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学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药理学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药理学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药理学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理学》

主讲教师:张京玲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五题,写成期末试卷答案,每题20分。

1、试述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有哪些?

2、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3、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内容?

4、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有哪些?

5、阿托品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6、阿托品的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有哪些?

7、肾上腺素、去甲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8、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有哪些?

9、试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0、试述地西泮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11、吗啡的临床应用与禁忌症有哪些?

12、试述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13、试述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分类、每类药物的治疗原理,各举出一个药名。

14、举例说明常用利尿药的代表药物、作用机制及其主要作用部位有哪些?(可列

表说明)

15、降压药可通过哪几种作用方式(作用原理)产生降压作用?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16、ACEI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是什么?临床可治疗哪些心血管疾病?常见副

作用有哪些?

17、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有哪些?

18、举例说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19、举例说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哪些?其获得性耐药性的转移方式有哪些?

20、按照其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肿瘤药物可分为哪几类?请各举出一至两个药名并

说明其临床应用。

二、期末试卷答案要求

学员所选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内的题目,论述要层次清晰、准确;

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题目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写作格式要求:

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自加序号。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所选题目中每道题目字数要控制在200-400字之间,不要重复叙述。

四、试卷答案提交注意事项:

1、期末试卷答案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期末试卷答案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试卷答案。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2、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医学上各式各样,每一个药物全是导致不一样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学上广泛的副作用是胃肠体现,如出現恶心呕吐、恶心想吐、上腹不适感或腹泻,有时候主要表现为严重便秘。吃了一部分药之后,将会会头晕目眩。也是有导致抗超敏反应的人。例如,有些人会出现皮肤药疹、瘙痒和过敏性休克。除此之外,也是有呈现头疼和失眠的药。因此,临床医学上不一样的药物会导致不一样的副作用,因而在服用前,一定要用心阅读文章使用说明书。

5、阿托品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阿托品【药理作用】便于隔绝m胆碱接纳体的抗胆碱能药,清除平滑肌痉挛(包含消除血管痉挛,改进毛细血管循环系统)。抑止腺管的代谢体细胞消除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的抑止、使心跳加速的大眼瞳散掉、使眼压高升高的激动呼吸中枢。药效学抑止接受体节后胆碱能神经操纵的肌浆网和腺管主题活动,而且具备依据本产品触碰使用量的尺寸而刺激性或抑止中枢神经的功效。祛毒系统软件在m-胆碱接受体位置拮抗胆碱酯酶阻化剂的功效,提升支气管支气管炎黏液腺和喉腔的代谢体细胞,支气管炎肌浆网肌肉萎缩,绿色植物神经纤维刺激性后较为亢奋等。此外,阿托品可以激动或抑止中枢神经,具备一定的使用量依存性。对肠、心、支气管炎肌浆网的功效比别的四季豆黄酮不断更强。口服药新陈代谢动力学模型后快速被肠胃消化吸收,马上遍布于全身上下机构。蛋白质融合率中等水平。肌肉注射后15~二十分钟血药浓度做到高峰期,内服给药12小时,功效不断46

钟头,扩瞳时效性更长。半寿期为11~38钟头。关键根据肝脏酶金属催化剂的水解作用新陈代谢,约13~50%在12小时之内以原型与尿一起排出来。

8、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有哪些?

【药理作用】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释放多,心肌自律性高,传导速度快,不应期短,容易引起快速性心律不齐。普萘洛尔可以阻止这些个的反应。

1.降低自制力可以降低对窦房结、浦肯野纤维和心室传输化学纤维的自制力。运动健身和感情兴奋时预期效果显着。还能够降低儿茶酚胺造成的迟后除极力度,防止开启主题活动。

2.传输速率阻隔β接受体的浓度值不危害传输速率。超出该浓度值将血药浓度定在100ng/mg之上,有膜平稳功效,能显着缓减房室结及浦肯野纤维的传输速率,针对需很多运用以充分发挥实际效果的病案,该膜平稳功效是参加医治的搜集整理。

3.不应期医治浓度值可减少浦肯野纤维APD和ERP,浓度较高的增加。房室结ERP有显著的增加功效,这不但是减缓传输的功效,并且是普萘洛尔对室上性心率不齐功效的基础。

【临床应用】此类药物适用于治疗与交感神经兴奋相关的各种心律不齐。

1室上性心率不齐包含心房纤颤、扑动及阵发室上性心跳过速,这时多与清脑氰苷类协同操纵心房頻率,二者对房室结传输有协同效应。也用以焦虑情绪和甲状腺囊肿功能较为亢奋等造成的窦性心跳过速的医治。

2.室性心率不齐对室性早搏合理,可改进病症。健身运动和情绪波动对室性心率不齐的实际效果优良。大触碰使用量(0.5~1.0g/日)对脑缺血心肌梗塞病人的室性心率不齐也有效。

对其他心脏具有相对选择性或膜稳定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如阿布特罗尔( acebutolol )治疗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效果良好。

11、吗啡的临床应用与禁忌症有哪些?

临床应用:

1.止痛吗啡对各种各样痛疼都合理,并且因为不断应用非常容易成瘾。除癌病造成的强烈痛疼外,一般用以短时间镇痛剂失效的亚急性痛疼,如比较严重

药理学-张京玲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理学》 主讲教师:张京玲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五题,写成期末试卷答案,每题20分。 1、试述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有哪些? 2、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3、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内容? 4、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有哪些? 5、阿托品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6、阿托品的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有哪些? 7、肾上腺素、去甲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8、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有哪些? 9、试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0、试述地西泮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11、吗啡的临床应用与禁忌症有哪些? 12、试述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13、试述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分类、每类药物的治疗原理,各举出一个药名。 14、举例说明常用利尿药的代表药物、作用机制及其主要作用部位有哪些?(可列 表说明) 15、降压药可通过哪几种作用方式(作用原理)产生降压作用?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16、ACEI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是什么?临床可治疗哪些心血管疾病?常见副 作用有哪些? 17、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有哪些? 18、举例说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19、举例说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哪些?其获得性耐药性的转移方式有哪些? 20、按照其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肿瘤药物可分为哪几类?请各举出一至两个药名并 说明其临床应用。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药物引起的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引起的疾病称药源性疾病。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特殊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变。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药理效应。 变态反应,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性质无关。 停药反应,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加剧(回跃反应)。 继发反应,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造成的二重感染。 3、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内容? 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有: 影响神经递质或激素,药物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摄取释放、灭活等方式改变递质在体内或作用部位的量,进而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如麻黄碱促进腎上腺素能神经未梢释放。 影响酶的作用,许多药物通过影响酶而起作用,某些抗菌药和抗肿瘤药能抑制某些酶,如磺胺药可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作用于受体,受体是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细胞蛋白成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并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转导与放大系统触发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作用于细胞膜离子通道,如钙通道拮抗剂可阻滞Ca+通道,降低细胞内Ca2+

08临床药学简报第八期(药物不良反应专题)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简报第八期 (药物不良反应专题) 1.撤出市场的处方药 据Mkt L,2001,28(8):14报道,从1997年1月1日~2000年12月21日一些处方药因严重不良反 应从美国市场撤出,见表1。 月1日 2.药源性肺性猝死国内文献的系统性综述 摘要目的:了解引起肺性猝死药物的种类、临床特点和其它因素。方法:通过对国内主要医学期刊手工检索得到的197例药物损害肺脏或呼吸功能从而导致病人24小时死亡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发肺性猝死的药物本文统计有63种。其发生原因主要是药物过敏和超剂量中毒造成的喉水肿、肺水肿、气管痉挛、呼吸道阻塞、呼吸抑制等。结论:提高认识,合理治疗将有助于减少猝死案例的发生。 关键词药源性肺病猝死药物不良反应系统性综述 在药源性疾病死亡的案例中,我们尚未见到药物影响呼吸功能而引发的肺性猝死的完整的统计资料。本文作者收集国内主要医学杂志中有关药物损害肺脏或呼吸功能导致病人在24 h内死亡的报道,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查阅1949年1月~1994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行的临床医学期刊,对一次性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案例选择标准如下: 1.用药前疾病诊断明确,排除由于漏、误诊而导致病情骤变死亡的案例; 2. 病情突然变化和死亡与用药有直接关系; 3. 死亡的时间限定在用药后24 h内; 4. 病人猝死前的症状、体征、临床表现或死亡后的尸体解剖以呼吸系统严重受损和呼吸衰竭为主。按照上述标准将入选案例按发生原因对致肺性猝死的药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发病机制,并就如何防范进行讨论。 2 结果 共查阅232种临床医学杂志, 13 802期,文章合计539 985篇,从中检出有关药物损害肺脏或呼吸功能导致病人24 h死亡的报道124篇,获得197例案例,涉及药物种类63种,药物致肺性猝死的发病原因主要为过敏反应(表1)和超剂量中毒(表2)两大类。 3 讨论

药理学作业

1、副作用: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 副反应 2、治疗指数:是指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3、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4、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己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5、二重感染:又称重复感染,系指在一种感染的过程中又发生另一种微生物感染,通常由于使用抗 菌药物所诱发。 6、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 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7、肝药酶:肝细胞的平滑内质网脂质中的微粒体酶是药物代谢最重要的酶系统,称为“肝药酶”, 影响药物的药效。 8、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中的活性药物被全身利用的程度,包括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剂量和速度。 9、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 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10、受体向上调节:连续应用受体激动药,使受体数目减少. 11、受体向下调节:连续应用受体拮抗药会使受体数目增多. 12、效能:在量反应中,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13、首关消除:药物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减少进入体循环 的量,又称首关效应. 14、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 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 15、肝药酶抑制剂:肝药酶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代谢酶,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基本上是经肝药酶代 谢的,所以对肝药酶有影响的药物,也会影响到药物的代谢。其中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称肝药酶诱导剂;使肝药酶活性减弱的药物称肝药酶抑制剂。 16、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称为肝药 酶诱导剂。 17、安全范围是指药物的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它表示药物的安全性,一般安全范围 越大,用药越安全。药理学用上95%有效剂量(ED95)到5%中毒剂量(LD5)的距离来表示。18、拟交感活性:某些β-受体阻滞药对β1-受体或β2-受体或二者均具有部分激动作用而称之为 内在拟交感活性(ISA)。 19、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α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与α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其本身不激动或较少 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却能妨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及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与α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抗肾上腺素作用。它们能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这个现象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20、隔日疗法: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每日上午8-10时为分泌高潮,随后逐渐下降,午 夜12时是低潮。这是由ADTH昼夜节律所引起。 21、抗菌谱:系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类、属、种范围。 22、化疗药物:是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治疗药物。 23、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通化师范学院 中药药理学结业论文 (2017 届) 题目药物不良反应 学院制药与食品科学学院 专业药物制剂 班级13级6班 作者姓名吴梅学号 0110 指导教师滕坤职称副教授学位硕士 论文成绩 2016年6月 目录 中文摘要 (1) 中文关键词 (1) 1 药物使用现状 (2) 抗生素滥用现象普遍 (2) 对过多使用新药、贵药,对药理作用了解不够 (2)

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力度不够 (3) 2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 (3) 药物因素 (3) 患者自身的原因 (3) 其他因素 (4) 3不良反应如何判断 (4) 从时间判断 (4) 从症状判断 (5) 4合理用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 (5) 5小结 (5) 参考文献 (6)

药物不良反应 制药与食品科学学院1306班吴梅 摘要: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关键词: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 1、简单扩散:脂溶性药物溶于脂质膜的跨膜转运,又称脂溶扩散。 2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细菌被杀灭,而耐药葡萄球菌和真菌大量繁殖造成感染。 3种属差异:人与动物之间和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差异称为种属差异。 4效能:又称最大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效应强度随之增加。但当效应增强到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或效能。 5受体:是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和结合能力,并具有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蛋白质。多数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少数存在于细胞内。 6首过消除: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又称首过效应。 7、吸收: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8、半衰期: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9协同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两种,使原有的效应增强称为协同作用。 10半数致死量:在质反应中引起50%实验对象死亡时的药量。 1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12毒性反应:由于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13反跳现象:病人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 14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发生改变。 15滤过:粒径小于膜孔的药物借助于膜两侧的流体静压或渗透压差通过亲水膜孔的转运。 16、生物转化: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称为转化或生物转化。 17主动转运:药物不依赖于膜两侧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可以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又称逆梯度转运或上山转运。 18量效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同一药物的剂量(或浓度)增加或减少时,药物的效应随之增强或减弱,药物的这种剂量(或浓度)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

临床药理学

第一张绪论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临床药理学主要任务: 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②通过临床药理学研究,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 ③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为制定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④监测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药物安全性; ⑤对已批准上市药物进行再评价,为药品监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安全性、临床药动学、临床药效学 临床药效学:生理、生化效应;剂量与效应 ①确定人体的治疗剂量,最大疗效,最小的副作用 ②观察剂量、疗程和不同给药途径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临床药动学:是一门用时间函数来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人体内转运和转化的动态规律,浓度-时间变化过程,即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 第二章临床药代动力学与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 (TDM):通过测定药物浓度和观察药物临床效果,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调整给药方案,使治疗达到理想水平。 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给药方案个体化 疗效与血浓相关性更密切 某些药物没有适当的效应指标来指导剂量调整 需要了解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比药物效应与药物剂量的相关性要强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最小有效血药浓度至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血药浓度范围。 治疗窗的概念:治疗上限:机体能耐受的最大不良效应时的血药浓度; 治疗阈:产生最小治疗效应的血药浓度 治疗窗:两者之间的范围称为治疗窗 制定给药方案的目标就是将血药浓度水平维持在治疗窗内 分析药物浓度方法 光谱法:设备简单、费用低廉,但操作繁琐、灵敏度低、专一性差,易受到体液中其他组分的干扰,故使用受限制。 色谱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以同时测定几种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血药浓度测定中应用广泛。缺点是样品处理较为复杂,耗时较长,当临床救治病人急需监

药理学药离线必做作业定稿版

药理学药离线必做作业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药理学(药)》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 第一部分药理学总论(第1-4章) 一、名词解释 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4、不良反应: 5、副反应: 6、毒性反应: 7、量效关系: 8、效能: 9、效价强度:

10、治疗指数: 11、受体: 12、激动药: 13、拮抗药: 14、离子障: 15、首关消除: 16、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 17、肝药酶: 18、肾小管主动分泌通道: 19、肝肠循环: 20、时-量关系: 21、曲线下面积(AUC): 22、生物利用度: 23、一级消除动力学: 24、零级消除动力学:

25、药物半衰期(t1/2): 26、稳态: 27、表观分布容积(V d): 28、血浆清除率(CL): 30、耐受性与耐药性: 二、问答题 1、试述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并各举一例说明。 2、简述药物的作用机制。 3、何谓竞争性拮抗药,有何特点?和非竞争性拮抗药的特点。 4、何谓非竞争性拮抗药,有何特点? 5、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号转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受体可大致分为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第二部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第5-11章) 一、名词解释

1、除极化型肌松药: 2、非除极化型肌松药: 3、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4、内在拟交感活性: 二、问答题 1、简述传出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受体分类及其药物的分类原则。 2、简述拟胆碱药代表药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简述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主要症状及常用解救药。 4、试述抗胆碱药代表药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5、试述阿托品的主要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6、试述抗胆碱药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后马托品和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与阿托品比较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7、试比较肌松药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的主要作用特点。 8、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有哪些类型?各举一代表药。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2.市场药物再评价(revaluation of marketing drugs)根据医学的最新水平,从临床药理、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药物再评价的结果是遴选国家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等的重要依据。 3.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安慰剂:是把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用来作为临床对照试验中的阴性对照。 5.药品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6.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总结和报告。 7.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需住院治疗、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导致先天畸形等事件 8.重要不良事件:指的是除严重不良事件外,发生的任何导致采用针对性医疗措施(如停药、降低剂量和对症治疗)的不良事件和血液学或其他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 9.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0.给药个体化:临床给药方案,在根据病情和适应证选定最佳药物之后,通常指确定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及给药时间、疗程等。 11.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包括不同途径)所产生的复合效应。 12.协同作用(synergism):联合应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增加。包括相加、增强、增敏作用。 13.拮抗作用(antagonism):联合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减弱。 14.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15.理化禁忌:指不同药物放在同一介质中,发生了不利的理化反应,此情况不反对分开使用药物。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

1.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学科 2.消除半衰期: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时间药理学: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体的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或体内过程的影响,药物对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 5.国家基本药物:指一个国家根据各自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遴选出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 6.临床试验:评价新药的疗效和毒性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7.不良事件: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它不一定和治疗有因果关系 8.药物耐受性: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的效应明显减弱,必须增加剂量方可获原用剂量的相同效应。 9.不良反应: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10.生物利用度: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评价和研究药物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 11.处方药POM:指必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店或药房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2.药物滥用drug abuse: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间断或不见断地自行过量用药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地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地危害。 13. 非处方药OTC: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4. TDM治疗药物: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15.药品:是指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有目的改善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有明确适用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6.药物依赖性:指具有精神活性药物滥用条件下,机体与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有些滥用药物还会使机体形成一种特殊身体状态。分为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和交叉依赖性。 17.新药:是指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8.信号:是指一种药品和某一不良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性的报告信息,这种关联性应是此前未知的或尚未证实的 19.血管合体膜:所谓胎盘屏障是有合体细胞、合体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血管合体膜(VSM) 20.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21.生物等效:两种药物的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相同,那么这两种药物生物等效,它们的疗效也相似。 22.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 23.精神活性物质:系可显著影响动物或人精神活动的物质,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烟草、酒精及挥发性溶剂等不同类型的物质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分类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分类 摘要对现行药理学教材中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作对照分析,提出使用合适的药物不良反应概念及其分类方法。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分类 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在不同版本的书籍上几乎都是指”对防治疾病无益甚至有害的反应”,这个概念一直沿用了十几年,虽然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早已下了明确的定义,就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物不良反应有严格定义及分类,根据1999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第五章附则第二十八条规定: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物的分类方法也不统一,有的书籍上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等;有的又根据1977年Rawlins和Thompson设计的ADRs分类法,即将其分为A、B两类反应。A类反应指因某种药物正常的药理作用过强而引起的反应,如普萘洛尔引起的心动过缓。这些反应可根据药物的药理学特性预知,通常呈剂量依赖型。此类反应较常见,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较低。B类反应指与药物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新的或异常的不良反应,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通常不可预知,也不常见,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相对较高。也有的分为与药理作用相关类如副反应、与机体反应相关类如过敏反应、与连续用药相关类如耐受性。各种教学用书及参考资料上对不良反应究竟包括哪些,几乎没有一致的。 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应该使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第五章附则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概念。这个概念和我们教材上的概念的主要区别是强调了正常剂量和正常用法。也就是说,这种定义排除了意外的过量用药或用药不当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如用错药物及剂量、滥用药物、自杀性过量服药等不包括在内。如果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做了调整,那么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或分类也应该做调整。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首剂效应、撤药反应、依赖性应该归到副反应里。过敏反应和特异质就属于意外的有害反应。从上述WHO和我国药品监督部门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来看药物的不良反应:①强调不符合用药目的;②强调反应对机体的损害程度。轻的就是不符和用药目的,重的就是意外的有害反应或有害反应。实际上不良反应也肯定有轻有重。如果非要用副反应和毒性反应作为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那么副反应和毒性反应就应该只是程度上的区别,这种区分有多大意义值得商榷。药物不量反应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有的有交叉,对于初学者很难区分。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是属于后遗效应呢,还是属于继发反应摸棱两可。后遗效应可能比较短暂,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的宿醉现象;也可能比较持久,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旦停药后肾

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drugs: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 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s长期口服或注射使用广谱抗生素时,敏感菌被抑制,打破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被打破,不敏感菌乘机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所产生的能灭活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及肿瘤细胞的的化学物质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指对病原体以及癌细胞等所致疾病的德药物治疗。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指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副作用(side effect) 定义:与主要作用同时产生的继发效应。这种效应不一定是相反的效应,但常是不必要的或毒性的。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指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又称撤药综合征,系指骤然停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通常将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受体向上/下调节(receptor up/down regulation)长期使用拮抗/激动药药可以使受体的密度和敏感性增高/降低的现象 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吸收,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CI)是评价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常以化疗药物的半数动物致死量LD50与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来表示:LD50/ ED50

药理学试卷与答案

GG1FSDfmxmoems B/EE;66] JHGVVRISGCVCV ]’23ERH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药理学 2.不良反应 3.受体拮抗剂 7TF6GYYUIK LHOGKILP]GFH0U9KBBV TMJG F 4.道关效应(首过效应) 5.生物利用度 6.眼调节麻痹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药理学是() A.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 B.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C.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D.研究药物临床应用的科学 2.注射青霉素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是()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后遗效应 D.变态反应3.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 A.药物与作用部位结合 B.药物进入胃肠道 C.药物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 D.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 4.下列易被转运的条件是() A.弱酸性药在酸性环境中 B.弱酸性药在碱性环境中 C.弱碱性药在酸性环境中 D.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型药 5.药物在体内代谢和被机体排出体外称() A.解毒B.灭活C.消除D.排泄E.代谢6.M受体激动时,可使() A.骨骼肌兴奋 B.血管收缩,瞳孔散大 C.心脏抑制,腺体分泌,胃肠平滑肌收缩 D.血压升高,眼压降低 7.毛果芸香碱主要用于() A.胃肠痉挛 B.尿潴留 C.腹气胀 D.青光眼 8.新斯的明最强的作用是() A.兴奋膀胱平滑肌B.兴奋骨骼肌C.瞳孔缩小 D.腺体分泌增加 9.氯解磷定可与阿托品合用治疗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最显著缓解症状是() A.中枢神经兴奋B.视力模糊 C.骨骼肌震颤 D.血压下降 10.阿托品对下列平滑肌明显松弛作用是( ) A.支气管B.子宫 C.痉挛状态胃肠道 D.胆管 11.肾上腺素与局麻药配伍目的主要是( ) A.防止过敏性休克B.防止低血压 C.使局部血管收缩起止血作用 D.延长局麻作用时 12.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的受体是( ) A.β1受体 B.α、β1和β2受体 C.α和β1受体 D.α和β2受体13.普萘洛尔具有() A.选择性β1受体阻断B.内在拟交感活性C.个体差异小D.口服易吸收,但首过效应大14.对β1受体阻断作用的药物是() A.酚妥拉明 B.酚苄明 C.美托洛尔D.拉贝洛尔 15.地西洋不用于( ) A.高热惊厥 B.麻醉前给药 C.焦虑症或失眠症 D.诱导麻醉 16.下列地西泮叙述错误项是( ) A.具有广谱的抗焦虑作用 B.具有催眠作用 C.具有抗抑郁作用 D.具有抗惊原作用 17.地西泮抗焦虑作用主要作用部位是( ) A.大脑皮质 B.中脑网状结构 C.下丘脑 D.边缘系统 18.下列最有效的治疗癫痫大发作及限局性发作药是( ) A.苯巴比妥 B.地西洋(安定) C.乙琥胺D.苯妥英钠 19.下列不属于氯丙嗪的药理作用项是() A.抗精神病作用 B.调节体温作用 C.激动多巴胺受体D.镇吐作用

药理学最全的特定的不良反应

药理学最全的特定的不良反应 1.青霉素——赫氏反应 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3.氨基糖苷类——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断及过敏反应 4.四环素——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以真菌病(鹅口疮、肠炎)及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伪膜性肠炎)多见 5.四环素——牙齿黄染(四环素牙) 6.磺胺类药——泌尿系统损害(结晶尿、蛋白尿及血尿等) 7.氯霉素——灰婴综合症、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8.异烟肼——外周神经炎、四肢感觉异常、反射消失和肌肉轻瘫 9.乙胺丁醇——视神经炎 10.新斯的明——胆碱能危象,恶心、呕吐、腹痛、心动过速、肌肉震颤和肌无力加重等 11.去甲肾上腺素——急性肾功能衰竭 12.氯丙嗪——锥体外系反应,表现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及恶性综合征 13.苯妥英钠——齿龈增生 14.左旋多巴——“开关”现象 15.吗啡——耐受性和依赖性 16.阿司匹林——瑞夷综合征 17.哌唑嗪——首剂现象 18.肼屈嗪——全身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大剂量) 19.可乐定——停药综合征 20.强心苷——视觉障碍(黄视症、绿视症) 21.奎尼丁——金鸡纳反应久用可引起耳鸣、听力减退、视力模糊、神志不清等,与奎宁引起的症状相同 22.奎尼丁——奎尼丁晕厥 23.普鲁卡因胺——红斑狼疮样症状 24.胺碘酮——致死性肺毒性和肝毒性 25.卡托普利——顽固性干咳 26.肼屈嗪——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综合征、溶血性贫血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27.普萘洛尔——反跳现象 28.呋塞米——耳毒性、低血钾 29.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高血钾 30.肝素、香豆素类——自发性出血 31.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反跳现象 32.胰岛素——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耐受性 33.硫脲类——粒细胞缺乏症 34.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万古霉素、顺铂、奎尼丁、奎宁、依他尼酸、呋塞米——耳毒性

临床药理学重点(完整版)

1.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指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总结和报告。其目的在于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2.时辰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的内源性周期节律变化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时辰药动学和时辰药效学。 3.不良反应(ADR):正常剂量的药品用于人体作为预防,诊断,诊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用途时出现的有害的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4.药物警戒:指发现,评价,认识及预防药品不良反应或其他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其涉及的不仅是药品的不良反应,还有与药品相关的问题。 5.药物相互作用:广义上是指联合用药时,所发生的疗效变化。其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性:作用加强或作用减弱。 6.药物滥用:指非医疗目的地使用具有致依赖性潜能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 7.药物依赖性:是精神活性药物的一种特殊毒性,指在这类药物滥用的条件下,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主要表现为欲求定期地或持续地强迫性用药,以期体验用药后的精神效应,或避免停用药物所引起的严重身体不适和痛苦。可伴有或不伴有对该种滥用药物的耐受性。 一、药物临床试验分期及各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 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通过研究人体对药物耐受程度并通过药物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新药的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有效的合理试验方案。 Ⅱ期临床试验是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确定适应证,临床药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方法、每日给药次数等,评价其不良反应,并提供防治方法。 Ⅲ期临床试验是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中申请获得批准提供充分的依据。 Ⅳ期临床试验:又称上市后监察。是新药临床试验的继续,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进药物剂量等,并根据进一步了解的疗效、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二、临床试验中不良反应有哪几种,评价其标准是什么 分为ABC三型,A型不良反应由过强的药物作用或与其他药物反应引起,B型又称特异型反应,可危机生命不可预测,C型不良反应以疾病的形式出现,不易察觉 不适表现分为四级: 0=无不适,1=轻度不适,2=中度不适,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3=重度不适,明显影响生活与状态(卧床),4=危机生命 三、妊娠期妇女药物代谢动力学具有哪些特点 1,药物的吸收。早孕期频繁恶心呕吐,临产孕妇的胃排空时间显著延长,胃内残存量增多。妊娠期雌激素分泌增多,使胃酸或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排空延迟。 2,药物的分布。孕妇血容量增加许多水溶性药物浓度被稀释。 3,药物的代谢。妊娠期肝脏血流改变不大,但是胆汁淤积,药物排出缓慢,可诱导或抑制肝药酶活性 4,药物的排泄。妊娠妇女肾血流量增加,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清除率增加。 四、妊娠期妇女合理用药主要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 1,妊娠期妇女用药基本原则 2,早期妊娠的用药注意 3,中晚期用药注意 4,分娩前两周用药注意 5,分娩期用药注意

药理学问答题学习

1《药理学》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二、名词解释(15分) 三、单项选择题(20分) 四、多项选择题(10分) 五、简答题:(20分) 六、案例题或者判断题:(5分) 七、论述题:(10分) 部分题例模式: 一、填空题 1.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主要用于和的治疗。 2.常用抗心绞痛药有、、等三类。 3.具有抗尿崩症作用的利尿药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不良反应 2.药动学 三、单项选择题: 1.阿托品药理作用不包括: A.抑制汗腺分泌 B.降低眼内压 C.解除小血管痉挛 D.松驰内脏平滑肌 E.拮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 2.新斯的明兴奋骨骼肌作用的主要机制是: A.兴奋N1受体 B.兴奋M受体 C.抑制胆碱酯酶 D.激活胆碱酯酶 E.以上都不是 3.以下描述哪项正确: A.东莨菪碱和氯丙嗪均可用于预防晕动性呕吐 B.吗啡与阿司匹林在镇痛方面效果相同 C.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均可用于治疗青光眼 D.地塞米松和保泰松均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E.酚妥拉明和卡托普利均可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四、多项选择题 1.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包括: A.胃肠道反应 B.过敏反应 C.凝血障碍 D.水钠潴流 E.溶血性贫血 2.对地西泮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小剂量有抗焦虑作用 B.安全范围大,无成瘾性

C.剂量加大,依次产生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麻醉、麻痹等作用 D.用于催眠,其依赖性、耐受性、反跳现象较轻 E.其作用机制与增强中枢G A B A能神经功能有关 3.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有: A.α受体阻断作用 B.拟D A作用 C.拟胆碱作用 D.拟组胺作用 E.β受体阻断作用 五、影响药物发挥疗效的因素是哪些? 六、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口服和直肠给药都会发生首关消除。() 2.喹诺酮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D N A回旋酶,阻碍D N 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3.普萘洛尔可减少肾素的释放。() 4.甲苯磺丁脲不但能口服,而且对胰岛功能完全丧失的重症糖尿病人也有效, 故可完全代替胰岛素。() 5对乙酰氨基酚可抑制下丘脑P G合成酶而发挥解热作用。() 6.限制吗啡在临床上应用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呼吸抑制作用和成瘾性的特点。() 7.酸化尿液可提高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 8.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氢氯噻嗪。() 9.氨基糖苷类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静止期细菌杀菌能力强。() 10.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病作用,称抗生素。( ) 七、论述题 1.青霉素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2.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临床药理学题库(有答案)

临床药理学试题 1.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点() A. 药效学 B. 药动学 C. 毒理学 D.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E. 药物相互作用 2.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A.药效学研究 B.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C. 毒理学研究 D. 临床试验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E. 以上都是 3. 临床药理学试验中必须遵循Fisher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是() A.随机、对照、盲法B.重复、对照、盲法C.均衡、盲法、随机 D.均衡、对照、盲法E.重复、均衡、随机 4.正确的描述是() A. 安慰剂在临床药理研究中无实际的意义 B. 临床试验中应设立双盲法 C. 临床试验中的单盲法指对医生保密,对病人不保密 D. 安慰剂在试验中不会引起不良反应 E. 新药的随机对照试验都必须使用安慰剂 5.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临床应用是() A. 给药方案的调整及进行TDM B. 给药方案的设计及观察ADR C. 进行TDM和观察ADR D. 测定生物利用度及ADR E. 测定生物利用度,进行TDM和

观察ADR 6.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 药效学 B. 药动学 C. 毒理学 D. 剂型改造 E. 药物相互作用 7.安慰剂可用于以下场合,但不包括( ) A. 用于某些作用较弱或专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的阴性对照药 B. 用于治疗轻度精神忧郁症,配合暗示,可获得疗效 C. 已证明有安慰剂效应的慢性疼痛病人,可作为间歇治疗期用药 D. 其它一些证实不需用药的病人,如坚持要求用药者 E. 危重、急性病人 8.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 A. 新药的毒副反应 B. 新药的疗效 C. 新药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D. 新药体内过程及给药方案 E.比较新药与已知药的疗效 9.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是() A. 药物所处环境的pH值 B. 病人的精神状态 C. 肝、肾功能状态 D. 药物血浆蛋白率高低 E. 肾小球滤过率高低 10.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药理学简答题

四、问答题 1、简述血浆半衰期在临床应用的意义。 答: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血浆半衰期,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参数,及其临床意义是: (1)制定和调整给药方案的依据之一。 (2)一次给药后经过5个半衰期药物基本消除完毕。 (3)按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经过5个半衰期可达药物稳态浓度。 (4)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药物半衰期相对延长,应适当加大给药间隔。 2、举例说明药物的排泄途径有哪些。 答: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药物排泄。 (1)药物经肾排泄:肾脏是排泄药物的主要器官。大多数游离型药物药物和代谢产物通过肾小球过滤排泄,少数药物在近曲小管经载体主动分泌到 肾小管腔中。 (2)药物经胆汁排泄:一些药物的代谢物可经胆汁主动排泄。 (3)药物经乳汁排泄:用于哺乳期妇女的药物可有少量随乳汁排出,乳汁pH值低于血浆,极有利于弱碱性的药物从乳汁排泄。

(4)药物经其他途径排泄:包括肝、乳腺、唾液腺、肠和肺等也有一定的排泄药物功能。 3、肾上腺素临床应用的主要禁忌症有哪些。 答:主要不良反应:心悸、头痛、激动不安、震颤、血压升高等,剂量过大有导致脑溢血的可能,也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主要禁忌症:禁用于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 4、简述酚妥拉明的临床用途。 答:酚妥拉明临床应用包括: (1)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及血栓性脉管炎,防止静点去甲肾上腺素外漏时引起组织坏死。 (2)抗休克。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应用。 (3)用于嗜铬细胞瘤的辅助诊断。 (4)治疗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危象,用于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 (5)治疗顽固性心衰和急性心梗。 5、试比较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在作用机理、不良反应和中毒解救方面有何不同。

临床药理学_总结

一.绪论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不一定考,但要知道)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重要,老师读了一遍):其核心是保障受试者与患者的权利,保证临床试验的科学性。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 临床药效学(clinical pharmacodynamics):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临床药动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临床药物试验(clinical trails)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 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 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 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 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 临床试验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 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 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 我国的新药临床试验分期 Ⅰ期临床试验是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提出新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对象:健康人 II期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对象:靶疾病的患者 Ⅲ期临床试验是Ⅱ期临床试验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要求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之外,还应扩大临床试验单位。 Ⅳ期临床试验也称上市后监察。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考查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即在新药上市后,临床广泛使用的最初阶段,对新药的疗效、适应证、不良反应、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以期对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出进一步评价,进一步了解的疗效、适应证与不良反应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新药的分类 新药: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按照新药管理部门的要求,新药西药注册分为I,II,III,IV,V,VI类 I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II类:改变给药途径且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III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IV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V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VI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临床试验方案内容 22条。1、题目和立题理由。2、试验的目的。3、试验设计。4、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5、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方法。6、观察指标。 7、流程。8、不良事件的评定和记录 试验设计“四性”原则: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合理性 二.药代动力学 重点:参数(半衰期、时量曲线、清除率、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曲线下面积)TDM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药物体内过程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ADME),即ADME四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