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

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教案涉及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材中的《三国演义》选,共计13篇,全书共32万余字。本书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撰,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历史名人关羽、张飞、刘备、诸葛亮为主角,描绘了三国时期的社会与政治风貌,展现了男儿当顶天、江山如画的时代气象,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仁爱、智慧、勇气等伦理观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历史人物,掌握其生平事迹、人物性格和代表作品。

3.熟悉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小说中所反映的历史、社会和人生意义。

4.感悟中国传统美德和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1)读几段经典语句:“桃园三结义,天下无贼”“吾虽赴死,义不抛也”等。让学生感受这些语句所代表的忠诚、勇气和仁爱精神。

(2)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让学生

了解其地位和影响。提问:“罗贯中为何写三国演义这样的作品?他希望向读者传达哪些思想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到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阅读教材

(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章节,阅读教材,掌握历史人

物的生平事迹,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挖掘人物的性格、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2)学生以个人为单位,阅读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各类

习题和探究题,并进行自我检测。

(3)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小说的情节和结构,反思小说

所反映的历史、社会和人生意义。通过引导学生总结每一个章节、每一个人物所代表的人物形象、艺术形象及其思想道德内涵等方面的主题和含义。

(4)老师批注学生的问答作业,评定学生分数,及时给予反馈。

3.精读教材

(1)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对于部分篇章,可以进行精读的建议。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小说情节、描写手法、思想内涵等方面。

(2)针对章节中的经典名句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题目创

编和文章写作,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能。

4.课堂探究

(1)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相关主题的讨论,如“三国王朝的兴衰”、“三国时期的名将”、“三国英雄的形象”等。

(2)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如针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

人物形象,学生可以就“汉室天下、江山社稷、名利情仇、忠义人情”等诸多方面展开思考,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5.课外拓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课外读物的研究,如史书、杂志、影视作品等。相信通过深入的学习和阅读,同学们会对《三国演义》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方式

1.讲授式教育

2.小组讨论

3.课堂演讲

4.互动探究

五、教学评估

1.问答作业评分

2.小组讨论评分

3.课堂演讲评分

4.期末考试成绩

六、学生评价

学生认为,本教材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能够帮助他们更好

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也让他们积累了许多知识。同时,本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还很有趣。书中很多人物的形象也让同学们感到深有感触,小组讨论和课堂探究带给他们很多成果和收获。本教材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很大的作用,许多同学表示想在以后继续深入研究此书

通过本教材的教学,学生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式、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和互动探究等,让学生们在交流和互动中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本教材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综上所述,本教材是一本优秀的教学资料,值得广大教师和学生借鉴和使用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2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三国演义》导读教案,这是人教版高中必修的一部经典名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三国历史,品味文学之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三国历史,掌握《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其与史实之间的差异。

3.培养合理运用文学修辞、分析文学语言和阅读中文小说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4.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1.《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其与史实之间的关系。

3.文学语言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

1.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形象塑造。

2.小说的史实性和艺术性的平衡,将小说中虚构的部分与历史真实的部分加以区分。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三国演义》的简介

1.导入:引导学生了解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的影响。

2.教学安排:讲解《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3.课堂练习:

(1)课堂口头提问:请学生回答《三国演义》中的某个人物或事件,介绍一下其重要性。

(2)课外阅读: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全面了解《三国演义》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塑造

1.导入:请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蜀、吴、魏三国领袖。

2.展开:探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手法,涉及到形象塑造中的述事、描写、描摹与烘托等方面。

3.课堂练习:

(1)分组朗读:分为三组,每组讲述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2)写作练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到的塑造方法和手法,自己撰写一个人物形象的描述文段。

第三课时《三国演义》中的文学语言

1.导入:引导学生对文学语言的认知和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学

鉴赏能力。

2.展开:探讨小说的语言特点和文学修辞手法,涉及到小说的句式、修辞、比喻等方面。

3.课堂练习:

(1)文段解析: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自主研读文段,分析小说中文学语言的运用。

(2)修辞练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创作一篇小说,并运用所学到的文学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第四课时谈论《三国演义》的历史性与艺术性的平衡

1.导入:提高学生对小说未必真实性的认识,引导学生从史实与虚构的关系来认识小说。

2.展开:探讨小说的史实性和艺术性的平衡,分析小说中虚构的部分与历史真实的部分加以区分。

3.课堂练习:

(1)小组讨论:分组论述小说中的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物,区分其真实历史与虚构描写。

(2)个人写作:要求学生自选一段小说描写,分析其中虚构

和真实的部分,分析造成虚构和真实的原因和作用。

五、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利用测试、考查和课后作业等途径对学生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进行检测,包括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对小说文学语言的运用和对小说历史性与艺术性的辨析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以《三国演义》为引入,全方位地开展了学生的阅读、鉴赏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疏通思路、探索历史、分析文学、创作作品等多种方式,得到了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与思考。同时,教案设计注重了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以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对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历史性和艺术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他们不仅了解了小说中虚构与历史真实的关系,也在学习小说语言的同时培养了自己的文学修辞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的形式,学生们在互相交流和探讨中,获得了全方位的知识和体验。同时,教案注重了评估和反思,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加以解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阅读、思考、创作的习惯与能力,不断提升自我,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3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三国演义》的时代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难点是让学生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采用讲授、讨论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对《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学价值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四、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

1、汉朝末年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

2、曹操、刘备、孙权等主要势力的崛起和战争纷争;

3、三国时代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第二节:《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1、《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组成结构;

2、曹操、刘备、孙权等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

3、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等著名将领的战功和形象描写。

第三节:《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和表现手法

1、小说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表现力;

2、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的审美观点和人文关怀;

3、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价值。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讲授《三国演义》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

1、引导学生认识《三国演义》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分析汉朝末年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

2、解释曹操、刘备、孙权等主要势力的崛起和战争纷争;

3、讲解三国时代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探讨江湖文化的兴起和士人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分析《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1、介绍《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组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曹操、刘备、孙权等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3、介绍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等著名将领的战功和形象描写,让学生认识小说人物的战斗力和形象塑造。

第三节:讲授《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和表现手法。

1、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表现力,让学生了解小说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语言表现力的丰富性;

2、介绍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的审美观点和人文关怀,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3、讲解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六、教学评估

本次教学的评估采用问答形式和文学阅读分析,考察学生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总结

本次教学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三国演义》的时代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是一次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巨著《三国演义》的时代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了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通过对《三国演义》的分析,学生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文学作品对历史、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和表达,同时也加深了对汉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本次教学也启发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加强了学生的文学教育和素养教育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教案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文学地位 2.掌握名著的人物形象特征和名著的主题思想 3.初步领悟欣赏名著的方法 教学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和三绝的性格 教学难点:了解名著的主题思想以及名著的启示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点拨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开场,打开“滚滚长江东逝水”幻灯片开始,导入内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由明代杨慎作词,当代艺术家杨洪基演唱这首穿越时空的天籁之音带着我们走进“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二.名著的影响: 放幻灯片成语和熟语,以及歇后语,让学生说出人名和歇后语的下句。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三.名著的形成 看课本2-5段,依据幻灯片,理清名著形成的过程 四.名著的内容和主题 让生浏览课本高度归纳名著内容的情节,依据幻灯片,掌握情节,老师课堂补充名著的三大部分。特别指出,名著主要内容是以蜀国为主,依此引出主题。探究:名著从桃园三结义写起,到孔明病逝,后文只有5个回合,作者如此安排情节,是要表现怎样的主题? 明确:拥刘反曹是因为刘备出生正统,仁义(打出关于主题幻灯片) 作者是要表现忠义思想,仁政思想

五.鉴赏任务形象 1.了解三绝是谁 2.鉴赏曹操 打出有关曹操的幻灯片,让学生说说曹操,评价曹操。让学生说出曹操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老师归纳:曹操多疑但是爱才,奸诈然而有雄才大略。 (打出幻灯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欣赏关羽 打出有关关羽的幻灯片,根据关羽的故事,让学生讲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以此总结关羽的性格 老师归纳:桃园三结义,华容道可见他的义;刮骨疗伤温酒斩华雄可见他的勇但是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可见他的骄傲,狂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交流 1、了解诸葛亮 打出有关诸葛亮的幻灯片,老师读出对联,学生齐读《蜀相》。让学生积累有关诸葛亮的诗词。 2、合作探究: (讨论并概括诸葛亮的故事。借此概括诸葛亮的智和忠) 3、说说还有哪些鲜活形象 还有勇猛的张飞一身是胆的赵云意气风发的周瑜圆滑睿智有心计的司马懿 三、赏析精彩场面 1.与三有关的情节 (打出幻灯片) 2.精彩的战争场面 (打出幻灯片)

三国演义(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 学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 三国演义(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能够: 1.理解全书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并能够通过阅读全书来体验那个历史时期的生活情景; 2.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定义, 包括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 3.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描述和表现三国人物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4.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属性,顺便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遗产; 5.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全书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2)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定义; (3)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描述和表现三国人物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2.教学难点: (1)每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定义; (2)如何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描述和表现三国人物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讲解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并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3)研究性学习法: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和发现、对比分析等方式来学习;

(4)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的搭建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策略: (1)任务型学习: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安排,利用自主性、合作性等在小组中进行任务的实践性学习; (2)问题探究学习:在知识的获取和掌握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手段来达到主动探究、创新思维和阅读能力提高等目的。 四、课时设计(主题:《三国演义人物篇》) 第一课时:课程导入 时间:10分钟 活动设计: 1.教师先向学生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人物和主要情节; 2.教师让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人物资料概括的PPT介绍; 3.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介绍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刘备

《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导读课 指导思想 读书是精神上的旅行,在这段旅程中,学生跟随作者亲历各种场面,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物,咀嚼精妙的语言,享受丰美的精神大餐。本次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趣味性、范例性,以《三国演义》作例子,回顾其中的精彩故事,认识其中的英雄人物,感受相关的精妙词句,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所在,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在充分阅读《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讲述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语言魅力。 2、激发学生对三国人物的崇敬之情及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三国人的崇敬之情和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 教学对象 五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 60分钟 教学准备 教师: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2、制作多媒体课件;3、将学生分为“魏”、“蜀”、“吴”三组,布置各组分头准备;4、请一位老师记分,三位老师为讲故事环节评分。 学生: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每人准备一个相关的“三国”故事(可以是一次战役、一个计策、一个成语故事、一个救主场面),先在小组内讲,每组推选一人准备在班上讲。2、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一至三个相关的“三国”人物。3、摘抄其中优美的语言或收集关于“三国”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谈谈自己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来观看一个片段,欣赏一首曲子(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及开剧片段)。知道这出自哪一部电视剧吗? 生:《三国演义》。 师:看到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听着那悲壮的乐曲,你想到了些什么? 生:(略)

师: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带到了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三国演义》让我们认识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孔明,骁勇善战、忠义为先的关云长,雄霸江东的孙仲谋,一代奸雄曹阿瞒,旷世奇才周公瑾等生动传神的人物。也让我们目睹了桃园结义、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场面。让我们再次漫游“三国”。(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渲染气氛,使学生入情入境。小结语为学生回顾故事、评价人物作铺垫。) 二、畅游知识园 师:我们先畅游知识园,考考大家对“三国”到底了解了多少。(多媒体出示“畅游知识园”及相关题目。) 1、必答题。(答对一题得10分) 魏组:(1)魏国的霸主是谁?(曹操)魏国有哪些杰出的人才?(列举3—5人)(张辽、许褚、于禁、司马懿、夏侯渊等)(2)曹操以七万兵力抵挡袁绍七十多万大军并大获全胜的战役是哪次战役?(涫渡之战) 蜀组:(1)蜀国的霸主是谁?(刘备)蜀国有哪些杰出的人才?(列举3—5人)(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2)《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哪三人?(刘备、关羽、张飞)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_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 新河中心小学施义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3.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4。引导学生自主、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启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刚学过的课文《三顾茅庐》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七回的内容改编而成.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三国演义》的名气已经远播于海内外,国外专家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而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地位,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作为中国的一名小学生,你们想不想好好地读一读《三国演义》呢? 二、阅读欣赏: (一)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呢? 我相信肯定有不少同学对《三国》有所了解.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来抢答几个问题?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你知道“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吗? 3。“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 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 5.“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 6。“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说谁的? (教师提示正确答案:1.罗贯中2。刘备、关羽、张飞3.关羽4.周瑜5.貂禅6。吕蒙)过渡:看来大家对《三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在读《三国》这部经典著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欣赏哪些内容呢?我觉得首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语言艺术,今天我们且不去分析它的语言艺术如何精湛,只要来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歇后语和成语,就知道它的语言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 (二)积累语言-—歇后语、成语 1。歇后语:你知道后半部分吗? 刘备摔阿斗——周瑜打黄盖-- 三个臭皮匠—— 张飞穿针—- 关公面前耍大刀— 出示答案:收买人心、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顶个诸葛亮、大眼瞪小眼、现(献)丑 2.你知道以下成语与《三国》中的哪些人物有关吗? 望梅止渴刮骨疗毒乐不思蜀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名著之一,在人教版高二必修的课程中也被纳入统一教学计划中。本文将以“《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为主题,从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课程标准 根据人教版高二必修的课程标准,学生需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了解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体验文学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对于《三国演义》来说,学生需要熟悉小说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与人物形象,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历史渊源,并运用文学知识进行分析和阐释。 二、课程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教师应该设定针对性的课程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历史与主要文学风格。2.熟练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基本结构。 3.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了解小说与历史、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

素养,提高文学审美水平。5.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创作热情。 三、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的课程目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达成。首先是针对性的讲解和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基本元素和结构;其次是互动式的课堂问答,以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增强课堂氛围;再次是学生自主阅读配以课堂讲解,让学生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体味小说的艺术魅力;此外,还应增加文学创作环节,让学生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启示和体验,并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 基于上述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的作者、成书历史和文学风格介绍。2.小说的基本情节及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分析。3.小说的主题思想、历史背景及文学特点阐释。4.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和归纳,探讨小说与历史之间的相互关系。5.阅读小说的心得体会,发挥学生主观感受,丰富课堂讨论。6.学生文学创作和分享,加强学生文学素养和创造力的提高。 五、评价方式 对于课程教学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方式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以综合评价为主,强调学生文学素养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一、整体构思 名著导读课似乎很容易,让学生读小说而已;名著导读课似乎又很难,学生对这名著不感兴趣,或者只单纯读小说而读小说,只注重其中情节。所以,名著导读课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篇导读教案拟以《三国演义》为蓝本,通过对英雄的分析点评,引导学生去感知其中英雄人物的形象,并适当进行对比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并了解《三国演义》相关知识要点以及整体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对比、分析、评价《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形象 3、把握作者的“拥刘反曹”的局限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把握人物的形象以及作者的思想脉络 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多媒体资料,以影视作品先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直接引入正题 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央电视台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断(有条件的情况可以将以下片断进行剪接:桃园三结义、三顾草庐、舌战群儒、赤壁之战) 紧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就刚刚看到的片断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可以是对整部作品的感知,也可以引导学生就所看到的片断进行阐述。 (开头设计,多媒体影音视觉冲击效果比较强烈,加上《三国演义》拍摄场面较为宏伟,因此能够快速引入正题,无需二次引导) 二、通过老师介绍,整体感知,系统把握《三国演义》框架构思 1、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2、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一八四)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二八O)约九十七年的历史故事。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军阀董卓的行为引起别的军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董卓被诛后,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南。孙权和刘备联

教案《三国演义》阅读课教学设计-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读书推荐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三国演义》一书,并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读《三国演义》。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准备: 1、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演唱。 2.过渡: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一首雄浑的歌曲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它让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今天,让我们带着感慨“走进三国”。 二、了解三国 1、你对这本书有什么了解? 师出示图书图片。 教师介绍手中图书: 封面、书脊、封底、目录、及前言。 2.介绍书名及作者。 出示课件,指名读。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

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3、认识作品中的人物 在三国的舞台上,曾经出现了许多鲜活的面容,据统计此书中大约描写了1200多个人物,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在这些众多的人物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你最佩服谁? 出示: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同学们自由交流。 出示: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让学生观看,初步感受分析有关人物的特点,教师加以引导。 (1)、曹操——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位自称英雄的人物有哪些“英雄”的壮举呢? (a)、挟天子以令诸侯,想称霸天下,具有胸怀大志,最后终于统一了北方。 (b)、他主张屯田,发展农业生产。 (c)、他不但腹有良谋,能够礼贤下士,而且知人善用。例如: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顾不上穿鞋,急忙光着脚迎出来。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1 《三国演义》导读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①曹操:权奸与英雄相结合的典型。“白脸曹操”成为奸臣的代名词。 ②诸葛亮:忠臣和智慧的化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个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③关羽:勇武和义气的化身。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身陷曹营终不降,镇守荆州时违背了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方针,致使荆州失守,败走麦城而死。 ④张飞:一个勇猛、坦率、刚直的武将。痛打索贿的督邮;三顾茅庐时,耐不住性子要放火;关羽从曹营回来后,他举起枪便刺,误会消除后,他又痛哭参拜;长坂坡单枪匹马拦住曹军百万大军;关羽死后,因粗暴急躁而为叛将所杀。 ⑤周瑜:东吴水军都督,英俊儒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曹操幕僚蒋干到东吴劝降,他巧妙地运用反间计,使老谋深算的曹操反而损失了两员大将。火烧赤壁,火烧曹营,使曹军八十万水军大败而归。因过于好胜,心胸狭窄而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⑥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英雄。初为袁绍部将,后投奔刘备,为蜀汉大将。在长坂坡战斗中,突出重围,单骑救出刘备的太子刘阿斗;江汉之战,拦江夺斗,使曹操为之震慑。虢亭一战,退吴兵,救刘备。因他忠诚勇敢,一身是胆,具有远见,每战必胜,所以“常山赵子龙”成为常胜将军的代名词。 ⑦黄忠:归附于刘备时年近六十,在葭萌关,定军山等战役中有勇有谋,屡建战功。后在讨关战役中,以75岁高龄又斩吴一部将。后为暗箭所伤,不愈而死。“老黄忠”是老当益壮的老英雄的代名词。 ⑧鲁萧:字子敬,和周瑜同辅孙权。力排众议,与周瑜一起坚持联刘抗曹的主张,并力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待人宽厚诚恳,但他的忠厚有时显得近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 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教案涉及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材中的《三国演义》选,共计13篇,全书共32万余字。本书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撰,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历史名人关羽、张飞、刘备、诸葛亮为主角,描绘了三国时期的社会与政治风貌,展现了男儿当顶天、江山如画的时代气象,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仁爱、智慧、勇气等伦理观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历史人物,掌握其生平事迹、人物性格和代表作品。 3.熟悉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小说中所反映的历史、社会和人生意义。

4.感悟中国传统美德和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1)读几段经典语句:“桃园三结义,天下无贼”“吾虽赴死,义不抛也”等。让学生感受这些语句所代表的忠诚、勇气和仁爱精神。 (2)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让学生 了解其地位和影响。提问:“罗贯中为何写三国演义这样的作品?他希望向读者传达哪些思想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到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阅读教材 (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章节,阅读教材,掌握历史人 物的生平事迹,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挖掘人物的性格、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2)学生以个人为单位,阅读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各类 习题和探究题,并进行自我检测。 (3)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小说的情节和结构,反思小说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四个课时)

《三国演义》阅读欣赏指导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激发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梗概,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激发阅读兴趣。 2.过渡:听了这一首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带着感慨“走近三国"。 二、阅读故事梗概了解三国。 1.教师朗读故事梗概,边读边理解。 2.欣赏《桃园三结义》. 三、布置自读欣赏 1.继续阅读到《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将干中计》. 2.同学间开展互相讲《三国演义》故事. 《三国演义》阅读欣赏指导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指导,知道《三国演义》的一些情节,以及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形象。 教学重点:基本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一猜: 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

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 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 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 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 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 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⑻“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 二、说一说 1.谁能向同学们说说《三英战吕布》的情节。 2.指名讲《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3.讲《美髯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三、群英聚会 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 2.理解下面一段话的意思。 却说云长所骑赤兔马,日行千里,本是赶不上;因欲护送车仗,不敢纵马,按辔徐行。忽听背后有人大叫:“云长且慢行!”回头视之,见张辽拍马而至。关公教车仗从人,只管望大路紧行;自己勒住赤兔马,按定青龙刀,问曰:“文远莫非欲追我回乎?"辽曰:“非也。丞相知兄远行,欲来相送,特先使我请住台驾,别无他意。”关公曰:“便是丞相铁骑来,吾愿决一死战!"遂立马于桥上望之。见曹操引数十骑,飞奔前来,背后乃是许褚、徐晃、于禁、李典之辈。操见关公横刀立马于桥上,令诸将勒住马匹,左右排开。关公见众人手中皆无军器,方始放心。操曰:“云长行何太速?”关公于马上欠身答曰:“关某前曾禀过丞相。今故主在河北,不由某不急去。累次造府,不得参见,故拜书告辞,封金挂印,纳还丞相。望丞相勿忘昔日之言。”操曰:“吾欲取信于天下,安肯有负前言.恐将军途中乏用,特具路资相送.”一将便从马上托过黄

《三国演义》 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1 一、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影响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它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的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二、指导目标: 1、通过让学生阅读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了解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及魏、蜀、吴三个政治、外交、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欣赏书中众多鲜明饱满的人物形象和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 2、了解《三国演义》在文学式上的艺术成就: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学会欣赏作者的表现手法,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审美能力。 3、师生共同探讨阅读方法,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1课《三国演义》阅读交流课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交流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积累经典语句,评析人物形象,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及认识。 3、通过读书成果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让学生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三国》的连环画、《三国》故事情节的幻灯片、搜集相关的歇后语和成语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积累经典语句,评析人物形象,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及认识。 2、通过读书成果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滚滚长江东逝水》画面,播放此段音乐】 刚才我们听到的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西江月》。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仿佛也把我们带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鉴赏。上学期,我们布置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同学们作了大量笔记,写了多篇读后感。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三国,共话三国,检验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效果。 二、汇报成果 (一)了解概况

1、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有的同学甚至还在尝试着阅读整本原著。相信同学们对《三国演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简要地说说你的认识吗? 2、简介《三国演义》及其它的评价。 《三国演义》已经远播于海内外,俄国汉学家称赞该书是“一部真正丰富人民性的杰作”。法国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在崇拜英雄的美国社会,人们夸奖《三国演义》是“描写英雄业绩的一部早期的杰作”。英国学术界一致推荐《三国演义》为“史诗般的作品”。而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地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比得上,近三百年来,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 (二)快问快答 人物类: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三国”指哪几个国家?三国鼎足之时他们的统帅分别是谁? 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谁说的? 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 5、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是谁? 6、你知道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吗? 7、“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 8、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 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谁说的? 10、“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指谁? (教师出示正确答案:1、罗贯中2、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3、曹操4、周瑜5、诸葛亮庞统6、刘备、关羽、张飞7、关羽8、貂禅9、吕蒙10、司马懿) 过渡:看来大家对《三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麽我们在读《三国》的时候应该注意欣赏哪些内容呢?我觉得首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语言艺术,今天我们且不去分析它的语言艺术如何精湛,只要来看一看大家所积累的成语和歇后语,就知道它的语言已经深入骨髓,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

名著导读课《三国演义》教案

名著导读课《三国演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导读课的研究,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 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熟悉《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 3. 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故事情节。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并简要讲解其作者罗贯中、创作背景以及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这本书的兴趣和 探索欲望。 2. 研究主要人物(15分钟)

介绍《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并引导学 生对这些人物进行个性特点的分析和讨论。 3. 探讨故事情节(20分钟) 引导学生一起回顾《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从建安七子的结交、黄巾起义、赤壁之战、三英战吕布等重要事件展开讨论。鼓励 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些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4. 拓展阅读(10分钟) 推荐相关的名著或历史书籍,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了解《三 国演义》的相关背景和历史知识。 5. 总结(5分钟) 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和回顾,鼓励学生留下自己对《三国 演义》的启发和思考。同时展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以激 发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评估 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3. 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资源 - 《三国演义》相关资料 - 图文、视频资料 - 相关名言警句 - 其他名著或历史书籍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导读课的设计,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况,熟悉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并掌握故事情节的大致

三国演义导读(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导读(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 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导读(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随着人们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和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电影和电视剧等受欢迎的视听作品不断涌现,但是文学作品在传承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而且也具有非常广泛的呈现方式,例如以电影、电视剧、音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呈现。而《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代表之一,在历史传承、文化影响力和文学价值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知识结构,对《三国演义》进行文学导读教学,使学生通过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的研究,从感性认知逐渐转向理性认识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一、选取教材和设置教学目标 1、教材选取 《三国演义》中含有波澜壮阔的历史史诗词、逼真的真实细节和强烈的人文情感,而且结构严谨、语言优美,非常适合作为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之一。因此, 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作为教材。 2、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对《三国演义》有一个全面且深刻的理解,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使学生得到综合发展。 二、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 1、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书面材料和一些活动学习,同时要求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展示。 2、教学过程 第一节《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通过课件、PPT、影片等方式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向学 生展示,分析“三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分裂、文化交流、军事斗争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人物形象和文学语言的相互关系,所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第二节《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如刘备、曹操、孙权等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真正揭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行为特点和演义风格。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和阅读感受,并参考相关材料,对人物形象的深度分析和评价。 第三节《三国演义的文学语言》 指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文学语言,例如大量使用典故、古文体和情节铺陈等操作技巧,了解语言特点和文学创作风格。学生可以进行朗读、配乐、影视比较等操作方式来体验和感受文学语言方式。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2.在情景中进行思考、体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习重、难点 归纳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三国演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意境,走近人物 1.说说喜欢阅读课的原因 2.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创设意境 3.检测阅读情况,出示书中主要人物图片,说出人物的名字想想他们的精彩故事。 二、畅谈方法,分析故事 1.交流拿到这本书后首先要做什么 师相机指导封面、前言、目录的作用。 2.交流读书的方法 师相机引导并板书:通读、精读、思考 3.运用方法,指导读《草船借箭》 (1)出示视频《草船借箭》 (2)通读故事,理清情节

通读故事,理出故事的主要情节。(板书:理情节) (3)精读故事,分析人物 以小组为单位,精读故事,探究一下这些人物丰富的内心和鲜明的性格。(板书:析人物) (4)深入思考,得出启示 掩卷深思,想想从这个故事中,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板书:得启示) 三、延伸阅读,交流收获 1.用刚才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方法,以喜欢的方式,读喜欢的故事。2.自由读书,师相机倾听、交流 3.班内交流读书收获 四、倡导读书,教师赠语 1.推荐图书馆的相关名著《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史记》 2.教师赠语:《阅读,终身的承诺》 阅读,终身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学习再忙也要谈书;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让书香伴我们成长!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1.《三国演义》》

《曹操献刀》教学设计 课前展示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批注法这一阅读方法 2、全面评价曹操这一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1-7)。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电影《赤壁》中的曹操,话剧《蔡文姬》中的曹操,京剧中的曹操,邮票上的曹操,现代娱乐中的曹操,有游戏,有流行歌曲。甚至连歇后语中都涉及到了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 一千多年过去了,曹操仍熠熠生辉于灿烂星河之中,被人们无数次地演绎。人们说曹操、写曹操、唱曹操、演曹操、爱曹操、恨曹操。曹操这一经典形象让人说不完,道不尽,品不够……那么曹操的魅力究竟何在?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曹操献刀》,一探究竟。 板书:曹操献刀 课前我们已经有所预习,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文中的曹操形象。 学生:奸诈、狡猾、机智、残忍,多疑……师板书 (二)、文本分析 1、通过批注法鉴赏小说中的曹操这一人物形象。 由此看来,文中的曹操就是这样一个既雄且奸的人物形象。那么这些性格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解读人物形象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确定解读对象,谁呀?(学生:曹操); 第二步:运用何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在本文中,作者主要用到了哪些?(学生:语言、动作、心理)对,主要就是这三种。 第三步则是结合文本对人物分析评点。 我们主要进行第三步。给同学们介绍一种阅读时常用到的方法——批注式分析法。我们先通过两个例子认识这种方法。

(1)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好权变,确是奸雄。(既精炼又有深度) 我们思考一下:曹操杀董卓必须借刀吗?借刀之举有没有他的个人目的? 1、因其刃“极其锋利”,便于一举成功 2、深谋远虑,预设献刀 3、嫁祸于人,若事败,必将置王允于危险境地 (2)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乃翁之结义兄弟也,而既杀其家,复杀其身,咄哉阿瞒!岂堪复与刘、关、张三人作狗彘耶? (评议)(抒情)(联想)(对比)(反问)教师引导过程: 曹操是在什么情形下投奔伯奢的?危急逃命时 曹操与伯奢是什么关系?曹父与伯奢是结义兄弟 曹操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杀的吕伯奢?已经一连杀死吕家八口 我们该如何进行批注呢?借鉴一下大家毛宗岗。 此句颇有力度,是因为毛宗岗不仅进行了联想、对比和反问,还运用了评议、抒情这些感情较强烈的表达方式。 接下来请你对批注式分析法进行总结。生说。 师总结:我们来齐读幻灯片上的内容。 阅读时对自己感兴趣的、认为写得好的句段进行圈点,批注自己对该句段的思考、理解和评价。 语言表述——语言简洁,对批注内容进行鉴赏、感悟、质疑、对比、联想等,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接下来我们小试牛刀,对文中能够表现曹操人物形象的语句也就是一些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进行批注式分析。一定要动笔写下来,并小组对比,评出佳作,进行展示。 学生展示,教师和学生互评。 借刀:于是众官皆哭。坐中一人,独抚掌大笑。众人皆哭我独笑,的是妙人。(不愧是英雄,不为强势所屈运

人教版高中语文《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3)、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通过欣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 2、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 (一)、名著的形成 1、《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2、《三国演义》的形成,课件展示: 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二)、名著的影响 1、老师讲意思和运用,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课件显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七步成诗(煮豆燃萁)乐不思蜀锦囊妙计空城计 2、课件显示歇后语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 万事俱备——()周瑜打黄盖——() 刘备招亲——()司马昭之心——()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西晋陈寿《三国志》、南北朝裴松之《三国志》“注”。 ❖宋元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戏曲舞台的三国戏。 ❖作者“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明高儒《百川书志》),写成小说。 ❖二、《三国演义》作者 ❖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有太原、东原多种说法。有人说他是“有志图王者”有人说他是施耐庵“门人” ❖2、罗贯中著作:《录鬼簿续编》录其杂剧三种:现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 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五种。 ❖三、《三国演义》主要版本 毛本: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第二节《三国演义》内容和思想 一、《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 ❖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三国演义》主题概括: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 人物篇 “三绝”:曹操关羽诸葛亮 其他人物:刘备张飞周瑜吕布司马懿等 战争篇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高二语文必修5人教版名著导读资料

高二语文必修5人教版名著导读一:《三国演 义》 (一)作者简介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生卒年不详。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 罗贯中是我国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章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二)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人物鉴赏 1.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曹操文武双全,官至臣相,封魏王,享年65岁。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有奸的一面。但是,主要是,突出了他雄的一面。他胸怀宽广,胆识非凡,善于用人,唯才是举。曹操爱惜人才,这是出了名的。徐庶入曹营不出一计,曹操没有杀他;徐晃奉命劫杀曹操,但曹操让满宠说服徐晃就归降了曹操。后来徐晃在曹操手下成了一员大将,给他立了很多功劳。如果我们从封建正统观念来看的话,那么,曹操当然是一个乱臣贼子。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问题上,反映了曹操非常果断地抓住了时机的果断英明。 另一方面,曹操又是一个奸雄。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件事上:(1)杀吕伯奢。曹操刺杀董卓越未果,逃走,在途中投奔故人吕伯奢,吕杀猪待客,曹操反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