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防

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防

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防
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防

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术的术后护理

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术的术后护理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a5病区)江苏无锡214000) 【关键词】脑血管支架;并发症;术后护理 脑血管疾病(cvd)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在cvd 中,缺血性卒中(脑梗塞)约占70%[1,2],目前它的治疗方法仍以药物干预为主,但复发率仍高,如何解决高复发率,一直是困扰神经医学界的难题。近年来开展的全脑血管造影及其血管内支架植入术为脑供血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新的诊治途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防卒中复发,近期疗效确切。我院神经近年来开展多例脑血管狭窄患者行pta,均获成功,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1月共1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8~72岁,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轻偏瘫。其中颈内动脉8例,术后安置于监护病房。椎动脉10例。术前均进行头部螺旋 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术前均行全面评估,无绝对禁忌证[2]。 二、术后护理 1、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术侧下肢制动至拔鞘管后6~8h。告

知患者卧床休息、肢体制动的重要性。 2、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心慌、出冷汗等情况。本组病例有2例支架置入后出 现血压下降,给予升压药对症处理,一周后好转。 3、鼓励患者多饮水,进流质或半流质,利于造影剂的排出,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口腔和鼻出血。观察病人的大小便、呕吐物及皮 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及肾区有无疼痛现象。 4、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皮下血肿等,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及穿刺侧肢体的皮温,及时调整弹力绷带的松紧度,24 小时后撤去弹力绷带。 5、注意患者睡眠情况,不能入睡者应用镇静药物以免引起血压 的不稳定及高灌注。 6、做好心理护理,不良的情绪易引起血压波动及脑血管痉挛。因此要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述和要求,解释 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 三、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1、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形成,穿刺部位血肿是血管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合并症[3],多由于压迫不当、止血后患肢移动及肝素与抗凝药物应用引起。有出血或有血肿出现时应及时进行按压和包扎。 2、高灌注综合征是pta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高度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成形术的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成形术的护理 回顾性总结支架成形术治疗3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全面、连续、动态观察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加强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标签:缺血性脑血管病;放射学;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已成为当今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收集我科于2008年1月~2010 年9月对30 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支架成形术,效果良好,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0 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5~76岁,平均67.5岁。其中急性脑梗死2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 例。 1.2方法局麻或全麻下行股动脉穿刺,放置5F/8F动脉鞘,将5F/8F导引导管送至责任血管狭窄段附近,行全脑血管造影,测量狭窄病变的长度及血管直径,选取适合病变的支架,将导引导丝通过动脉狭窄处,在导引导管内沿导引导丝输送支架装置,将自膨式/球扩式支架送至狭窄血管段后,定位,缓慢释放支架,对严重狭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后行全脑血管造影,并检查置入支架后的血管狭窄段和远段的血流情况。 1.3结果30 例患者均一次置入成功,支架置入后血管管腔明显扩大,血流通畅,患者症状缓解,7~15d 治愈出院。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准备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项新技术,因此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担忧等心理。我们针对其不同的心态,对症施护,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该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特点、优点,手术过程,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术前保持良好的心态,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障。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及时给予合理的解释。因为患者术后右下肢严格制动8h,并卧床24h,所以要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不适应[2]。 2.1.2患者的准备术前1d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备皮,观察足背动脉搏动,以便术后对照。做好碘过敏及抗生素皮试,手术当日在左上肢留置静脉通路,以便术中用药。手术前4h禁食水。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根据患者情况酌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症状性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症状性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2例椎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使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方式,而对照组使用药物保守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情况、并发症情况、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狭窄处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及患侧寰椎段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侧寰椎段峰值流速和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良好。 标签: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椎动脉狭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是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病症之一,可发生在颅内外任何部位,可引起缺血性卒中,往往预后较差。高龄患者是该病症的高发人群,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目前高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等,疗效并不理想。随着神经介入学科的发展,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62例椎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椎动脉狭窄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61~79岁,平均(69.3±7.2)岁。所有患者经头颈CTA或MRA证实,椎动脉狭窄程度均>70%,符合椎动脉狭窄诊断标准f41。该临床研究取得患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头晕、头痛、晕厥、黑曚、共济失调、短暂性脑缺血等后循环缺血病症,排除患有其他心、肝、肺、肾疾病、精神类疾病、血液疾病、免疫疾病、出血倾向、感染等的患者。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61~79岁,平均(71.5±6.4)岁,椎动脉狭窄25例,基底动脉狭窄6例,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62~79岁,平均(67.7±7.9)岁,椎动脉狭窄27例,基底动脉狭窄4例,采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动脉狭窄程度、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患病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手术操作采用局部麻醉,在常规心电监护下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6F动脉鞘,全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及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1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2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术后出现了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1周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穿刺部位出现了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止血而治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加强抗感染及护理后治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2月~2007年5月40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DSA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 1.2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DSA监视40例脑血管病患者,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疏导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因此,术前一天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和要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介入治疗的预期,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客观分析介入治疗的预后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可结合介入成功的典型病例教会患者做到精神放松,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2.1.2术前体位训练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12h.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术简介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三)合并支架术简介】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术,是目前常用治疗动脉硬化等各类血管狭窄疾病的微创介入疗法。它是一种联合疗法,包括PTA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两种疗法。(如下图所示)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明显优势。由于该疗法疗效显著,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自引进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术以来,治疗血管狭窄闭塞类疾病大获成功。目前医院应用此项技术已成功治愈10000多例血管狭窄闭塞患者,为患者提供了可靠的医疗技术保障。我们愿用我们的努力为你解除病痛,带来福音。 【PTA合并支架术适应症】 该技术疗法主要适用于各类血管狭窄闭塞类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静脉血栓后遗症,布-加综合症,Cockett综合症,大动脉炎等。 【PTA合并支架术原理介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原理图、治疗前后比较图 一、PTA球囊扩张术 1.适应证:不同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或为支架置入术的前期准备。 2.相对禁忌证:对肢体而言,闭塞段血管长度超过10cm,或为钙化性狭窄,或伴外周小血管病变;对冠状动脉而言,多支病变,或血管腔内有新鲜血栓(3个月以内),或溃疡性血管狭窄等。

3.操作技术:导丝通过狭窄段为其关键。对完全性闭塞者,需先打通血管。所选球囊直径与狭窄段两端正常管径相当或稍大1mm~2mm,球囊长度应超过狭窄长度1cm~2cm。术前一天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术中经导管注人5000U肝素、术后持续用3~6个月的阿司匹林等。 4.基本原理:血管内、中层有限度地损伤和撕裂,管壁张力下降,管腔扩大。 5.疗效:取决于病变部位、性质、程度、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术者的经验等。总的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但PTA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重复治疗,对外科手术后再狭窄者同样有效。 6.并发症:发生率为0.76%~3.3%,一般为穿刺部位血肿、血管壁夹层或穿孔、异位栓塞等。 二、支架置入术 1.适应证:颈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冠状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四肢动脉、腔静脉等血管狭窄、闭塞、动静脉瘤;偏心注狭窄不适于做球囊扩张成形者;经球囊扩张成形后再狭窄、闭塞者。 2.相对禁忌证:广泛性血管狭窄;大动脉炎活动期;凝血机制异常。 3.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支架,根据支架的属性即自扩式、球囊扩张式、热记忆式,放置支架。术前、术中、术后采取抗凝措施。 4.基本原理:利用支架的支撑力将狭窄的血管撑开。覆药膜支架可防止血栓形成或血管内皮过度增生。 5.疗效:支架用途十分广泛,可治疗血管性和非血管性腔道的狭窄性病变。可提高血管开放率。如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后,狭窄率从成形前的73%士15%下降到16%士12%,症状减轻或消失者达92%。 6.并发症:包括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出血;血管损伤。 7.支架类型:支架是由人体可植人材料,用金属丝编织或激光融刻成网状圆筒形结构。按释放机制不同分三类:①自扩式支架,支架本身具有弹性,释放后在管腔内自行扩张。为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和防止移位,支架直径应稍大于靶部位正常血管直径。②球囊扩张式支架,支架本身不具有弹性,但具有可塑性,使用时套在球囊导管上,置入狭窄部位后,扩张球囊使支架被动扩张至一定直径,支撑病变部位。支架直径由球囊直径决定,可根据临床要求来调整支架直径。③热记忆式支架,由镍钛合金制成,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在相变温度下(25C~35C)可自行张开到原来形状,支撑血管。操作简便,支撑力强。

脑血管造影(DSA)和介入治疗常识问答

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成因 在脑血管病事件中,缺血性卒中占多数,约为80%。在众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外血管(指颅内血管和颈动脉、椎动脉颅外段)狭窄(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血管病理因素,约有70%左右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颅内外动脉的狭窄。 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脑血管造影 随着医学科技诊断的不断发展,以往无法进行诊断的部位现在可以轻松诊断,通过在DSA下行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病的患病部位可以直观的在显影下呈现,对后期准确对症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拥有其他如CT,磁共振在内的一切检查无与伦比的精确优势。 2.什么是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常规的、成熟的诊断方法,是用X线来探查中风的原因、动脉瘤的位置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脑血管造影的方法是在病人的大腿根部做一穿刺,通过一细而柔软的导管在动脉内注射造影剂,同时连续拍照,记录造影过程,使脑部的血管图象清晰显示在电视屏幕和X光片上,医生据此用以判断脑血管动脉有无病变,作出准确诊断和治疗选择。

3.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 脑血管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及介入治疗。三种方法中,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外科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虽然有效,但相对创伤较大,需要全麻,手术中有时要阻断脑血流,再发生狭窄时不能重复施行,而且此类手术在我国开展得不够普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并发症约为60%,再狭窄率为7~15%,甚至更高,因此,外科治疗具有许多缺陷,如创伤大,禁忌症严格等,疗效有较强的术者依赖性。采用神经介入疗法对颈部血管(包括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微小、适应症宽、再狭窄(或复发)率低(约5%)和可重复施行的优势,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不仅能够通过对狭窄的直接治疗使脑血流增加,脑缺血改善,而且能够预防或降低卒中的再次发作。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在脑部动脉球囊扩张和置放支架,疗效可靠,手术最安全,创伤最小。 4.什么是脑血管支架成形术? 脑血管造影后确诊脑血管严重狭窄后,根据情况进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在X线透视下,将球囊送至病变血管处,加压充盈球囊将狭窄处扩张,从而改变血管供血,缓解症状。病变处扩张后,需用支架

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常识

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常识 作者:田朝晖发布时间:2008-07-19 为什么脑卒中患者要做脑血管造影?血管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颅内外血管狭窄既可直接造成脑缺血,又可继发血栓形成造成脑缺血,还可因狭窄处的血栓或粥样斑块脱落阻塞脑血管造成脑缺血。脑血管造影是明确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所在的重要诊断手段。只有明确了血管病变的部位和性质才能针对发病的源头进行根本的治疗。 什么是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常规的、成熟的诊断方法,是在病人的大腿根部做一穿刺,通过一细(直径大约1.33~1.66毫米)而柔软的导管在动脉内注射造影剂,同时连续拍照,记录造影过程,使脑部的

血管图象清晰显示在电视屏幕和X光片上,医生据此用以判断脑血管动脉有无病变,作出准确诊断和治疗选择。 什么是脑血管支架成形术?脑血管造影后确诊脑血管严重狭窄后,根据情况进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在X线透视下,将球囊送至病变血管处,加压充盈球囊将狭窄处扩张,从而改变血管供血,缓解症状。病变处扩张后,需用支架将病变处永久撑开,因为支架内壁光滑,因此植入支架后消除了斑块破裂后血管塌陷、急性闭塞等危害,使动脉血管回复正常。 血管内支架治疗可解决哪些问题? ①狭窄血管经支架成型术后,防止血管进行性狭窄后导致的脑梗死; ②血管壁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不稳定的时候可以脱落,顺血流到达血管远端,而造成远端血管的闭塞。支架置入术后,通过支架的压迫作用,可以将不稳定的斑块压住,从而阻止脱落; ③对于溃疡性斑块,由于血流在溃疡内形成涡流,极易形成血栓,通过支架的压迫作用,使溃疡性斑块消

失。血管内支架治疗是改善血管狭窄的重要处理手段之一。 血管内支架治疗有哪些优点?该手术具有一下优点: 1.全身侵袭性小,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2.只在大腿根部股动脉进行穿刺,切口 2毫米左右; 3.手术时间短;手术病人所受的痛苦及住院天数均较少; 4.不损伤颈动脉周围的正常血管和神经组织,可降低手术并发症;术中不阻断血流,脑缺血并发症较低。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毕业论文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毕业论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神经科2005年2月~2007年5月40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DSA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 1.2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DSA监视40例脑血管病患者,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疏导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因此,术前一天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述和要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介入治疗的预期,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客观分析介入治疗的预后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可结合介入成功的典型病例教会患者做到精神放松,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2.1.2术前体位训练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12h.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髋平卧24h翻身方法,教会患者术后咳嗽,排便时需用手紧压伤口,避免腹压增加,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2.1.3术前准备完善 各种常规检查和辅助检查,如:尿常规、血常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型及出凝血时间、青霉素皮试、心电图检查;伴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应进行脑电图检查,有心肺异常的患者还应行心脏超声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前禁食6h,禁饮4h,防止术中出现呕吐;术前10min排净大小便并于插管的对侧肢体建立留置针通道。备皮,剔除阴毛和穿刺部位毛发,清洗干净,彻底打肥皂清洗,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有皮肤感染者暂缓造影。做碘过敏试验术,晨起禁食,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100mg.如患者紧焦虑情绪较明显可予安定5~10mg静注,或咪唑安定10mg静注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镇静,防止躁动影响操作过程和造影质量。 2.2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肢体及意识状态,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语言活动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时,常提示可能由于导管造影剂等对血管刺激而引起血管痉挛所致。可给予罂粟碱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因在导管及导丝推送过程中及支架释放中可刺激颈动脉血管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缺氧,刺激颈动脉窦而致迷走神经兴奋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可能撕裂血管膜和斑块使栓子脱落而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3]。我们做好严密观察并根据心率、血压情况给予应用阿托品提高心率,多巴胺升血压。为防止继发血栓形成,每小时给予静脉应用肝素3000u或者尿激酶20~50u. 2.3术后护理

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血管成形术临床路径

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狭窄支架 血管成形术临床路径 (2016 年版) 一、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支架患者临床路径标准 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症状性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狭窄 (ICD-10 :I77.107 ,I77.131 ,I65.007 , I65.008 ):主要包括锁骨下动脉狭窄、椎动脉V1 段狭窄。 锁骨下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或椎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ICD-9-CM-3: 00.6401 ,00.6408 ,00.6402 , 00.6403 ) (二)诊断依据 根据《神经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后循 环缺血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

志),《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5 》(中华神经科杂志)),通过临床表现和/ 或辅助检查可诊断 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狭窄。依其临床症状的有无,可分为症状性狭窄与无症状性狭窄。 1. 椎动脉起始端狭窄临床表现: (1)后循环缺血症状:头晕/眩晕、肢体/ 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 (2 )后循环缺血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 肢体共济失调、构音/ 吞咽障碍、视野缺损、声嘶、Horner 综合征等。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是后循环缺血的特征表现。 (3)后循环常见综合征:后循环TIA 、小脑梗死、延脑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weber 综合征、闭锁综合征、大脑后动脉梗死、腔隙性梗死(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 拙手综合征、纯感觉性卒中等)。

护理_个案——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科室:B1西 大学医院 护理个案报告 题目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护理 姓名 ___________ 倚婷 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 护理学 _____________ 扌旨导老0帀 ____ 蓝远霞 _____________ 中国? 2015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护理 、尸、- 前言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疾病的第三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在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85%,而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1]。而颈动脉起始部及虹吸部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由此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目前脑血管病的常见原因。颈动脉狭窄可引起TIA 、RIND 、脑梗死,从而产生相应 的临床表现。颈动脉狭窄发生卒中的危险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关,狭窄越严重,发生卒中的危险性越大。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比无症状的狭窄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更高,约为无症状狭窄的 1.5 倍。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包括危险因素的控制、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随着设备和器械的进步,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CAS)逐渐开展和普及,并有取代手术治疗的趋势[2]。CAS主要是以血管介入技术(即全脑血管造影)为基础,采用球囊或是支架扩颈动脉的狭窄部位,从而达到重建颈动脉血流的目的。 1 病例简介 患者许XX男,62岁,因“体检发现右颈动脉狭窄1月”于2015-03-27入院。 1.1 入院原因 患者 1 月前体检发现:双侧颈动脉多发性硬化斑块(混合性),右侧颈动脉起始部狭窄(狭窄率70-99%),无头痛、头晕,无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重影、视野缺损,现预约入院完善脑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介入治疗。 1.2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清,对答切题,查体合 作, 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无异常,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 活动正常,未见眼颤,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存在,四肢肌力 5 级,肌力正常,腱反射存在,深浅感觉存在、对称,病理征未引出,共济运动精准,脑膜刺激征阴性。 1.3 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1.4 辅助检查 头颅CTA: 1.颈部CTA: (1)右颈总动脉非钙化斑,管腔狭窄20-30%;右颈动脉 起始部混合斑,管腔几近闭塞;( 2)左颈动脉起始部混合斑,管腔狭窄20-30%;( 3) 左侧颈总动脉末端及双侧颈动脉海绵窦段钙化斑,管腔未见狭窄;( 4)左侧椎动脉全

肾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肾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肾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是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RAS),多发性大动脉炎(TA)及纤维肌发育不良(FMD)。FMD多发于年龄小于50岁的女性,病变主要侵犯肾动脉中段或近肾门处血管或其他较大分支血管。TA主要累及肾动脉开口,而ARAS在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表现的中老年患者中高发,典型表现为肾动脉开口及近段血管的狭窄。 肾动脉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renalangioplasty,PTRA)是经股\肱\桡动脉穿刺,使用球囊加压扩张的方法解除肾动脉狭窄,改善和恢复正常的肾血流灌注,达到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术前准备高血压患者在术前或术中可应用口服或静脉降压药物,防止血管成形术中心脑血管意外或血管破裂的发生。针对PTRA术中可能发生血管痉挛、造影剂过敏等情况,应常规准备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氧气等应急措施。 三适应证目前PTRA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循证医学证据尚不足,但专家共识认为以下病人可从中获益:难控性高血压(包括一种利尿剂在内的至少三种降压药联合治疗);急进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重度肾动脉狭窄、狭窄两端压力差>10mmHg;反复发作的突发“肺水肿”伴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不能解释的肾功能恶化伴有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 四禁忌证没有绝对禁忌证,以下情况应谨慎: 1.大动脉炎活动期。 2.肾动脉极度狭窄,且患肾已基本丧失功能。 3.在6个月内,肾功能基本稳定,无明显恶化或难控性高血压。 4.有全身或局部感染,无合适入路。 五手术步骤1.通常采用股动脉入路行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对于主髂动脉病变无法通过介入器材或肾动脉开口朝下者,可选用上肢动脉入路(肱动脉或桡动脉)。 2.给予肝素化(80~100U/Kg)后,首先应用高压注射器行腹主动脉造影,整体了解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形态,超选肾动脉可应用JR\SIM\Cobra等导管,介入器材导入可选用导引导管、长鞘或可调弯鞘。 3.对于开口病变\不稳定斑块病人,行肾动脉超选时可应用no-touch技术,有条件者在球囊扩张中

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手术签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脑血管造影及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术手术签字单 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 诊断: 本病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治疗、经皮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术和内科药物治疗。 您要求的治疗方法是:(家属签字:) 拟于年月日行:。 拟手术部位:。 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1.操作过程中,导管、导丝等器材与血管壁接触,可以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动脉夹层)、血管痉 挛、急性血管闭塞、栓子脱落等。引起不可恢复的神经功能障碍或缺失(如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偏盲、失明、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等)。 2.球囊扩张引起血管破裂,造成出血。 3.因血管迂曲、狭窄、球囊或支架无法送达病变处,造成手术失败。 4.支架释放后位置不良或移位。 5.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造成闭塞。 6.支架植入后,可引起脑再灌注损伤或血管破裂,造成脑出血和/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7.造影剂不良反应:过敏(皮疹、喉头水肿、休克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8.导管、导丝折曲折断。 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1.支架术后出现高灌注出现头痛、癫痫,严重时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脑出血。 2.远期再狭窄、闭塞及动脉瘤形成。穿刺点出血或血肿形成,穿刺点部位血管闭塞、动静脉瘘、 动脉瘤、动脉夹层等。穿刺点周围感染、皮肤过敏、破损等。 3.血管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闭塞;支架移位,远期再狭窄、动脉瘤形成。 4.术前无法预见的危及生命的情况。 备注:(1)患者本次治疗目的:,目的在于预防远期可能发生的脑缺血事件。(2)手术治疗过程中或术后可能产生穿支闭塞事件,出现偏瘫、感觉障碍、偏盲等严重后果。(3)患者狭窄程度较重,狭窄远端长期缺血,远端血管床条件差,支架释放后可能出现高灌注综合征,导致颅内出血,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4)术中支架的选择根据具体情况由术者选择;术中存在更改预订手术方案的可能性(如造影发现责任血管情况发生变化;急性血栓形成或栓塞,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