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电的预防措施

雷电的预防措施

雷电的预防措施
雷电的预防措施

雷电的预防措施

春天过夏天到,一年一度的防雷工作又要开始做了,这些简单可行的防雷措施你做好了吗?

一、安装避雷针

避雷针能把落雷电流安全地导向大地。根据建筑标准,高20米以上的建筑物,原则上应安装避雷针。为使避雷针起到应有的作用,要有足够粗的引下线,以免雷电流通过时熔化,接地电阻要尽量可能小(10欧姆以下)而且引下线尽量不拐弯。若接地电阻太大,可因发热而爆炸,亦可使导线的高电位向附近物体放电(称为雷的测击)。若引下线过分弯曲,雷电流流过时将产生强烈的自感而形成高电位,从而有侧击的危险。这种情形,与洪水流入河里时,排水受阻,上流水位上涨溢出,河床拐弯处更容易溢出是同理。避雷针的顶端应该是尖的,为了防锈需电镀。但尖端是一个还是多个,对于避雷效果没有多大影响。

装好的避雷针,从某处向上看其尖端,若仰角大于45°,则这些地方几乎没有直击雷的危险,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当然,也有极少数在保护范围内发生落雷的例子。如在发生雷暴时,近地低空容易形成空间电荷团,电荷团随风飘到避雷针附近时,就可能发生这种现象。这是由于空间电荷对放电通路的微妙影响所造成的。因为避雷针尖端所带的电荷是地面电荷的一部分,所以以避雷针尖端为中心、以其高度为半径的半球面上的落雷,与地面相比,更容易朝向避雷针。

二、落实好避雷措施

A、室内避雷注意事项:用金属板等良导体围起来的屋内,对落雷是最安全的。即使雷电流通过金属板也几乎没有电位降,屋内实际上是等电位体,所以不受雷击的影响。用金属制造的车辆、飞机、钢结构的建筑物内部,是由良导体围起来的,所以也是安全的。但是,如果导体

之间相互连接不好,就可通产生危险的电位差,也就是说,在雷电流的通路上,电阻高的部份产生的电位差大,同时发出大量的热。电位差大,就有向附近建筑物侧击的危险;产生大量的热就会引起起火和爆炸。若在没有避雷针的木结构建筑物上发生落雷,电灯、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等的配线,水管,煤气管,柱子和墙壁等容易形成雷击通路,因此为了避免爆炸和侧击的危险,人与这些物体的最小距离必须有1米,特别应该避开垂挂电灯的正下方。因为木造房屋特别是稻草等容易着火,最好用白铁皮做屋面。

B、室外防雷注意事项:落雷容易发生在地势高的地方,所以人在室外时应在低躲避,而且最好把身体放低。如果附近发生落雷,雷电流流经地面时,可能产生很大的电位差。为了减少由此引起的危险,最好把两脚靠拢,使人体的电位差尽可能小,同时使身体保持低位。要满足这两条,最好是蹲着,但切忌趴在地面上。如果附近有树,它可以起相当于避雷针的作用。此时,最好蹲在仰望其尖端时仰角大于45°的地区内躲避,但不得太靠近树干,以免当树上落雷时,受到侧击或者由于树木被雷击损伤带来的危险。此外,小河和水塘易形成雷电流的通路,即使离落雷很远,也能产生危险的电位差,所以最好不要在岸边躲避。

C、防止金属制品被雷击:一般,在金属体周围,电力线密集,所以在其附近落雷时,金属体很容易成为雷击通路的一部份。因此用金属制造的农具,工具,阳伞,自行车等远离人体是必要的。受雷击的人,手表和皮带扣也留下雷击的痕迹,所以即使是很小的金属制品,最好也不要随身带着。为防止雷击,可以穿橡胶鞋之类的绝缘用品。人的脚浸没了泥水,容易形成雷击通路,也是很危险的。

D、其他注意事项:每次落雷的电量、电流大小和持续时间都在不同范围变化,即使是同一次落雷,规模也常有一至数百倍之差。造成灾害的落雷,其全部能量,就是被地面雷击点消耗的能量,这与雷击点的

地面物体,建筑物以及人体的电阻有关。由于一次落雷,在地面上的雷击点不止一个,而是分散成多个,所以雷击受灾的范围广。建筑物受灾是电热效应造成。由于雷击通路各处的电阻不同,所以电阻大的,产生的热量大,受灾程度就大。例如,木屋上落雷时,雷电流通路中的电线、水管、煤气管,很容易成为电流通路,所以受灾小,而其它,如房屋的柱子却易破裂燃烧。由于落雷破坏性的爆炸所产生的热量,以及流过金属管的电流场的作用,也有可能使金属管变形。落雷对于人体会由于受热而烧伤、裂伤以及因电流的生理作用而发生生命危险。

雷电的监测和预警的定义

雷电的监测和预警 雷电监测原理 雷电监测是指利用闪电辐射的声、光、电磁场特性来遥测闪电放电参数(时间、位置、强度、极性电荷、能量等。)云闪(IC)和地闪(CG)发生时辐射频谱范围极大地电磁场,地闪回击辐射电磁波的功率频谱密度峰值在(4-10)KHZ之间,云闪主要在1MHZ以上。在初始击穿和通道建立过程中,主要产生甚高频辐射LF和甚低频辐射VLF,电磁辐射覆盖整个放电过程,排除地面传导率、电离层变化,以及地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距离上采用不同的频带探测闪电过程是空间极轨卫星和声学传感器进行探测。 局域的闪电监测系统是由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闪电探测探头和一个定位监控中心组成。闪电监测系统是一个网络系统,它覆盖的区域范围越大,信息传输的技术和方式越先进,定位精度就越高。从闪电监测资料的应用考虑,地闪监测精度对于雷电防护非常重要,在云闪监测系统中,根据雷暴过程的发展趋势做出临近预报。 雷电定位 雷电定位主要利用闪电回击辐射的声、光、电磁场特性来遥测闪电回击放电参数,确定雷击点位置和相关参数。确定落雷点位置一般有三种方法:定向定位(DF)、时差定位(TOA)和近几年发展的综合利用DF和TOA的复合定位方法。 定向定位是利用2个及以上探测站以正交环形磁场天线同侧定落雷点,2个探测站获得2个方位角,用球面三角交汇确定落雷点;时差定位又称基于GPS同步的闪电三维时差定位技术,它通过检测落雷点电磁波信号峰值到达探测站相对时间差,在球面上建立双曲线3个探测站能产生2条双曲线,其交点即为落雷点。此方法精度高,但当监测站小与3个时它却无能为力。为了既保证定位精度又对与监测站多少无限制,出现了时差磁方向综合定位方法,其原理是2个测站时差确定1条曲线,任一站的磁方向给出1个磁场方向,交点决定落雷点。随着微处理存贮技术以及GPS和数字处理技术DSP的发展,闪电定位也从单一采用定向法(DF)单站定位发展到采用定向和时间差(TOA)联合法(MPACT)的多站定位,对地闪的定位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对甚高频段闪电(云闪)的探测一般采用窄带干涉仪定位法(ITF)或者三维时差法。 当探测站既能测量雷电方向角,又能测量雷电波到达时间称为综合定位系统,又称闪电探测和测距系统(缩写为LDAR)。采用雷电监测系统,能够准确、及时、直观地检测到雷击点,准确有效地对雷电进行定位、定性、定量。该系统是一个大面积、全自动、实时性雷电监测网,它由雷电探测站(DTF)、中心处理站(PA)、用户终端站(NDS)和通讯网络组成雷电探测站探测和处理雷电电磁波脉冲信号,并采用GPS技术对雷电脉冲进行高精度(ns级)时间标定。中心处理站高速处理各探测站传送的雷电原始信号,并将处理好的雷电信息立即发送给用户终端站,用户终端站根据拥有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力系统观测目标数据库(ODS)和雷电信息数据库(LDB),将雷电的发生、发展以及雷击事故分析迅速展现在生产调度与分析人员面前,为雷电的监测和防治提供高新技术手段。 雷电监测的意义 开展雷电监测的意义是,通过建设全国雷电监测网实时监测雷电的发生、发展及消亡过程,提供雷电灾害预警信息,服务于雷电灾害的防护。通过统计我国雷电日、雷电密度分布图,为我国雷电防护工程提供科学参数。

雷电对矿设备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雷电对矿设备的危害及 预防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雷电对矿设备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 雷电的产生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放电现象对辊破。关于雷电的产生有多种解释理论,通常我们认为由于大气中热空气上升,与高空冷空气产生摩擦,从而形成了带有正负电荷的小水滴复合式破碎机。当正负电荷累积达到一定的电荷值时,会在带有不同极性的云团之间以及云团对地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从而产生云团对云团和云团对地的放电过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闪电和响雷磨粉设备。具体来说,冰晶的摩擦、雨滴的破碎、水滴的冻结、云体的碰撞等均可使云粒子起电。一般云的顶部带正电,底部带负电,两种极性不同的电荷会使云的内部或云与地之间形成强电场,瞬间剧烈放电爆发出强大的电火花,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移动式破碎机超细粉碎机。在闪电通道中,电流极强,温度可骤升至2万摄氏度,气压突增,空气剧烈膨胀,人们便会听到爆炸似的声波振荡,这就是雷声。 2 雷电危害的种类 雷击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直击雷锤式打沙机。是指雷云对大地某点发生的强烈放电水泥厂设备。它可以直接击中设备,雷电击中架空线,如电力线,电话线等冲击破。雷电流便沿着导线进入设备,从而造成损坏。第二是感应雷复合破石料生产线。它可以分为静电感应及电磁感应。当带电雷云(一般带负电)出现在导线上空时,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导线上束缚了大量的相反电荷陶瓷球磨机。一旦雷云对某目标放

电,雷云上的负电荷便瞬间消失,此时导线上的大量正电荷依然存在,并以雷电波的形式沿着导线经设备入地,引起设备损坏锤式打沙机。当雷电流沿着导体流入大地时,由于频率高,强度大,在导体的附近便产生很强的交变电磁场,如果设备在这个场中,便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压,以致损坏高压微粉磨。对于灵敏的电子设备,尤需注意。第三是地电位提高水泥机械水泥机械。当10kA的雷电流通过下导体入地时,我们假设接地电阻为10Ω,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知在入地点A处电压为100kV。因A点与B、C、D点相连,所以这几点电压都为100kV磁选设备。而E点接地,其电压值为0,设备的D点与E点间有100kV的电压差,足以将设备损坏石料生产线。据有关统计表明:直击雷的损坏仅占15%,感应雷与地电位提高的损坏占85%移动式破碎机。目前,直击雷造成的灾害已明显减少,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危害却大大增加。一般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只能预防直击雷,而强大的电磁场产生的感应雷和脉冲电压却能潜入室内危及电视、电话及联网微机等弱电设备高强磨粉机对辊破。 3 防雷的方法和技术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虽然人类不可能完全控制暴烈的雷电,但是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已积累起很多有关防雷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一系列对防雷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1)接闪接闪就是让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闪电能量按照人们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中去颚式破石机。把一定保护范围的闪电放电捕获到,纳入预先设计的对地泄放的合理途径之中粗碎机。避雷针是一种主

雷电侵入波对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影响及防护技术研究

雷电侵入波对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影响及防护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6-08-23T14:41:57.73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1期作者:常筱萌杨金刚王威[导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加大了电力负荷,所以越来越的人关注变电站的安全运行问题。 常筱萌杨金刚王威 (国网邯郸供电公司河北邯郸 56035)摘要: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输电和变电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变电站中有许多昂贵的电气设备,如果遭受雷击,那么将直接影响电气设备运行,甚至出现设备损坏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就雷电侵入波对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影响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其防护技术,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雷电侵入波;变电站;安全运行;防护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加大了电力负荷,所以越来越的人关注变电站的安全运行问题。近些年,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受到了雷电侵入波的影响,出现大批变电站电气设备、电力设施损害的事件。变电站作为重要的供电系统枢纽,如果遭遇雷击事件,则会直接影响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所以对变电站的防雷保护就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安全运行的重要的工作。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变电站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现代电子设备,因此变电站遭受雷击的概率也随着增加,所以必须给予变电站防雷技术更多的重视。 一、雷电侵入波对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影响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发生雷电波入侵时,如果入侵的电压不高且入侵点较变电站距离较远,有可能损坏电子设备,发生大范围停电的现象;如果入侵点距离变电站较近时,入侵的雷电波则会经由输电线路传送至变电站,在变电站中的设备上出现雷击过电压的情况,进而损坏绝缘体,导致电路线发生短路,使得变电站设备损坏,甚至出现设备起火的情况。如果变电站出现漏电和火灾的问题,那么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人身安全。除此之外,在传输雷电入侵波的过程中,通过多种线路端点,这些端点不仅参数不同,且具有不同的波阻抗,雷电波会出现折射与反射的情况,使得电压值陡然提升,对设备的危害也随之加大。如果要对雷电侵入波的防护技术进行研究,那么了解雷电波的影响因素和侵入途径是关键。雷电会通过雷电绕击、雷电直击、感应过电压、雷电反击四种方式对变电站造成危害。通常来讲,雷电入侵波直击变电站的关键设备所产生的危害是最严重也是最直接的,但是关键设备通常会设置避雷针,所以产生的危害也会相对降低。需要注意的是,雷电通过雷电绕击或雷电直击所击中的变电站设备金属导线,此时金属导线会被贯入超大电流(200-300kA),超大电流以雷电入侵波的态势并以最快速度向线路延伸,至变电站设备方向移动,严重影响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这也是雷电入侵波的形式中的一种。如:在未下过雨的干燥大地上,其电阻率比较高,而深埋于地下的电缆,其电阻率与干燥大地的电阻率相差较大,则此地极易受到雷电入侵波的侵害,通过雷电绕击或雷电直击的方式从导线延伸的位置侵害变电站,进而造成雷电事故。除此之外,雷电反击也会产生雷电入侵波,但这种雷电入侵波并非直接产生,而是在大地表面有某些突出物体被雷电所击中时,此范围内的地网电位迅速上升,假如该地附近恰好敷设了地下电缆线,因电缆线一般敷设的距离比较远,所以其地网电位一般较低,那么在该区域内地网电位与电缆之间会出现较大的电位差,当出现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则会将电缆绝缘层、土壤全部击穿,产生的雷电入侵波超出限定容许值的范围时,则会损害与电缆线路相连接的变电站设备。感应雷也是雷电入侵波的一种,其主要的入侵原理就是电能通过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两种方式的辐射,使得电子设备出现了感应过电压放电,致使电子设备受到大范围损害。静电感应属于通常存在于导体和雷云之间的异号电位,雷云和导体之间存在的等量电荷是相反的,且两者之间的电荷量相差较大。假如以感应雷击中部位为地表,那么当发生雷击后,此雷击位置与其他电位形成相对的模式(空穴点位),外围的电荷则向雷击位置集中过来,致使设备处发生起火的情况,绝缘层逐渐被烧毁,最终导致电子设备损害。 二、雷电侵入波的防护技术(一)变电站站内设置防雷措施变电站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主控室、高压室、通讯室三个部分,此类设施处于户外防雷设置的保护中,在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其防雷网、女儿墙、钢筋布置等方面的特殊性,应设置为法拉第笼形式的防雷装置。除此之外,此类建筑物中的通讯用电、设备用电、照明等电缆通常是经由竖井或地下电缆沟引入的,而建筑物的整体包括了幕墙、门窗、管道、灯线等都有良好的接地,电缆接入的两端通常要做屏蔽接地的处理,把变电站中的主接地网与地网相连接,防止主地网和其他各地网在通过内外电压时,电位差会对耐受水平较低的设备产生反击。 (二)有针对性的设置户外防雷装置避免雷电直击的有效措施就是设置避雷线或避雷针,但是避雷装置不能随意设置,如果避雷装置与变电站的距离太近,则极易产生雷电反击,进而造成雷电事故。与此同时,变电站应根据不同设备的需求设置不同种类的避雷装置,一方面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取得更好的避雷效果。如:35KV变电站应在其进线和出线处设置避雷线,其长度为1.0-2.0km;750KV变电站属于超高压线路,其绝缘程度较高,避雷措施出现反击概率比较小,但因其具有较高的线路杆塔,则容易出现雷电绕击的情况,进而产生雷电侵入波,因此须额外设置防雷措施,保证雷电波入侵时的电压低于绝缘程度,而高压输电变电站的避雷措施应设置避雷针架构,且设置在接地装置集中的位置。另外,在户外设置防雷措施时,还应考虑气候条件,对形成雷云概率较小或受到雷击较少的地域,应按照其地域特点来设置避雷措施。如果某地只有很小概率会遭受雷击,但因设置了避雷措施后反而增加了遭受雷击的概率,这样一来不但增加避雷装置投入资金,而且还未起到应有的避雷效果,因此在安装避雷装置时,应根据地域的实际情况考虑避雷装置设置方式。避雷器作为一种预防雷击的有效设备,不仅可以使输电线路免受雷击,而且能够免受感应雷的危害。对于变电站附近的多种输电线路,其中最容易受到雷电侵入威胁的是35kV及其以下的输电线路,所以应对其给予更多的防雷保护,而避雷器是最好的选择,避雷器能够与架空避雷线结合使用,在避雷线的两端可以设置管型避雷器。而对于10kV的低压输电线路,其防护应选用氧化锌型或一组阀型避雷器。(三)加强管理所有进出管线

雷电的危害分为直接雷击

·雷电的危害分为直接雷击、间接雷击(或叫感应雷击)。雷电一般分为直接雷和感应雷,建筑物外安装的避雷针只能防止直击雷,而感应雷则通过外部相连的线路危害室内的家用电器。直接雷击是指建筑物或其他地表物体放电与雷云间导通,被击中处流过巨大电流,从而产生巨大的电动效应、热效应、电磁效应等,破坏被击中的物体。雷电击中某处后,激起的电磁波又会向外传播,破坏或影响附近的电气设备。感应雷击是由于雷雨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建筑物上的金属物件,如管道、钢筋、电线、反应装置等感应出与雷雨云电荷相反的电荷,造成放电所引起。雷击发生后产生的高电位还会沿附近的电线进入附近的建筑物,损坏与其相连的电器。那么如何预防雷电灾害的发生呢?各种建筑物根据其性质、重要性安装避雷设施,是防雷电灾害的基础一环。平时在建筑物间拉电线,或建立通讯、电视联系而需连接导线时,应该将导线埋入地下防止间接雷的引入。在打雷时应该关掉电器,并断开与外来电源的连接。值得注意的是避雷针”可防避“直接雷击”,而防避“感应雷击”却无能为力。 ·在野外遇上雷雨时,不能为了躲雨而跑到大树底下,因为大树突出地表,易被雷电击中。可以找有避雷措施的场所或山洞,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如能立即披上不透水的雨衣,防雷效果更好。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雷雨天应尽量避免接打手机,尤其是在外旅游,身处空旷地带的游客,雷雨天必须关闭手机。 ·遇到雷雨时尽量减少外出,更不要到江河、湖泊、池塘、坑边等处钓鱼、划船或游泳。(3)不要站在高处,如山顶、楼顶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而要站到地势比较低的不宜导电的地方。 (5)在野外遇到球形雷,不要动,可拾起身边的石块使劲向外扔去,将球形雷引开,以免误伤人群。 (6)户外行走时,要远离树木和桅杆,尽量避开电线杆的斜拉铁线,不要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外墙等易导电的物体。 (7)驾车遭遇打雷时,不要将头伸向车外,上下车时不宜一脚在地一脚在车,双脚应同时离地或离车。 人在户外碰到雷雨天气,为防止被雷击,应遵守以下原则: ●立即寻找避雷场所,可选择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等场所,但应注意不要靠近防雷装置的任何部分。 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如能立即披上不透水的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不要停留在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 ●不要停留在树林的边缘;不要停留在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 ●不要停留在铁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不要停留在山顶、楼顶等高处; ●不要靠近孤立的大树或烟囱(山顶孤立的大树边尤其危险); ●不要躲进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里。 ●不要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应立即停止打高尔夫球、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 ●要避免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在雷雨中狂奔;停留在汽车里应关好车门车窗。 ●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应相互拉开几米距离,不要挤在一起。 ●高压电线遭雷电击落地面时,近旁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当心地面“跨步电压”电击。逃离的正确方法是:双脚并拢,跳着离开危险地带。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雷电发生后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和过电流造成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损坏引发短路及过电流、过电压事故的发生,还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做好防雷电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标签:雷电;危害;防护措施 前言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大气中的雷云在过程形成中,由于积累了大量的正负电子,当这些正负电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发生碰撞后就会发生激烈放电现象。同时,伴有强烈的闪光和轰鸣声。这就是雷电形成的原因。因此,根据雷电的产生和造成危害的特点,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雷电给电力设施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1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 自然界中雷电按照其危害的方式分有;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侵入波。按其形状分有线型、片型及球型三种。雷电的危害就是雷电的破坏效应;主要有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当雷电发生时会产生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冲击电压,而冲击能迅速击穿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保护造成电力线路短路而毁坏电力设备。甚至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巨大的雷电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转换成热能使金属物体迅速熔化,产生火花,火花飞溅引起火灾和爆炸。遭到雷击的物体通过巨大的雷电流,能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物体内部的水分或其他液体迅速气化,以至物体剧烈膨胀而遭到破坏或爆炸。以上雷电发生的破坏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伴有的爆炸和火灾的出现是最为严重的。 2 防雷装置 防雷电伤害的装置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等。完整的避雷置应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的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施设备。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及避雷带实际上就是接闪器,是用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当发生雷电时,吸引雷电接受雷击放电。接闪器一般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所用材料尺寸应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避雷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平方厘米的镀锌钢绞线。并且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根据模拟试验及运行经验来确定。防雷装置的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也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接地装置主要是将雷电流通过接闪器及引下线泄入大地。接地装置制作时采用圆钢的最小直径为10mm、扁钢的最小厚度为4mm,最小面积为100平方毫米;角钢的最小厚度为4mm,钢管的最小壁厚为3.5mm。

雷电基础知识

雷电基础知识 点击数:366 Ⅰ.雷电概述 人们通过模拟地球原始大气在密室中进行放电的实验,结果由无机物合成了11种氨基酸。这些物质的出现,是生命起源的基础,因此,一些生命起源学说认为,是雷电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同理,地球上空有一层电离层,它是由带正电荷的粒子组成,该电离层起着防止太阳和宇宙空间各种有杀害生命作用的射线进入地面,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如果没有这电离层,即使地球上本来已经有的生命,也会被来自太空的各种射线杀死,地球不可能出现现在的繁荣和文明。但是电离层的正电荷以平均约1800A的电流强度向大地放电,可想而知,如果得不到补充,电离层的电荷恨快便会放尽。由于雷电不断补充电离层放电失去的电荷,保持电离层总电荷量大体平衡,使这层生命的保护屏障得以保存,使地球上的生命不致被宇宙射线灭绝。因此,可以说,是雷电促使地球成为文明的星球。从这个角度来讲,人类有今天的文明应该感谢雷电。 由于雷击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因此,人类很早就与雷害进行斗争。其中取得卓越成就的有18世纪中叶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Franklin)M·B·罗蒙诺索夫(JIOMOHOCOB),L·B·黎赫曼(PHXMAH)。他们通过大量实验建立了雷电学说,认为雷击是云层中大量阴电荷和阳电荷迅速中和而产生的现象;并且创立了避雷理论,发明了避雷针。他们取得的这些科学成就,已为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国古籍中,有关雷电理论和避雷实践的记载十分丰富。例如东周时《庄子》上记述:“阴阳分争故为电,阳阴交争故为雷,阴阳错行,天地大骇,于是有雷、有霆。”这些学说与现代的雷电学说是如此相似,不过它比现代雷电学说要早2000多年。在古籍中关于建筑工程中避雷的记载也十分丰富。南北朝的孟奥《北征记》中有如下记述:“凌云台南角一百步,有白石室,名避雷室。”又有盛弦之《荆州记》中记述:“湖阳县春秋蓼国,樊重之邑了,重母畏雷,为立石室,以避之,悉之文石为阶砌,至今犹存。”书中谈及的白石、文石,据分析应该属于绝缘性能较好的石块。至于宋、元、明、清代的建筑物多用“雷公柱”(宋代称枨杆)等措施以避雷。 在古籍中有关雷击的事故的记述就更多了,例如: 《续晋阳春秋》:“太元五年,霹雳含殿四柱,杀内侍二人。” 《晋安帝记》:“义熙三年六月,震太庙鸱尾,彻壁柱,若有文字。” 《晋中兴书征祥说》:"元兴三年,永安王皇后至住巴防,将设威仪入宫,天大雷震,人马多死。" 《沈括·梦溪笔谈》:“内侍李舜举家为暴所震,其堂之西屋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默。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铝者,银悉容流在地,漆器不燃灼。有一宝刀,极坚刚,就刀室中容为汁。而室亦俨然。人必谓:当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烁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 《齐书·五行志》:“永元三年正月,豫章郡,天火烧三千余家。”该天火,到底是一般雷击,还是球形雷?未加考证。以上只是我国古籍关于雷记载中的点滴摘录,当然它与现代雷电理论和避雷技术相比还有差距,但是从历史观点来看,我们的祖先能够在那么早的年代里就创造出那样完整的雷电理论,并且在技术上得到应用,这是我们民族光辉灿烂文化历史的一页。 Ⅱ.雷电成因 通常所谓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

第一节 雷电种类及危害

《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电子教材
第一节 雷电种类及危害
雷电是自然界的一种大气放电现象。当地面上的建筑物和电力系统内的电气设备遭受直接雷击 或雷电感应时,其放电电压可达数百万伏至数千万伏,电流达几十万安培,远远大于发、供电系统 的正常值。因此,其破坏性极大。不仅能击毙人畜,劈裂树木,击毁电气设备,破坏建筑物及各种 工农业设施,还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我国每年雷击死亡约 3000 人,受伤致伤约 6000 人,由于雷击引发的火灾、设备损毁等带来的 经济损失约 70 亿人民币。《重庆晚报》载 2004 年 6~11 月,仅重庆市因雷击损失 2 个亿,《江南 时报》载南京市每年雷击损失 1 亿元。
一、雷电起因
雷云是产生雷电的基本条件。雷云的形成必须是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空气中应有足够的水蒸气; (2) 有使潮湿的空气能够有上升并开始凝结为水珠 的气象或地形条件; (3)使气流能强烈持久地上升。 在闷热的天气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已接近饱和,地 面的气温变化不均, 使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强烈上升, 在气流上升过程中,水珠就会分裂为水滴。在快速分裂 过程中, 水滴就带上了电荷, 如图 7—1 所示, 使带正(或 负)电荷的水滴下降,带负(或正)电荷的水滴上升。等到 一定数量的电荷聚集在一个区域时,这个区域的电势就逐渐上升,在它附近的电场强度达到足以使 附近空气绝缘破坏的强度(约 25~30 kV/cm)时,就发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出现耀眼的闪光。 以上简述,是雷云电荷分离过程一个称为“雨滴分裂作用”理论,这个分离过程是重复好多次, 也就是说水滴可以分裂,再增大,再分裂等等。 还有其他理论、学说等等。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将全部雷电现象解释清楚。 只有将不同理论综合起来,才能对雷电现象给以较完善的解释。 图 7—1 雷云中水滴分裂带电的过程
二、雷电种类
(一)直击雷 有时雷云较低,周围又没有带异性电荷的云层,而在地面 上突出物(树木或建筑物)感应出异性电荷, 雷云就会通过这些物 体与大地之间放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雷击。这种直接击在建 筑物或其他物体上的雷电叫做直击雷。如图 7—2 所示。由于受 直接雷击,被击物产生很高的电位,而引起过电压,流过的雷电 流又很大(达几十千安甚至几百千安), 这样极易使设备或建筑物 损坏,并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当雷击于对地绝缘的架空导线 上时,会产生很高的电压(可高达几千千伏),不仅会常常引起线 路的闪络放电,造成线路发生短路事故,而且这种过电还会以 图 7-2 雷云对烟筒放电
- 200 -

雷电的形成与危害

雷电是由雷云(带电的云层)对地面建筑物及大地的自然放电引起的。在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地面上的水受热变为蒸汽,并且随地面的受热空气而上升,在空中与冷空气相遇,使上升的水蒸汽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积云。云中水滴受强烈气流吹袭,分裂为一些小水滴和大水滴,较大的水滴带正电荷,小水滴带负电荷。细微的水滴随风聚集形成了带负电的雷云;带正电的较大水滴常常向地面降落而形成雨,或悬浮在空中。由于静电感应,带负电的雷云,在大地表面感应有正电荷。这样雷云与大地间形成了一个大的电容器。当电场强度很大,超过大气的击穿强度时,即发生了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就是一般所说的雷击 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云内、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夏季的午后,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近地层空气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产生上升运动,在上升过程中水汽不断冷却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粒子,形成云团,而上层空气密度相对较大,产生下沉运动,这样的上下运动形成对流。在对流过程中,云中的小水滴和冰晶粒子发生碰撞,吸附空气中游离的正离子或负离子,这样水滴和冰晶就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一般情况下,正电荷在云的上层,负电荷在云的底层,这些正负电荷聚集到一定的量,就会产生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这就是雷电的形成过程。雷电电荷在放电过程中,产生很强的雷电电流,雷电电流将空气击穿,形成一个放电通道,出现的火光就是闪电。在放电通道中空气突然加热,体积膨胀形成爆炸的冲击波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 雷电的危害雷电的危害雷电的危害雷电就是巨大的电火花。雷电流总是选择距离最近、最易导电的路径向大地泄放,凡是空气中导电微粒较多、地面上高耸物体、地面与地下的电阻率较小的地段容易落雷。一般说来,地面导电性能好,有突出的高大物体等,都易遭受雷击。例如导电性能好的金属矿物质条件就比一般地质条件更易遭雷击;湿土的雷击机会就比干土、沙地和岩石地面要多;水面比旱地易遭雷击;高楼、烟囱这些突出建筑物就比平地易遭雷击;山地也比谷地易遭雷击。直接被雷电击中会受伤害,但有时,即使未被雷电直接击中,由于离雷击点很近也会造成事故。这是因为强大的雷电电流向地里泄放时,由于地电阻的存在,使近雷击点处的电压值要比远离雷击点处的电压值大得多。因此,人若两脚分开站立,一脚离雷击点近,另一脚离雷击点远,就产生一定的电位差,这就是常说的“跨步电压”。一部分雷电电流由于“跨步电压”而流过人体,同样会造成伤害。雷电灾害的严重性表现在它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上。它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如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雷电灾害波及面广,人类社会活动、农业、林业、牧业、建筑、电力、通信、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各行各业,几乎无所不及。 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 雷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生热效应和电动力作用; 雷电二次作用,即雷电流产生静电和电磁感应。 雷电的具体危害表现如下::::1、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如此巨大的电压瞬间冲击电气设备,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2、雷电流高热效应会放出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热能,在雷击点的热量会很高,可导致金属熔化,引发火灾和爆炸。3、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被雷击物体发生爆炸、扭曲、崩溃、撕裂等现象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4、雷电流静电感应可使被击物导体感生出与雷电性质相反的大量电荷,当雷电消失来不及流散时,即会产生很高电压发生放电现象从而导致火灾。5、雷电流电磁感应在雷击点周围产生强大交变电磁场,感生出的电流可引起变电器局部过热而导致火灾。6、雷电波的侵入和防雷装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雷电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是雷云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其特点是电压很高、电流很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雷电会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森林大面积烧毁、建筑物毁坏、油库爆炸起火、通讯系统瘫痪以及家电设备损坏等等。 1雷电理论 1.1雷云结构和雷电的放电机理 雷云的典型结构是中部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在这种气流的作用下,带正电的冰晶与带负电的水滴开始分离,形成一部分带正电荷,一部分带负电荷的雷云。由于异性电荷的不断积累,不同极性的云块之间电场强度不断增大,当某处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可能承受的击穿强度时,就形成了云间放电。不同级性的电荷通过一定的电离通道互相中和,产生强烈的光和热,并发出一种强光,称之为“闪”,所发出的热,使附近的空气突然膨胀,发出霹雳的轰鸣,称之为“雷”。 由于雷云负电的感应、使附近地面积聚正电荷,从而使地面与雷云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当某处积聚的电荷密度很大,造成电场强度达到雷云与地面之间空气游离的临界值时,就为雷云对地放电打到地面上的闪电即为“落雷”。如果落雷击中人员、建筑物、机电设备和森林树木而造成的危害,这种现象为“雷击事故”。 1.2雷电活动强度 雷电活动的强度是因地区而异的,有的地区强,有的地区弱,某

一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度通常用“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表示。我国年平均雷电日分布大致可划分4个区域,其中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雷电日在15~40d。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只能给人们提供某一地区雷电活动的概括情况,雷电活动的强弱程度与落雷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事实上,即使是在同一地区,雷电活动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地方受局部气象条件的影响,雷电活动可能比邻近地区强得多。 1.3雷击的选择性 雷害事故的统计资料说明,雷击的地点和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称为雷击的选择性。 地面上建筑物的性质和形状对雷电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当地面上电场不断增强时,在高大建筑物的尖顶和边缘上电场强度最大,构成雷电发展的良好条件。在旷野中,即使建筑物并不很高,但是由于它比较孤立、突出,因而较容易遭受雷击。金属结构的建筑物或内部有大型或大量金属物体的厂房,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也较易遭受雷击。

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文章编号:100125191(2003)022******* 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刘世学,史彩霞,熊文兵 (广西气象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南宁 530022) 摘 要:通过对各时段闪电出现次数、强度、雷达回波强度及叠加图像的动态分析研究,实现对雷电天气的实时监测、定位和趋势预警作用。并且设计了对闪电历史资料查询的功能。关键词:闪电定位;雷达回波图;叠加;监测;定位;预警中图分类号:T P 393 文献标识码:B Real -ti m e D etecti n g and Warn i n g Syste m of L i ghtn i n g i n Guangx i L I U Sh i 2xue ,SH I Cai 2x ia ,X I O N G W en 2bing (GuangxiM eteo ro l ogical Infor m ati on Center ,N ann ing ,Guangxi ,530022) Abstract :T h is syste m con sist of the direct detecti on by ligh tning l ocalizer and indirect ,as w ell as indirect detecti on by Dopp ler radar on the p roducing p rocess of ligh tn ing ,and superpositi on of these two i m ages is po .T he real 2ti m e detecti on ,l ocating and trend w arn ing of ligh tning are realized th rough the dyna m ic analysis of num bers ,inten sity ,radar echo strength and i m age superpositi on of ligh tning in each ti m e peri od .M eanti m e ,the syste m is equi pped w ith the functi on of check ing the h isto rical ligh tning info r m ati on . Key words :ligh tning l ocating ;radar echo m ap ;superpositi on ;detecti on ;l ocating ;w arning 收稿日期:2003205226 作者简介:刘世学(19762),男,助理工程师,广西南宁人,从事专业气象服务工作。 1 系统简介 本系统是实现对雷电天气发生发展的监测、定 位、跟踪及趋势预警的作用,从局域网上读取最新的基础数据,录入已建的数据库,通过系统后台的分析、转换后,在系统前台界面可选择显示同一天的闪电定位信息或雷达回波图像,系统还设置了两者图形叠加的功能,显示界面含广西县、乡一级的地理信息,实现地理信息精细的雷电天气实时监测、定位和趋势预警作用,为准确的了解实时雷电信息、定性做出趋势预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系统建设采用W indow s 2000下的M acrom edia D rea mw eaver M X 可视化软件和V C ++进行开发, 对闪电信息和雷达资料进行可视化和自动化改造,生成以广西地、县、乡为底图的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系统是一个集闪电历史资料查询、分析诊断及定性预报的可视化软件,系统操作方便,为预报服务提供可靠依据。 图1 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结构图 系统配置:服务器:D ell Pow erEdge 600sc ,微 软○R W indow s ○R 2000Server 操作系统和W eb 服务器; 客户端:D ellD i m ensi on 4550,W indow s 2000操作系统,M acrom edia D rea mw eaver M X 、V C ++软件开发系统。 第24卷 第2期 广 西 气 象 V ol 124 N o 122003年6月 JOU TU RNAL O F GUAN GX I M ET EOROLO GY Jun 12003

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雷电是大自然中最壮观的自然现象之一,它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具有巨大的能量及破坏力。其电压可高达几十万伏甚至数百万伏,瞬时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放电时温度高达30000℃。世界各地每年遭受雷击而造成破坏的重大事故不计其数,仅我国每年就有数万人遭受雷击伤亡。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防雷知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雷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雷电事 故的发生。 雷电的主要危害 根据雷电产生的危害特点,它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雷电流引起的。通常雷电以三种形式出现,即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雷电波。一般人所说的雷击是由直接雷造成的,由于它瞬间放出的电流相当大,产生的高温高压引起爆炸、火灾和建筑物倒塌,造成人畜伤亡事故。1998年6月30日南京市栖霞区一农民受雷击身亡;次日江苏大丰滩涂的雷击事故中2人死亡、7人受伤;7月10日贵州省威宁县云贵乡50多名农民在临街新建的砖房中避雨时遭受雷击,造成14人当场死亡、42人受伤的惨剧;这几起雷击事故都是因直接雷造成的。 感应雷的主要危害是由电流沿着金属导线或导体形成雷电冲击波,并进入建筑物内造成用户的仪器设备或家用电器的损坏,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火灾等重大雷击事故。在雷击事故中90%是感应雷造成的,例如,十年前震惊中外的山东黄岛油库大火就是由感应雷引起的。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在电子设备、供电设备、通信广播、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 等领域都是感应雷的主要袭击对象。 雷电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面迅速传播,其传播速度为300m/us(在电缆中为150m/us),若侵入建筑内可造成配电装置和电气线路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的易燃易爆物品燃烧和爆炸。1994年5月广州市《南方日报》社近百台微机被雷击毁就是因为雷电波侵入所致。 造成雷电击事频繁发生的原因,除了不可抵御的自然现象外,人们的防知识缺乏、防雷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有的人认为避雷针是万能的灵丹妙药,有了它就会任凭电闪雷鸣而安然无恙,有的单位舍不得花这笔钱来搞防雷工程,有的单位即使安装了避雷设施,但安置不规范或长期得不到维护、保养,成了引雷入室的祸根;雷雨期间,野外作业及行走不能及时地离开所处环境的最高点;有人甚至跑到大树下、屋檐下躲雨,室内人员甚至打开门窗观赏雨景或收看电视、打电话,对家用电器电源插头不及时拨掉,从而导致雷电击伤亡悲剧频发。 预防雷击事故的措施 为了避免或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保证人畜及建筑物的安全,对建筑物而言,首先把好建筑设计第一关,按建筑物的功能综合考虑防雷避雷设施,特别要考虑清理到室外附加在屋顶上的霓虹灯、广告牌、金属旗杆、微波塔及共用天线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其次把好施工质量检查监督及竣工关,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验收建筑物的避雷设施。对共用天线、居民住宅楼的总电源、电子计算机网络用户以及架空电话线用户等应加装专用避雷器,并在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对 这些避雷装置进行一次安全性能检测维修。 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首先要多了解防雷知识,增强防雷意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雷电击伤人。其次,要用自已已掌握到的防雷知识,宣传教育身边的人;雷雨期内,在野外行走时,要尽量离开所处环境的最高点,跑到低洼处或干脆趴下,不要在大树、电线杆、高架铁塔、烟囱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宣传版报)

防雷知识 一、遇雷雨时,注意避雷的情形: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二、雷电的危害形式: 闪电可分为云内闪、云际闪和云地闪。前者对飞行器危害大,后者对建(构)筑物、电子电气设备和人、畜危害甚大。地球上每天约发生800万次云地闪电,平均每秒100次。 雷电流总是选择距离最近,最易导电的路径向大地泄放,凡是空气中导电微粒较多、地面上高耸物体、地面与地下的电阻率较小的地

段容易落雷。 雷电侵入地面的建(构)筑物、设备、人、畜等会造成灾害,其形式主要有: 直接雷击(包括直击雷、侧击雷)——在雷电活动区内,雷电直接通过人体、建(构)筑物、设备等对地放电产生的电击现象为直接雷击。 间接雷击——雷电流通过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电磁脉冲辐射、雷电过电压入侵、雷电反击等(统称感应雷)形式侵入建(构)筑物内,使建(构)筑物、设备部件损坏或人身伤亡。 雷电灾害的严重性表现在它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上,其特点是雷电放电电压高,闪电电流幅值大,变化快,放电时间短,闪电电流波形陡度大。雷电的破坏作用在于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巨大破坏、起火爆炸、严重损失。雷电灾害波及面广,人类社会活动、农业、林业、牧业、建筑、电力、通信、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各行各业,几乎无所不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雷电灾害显得越来越严重。 三、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一种极为宏伟壮观的自然现象,是一门古老而富有神秘色彩的科学。雷电孕育了地球的生命,又促成了地球上的文明,功莫大焉!但是,雷电的巨大破坏力,又给人类社会带来惨重的灾难。而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从未停息过,与雷电的斗争是卓有成效的。随着社会

雷电防护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雷电防护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方案背景◆————————————方案提供商◆————————————系统介绍◆————————————系统架构图◆————————————典型应用◆————————————系统特点◆————————————系统推荐组配◆————————————设计依据 (一)方案背景 雷电是一种复杂的大气物理现象,它由带电荷的云-云(或云-地)或云内瞬时产生强大放电电流所产生。雷电灾害是全球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建设高层建筑物的日益增多,雷电灾害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我国的雷电防护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是从80年代末开始发展起来的,主要由气象、电力、电信、民航、部队等部门建设和使用,这些系统

在雷电及对流性灾害天气过程的监测、人工影响作业指挥、雷电防护等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方案提供商 北京方大天云(fandasky)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气象与环境监测的行业领先者,方大天云具有深厚的硬件与软件技术示例。企业先后获得“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北京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拥有多项产品专利与软件资质。公司以在线式监测系统为核心,研发、销售气象与环境传感器、自动气象站、环境监测站等设备,形成了“FAMEMS”、“FANDA”、“SKY”等核心系列品牌的在线实时观测系统产品,并为众多行业退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业务涵盖气象、环保、交通、航空、农业、林业、水文、电力及研究院所等行业。 (三)系统介绍 FAMEMS900雷电防护在线监测系统是一套基于地面电场仪和闪电定位网的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实时计算显示云对地雷击的发生时间、位置、雷电流幅值和极性等雷电参数,并以雷击点的分时彩色图清晰地显示出雷电的运动轨迹,有利于在大范围内实时监测雷电的发生、发展和成灾情况。 FAMEMS900雷电防护在线监测系统由中心站和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数个在线时差探测站组成。当被监视的区域内发

雷电的基础知识

雷电的基础知识 在带有不同电荷雷云之间,或在雷云及由其感应而生的不同电荷之间发生击穿放电,即为雷电。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特殊的、极为壮观的声、光、电现象—伴随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恐怖而雄伟壮观的自然现象。 一、雷电的成因及其特性参数⑴、雷云和雷电①雷云: 能发生闪电的云为雷云。 层积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均与闪电有关,其中积雨云则最为重要。 ②闪电: 积雨云形成过程中,在大气电场以及温差起电效应、破碎起电效应的同时作用下,正负电荷分别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 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在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即“闪电”。 闪电的形状: 枝状、球状、片状、带状。 闪电的形式有云天闪电、云间闪电、云地闪电。 ⑵、雷电的成因①雷电: 带有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上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异性电荷,随着电场强度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两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 ②闪电:

带负电荷的雷云在大地表面会感应出正电荷,这样雷云与大地间形成一个大的电容器,当电场强度超过大气被击穿的强度时,就发生了雷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即常说的闪电,或者说是雷击。 ③雷云放电过程: 雷云——雷电先导——迎雷先导——主放电阶段——余辉放电⑶、雷电的特性参数①雷电日(T): 一年中发生雷电放电的天数,(衡量雷电活动频繁的程度)。 ②雷电流: 雷击电流大致呈单极性的脉冲波。 主要可采用三个参数来表示,即雷电流的幅值、波头时间和半幅值时间。 ③雷电过电压: 主要决定于雷电流陡度和雷电流通道的阻抗,它的大小可按下式来计算: U=IR+L(式中: I—雷电流幅值kA;i—随时间变化的雷电流kA;R—接地电阻Ω;L—雷电流通道的电感H)。 二、雷电的种类主要分为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入侵、雷球、雷击电磁脉冲。 ⑴、直击雷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动植物上,因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等造成建筑物等损坏以及人员的伤亡。 ⑵、感应雷也称为雷电感应或感应过电压。 它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 ①静电感应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