庸”,它集聚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核心,千百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生死存亡、民族审美等。中庸在英文中译为“golden”,意为黄金分割平衡原理,是指对人与事物的一种最佳权衡处理优化方法。中庸思想在工艺设计理念中表现为“制度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准,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淮南子·时则》的天地时和合观认为,“古之为度量轻重,生乎天道。黄钟之律修九寸,物以三生,三九二十七,故幅广二尺七寸。音以八相生,故人修八尺,寻自倍,故八尺而为寻。有形则有声,音之数五,以五乘八,五八四十,故四丈而为匹。匹者,中人之度也,一匹而为制”。对于这种可以与天地并立,化育万物的天人合一设计观,正是艺术设计在哲学高度上的整合。根植东方文化土壤的我国园林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完成人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更加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生存需求,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演绎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生态文化、绿色文化、自然观等设计理念,说明了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和文化一样具有很强的继承性,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天人合一的设计观使得中国现代园林设计体现了和谐之美。它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动与静的统一。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所体现的和谐之美更多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它推崇淡泊平和、清新幽远的境界。它强调园林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注重和谐与中庸”。表现在造型上,中国传统园林犹如天地的缩影,有着各种各样自然景色的缩样。中国园林在营造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

古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梳理

古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梳理 唐前诗人及作品简介 【春秋】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四书五经之一,是儒家著作之一。记载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体散文。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教导世人立身行孝,为学、卫道成大孝——治理天下,以定天下之平安祥和。《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西汉末安昌侯张禹根据《鲁论》并参考《齐论》编出定本,号为《张侯论》。东汉末,郑玄以该本为依据,参考《齐论》、《古论》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东汉末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将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2014年3月25日,《论语》当选“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之一。 《诗经》,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本只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起点,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分为大雅小雅。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学史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春秋】左丘明(约前502-前422),春秋末期鲁国人,史学家。鲁国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盲左。 《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通史,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中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有史官记录其派驻国的史事,还有称为瞽蒙的盲史官讲述历史,左丘

中国古代文人的矛盾思想

中国古代文人的矛盾思想与现代事业思想 作者:林夕若 论文摘要:中国古代的文人思想是矛盾的。他们是入世的,渴望建功立业。却也不满当局政治之黑暗,不满当朝官员所作所为,认为朝堂便是一滩黑水。希望能通过一己之力改变当时现状,求之而不得时便转而写诗作来忧国忧民,或超脱世俗之外寻求出世之路。而现代中国人或多或少继承了中国一直传承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在事业上有各自的思想及理念,或愤力竞争或不争而胜。 关键词:儒家入世道家出世矛盾协调集一身 儒家学子追求出仕,力求在朝堂中争得一席之位。道家学派选择无为而治,他们不喜竞争主张顺应自然,行为虽消极心智却不消沉,有自己独特的处理事务的方式。在众多思想交杂的中国,后来学子接受了众多思想,这些思想往往相互矛盾,以儒家和道家为最,但他们却可以将这矛盾的思想相容,协调的集一身,形成了其独特的行为态度、处事风格。现代在长期受这两种思想熏陶的人们在经济风暴的大浪潮中该如何抉择呢?勇于竞争或不争而另辟蹊径。中国的思想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亦是复杂的,中国人往往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路。 1.谈孔子的入世思想,庄子的出世思想 孔子编纂《春秋》,修订“五经”,道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老子,“无为”思想是其经典著作《道德经》的精髓。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思想,孔子年轻是周游五国,在各国进行游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政治思想创造其理想中的社会。儒家思想鼓励人们投身于社会建设中要敢于竞争,善于合作。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这种竞争是以“和”为基础的,谋求共利双赢。 庄子是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无为”、“不争”。这种无为的思想并非消极,而是不求客观上的高度,寻求本质上的升华。不要追逐身外之物,而是致力于自身发展。 随着现代化的到来,在各种社会压力下人们热衷于竞争,希望打倒对手获得更大的利益,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而在求而不得的情况,道家的“无为”、“不争”的思想又让人们得以缓和自己的失败,调整自己的心态。懂知足,晓变通。提升自己的内心世界,升华自己自然会得到他人认可。寻求他路,不执著于自己原本追逐的领域,赢面反而更大。 2.陶渊明的仕途和出世思想 阅读《陶渊明集》可了解其不同的思想理念 陶渊明不仅像当时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前半生他一直在为仕途奔波,为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他辗转三十载,最终他失望了一篇《归去来兮辞》告别了他的仕途生涯。他的一生中写过许多壮志凌云的诗篇,如少年时期的“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在仕途失利后他多寄情于山水,如“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陶渊明的所接受的思想是矛盾的,他集儒家和道家思想于一身,年少追逐名利,老年寄情山水。他完美地阐述了中国古代文人如何将出世与入世思想协调相容。这便是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积累下来的极具特色哲学思想。 3.苏轼跌宕起伏的一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