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用标准化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用标准化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用标准化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用标准化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学前教育(1601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招生对象与基本学制

3年

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1年为主。

要建立更加灵活多样、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建立2.5+0.5的教学模式,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幼儿园、文艺团体等行业企业,从事幼儿教育、文艺工作者等招生对象与基本学制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 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以及艰苦奋斗、创新的精神

2. 具有广博的一般文化素养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3. 具有正确而先进的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 掌握学前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现代教育及幼儿保健、教育、教学和幼儿园管理的一般原理

2. 掌握幼儿教育科研与实践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

3. 具备对幼儿教育现实问题进行调查、诊断、咨询和辅导的基本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1

具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正确组织游戏、唱歌、弹琴、跳舞、绘画、手工制作、口语表达以及进行各类常识小试验等基本技能

专业(技能)方向2

具备从事各类培训机构教育工作所需的舞蹈、键盘、绘画、古筝基本技能的教学。

专业(技能)方向3

技艺训练在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他们的艺术感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具备艺术团体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 八、课程结构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等。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容,含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亲子活动指导、书法

(二)专业技能课

2.专业(技能)方向课

《学前教育评价》期末试卷答案

《学前教育评价》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 教育评价 答: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满意社会与个体需求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2. 形成性评价 答:形成性评价是在某向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论,又称为“过程中评价” 3.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 答:是指依据肯定的评价标准,对托幼机构教育实践活动是否满意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及其满意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程度进行的价值判断。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析幼儿发展评价的目的。 答:(1)、促进每个幼儿好的发展 (2)、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3)、促进课程本身的发展 2.试简述建立学前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答:1、与目标一致的原则。保证指标系统中各项指标的内涵和测量、鉴定标准能够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保证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典型性或代表性。2、方向性原则。3、可测性原则。4、系统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原则。3.简析动态评价的特点。 答: 1、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2、评价包含已有的发展和潜在的发展。3、评价在真实情境的社会互动中进行。4、评价过程中幼儿可以接受支持和援助。5、评价应反映不同的变化和成长历程。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试举例说明当前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 答:当前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1、评价过程由静态评价变为动态评价2、评价情境由人为的变为真实的,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对幼儿进行评价3、评价内容和方式由单一变多元4、由评价者作为单一评价主体到有关人员都是评价的参与者。 2. 试分析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答:1、组织实施一日活动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因此,可以依据教师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等几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给予正确定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及潜在的发展水平,在找出这两种发展水平区别的基础上制定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目标。同时还要看确立的目标是否有层次性、可操作性,并具有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的能力。 2、教学内容是否追随儿童的生活经验。随着幼儿园课程向幼儿生活回归的发展趋势,从幼儿生活当中提炼有价值的经验去整合相关的知识体系势在必行。因此,教学内容应在观察了解每一名幼儿的基础上,明确他们在现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中需要 什么。在选择内容上注重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是否满足幼儿生活的需要。尤其是预设的教学内容和偶发事件生成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关注幼儿情绪、体验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3、教学策略是否关注个体差异让幼儿主动发展。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确保幼儿健康、安全并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的喜悦。由于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和个性特点,教师 要给予充分的尊重,要为每个幼儿提供广泛而全面的发展机会,以及获得成功的条件,增强其信心,并使他们的弱势向优势迁移,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4、教学能力是否具有高素质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娴熟地驾驭教材、有效地指导实践、规范地操作演示是教师教学实践中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教师和幼儿之间是动态的,教师要紧密跟随幼儿的活动,在活动中不断观察、分析、思考。由于幼儿园活动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因此,教师要有较强教学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学前教育(1601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城乡各级幼儿园,早教机构,培养从事幼儿园保育,教育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五、职业范围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学前教育机构规章制度。 2.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学前儿童,诚实守信,责任心强,耐心细致,做事认真。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身体健康,乐观开朗。

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沟通与协作。 5.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具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做好保育工作的能力;能运用疾病预防、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保护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2.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基础知识,了解幼儿心理发展各阶段的特点,知道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和特点,能初步观察与解释幼儿行为所表达的心理需求;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3.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知识,以及幼儿教育目标、策略和基本方法;熟悉幼儿园保教活动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具备幼儿园教育活动与游戏的组织实施能力;能与幼儿友好相处、交往、互动与合作,能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幼儿教育要素。 4.掌握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内容、目标、实施方法等基本知识;具有指定幼儿园班级教育活动方案和事实教育活动的初步能力。 5.掌握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能够运动多种方式公平、全面地评价幼儿;及时发现和赏识幼儿的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 6.具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将教育合理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各环节中;能够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做好常规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处理幼儿常见疾病与突发事故。

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解读

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解读(第二级) 《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和幼儿园教师专 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业教学相关标准制定,是国家从培养目标、毕 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和学生发展八个方面(一级指标)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其中包 括38 个二级指标。 专业建设和认证考查,应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质量 改进”理念,按照“说、做、证”的一致性要求,综合评判各项指标达成情况。 现从内涵解读、考查要点、佐证材料三方面对标准进行解读。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包括对人才的基本素养、从事的专业领域、服务面向、职业特征 和人才定位的描述。培养目标体现专业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预期与追求, 是专业认证的总纲,具有统领性作用。本部分测评重点关注 4 个方面:一是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的情况;二是专业培养目标 与国家、社会及学生的期望相符合的情况;三是专业培养目标是否反映学生毕 业后一段时间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发展;四是专业培养目标是否体现于人 才培养的全过程。具体包括目标定位、目标内涵和目标评价 3 个二级指标。 1.1[ 目标定位 ] 培养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 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内涵解读 目标定位指明专业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是设计毕业要求的依据。学前教 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正确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 充分开展需求调研,主动适应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对接区域 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和改革要求;要立足学 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能够体现幼儿园教师培养新趋势,体现学 前教育发展新动向,具有可行性和前瞻性。

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规划最新版

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规划 专业发展规划是专业建设的依据,是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根据学校总体要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本着培养高素质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目标,特制定2013—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胜任托幼机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能从事学前教育科研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学前教育专业自1985年开设以来已培养了28届毕业生,共4000人,毕业率均为100%,就业率90%,就业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认可。 该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本校教师和外聘教师构成,共17余人,1人研究生毕业,外聘教师主要为副教授和一级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等。学前教育专业为加大科研力度,深层次拓展学科建设。在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不断增强专业的应用性,一方面,大胆删减与各个专业联系性较弱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增加一些专业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新课程;另一方面,继续加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性内容,同时坚持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建立健全见习与实习制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针对学前专业的实习需求,逐步建成了一批稳定的教育见习、实习基地,包括市实验幼儿园、南隅幼儿园、小星星幼儿园等多家幼儿园做为实习基地,每年可接纳实习生105余名。校内建有专用的钢琴房、舞蹈房、美术绘画室、音乐排演厅、及多媒体实验室,保证

每个学生有足够的资源来提高专业技能。近几年学前专业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且人数逐年增多,学生就业情况良好。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以大力强化人才培养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为先导,以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为基础,以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活跃于信息时代、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和终身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深入开展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专业建设定位与目标 专业建设定位:以学前教育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以多层次、多渠道、高质量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师资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专业建设目标: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特点,按照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高素质人才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本专业的教学方案,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本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标准,进行本专业课程整体教学的整合优化设计,同时认真加以实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不断探求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强化实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标 (2)

《舞蹈课》课程标准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教学安排共四学期建议课时136 模块名称专业核心课授课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执笔校对 审核制定时间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一门主要的技能课程,课程体系中处于为后续多门核心课程奠定基础的位置,是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础技能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舞蹈学科的基本形体训练知识、舞蹈动作的理论要素、舞蹈创编的基本要求,对这些的掌握是为学生毕业后胜任岗位工作,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同时,学生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严格的遵守操作规程和规范,正确使用和保管教具,学习现场管理理念等。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根据专业升学和就业的需要,在综合岗位群的工作流程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整个课程以企业对检测人员的实际要求为原则。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舞蹈的基本知识和专用术语。 2.掌握舞蹈的基础形体训练内容和知识。 3.了解民族民间舞的特点和舞蹈风格。 4.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编。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掌握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及幼儿舞蹈授课及创编的基本能力 2.具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中针对幼儿舞蹈教育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运用到工作中的实践能力。 3. 具备幼儿舞蹈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4. 幼儿舞蹈授课及创编的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行业法规和学前教育机构的规章。 2.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工作行为习惯。

3.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素养。 4.具备团体合作精神与沟通交流能力。

(完整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幼教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和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组织管理和教学能力,并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从事幼儿园教育、保育等工作的新型幼儿教师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学生。 (二)适应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托幼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教学、保育和组织管理等岗位的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 1.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有关幼儿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 3.掌握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有关教学方法、编写教案等专业理论知识。 4.掌握进行教学工作所必需的音乐、美术、舞蹈、键盘、口语等幼儿老师基本功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能力结构 1.具有一定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的能力。 如:了解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制能力,调控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具备一定的音乐、舞蹈、键盘、口语、美术等幼儿教师基本技能,掌握保教技能、演示技能、操作技能、音乐技能、绘画技能、制作技能等。 3.有创新意识和立业创业能力。 4.逐步培养知识适用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一)德育课程(108学时) 1.职业生涯规划 (30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将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工作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加强和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幼儿教师教育与培训体系,满足不同类型的幼教机构的需求,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等多项文件,对国家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宏观的定位,指明了战略方向,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这些都对本专业未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已将近30年,30年来专业发展规模已跃居全市同类专业之首,但随着新的发展需求,如:专业设施、办学模式、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管理机制、校企合作等等,都需要进一步改善与提高。 二、建设目标 (一)深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与宏观调控作用,完善园校融合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完善本专业“三级定位”师资培养计划,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技艺精湛、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 (三)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依据国家教委新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 标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 (四)建设设备先进、管理完善、运行通畅、服务一流的实训基地; (五)加强与北京各大幼儿园的合作,拓宽合作途径,增强本专业对南城地区 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及社会影响力,促进本专业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同类专业中的引领、示范性用不断提升。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 1.构建“园校融合、德能并举”人才培养模式 ①目标: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是突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掌握普通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学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幼儿园及小学管理等内容。通过学习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组织学前儿童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学前教育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把握现代学前教育机构的性质、任务,掌握实施学前教育的素养。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的理论基础课,学前教育学是幼儿教师走向成熟的必修课程。根据我院高职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基本原则,通过

《学前教育学》,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为满足企业要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新世纪,我国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出现繁荣状况,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作方式的变革和工作组织形式的变化,儿童教育越来越倾向社会化,学前企业(幼儿园)不断出现,组织形式也日新月异。在这种变化下,幼儿教育机构对于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学前教育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的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感性认识,形成学生一定的教学技能技巧,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或案例分析、进行课堂教学模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学前教育的实际,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教育理论分析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专业课。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学前教育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发生、发展,系统阐述现代学前教育的观念、知识和基础原理,以寻求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它具有理论性、宏观性、全面性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标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标准一、招生规模 本专业招生人数较稳定,每年招生人数达到100—150人(最少两个班)。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教育理念 充分领会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等法律法规文件的精神,引进江浙、沿海等地的优秀学校的学前教育理念。 (2)培养目标 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幼教的特点,为培养实用型、合法型(即考取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幼儿教师而努力,而并非培养“生活老师”。 (3)教师队伍 专业技能课教师队伍需专业手工老师1名,舞蹈老师2名,音乐老师(含钢琴和指挥)2名,专业基础课教师队伍需有实践经验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师2名。通过教务科与校办联合,走出去,走到学前教育专业学府中招收专业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基本的保障。 (4)教学能力 专业技能课方面教师加大技能训练,充分利用时间到幼儿园实践,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提高其教学和管理能力。 (5)课程设置

充分保证专业技能课的课时和学生的学习质量,选用实用性教材,更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专门开设幼儿资格证考证辅导。 (6)实训条件 建设设备齐全的舞蹈房;建设专业的钢琴室,保证每生或2位学生一台钢琴;建设专业的美术室;建设专业的幼儿活动设计室。 (7)学生基础 适当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入学条件,尽可能让有专业技能(舞蹈、音乐、美术等)基础和对学前教育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这个专业。 (8)“双证书”(普通话证和幼儿教师资格证) 由专门老师负责考证辅导,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拿到普通话证和幼儿教师资格证,以保证有证上岗。 (9)园校合作 加强园校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专业骨干教师为幼儿园进行教学科研指导,幼儿园为学生提供实习见习场所。每一学期末利用寒、暑假或者根据教师课程的需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幼儿园进行参观、学习、实践,这样,既让学生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增加了学生在幼儿园的实习机会,又提高了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同时将实践课纳入期末成绩考核。 (10)就业安排 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就业,对学生就业情况设立档案。对就业学生长期跟踪,掌握学生就业状态。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学前教育学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是突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掌握普通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学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幼儿园及小学管理等内容。通过学习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组织学前儿童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学前教育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把握现代学前教育机构的性质、任务,掌握实施学前教育的素养。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的理论基础课,学前教

育学是幼儿教师走向成熟的必修课程。根据我院高职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基本原则,通过《学前教育学》,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为满足企业要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新世纪,我国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出现繁荣状况,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作方式的变革和工作组织形式的变化,儿童教育越来越倾向社会化,学前企业(幼儿园)不断出现,组织形式也日新月异。在这种变化下,幼儿教育机构对于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学前教育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的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感性认识,形成学生一定的教学技能技巧,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或案例分析、进行课堂教学模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学前教育的实际,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教育理论分析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专业课。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学前教育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发生、发展,系统阐述现代学前教育的观念、知识和基础原理,以寻求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

山东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为全面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求,坚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的“五个对接、十个衔接”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规划》(2011—2015)中提出的:“建设特色鲜明的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五年内成为全省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中心、培训中心和科研中心“,“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品牌专业”任务,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在学校升格后的新发展,在学校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的同时,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11年4月7日组建,是山东省高校布局调整中建立的第一所单独设置培养培训学前教育师资的普通高校,是山东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发展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以高标准普及三年学前教育为目标,以培养专科层次幼教师资为重点,优化和调整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结构,以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求的重要举措。 本专业依托原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立。 (一)人才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全社会所认同,而且这一认识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提高;普及学前教育是大势所趋,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要。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论证将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在幼教实践方面,也提出由3至6岁教育延伸到0至3岁教育的主张,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大发展,但由于师资数量、质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受到了

学前教育评价复习题

学前教育评价复习题(题型:填空、名词解释、辨析、简答、论述、应用) 1、价值与评价 评价是价值判断,是对主体对客体对人的意义的一种观念性的把握,是主体对课题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所做的判断。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主客体关系。评价是揭示价值的重要手段。因为评价是人类活动的一大特征,是人类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贯穿人类活动始终的必要因素。价值决定评价。因为评价必须以价值为基础,而且有什么样的价值现象,就有什么样的评价方式。 2、学前教育评价的概念、原则、分类 概念:学前教育评价是对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它以学前教育为对象,对其效用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原则:方向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分类:(1)按评价范围分:宏观评价、中观评价、微观评价 (2)按评价基准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3)按评价的层次分:分析评价、综合评价 (4)按评价的主体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5)按评价功能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6)按评价中是否采用数量化的方法分:数量化评价、非数量化评价 3、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 教育测量是通过给被测个体的某些属性分配数值,从而使这些数值代表这些属性的量。教育评价则是对被评价对象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1)教育测量不同于教育评价。测量时查明事实的真相,而评价是对事实进行价值判断。教育测量是通过给被测个体的某些属性分配数值,而由这些数值来表述所测个体的这些属性。教育评价则是对被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作出价值判断,而由这个判断来促进所评对象的进步与提高。即测量是查明真相,而评价是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2)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这是因为教育测量常常作为教育评价的第一步出现,教育评价常常是根据教育测量的结果来进行的。而教育评价则是教育测量的深化,正是有了教育评价教育测量才有了为幼儿发展和教育服务的可能。4、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即客观标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的评价方法。 诊断性评价: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开始之前所进行的测定性或预测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结束后对其进行最终结果进行的评价。 5、指标与目标P 75~76 目标就是指标的基础,是概括了的指标;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化,是可测的、行为化的和操作化的目标;某一指标反映目标的某一方面,整个指标体系反映整体目标。 6、学前教育评价标准、要素与结构 学前教育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的各项指标达到要求的程度在数量和质量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的准则和尺度。 要素:强度和频率(强度:达到要求的程度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优劣程度,“定性标准”。频率:又称次数,达到指标要求的程度的数量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相对次数,“定量标准”)、标号、标度。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归纳

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 专业代码660214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职高、中专、技校等幼师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全日制,三年,大学专科。 就业面向 主要职业岗位为幼儿园教师。大约5-8年,在获得一定工作经验(进修)后,可以成为幼儿园的管理者。 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主要职业岗位描述 在幼儿园履行幼儿保育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具备学前教育大专及以上学历和幼儿教师书,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扎实的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保育教育能力。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等能力,善于沟通与合作,勇于

创新,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 三、人才规格 (一)知识要求 1.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个体差异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方法。 3.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容、要求和基本原则。 4.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5.掌握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及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 6.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 7.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8.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二)能力要求 1.具备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2.具备创设和利用有利于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的能力。 3.具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设计、实施教育活动及教育评价的能力。 4.具备一日生活的组织和保育能力。 5.具备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和引导能力。 6.具备沟通和合作能力。 7.具备自主学习、反思和发展的能力。 8.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9.具备较好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要求 1.关爱儿童,尊重儿童的权利,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儿童。 2.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注重保教结合。 3.尊重其他教师和家长,愿意与他们进行沟通和合作。 4.具有终身学习的意愿。 职业证书 幼儿园教师书。

学前教育评价

. '. 学前教育评价的类型:一、根据评价方案目标的预定性和评价设计的系统性程度分类:1正式评价,2非正式评价。二、根据受评对象的范围分类:1整体评价,2局部评价,3单纯评价,4区域评价,5全国评价。三、根据评价的功能和运行时间分类: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终结性评价。四、根据评价参照体系分类:1常模参照评价,2标准参照评价,3相对评价,4绝对评价,5个体内差异评价。五、根据收集与分析资料的方式分类:1质的评价,2量化评价,3混合性评价。六、根据评价的主体分类:1内部评价,2外部评价,3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评价。 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鉴定功能,诊断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 鉴定性评价模式:一、含义:是由国家各级主管部门按已定标准,对各级各类学校或机构进行达标鉴定式评价的过程,是对学校或机构进行系统的、较大规模的评价活动。二、过程与步骤:1机构或课程进行自我评价,2由专家组成现场考察组。三、优点:1要求被评价单位先进行自我评价,可以激励机构的自身完善,2评价标准一般能够顺利的得到贯彻和操作,3现场考察与书面评价报告的间隔时间相对较短。4可对多方面情况加以考察和评价。四、局限:1用于专家评判的标准与机构实际工作效果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2评价过程与结果难以重复验证。3评价标准只是针对最低水平而言,因此有可能使机构忽视对自身的高标准严格要求。 CIPP 评价模式:一、含义:是指导各种教育评价项目的整合型理论框架。其核心部分是背景、输入、过程、结果四个部分的评价。二、特点:CIPP 评价模式可以被视为一种循环系统,一种不断收集和利用新信息的持续过程。这些信息不仅影响未来的决策,而且还通过反馈重新考察已有决策的效益。三、优点:1使用范围,综合性强,可在课程发展的任何阶段进行。2对其四类评价过程均作了描述,形成性评价的系统方法,可对决策提供持续往复的信息,并对先前决策的明显效应提供反馈。3对行政决策人员具有广泛的服务性功能。四、局限:1回避评价者的价值判断,显然只是提供信息,要求决策者根据所获得资料作出判断,其最终的效能依赖于决策者的观念与水平。2某些内容只能是描述性的,而非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评价。3如全面展开,则实施困难,费用较高。 目标获得性评价模式:一、含义:强调明确的阐述行为目标,并对这些目标加以系统测量,可见它强调对教育效果的考察,与鉴定性模式形成鲜明对照。二、过程:必须把课程的目标具体化,明确化,选择足以说明目标达成程度的具体行为标志项目,进行测量,收集资料,继而将收集到的资料与行为目标加以比较,一决定目标达成的程度如何。三、优点:1将评价视角集中于清晰的行为目标,并用前测决定儿童发展水平基线,用后测考察教育的效益,所获资料可供课程决策人员制定计划时参考,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效果。2能系统的考察既定目标与儿童实际发展之间的一致性,与系统分析法较为接近,且结构紧凑,故长期以来在教育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3具有详细、具体的测量标准,因而相对易于对目标达成程度作出评价。4教育者在评价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四、局限:1强调教育目标,而相对忽视了教育过程或前提条件,不能直接评价教育过程,以及任何并非与行为目标直接关联的现象或方面。2鉴于教育活动本身固有的迟效性,许多教育结果需在教育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方可显现。3有些行为目标所标志的行为是难以直接地、轻易地或符合道德的、合法的观测到的,故不得不涉及对某些“替代”行为的考察,其测量的有效程度尚有待证实。4往往缺乏对目标的价值判断方面的注意。 评价的基本方法:绝对评价法和相对评价法、分解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自我评价法和他人评价法、量化评价法和质的评价法、混合型评价方法。评价方案的内容:1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问题。2根据评价所依据的概念性模式建立目标框架。3设计评价指标体系。4确定收集评价资料的方法和步骤。5准备评价记录表格与文件。6制定资料分析计划。 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问卷调查、观察记录、量表测验、访问谈话。 量化分析 :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和解释的形式,并应用各种技术深入分析变量间的关系。 评价资料的量化分析结构方式:1、动态分析2、平衡分析3、结构分析 4、对比分析 5、多因素模糊评判分析 6、内容分析 7、多变量综合分析 常用的评价数据统计方法:1、描述性统计 2、相关分析 3、回归分析 4、聚类分析 5、判别分析 6、方差分析 7、因素分析 质的评价资料的整理和编码:1、开放式编码 2、轴心式编码 3、选择式编码 质的资料分析方式:1、现象学分析 2、分析性归纳 3、持续性比较分析 4、语句分析 质的分析的具体策略或技术:1、逐步接近法 2、例证说明法 3、比较分析法 4、等级定性法 5、过程分析法 与量化资料的分析相比,质的分析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涉及更大的工作量。 学前儿童发展测量与评价的含义:学前儿童发展的测量是为判断儿童发展状况而收集信息的过程,通常是通过测验或观察等手段获取学前儿童的身体、动作、认知、语言、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的资料或数据。评价是在测量所收集到的信息的基础上,对照某种发展标准,对儿童的发展状况作出某种价值判断。 学前儿童发展测评的原则:1、测评应使儿童受益,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学习。2、测评内容和方式应适宜于儿童的年龄。3、测评应运用多种方法,从多种来源获取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资料。4、测评应公平对待所有的儿童。5、测评与评估应真实可靠。 学前儿童发展量表类型:1、新生儿/婴儿量表。2、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0~3岁)。3、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4、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 )。5、中国比纳智力测验(比纳是智力测验常模的首创者,他和同事西蒙编制出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比纳——西蒙智力量表。)6、儿童人格测查。 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的设计:一、课程评价的设计1.明确的描述课程评价的目的及所要解答的问题。2阐明选择或建立适宜课程评价模式所作的考虑。二、学前课程评价方案设计案例分析。1.课程评价总目标2.评价步骤(第一阶段:课程结构合理性评价。第二阶段:课程结构独特性评价。第三阶段:课程有效性评价。)三、制定课程评价实施计划1.要对每个具体的目标加以详细具体的操作定义,以避免资料收集工作中的误差和混乱。2.要针对评价目标,指明对评价结果的解释要点。3.对评价资料的分析必须围绕评价所要回答的问题。4.应尽量采用质的描述和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实施的详细状况进行检视和评判。5.拟定课程评价的实施总结报告提纲。 基本学力测验:定义:就是教师用来了解学生在入学之初学习需要的工具,教师将会评估儿童的认知。理解与行为能力。目的:1、发现儿童的认知,理解与行为能力表现,以便教师依测验结果,根据学生个别需要规划教学内容。2、协助学校评价与了解学生在入学之初的学习发展,此有助于学校检核儿童是否达到学校为他们设定的学习标准。 游戏评价的目的:1、可以了解幼儿游戏的背景,为教师制定相关计划提供依据。2、可以了解幼儿游戏中积累了哪些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能更细致的了解幼儿,更深刻的理解幼儿,便于及时反馈并改进教育策略。3、能够及时了解游戏中幼儿的差异,为个别化教育提供依据。4、能够把握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情况:包括游戏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游戏中的师幼互动,教师的指导技能等。5、可以

学前教育教学标准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学前教育(1601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城乡各级各类幼儿园、早教机构,培养从事幼儿园保育、教育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学前教育机构规章制度。 2.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学前儿童,诚实守信,责任心强,耐心细致,做事认真。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身体健康,乐观开朗。 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沟通与协作。 5.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具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做好保育工作的能力;能运用疾病预防、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保护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2.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基础知识,了解幼儿心理发展各阶段的特点,知道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和特点,能初步观察与解释幼儿行为所表达的新开需求;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3.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知识,以及幼儿教育目标、策略和基本方法;熟悉幼儿园保教活动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具备幼儿园教育活动与游戏的组织实施能力;能与幼儿友好相处、交往、互动与合作,能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幼儿教育要素。 4.掌握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内容、目标、实施方法等基本知识;具有制定幼儿园班级教育活动方案和实施教育活动的初步能力。 5.掌握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公平、全面的评价幼儿;及时发现与赏识幼儿的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 6.具备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将教育合理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能够科学照料幼儿一日生活,做好常规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处理好幼儿的常见疾病与突发事故。 7.了解幼儿园班级工作及特点;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技能。 8.了解幼儿文学特征和功能,掌握儿童文学的常见体裁,初步老姐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作用;具有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欣赏与评价能力。 9.掌握一定的乐理、视唱、音乐欣赏等基本知识,发展音乐听觉与记忆,能够结合键盘、声乐等技能训练并正确运用。 10.掌握我国主要的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辅导幼儿形体训练、指导幼儿舞蹈排练的能力。 11.掌握歌曲演唱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指导幼儿学唱和表演,排练合唱,具有边弹边唱幼儿歌曲的能力。 12.掌握键盘乐器演奏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正确演奏不同内容、风格的简单器乐作品,具有为幼儿歌曲编配简单伴奏的能力。 13.掌握绘画、图案、简笔画及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指导幼儿学习绘画;能够恰当、熟练运用简笔画;能选择适宜材料、运用正确的技法开展手工制作。 14.掌握幼儿语言特点和教师常用幼儿教育语言技能,能用普通话准确、清晰、亲切地

1.《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的能力为原则,使学生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规律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品德。本门课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制约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为导向,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设计,把导论、心理发展与差异、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实施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面的能力,重点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本课程总学时26 课时,各任务分配学时为5-6 课时。 三、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幼儿教育心理方面上午知识和必备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岗位提供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及掌握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 幼儿学习的种类、模式和幼儿学习的特殊性。

2. 儿童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特点。 3. 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和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 幼儿概念、技能和策略的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幼儿情商、道德与心理健康。 5. 教学中幼儿学习动机与迁移;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导论”,使学生对这门学科有整体的把握。 2. 通过学习“心理发展与差异” ,使学生为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学依据。 3. 通过学习“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各学科流派之间的差异。 4. 通过学习“学习心理”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的概念学习方法及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 5. 通过学习“教学心理” ,使学生掌握幼儿学习与迁移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素质目标: 1. 具备良好的学前教育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2. 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计划组织能力 3. 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具备通过网络、期刊、专业书籍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5. 具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