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XXXX医院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技术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

疫情报告管理组:

医技组:

后勤保障组:

(三)及时报告请示;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报告;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将突发事件情况的措施和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四)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介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二、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委,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

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

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

三、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

(一)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利用周会进行动员,请专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二)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

(三)公共卫生科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病人,重点可疑病人,上报疫情。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

(四)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

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治疗期间,严禁离开隔离区,同时,为他们在病区内提供必需生活用品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五)严格污物和垃圾处理:病区楼内污物通道与医疗通道严格区分,各病区的污物和垃圾直接与病区从专门通道送到固定地点,能焚烧的立即焚烧;需要重复使用和不能焚烧处理应进行消毒浸泡处理直接通过专门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加大污水处理的消毒剂量。

(六)加强消毒管理:对全院医疗工作地点和病区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对隔离病区内的污染物品要按照医疗垃圾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七)保护易感受人群:为全院人员发放预防用药。对重点科室及隔离病区的工

作人员除发放预防用药外,还要配发隔离衣、防护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物品。

四、常见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流程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理流程

1.疫情报告。首诊医生发现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或不明原因疾病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院感科报告,由公共卫生科逐级报告院领导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经初步核实诊断后,以最快的方式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龙亭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情况,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治疫情的扩散。

3.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原则上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实现就地隔离治疗,各地指定具备呼吸道传染病急救和隔离条件的医院,就地相对集中收治病人。及时采样检测,必要时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

4.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2周,一般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必要时集中观察。

5.疫点消毒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对疫点(包括患者住所、工作场所等)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消毒技术》的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6.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处理流程:首诊医生发现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或不明原因疾病时→疫情报告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逐级上报疫情→CDC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

学调查→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并采取控制措施→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疫点消毒处理

(二)鼠疫应急处理流程

1. 首诊医生发现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初步调查与分析判断立即报告龙亭区CDC。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分析流行趋势,实施严密隔离病人和疑似病人、封锁疫点、管理疫区等防疫措施。

2.核实诊断(确诊时限要求2天内)。个案调查包括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暴露史等,结合病人淋巴液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查进行诊断。

3.紧急疫情报告。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病人史重大疫情,必须按照规定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封锁疫点,管理疫区。

5.隔离治疗病人与疑似病人。

6.深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疫源地、宿主、传播媒介等情况的调查,流行病学史,并追查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患鼠疫动物的接触者。

7.补充完善防治措施: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处理流程:首诊医生发现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初步调查与分析判断→核实诊断→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分析流行趋势,实施严密隔离病人和疑似病人、封锁疫点、管理疫区等防疫措施→紧急疫情报告→封锁疫点,管理疫区。

(三)炭疽疫情应急处理流程

1. 首诊医生发现炭疽病人应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初步调查与

分析判断立即报告防疫机构疫情的初步调查与分析判断。了解疫情发生、发展情况,检查部分病人,进行现场查看,采集部分病人及现场可疑物品标本做检验。根据流行病学暴露史和特殊的临床表现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

2.实施疫源地处理、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迅速控制疫情。

3.核实诊断。进一步调查病例或疑似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和暴露史,采集病人生物标本,根据诊断标准作出诊断。

4.隔离治疗病人。进行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

5.深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调查。

——根据暴发、流行原因的初步分析,对可疑炭疽死亡的家畜进行细菌学与血清学检查。

——调查与患者及病畜、死畜、可能污染的畜产品和土壤等的接触者进行登记和调查。

——根据个案调查和上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暴发、流行原因、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等。

6.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处理流程:首诊医生发现炭疽病人应→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逐级上报疫情→CDC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并采取控制措施→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疫点消毒处理。

(四)医院感染爆发应急处理流程

1.临床科室发现在病区内短时间内发现多种症状相同的病原菌感染的病例

爆发疫情处理方案

戴庄镇爆发疫情处理方案 为及时发现并高效、快捷地处理我镇辖区内的急性传染病疫情,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疫情的分级 根据急性传染病的病种、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及流行范围和趋势,将疫情划分为三级。 (三)三级疫情: 发生鼠疫、霍乱、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的首发病例;以镇(区)为单位,5日内发生病毒性肝炎50例,伤寒副伤寒10例,痢疾100例,流行性出血热5例,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各20例以上的疫情; 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二)二级疫情: 登革热、白喉的首发病例,本土感染的狂犬病病例,集中出现2例以上的HIV 感染;以镇(区)为单位,5日内发生病毒性肝炎10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例,伤寒副伤寒3例,痢疾20例、疟疾10例,钩端螺旋体病5例、流行性出血热5例以上的疫情;21日内发生麻疹5例以上的疫情;所有5日内发生20例以上的其他乙类传染病(三级疫情规定的除外)或导致1例死亡的乙类传染病爆发疫情; 流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感染性腹泻等疾病的中等以上爆发疫情。 (一)一级疫情:

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HIV感染、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副伤寒、痢疾、钩端螺旋体病、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疟疾、新生儿破伤风、输入性狂犬病的散发病例;各镇(区)登革热、霍乱首发病例后的续发病例;流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感染性腹泻等疾病的小范围爆发(罹患率<10%)及其他未达到二级标准的疫情。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负责对急性传染病疫情应急调查处理的领导,统一指挥,做到组织落实,责任明确,决策快,指挥灵,反应迅速。各卫生室在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急性传染病疫情应急调查处理工作。 (一)成立“戴庄镇急性传染病疫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全镇急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调查处理。 (二)成立“戴庄镇急性传染病疫情应急调查处理小组”成员由镇防保站的业务骨干组成。负责疫情应急调查处理的具体实施:疫情的监测、预警和报告,二级和三级疫情的调查处理。 (三)成立“戴庄镇急性传染病疫情监督管理小组”负责急情传染病疫情报告、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四)成立“戴庄镇急性传染病医疗救护指导小组”负责急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护的技术指导。 (五)各村卫生室及成立相应的“急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小组”。由室长任组长,负责本村内急性传染病的医疗救护、疫情报告及一级疫情的应急调查处理,并协助“调查小组”开展二级和三级疫情的应急调查处理工作。 三、疫情的报告 (一)报告程序

传染病的处置规范与处置流程

传染病的处置规范与处 置流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5.传染病疫情处置流程

二、内容 (一)发现、登记 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二)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三)处理

1.病人处置。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流程图

附件1 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流程图

附件2

学校暴发疫情预警信息及现场调查核实结果

现场调查核实时间:年月日 现场调查核实人员: 附件3 健康教育材料(参照模板)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现阶段仍然属于多发病、常见病。

结核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传染。 个体受结核菌传染的机会非常多,包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参加社交活动等。理论上讲,只要你与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生密切接触,就有可能受到传染,因此结核感染在我国很普遍。学生和民工是结核病发病的高危人群。 感染结核菌不等于发生结核病。研究表明,个体在感染结核菌后发生结核病的可能性约为10%。感染者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结核菌的毒力和数量以及感染者的免疫状态,其中个体的免疫状态特别重要。如果感染者过度劳累、紧张、营养不良、长时间生活作息不规律、年老体弱、伴有慢性病或其他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的疾病因素,个体的发病机会就会明显增加。 如果出现咳嗽、咳痰二周以上,或有咳血、血痰等症状,应怀疑自己得了结核病,要及时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国家对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执行免费的检查和治疗政策。得了结核病,要遵照医嘱,坚持规律治疗6-8个月,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 附件4 肺结核患者的个案调查内容 一、基本情况

1、患者姓名(如为14岁以下儿童,其家长姓名) 2、性别 3、出生年月 4、所在的学校(工地)名称 5、所在的院系(年级)、班级 6、所居住的宿舍 7、详细住址 8、联系方式 二、发病、诊断和治疗情况 1、本次症状出现的日期 2、发病时的主要症状 3、首次就诊日期和就诊医疗机构名称 4、PPD检查结果:平均直径 mm. 5、胸部X光片结果 6、痰菌实验室检查结果 痰涂片 痰培养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图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为加强对我院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置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件进一步扩散,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机制。 一、相关定义 1.异常情况:主要包括常见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群体性中毒(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本地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 2.传染病暴发:暴发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较短时间内),某地区或单位有较多(或大量)相同疾病患者出现。如果发生的疾病为传染病时即为传染病暴发。 3.传染病流行:在某地若某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4.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 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5.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生产性毒物包括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体、副产品、成品、夹杂物和废弃物等。生产性毒物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而以呼吸道及皮肤最为重要。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急性中毒系指一次吸收大量毒物迅速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中毒。亚急性中毒系在较短期间内吸收较大量毒物引起的中毒,基本上属于急性中毒范畴。慢性中毒系长期吸收较小量毒物引起的中毒。 6.罕见传染病:罕见疾病又称“孤儿病”,在中国没有明确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若该疾病或病变为传染病时则称为罕见传染病。 7.新发传染病的概念: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的或者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其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地域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三类,第一类是疾病或综合征早已在人间存在并被人们所认知,但并未被人们认识为传染病,近20 年来因发现了这些疾病的病原体才被确认为是传染病,如T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消化性溃疡病、突发性玫瑰疹等病。第二类是疾病在人间也可能早已存在,但并未被人们所认识,近20年来才被发现和鉴定,军团菌、莱姆病、人埃里克体病、丙型病毒性肝炎及戊肝等

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 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 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 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 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 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 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图

朝阳医院传染病处置规范和处置流程图 一、对象 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 二、内容 (一)发现、登记 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二)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

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三)处理 1.病人处置。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不明原因传染病暴发事件的现场调查方

A学校不明原因传染病暴发事件调查处置方案 2010年12月30日上午9点30分,***疾控中心接到A小学校长的疫情电话报告:该校有4例病人到温州就诊并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病例。我中心高度重视这次事件,立即组织现场流行病学等相关专业人员赶赴A学校现场开展此次事件的调查工作。为查明此次疫情暴发的原因以及事件所造成的影响,给下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调查处置方案。 一、事件基本情况: 12月20日至12月30日A小学共有6例病人到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就诊而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均为本地常住户籍人员,未发现死亡。6例“脑炎”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最高达40℃)、咳嗽、咽痛、头痛、乏力、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咽痛等症状,其中有一例病人有抽搐、浅昏迷。其中有3例病人做了血常规检测白细胞均正常或减低。病人均先在A中心卫生院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输液治疗,因无明显效果而赴温州就诊。病例除一例严重病例有住院检查治疗外,其余均只是在育英儿童医院门诊进行输液治疗,也未进行脑脊夜检查。 县疾控中心初步诊断为不明原因传染病暴发事件,为尽快查明原因和传染来源,请求市疾控中心给予技术援助。 二、调查目的 1.进一步明确诊断,确定疫情性质。 2.掌握疫情的流行强度、波及范围,预测疫情发展趋势。

3.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查找传染来源,确定传播途径。 4.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5.评价疫情处置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为制定防止类似疫情再次发生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疫情性质初步判断: 根据该县疾控中心提供的信息,初步判断这是一起急性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并发脑膜炎)暴发事件,传染性强、病情严重。该传染病有可能是:不明原因肺炎并发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膜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重症肺炎?理由是:在10日内先后有6例病人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最高达40℃)、咳嗽、咽痛、头痛、乏力、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咽痛等症状,其中有一例病人有抽搐、浅昏迷。其中有3例病人做了血常规检测白细胞均正常或减低。病例除一例严重病例有住院检查治疗外,其余均只是在育英儿童医院门诊进行输液治疗,也未进行脑脊夜检查。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不明。 根据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均正常或减低的表现初步可以排除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典型临床症状有皮肤黏膜瘀点及脑膜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并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和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 根据流行季节和蚊虫叮咬史可初步排除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多在7~9月份,有蚊叮咬史。) 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结核病史可初步排除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多有结核史。起病缓慢,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无瘀点和

2020最新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有限责任公司总体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属生产、生活区域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 风险的来源、特性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3.2 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突发的传染病疫情,可能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或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严重时会造成社会动荡,需要紧急采取措施。 4 事件分级 4.1 重大疫情 发生肺鼠疫病例、霍乱大规模暴发、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流行以及鼠疫、霍乱、炭疽、天花、肉毒杆菌毒素等生物因子污染事件。 4.2 较大疫情 发生新型肺炎疫病例;发生小规模暴发疫情(5例及以上);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有集中发病趋势的疫情(3例及以上);发生乙类传染病较大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出血热5例、伤寒、副伤寒1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0例、痢疾30例、其他乙类传染病30例及以上;发生丙类传染病局部流行倾向。 4.3 一般事件

传染病突发事件或暴发疫情应急预案

XX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或暴发疫 情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应对传染病暴发疫情,尽最大可能防止或减少传染病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订本预案。本案所指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是指: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疫情暴发状态;依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疫情暴发状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的新病种发生。 一、我院在做好预防、治疗的同时,配备足够的人员和器材,平时 要保持高度懈备,保持通讯畅通,疫情可能波及时24小时待命,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奔赴现场开展防治工作,保证疫情不扩散。二、我院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技术规章,立即起草制定防 治工作技术方案、救治实施方案等。并应对全体医务人员紧急动员、组织开展疫情监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处理,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病种的防治宣传资料和咨询服务:加强对学校、幼托机构和公共场所等重点单位的预防性监督检查;积极为有关部门开展防治、消杀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三、做好居民的防病宣传工作,组织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加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消灭卫生死角,确保居民环境卫生,并动员居民开展家庭和环境消毒。 四、抢救及预防控制应急设施建设 1、我院应备有应急专用的病室,用来收疑似病人,根据防病需要

设置必要的隔离设施,做到组织、人员、物资、技术“四到位”。 2、病人运送专用车辆,病人的诊治和转送实行就近治疗、专家会 诊、就地隔离、批准转送原则,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同意,不得擅自转送疑似或确诊的患者,必要时请市急救中心承担病人运送任务。 五、疫情监测和处理 1、我院公共卫生科要设置疫情信息网络,密切注意疫情动向,及 时提供疫情警报。 2、诊断和报告、隔离治疗原则逐级上报。 (1)各医疗机构在诊治过程中,对各类传染病不得漏诊、漏治。不具备诊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遇有可疑病例,不得自行 处理,要按传染病报告要求,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市疾控中心, 同时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2)如一旦发生甲类传染病和甲类控制要求的乙类传染病的疑似或确诊病例应在市疾控中心指挥下,由乡或单位负责对病人的密 切接触者就地留观。 (3)在暴发疫情发生时,首例及诊断中有需要的病例立即报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由专家指导组确认。 3、疫情的公布:疫情有公布应遵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依法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布疫情。 六、做好应对疫情的相关准备工作 1、建立紧急疫情控制物资储备库,储备消杀药品、检测试剂、器

传染病处置要求规范与流程图

医院传染病处置规和处置流程图 一、对象 辖区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 二、容 (一)发现、登记 规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国传染病报告卡》。 (二)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时间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进行网

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三)处理 1.病人处置。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

晋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1)所有从事职业的医务人员都是责任报告人。 (2)医疗机构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管理。 (3)明确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 ——鼠疫:发现l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霍乱:发现l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l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

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l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季节性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发生2例及以上的季节性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发生1例及以上季节性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死亡。 ——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传染病暴发

传染病暴发、重大疫情处理规范及工作预案 一、疫情分类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内蒙古传染病报告及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 将传染病疫情分为暴发疫情、重大疫情两大类。 ㈠传染病暴发疫情 在一个局部地区, 短期内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病人。通常是指一个单位、一个村庄因同一因素于某病的平均潜伏期内, 出现一定的病例 数, 即霍乱3例,鼠疫、肺炭疽、艾滋病、脊髓灰质炎、白喉、斑疹伤寒 各 1 例。其它法定传染病 5 例。 ㈡传染病重大疫情 指发生《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或依法增加的传染病(包括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的重大疫情。系指以旗、县为单位发生鼠疫、肺炭疽、艾滋病、霍乱( 3 例);或者 5 日内发生肝炎50 例、伤寒副伤寒10 例、痢疾100 例, 出血热 5 例, 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登革热 各20 例或死亡 2 例以上;O 157:H 7 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人一猪重症 链球菌感染综合症 2 例或死亡 1 例以上;或其它法定传染病超过暴发疫情病例数1倍以上。 二、卫生监督工作所需器材和资料 ㈠器材 由市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准备。 ㈡卫生行政执法文书 现场卫生监督笔录、卫生监督意见书、传染病暴发点登记表、传染病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传染病暴发点基本情况调查表、传染病暴发急性病例记录表、传染病暴发点病人密切接触记录表、疫点终末消毒效果监测记录等。

㈢疫点处理所需药品 强力霉素 4 盒, 诺氟沙星片剂 6 盒,84 消毒液 2 箱, 漂白 粉25 公斤。 ㈣相关法律法规及参考资料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内蒙古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等。 三、疫情应急响应 ㈠传染病重大疫情的应急响应 1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掌握可能引起爆发、流行的因素。按《内蒙古救灾防病技术方案》“暴发疫情调查处理”规定的要求开展。 2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规范, 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 开展对各类传染病重大疫情综合监督工作, 迅速扑灭疫情。 2.1 肠道传染病 2.1.1 对传染病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留验工作进行监督; 2.1.2 开展以禁止销售、食用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具有传染病传播危险的海( 水) 产品及其它食品的执法活动; 2.1.3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消毒处理(医疗机构)以及疫点的终未消毒情况进行监督; 2.1.4 对疫情发生地区的自来水厂及其他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检查; 2.1.5 疫区内禁止举办大型聚餐、聚会活动; 2.1.6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大面积灭蚊、蝇、鼠等活动; 2.1.7 对控制疫情所需要的疫苗、消毒产品的生产、使用、经营等情况进行监督; 2.1.8 对造成疫情暴发流行的责任人或单位进行调查取证并依法查处;

传染病防治工作流程图.doc

学校传染病报告流程图 学校: 时间: 学校传染病报告流程图 晨午检发现患病学生班主任发现因病缺课学生 辖区医院医务室学校疫情管理人员就诊(随访追踪)

医院疫情管理人员 传染病网络直报疾控中心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流程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防范传染病在学校内的暴发流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要求,下发《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流程》。 一、组织机构 组长:校长 副组长:主管副校长(或主管主任)保健教师(校医) 组员:各班班主任教师 二、疫情报告程序 ┌——→主管校长(或主管主任)——→校长 各班班主任┌——————→区疾控中心 └——→保健教师(校医)—→教育局体卫艺科 └——————→保健所

三、相关职责 1、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2、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 3、明确并落实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人; 4、具体落实学校防控传染病各项措施; 5、保障防控传染病所必须的物质、场所、人员与经费; 6、学校暴发传染病疫情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四、具体要求 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落实消毒通风措施。 (一)保健教师(校医)为学校疫情报告人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5、负责全校消毒药液的配制,指导后勤消毒人员做好消毒工作。

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

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该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 1、校医院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校医院当班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王文)。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2类: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由学院后勤处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

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属地或新乡市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校医院诊断室建立传染病门诊登记簿,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学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传染病的处置规范与处置流程

5.传染病疫情处置流程

传染病处置规范一、对象

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 二、内容 (一)发现、登记 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二)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三)处理

1.病人处置。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医院传染病暴发报告和处置预案.doc

一三三医院传染病暴发报告和处置预案 为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早期发现疫情、有效控制突发性传染病,规突发性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措施,指导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特制定《医院传染病暴发应急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一、适用围 本方案适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传染病暴发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发生、波及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包括以下情况:1)、发生霍乱疫情及暴发疫情; 2)、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 3)、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4)、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5)、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二、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预防为主,群防

群控。 三、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报告和确认 1、应急指挥小组 由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负责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置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重大决策。 职责:根据病情预测和变化情况,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我院防控工作的制度、措施,检查。督导医院各部门、各科室防控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负责全院传染病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有效应对传染病,维护医院稳定,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疫情监测和报告 1)重点科室对高暴露人群,急性呼吸的感染病例,特别是住院的呼吸感染病例,开展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发生疫情的地区,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日常监测资料,适当扩大监测地区围和采集标本的数量。 3)医务人员发现传染病疫情和确诊病例时,须按照《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医务人员接诊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突发性传染病患者时要及时报告感染办,感染办核实后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应急指挥小组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XXXX 医院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技术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 疫情报告管理组: 医技组: 后勤保障组: (三)及时报告请示;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报告;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将突发事件情况的措施和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四)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介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二、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委,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 三、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

(一)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利用周会进行动员,请专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二)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 (三)公共卫生科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病人,重点可疑病人,上报疫情。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 (四)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 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治疗期间,严禁离开隔离区,同时,为他们在病区内提供必需生活用品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五)严格污物和垃圾处理:病区楼内污物通道与医疗通道严格区分,各病区的污物和垃圾直接与病区从专门通道送到固定地点,能焚烧的立即焚烧;需要重复使用和不能焚烧处理应进行消毒浸泡处理直接通过专门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处 理。加大污水处理的消毒剂量。 (六)加强消毒管理:对全院医疗工作地点和病区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对隔离病区内的污染物品要按照医疗垃圾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七)保护易感受人群:为全院人员发放预防用药。对重点科室及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除发放预防用药外,还要配发隔离衣、防护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物品。 四、常见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流程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理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处理机制与流程[1]

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聚集性症候群、 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处理机制与流程 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王学好 副组长:黄凯 组员:吴万军闫惠武徐宽尧刘宇罗海霞 (二)技术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黄凯吴万军罗红利狄刚曾宪波 疫情报告管理组:罗海霞景琳赵红 后勤保障组:闫惠武徐宽尧吴文胜 (三)及时报告请示;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报告;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将突发事件情况的措施和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四)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介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二、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诿,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 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 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 三、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 (一)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利用周会进行动员,请专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二)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三)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成立感染科,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对传染病病人,重点可疑病人要上报疫情。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四)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 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治疗期间,严禁离开隔离区,同时,为他们在病区内提供必需生活用品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五)严格污物和垃圾处理:病区楼内污物通道与医疗通道严格区分,各病区的污物和垃圾直接由病区从专门通道送到固定地点,能焚烧的立即焚烧;需要重复使用和不能焚烧处理应进行消毒浸泡处理直接通过专门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加大污水处理的消毒剂量。 (六)加强消毒管理:对全院医疗工作地点和病区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感染监控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对隔离病区内的污染物品要按照医疗垃圾处理办法进行处理。(七)保护易感受人群:为全院人员发放预防用药。对重点科室及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