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2)
- 格式:doc
- 大小:234.00 KB
- 文档页数:68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特训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小升初分类特训:文言文阅读(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可老而捐之?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②,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为何收舆?”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舆,故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
②舆;手推的小车。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错误的是哪一项?()A.欲捐之:抛弃B.是负义也:担任C.无需更舆:改换2.对原谷言行的理解,错误的是哪一项?()A.原谷认为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不可因老捐之。
B.原谷认为弃舆可惜,他日稍作改装还可装载货物。
C.原谷收舆的真正目的是促使父亲改正捐祖的错误。
3.这则文言文适合编入下列哪本书?()A.《诚实守信读本》B.《古代笑话集》C.《文明礼仪读本》D.《廉文化读本》阅读理解。
螳螂捕蝉①吴王欲伐荆②,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④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⑤,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⑥。
吴王曰:“子⑦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⑧,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⑨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⑩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蝉:知了。
②荆:楚国。
③舍人:国王的侍从官:④少孺子:年轻人。
⑤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⑥旦:早晨。
⑦子:你。
⑧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⑨延颈:伸长头颈。
⑩务欲:一心想要。
⑩前利:眼前的利益。
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谏:_ 三旦:_ 善哉:_5.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_____________(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考前冲刺卷(二)(试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文言文阅读小古文楚人有鬻(音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用成语给故事加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或.曰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为划线的句子划一处停顿节奏,并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母责子退鲊陶公少时,作鱼梁吏。
尝以坩鲊饷母。
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4.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尝.以坩鲊饷( )(2)汝.为吏( )5.翻译: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陶母希望儿子是个怎样的鱼梁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与积累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jiǎo)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yǔyú)?曰:非然也。
7.请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使弈秋诲.二人弈( )为是其智弗若..与( )9.分别用“_________”和“_______”画出两人学弈时的表现。
10.本文通过记叙______________事情,告诉我们____________道理。
小升初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二)(一)《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说苑·敬慎》【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有一老父衣.粗衣②孙叔敖.再拜曰③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④官益大而心益小.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3)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3.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分)(二)《书谢御史》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①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曰:“②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③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二)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季梁)往见王日:“令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告臣日:“吾欲之楚。
’臣日:'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日:‘吾马良。
’臣日:‘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日:‘吾用多!’臣日:‘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日:‘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
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
1.翻译下列句子。
(1)吾欲之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之楚,将奚为北面?_____________________(3)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A.南辕北辙B.分道扬镳C.天南地北D.南来北往3.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课文再现。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义,。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在这段话中,作者____提出了_______的主张。
5.把内容补充完整。
6.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7.选文中画“”的句子中的“二者”分别指____和____;“舍”的意思是____。
破瓮救友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8.解释下列划横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是手不释书自( )①众皆弃去去( )①儿得活得( )①群儿戏于庭于( )9.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闻讲《左氏春秋》,爱之”相同的是()A.故时有物外之趣B.其虫旧曾有之C.至之市D.钱帅登之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一)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同乡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③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④?【注】①遽(jù):急忙、立刻。
②契(qì):用刀子雕刻。
③契者:雕刻的地方,④惑:迷惑、糊涂。
④“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
(1)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________。
(3)你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
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③耳:罢了。
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俱乘船避难________③后贼追至________④携拯如初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的意思。
(3)从文段内容看,你认为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写写你的理由。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诲:__________ ②惟弈秋之为听,惟:__________③思援弓缴而射之,援:__________ ④弗若之矣,弗:__________2.写出加点的“之”在句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3.本文通过学弈,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教导。
只。
引,拉。
不如。
(1)弈秋的教导他,指前一个人(2)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二、《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问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孔子不能决也2.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_________3.句子翻译。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之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
非②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③之声,孤犊④之鸣,即掉⑤尾奋耳,蹀躞⑥而听。
【注释】①清角之操:指高雅的曲子。
②非:不是。
③虻:吸血的苍蝇。
④孤犊:离开母亲的小牛。
⑤掉:摆动。
⑥蹀躞(dié xiè):小步走路。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为:故:鸣:奋:(2)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3)“对牛弹琴”的近义词是,反义词是。
(4)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怀素①写字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③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④,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怀素:唐代大书法家。
②零陵:今湖南零陵。
③以:用。
④足:足够。
(1)“贫无纸可书”中“书”表示动作,意思是。
“名其庵”中“名”的意思则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的启示是( )。
A.学习要勤奋,要坚持不懈B.学习要善于创新,善于运用各种资源C.学习永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D.学习要实事求是3.文言文阅读。
农妇与鹜①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
熟视之,乃鹜也。
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
临去,频频颔之,似谢。
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
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
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鹜(wù):野鸭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妇不忍市之(卖)B.熟视之(仔细)C.频频颔之(点头)D.频频颔之,似谢(道歉)(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3)从这个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4.文言文阅读。
许金不酬济阴①之贾人②,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③之上,号焉。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训练考点25 文言文(二)——正确断句◉常考题型:1、用斜线画出句子停顿;2、给划线句断句;3、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答题方法: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答题的格式:口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需要注意的地方:考察学生文言语感和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力,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古人读书的心理感受。
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要在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
方法对象与动作之间要停顿,并列内容之间要停顿,“夫”“盖”等句首语气词后要停顿。
◉考点训练:(一)熟读精思(节选)[南宋] 朱熹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
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注释】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仔细。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文章没有读熟,就一句一句地在心里硬记。
1、文中画线句子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汇编-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1.理解句意,说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怎么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习了《两小儿辩日》,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4.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用现代文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短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强国梦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请写出最少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身为中国少年,你现在能为祖国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精卫填海》,回答问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小升初名校语文入学分班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二)一、文言文阅读。
余服(注:做)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
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不敢稍.染官宦习气()尚.守寒素家风()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2.在下列句子该停顿的地方加“/”。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3.翻译句子。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jù)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注释】①孔融被收:融因触怒曹操,(被判死刑)。
②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二儿故.琢钉戏(故:所以)B.融谓.使者曰(谓:对……说)C.冀罪止于身.(身:身体)D.二儿可得全不.(不:否定,不能)2.翻译句子。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说孔融儿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
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②。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③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④,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2020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1.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jiàn)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________:自以为②________:于是就③________:没有阻止④________:于是⑤________:返回(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________”。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________ ,________。
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A.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 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C. 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
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②,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③中。
”【注】①目精:眼珠。
②研蚩:美丑。
③阿堵:此处。
(1)“本无关于妙处”正确的停顿是()A. 本/无关于妙处B. 本无/关于妙处C. 本无关于/妙处(2)写出下面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或数年不点目精________②人问其故________(3)顾长康“不点目精”的原因是________,这与成语“________”的意思相近。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
及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注】①避患:避免灾祸。
②及:等到。
③益:更加。
④遂:于是,就。
(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A. 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B. 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C. 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2)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______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
部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兔走触株株:________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________③冀复得兔冀:________④因释其耒而守株耒:________(2)写出句子意思。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 . 为人谋而不忠乎C . 始悟为山市D . 此何遽不为福乎(4)翻译下面句子。
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2. (15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________》。
(2)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惠:①受到的好处。
②智慧。
③敬词。
甚聪惠 ________(3)读下面的句子,停顿划分恰当的一项是()A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为设果,果有杨梅。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他为孩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B . 孩子给孔君平摆上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3. (1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
小学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二一、阅读《曾子杀猪》,完成习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支公好鹤》,完成习题。
支公①好鹤,住剡东②岇山③。
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
支意惜之,乃铩④其翮⑤。
鹤轩翥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
林曰:“既有凌霄之姿⑦,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年二十五而出家为僧。
他既是名僧,又是名士。
②剡(shàn)东,剡县之东。
③岇山,山名,在今绍兴东二百里。
④铩,摧残,伤残。
⑤翮(hé),禽鸟类羽毛中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羽毛。
⑥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
⑦姿,通“资”,资质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人遗.其双鹤()(2)乃反顾.翅()(3)支意惜.之()(4)少.时翅长欲飞()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3.“支公好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阅读《欧阳修苦读》,完成习题。
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专题20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真题精练一、(2022·昆明)文言文阅读。
王冕好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①诸暨:县名。
今属浙江省。
②牧:放牧。
③蹊:踩踏。
④或:有人。
⑤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⑥曷:为什么。
⑦听:听任。
⑧潜:悄悄地。
⑨执策:拿着书。
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意思。
1.窃.入学舍()A.偷、盗 B偷偷地,暗地里2.听已,辄.默记()A.就B.果断2.请选出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A.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牛踩坏了庄稼。
B.或者牵着牛来说牛踩坏了庄稼。
3.你认为王冕后来能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的原因是什么?二、(2022·永康市)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②乎?”平公曰:“安③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闲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④?”平公曰:“善哉!”[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②炳烛:点烛。
③安:怎么,哪里。
④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烛照明行走和黑暗中行走,究竟哪个更好呢?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师旷.曰________②臣闻.之________③如.日出之阳________④善哉..________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3.文中“盲臣安敢戏其君乎”中的“盲臣”指谁?请联系上下文和注释,说说他为什么是“盲臣”。
4.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写下来。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小升初常考易错题-文言文阅读检测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勤学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两不求偿⑤。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逮:及,到达。
②邑:同乡。
③文不识:一个人的名字。
④与:帮助。
⑤偿:指佣金。
1.出自《匡衡勤学》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
2.根据文意,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
(只填序号)①匡衡学有所成的原因不包括_____A.勤学B.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C.家富多书D.得主人书遍读之②“遂成大学”中“大学”应理解为_____A.大学者,很有学问的人B.一本著作C.高等学校D.一个官职短文一华歆避难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
朗日:“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②,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注释】①辄(zhé):就,便。
②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3.选择正确的一项。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中的“疑”的正确解释是()。
A.疑惑B.怀疑C.迟疑D.疑虑4.下面的“之”与“歆辄难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B.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C.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D.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华歆、王朗对搭船人的态度及原因。
王朗的态度起初是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后贼追至,他却想要舍弃搭船人。
(第二处用原文回答)华歆的态度起初是为难,后贼追至,他想要_____,因为_____________。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一)班级()姓名()成绩()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 C.妻适市反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二)班级()姓名()成绩()三.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2)既.毕,令间谍问曰(3)魏王雅望非常..(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你认为魏王是个怎样的人?五、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粗体词的含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三)班级()姓名()成绩()七、(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
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答:八、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1)仕于南方仕:( 2 ) 席上食菱食:(3)欲以去热也以:(4)欲以去热也去: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四)班级()姓名()成绩()十.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居:(2)如入鲍鱼之肆肆: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十一.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②。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g òu):责骂。
⑥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2)使侄录.之()(3)侄罔然..而止()(4)执所书.问曰()2.翻译下列句子:(1)此何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五)班级()姓名()成绩()十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
十三、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矣。
..()(4)寡人闻命()2、翻译句子:(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六)班级()姓名()成绩()十四.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
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
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2.翻译下列句子。
(1)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2)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4.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内容。
这个成语应该是:十五.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 2.联系上下文,翻译下列句子(1)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译:(2)若之何而去夫猫也?译: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应该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七)班级()姓名()成绩()十六.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②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③饯行于郊衢.④声振林木,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十七.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①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孤: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或:沃:③食不给给:④乃至被谗受贬谗: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