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城市雪亮工程-人像对比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雪亮工程-人像对比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雪亮工程人像对比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系统概述 (3)

1.1建设背景 (3)

1.2建设目标 (3)

1.3设计依据 (4)

1.4设计原则 (6)

1.5需求分析 (7)

第二章总体架构设计 (19)

2.1设计思路 (19)

2.2雪亮工程架构 (21)

2.3系统逻辑架构 (22)

第三章人像对比系统设计 (25)

3.1.系统概述 (25)

3.2.业务战法设计方案 (38)

第一章系统概述

1.1建设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

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69 号),国家发改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

九部委《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案》(2015-2020 年)、《关

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

﹝2015﹞996 号)等工作要求,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

时可用、全程可控、全面应用”。

2016 年6 月27 日,全国综治和平安建设信息化工作推进会强调:统一思想认识,群防群治,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共享机制;大力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管理;整合资源,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向基层延伸,实现重点部位、主要道口、人员密集区域、要害部位、重要场所、案件高发区域、治安复杂场所全覆盖。建成标准统一、运行规范的“雪亮

工程”。

“雪亮工程”是以市(县)、乡镇(街道)、社区(村组)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

系统、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

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完善立体化治安

防控体系,在强化治安防控、打击暴恐犯罪、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争创新成效。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系统的建成,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

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网

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的需要,以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农村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加强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将特殊人群信息全部录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信

息系统,做到各类特殊人群“底数清、去向明、不漏管、不失控、服务好”。

1.2建设目标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在中央

政法委和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我市“雪亮工程”建设可行性方案的总体框架下,依托

视频监控共享系统,整合视频监控系统资源,依法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单位提供视频图

像信息资源服务,服务公共安全实战需求。到 2020 年,视频监控系统科学覆盖中心

城区、城乡社区、重点行业和领域,确保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及治安复杂区域的公共

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覆盖率和联网率达到 100%,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

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总体目标。

1.3设计依据

■政策依据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发【2016】4 号)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4】69 号)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令 55 号)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 号)

《关于印发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案》(2015-2020)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5】2056 号)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GB/T31000-2015)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GB/T33200-2016)

《关于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综办【2014】27 号)《2016 年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程示范城市(区)项目申报评选办法》

■技术标准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6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 35114-2017

《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GA/T1400-2017

《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分析系统》GA/T1399-2017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要求》(国标 GB/ T28181GB/T25724-201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公安信息通信网边界接入系统安全规范》(试行)——视频接入部分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行业标准》(GA70-94)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A/T669-2008)

《应急通信手册》(国际电信联盟 2005)

《国际电信联盟应急通信大全》(国际电信联盟 200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17963)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2-2006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3-2006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24856-2009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08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2008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20269-2006

■其他编制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174-2017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11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

《防静电静电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9261、2、3

《国际综合布线标准》TIA/EIA568-B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 修订)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设计与安装》09DX009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5040-2005

《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YDT_1173-2010

《防静电静电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

《防静电贴面板通用规范》SJ/T11236-2001

《计算机机房场地静电地板技术条件》GB6650

1.4设计原则

雪亮工程在追求性能优越、经济实用和遵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稳定的原则。使该系统真正成为符合业务实际应用的信息系统,并综合考虑维护及操作因素,为今后的发展、扩建、升级等因素留有弹性空间。遵守以下原则:

■先进性和前瞻性

主要功能在满足政法委、公安等各部门业务的基本需要前提下,前端及后端所有的组成要素均充分地考虑其先进性,使系统的扩充和维护简单化,并满足不断提升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要求,保证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技术优势,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潮流。

■标准性和开放性

采用的硬件设备及软件产品均支持国内、国际通用的标准网络协议,选用的设备和技术均符合部标、行标、国标 GB/ T28181 的统一要求,确保在统一的标准下,实现上下级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在遵循标准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开放的技术、结构、系统组件、用户接口,采用开放的通信协议和技术标准,保障系统在互联或以后的扩展过程中能够稳定有效的运行,以满足业务应用需求。

■可扩展性

系统的架构具有可扩展性,即设备在系统结构、系统容量与处理能力、物理联接、产品支持等方面具有扩充与升级换代的可能,采用的产品遵循通用的工业标准,以便不同类型的设备能方便灵活地接入,并满足系统规模扩充的要求。

■强兼容性

开放的协议,可方便地开发系统新的应用功能要求,实现新的上层应用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系统设备满足扩充及更换部分设备时的通用性和可替换性,以及和不同厂商设备的兼容性,对系统的管理,根据需要按可分可合的要求进行组合,即在保证单独系统可独立运行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多系统的综合管理,最终实现系统的高度集成化。

■安全保密性

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的问题,是系统建设中一个优先考虑的关键,所以整个系统数据要充分安全,要严格实行操作按级管理,对关键数据实施特殊保护,各种操作要做好记录,便于查找。图像传输网络的建设需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的有关规定,充分考虑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由于系统涉及的数据传输量大及使用人员多,故安全性和保密性就显得十分突出和重要。在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时,除应考虑各种外界干扰外,还需在各个环节提供安全、保密措施。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可从以下方面加以保证:

(1)前端准入安全

视频监控资源大量部署在路面,不同的环境面临不同的安全接入风险,需考虑前

端视频资源的准入安全策略,实现视频资源的安全可靠接入。

(2)网络的安全性

不同网络间的安全性,需要政法综合信息网与公安视频专网,政法综合信息网与

电子政务外网,政法综合信息网与各委办局视频网之间考虑安全边界系统或防火墙等安

全设备,保障各个网络的安全性。

(3)应用的安全性

所有的操作人员进入系统前均应登录自己的帐号和密码,并通过角色权限管理服

务器认证,核对准确后方可进入系统。所有的操作人员均应规定相应的级别及权限,任

何越权的操作必须被拒绝。所有的操作、错误均应有日志记录,并可以根据工号或操作

查询。除了用户管理的基本资料外,工作人员不得对用户的其它资料和数据进行更改和

操作,除非有用户指定授权人的授权。

1.5需求分析

我市“雪亮工程”总体架构为“三网两平台”。三网:政法综合信息网、公安视频专网、电子政务外网;两平台:综治中心视频共享平台、公安机关视频共享平台。政

法综合信息网、公安视频专网及电子政务外网为各自独立的专用网络,彼此之间通过安

全边界联通,形成互联共享。公安机关视频共享平台与综治中心视频共享平台完成对接,全量推送视频数据,通过综治中心视频共享平台实现平台间的数据汇聚、交换、共享。

1.5.1社会资源接入系统

根据我市政法委和公安局对社会资源联网接入整合需求,依托网络资源建设县级

社会资源接入系统,整合接入各重点职能部门二级视频共享平台、农村(社区)酒店、网吧、商铺等基层单位建设的视频监控资源。社会资源接入系统通过安全边界与公安、

政法委等部门对接实现视频联网和资源共享,实现在公安和政法视频共享系统对全县

公共安全视频的汇聚、调用、控制、转发等基础功能,满足对社会公共安全、重大治

安及敏感案事件综合研判、决策分析支撑的要求。到基层单位的社会资源视频网可利

用现有互联网或各基层单位自建专网,网

络带宽需满足 10M 上下行数据传输。

1.5.2综治中心视频共享平台

搭建县级综治中心视频共享平台,实现各级综治中心视频调用、汇聚、转发、指挥、控制、访问权限管理等基础功能,提供各部门之间业务数据的共享服务。

1.5.3重点职能部门二级共享平台

建设重点职能部门(教育局、商务局、卫生健康局、文化和旅游局、住建局、银监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民宗局、林业局等县级重点职能部门)二级视频共享平台,各重点职能部门负责接入所管辖的视频资源。

1.5.4人像比对系统

建设一套专业人像比对系统和 200 路深度智能的前端人像卡口。人像卡口对每个经过的人脸检测、跟踪及抓拍,之后把抓拍的人脸图片上传至人脸分析系统。系统对前端人像卡口上传的人脸序列进行最佳人脸计算,对该最佳人脸进行人脸特征分析,提取相应的人脸信息,并将最佳人脸图片及人脸特征数据进行存储。对照内部储存的人脸信息库进行筛查比对,可做黑名单比对和布控、对嫌疑人员的身份确认以及查询/分析嫌疑人员的行动轨迹,根据要求进行相应联动告警。并将半结构化后的数据按照 GA/T1399-2017 标准对接给省厅智能感知平台,为各级公安机关开展违法人员、暴恐分子动态布控工作提供信息服务,为实现可视化报警提供技术支撑。

1.5.5视频解析系统

建设视频解析系统,实现对关键视频图像中的人、车、物对象的特征、行为、数量、进行检测或识别判断。解析系统通过接口接收公安视频图像应用平台提交的分析处理任务(行为分析、目标数量分析等),并将分析处理结果反馈给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和公安应用平台。

1.5.6智能感知平台

智能感知平台软件由省公安厅统一建设,本项目根据省公安厅《关于开展智能感知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采购“县(市、区)智能感知平台-基础性”的硬件设备。

1.5.7综合指挥中心

建设统一管理调度指挥中心。解决各成员单位重复建设,各业务条线未实现信息及数据共享通道,无法发挥统一指挥效能等问题。并为实现信息实时传输、

实时共享、实时分析、动态呈现,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全面决策提供综合指挥场所。

1.5.8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工程,实现资源集约化管理、快速适应业务发展、专业级运维保障、最大限度保障业务连续性,满足持续性应用体系建设对计算、存储等资源的需求。

1.5.9智慧综治应用系统

建设智慧综治应用系统,对内处理事务、对外提供管理服务的支撑,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数据为基础,将社会管理工作中重点内容(人、地、事、物、情、组织场所)以一张图方式展现,为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简明直观的图形和数字依据,使工作更效率、决策更科学。

第二章总体架构设计

2.1设计思路

?标准化联网整合

社会资源联网接入整合系统建设,整合各类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图像资源,在安全

可控的前提下,按照国标 GB/T 28181-2016 标准要求,完成社会资源联网接入整合系统、公安机关视频共享平台和综治中心视频共享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并实现与市公安机

关视频共享平台、政法委视频共享平台的联网对接。

?集约化资源共享

社会资源接入联网整合系统以开放性的架构,统筹接入整合社会面公共安全的所

有监控视频资源,进一步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共享的视频资源能够在政法综治、公、检、法、司等政法相关部门共享调用,提高政

法委对各级政法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协调指挥能力,同时还能为城管、安监、水利、环保、医疗、教育等各行业提供信息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智能分析应用

通过图像智能分析业务快速分析并提取出视频、图片中的特征属性信息,公安客

户能够快速高效的获取案件相关的有用线索,实现人力的释放,促进大安防时代视频

数据从看清跨入到看懂的阶段。

1) 视频解析系统

视频解析业务功能是对于视频中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活动目标进行分类

检测;同时提取目标小图和场景大图写入存储设备中,便于后续的快速查询检索;能够

提取活动目标的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特征属性信息并写入数据服务器中,搭配数据服务器支持结构化属性信息进行语义化快速检索目标或通过人体特征进行以图搜人;支持智能播放,将非人目标结构化分析结果通过 OSD 的形式叠加至实况画面种实时播放。

2) 人像比对系统

人像比对系统一般布置在重要出入口如安检口、场所等,前端摄像机自动抓拍出

入口人员头像,拍摄到头像发送给联网后台进行海量数据检索与比对,确定是否为非法

入侵人员。应用人脸抓拍系统可以对于违法人员、暴恐分子进行有效动态布控。

?可靠性数据存储

从安全可靠的角度考虑社会资源联网整合的视频数据备份存储,满足实时对各级

社会单位接入的任意监控视频进行录像存储,同时能够调用回放各级系统存

储的任意视频录像。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时,公安或政法委视频共享平台能够实时

监看、存储事发现场监控视频,并提供视频的分发共享服务。

根据高清监控视频、人员图片、车辆图片、数据信息的多种格式数据存储需要,

采用存储系统满足视频、图片、数据信息等非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结构化等全数据的

稳定、可靠存储。

存储系统应具备存储节点间故障保护、负载均衡,任一节点故障,不影响系统录

像数据读写服务;具备高并发读写性能,满足热点数据的高并发读写要求;具备秒级

快速检索与回放、录像无法手动直接删除的功能;支持 N+M 备份满足存储异地容灾需求,支持双流直存满足重要视频双份存储需求。

?系统化安全控制

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制,加强非涉密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从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五个层面加强对监控视频系统的安全加固。

1) 物理安全

前端摄像机、监控客户端到网络接入交换机之间启用 AES 加密或者三重搅动加密,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障机制,满足政法专网的安全性需求,杜绝外界对网络的非法入侵

和攻击。

2) 网络安全

采用网络传输 L2-7 层的白名单安全准入机制,允许授信的终端才能接入到网络

之中,合法的视频、图片等业务流量才能在网络中传输,非法终端及非法流量全部阻断,构建一个安全的视频传输网络系统。

3) 主机安全

在核心服务主机之前设置堡垒主机,对所有主机访问提供不同安全域的身份鉴别、安全标记、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等保护措施,并对核心服务主机的服务能力

做提前引流和限流,从而保证核心服务主机的安全。

4) 应用安全

应用软件需具有严格的权限授予机制,权限授予根据每一个用户按照每一种业务

操作类型和每一个监控资源进行二维综合部署,使业务系统能控制指定用户对指定资源

的指定业务操作。

5) 数据安全

通过数字水印、图像加扰、录像块存储加密等方式,对图像预览、录像存储等数

据做二次保护,防止窃听、非法拷贝和翻拍等手段引起的数据泄露问题。

?自动化运维管理

为保障系统的全时可用,采用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对前端采集、网络传输、后端管

理等全网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检测,对视频图像的效果、录像完整性进行诊断分析,提供系统运维态势报表,方便系统运维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系

统故障,保证系统高效稳定运行。1)

网络拓扑

基于 SNMP 网络协议,实现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图形化的界面直观的进行管理和维护。在自动生成的网络拓扑图上实时查看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可以显示设备连通、带宽、告警、流量等信息,方便对所有设备进行集中管理。

2) 状态监测

对全部相关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查看和分析,并设置性能阀值,当 CPU、内存、设备问题、磁盘状态等超过阀值时触发报警,提前发现设备故障。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设

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快速修复。

3) 视频诊断

实时监测诊断接入的所有视频图像质量并输出诊断结果进行人工审核。通过视

频质量诊断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视频图像偏色、被遮挡、虚焦、干扰等问题,及时

提醒运维管理人员进行修复,避免长时间出现故障未被发现造成安全隐患。

2.2雪亮工程架构

系统组网拓扑图

“雪亮工程”总体架构为“三网两平台”。三网:政法综合信息网、公安视频专网,电子政务外网;两平台:综治中心视频共享平台、公安机关视频共享平台。

公安机关视频共享平台依托公安视频专网接入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的一

类监控资源以及接入社会资源系统上传的视频资源。

综治中心视频共享平台横向对接公安机关视频共享平台。

政法综合信息网、公安视频专网及电子政务外网为各自独立的专用网络,彼此之

间通过安全边界联通,形成互联共享。公安机关视频共享平台与综治中心视频共享平台

完成对接,全量推送视频数据,综治中心视频共享平台实现系统间的数据汇聚、交换、共享。

2.3系统逻辑架构

2.3.1前端感知层

进一步扩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覆盖范围。优化完善城区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

统建设,在公交站点、汽车客运站、码头、城市制高点等公共区域以及重点单位等布设

多维感知设备,实现多维数据采集。按照“城区出入口、道路交叉口无死角,主要道路

关键节点无盲区,人员密集区域无遗漏,要害部位、重要涉外

场所、案件高发区域、治安复杂场所主要出入口全覆盖”的原则,进一步补点、扩面,并按照标准改造升级现有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推进监控摄像机升级换代,持续提升

运行质量。

2.3.2基础网络层

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体系,为视频资源的高效传输提供网络承载基础。充分利用现有光纤资源,依托波分复用、智能网络技术,完善覆盖市级、县级、乡镇(街道)、社区(村组)的四级高清视频传输网,全面支撑视频监控系统采集、传输、管理、控制和共享的需要,为实战部门提供高效、快捷、多方位的信息支撑网络环境。

政法综合信息网。包含党委政法委机关、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国安局、

司法局的内部工作信息共享基础网络,市、县两级综治中心视频共享系统依托政法综合信息网进行建设,横向与公安视频专网、电子政务外网通过安全边界实现互联,带宽规划为 10000M;纵向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通,网络带宽市、县互联为 1000M,县、乡互联为 100M,乡、村互联为 100M。

公安视频专网。作为全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承载网络,横向与政法综合信息网互联,带宽为 10000M;纵向实现市、县、乡三级公安机关联通,市、县互联网络带宽为 1000M,县、乡互联网络带宽为 100M。

电子政务外网。作为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承载政府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业务和无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同时接入市直各部门视频监控资源。市政务办根据有关要求对现有电子政务外网进行升级改造,与市直“雪亮工程”重点单位互联网络带宽不低于100M,其他单位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容。

2.3.3视频共享平台

公安机关视频共享平台实现公共安全视频图像资源的融合汇聚、高度共享、交互整合,为构建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系统的“智慧大脑”奠定基础。

公安机关视频共享平台与综治视频共享平台、横向互通,从市、县、乡、村纵向到底的视频联网共享体系。实现全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的联网整合,建立安全准入控制系统,实行严格保护措施,为实现数据交互共享提供保障。通过合理设计系统架构,切实划分业务关系,确保各级系统具备图像点播、远程控制、时钟同步、流媒体分发等基本业务功能,确保各级系统具备录像管理、设备管理、用户管理、地图管理等基本管理功能。合理设计各级系统的图像质量、互联带宽、时延质量、系统容量等性能指标,既要符合统一规划,又要结合当地实情,规范多种视频资源的接入要求,加强社会资源接入认证审核。

公安视频共享平台构建视频图像数据中心,实现各类视频图像资源的数据汇聚。运用大数据技术,为视频联网共享、动态人像分析、车辆大数据及视频深度应用等提供协同高效、弹性灵活、稳定可靠的计算、存储资源。形成视频、图片、人/车特征及案事件等基础资源库或价值资源库,提供快速检索、轨迹还原、关联分析、人车布控等服务,实现对案事件事前、事中、事后等实战业务的支持。

2.3.4业务应用层

按照“事前有效预防、事中及时处置、事后高效研判”的应用思路,建设

GIS 离线地图、视频联网共享、车辆大数据、多维数据研判分析、价值视频串并案等特色业务应用,未来以实战业务应用为导向,以视频图像应用为手段,充分利用视频共享系统提供的各类基础资源,建设更加丰富多样的实战应用,深化视频图像信息预测预警、实时监控、轨迹追踪、快速检索等应用,打造视频综合应用体系,满足面向综治治理、反恐维稳、治安防控、便民服务等实战需求。

2.3.5安全管理体系

基于系统安全、数据安全、接入安全、网络安全、安全审计等方面的建设和完善,建设视频图像安全智能准入系统,实现视频设备接入认证、媒体流检测、视频加密等功能,打造政法综合信息网、公安视频专网、电子政务外网以及与政府其他部门网络间的安全保障,构建分级管理、安全可控的防御体系。

2.3.6运维管理体系

以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和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根本出发点,从主动运维模式到以服务、业务价值为导向的运维模式,支持对网络设备、前端感知设备、后端存储设备等各类设备与资源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有效的降低系统的潜在隐患。实现对全网设备“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集中监控、集中展现、集中维护、集中考核统计,确保公共安全视频共享系统发挥最大效益。

第三章人像对比系统设计

建设一套专业人像比对系统和 200 路深度智能前端人像卡口。人像卡口对每个经过的人脸检测、跟踪及抓拍,之后把抓拍的人脸图片上传至人脸分析系统。系统对前端人像

卡口上传的人脸序列进行最佳人脸计算,对该最佳人脸进行人脸特征分析,提取相应的人

脸信息,并将最佳人脸图片及人脸特征数据进行存储。对照内部储存的人脸信息库进行筛查比对,可做黑名单比对和布控、对嫌疑人员的身份确认以及查询/分析嫌疑人员的行动轨迹,根据要求进行相应联动告警。为各级公安机关开展违法人员、暴恐分子动态布控工作提供信息服务,为实现可视化报警提供技术支撑。

3.1.系统概述

3.1.1.技术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诞生于上世纪 60 年代,科学家们通过人脸几何结构特征,开启了人脸识别的探索和研究。安防监控领域是人脸识别技术最早应用领域之一,不过由于前期监控领域以标清产品为主,标清清晰度很大程度降低人脸识别精度,限制了人脸识别技术的推广。近几年高清晰度摄像机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基于人脸识别的人脸抓拍技术得到

了很好地发展。人脸抓拍系统一般布置在重要出入口如机场安检口、场所等,前端摄像机自动抓拍出入口人员头像,拍摄到头像发送给联网后台进行海量数据检索与比对,确定是否

为非法入侵人员。应用人脸抓拍系统可以对于违法人员、暴恐分子进行有效动态布控。

人脸抓拍识别系统原理图

当有人员的人脸进入设定检测区域时,前端摄像机会检测人脸并抓拍最佳识别度

的人脸,业务需要时可以同时根据每张脸的大小和各个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生成人

脸特性数据,把采集到的人脸与人脸特性数据发送给后端服务器进行智能业务处理。

后端服务器可以根据需要把提取的人脸直接放入人脸图片库,用于后期的业务处理;或者后端服务器直接利用前端摄像机发送的人脸特性数据进行比对操作,以确定当前拍摄到的人员是否为人脸特性数据库内设定的黑名单人员,可以防止危险状态进一步发展。

3.1.2.流程说明

人脸抓拍流程图如下:

人脸对比识别流程图如下:

人脸识别系统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前端相机,人脸智能识别,

客户端业务呈现。

■前端相机

前端相机主要负责进行人脸检测和跟踪,之后把视频流人脸系统进行分析。

■智能人脸比对

人脸系统对前端人脸抓上传的视频流进行人脸图片提取,对提取的人脸序列进行最佳人脸计算,对该最佳人脸进行人脸特征分析,提取相应的人脸信息,并将最佳人脸图片及人脸特征数据进行存储,后对照内部储存的人脸信息库进行筛查比对,根据要求进行相应联动告警。

3.1.3.核心模块流程设计

3.1.3.1.布控流程设计

操作员可对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人脸库进行布控,布控时需选择布控的地点、报警阈值、布控时间、报警方式、处警联系人等信息。平台定时任务服务,根据布控时间下发布控的启动、停止、挂起指令,识别服务器根据平台布控指令动态加载布控人像特征到内存,对每张抓拍人像进行比对识别。

如下图所示:

3.1.3.2.抓拍报警设计

像机接入抓拍服务器,抓拍服务器负责生成抓拍记录(抓拍序号、抓拍时间、像机ID、对齐人脸数据、抓拍人脸数据、全景图片数据),将消息发送到消息

队列,特征服务器、平台,对该消息进行消费,特征服务器对图片进行特征提取后,把

已包含特征的抓拍消息放入消息队列中,识别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对该消息进行消费,

识别服务器进行比对识别、把报警消息写入消息队列中,供存储服务、平台消费报警消息;存储服务器对抓拍消息和报警消息进行保存、写入数据库。

如下图所示:

3.1.3.3.检索流程设计

操作员可通过平台对人脸底库、抓拍记录、报警记录、业务分析进行操作,该

操作全部为异步操作,实时性与数据量关系很大,可通过以脸搜脸对底库、抓拍记录、报警记录进行搜索,新建业务分析任务,等待分析服务器将结果返回平台进行展示。

如下图所示:

3.1.

4.系统功能模块

3.1.

4.1.存储模块

负责存储系统所汇聚的前端人像数据(包括抓拍特征、抓拍图片、场景图片、人脸结构化数据),形成人像大数据实战应用子系统人脸信息库。信息库存储既要有效提高照片和人员信息的检索调阅速度,又要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

抓拍特征、抓拍图片及场景图片在视频专网内分布式存储;抓拍特征、人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