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三五”金融业发

展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银行类金融机构

【发文字号】青政办发[2017]4号

【发布部门】青岛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1.09

【实施日期】2017.01.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政办发〔2017〕4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青岛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月9日

青岛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创新转型发展、推进“三中心一基地”建设、打造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键时期。为加快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更好发挥金融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和《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编制背景

(一)“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基本情况。金融产业支柱地位确立巩固。2015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88.3亿元,是2010年的2.5倍;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3%,较2010年提高2.2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2.1%,较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市金融业实现地方财力83.9亿元,占全市地方财力的

8.3%,较2010年提高2.7倍,年均增长21.6%,超过规划目标10.9个百分点。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155.7亿元,贷款余额11576.8亿元,分别比2010年提高1.8倍和1.9倍;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44.1亿元,较2010年提高2倍;证券机构和期货机构分别实现代理交易总额69394.1亿元和64381.3亿元,分别比2010年提高5.8倍和1.6倍。

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初见成效。《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于201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由中国人民银行等11个国家部门联合印发,我市成为国内唯一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财富管理试验区获批以来,政策“洼地”效应形成,跨境财富管理、综合经营、综合监管等创新政策为金融机构营造了开放、便利的财富管理创业环境,在全国率先开展从韩国借入人民币贷款试点、扩大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投资范围试点等创新工作,得到业界积极响应。私人银行达到11家,管理资产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底已超过700亿元。一批重点项目进入对接落地阶段。开放合作

开创新局面,市政府与10多家金融机构总部签署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达成百余项合作意向,与英国、新加坡、韩国、香港、日内瓦、苏黎世、卢森堡、爱丁堡等金融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机制,突出财富管理特色,实施“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专项方案。发展氛围日益浓厚,以论坛为媒介搭建交流平台,使青岛成为国内财富管理专业化交流最为密集的城市,成功举办金家岭财富论坛、齐鲁峰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财富管理研讨班、中国基金业协会财富管理论坛等活动,“财富青岛”城市品牌受到国内外关注,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开局良好。

金融组织市场体系日趋健全。“十二五”期间,青岛银行上市,青岛农村商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信托公司进行重组,中路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消费金融公司、青岛啤酒财务公司、青岛港财务公司、蓝海股权交易中心等一批法人金融机构和市场机构设立运营,德意志银行、澳新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华侨银行、星展银行、韩国产业银行、釜山银行、台湾国泰世华银行、韩国现代财险、日本兴亚财险、台湾国泰财险、中德安联人寿、德华安顾人寿等一批外资金融机构相继落户青岛,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201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达到221家,法人金融机构达到22家,外资金融机构达到34家,分别较2010年增加78家、12家和16家。全市银行类金融机构达到62家、非银行金融机构7家、证券经营机构110家、期货经营机构36家、保险机构65家,小额贷款公司47家,融资担保公司44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28家,股权投资基金超过350家,形成银行、证券、期货、保险、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协调发展、结构较合理、功能较完备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4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7家,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318家,金融资产交易中心1家、其他权益类市场9家。

金融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围绕蓝色经济区、“一谷两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金融

支持力度。搭建常态化银企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推动开展银行行长走千家企业活动,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试点被中国保监会誉为“青岛模式”予以推广。多家大型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我市专项资源投放,2015年全市重点项目贷款余额500亿元,较2010年提高1.4倍;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2609.8亿元,较2010年提高1.7倍;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474.6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01.7亿元,分别较2010年提高2.5倍、3.1倍,连续5年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2015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52.4亿元,保险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8.4万亿元,较2010年提高2.3倍。社会融资结构显著优化,直接融资规模实现大幅提升。2015年,全市通过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462亿元,接近同期新增银行信贷总量的二分之一;其中,发行债券69支,融资374.2亿元。

金融发展环境条件优化升级。政策优化方面,2012年,《青岛市金融发展促进条

例》正式颁布实施,我市成为全国第三个开展地方性金融立法的城市。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载体搭建方面,推进“千万平米”金融中心建设,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累计竣工面积45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的青岛PE·基金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青岛财富管理基金业协会、青岛非上市公众公司协会等已入住办公。着力提升市南区传统金融聚集区品质,积极培育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蓝色硅谷金融功能,各区(市)发展金融意识浓厚,特色空间布局初步形成。工作力量加强方面,全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试验区发展委员会机制得到强化和完善。市、区(市)两级金融工作办相继成为政府组成部门,建立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成立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发展中心。立足发挥重点功能区示范带动作用,成立青岛金家岭金融区聚集区管委会。金融稳定维护方面,全市成立防范信贷风险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专项工作推进小组,出台一系列打击逃废债、处置非法集资、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办法,重点金

融案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有力维护了金融稳定。在全市金融系统共同努力下,金融生态环境稳中向好,2015年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2.04%,在全国同类城市率先实现下降。

“十二五”时期,虽然我市金融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还不能很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与较高的目标定位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仍未突显出特色优势。具体表现在:金融业总体规模还不够大,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距离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金融组织体系尚不够健全,期货、寿险等法人机构尚处于空白;法人机构规模有待提升,尚无在国际国内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金融发展重大支撑项目较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事业的渠道、方式等创新不足;保险资金运用程度偏低;金融业双向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外资金融机构层次、规模、数量有待提升,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能力仍需加强;金融人才特别是高端金融人才数量不足,创业创新环境还需优化;跟踪国内外金融前沿,深化重点金融课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创新政策等方面工作还有待深化细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防控金融风险上升、强化金融监管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总体环境。

1.重要机遇。“十三五”时期,伴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变化,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环境和资源依赖也将发生巨大变化。金融对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的支撑保障作用将进一步增强,省、市金融改革都呈现深化趋势。

国际金融发展布局结构深度调整。“十三五”时期,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将持续调整,国际经济金融秩序面临重塑。美国经济缓慢复苏、欧洲和日本经济低位徘徊,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正在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同时,随着中国财富创造更加活跃、财富积累规模壮大,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呈现转移兴替趋势,中

国财富管理发展蕴含巨大潜力。我市作为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承接国际财富金融资源转移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国内金融改革开放呈加速态势。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改革的巨大红利逐步释放。国家金融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一系列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将不断推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活力将得到极大释放,增量资源将不断涌现,为我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全面提速和金融业全面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大环境。

山东省金融改革创新走向纵深。“十三五”时期是山东省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金融产业发展、增强金融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强金融监管、优化金融环境方面将会有更多突破。我市作为全省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必将承担起更多的全省金融改革创新任务,也将面临金融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青岛市城市定位和量级提升,金融发展空间广阔。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市建设海洋强市提供了广阔空间。“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实施,为我市更高水平开放,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中日韩深度合作核心城市和财富管理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为我市构建海湾型大都市提供了强大动力,我市进入全域统筹、创新驱动和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新时期。“十三五”时期,我市将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城市的快速发展将为金融业实现跨越式特色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和广阔空间,全市金融业将以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平台,加速聚集金融资源,完善财富管理服务体系,切实发挥促进青岛市现代服务能力的核心作用,为建设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2.面临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金融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尚未从危机中全面恢复,世界经济体系面临重构,经济增长基础薄弱,经济金融形

势变数增多。从国内看,发展方式仍显粗放、创新能力有待增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效益有所下滑等,对金融业调控提出诸多新课题,各种矛盾增加、风险隐患增多带来金融市场波动频繁加剧,维护金融稳定,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更加重要。

国内省市金融竞争加剧带来资源聚集转移速度加快。全国多个城市提出金融中心发展目标,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数量更多、分布更广,各地对有限金融资源的争取更加激烈。我市金融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增强资源吸引和承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对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带来金融新事物、新方式、新机制层出不穷、瞬息万变,需要更强的信息捕捉能力和对金融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我市金融工作要着眼全局,了解掌握国内金融改革发展大势,在宏观布局中精准进行微观定位,顺应并引领金融改革创新。

更趋复杂的金融风险对完善金融监管机制提出更高挑战。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调整,银行业在一段时间内呈现不良资产上升态势。民间融资、互联网金融等一些新兴金融业态发展尚待规范。混业经营趋势对综合监管、功能监管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金融监管体制要适应这些新变化并作出相应调整优化。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设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以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重点发展蓝色金融、绿色金融、高端金融、普惠金融和外向金融,聚集金融资源,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能力,全面提升财富金融型经济的规模比重和效益水平,在探索中国特色财富管理道路方面有显著进展,为建成面向国际财富

管理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发展蓝色金融,对接产业升级。落实国家海洋战略,适应蓝色经济发展要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产融结合,面向实体经济,培育金融机构和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加强金融资源投入,紧密服务于全市海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创新创业。以金融为杠杆,将传统经济模式转向更加重视节能减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