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文件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文件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文件

近年来,我国领导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提出了“新基建”和“数字中国”等重要战略目标。以下是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文件: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网络。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多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供水、城镇污水处理等。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多规合一”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交通、智慧城市、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投资力度,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益。

4、《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推动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等方向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目标,并明确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发展。

5、《网络强国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数据隐私保护水平。

6、《国家大数据战略》: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快5G网络、高速光纤网络、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7、《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人工智能芯片、智能算法、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总体来说,领导相关文件中均明确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未来将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全国23省市“新基建”政策方案汇总!

全国23省市“新基建”政策方案汇总! 备受关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基建”是撬动新兴产业的重要支点,也是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以下为全国23个省市“新基建”政策方案汇总: 山东省 山东印发的《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新基建和传统基建数字化升级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意见》指出,前瞻布局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持续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构建“泛在连接、高效协同、全域感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目标:到2022年年底,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总体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对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和投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建设规模和发 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重点任务包括: (一)建设泛在连接的信息通信网络 (二)构建高效协同的数据处理体系 (三)布局全域感知的智能终端设施 (四)升级智能融合的传统基础设施

(五)打造安全可信的防控设施体系 吉林省 吉林省委常委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方案》。新基建“761”工程从2020年开始实施,“十四五”期间完成。主要内容: 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7大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智能信息网、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市政基础设施网“6网”;着力补强社会事业“1短板”。 按照广延伸、全覆盖、高标准的要求,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聚焦补短、补断、补缺,实现成网、组网、联网,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新基建“761”工程计划实施项目2188个,总投资10962亿元。其中:智能信息网总投资839亿元,路网总投资5102亿元,水网总投资1308亿元,电网总投资477亿元,油气网总投资198亿元,市政基础设施网总投资2117亿元,社会事业补短板总投资921亿元。 江苏省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文件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文件 近年来,我国领导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提出了“新基建”和“数字中国”等重要战略目标。以下是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文件: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网络。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多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供水、城镇污水处理等。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多规合一”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交通、智慧城市、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投资力度,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益。 4、《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推动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等方向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目标,并明确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发展。 5、《网络强国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数据隐私保护水平。 6、《国家大数据战略》: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快5G网络、高速光纤网络、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7、《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人工智能芯片、智能算法、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总体来说,领导相关文件中均明确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未来将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新型基础设施所涉及的行业政策要求

新型基础设施所涉及的行业政策要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型基础设施在我国的建设日益 突出。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电 网基础设施和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涉及到了多个行 业和政策要求。以下是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行业政策要求的几个方面: 一、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数据中心等。 我国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并制定了 政策要求和指导意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益。 二、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是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建设的,具有智能 控制、智能交通管理和服务功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有利于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和缓解交通拥堵。政府相关部门出台 了政策文件,要求加大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交通建设,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三、智能电网基础设施 智能电网基础设施是指根据电力系统规模、装机容量和供电服务特点 建设的具有自动化控制、远程监视、可靠性等特点的电网系统。智能电网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电网科学经营和高效管理的关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 政策和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网的安全性、 可靠性和经济性。

四、现代水利基础设施 现代水利基础设施包括水库、水电站、水利工程和城市供水设施等。现代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文件,要求加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人民生活用水安全和农田灌溉需要。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涉及到其他行业和政策要求,比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通过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投资,可以促进不同行业的发展和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总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了多个行业和政策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还需要加强行业间的合作与协调,推动各个行业的发展互相促进,实现整体的协同发展。

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

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 和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满足北京市日益增长的人口 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北京市正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 现代化进程。本文将就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进行分 析和探讨。 一、背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智慧交通、数字经济、绿色 能源等,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在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将把这项工作作为促 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任务来推进。 二、目标 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城市的智 能化、信息化和绿色化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体目标包括: 1. 提升智慧交通水平: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交通流量监测、路径规划和智能调度,提高交通效率,缓解拥堵问题。 2.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带宽和覆 盖范围,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创新和创业。

3. 发展绿色能源: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支持力度,推动清洁 能源在城市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的安全保障:建设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 确保城市的通信网络和数据安全。 三、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北京市将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大投资力度:政府将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供资 金支持和政策激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2. 加强协作合作:加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协作合作,建立联 合研发和共享机制,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交流。 3. 建立政策支持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四、预期效果 通过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将实现以下预期效果: 1. 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能建筑等,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2. 促进经济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 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3. 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更高效便捷的交通、更快速的网络、更清洁 的能源等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满意度。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解读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解读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21.09.29 •【分类】法规、规章解读 正文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信部联科〔2021〕130号,下称《行动计划》),为推动政策加快落地,回应社会关切,现对《行动计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将物联网纳入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并对物联网接入能力、重点领域应用等作出部署。 “十三五”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加强政策指引,印发《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

引导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落地和产业发展。二是启动基地建设,推动杭州、无锡、重庆、福州、鹰潭等5个物联网示范基地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加速应用落地,2018-2020年连续三年遴选具有技术先进性、产业带动性、可规模化应用的创新示范项目,推动优秀成果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我国物联网产业总体规模、骨干企业数、标准制定数量等指标全部达到规划预期目标,物联网应用部署范围和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尽管如此,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持续推进解决的问题。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感知、传输、处理、存储、安全等重点环节技术创新积累不足,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新型短距离通信、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仍需加大攻关力度。二是产业生态不够健全。我国物联网企业竞争力不高,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领军企业较少,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协作程度低。三是规模化应用不足。现有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小、零散化,广覆盖大连接的物联网商业化应用场景挖掘不够,应用部署成本较高。四是支撑体系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不强,物联网安全问题仍然严峻,相关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能力不足。解决上述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汇聚合力,协同推进物联网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建设、重点领域应用推广和安全等工作。 “十四五”时期是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关键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系统谋划未来三年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共同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二、《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落实广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分工方案》的通知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落实<广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分工方案》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05.14 •【字号】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落实<广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分工方案》的通知 •【施行日期】2021.05.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本建设 正文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落实<广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分工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有关委、办、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柳州市落实<广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分工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5月14日

柳州市落实《广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2020-2022年)》分工方案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广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围绕落实自治区新型基础设施行动方案的工作目标和行动任务,特制定本工作分工方案。 一、行动目标 到2022年,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位居全区前列。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全方位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批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示范基地和应用场景初步构建,建成一批智慧乡村、智慧社区。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柳州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建成全区领先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全面形成,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到2022年,建成5G基站5000个,全市所有县区基本接入千兆宽带网络,20户以上自然村(屯)光宽带通达率达97%。 ——打造一体化高水平的融合基础设施。实现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险等公共服务设施数字化转型,将柳州建成新型智慧城市。到2022年,蜂窝物联网感知终端建成200万个。 ——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集群。构建以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装配式建筑、新型材料为引领的大科学设施。到2022年,建成2家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原创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大幅跃升。 ——建成柳州新型基础设施综合人才小高地。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才成长成才环境得到明显优化,人才数量质量获得大幅提升,具有柳州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人才小高地初步建成,基本形成人才发展与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相适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洛阳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洛阳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0.10.11 •【字号】洛政办〔2020〕48号 •【施行日期】2020.10.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本建设 正文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洛阳市推进新型基础 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洛政办〔2020〕4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2020年洛阳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0年10月11日2020年洛阳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发展新动力,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五提”行动,依托5G网络平台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引导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布局落地,丰富新型

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建设,促进新基建与洛阳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着力发展新制造、新消费、新服务,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形成新引擎强基础、增动力。 (二)指导原则 坚持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统筹推进,抢抓“两新一重”建设机遇,新型引领、新老并举,着力在补齐短板、成网配套上下功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坚持新基建与融合应用相结合,建为基础、用为引领、以建促用、以用逼建,率先在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智慧政务、智慧医养等领域做优做强。坚持新基建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洛阳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新基建关联的产业谋划布局,为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场景支撑;坚持政府指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和国资的政策效应和引导投入,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项目实施。 二、工作目标及实现路径 (一)工作目标 1.基础设施更加完善。5G网络实现县城以上城区全覆盖,服务全市乃至全国的行业性、区域性行业数据中心布局和节点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互联网骨干网和城域网等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新能源充电桩等为核心的智慧能源网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外联内畅的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加快构建。 2.应用场景明显拓宽。政务服务、城市管理、交通出行、公务服务等智能化水平持续改善,应用场景更加多元,智慧城市、智慧园区融合发展显著提高,企业生产设备、核心业务、工业大数据应用上云规模明显扩大。 3.产业能级持续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竞争力和质量效益同步增长,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新能源等产业集群规模持续壮大,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兴业态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乐山市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乐山市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0.12.31 •【字号】乐府办发〔2020〕36号 •【施行日期】2020.12.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本建设 正文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乐山市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乐府办发〔2020〕36号各区、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乐山市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2月31日乐山市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 年)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发展机遇,抢占发展制高点,促进新经济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充分认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意义,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化形成“1+2+6+N”的市域经济总体布局。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工作导向,紧扣“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发展主线,以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为目的,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培育“4+1”特色产业。结合发展实际和需要,大力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布局一批具有战略带动、意义深远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扩大市场消费需求,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培育发展新动能,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科学研判,适度超前。坚持规划是前提,项目是支撑,产业是核心,结合我市资源禀赋、产业发展趋势、财政承受能力,科学研判市场需求走向,合理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既要满足当前产业发展需要,又要防止盲目建设、遍地开花、一哄而上,避免造成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突出重点,示范引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优先布局,发挥示范带动效应。选择一批重点区县、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以市中区、乐山高新区、峨眉山市和主要景区、产业园区为重点区域,以制造业、文化旅游业为重点行业,以5G网络、工业互联网、智慧应用为重点领域。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坚持市场需求导向,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展应用领域,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配合,共同推进。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 (2023-2026年) 为进一步推进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6年底,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级迈上新台阶,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更加广泛融入和改变城市生产生活,支撑国际数字之都建设的新型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基本建成。 ——初步建成以5G-A和万兆光网为标志的全球双万兆城市。5G-A网络、万兆光网的覆盖广度和应用深度全球领先,支持“双循环”内连外通的国际网络枢纽节点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球网速最快、覆盖最全、时延最低的城市之一,率先迈入全球双万兆城市行列。 ——加快建成支撑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区块链创新应用的高性能算力和高质量数据基础设施。建成多元供给、云边协同、随需调度、高效绿色的城市高性能算力网络体系,力争建成支撑万亿级参数大模型训练的智能算力资源、高质量语料库和专业数据集,初步建成以浦江数链为核心的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 ——初步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服务功能最强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初步建成全球领先的光子科学大设施集群,面向第六代移动通信(6G)、芯片制造与数字孪生、AI+生物、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初步建成若干前沿产业创新平台,为应对科技产业变革和探索科学研究新范式提供设施支撑。

——全面建成泛在融合的超大规模城市智能终端设施体系。支撑数字孪生的物联感知体系基本建成,数字技术赋能经济、治理、生活基础设施成效显著,交通、物流、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面向城市数字生活新图景的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泛在互联的高水平网络基础设施 1.推动5G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通信网络向“双万兆”探索演进。加快试点部署5G-A网络,支撑车联网、虚拟现实、8K超高清等应用率先商业落地。推动医院、高校、文旅、交通枢纽等公共建筑重点场所清单内95%以上和4000幢以上商务楼实现5G覆盖。力争率先建成以光传送网(OTN)传送、光纤到户接入的端到端全光网络,开展万兆到户试点,超前部署基于50G无源光纤网络(PON)的超千兆宽带业务。 2.布局“天地一体”的卫星互联网。稳步推动实施商业星座组网,加快落实频轨资源授权,分阶段发射规模化低轨通信卫星构建低轨星座,建设测控站、信关站和运控中心等地面设施,促进天基网络与地面网络融合应用。推进智慧天网创新工程,搭建中轨道卫星通信网络技术验证系统,开展大跨距全球互联等在轨验证,为探索构建中轨道通信卫星星座奠定基础。 3.打造连通内外的国际网络枢纽设施。推进东南亚-日本二号海底光缆建设及已建海底光缆系统扩容,推动临港海底光缆登陆站等国际通信设施建设。争取扩容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推动上海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国家(上海)互联网交换中心扩容。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扩容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降低跨境网络访问时延,提升网络服务质量。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 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08.10 •【字号】苏政办发〔2021〕45号 •【施行日期】2021.08.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本建设 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 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苏政办发〔2021〕4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8月10日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服务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重大战略部署,既能通过拉动投资支撑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又符合转型升级需要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在补齐短板弱项的同时做大做强发展新引擎。近年来,全省深入实施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强省等战略,高水平建设智慧江苏,系统化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无线江苏”和“宽带江苏”等重点工程,2020年底,全省开通4G基站38.9万座,建成并开通5G基站7.1万座,基本实现城市、县城和重点乡镇覆盖。启动宽带“双G双提”行动计划,推动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双双迈入千兆时代,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9233万个,10G PON(10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传输速率达10G的无源光纤网络)端口超过50万个。全省县城、乡镇(街道)以及集中居住区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基本完成,城乡有线电视数字化率98.59%。持续推动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第6版)规模部署,移动网络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9000万。窄带物联网实现全省覆盖,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5亿。算力基础设施领域,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2020年底全省在用标准机架数达35万架,建成南通国家数据中心产业园、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两大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类)和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昆山中心等超算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领域,围绕工业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病理细胞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和算法框架、工具及平台等重点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积极构建政务区块链基础设施框架,推动区块链技术示范应用工程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苏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