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科学上册 地震和火山1教案 首师大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地震和火山1教案 首师大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地震和火山1教案 首师大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地震和火山1教案 首师大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地震和火山1教案首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火山和地震的灾难。知道我们是地震灾难较频繁的国家。

2、了解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危害。

3、初步了解地震和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分布。

4、初步掌握防震避震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地震和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分布,初步掌握防震避震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难点:初步掌握防震避震的基础知识。

四、教具准备(1)

地震和火山的影像实录或以其为背景的电影。(2)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和火山的资料。(3)设计地震和火山课堂实验,准备有关的器材。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问:

1、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2、板块的运动会产生什么结果?

3、通常板块的运动是非常缓慢的,因此难以察觉,但有时也会产生剧烈的作用,这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二)新课内容一:地震

1、提供影像或文字资料,介绍地震现象。

2、地震会产生什么危害?

3、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呢? 主要的地震都是地下的岩层断裂或错动造成的。

4、示意:地震的发生(动画、实验演示等)

5、介绍地震的震级、震源、震中、震中距等知识。

6、地震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呢? 地震主要发生在岩层比较脆弱的地区,主要是板块的边缘,板块与板块彼此相接的地区。

7、具体从地图上着,世界上哪些地区地震发生得最多?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8、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那么如何防御地震呢? 首先,要能进行准确的预报。这就需要对地震机制有深刻的认识,加上先进的监测手段。这些目前人类还都做不到。

那么,不能知道地震什么时候会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地震并不可怕,一是其发生几串低,二是人员伤亡取决于建筑物的质量,三是只要有好的避震方法,就能有效地减少地震中的人员死亡。

9、课文中的讨论题

10、组织课堂模拟避震演习

(三)课内容二:火山

1、提供动态影像和图片、文字等资料

2、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呢?动画示意或实验演示

3、火山是怎样危害人类的呢?火山灰、熔岩(融雪洪流、泥石流、森林火灾等)

4、火山有没有一些好处呢?提供文字和图片资料。

5、火山喷发是可以预报的。现代我国火山的危害很小。介绍或提供资料。

(四)小结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防震知识应牢记在心。作业:掌握预防地震的一些小常识课后小结:

火山与地震教案培训资料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节教材是属于《科学课程标准》中人类生存的地球这个领域。本节主要介绍火山和地震这两个主题。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全章重点要学习的是“变化的地形”,地形的变化有时剧烈有时缓慢,本章第二、三节的“海路变迁”和“缓慢的地形变化”主要都是以长期的缓慢的大地变化。而由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变化是明显剧烈的,作为本章的第一节,这样安排使学生对之后要学的缓慢地形变化较容易接受,因为这样的顺序安排很重要。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结构图火山与地震火山地震成因喷发物火山灰岩浆水汽烟雾改变地形陆地:火山丘海底:火山岛火山的弊与利类型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火山带简介成因危害预报应对措施地震带地震火山带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方面】同学们经常会从新闻报纸上听闻有关地震和火山的报道,尤其对近年来全国以致全球各地地震频发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也有所了解。只是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它们的分布情况等知道的比较少,并且对两者都会引起地形的变化可能更未曾了解。【能力方法方面】本节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以及对生活实例的对比观察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火山地震带和地震发生前的预报和震时措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和防震抗灾意识。【情感态度方面】通过本节学习学生知道大地是不平静的,但具体的对于地形是怎么运动变化着的也有待加深认识。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和视频实验的观察以及对比分析,得出火山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并以举例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地震可以预报以及震时在不同场合的应对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火山和地震,能体会到地形是变化着的。掌握防震抗灾的科学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震的危害以及地震来时的应对措施2)火山和地震均能改变地形3)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教学难点】1)火山与地震的成因2)火山和地震均能改变地形五、教学方法【教法】多媒体课件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讨论法、观察法六、教学器具【教学器具】PPT 教学过程<一>教学任务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奉化应该很熟悉了,那就你们对奉化的观察,觉得奉化有哪些地学生回答:平原、丘陵、盆地(学生在小学时候就已经知道一些地形知识)教师:一个小小的奉化就有这么多种的地形,可想而知地球上的地形是变化万千、各种各样,我们世界上的地形主要分为五大基本类型(课件展示五种基本地形图片)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够改变我们地形的两种自然现象——火山和地震(板书),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火山(板书)<二>教学任务二:火山教师:大家都开过饮料罐吧,下面我们来看个视频,当我们在打开饮料罐之前先摇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播放视频)教师:知道为什么饮料会喷射出来吗?学生: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了解回答教师:解释饮料在摇晃一下以后打开会喷射出来的原因,从而引出火山喷发的原理和饮料喷射是相似的,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提出火山的成因是由于岩浆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环境作用下,会沿着地壳的裂隙或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的。(板书)教师:知道了火山的成因,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真实火山喷发时的情景,仔细观察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物体有哪些?(课件播放视频)学生:带着问题来看视频教师:看了刚刚的视频,大家知道火山的喷发物有哪些?学生: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回答教师:首先我们看到喷出来的浓浓的灰色这是火山灰,随后喷出来一些火红火红的物体是岩浆,伴随着火山灰和岩浆喷出来的还有水汽烟雾。我们将火山的喷发物归一下类,其中火山灰属于固体物质,那岩浆就属于液体物质,而水汽烟雾中含有气体物质比如水汽就是气体。(板书)学生:学生跟着思路一起回答教师:介绍火山能够改变地形,当陆地上的火山喷发后会形成火山丘,比如日本的富士山;那么海底的火山喷发会形成什么呢?(一般学生均能回答出来岛屿)我们给他个名字叫火山岛,最著名是夏威夷群岛还有我们台湾的澎湖列岛,钓鱼岛也属于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岛屿。(课件播放著名的火山图片)(板书)教师:火山喷发会给我们带来弊的同时还会有利的存在,下面我们以圣海伦死火山喷发带来的弊和利为例来探讨一下火山的弊与利,大家可以参看书本102 页视窗找出弊和利。(板书)学生: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地震和火山1名

最新资料推… (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地震和火山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理解火山和地震的灾难。知道我们是地震灾难较频繁的国家。 2. 了解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危害。 3. 初步了解地震和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分布。 4. 初步掌握防震避震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地震和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分布,初步掌握防震避震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难点:初步掌握防震避震的基础知识。 四、教具准备 (1) 地震和火山的影像实录或以其为背景的电影。 (2) 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和火山的资料。 (3) 设计地震和火山课堂实验,准备有关的器材。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 1.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2. 板块的运动会产生什么结果? 3. 通常板块的运动是非常缓慢的,因此难以察觉,但有时也会产生剧烈的作

用,这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二)新课内容一:地震 1. 提供影像或文字资料,介绍地震现象。 2. 地震会产生什么危害? 3.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呢? 主要的地震都是地下的岩层断裂或错动造成的。 4. 示意:地震的发生(动画.实验演示等) 5. 介绍地震的震级.震源.震中.震中距等知识。 6. 地震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呢? 地震主要发生在岩层比较脆弱的地区,主要是板块的边缘,板块与板块彼此相接的地区。 7. 具体从地图上着,世界上哪些地区地震发生得最多?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发生 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8.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那么如何防御地震呢? 首先,要能进行准确的预报。这就需要对地震机制有深刻的认识,加上先进的监测手段。 这些目前人类还都做不到。那么,不能知道地震什么时候会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地震并不可怕,一是其发生几串低,二是人员伤亡取决于建筑物的质量,三是只要有好的避震方法,就能有效地减少地震中的人员死亡。 9. 课文中的讨论题 最新资料推…荐....................................... 10. 组织课堂模拟避震演习 (三)课内容二:火山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2.4.火山和地震1-附知识点梳理

火山和地震 课程标准: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了解地震的现象。 3.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目的: ●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 ●能够模拟地震的形成。 教学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层次2: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层次3: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层次2: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但不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形成。 层次3: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并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形成。 教学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看 一段录像。 (2)观看“火山和地震”的现 场情景。 (3)学生说说: ①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 自然现象? ②谈谈看了录像后的感想。 (4)关于火山和地震,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5)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探索和调1.确定研究的主题

查(1)小组讨论想研究哪一个 问题?并且把要研究的问题发 表在bbs上。 (2)汇报(教师可以通过实际 问题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应该要 了解问题进行引导组织)。如果 有时间可以进行第二个、第三 个的研究。 2.指导研究方法 (1)我们在网上查资料可以通过四种方法进行。1,站内查找2,通过链接的网站3,通过一些如:https://www.doczj.com/doc/9718838360.html,,https://www.doczj.com/doc/9718838360.html,等查找4、书本。 (2)文字和图片都可以操作通过复制、粘贴进行比较快。注意:先到学校网站查找,找不到再到外网去查找。 3.学习进行研究 (1)个人进行研究。(如果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新的问题可以发表在网上;快的同学可以进行第二个主题的研究) (2)小组讨论汇报、把小组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并且选出代表进行全班讨论。(教师可以讲一下汇报后还要进行评选优胜组评选及颁布发小锦旗)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回顾和解释介绍侯风地动仪和现代地震检 测仪工作的录像和工作过程录 像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 形成原因及地震的 预防措施,知道我国 是世界上最早研究 地震的国家之一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水滴里的生物》 1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首师大小学科学六上《12.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案

(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各种各样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率来表示 2.了解描述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要用时间.路程和方向来表示。 3.初步学会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4.在测量中要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了解用速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研究物体运动的速率 三、教学难点: 研究物体运动的速率 四、教具准备 (1)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1块表(秒表)和一把米尺 (2)教师和学生搜集一些各种物体运动速率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部分是让学生了解怎样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活动1 两位同学沿着直线行走,一位慢走10米,一位快走10米,走的快慢要均匀,测量出他们各自用了多长时间。怎样表示他们运动的快慢? 活动2 两位同学沿着直线走,一位慢走、一位快走,走一定的时间,走的快慢要均匀,测量他们各自走过的路程。怎样表示他们运动的快慢? 上面的两个活动中,同学们都是沿着直线快慢均匀地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速度的大小来表示他们运动的快慢。 教师可以讲述: 常见的物体运动常常不是直线运动,运动的快慢也常常是变化的,因此,物体运动的快慢要用速率来表示。 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用速率来表示的。速率的大小等于每个小时(或每分.每秒)内通过的路程,或者说速率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就可以得到物体运动的速率有数量又有方向。速度的数是物体的速率。 1

(在本课中不出现速度这个概念。) 例如赛跑.游泳等就是用这个方法来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即在—少,运动得就越快。课文还介绍了速率的单位和一些物体运动的速率。 (二)物体位置的变化要用时间、路程和方向来描述。 1.思考:学校和小亮家的位置分别如课文中的地图所示。小明问小亮:“你怎样从学校走回家?”小亮说:“要用0.2小时,走0.8千米。”他的回答完整吗? 2.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论述了怎样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我们从学校走回家,都经历着位置的变化,可以说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变化了,只用时间.路程来描述是不够的,还要用方向来描述。如果方向错了,走得越快,走得越远,反而会距离目的地越远。 小亮从学校走回家,经历着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本课不直接讲机械运动,只是通过具体事物定性地讲物体位置的变化。) (三)拓展:进一步了解物体的运动。 1.了解什么是参照物。 问题:一个人在路上跑步,我们会说他在运动。我们还会说路边的房屋是静止的有人说路边的房屋也在运动,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2.本课是研究物体的运动。 所谓物体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在路上跑步的人在运动,而路边的房屋是静止的,这些都是以地面为标准,跑步的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房屋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如果以地面为标准,跑步的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他在运动;而路边的房屋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房屋是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为标准,路边的房屋就与地球一起在飞速地运动,因为房屋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也发生着变化。 3.结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要看是以另外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4.小结: 在课文中,将运动论述为:所谓物体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着变化。也可以认为运动是一个物体的位置或地点,相对于被认为是静止的物体作连续的变化。 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两辆汽车,选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选两辆汽车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辆汽车是静止的——相对静止。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 2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火山与地震》教案

第一节,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火山与地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火山与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 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地震的形成和原因 教学难点:地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当你漫步在平坦的小路上时,或者当你攀登于高山险峰时,你应该感到,你脚下的土地是一种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平坦的路面上,淋浴着阳光,心里是踏实而且愉悦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脚下这片坚实的土地会突然裂开呢?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什么现象呢?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火山、地震) <二>.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你知道火山与地震吗? 你能描述火山喷发和发生地震时的情景吗? 你了解火山与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揭开火山与地震的神秘面纱。 学生观看课本中五幅火山的照片,讨论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过渡:那么,如此剧烈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教师演示:拿一罐充气的饮料,经过摇晃后再打开,观察现象。 问:为什么瓶内的饮料会喷发而出呢? 学生讨论归纳:因为摇晃后瓶内气体产生的压力。 教师讲解:因为在地球内部有着灼热的岩浆,他们在强大的内压力作业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的裂隙喷出地表,就形成了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喷出的有岩浆、火山灰和水汽烟雾等。 <板书> 1.火山 <1> 火山喷物:岩浆、火山灰、水汽烟雾等 <过渡> 那么,火山喷发之后地球表面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归纳:火山喷发的结果常常由于喷涌的岩浆冷却后会形成火山丘(如富士山),而在海洋中则会形成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 推出:火山会改变地形。 提问:我们知道,有的火山喷发之后就沉寂了,有的火山经常在喷发,那么,火山有哪些种类呢? 学生阅读“小资料”,归纳 <板书> 2. 火山的分类 按活动情况:活火山,死火山,修面火山 问题:大家知不知道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讲述:火山喷发时,景象非常壮观,其实,自然界中,还有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我国的古籍《诗经》上记录了周幽王二年发生的这种现象“烨了闪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里描述的就是地震发生的景象,意思是地震发生时,有闪闪的地光,隆隆的地声,瞬间山崩地裂,河水翻滚,高岸变成了低谷,深沟变成了丘陵,这是世界上最早对地震的文字记录,那么,你们所知道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有哪些呢?(学生讨论) 其实,并不是每一次地震都这么剧烈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微弱的,无破坏的地震是经常发生的,全球每年的有500万次,只有少数的会有破坏性,并酿成灾害。你了解我国和世界上发生过那几次大的地震?造成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举例: 如:①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的一次著名大地震,8.5级,引起巨大海啸,掀起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配套教案全集

【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教学设计 教学计划 分析项目具体分析 本册内容分析第一单元:人体的秘密、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三单元: 身边的运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五单元:科学考察 (选学)。 本册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对大自然、对科学和 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以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为载体,使学生学习与日常生 活联系密切的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 步认识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关 系;初步感受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变化是有规律的;初步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 密切关系。 3、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 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体验 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 的科学精神。 发展学生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 情趣;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和 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册重难点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索自然的兴趣 及实验能力。 人的生理特征;机械、运动;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 对知识进行自主研究、探讨的训练。 对“物体和运动”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实验设计证明。 本册课时安排本册共___5__ 单元(此处需写出各个单元共需多少课时) 第一单元: _6____课时第二单元: ___7__课时第三单元: __7___课时第四单元: ___5__课时第五单元:(选学) _5____课时 第___1_ 单元分析 分析项目具体分析 本单元内容分析第1课:人的性状、第2课:我们的生长发育、第3课:脑 的保健、(选学)*第4课:人类的进化 本单元教学目标(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发展学生关爱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保持身体健康的情

火山和地震_教案

火山和地震 【教学目标】 1.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 3.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4.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2.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纸箱、木块、记号笔,有关火山和 地震的图片资料或者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地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过渡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地球的两大自然现象——火山喷发和地震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3.学生交流:关于火山和地震知道些什么? 4.视频播放,通过看火山、地震的录像片段,又知道了些什么?(学生交流。) 二、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1.过渡:大家去过科学宫,看过模拟的火山喷发。结合刚才的录像,大家再看看书,说 说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 2.学生交流。 3.过渡: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分组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4.师生小结: (1)火山喷发的原因。

(2)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 (3)从火山爆发的现象中,人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地球内部压力大、温度高。)5.拓展:学生介绍收集来的火山知识。 三、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1.过渡:我们知道地震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通过观看录像,我们已经略知一二。 2.研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1)教师介绍地震的主要类型:火山、塌陷、构造地震。 (2)介绍地震的原因: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力。(毛巾实验或木条实验。) (3)介绍地震的危害。 3.做模拟地震实验,找震中,判断地震的强弱。 (1)纸箱模拟地震,判断地震的中心与强弱。 (2)学生画图表示地震的中心,比较几次敲击纸箱箱面的震动大小。 4.小结。 四、读故事说体会,谈谈安全教育 1.过渡:在人类不断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之奉献一生,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宝贵经验以及伟大的发明。 2.听故事,谈体会。(科学家夫妇献身故事,张衡的研究。) 3.提问:这两个故事告诉大家什么? 4.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研究这些自然现象? 5.安全教育: (1)地震来临时我们怎么办? (2)在其他灾难面前我们怎么办? 五、拓展活动 投影拓展讨论题,学生交流。 (1)地球是运动的吗? (2)为什么我国台湾省是地震的频发地区? (3)板块之间的运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4)我国古代对地震的研究还有何成果? (5)现代还有哪些地震预测仪器? (6)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地震?

……六年级上册科学火山和地震复习题

4、火山和地震 一、填空 1、现代的地震监测仪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强的灵敏度。 2、为了研究记录火山的活动,法国火山学家卡蒂娅·喀夫特和摩希斯·喀夫特夫妇终生致力于火山活动的记录工作。这对夫妇1991年在考察日本云仙岳火山爆发,不幸双双遇难。 3、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我国河北唐山、丰南一带的强烈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重伤。震区内大多数建筑物倒塌。 4、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它构思巧妙,当地震发生时,朝着地震方向的龙嘴里的小球就会掉到下面的蟾蜍的口中,这样就可以确定地震的方位了。 二、简答 1、发生地震你知道怎么保护自己? 答:①躲到床下、桌下②跑到空旷处③躲到空间狭小处 2、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答: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3、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答: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don't know that

I love you.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can't see my love 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 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 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 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 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 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周遭流岚升腾,没露出那真实的面孔。面对那流转的薄雾,我会幻想,那里有一个世外桃源。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夏夜,我会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流星雨的来临…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1 火山与地震]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九十一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1 火山与地震]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 解析]九十一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地带中,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的有( )。 A、南、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带 B、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带 C、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带 D、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今年4月,雅安地震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由于板块的碰撞或张裂引起的 B、地震只能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 C、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到房屋内躲避 D、我国已经能够准确预报地震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点在震源 B、目前人类已经可以非常准确地预报地震 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破坏性 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有关防灾减灾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矿矿井内严禁烟火 B、地震发生时,尽量选择往室内躲避 C、通过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D、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能减缓沙尘暴的发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地球内部能量剧烈释放的形式是( ) A、地壳运动 B、褶皱、断层 C、褶皱和地壳运动 D、火山、地震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28.2°N,84.7°E)发生8.1 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B、亚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8.火山和地震》练习含答案

第二单元第四课《火山和地震》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解析:解答: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分析:本题考查火山达到分类。 2、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地壳的运动 解析:解答:地震是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而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 3、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______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答案:岩浆 解析:解答: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分析:本题考查火山的产生。 4、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______。 答案:地震 解析:解答: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分析:本题考查地震的产生。 5、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_______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____________。 答案:张衡|候风地动仪 解析:解答: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分析:本题考查张衡的发明。 6、________年在我国发生的唐山7.8级大地震造成40万人伤亡。_______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造成了6万多人死亡。

六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与地震 2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 2教案苏教版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了解地震的现象。 3、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教学目的:●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能够模拟地震的形成。教学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层次2: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层次3: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层次2: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但不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形成。层次3: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并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形成。教学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看一

段录像。(2)观看“火山和地震”的现场情景。(3)学生说说:①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自然现象?②谈谈看了录像后的感想。(4)关于火山和地震,你想知道哪些知识?(5)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探索和调查 1、确定研究的主题(1)小组讨论想研究哪一个问题?并且把要研究的问题发表在bbs上。(2)汇报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应该要了解问题进行引导组织)。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第二个、第三个的研究。 2、指导研究方法(1)我们在网上查资料可以通过四种方法进行。1,站内查找2,通过链接的网站3,通过一些如:googleZZZ,163ZZZ等查找 4、书本。(2)文字和图片都可以操作通过复制、粘贴进行比较快。注意:先到学校网站查找,找不到再到外网去查找。 3、学习进行研究(1)个人进行研究。(如果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新的问题可以发表在网上;快的同学可以进行第二个主题的研究)(2)小组讨论汇报、把小组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并且选出代表进行全班讨论。(教师可以讲一下汇报 后还要进行评选优胜组评选及颁布发小锦旗)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回顾和解释介绍侯风地动仪和现代地震检测仪工作的录像和工作过程录像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4 火山和地震 D卷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4 火山和地震 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 (共3题;共3分) 1. (1分)________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2. (1分)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张裂、错动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的严重破坏就是________。 3. (1分)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________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二、判断 (共4题;共4分) 4. (1分)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尽快跑到空旷处。. 5. (1分)火山只能给人带来灾难,不能给人带来便利。 6. (1分)火山喷发、地震都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7. (1分)地球上有些地方会经常有火山喷发,有的地方却没有。 三、选择 (共2题;共2分) 8. (1分)火山可以给人们()。 A . 地热利用 B . 形成矿产 C . 钻石

9. (1分)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 A . 海啸 B . 瘟疫 C . 房屋倒塌 四、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4分) 10. (1分)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地震? 11. (1分)请在下图中,标出火山结构示意图。 12. (1分)请自行设计火山喷发的实验。 13. (1分)地震发生时该怎样保护自己?

参考答案一、填空 (共3题;共3分) 1-1、 2-1、 3-1、 二、判断 (共4题;共4分) 4-1、 5-1、 6-1、 7-1、 三、选择 (共2题;共2分) 8-1、 9-1、 四、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4分) 10-1、

火山和地震-教案

火山和地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 3、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4、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三、教学准备 师:火山和地震课件;毛巾、一次性筷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 ①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火山喷发) ②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自然现象?(揭题:板贴:火山) (二)自主学习 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1)学生试说 (2)今天我们无法亲自去看火山是如何喷发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一下(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土豆泥、番茄酱)请大家边做这个实验边思考,这些器材分别模拟的是什么? (3)实验出现了什么现象? (4)结合这个实验,你能不能再说说火山是如何形成的? (5)小结:地下的岩浆在高温高压下沿着薄弱地带喷发就形成了火山。 2、火山给人类带来了? (1)火山一旦爆发就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危害,你知道有哪些吗? (2)火山爆发是不是只带来危害呢? 2、地震的产生

(1)谈话: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在我们身边还有一种自然灾害也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我们先来看一组照片 (2)这是什么自然灾害?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灾难,我们还是要向那些奋不顾身营救的勇士们给予敬意的,我们给他们鼓掌好吗? (3)那你们知道这么可怕的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吗?小组讨论一下。 3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1)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个小实验,请大家先做实验,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你们的实验现象。 (4)模拟实验:毛巾和筷子(实验要求) (5)分组模拟实验、体会、观察、联想。 (6)小组汇报:在刚才的实验中,你有什么感觉?(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手感觉到了什么?)(筷子——地壳的岩层;被用力弯曲——挤压产生褶皱;当筷子承受不了你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7)小结:地球中的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产生褶皱,当这种褶皱到达无法承受的状态,就会突然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不过地震发生的原因还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只了解了其中一种,课后大家可以继续去了解。 4、怎样监测地震? (1)谈话:地震如此可怕,我们是不是完全无计可施呢? (2)讲述:我国对地震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大的贡献,如张衡发明的侯风地动仪。现在人们可以利用精密的仪器对地壳的变化进行监测,逐步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震是怎样监测的,看视频。 (3)生活中我们是无法获得这些精密的仪器的,但是地震前会发生一些奇怪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吗?(图片) 5、当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1)讨论:如果遇到地震时,你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2)视频补充 (3)学生模拟逃生 (三)巩固应用 1、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2、谈话:请在课后去查找资料了解你还想知道的问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火山和地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教学重点是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难点是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组织学生做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和地震的实验。学生做得很认真,观察很细致,记录很详细,汇报时很热烈。有的组先做完实验,在汇报时还补充火山停止喷发时,岩浆会慢慢凝固,恢复了以往的平静。可以说学生从模拟实验开始一直到课堂结束还在观察。这种持续观察不仅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的观察的毅力,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在模拟地震发生时,学生发现高层的建筑会最先倒塌,平房或低矮的建筑会最后倒塌。当让学生谈谈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学生马上就说往空旷的地方去,有的说地震时先躲在课桌下,然后再往外逃…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激发重现与加强。不刻意进行知识点的传授与强化,因为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只是对于学生我高估了,与本地的科学教学有点脱钩。也可以说,新课程的理念在这里还很空白。因此,教学流程不很流畅,甚至影响了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

教学中进行改进。因为合理存在的教学的不确定性,教学经验的不足,处理的不恰当,不及时,调控不自如,让听课老师误解了是重难点把握的不恰当,这很正常。由于时间上的安排考虑,结合学生实际,我删减了部分内容,如没有播放火山喷发的录象,没有加入对地震的预防知识讲解,没有给学生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和外国科学家对火山和地震的研究与成果,象火山带的分布、火山的类型、历史上发生的著名事件,真如前面所讲,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不是遗憾,有时间会在第二课时适当渗透,相信这样做也不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精彩。关键是通过我的教学,学生各种探究能力提高了,学会了自主探究,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科学知识,只有老师的讲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会了学习科学的方法,能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算是我教学的成功。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下《6.自行车的结构》word教案

学科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学设计自我评析 ——自行车的结构 徐蕾怀柔区九渡河镇中心小学 一、教材分析 (一)、自行车的结构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科学》第八册第二单元设 计与制作第6课内容。本课意在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自行车基本构成。并能认识自行车中的 简单机械及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a 1、初步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成。知道自行车是一种人力机械交通工具,是由许多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 2、能通过对自行车的观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 3、发展对科学与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观察自行车,并能够对自行车进行宏观分类。 难点:了解自行车包含的简单机械。 二、教学准备 自行车、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本课的研究对象常见,学生也知道自行车大概的结构分配,只是部分的工作原理以及专业名称不熟悉。在课程设计上能够符合学生接受事物知识由浅入难的自然习惯。 科学课的核心是科学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师生角色的定位应该是,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探究过程顺利进行的脚手架。这种角色的定位,要求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前概念水平有相当准确的把握。学生们对自行车是很熟悉的。六年级的同学大部分都会骑。若按教参的意见,本课要用2--3课时完成,因为六年级的同学大部分都会骑自行车,所以课程的第一部分就是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可以划分为几大部分。意在让学生有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自行车结构。然后进行展示,并说明自己划分的原因。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一件本以为特别熟悉的物体,把它第一步解剖着观察,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兴趣的。 第二部分就是把划分为“块”的自行车再细化,这就需要学生认识各个部分的名称。有些名称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前叉、飞轮等。我采用的是对照教材,先找组,再找熟悉的物体,不熟悉的标注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在这个环节上,既锻炼了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也锻炼了小组合作的能力。但如果老师能够集体解决问题,效果应该会更好。 第三部分再将细化的结构名称整合起来。这就引出了车架的作用,同时复习了形状结构特点。 最后,讨论自行车中所运用的简单机械,为下一节课自行车的行驶作出准备。 在实际的生活应用中,人们会依据实际需要改进一些物体的结构,使其在

初二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

初二地理教案地震和火 山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 编者按: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初二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并能结合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过阅读有关地震的检测和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地质灾害中影响特别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又当属地震。火山在我国危险不大。所以教材详讲地震、略讲火山。关于地震,教材分了三个标题: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的监测和预报(选学课文)。这三个标题的思路是:告诉事实分析原因、图示分布教会预防。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

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主要地震带的教学。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3.23中找出,读出所在省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引课)在第二节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曾讨论过我国的三列横向和三列纵向山脉的成因,它们是因受到的挤压力隆起而形成,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漫长的,当这个变化缓慢进行时,人们不易察觉,而当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时,人们就感觉到大地在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板书)第四节地震和火山

《火山与地震》教案1(华东师大七年级上)

火山与地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火山与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 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地震的形成和原因 教学难点:地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当你漫步在平坦的小路上时,或者当你攀登于高山险峰时,你应该感到,你脚下的土地是一种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平坦的路面上,淋浴着阳光,心里是踏实而且愉悦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脚下这片坚实的土地会突然裂开呢?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什么现象呢?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火山、地震) <二>.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你知道火山与地震吗? 你能描述火山喷发和发生地震时的情景吗? 你了解火山与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揭开火山与地震的神秘面纱。 学生观看课本中五幅火山的照片,讨论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过渡:那么,如此剧烈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教师演示:拿一罐充气的饮料,经过摇晃后再打开,观察现象。 问:为什么瓶内的饮料会喷发而出呢? 学生讨论归纳:因为摇晃后瓶内气体产生的压力。 教师讲解:因为在地球内部有着灼热的岩浆,他们在强大的内压力作业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的裂隙喷出地表,就形成了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喷出的有岩浆、火山灰和水汽烟雾等。 <板书> 1.火山 <1> 火山喷物:岩浆、火山灰、水汽烟雾等 <过渡> 那么,火山喷发之后地球表面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归纳:火山喷发的结果常常由于喷涌的岩浆冷却后会形成火山丘(如富士山),而在

海洋中则会形成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 推出:火山会改变地形。 提问:我们知道,有的火山喷发之后就沉寂了,有的火山经常在喷发,那么,火山有哪些种类呢? 学生阅读“小资料”,归纳 <板书> 2. 火山的分类 按活动情况:活火山,死火山,修面火山 问题:大家知不知道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讲述:火山喷发时,景象非常壮观,其实,自然界中,还有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我国的古籍《诗经》上记录了周幽王二年发生的这种现象“烨了闪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里描述的就是地震发生的景象,意思是地震发生时,有闪闪的地光,隆隆的地声,瞬间山崩地裂,河水翻滚,高岸变成了低谷,深沟变成了丘陵,这是世界上最早对地震的文字记录,那么,你们所知道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有哪些呢?(学生讨论) 其实,并不是每一次地震都这么剧烈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微弱的,无破坏的地震是经常发生的,全球每年的有500万次,只有少数的会有破坏性,并酿成灾害。你了解我国和世界上发生过那几次大的地震?造成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举例: 如:①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的一次著名大地震,8.5级,引起巨大海啸,掀起10多米高的浪波及到距智利一万多米的日本海岸。 ②1976年7月我国唐山发生的大地震,使唐山这座城市一夜之间化为废墟。 问:地震破坏力如此之大,那么,地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教师演示:找两根厚度不一的细木片,用力弯曲,将其折断。 学生讨论,归纳: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发生断裂,移动而造成的,实验中是双手产生力量,而地震时是地球内部产生力量。 引出:你们知不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讨论> 讲解 板书地震按成因分类:自然地震,人工地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