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在处理某些物理问题时,人们常常采取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运用理想化模型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充分发挥理性思维中的抽象和想象的力量,分离事物的本质特性和非本质特性及影响事物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便于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以下选项都属于物理理想化模型的是()

A.①单摆②光线③质点④理想变压器

B.①匀强电场②电阻箱③系统④点电荷

C.①光滑平面②机械波③点电荷④匀强磁场

D.①轻质弹簧②天平③点光源④电场线

2.2014年,我国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世界级成果。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发现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

C.牛顿运用理想斜面实验归纳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采用了归纳的方法

3.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下面哪位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A.库仑 B.安培 C.富兰克林 D.伏打

4.下列对运动的认识错误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质量小的物体下落快

B.伽利略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C.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没有关系

D.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经过严谨的考证,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这并不影响他在科学界的地位

5.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发展史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B.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

D.法拉第最早引入电场的概念,并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6.在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下对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牛顿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安培总结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

C.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时空观

D.第谷通过大量的观测数据,归纳得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

7.2016年“科学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举行,我国科学家王贻芳获得“物理学突破奖”.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贡献和物理研究方法,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特斯发现了电流磁效应

B.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

C.“元电荷”、“点电荷”、“总电阻”、“电场强度”概念的提出应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D.安培提出了电场线的概念

8.科学发现或发明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青年人应当崇尚科学在下列关于科学发现或发明的叙述中,存在错误的是

A.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

B.库仑发明了“扭秤”,准确的测量出了带电物体间的静电力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D.法拉第经历了十年的探索,实现了“电生磁”的理想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奥斯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认为永磁体的磁场和通电导线的磁场均由运动电荷产生

B.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认为永磁体的磁场和通电导线的磁场均由运动电荷产生C.根据“分子电流”假说,磁铁受到强烈振动时磁性会减弱

D.根据“分子电流”假说,磁铁在高温条件下磁性会减弱

10.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选项中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

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被誉为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②富兰克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

③法拉第提出了场的概念并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

④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⑤汤姆孙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⑥库仑利用扭秤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③④⑥

11.物理学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

D.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心系“磁生电”思想是受到了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启发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有:电场强度

F

E

q

=,电容Q

C

U

=,加速度

F

a

m

=

C.库仑通过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最早测量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D.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新核原子序数比原来原子核序数增加1 13.下列说法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牛顿对引力常量G进行准确测定,并于1687年发表在其传世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B.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得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C.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理论,使人们认识到经典力学理论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

D.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是开普勒在其导师第谷留下的观测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和研究出来的

1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开普勒提出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B.牛顿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

C.库伦通过扭秤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D.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15.今年是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100 周年。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即任何物体加速运动时给宇宙时空带来的扰动,可以把它想象成水面上物体运动时产生的水波。引力波在空间传播的方式与电磁波类似,以光速传播,携带有一定能量,并有两个独立的偏振态。

引力波探测是难度最大的尖端技术之一,因为只有质量非常大的天体加速运动时才会产生较容易探测的引力波。2016 年2 月11 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宣布探测到了引力波,该引力波是由距离地球13 亿光年之外的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探测装置受引力波影响,激光干涉条纹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间接探测到引力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力波是横波

B.引力波是电磁波

C.只有质量非常大的天体加速运动时才能产生引力波

D.爱因斯坦由于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6.物理学家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下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法拉第总结出右手螺旋定则

B.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

C.麦克斯韦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D.赫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实验,巧妙地测出来万有引力常量

B.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C.单位m、kg、s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加速度等于零下的一个特例

18.关于伽利略对物理问题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

B.若使用气垫导轨进行理想斜面实验,就能使实验成功

C.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

D.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19.在物理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家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的快

B.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首先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卡文迪许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D.法拉第以他深刻的洞察力提出电场的客观存在,并且引入了电场线

20.瑞典皇家科学院2018年10月2日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阿瑟?阿什金、法国科学家热拉尔?穆鲁以及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以表彰他们在激光物理学领域的突破性贡献。阿什金发明的光镊工具能够“夹”住微小如原子、病毒以及活细胞等物体。穆鲁和斯特里克兰发明了“啁啾(zhōu jiū)脉冲放大”技术。“啁啾”出自唐诗“到大啁啾解游飏,各自东西南北飞”,形容鸟的鸣叫。“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其原理为:将一段短脉冲在时域上展宽,然后放大,再进行压缩。此项技术已经成为高强度激光的标准,应用于众多领域。则下列关于激光的说法合理的是

A.某激光器产生超短脉冲时长为2.0×10-13s,能量为1.0J,则此激光超短脉冲的功率为5.0×1013W

B.短脉冲激光测速是对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有特定时间间隔的激光测距,测得在该时间段内被测物体的移动距离,从而得到被测物体的移动速度。激光测速选取的时间间隔越长,测得物体移动的瞬时速度越准确

C.“啁啾”来源于鸟鸣,意即频率变化,“啁啾脉冲”技术中的短脉冲激光瞬时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利用光学镊子捕获活体细菌时,红外激光光镊比绿色激光光镊更容易杀死活体细菌21.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对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B.玻尔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成因

C.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被誉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D.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的结论22.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安培认为磁化使铁质物体内部产生了分子电流

B.奥斯特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产生磁场

C.库仑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大小

D.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为1×10-19C

23.在人类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大胆猜想、勇于质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有关科学家及他们的贡献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开普勒潜心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B.牛顿最早证明了行星公转轨道是椭圆,行星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C.亚里士多德对运动的研究,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比如平均速度、瞬时

速度以及加速度

D.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中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24.关于物理学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笛卡儿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使自己沿曲线运动,或直线上运动

B.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C.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实验,得出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的结论,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绵延两千年的“重快轻慢”的错误说法

D.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25.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科学家和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通过实验证明了惯性定律的正确性

C.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D.奥斯特通过实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由此得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理想化模型的建立是一种科学方法的实践应用,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等均是理想化模型.

A、单摆在细线的一端拴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如果悬挂小球的细线的伸缩和质量可以忽略,线长又比球的直径大得多,这样的装置就叫做单摆;用以描述光的(传播方向)的(有向)的直线,光线也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描述光的传播的有效方法,是在对细光束的抽象的基础;质点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人为引入的一个理想化模型,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就可以当作质点;变压器忽略三损(磁损、铁损、铜损)就是理想变压器,故A正确。

B、变阻箱是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的阻值,是测电阻的准确装置,不是理想化模型,故B错误。

C、机械波是实际存在的一种波,不是理想化模型,故C错误。

D、天平是利用杠杆称重的仪器,不是理想化模型,故D错误。故选A.

在力学中,单摆是理想化模型,在热学中,理想气体是理想化模型,在电学中,点电荷是理想化模型,在磁学中,匀强磁场是理想化模型

【点睛】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学中常用方法,质点就是如此,质点是高中一开始所学的一个理想化模型,对其理解要抓住“当物体的体积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这一核心进行.

2.B

解析:B

【解析】

A项: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故A错误;

B项: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精确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他测定了数千个带电油滴的电荷量,发现这些电荷量都等于某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故B 正确;

C项:伽利略首创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想斜面实验,故C错误;

D项: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利用了微小量放大的方法,故D错误。

3.C

解析:C

【解析】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捕捉到了雷电,C正确.

4.A

解析:A

【解析】A、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快,故A错误;

B、伽利略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故B正确;

C、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没有关系,故C正确;

D、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经过严谨的考证,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这并不影响他在科学界的地位,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5.D

解析:D

【解析】

库伦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A错;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

6.C

解析:C

【解析】伽利略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错误;库仑总结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B错误;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时空观,C正确;开普勒过大量的观测数据,归纳得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D错误.7.A

解析:A

【解析】A、奥特斯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故A正确;

B、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密立根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故B错误;

C、“点电荷”采用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总电阻”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电场强度”采用比值定义法,故C错误;

D、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线和磁感线的概念,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对物理学史的掌握情况;物理学史属于常识性问题,平时要加强记忆,注意积累。

8.D

解析:D

【解析】A项:安培提出的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故A正确;

B项:一位法国的科学家发明了扭秤,巧妙而准确地测量出了物体间的静电力,这位科学家是库仑,故B正确;

C项: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开了电与磁的联系,故C正确;

D项:法拉第经历了十年的探索,实现了“磁生电”的理想,故D错误。

9.A

解析:A

【解析】分子电流假说是由安培提出来的,根据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可以知道,磁铁及通电导线的磁性是因为内部运动电荷产生的磁场叠加而成的,磁铁在高温和强烈振动下分子电流会变的杂乱,从而使磁性减弱,故A错误,BCD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要注意积累物理学史及对物理现象的解释,要知道奥斯特实验发现电流具有磁效应;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很好的解释了磁现象。

10.D

解析:D

【解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被誉为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而G是卡文迪许测出.被称为称出地球质量的人,故①错误;

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首次精确地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故②错误;

法拉第提出了场的概念并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故③正确;

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故④正确;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⑤错误;

库仑利用扭秤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故⑥正确;

故选D。

11.C

解析:C

【解析】A项:伽利略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故A错误;

B项: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故B错误;

C项:牛顿将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假想成圆周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结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C正确;

D项: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提出“磁生电”思想是受到奥斯特发现在电生磁的现象的启发,故D错误。

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电学的物理学史,了解物理学家的探索过程,从而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为科学的奉献精神,对类似知识要加强记忆。

12.D

解析:D

【解析】

A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 错误.

B 、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电场强度F E q

=,电容Q C U =,加速度F a m

=.公式中a 与F 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不属于比值定义法,故B 错误.C 、库仑用扭秤实验最早得出库仑定律,密立根测出了元电荷e 的数值,故C 错误.D 、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放射出一个电子,原子序数增加1,故D 正确.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理学史(理想斜面实验、库仑定律的发现、电荷量的测定)、物理方法(比值定义法)和物理思想(衰变).

13.A

解析:A

【解析】

A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于1687年发表在其传世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得出了引力常量G 的数值,故A 不符合物理学史,

B 符合物理学史;

C 、20世纪的20年代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它使人们认识到经典力学理论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故C 符合物理学史;

D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是开普勒在其导师第谷留下的观测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和研究而来的,故D 符合物理学史.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开晋勒提出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其中开普勒第一定律说明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故A 正确,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万有引力常数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砰实验测得的,故B 错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故C 错误;;奥斯特提出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 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

15.A

解析:A

【解析】试题分析: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由于引力波有两个独立的偏振状态,因此引力波是横波,A 正确;引力波在空间传播方式与电磁波类似,但并不是电磁波,B 错误;质量小的物体加速运动时也会产生引力波,只是不容易探测,C 错误;爱因斯坦是由于发现光电效应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D 错误。

考点:机械波与电磁波。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安培总结出右手螺旋定则,得出电流与其磁场方向的关系,故A错误.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体现电流周围产生磁场,故B正确.

C.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C错误.

D.1800年,意大利人亚历山德罗·伏特(Alessandro Volta)才是电池的最早发明者,故D错误.

故选B.

17.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并没有测量出引力常量,A选项错误;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或者合外力为0 的情况,实验无法验证,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的给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而牛顿第二定律定量的给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D选项错误,据题意,应该选ABD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物理学史问题和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以及力学中的基本单位.

18.C

解析:C

【解析】

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选项A错误;理想斜面实验是想象中的实验,实际不可能做到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影响,B错误;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但没有直接用实验进行验证,选项D错误.

19.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认为:重物与轻物下落一样快,故A错误;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首先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故C错误;法拉第提出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引入了电场线,故D正确。

考点:物理学史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项:由公式12131.05102.010

W P W W t -===??,故A 错误; B 项:时间间隔越短,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接近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激光测速选取的时间间隔越短,测得物体移动的瞬时速度越准确,故B 错误;

C 项:“啁啾”来源于鸟鸣,即鸟叫的频率变化,所以“啁啾脉冲”技术中的短脉冲激光瞬时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C 正确;

D 项:由于红外线的能量比绿色光的能理更低,红外激光光镊比绿色激光光镊更难杀死活体细菌,故D 错误。

故选:C 。

21.D

解析:D

【解析】

A 、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故A 正确;

B 、波尔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成因,故B 正确;

C 、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被誉为能“秤出地球质量的人”,故C 正确;

D 、伽利略利用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使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的结论陷入困境,故D 错误;

故说法不正确的是选D .

22.B

解析:B

【解析】

A 、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没有磁性的物体内部分子电流的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但当受到外界磁场的作用力时分子电流的取向变得大致相同时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加强,物体就被磁化了,两端形成磁极,故A 错误

B 、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时,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故B 正确;

C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G 的数值,故C 错误;

D 、密立根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 的数值191.610C -?,故D 错误。

点睛:物理学史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对于著名物理学家的重要理论、实验、重大发现、研究方法等等,要加强记忆,不能混淆。

23.D

解析:D

【解析】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A错误;开普勒三定律最早证明了行星公转轨道是椭圆,牛顿证明了行星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B错误;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比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C错误;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D正确.

24.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牛顿通过牛顿第一定律,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使自己沿曲线运动,或直线上运动,A错误,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B错误,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实验和逻辑推导得出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的结论,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绵延两千年的“重快轻慢”的错误说法,C错误,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D正确,

故选D

考点:考查了物理学史

点评:对此类型题目,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多记忆,多区分

25.C

解析:C

【解析】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B、牛顿第一定律是逻辑思维的产物,不能用实验验证,故B错误;C、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C正确。D、1820年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