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控制技术复习材料

工业控制技术复习材料

工业控制技术复习材料
工业控制技术复习材料

第1-1讲:工业控制技术概述

1. 开环系统:若系统中的信号只从控制装置向被控对象传递,而无方向传递,即信号传递路径不构成回路,这类控制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2. 闭环系统;在控制系统中,通过测量装置检测输出量,并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进而使控制装置按照二者的差值来调节输出量,这类控制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第1-2讲: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1. 方向判断:TM转矩与n同向为正,反向为负。

TL转矩与n同向为负,反向为正。(Td=TM-TL)

2. 折算:

转动惯量J=mρ2=m D2 /4 = GD2/(4g) ω=2πn/60 TL=9549P/n

1)转矩折算:等功率法 PL: 负载轴功率

2)PM: 折算到电机轴上的等效功率

3. 负载特性:

1)恒转矩型反抗性:传送带、搅拌机、挤压成形机等摩探负载,方向:恒与运动

方向相反(阻碍作用)

位能性:车或升降机等重力负载.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

2)离心式通风机型:按离心力原理工作的,离心式鼓风机,水泵等

3) 直线型:TL随n的增加成正比地增大,如励直流发电机

4) 恒功率型:TL与n成反比,如车床

4.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1. 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n=f(Tm)和生产机械的特性曲线n=f(T)有交点(即拖动系统的平衡点);

2. 当转速大于平衡点所对应的转速时,TmT,即若干扰使转速下降,当干扰消除后应有Tm-T>0

五. 动力基本方程:Td=TM-TL= GD2dn/375 dt

第2-1讲:传感器(测速传感器); 增量式光学旋转编码器(方向,转速计算)

1. M法测速(适合于高转速场合)

编码器每转产生 N 个脉冲,在T 时间段内有 m1 个脉冲产生,则转速为: n = 60m1/(NT)有一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其参数为1024p/r,在5s时间内测得65536个脉冲,则转速为: n = 60 × 65536 /(1024 × 5)=768 r/min 2. T法测速(适合于低转速场合)

编码器每转产生N个脉冲,用已知频率fc作为时钟,填充到编码器输出的两个相邻脉冲之间的脉冲数为m2,则转速(r/min)为: n = 60fc / (Nm2 )有一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其参数为1024p/r,测得两个相邻脉冲之间的脉冲数为3000,时钟频率fc为1MHz则转速为n = 60fc /(Nm2)=60×106/(1024×3000)=19.53 r/min

第2-2讲: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1. 基本结构: 定子:产生主磁场和支撑电机;转子:产生机械转矩以实现能量转换;

2. 工作原理: 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在稳态下运行时,电枢反电势为E1,如负载转矩

Tl不变,外加电压和电枢电阻均不变,问:当减弱励磁使转速上升到新的稳态值时,

电枢反电势如何变化?

T不变,Φ减小,I增大,U不变,E减小

电枢电压平衡方程:U=IaRa+E 电磁转矩方程:T=KeΦIa 电势方程:E=KeΦn

机械特性(转速与转矩的关系):

n=U/Kt Φ—(Ra/KeKt Φ2)T Ra=(0.5~0.75)(1—Pn/UnIn) Un/In

例:已知某他励直流电动机的铭牌数据(见P40, 3.8)

(1) 估算电枢电阻Ra

(2) 求KeΦN

(3) 求理想空载转速n0

4) 求额定转矩TN

得到两点:(0, n0)和(TN,nN)

3.启动:

1) 降压启动: 电压由小到大,随转速的升高而逐步加大,直到满足要求。

2) 串接电阻启动(单、多级)调速:速度变化:由于电动机负载转矩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电动机转速发生变化(其特性曲线不发生变化)。

4. 速度调节:在某一负载条件下负载转矩保持不变,靠人为改变机械特性而得到的。

1) 改变外串电阻特点:

(a) 机械特性软,电阻愈大,特性愈软,稳定度愈低;

(b) 轻载时调速范围不大;调速电阻消耗大量能量;一般适用于调速性能要求不高的中小容量电机。

2) 改变供电电压特点:

(a) 无级调速;

(b) 机械特性硬度不变,稳定度高,调速范围较大;

(c) 恒转矩调速;

(d) 设备简单。

3) 改变主磁通特点:

(a)无级调速(高于额定转速);

(b) 调速特性软,调速范围不大(最高为额定转速为1.2倍);

(c) 恒功率调速;

(d)转矩随磁通的减小而减小。

5. 制动

1) 反馈制动(左图):电动机转速大于理想空载转速(电车下坡)

2) 反接制动

a. 电源反接制动(U反向)(中图)

b. 倒拉反接制动(E反向)(右图)电枢电路中串入附加电阻,使特性曲线由1过渡到2,最后停止在b点。

3) 能耗制动

产生:电枢电压突然降为零,并串接一个Rad。 U=0,增加Rad,

特性曲线过原点。

特点:特性曲线过原点,可应用迅速而准确停车的场合。

a.反抗矩负载制动优点:不会出现反向起动的危险

b.位能负载制动状态优点:运行速度稳定不会出现倒拉制动那样因计算不准而引起不降反而上升的事故

第2-3讲: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1. 重要参数:步距角m -定子相数 Z -转子齿数 C = 1 单、双相轮流通电方式 C = 2 单、双相轮流通电方式

2. 转速计算(公式)

m -定子相数 Z -转子齿数,C = 1 单、双相轮流通电方式,C = 2 单、双相轮流通电方式

3. 基本结构

4. 工作原理

(1)磁阻式步进电机:定子转子均无磁(磁阻);定子有绕组而转子无绕组;转子结构简单、直径小有利于高速响应;步距角可做得比较小。但无锁定转矩、制造成本高、效率低、转子阻尼差、噪声大。

(2)永磁式步进电机:转子采用永磁体、定子采用软磁钢,通过磁场(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实现转动。有锁定转矩、效率高、造价便宜。但是,一般步距角大、转子惯量大。(3)混合式:兼二者之优点

5. 基本概念:

1)矩角特性,

2)启动频率:空载启动频率,即步进电机在空载情况下能够正常启动的脉冲频率,脉冲信号频率对电机运行的影响:如果脉冲频率高于该值,电机不能正常启动,可能发生丢步或堵转。在有负载的情况下,启动频率应更低。如果要使电机达到高速转动,脉冲频率应该有加速过程,即启动频率较低,然后按一定加速度升到所希望的高频(电机转速从低速升到高速)

3)通电方式:单、双、混

4)驱动电路:

a.单电压限流型驱动电路

特点:R上有功率消耗。为了提高快速性,需加大R的阻值,随着阻值的加大,电源电压也势必提高,功率消耗也进一步加大,正因为这样,单电压限流型驱动电路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b.高低压切换型驱动电路优点:功耗小,启动力矩大,突跳频率和工作频率高。

缺点:大功率管的数量要多用一倍,增加了驱动电源。

c.斩波恒流驱动电路

高低压驱动,使波形变形,斩波方法,可使电流恒定在额定值附近。

Arduino编程

1. I/O:pinMode(pin,INPUT/OUTPUT);

各种引脚 PWM: 0~13 digital:22~52

双数 analog: A0~A15

数字I/O: digitalRead(pin, HIGH/LOW) digitalWrite(pin)

模拟I/O: analogRead(pin, HIGH/LOW) analogWrite(pin)

2、延时:delay(ms) delayMicroseconds(us)

3、中断:打开中断 interrupts()

关闭中断 noInterrupts();

attachInterrupt (中断通道, 中断函数, 触发方式);

中断通道: int.0:2 int.1:3 int.2:21 int.3:20 int.4:19 int.5:18

中断模式: LOW :低电平 CHANGE:电平变化 RISING上升沿 FALLING :下降沿 4、LCD1602库(#include

第1脚:GND

第2脚:VCC

第3脚:V0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

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接GND

第4脚:RS

第5脚:RW

第6脚:EN

第7~14脚:D0~D7为8位双向数据端。

第15~16脚:空脚或背灯电源。15脚背光正极,16脚背光负极。

4.1引脚接线 LiquidCrystal(RS,EN,D4,D5,D6,D7) (四线接法) RW接地

4.2设置显示尺寸 begin(列数,行数);

4.3 清屏 clear();

4.4 设置光标位置 setCursor(列数,行数);

4.5打开液晶 display(); 关闭液晶 noDisplay();

4.6 显示字符 print(data); 或 print(data,BASE);

BASE为:二进制BIN,八进制OTC,十进制DEC,十六进制HEX 5、定时器库(#include

5.1设置中断时间及处理函数FlexiTimer2::set(500,flas);

500为时间(ms),flas为处理函数名

打开定时器中断:FlexiTimer2::start();

6、按键

void keyscan() // 扫描按键

{

for(int i=22;i<26;i++)

{

digitalWrite(i,LOW);

for(int.j=26;j<30;j++)

keyvalue[i-22][j-26]=digitalRead(j);

digitalWrite(i,HIGH);

}

}

void keyprocess() // 键值处理 {

for(int m=0;m<4;m++)

{

for(int l=0;l<4;l++)

{

if(keyvalue[m][l]==0)

key=m*4+l+1;

}

}

}

主函数内调用烧苗按键键值处理

7、步进PWM调速

InitTimersSafe(); //初始化;

pwmWrite(CP, 127); //设置占空比SetPinFrequencySafe(CP,100); //设置脉冲频率

2010年春季学期《工业控制网络》试题

哈工大 2010 年 春 季学期 工业控制网络 试题A 一、填空题(共5分,每空0.5分) 1、罗克韦尔推出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三层网络结构,其设 备层、控制层、信息层三层网络分别为:DeviceNet 、ControlNet 、 EtherNet/IP 。 2、传输介质的特性主要包括:物理特性、传输特性、连通特性、地理范围、抗干扰性、相对价格。 3、DeviceNet 现场总线网络上节点数最多可达64个,支持 125kbps 、250kbps 、500kbps 三种波特率。 二、单选题(共5分,每小题 1分) 1、下列哪种现场总线是建筑业国际公认的现场总线标准? A. L onworks B. HART C. C C-Link D. Sensoplex2 答:( A ) 第 1 页 (共 11页)

试题:工业控制网络班号:姓名: 2、CAN控制器接口PCA82C250的作用可归纳为: A. 驱动和隔离 B. 驱动和保护 C. 保护和隔离 D. 以上都不是答:(B ) 3、独立CAN控制器SJA1000采用BasicCAN模式,关于其接收滤波公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ID.10-ID.3)先和(AC.7-AC.0)同或,再和(AM.7-AM.0)或,若值为0xFF,则接收 B. (ID.10-ID.3)先和(A C.7-AC.0)异或,再和(AM.7-AM.0)或,若值为0xFF,则接收 C. (I D.10-ID.3)先和(AC.7-AC.0)按位同或,再和(AM.7-AM.0)按位或,若值为0xFF,则接收 D. (ID.10-ID.3)先和(AC.7-AC.0)按位异或,再和(AM.7-AM.0)按位或,若值为0xFF,则接收答:(C ) 4、在DeviceNet现场总线I/O连接中,使用分段协议取决于下面哪种情况? A. 须发送的数据超过7字节 B. 须发送的数据超过8字节 C. 生产_连接_长度属性值超过7 D. 生产_连接_长度属性值超过8 答:(D ) 5、ControlNet现场总线是由下面哪个公司推出的: A. S iemens B. Boeing C. R ockwell D. Fisher-Rosemount 答:(C ) 第 2 页(共11页)

工业控制技术的基本发展过程

工业控制技术的基本发展过程 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是过程控制技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一种较高的表现形式,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共同发展的产物。今天,分散控制系统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生产过程中,同时还在不断推陈出新,迅速发展。各种新的设备、新的设计技术以及新的通讯方式被不断引入分散控制系统。通用的操作系统,能够与办公网络和广域网络方便连接的通讯协议,以及开放的数据库互连(ODBC)方式逐渐被广泛采用;开发技术方面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可视化技术,这使得分散控制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实时性、开放性等方面都得以大大提高。 现场总线用于过程控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目前国内的中小型火力发电厂的变送器等现场设备还大量使用着传统设备,如果采用基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进行系统改造,势必增加很高的成本来更换这些设备,因此基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中小型火力发电厂的推广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本章将介绍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以及各阶段的技术特点,从而了解DCS技术的发展过程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1.1.1 工业控制领域的不同形式 从控制的角度看,工业生产的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流程工业,另一类是制造业。 流程工业,其被控对象是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转换。电力、化工、石油、造纸等都属于流程工业。比如传统火力发电厂,其主要控制对象是燃料、氧气、水(“风、煤、水”)。燃料在氧气作用下燃烧,这是化学变化过程,也是能量释放过程;释放的热能使水(工质)从冷态逐步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这是物理变化的过程;蒸汽再推动汽轮机旋转做功,这是从热能到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过程;汽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做功,产生电能,这是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能量转换过程。 可以看出,流程工业的控制过程主要是连续的过程,由于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具有储能性和储时性,因此如果用数学描述的话,总是被描述成微积分的形式,其对应的控制策略也是主要基于微积分的形式,其中最经典的控制策略就是大家熟悉的PID(比例-积分-微分)。 制造业,其主要控制对象是时间顺序(时序)和条件。在时间顺序的变化中,需要对计件数量和加工条件的变化进行控制。汽车、飞机、电器、机床、电子设备等都属于制造业。比如传统加工业,生产一个金属器皿,需要经过板材裁剪、冲压、打磨、喷漆、烘烤、上螺丝等工序,这些工序表现为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以及相互制约的条件。 可以看出,制造业的控制过程主要是离散的过程,时序和条件用数学描述,可以描述成与、或、非、定时、延时等逻辑的形式,其对应的控制策略也是主要基于逻辑和程序控制的形式。 流程工业的大规模自动化,最终形成了以分散控制系统(DCS)为代表的控制方式,而制造业的大规模自动化,最终形成了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代表的控制方式。由此可以看到,DCS和PLC的“出身”不同,关于DCS与PLC 的关系,后面还会谈到。 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一般都是连续过程和离散过程的混合体。比如在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中,除了上面描述过的连续生产过程,实际上还有许多逻辑和程序控制任务,如化学水处理、点火、吹灰、炉膛保护、电气保护等。在制造业也有同样的情况。只是由于在流程

探析运动控制新技术

探析运动控制新技术 摘要: 信息时代的高新技术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机械工业自动化中出现了一 些运动控制新技术: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 运动控制卡等。本文主要分析和综述了这些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应用现状等。 关键词:伺服驱动技术,直线电机,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运动控制 1 引言 信息时代的高新技术流向传统产业,引起后者的深刻变革。作为传统产业之一的机械工业,在这场新技术革命冲击下,产品结构和生产系统结构都发生了质的跃变,微电子技术、微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信息、智能与机械装置和动力设备相结合,促使机械工业开始了一场大 规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电力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各先进国家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层出不穷。机床、汽车、仪表、家用电器、轻工机械、纺织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冶金机械、化工机械以及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许多门类产品每年都有新的进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它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运动控制技术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国内外各个厂家相继推出运动控制的新技术、新产品。本文主要介绍了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Full Closed AC Servo)、直线电机驱动技术(Linear Motor Driving)、可编程序计算机控制器(Programmable Computer Controller,PCC)和运动控制卡(Motion Controlling Board)等几项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 2 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 在一些定位精度或动态响应要求比较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更符合数字化控制模式的潮流,而且调试、使用十分简单,因而被受青睐。这种伺服系统的驱动器采用了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工业控制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代工业控制总线的发展趋势 前言 随着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微电子等技术的发展,大量智能控制芯片和智能传感器的不断出现,以及在传感器、通信和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人们对系统综合性能尤其是安全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希望能对系统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设备的智能维护。对企业自动化设备而言,对其工作状况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不仅可方便设备管理者随时了解设备工作状态,设备出现异常时主动报警,便于及时维修,还可拓宽设备服务范围,提高工作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这一目标的实现对控制网络在开放性、互连性、分散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分散控制系统(DCS) 当前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仍以大系统、分散对象、连续生产过程(如冶金、石化、电力)为主,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的分散控制系统仍在发展。由于开放结构和集成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扩展了大型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 1. 应用现状 DCS自1975年问世以来,大约有3次比较大的变革,70年代操作站的硬件、操作系统、监视软件都是专用的,由各DCS厂家自己开发并没有动态流程图,通信网络基本上是轮询方式;80年代通信网络较多使用令牌方式;90年代操作站出现了通用系统,90年代末通信网络有的部分遵循TCP/IP协议,有的开始采用以太网。20多年来,DCS已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并趋于成熟,成为工业控制系统的主流。 虽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FCS发展很快,最终将取代传统DCS,但其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统一标准、仪表智能化等。而传统控制系统的维护和改造还需DCS,因此FCS完全取代传统DCS尚有较长过程。现DCS的新产品的特点为:系统开放、管控一体化及带有先进控制软件,DCS生产厂家也从事FCS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

工业控制网络复习题

题型有概念10分、填空30分、选择10分、判断10分、挑错10分、计算,简答共30分一.概念(名词解释) 1.现场总线: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称为现场总线。 2.DC S:集中采集控制系统和集散控制系统 3.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4.TCP:传输控制协议 5.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6.UCMM:未连接报文管理器 7.NUT:网络更新时间 二.填空或简答 1.现场总线的优点,特点 (1)现场总线的特点: 现场总线是现场通信网络; 现场总线是数字通信网络; 现场总线是开放互连网络; 现场总线是现场设备互连网络; 现场总线是结构与功能高度分散的系统; 现场总线是现场设备的互操作性与互换性网络 (2)优点: 导线和连接附件大量减少; 仪表和输入/输出转换器(卡件)大量减少; 设计、安装和调试费用大大降低; 维护开销大幅度下降; 系统可靠性提高; 系统测量与控制精度提高; 系统具有优异的远程监控功能; 系统具有强大的(远程)故障诊断功能; 设备配置、网络组态和系统集成方便自由; 现场设备更换和系统扩展更为方便; 为企业信息系统的构建创造了重要条件 2.现场总线系统

3.现场总线国际标准,中国标准 国际标准:IEC61158: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Fieldbus for use i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IEC6202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Low-V 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用现场总线(设备层现场总线) ISO11898:道路交通工具-数字信息交换-用于高速通信的控制器局域网(CAN)ISO11519:道路交通工具-低速串行数据通信 中国标准: GB/T20540-2006 测量和控制数字式数据通信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3:PROFIBUS GB/T18858.1-200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控制器-设备接口(CDI)第1部分总则 GB/T18858.2-200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控制器-设备接口(CDI)第2部分执行器-传感器接口(AS-i) GB/T18858.3-200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控制器-设备接口(CDI)第3部分DeviceNet 4.OSI参考模型的层对应关系(那个协议属于哪层) 5.TCPIP传输层的层对应关系(那个协议属于哪层)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技术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目 录 0102 03工控事件攻击技术概述工控系统安全技术工控系统防护体系思考04 结束语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HAVEX病毒 ?2014年,安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类似震网病毒的恶意软件,并将其命名为:Havex,这种恶意软件已被用在很多针对国家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中。 ?就像著名的Stuxnet蠕虫病毒,Havex也是被编写来感染SCADA和工控系统中使用的工业控制软件,这种恶意软件在有效传播之后完全有能力实现禁用水电大坝、使核电站过载、甚至有能力关闭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电网。

篡改供应商网站,在下载软件升级包中包含恶意间谍软件 被攻击用户下被载篡改的升级包 恶意间谍代码自动安装到OPC客户端 OPC服务器回应数据信息黑客采集获取的数据 恶意间谍代码通过OPC协议发出非法数据采集指令 1 24将信息加密并传输到C&C (命令与控制)网站 3 5 7 6 通过社会工程向工程人员发送包含恶意间谍代码的钓鱼邮件 1 供应商官方网站 工控网络 OPC客户端OPC客户端 OPC服务器 OPC服务器 生产线 PLC PLC HAVEX病毒攻击路径概述

Havex 传播途径 在被入侵厂商的主站上,向用户提供包含恶意代码的升级软件包 利用系统漏洞,直接将恶意代码植入包含恶意代码的钓鱼邮件 l有三个厂商的主站被这种方式被攻入,在网站上提供的软件安装包中包含了Havex。这三家公司都是开发面向工业的设备和软件,这些公司的总部分别位于德国、瑞士和比利时。 l其中两个供应商为ICS系统提供远程管理软件,第三个供应商为开发高精密工业摄像机及相关软件。

西南科技大学2014-2015年-《工业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技术》期末复习题

西南科技大学2014-2015年 《工业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技术》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按照地理分布距离和覆盖范围来看,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 2. 光纤分为单模和多模两种类型,其传输原理都是基于光的全反射。 3. 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系统不单单是一个完成数据传输的通信系统,还是一个借助网络完成控制功能的自控系统。 4.工厂自动化网络的分层结构为_现场设备层、车间监控层和工厂管理层三个层次。 5. 参照ISO/OSI标准模型,CAN通信模型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层。 6. CAN的报文帧有以下四种类型:数据帧、远程帧、出错帧和超载帧。 7. 同步是数据传输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报文帧的传送过程中有三种同步方式:位同步、字同步和帧同步。 8.工业控制系统经历了基地式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等主要阶段。 9.CAN总线是有效支持分布式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从定位时的同步方式考虑,它属于异步通信。 10.现场总线是用于过程自动化和制造自动化最底层的现场设备或现场仪表互连的通信网络,是现

场通信网络与控制系统的集成。 11.CAN总线支持位仲裁的介质访问方式,是多主工作方式。 12.CAN通信协议规定了4种不同类型的帧:数据帧,远程帧,错误帧,过载帧。 13.CAN总线上用显性和隐性两个互不的逻辑值表示0和1。 14.CAN协议可以检测到位错误,填充错误,CRC错误,格式错误,应答错误。 15. CAN总线是多主工作方式,任意节点可以主动发送信息。通过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机制解决多节点同时发送时的冲突问题。 16.CAN的ISO/OSI参考模型包括两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17.CAN空闲时网络电平保持隐性1位。 18.现场总线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 19.RS-422接口通信需要4根线,它是全双工的,RS-485接口通信需要2根线,它是半双工的。 20.Modbus基于串行链路的通信方式有ASCII和RTU。 21.PROFIBUS-DP协议的两个主要部分是用户接口层和直接数据链接映射层。 22.目前的PROFIBUS标准IEC61158提供了三种传输方式: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23.基于PROFIBUS的远程监控系统由三层组成:底层控制层、SCADA层(现场监控层)、远程监控层。 24.CAN的直接通信距离最远达10km ,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Mbps。

工业控制项目技术文件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 工业控制项目 技 术 文 件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组委会

目录 1.工业控制竞赛项目技术描述 (3) 2.专家组、裁判员和选手 (4) 3.竞赛命题要求 (5) 4.竞赛评判方法 (7) 5.竞赛的基础设施 (9) 6.赛场安全 (22) 7.裁判员工作内容 (24) 8.选手的工作内容 (24) 9.开放赛场 (25) 10.绿色环保 (25) 附件:安全与健康条例 (26)

2016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 工业控制项目技术文件 1.工业控制竞赛项目技术描述 工业控制项目技术文件以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技术文件(TD19)为依据,参照世界技能大赛有关标准。 1.1项目说明: 工业控制项目主要包含工业控制设备元件安装、工业控制自动化功能实现两部分。内容主要有: (1)电气设备元件、传感器元件、变频装置、自动化设备和控制核心部件的安装与调试; (2)配置自动化控制核心硬件并编制相应的控制程序; (3)电气控制电路原理图设计和功能改进; (4)电气装置故障检测与定位。 1.1.1 项目竞赛: 竞赛为实际操作技能竞赛,满分100 分。竞赛试题依据项目内容分为不同类型的3个大模块,每一个模块的设备选型参照世界技能大赛历届技术标准进行选择; 1.1.2 竞赛时长:竞赛总时长为9小时; 1.1.3 应用范围:本技术文件仅应用于2016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山东省选拔赛。 1.2竞赛能力要求 1.2.1安全文明生产与各类技术规范; 1.2.2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1.2.3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和功能改进; 1.2.4电气控制装置的故障检测和定位; 1.2.5现场工业控制器件的安装和电气联接; 1.2.6系统和各个单元硬件配置以及软件设计、功能调试;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控制技术新发展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控制技术新发展 前言:在经济腾飞以及社会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工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工业技术在工业发展的刚需下也实现了巨大飞跃,并且在电子信息的辅助作用下,促使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走向高度自动化的方向,这种高度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不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普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发展表明我国已经从传统的工业生产迈向了自动化生产的高水平行业。企业的工业生产也只有在自动化的技术辅助中才能实现高效率、高产值以及低损耗的经营目标,才能在经济市场中保持有力的竞争地位,提升综合实力。因此工业仪表与自动化技术是现阶段以及未来工业技术发展与提升的重要战略部署。 一、工业仪表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提升与改善,并向着创新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不断提升。工业仪表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内容首先是能实现自动控制技术,在进行工业生产中,将数据输入到仪器中,就能实现对仪器设备自动监管的工作,并且可以缓解施工人员的工作压力,自动实现自动切断运行线路的开关的操作,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的生产与工作设置相应的时间,保证自动控制工作,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其次自动化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保护机制,工业生产进程中的工作环境极其复杂,设备种类繁多,还会出现接线不规范的情况,这些现象都中都會蕴含潜在的生產安全故障,利用传统的检修以及检测方法往往难以发现这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导致后续的一些列生产工作受到影响,此时,恰当的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就能化险为夷,及时的排查出潜在的安全故障,适当的时候切断电源,终止程序的运行,保证生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并保证生产继续进行;然后具有良好的监控功能,在计算机技术系统的支持与帮助下,当系统中运行的电压、电流以及功

工业控制项目技术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广州市选拔赛 工业控制项目技术文件 一、技术文件制定原则 工业控制项目技术文件以第42届世界技能竞赛工业控制技术文件(TD19)为依据,同时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高级工、技师)为依据,参照世界技能大赛有关标准,并结合企业对工业网络及自动控制类技能人才需求教学需求而制定。本次竞赛着重基本技能,体现现代技术,以考核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并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导向和示范作用。 二、竞赛内容、形式 (一)竞赛内容 本次竞赛内容只包括实际操作部分。 (二)竞赛形式 竞赛采用个人竞赛形式。 三、竞赛范围、比重、及其它 1.竞赛范围与内容 为全面考核选手的综合职业能力,实际技能操作竞赛包括: 安全与规范 综合应用技术 电气控制原理图绘制和电气联接; 电路设计和电路修改; 现场工业控制器件的安装; 系统和各个单元软件设计和调试; 系统和各个单元的运行优化;

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 仪器仪表的使用 万用表、双踪示波器的使用。 安全文明生产 维修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2.竞赛时间 实际操作竞赛总时间480分钟。 3.命题方式 专家命题。 4.竞赛场地与设施 (1)竞赛场地 ①竞赛工位:每个工位占地3m×6m,标明工位号,并配备竞赛平台1台、装配台1张、电脑桌1张、座椅1把、人字梯1套。 ②赛场每工位提供独立控制并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380 V三相五线、220 V单相三线两种电压的交流电源(三相、单项电源分别控制),供电系统有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③为保证大赛顺利进行,赛场须具有双电源保障。 (2)赛场设施 ①竞赛平台 以一个工作站作为一个参赛队的竞赛平台,一个工作站以广东三向教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SX-WSC19工业控制实训考核”为核心设备,配备装配台、电脑桌、零件箱等设施。主要设备详细配置见表1。 表1 主要设备配置表

水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水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1、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分散化、网络化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分散化、网络化,而现场总线的崛起正是这一发展趋势的标志。 1.1现场总线的崛起半个多世纪以来,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过程控制体系历经基地式仪表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CS)等4代过程控制系统,当前我国水工业自动化的主流水平即处于以PLC为基础的DCS系统阶段。这里要说明一点,DCS既是一个过程控制体系的名称,有时也表示为由制造厂商出售的一个起完整作用而集成的集散控制系统产品,这种DCS系统相对较为封闭,而目前水工业自动化的DCS系统多数是由用户集成的,因此相对较为开放。 与早期的一些控制系统相比,DCS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有了很大进步,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装置级、车间级的优化和分散控制,但其仍然是一种模拟数字混合系统,从现场到PLC或计算机之间的检测、反馈与操作指令等信号传递,仍旧依靠大量的一对一的布线来实现。这种信号传递关系称之为信号传输,而不是数据通信,难以实现仪表之间的信息交换,因而呼唤着具备通信功能的、传输信号全数字化的仪表与系统的出现,从而由集散控制过渡到彻底的分散控制,正是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现场总线便应运而生,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不断崛起。 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的全数字化、实时、双向、多节点的数字通信系统。现场总线技术将专用的CPU置入传统的测控仪表,使它们各自都具有了数字计算和通信能力,即所谓“智能化”;采用可进行简单连接的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作为联系的纽带,把挂接在总线上作为网络节点的多个现场级测控仪表连接成网络,并按公开、规范的通信协议,使现场测控仪表之间及其与远程监控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与信息交换,形成多种适应实际需要的控制系统,即所谓“网络化”;由于这些网上的节点都是具备智能的可通信产品,因而它所需要的控制信息(如实时测量数据)不采取向PLC或计算机存取的方式,而可直接从处于同等层上的另一个节点上获取,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环境下,借助其计算和通信能力,在现场就可进行许多复杂计算,形成真正分散在现场的完整的控

最新过程控制系统考试试题汇总

精品文档过程控制系统考试试题汇总(预测) 编辑:郭长龙河南工业大学 一:填空题28分 1?过程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器、执行器、被控过程、测量变送等环节组成。 2.过程控制系统由工程仪表和被控过程两部分组成。 3?过程控制仪表的测量变送环节由传感器和变送器两部分组成。 4.过程检测仪表的接线方式有两种:电流二线制四线制、电阻三线制 5?工程中,常用引用误差作为判断进度等级的尺度。 6?压力检测的类型有三种,分别为:弹性式压力检测、应变式压力检测、压阻式压力检测 7?调节阀按能源不同分为三类: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液动调节阀&电动执行机构本质上是一个位置伺服系统。 9 ?气动执行结构主要有薄膜式和活塞式两大类。 10. 理想流量特性有四类,分别是直线、对数、抛物线、快开。 11. 过程数学模型的求取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机理建模、试验建模、混合建模。 12?PID调节器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 13?造成积分饱和现象的内因是控制器包含积分控制作用,外因是控制器长期存在偏差。 14?自动控制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是:闭环回路形成负反馈。 15?DCS的基本组成结构形式是三点一线”。 二:名词解释20分 1?过程控制:指根据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采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和计算机等自动化工具,应用控制理论,设计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 2?积分饱和:在积分控制范围内,积分控制输出与偏差的时间积分成正比,当控制输出达到一定限制后就不在继续上升或下降,这就是积分饱和现象。 3?串级控制系统:值采用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入去操纵调节阀,从而对住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4?比例控制系统:凡是两个或多个参数自动维持一定比例关系的过程控制系统,称为比例控制系统。5均匀控制系统:控制量和被控量在一定范围内都缓慢而均匀的变化的系统,称为均匀控制系统。6?超驰控制系统:指在一个控制系统中,设有两个控制器,通过高低值选择器选出能适应安全生产状态的控制信号,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7?分程控制系统:一个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分段分别去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调节阀动作的系统称为分程控制系统。 8?阀位控制系统:是综合考虑快速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合理性的一种控制系统。 9?集散控制系统:是把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显示技术及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10?现场总线:是指将现场设备与工业控制单元、现场操作站等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具有全数字化、分散、双向传输和多分枝的特点,是工业控制网络向现场级发展的产物。 三:简答题32分 1?什么是PID,它有哪三个参数,各有什么作用?怎样控制? 答:PID是比例-积分-微分的简称。其三个参数及作用分别为: (1 )比例参数KC,作用是加快调节,减小稳态误差。 (2)积分参数Ki,作用是减小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 精品文档

工业控制网络考试题汇总

1,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其体系结构 模拟仪表控制系统(分散的)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集中的) 集散控制系统(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2,DCS的结构:分散过程控制装置部分;集中操作和管理系统部分;通信部分 特点: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3,现场总线的基本概念 现场总线定义为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通信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式,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 国际ISEC61158对现场总线的定义: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称为现场总线。 4,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总先设备分为:变送器,传感器,执行器,驱动器,控制器,控制监控器,网络互联设备,其他现场总线设备。 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系统的开放性;互可操作性与互用性;现场设备的智能化与功能的自治化;系统结构的高度分散性;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6·IEC61158第二版现场总线标准类型:IEC61158TS; ControlNet Tm;profibus Tm p-Net;FF HSE ;SwiftNet Tm WorldFIP Interbus 7·通信系统的组成:信息源;(发送、接收)设备;信息接受者;传输介质 8·数据编码的编码方式:数字编码、模拟编码 9·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机器优缺点:(1)星型结构:缺点:可靠性低 (2)环形结构:优点:键路控制简化缺点:节点数量较多时会影响通信速度,另外,环是封闭的不便于扩展。 (3)总线型结构:优点:结构简单,便于扩展缺点:通信距离短。 10·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11·ISO/OSI模型将各种协议分为七层:物理层、键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12·RS-232与RS485的区别: RS-232:她规定数据信号按照负逻辑进行工作,采用全双工工作方式。25针的接口插件,最高的传输速率为19.2kbit/s,最大传输距离为15m,主要用于只有一个发送器和接收器的通信线路,采用MAX232芯RS-485:它可以在一条通信线路上接多个发送器和接收器,(最多可接受32个),9针D型插头连接器,半双工工作方式,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ps,最大传输距离为1200m,采用MAX485芯片。 13·网络访问控制协议:时分多路访问法;查询法;令牌法;带有冲突的载波帧听多路访问法;扩展环形法。 14`PROFIBUS的三个兼容的协议:PROFIBUS-DP PROFIBUS-PA PROFIBUS-FMS 15·总线存取控制机制的系统配置: 纯主--主系统(令牌传递机制) 纯主—从系统(主从机制) 混合系统 16·PROFIBUS-DP的设备类型:一级DP 主站;二级DP主站;DP从站17·PROFIBUS控制系统的组成:一类主站;二类主站;从站 18·现场设备是否具有profibus接口可分为三种形式:总线接0型;单一总线型;混合型。 19·西门子S7-300有哪些模块:电源模块ps;CPU模块;SM模块;IM模块;FM 模块;CP模块。 20`step-7功能:项目管理;硬件组态,网络组态;软件编程;运行监控。21·step-7组成:SIMATIC Manager ;符号编辑器;硬件配置;通信;信息功能。22·step-7软件的三中编程语言:梯形图;功能块图;语句表。 23·WinAC的功能:控制功能;计算功能;可视化功能;网络功能;工艺技术功能。24·WinAC的特点:提高处理性能;满足实时性能;简化通信接口;降低网络负担;易于集成用户控制要求;编程调试简单方便;节省投资成本;节约安装空间。

工业控制网络复习资料题

工业控制网络》复习题 一、概念题 1、现场总线: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称为现场总线。 2、模拟数据编码:分别用模拟信号的不同幅度、不同频率、不同相位来表达数据的0、1状态的,称为模拟数据编码。 3、数字数据编码:用高低电平的矩形脉冲信号来表达数据的0、1 状态的,称为数字数据编码。 4、单极性码:信号电平是单极性的数字数据编码。 5、双极性编码:信号电平为正、负两种极性的数字数据编码。 6、归零码(RZ):在每一位二进制信息传输之后均返回零电平的数字数据编码。 7、非归零码(NRZ ):在整个码元时间内维持有效电平的数字数据编码。 8、差分码:用电平的变化与否来代表逻辑“1”和“ 0”的数字数据编码。 9、基带传输:就是在数字通信的信道上按数据波的原样进行传输,不包含有任何调制。 10、载波传输:采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后实行传输。 11、单工通信:指传送的信息始终是一个方向,而不进行与此相反方向的传送。 12、半双工通信:指信息流可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同一时刻只限于一个方向传输。 13、全双工通信:指能同时作双向通信。 14、广播式网络:仅有一条通信信道,由网络上的所有机器共享。短的消息,即按某种语法组织的分组或包,可以被任何机器发送并被其它所有的机器接收。分组的地址字段指明此分组应被哪台机器接收。一旦收到分组,各机器将检查它的地址字段。如果是发送给它的,则处理该分组,否则将它丢弃。 15、点到点网络:由一对机器之间的多条连接构成。为了能从源到达目的地,这种网络上的分组可能必须通过一台或多台中间机器。 16、类:一组表示同种系统组件的对象。一个类是一个对象的一种概括。一个类中所有的对象在形式和行为上是相同的,但是它们可以包含不同的属性值。 17、实例:一个对象的一个明确的真实(物理)事件。 18、属性:一个对象的一个外部可视特性或特点的一种描述。

工业控制技术的发展

2工业控制技术的发展 工业控制技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控制理论、仪器仪表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 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 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种以微处 理器为核心的自动化装置,在工作环境中使用数字操作的电子系统,使用可编程存储 器内部存贮用户设计的指令,用这些指令来实现逻辑运算、顺序操作、定时计时以及 算术运算,并通过数字或模拟I/O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过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控制技术也口新月异。到目前为止,工业控 制技术己经历了三次飞跃: 第一次是在五、六十年代,从传统的电气传统控制发展到以模拟信号为主的电子 装置和自动化仪表的控制系统,这次飞跃是以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为基础。 第二次则是在七、八十年代,集散型控制系统(DCS)的出现,把分散的、单回路 的测控系统采用计算机进行了统一的管理,用各种IPO功能模块代替了控制室的仪表, 利用计算机高速运算的强大功能,集中实现了回路的调节、工况连锁、参数显示报警、 历史数据存储、工艺流程动态显示等多种功能,在大型控制系统中往往还带有操作指 导和专家系统等软件。DCS对工业控制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次飞跃 是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基础的。 第三次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现场总线(Field bus)技术的兴起和逐渐成熟,使 其成为自动化领域的主导技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的推动下形成的,人们称之为3C ( Computer Communication Control)技术。 3烤房控制系统拟定要求 (1)生产效率 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有效的替代人力进行重复性负重劳动。 (2)生产安全性 整个生产过程安全稳定,降低事故发生率;一旦有误动作发生。 (3)实时监控能力 正常生产时全线为全自动,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操纵计算机即可对整个生产线进行全面监控。 (4)生产出错处理能力 一旦生产出现误动作,主控PC可立即停止生产线运行,并对误动作或出错进行相应定位,便于出错后使用文本显示器对出错动作进行人工调试。 3烤房控制集中系统模块 在烤房集中控制系统中,烤房的现场控制是关键,而烤现场控制主要由PLC系统完成,如何合理而有效地使用PLC技术就成了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众所周知,PLC的特点是控制稳定可靠,编程简单,但程序内存和指令资源有限,不能进行过于复杂的编程;而烤房集中控制工艺参数繁多,各烤房控制复杂,不易相互协调。所以,PLC编程的易用性和控制上的复杂性就形成了一对矛盾。 假如采用常规的PLC统一集中控制方式,需将所有工位的执行机构都集中接到一台总的PLC上,生产线只需要一台满足输入输出点数的大型PLC即可,但是这样的控制方式并不合理,不仅仅因为是投资巨大(一台大型PLC的价格远远大于多台小型PLC的价格的总和),不利于PLC程序代码编写与调试,而且按照现代控制理论,在单一的控制系统中配置的控制单元越多,控制越不可靠。

我国工业现状

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生产效率与一致性问题。自动化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有明显提升作用。 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发展道路,大多是引进成套设备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目前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很大发展,我国工业计算机系统行业已经形成。目前,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 发展。 一、以工业PC为基础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将成为主流 众所周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依靠技术进步(即新设备、新工艺以及计算机应用)开始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使工业到飞速发展。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变化就是全球市场形成。全球市场导致竞争空前激烈,促使企业必须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时间(TimetoMarket)、改善质量(Quality)、降低成本(Cost)以及完善服务体系(Service),这就是企业T.Q.C.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结合信息集成和系统集成,追求更完善T.Q.C.S.,使企业实现“正确时间,将正确信息以正确方式传给正确人,作出正确决策”,即“五个正确”。这种自动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是一种高投资、高效益同时是高风险发展模式,很难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采用。我国,中小型企业以及准大型企业走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道路。工业控制自动化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从下往上依次是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其核心是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传统自动化系统,基础自动化部分基本被PLC和DCS所垄断,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部分主由各种进口过程计算机或小型机组成,其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价格之高令众多企业望而却步。20世纪90年代以来,PC-based工业计算机(简称工业PC)发展,以工业PC、I/O装置、监控装置、控制网络组成PC-based自动化系统到了迅速普及,成为实现低成本工业自动化重要途径。我国重庆钢铁公司这样大企业几乎全部大型加热炉,也拆原来DCS或单回路数字式调节器,而改用工业PC来组成控制系统,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获了良好效果。基于PC控制器被证明可以像PLC一样可靠,*作和维护人员接受,,一个接一个制造商至少部分生产中正采用PC控制方案。基于PC控制系统易于安装和使用,有高级诊断功能,为系统集成商提供了更灵活选择,从长远角度看,PC控制系统维护成本低。可编程控制器(PLC)受PC控制威胁最大,PLC供应商对PC应用感到很不安。事实上,他们现也加入到了PC控制“浪潮”中。 近年来,工业PC我国到了异常迅速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PC主要包含两种类型:IPC工控机和CompactPCI工控机以及它们变形机,如AT96总线工控机等。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对工业PC运行稳定性、热插拔和冗余配置要求很高,现有IPC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将逐渐退出该领域,取而代之将是CompactPCI-based工控机,而IPC 将占据管理自动化层。国家于2001年设立了“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基础开放式控制系统产业化”工业自动化重大专项,目标就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PC-based控制系统,

工业控制网络复习题 --电子科技大学

《工业控制网络》复习题 一、概念题 1、现场总线: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称为现场总线。 2、模拟数据编码:分别用模拟信号的不同幅度、不同频率、不同相位来表达数据的0、1状态的,称为模拟数据编码。 3、数字数据编码:用高低电平的矩形脉冲信号来表达数据的0、1状态的,称为数字数据编码。 4、单极性码:信号电平是单极性的数字数据编码。 5、双极性编码:信号电平为正、负两种极性的数字数据编码。 6、归零码(RZ):在每一位二进制信息传输之后均返回零电平的数字数据编码。 7、非归零码(NRZ):在整个码元时间内维持有效电平的数字数据编码。 8、差分码:用电平的变化与否来代表逻辑“1”和“0”的数字数据编码。 9、基带传输:就是在数字通信的信道上按数据波的原样进行传输,不包含有任何调制。 10、载波传输:采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后实行传输。 11、单工通信:指传送的信息始终是一个方向,而不进行与此相反方向的传送。 12、半双工通信:指信息流可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同一时刻只限于一个方向传输。 13、全双工通信:指能同时作双向通信。 14、广播式网络:仅有一条通信信道,由网络上的所有机器共享。短的消息,即按某种语法组织的分组或包,可以被任何机器发送并被其它所有的机器接收。分组的地址字段指明此分组应被哪台机器接收。一旦收到分组,各机器将检查它的地址字段。如果是发送给它的,则处理该分组,否则将它丢弃。 15、点到点网络:由一对机器之间的多条连接构成。为了能从源到达目的地,这种网络上的分组可能必须通过一台或多台中间机器。 16、类:一组表示同种系统组件的对象。一个类是一个对象的一种概括。一个类中所有的对象在形式和行为上是相同的,但是它们可以包含不同的属性值。 17、实例:一个对象的一个明确的真实(物理)事件。 18、属性:一个对象的一个外部可视特性或特点的一种描述。

浅析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常用的核心技术(刘敏)

浅析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常用的核心技术 刘敏 (安徽省临涣焦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北 235141) 摘要:浅析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变频器技术、触摸屏技术及嵌入式微控技术,就其原理、结构、功能作用和发展应用前景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变频、触摸和嵌入式微控技术;简介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已在工业生产过程扮演了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的主要作用,保障了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生产等目标的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实质上就是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仪器仪表等技术的综合集成。控制系统主要由变频器、触摸屏、嵌人式微控制器等构成。生产性企业,通过对设备和生产过程的控制,能显著提升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在此,就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中常涉及的几项核心技术进行分析。 2 变频器技术 1)变频技术原理和功能。众所周知,变频器技术是当前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较多一项控制技术,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是建立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变频器可看作是一个频率可调节器的交流电源,通过改变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就可以实现电动机的速度控制。而在变频器内部,只需要改变逆变管的开关顺序,即可实现输出换相,从而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切换。与此同时,变频器还具有直流制动特性,无需另外增加制动控制电路,就能实现制动功能。必要的制动时,通过变频器给电动机加上一个直流电压,利用自己的制动回路,将机械负载的能量消耗在制动电阻上即可进行制动。变频器在使用时,只需要在电网电源和现有的电动机之间接入变频器和相应设备,不需要对电动机和系统本身进行大的设备改造,显然就非常适用各种工作环境和工艺要求高的地点。另外,变频器的节能效果也是非常明显。尤其是工业中大量使用的二次负载(风机和泵类),需要的平均流量较小、转速较低时,其节能效果更加可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