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波测试报告正文

声波测试报告正文

声波测试报告正文
声波测试报告正文

一、前言

钻孔声波测试目的,是为了查明场地范围内岩体的波速值。我公司于2011年9月进场,采用国产SY-5声波测试仪进行了野外数据采集,共完成14个钻孔声波测试,共计428个物理点,总深度83.0m。

二、检测原理、工作方法及测试工作情况

2.1检测原理

声波测井的理论根据是不同岩性和结构特征的岩体,具有不同的波速。通过发射探头向岩体发射弹性波,接收探头接收岩体中传播的弹性波记录下来,从而获得弹性波的传播时间及频谱特征,然后结合所测钻孔的地质特点对岩体进行工程地质评价。

2.2工作方法

本次测试工作所用仪器为国产SY-5型声波测试仪,探头为一发双收式,进行声波测试时,把探头放入钻孔中的测试位置,仪器的发射机通过发射探头发射超声波,经水的耦合,到达井壁沿井壁传到两接收换能器Ⅰ和Ⅱ,其初至时间分别为t1(μs),和t2(μs),这样根据两接收探头的距离,按(1)式算出测试点处的波速Vp。

Vp=L1/△T (1)

其中:Vp—岩石波速;

L1——两接收换能器间距;

△T—波传播的初至时间差。

测试时,把探头放入井底,然后自下而上逐点观测,测试点距为0.2米。声波测试工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1-2001)和《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L5010-92)执行。

2.3测试工作情况

钻孔声波测试工作量见表1:

都匀1号《风华盛世》项目13#楼声波测试工作量统计表表1

三、资料解释与成果分析

对采集的波形进行手工校准,经计算机声波SY-5处理软件进行解释。岩体平均波速统计结果见表2:

都匀1号《风华盛世》项目13#楼岩体声波统计表表2

综合声波测井结果,中风化段硅质岩夹泥岩岩体平均波速范围为2427~2859m/s,平均值为2676.8m/s。

四、结论

取场地中风化硅质岩完整岩块波速为4200m/s。根据声波测井结果,中风化硅质岩夹泥岩岩体压缩波速平均值为2676.8m/s,则波速比为0.637,场地中风化硅质岩夹泥岩完整性指数为0.406,岩体较破碎,场地中风化硅质岩夹泥岩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功能测试报告模板

功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X项目功能测试报告日期: 2016-××-××

文档修订记录 版本号日期撰写人审核人批准人变更摘要 & 修订位置V1.020160224 V2.020160301

目录 1 项目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2编写目的 (4) 1.3术词及缩略语 (4) 2 系统概述 (4) 2.1功能概述 (4) 2.2系统业务流 (4) 2.3与其它系统间关系 (4) 3 测试设计 (5) 3.1测试准备 (5) 3.1.1 测试目标 (5) 3.1.2 测试范围 (5) 3.1.2.1. 功能测试 (5) 3.1.3 测试环境 (5) 3.1.4 业务流测试方法 (6) 4 测试用例 (6) 5 测试执行 (6) 6 测试结果分析 (6) 6.1测试需求覆盖率分析 (6) 6.2用例执行率 (6) 6.3按缺陷级别统计 (7) 6.4按缺陷类型统计 (7) 6.5缺陷分析 (7) 6.6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7) 7 测试总结 (7) 8 约束和假设 (7) 9 测试交付物 (7) 10 测试建议 (7)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对整个项目的描述、对被测系统的简要描述> 1.2编写目的 <阐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3术词及缩略语 <详细解释本次测试涉及的专业用语和缩略语>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模板

技术资料 [项目名称] 系统测试报告 1测试内容及方法 1.1测试内容 本次测试严格按照《软件系统测试计划》进行,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用户接受度测试等内容。 1.2测试方法 正确性测试策略、健壮性测试策略、接口测试策略、错误处理测试策略、安全性测试策略、界面测试策略 1.3测试工作环境 1.3.1硬件环境 服务端 数据服务器: 处理器:Inter(R) Xeon(R) CPU E5410 @2.33GHz×2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8G 硬盘空间:500G×2,RAID0 应用服务器: 处理器:Inter(R) Xeon(R) CPU E5410 @2.33GHz×2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8G 硬盘空间:500G×2,RAID0 客户端 处理器:Inter(R) Core?2 Quad CPU Q6600 @2.4GHz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R2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2G 硬盘空间:200G 1.3.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R2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客户端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6.0/7.0 GIS软件:ArcGIS Server 9.3 WEB服务:IIS6.0 2缺陷及处理约定 2.1缺陷及其处理 2.1.1缺陷严重级别分类 严重程度修改紧急 程度 评定准则实例 高必须立即 修改 系统崩溃、不稳定、 重要功能未实现 1、造成系统崩溃、死机并且不能通过其它方法实现功能; 2、系统不稳定,常规操作造成程序非法退出、死循环、通讯中断或异 常,数据破坏丢失或数据库异常、且不能通过其它方法实现功能。 3、用户需求中的重要功能未实现,包括:业务流程、主要功能、安全 认证等。 中必须修改系统运行基本正 常,次要功能未实 现 1、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不一致)。 2、数据状态变化时,页面未及时刷新。 3、添加数据后,页面中的内容显示不正确或不完整。 4、修改信息后,数据保存失败。 5、删除信息时,系统未给出提示信息。 6、查询信息出错或未按照查询条件显示相应信息。 7、由于未对非法字符、非法操作做限制,导致系统报错等,如:文本 框输入长度未做限制;查询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未做约束等。 8、兼容性差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如:使用不同浏览器导致系统部分 功能异常;使用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导致系统部分功能异常。 低可延期修 改 界面友好性、易用 性、交互性等不够 良好 1、界面风格不统一。 2、界面上存在文字错误。 3、辅助说明、提示信息等描述不清楚。 4、需要长时间处理的任务,没有及时反馈给用户任务的处理状态。 5、建议类问题。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简易版)

XXXX软件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1.引言部分 1.1项目背景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3-4句) 本测试报告为(系统名称)系统测试报告;本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及测试结果分析,描述系统是否达到需求的目的。 本报告预期参考人员包括测试人员、测试部门经理、项目管理人员、SQA人员和其他质量控制人员。 1.2参考资料 《XXXX需求说明书》 2.测试基本信息 2.1测试范围 2.2测试案例设计思路 根据上述测试范围测试点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3.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3.1.1测试组织 第 2 页共4 页

3.1.2测试时间 3.1.3冒烟情况 3.1.4测试用例统计 3.2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缺陷汇总: 列出本次实际发现缺陷数、解决的缺陷数、残留的缺陷数、未解决的缺陷数。 缺陷分析: 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按缺陷类型、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 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就其功能分布、测试阶段进行统计,分析软件缺陷倾向及其主要原因: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对残留缺陷对系统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对未解决问题对项目的影响(如有,列表说明) 4.测试结论与建议 4.1风险分析及建议 无 第 3 页共4 页

4.2测试结论 本项目根据业务需求及开发人员的反馈意见,覆盖了所有的测试需求及案例,均已在ST环境测试完成,有效案例一共xx个,执行率xx%,,成功率xx%,缺陷关闭率为xx%,目前缺陷均已修复并回归关闭; 综上所述,xx需求达到ST项目测试出口标准,本项目ST测试(通过/不通过),可以进行验收测试 5.交付文档 《xxx需求_系统测试计划》 《xx需求_测试案例》 《xx需求_ST测试报告》 第 4 页共4 页

性能测试报告模版

目录 第1章概述 (1) 第2章测试需求分析 (1) 第3章测试场景设计 (4) 第1章概述 1.1目的 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此测试;参与人有哪些;测试时间是什么时候;项目背景等。 编写此测试方案的目的是通过测试确认软件是否满足产品的性能需求,同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性能瓶颈,起到优化系统的目的。测试的依据是产品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如果用户没有提出性能指标则根据用户需求、测试设计人员的经验来设计各项测试指标。此模板使用于性能测试的方案设计和测试报告记录。 1.2名词解释 此方案中涉及的业务和技术方面的专业名词。 1.3参考资料 此方案参考和依据的所有文档。 第2章测试需求分析 2.1测试目的

说明此测试的目的。例如: 1、IAGW增加了短信过滤功能和鉴权功能,需要执行性能测试,得出系统的性能指标; 2、持续进行大压力测试,对系统进行稳定性测试。 2.2测试对象 说明被测试产品的名称,版本,特性说明。 比如: Product Name: IAGW License Version: v1.1 Build Date: 20060715 2.3系统结构 简要描述被测系统的结构。 2.4测试范围 2.4.1测试范围 如:XXXX系统各项性能指标,软件响应时间的性能测试、CPU、Memory的性能测试、负载的性能测试(压力测试) 2.4.2主要检测内容 如: 1. 典型应用的响应时间 2. 客户端、服务器的CPU、Memory使用情况 3. 服务器的响应速度 4. 系统支持的最优负载数量 5. 网络指标 6. 系统可靠性测试 2.5系统环境

说明测试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2.5.1硬件环境 2.5.2软件环境 2.5.2.1测试软件产品 主要说明被测试的软件产品模块名称和各模块分布情况。 2.5.2.2测试工具 说明所使用的测试工具。 第3章测试场景设计 3.1场景1 说明测试执行时的业务操作情况。相当于Use Case。不同场景下,将得到不同的测试结果。因此性能测试的结果必须与场景关联。例如: 测试IAGW在不与其他Server通讯的情况下,多用户并发访问交易响应时间<3秒的限制下,系统每秒钟处理的最大短信条数。 3.1.1测试目的 说明此场景测试的目的。例如: IAGW每秒钟处理最大短信条数。 3.1.2测试配置 说明该测试所使用的配置

系统测试报告(详细模板)

xxxxxxxxxxxxxxx 系统测试报告 xxxxxxxxxxx公司 20xx年xx月

版本修订记录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1.3术语解释 (1) 1.4参考资料 (1) 2测试概要 (2) 2.1系统简介 (2) 2.2测试计划描述 (2) 2.3测试环境 (2) 3测试结果及分析 (4) 3.1测试执行情况 (4) 3.2功能测试报告 (4) 3.2.1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2x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5) 3.2.3xxxx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5) 3.2.4xxx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5) 3.2.5x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5)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6) 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6) 3.5易用性测试报告 (7) 3.6安全性测试报告 (8) 3.7可靠性测试报告 (8) 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10) 4测试结论与建议 (11) 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11) 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11) 4.3测试结果分析 (11) 4.4建议 (11)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测试报告,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xxxxxxx系统 开发方: xxxxxxxxxx公司 1.3术语解释 系统测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便于交流和保存。 1.4参考资料 1)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原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2)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4)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5)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软件测试分析报告模板

软件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2019年10月

1.引言部分 1.1项目背景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本测试报告为(系统名称)系统测试报告;本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及测试结果分析,描述系统是否达到需求的目的。 本报告预期参考人员包括测试人员、测试部门经理、项目管理人员、SQA人员和其他质量控制人员。 1.2参考资料 XXXX需求说明书 2.测试基本信息 2.1测试范围 2.2测试案例设计思路 根据上述测试范围测试点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3.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3.1.1测试组织 3.1.2测试时间 3.1.3冒烟情况 3.1.4测试用例统计 3.2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缺陷汇总: 列出本次实际发现缺陷数、解决的缺陷数、残留的缺陷数、未解决的缺陷数。 缺陷分析: 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按缺陷类型、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 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就其功能分布、测试阶段进行统计,分析软件缺陷倾向及其主要原因: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对残留缺陷对系统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对未解决问题对项目的影响(如有,列表说明)

4.测试结论与建议 4.1风险分析及建议 有/无按实际写 4.2测试结论 本项目根据业务需求及开发人员的反馈意见,覆盖了所有的测试需求及案例,均已在ST环境测试完成,有效案例一共xx个,执行率xx%,,成功率xx%,缺陷关闭率为xx%,目前缺陷均已修复并回归关闭; 综上所述,xx需求达到ST项目测试出口标准,本项目ST测试(通过/不通过),可以进行验收测试 5.交付文档 《xxx需求_系统测试计划》 《xx需求_测试案例》 《xx需求_ST测试报告》

土层剪切波速度测试报告

**民生产业基地 土层剪切波速度测试报告 深圳市**有限公司 二0一七年十月二十七日

**民生产业基地 土层剪切波速度测试报告 测试: 报告编写: 审核: 批准: 深圳市**有限公司 二0一七年十月二十七日 测试单位地址:深圳市**号邮编: 联系电话:联系人:

目录 1.前言 (1) 2.测试目的及执行标准 (1) 2.1测试目的 (1) 2.2执行标准 (1) 3.测试方法及仪器设备 (1) 3.1测试方法 (1) 3.2仪器设备 (2) 4.测试结果 (2) 5.地面脉动的卓越周期 (5)

1.前言 受深圳市**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于2017年09月21日至017年09月29日对**民生产业基地场地进行了3个钻孔的土层剪切波速度测试工作。 波速测试孔附近场地内自上而下主要有如下岩土层:素填土、粉质黏土、全风化混合岩、强风化混合岩、中风化混合岩、微风化混合岩。 2.测试目的及执行标准 2.1测试目的 本次试验目的是提供地层剪切波波速,判定土的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提供场地卓越周期。 2.2执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 3.测试方法及仪器设备 3.1测试方法 本项目剪切波速度测试采用单孔检层法,将起振板置于距井口约1.0~1.5米处,并使其中点与井口的连线垂直于起振板,同时在其上面加压整体性较好的重物。然后,锤击起振板产生纵波和剪切波(记录时通过调节仪器采样率对纵波和剪切波分开采集),并通过置于井内的三分向拾振器将土的振动历程输入电脑分析,获得各测点纵波和剪切波的到时,并利用下式计算相应剪切波速: Vi =(h i -h i-1)/(t i sin αi -t i-1sin αi-1) (1) 22sin i i i i D h h +=α (2) i=1......N 其中h i ,t i 分别为第i 测点的深度和剪切波的走时,D 为起振板中点至孔口的垂直距离。 现场测试时,一般每一岩土层都有一个测点,每1~2米左右一测点。

(完整版)第三方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第三方软件测试报告(暂定)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作为该系统测试的测试标准,内容关系到本次系统测试可能涉及到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技术解决方案。 1.2.系统概述 略 2.测试描述 2.1.测试范围与内容 我方(北京圆规创新公司)对XX公司“XX”项目进行测试,保证使用方的功能正确,保证系统核心模块的稳定和安全,为项目的验收提供参考。以此,本计划列出了在此次功能测试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内容和实施的方案及测试资源的安排,作为测试活动的依据和参考。 本次测试的对象为XX公司“XX”项目,测试范围为:略。 本次测试的主要内容有功能测试(含容错测试)、易用性测试。 2.2.测试依据 本次测试所依据的文档包含开发方提供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操作手册》、《用户手册》,《维护手册》,《设计文档》等相关开发文档。

并依据IT行业项目的通用标准,包括功能测试标准、缺陷标准、易用性标准。 对于项目的易用性标准,原则上由测试方提出易用性问题修改的建议,由开发方对测试方提交的问题进行确认。 3.测试解决方案 我公司针对用户方提出的测试要求,根据以往项目的实际经验,撰写测试技术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含了本次系统测试可能涉及到的测试类型,并分别介绍不同测试类型的内容和相关标准。 3.1.系统功能测试 实施系统功能测试,完成对被测系统的功能确认。 采用黑盒测试方法,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和用户手册,将功能点转换为功能测试需求,根据测试需求编写测试用例,保证所有功能点必须被测试用例覆盖。 测试用例的编写采用基于场景的测试用例编写原则,便于以使用者的角度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上兼顾正常业务逻辑和异常业务逻辑。测试数据的选取可采用GUI测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比较测试等测试方法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数据的组合,一般以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法为主。 3.1.1.系统功能项测试 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所有功能项进行测试(列表); 3.1.2.系统业务流程测试 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典型业务流程进行测试(列表); 3.1.3.系统功能测试标准 ?可测试的功能点100%作为测试需求(如未作为测试需求,必须在测试计划中标注原因并通知用户方负责人);

建筑场地剪切波速及地脉动测试报告

武汉建科科技有限公司WA VE2000场地振动测试仪 (以下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正式报告中须去掉本规定格式中的注释红字)建筑场地剪切波速及地脉动 测试报告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 检测日期: 报告编号: ※省※研究院 ※年※月※日

※工程 单孔波速法地脉动测试报告测试人员: 负责人: 报告编写: 校核: 审核: 审定: ※省※研究院 (盖章) ※年※月※日

一、前言 受※的委托,※省※院于※年※月※日对※工程拟建场地进行单孔波速法、地脉动测试。该场地位于※路※号,根据场地条件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等有关规定,本场地共完成K16#、K37#、K69#、K75#、K82#、K96#六个孔剪切波速及场地脉动测试工作。测试的目的是对拟建建筑场地土的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划分,以确定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本项目工作技术要求: 1、 测定场地20米以内的等效剪切波速; 2、 测定场地地脉动; 3、 确定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二、检测设备、基本原理 1、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采用武汉建科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W A VE2000场地振动测试仪,检测设备及现场联接见图1。 1-场地振动测试仪 2-重物 3-木板 4-外触发传感器 5-三分量探头 6-探头信号传输线 7-外触发传感器信号线 8-钢丝绳(或尼龙绳) 图1 单孔波速测试示意图 2、剪切波速及地脉动测试基本原理 单孔剪切波速法(检层法)测试基本原理: 用木锤或适宜的铁锤分别水平敲击水平放置孔口的木板两端,地表产生的剪切波经地层传播,由孔内三分量检波器的水平向检波器接收SH 波信号,然后读取正、反两方向的实测波形,找出波形交叉点,读取初至波传播时间,进而计算出各测点(层)剪切波速值及其它相关参数。 地脉动测试原理: 地脉动测试时应选择外界环境干扰极小的深夜进行。测试时将地脉动拾振器放置于平整场地地表土上,一般按东西向EW 、南北向SN 、垂直向VR 三个方向放置。测试时由三分量拾振器分别接收三个方向的脉动信号,信号再通过放大,采集仪记录,即可在时域曲线上分析信号幅值大小,从频率域曲线上分析其频率组成并确定场地卓越周期值。 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按下列公式计算: ∑=÷=÷=n i si i sc v d t t d v 10) (

系统测试报告模板(绝对实用)

XXX项目软件测试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2测试概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进度回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硬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3测试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缺陷修改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易用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靠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兼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4缺陷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缺陷收敛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缺陷统计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5遗留问题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遗留问题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白盒测试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报告书 实验一白盒测试 学生姓名:李庆忠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1341901317

白盒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白盒测试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白盒测试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举例进行白盒测试,使用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组合 覆盖、路径覆盖进行测试。 3、通过试验和应用,要逐步提高和运用白盒测试技术解决实际测试问题的能力; 4、熟悉C++编程环境下编写、调试单元代码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方法; 5、完成实验并认真书写实验报告(要求给出完整的测试信息,如测试程序、测试用例, 测试报告等) 二实验原理 白盒测试原理: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证明每种内部操作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要求,所有内部成分是否已经过检查。它是把测试对象看作装在一个透明的白盒子里,也就是完全了解程序的结构和处理过程。这种方法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其又称为结构测试。 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实验代码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x,y,z; scanf("%d%d",&x,&y); if((x>0)&&(y>0)) { z=x+y+10; } else { z=x+y-10; } if(z<0) { z=0; printf("%d\n",z); } else { printf("%d\n",z); } return 0; } 语句覆盖是指选择足够的测试,使得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如选择测试x=1,y=1和x=1,y=-1可覆盖所有语句。 判定覆盖是指选择足够的测试,使得程序中每一个判定至少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从而使得程序的每个分支都通过一次(不是所有的逻辑路径)。选择测试x=1,y=1和x=1,y=-1可覆盖所有判定。 条件覆盖是指选择语句多数的测试,使得程序判定中的每个条件能获得各种不同的结果。选择测试x=1,y=1和x=-1,y=-1可覆盖所有条件。 判定/条件覆盖是指选择足够多的测试,使得程序判定中每个条件取得条件可能的值,并使每个判定取到各种可能的结果(每个分支都通过一次)。即满足条件覆盖,又满足判定覆盖。选择测试x=1,y=1和x=-1,y=-1可覆盖所有判定/条件。 条件组合覆盖是指选择足够的测试,使得每个判定中的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以判定为单位找条件组合)。 注:a,条件组合只针对同一个判断语句存在多个条件的情况,让这些条件的取值进行笛卡尔乘积组合。 b,不同的判断语句内的条件取值之间无需组合。 c,对于但条件的判断语句,只需要满足自己的所有取值即可。 选择测试用例x=1,y=1;x=1,y=-1,x=-1,y=1和x=-1,y=-1可覆盖所有条件组合。 路径覆盖是分析软件过程流的通用工具,有助分离逻辑路径,进行逻辑覆盖的测试,所用的流程图就是讨论软件结构复杂度时所用的流程图。

软件功能测试报告模板

魔方宝系统 软件功能测试报告2017年10月

1.测试环境 2.问题统计 (说明:该报告为阶段性测试的统计报告,该报表统计的bug数量为:本发布阶段内第一份申请单 提交日期为起,直至填写报告这天为止的BUG数量,如果以前版本中有问题延期至本发布阶段来修正, 那么该缺陷也需要统计进来;如果是功能测试报告则只统计当轮的即可,如果是功能+验证则需要统计本发布阶段的) 2.1按BUG犬态统计(表格后面可以附上柱形图,以示更直观) 表按状态统计 3.测试综述 本轮测试持续将近 周,到目前为止(如果是功能测试则是指本轮次,如果是功能+验证测试 则是指本发布阶段)发现的BU(数据量________个,其中,重新开启:________ 个,未解决:_____ 个,已解决:____ 。(如果是功能+验证测试,则还需说明本轮次新发现的bug情况,如:本轮测试新发现的问题 有多少个?其中严重的有多少个?)从测试的角度给出该轮测试是否通过,是否需要做回归测试,或验证测试。 4.问题与建议

主要是在本发布阶段针对开发经理要求不测试且最终确实未测试,但是测试人员从质量的角度认为 需要测试的功能点做简要说明 总结项目测试过程,以及和开发人员交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验,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改进建 议等 5.其他 (如果对应的测试申请单中既有功能测试类型,又有验证测试类型,那么只出功能测试报告即可, 同时该项 必填,需要在此附上本发布阶段的遗留问题清单以及本发布阶段新发现的重大 bug 清单;遗留 问题清单中如果不属本发布阶段测试范围的须在备注中说明) 5.1 5.2 5.3 质量风险[可选] 遗留问题列表(本发布阶段发现的,以及前发布阶段延期至本阶段来修正的缺陷 ) 表10遗留冋题列表 重大bug 列表(指本阶段新发现的重大BUG 青单) 表11重大bug 列表

测试报告范例

文档级别:X级模板编号:TNET-QR-RD004 模板版本:V1.0 XXXX公司 系统名称V1.0 测试报告(功能+性能)

版本记录 状态:C-创建文档,A-增加内容,M-修改内容,D-删除内容

目录 引言 (4) 1.1编制目的 (4) 1.2词汇表 (4) 1.3背景 (4) 2 测试管理 (4) 2.1测试范围与主要内容 (4) 2.2测试方法 (4) 2.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 (5) 2.4测试准则 (5) 2.5测试接受准则 (5) 2.6 BUG的定义标准 (5) 2.7人员与任务表 (6) 2.8缺陷管理与改错计划 (7) 3 测试概要 (7) 3.1测试执行 (7) 3.2测试用例 (8) 3.2.1 功能性 (8) 3.2.2 易用性 (8) 4 测试结果 (8) 4.1B UG量表格统计 (8) 4.2柱形图统计 (9) 4.3B UG趋势图 (9) 4.4B UG引入阶段 (10) 4.5B UG状态分布 (10) 5 测试结论 (11) 5.1功能性 (11) 5.2易用性 (11) 5.3兼容性 (11) 6 附录. 本计划审批意见 (11)

引言 1.1编制目的 略 1.2词汇表 1.3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络依赖,XX系统的实现提供手机端的访问,及各功能在便捷设备上的使用,提供客户更快更优质的服务。 2测试管理 2.1测试范围与主要内容 略 2.2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 1.系统测试 2.兼容性测试 3.性能测试 4.压力测试 5.容错性测试 6.升级测试 7.用户体验测试 8.UI测试 9.易用性测试 10.集成测试

场地土剪切波速测试报告

附件3:场地土剪切波速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从1 工程名称: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科研培训中心 工程地点:广州市南沙区工业五路5号 主要检测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 试验日期:2012年8月26日~2012年8月28日 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试验室 二○一二年九月 目录 1、前言 2、测试原理及仪器设备 3、野外测试方法 4、资料整理 5、测试成果

1、前言 我公司于2012年8月26日~2012年8月28日对拟建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科研培训中心场地进行了剪切波速测试。 执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本次测试共完成波速测试孔2个,钻孔编号ZK16、ZK17号。 2、测试原理及仪器设备 测试原理 通过人工激发产生的剪切波,穿过被测土层,被传感器接收转换成电讯号,输入仪器放大并记录下来。由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可知波的传播距离,由激发时间和波到接收点的初至时间,可知波的传播时间,因而便可计算出剪切波在被测土层中的传播速度。 仪器设备 采用武汉岩海公司生产的RS—1616J桩基动测仪及日本OYO公司生产的井中三分量检波器, 该仪器采用专门设计的电脑与大屏幕液晶显示器;通过键盘和液晶显示器进行人机对话,菜单式提示操作,可在强干扰环境中提取有用信息,准确测试波的传播时间。采用地面激发井中接收,测量点距1-3m ;工作中先将探头放入井底,然后自下而上逐点激振采样。对每个接收点均进行正反向水平激发并记录各激振波形。采样间隔100~400μs,记录长度100~400ms。 3、野外测试方法 采用单孔检层法:将激振板置于孔口附近地面,并使其中点与孔口的连线垂直于激振板,板上加压400公斤以上重物。用激振锤横向敲击激振板两端,产生剪切波向地下传播。将三分量检波器置于孔中不同深度处,接收剪切波输入仪器记录。由此测得剪切波到达不同地层的初至时间。方法原理见插图1示意。激震点距孔口距离为~1.6m。采用地面激发井中接收,测量点距1-3m ;

功能测试实验报告模版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实验》课程 实验报告 实验2: 功能测试和Uft 工具使用

学号: 姓名: 班级: 一、实验类型 参照《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实验目的 参照《实验指导书》 2. 实验要求 参照《实验指导书》 二、实验步骤 参照《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环境 参照《实验指导书》 四、测试方法 参照《实验指导书》,结合教材内容简单描述所使用的测试方法 五、实验题目和测试用例 (一)实验题目 第1题A加B程序的加法功能测试 这是一个计算1~100 之间两个整数之和的加法器程序,用Java 语言编写。程序的具体要求:如果输入数据为1~100 之间两个整数,则计算和并输出;否则给出提示信息“请输入1~100 之间的整数”。 第2题Windows 系统自带的计算器程序除法功能测试 (二)设计测试用例 针对每一个题使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测试用例(见附录 1 ) 六、实验过程和记录 (一)第1题的实验过程和记录 (1))准备一个Excel 表文件,表名取为“加法-测试参数化表-学号-姓名”,文件名取为“等

价类-1 至100 加法-测试用例及测试记录-学号-姓名”,内容为根据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的 测试用例; (2))启动UFT ,工作空间命名为学号,在选择插件对话框中勾选“Java 插件”,新建一个测试“EX2-1 ”并新建解决方案“EX2-1 ”; (3))在数据视图界面的“数据”选项卡中“Action1 ”导入Excel 表文件数据; (4))在“Action1 ”中对数据进行编辑,删除作为标题的第一行; (5))进行录制脚本设置,设置“可执行文件”为本次实验的A 加B版本1中的APLUSB 程序; (6))录制脚本,为输出结果插入检查点,录制完成后在编辑脚本页面修改脚本代码(见附录3); (7))在流程界面中,为Action1 设置操作调用属性,将迭代方式设置为“从行 1 运行到行23”; (8))运行脚本,记录运行结果,填写测试记录(见附录4)。 注意: (1))成功录制脚本并运行,观察脚本运行情况 (2))分析测试报告,完成测试记录 (二)第2题的实验过程和记录 参照第一题,详细阐述实验过程和记录。测试和解决方案命名为“EX2-2 ”。 六、实验总结 要求 (1) 测试结果和分析,并且给一个评估.

最新软件测试报告模板分析

(OA号:OA号/无)XXX产品名称XX版本(提测日期:YYYY.MM.dd) 第XX轮 功能/性能/稳定性/兼容性测试报告

修订历史记录 A - 增加 M - 修订 D - 删除

1.概述 (4) 1.1 测试目的 (4) 1.2 测试背景 (4) 1.3 测试资源投入 (4) 1.4 测试功能 (5) 1.5 术语和缩略词 (5) 1.6 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测试环境 (6) 2.1 测试软件环境 (6) 2.2 测试硬件资源 (7) 2.3 测试组网图 (6) 3.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7) 4.测试结果分析(大项目) (8) 4.1 Bug趋势图 (8) 4.2 Bug严重程度 (9) 4.3 Bug模块分布 (9) 4.4 Bug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测试结果与建议 (10) 5.1 测试结果 (10) 5.2 建议 (11) 5.3 测试差异分析 (11) 6.测试缺陷分析 (11) 7.未实现需求列表 (11) 8.测试风险 (12) 9.缺陷列表 (12)

1.概述 1.1 测试目的 本报告编写目的,指出预期读者范围。 1.2 测试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该项目历史做一些简介。 1.3 测试资源投入 //针对本轮测试的一个分析 //测试项: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

案例-软件测试报告模板案例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适用于XX公司 编写者: XX 文档编号: 编写日期: 2020-1-25

分发列表 文档修订历史 [模板修订历史 (文档首次使用前请删除)]

目录 1.测试概述 (4) 1.1.测试项目简述 (4) 1.2.名词定义 (4) 1.3.参考文档 (4) 2.测试环境与配置 (4) 3.测试情况 (4) 3.1.测试版本情况 (4) 3.2.测试用例统计执行情况 (4) 3.3.测试组织 (4) 4.测试结果及分析 (5) 4.1.测试情况统计分析 (5) 4.2.覆盖分析 (5) 4.2.1.需求覆盖 (5) 4.2.2.测试覆盖 (5) 4.3.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5) 4.3.1.缺陷汇总 (5) 4.3.2.缺陷分析 (5) 4.4.测试质量对比统计 (5) 5.遗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5) 6.测试总结及风险分析 (6) 7.测试报告批准 (6)

1. 测试概述 1.1. 测试项目简述 <大、小、临时版本确定,测试范围 1. 测试需求 那些新增的需求验证 那些变更需求的需求验证 本次版本中可验证的需求列表 2. 修改问题的测试 3. 其他的功能测试内容> 1.2. 名词定义 本轮验证测试过程中涉及到需求、更新的产品术语、新产品术语等。 1.3. 参考文档 <参考的需求分档、设计文档等> 2. 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3. 测试情况 3.1. 测试版本情况 测试版本版本号,是否接受该版本以及原因表述。 什么时候接收的版本,什么时间版本部署完成 测试过程中有无更新版本 更新版本对测试的影响 测试中冒烟测试是否通过 3.2. 测试用例统计执行情况 3.3. 测试组织

波速报告

山东莒南生物热电综合利用项目 波速测试报告 山东地矿开元勘察施工总公司 二○一六年五月

山东莒南生物热电综合利用项目 波速测试报告 批准: 审定: 审核: 项目负责: 报告提交单位:山东地矿开元勘察施工总公司 报告提交日期:2016年5月

正文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资料处理与解释 第三章结论 附表、附图目录 附表1-1:33号孔单孔波速测试原始数据表附表1-2:39号孔单孔波速测试原始数据表

第一章工程概况 山东莒南生物热电综合利用项目拟建场地,根据工程勘察任务要求,需要对该工程的部分勘察钻孔进行波速测试,我公司于2016年5月6日,对该场地的2个钻孔进行了波速测试。 该场地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法进行测试。内业资料处理、解释、报告编写等工作至2016年5月9日完成。 本工程执行标准: 1、《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6269-97) 2、《浅层地震勘察技术规范》(DZ/T 0170-1997)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4、《场地微振动测量技术规程》(CECS74-95) 一、工作原理及使用仪器设备 1、波速测试 波速测试是在地表采用脉冲源激震,从而产生直达波(纵波Vp、剪切波Vs)、折射波(Vp、Vs)、反射波(Vp、Vs)、及转换波等扰动,它们在岩土介质中传播的特征和速度各不相同。直达Vp波传播速度最快,直达Vs波次之。根据它们传播速度的差异,通过在井中安置的三分量检波器,接收它们到达的时间、波形等特征,再根据传播旅程和直达波(Vp、Vs)初至时间计算出Vp、Vs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剪切波Vs 更能代表岩土的物理性质,在岩土工程中有广泛应用。 本次测试使用仪器为骄鹏公司产Miniseis24型综合工程探测仪和BGJ-28A型井中三分量检波器。

测试报告模板(标准版)

测试报告模板(标准版)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China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Commerce Center

变更历史记录

目录 [项目名称测试报告(标准版)] 0 [V1.0(版本号)] 0 [2010年9月9日] 0 第1章简介 (4) 1.1目的 (4) 1.2范围 (4) 1.3名词解释 (4) 1.4参考资料 (5) 第2章测试简介 (5) 2.1测试日期 (5) 2.2测试地点 (5) 2.3人员 (6) 2.4测试环境 (6) 2.5数据库 (7) 2.6测试项 (7) 第3章测试结果与分析 (7) 3.1对问题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7) 3.2遗留问题列表 (11) 第4章简要总结测试的结果 (11) 第5章各测试类型测试结论 (13) 5.1功能测试 (14) 5.2用户界面测试 (14) 5.3性能测试 (14) 5.4配置测试 (15) 5.5安全性测试 (15) 5.6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15) 5.7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 (15) 5.8业务周期测试 (15) 5.9可靠性测试 (15) 5.10病毒测试 (16) 5.11文档测试 (16) 第6章软件需求测试结论 (16) 第7章建议的措施 (16) 第8章追踪记录表格 (17) 8.1需求—用例对应表(测试覆盖) (17) 8.2用例—需求对应表(需求覆盖) (17)

第1章简介 测试报告的简介应提供整个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测试报告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等。 1.1 目的 阐明此测试报告的目的。 1.2 范围 简要说明此测试报告的范围:它的相关项目,以及受到此文档影响的任何其他事物。 1.3 名词解释 列出本计划中使用的专用术语及其定义 列出本计划中使用的全部缩略语全称及其定义 表1 名词解释表

系统安全测试报告模版V

国信嘉宁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XXX系统 安全测试报告 创建人:xxx 创建时间:xxxx年xx月xx日 确认时间: 当前版本:V1.0

文档变更记录 *修订类型分为:A-ADDED,M-MODIFIED,D-DELETED。

目录 1.简介 (4) 1.1.编写目的 (4) 1.2.项目背景 (4) 1.3.系统简介 (4) 1.4.术语定义和缩写词 (4) 1.5.参考资料 (4) 2.测试概要 (5) 2.1.测试范围 (5) 2.2.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 (5) 2.3.测试环境与配置 (8) 3.测试组织 (8) 3.1.测试人员 (8) 3.2.测试时间细分及投入人力 (8) 4.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9) 4.1.测试执行情况统计分析 (9) 4.2.遗留缺陷列表 (9) 5.测试结论 (9) 6.测试建议 (10)

1.简介 1.1.编写目的 描述编写本测试报告需要说明的内容。 如:本报告为XX项目的安全测试报告,目的在考察系统安全性、测试结论以及测试建议。 1.2.项目背景 对项目背景进行简要说明,可从需求文档或测试方案中获取。 1.3.系统简介 对所测试项目进行简要的介绍,如果有设计说明书可以参考设计说明书,最好添加上架构图和拓扑图。 1.4.术语定义和缩写词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如: 漏洞扫描: SQL注入: 1.5.参考资料 请列出编写测试报告时所参考的资料、文档。 需求、设计、测试案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资料。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测试报告示例讲解

苏宁信息体系 中台项目群订单中心项目 SIT测试阶段 测试报告 (示例文档)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文档记录 修订记录 批准者 此文档需要以下人员批准 分发 此文档分发给以下部门或单位相关人员:

目录 1.文档简介 (4) 1.1文档说明 (4) 1.2参考文档 (4) 2.测试概述 (5) 2.1测试范围 (5) 2.2测试过程概述 (5) 2.3测试软硬件环境 (6) 2.4测试数据 (6) 2.5测试工具 (6) 2.6测试方法 (7) 3.测试执行总结 (8) 3.1测试案例覆盖总结 (8) 3.2测试案例执行总结 (8) 3.3测试缺陷总结 (8) 3.3.1 缺陷的分布--按照严重程度划分 (8) 3.3.2 缺陷的分布--按照功能模块划分 (9) 3.3.3 缺陷的趋势—阻塞(Block)级别缺陷 (10) 3.3.4 缺陷的趋势—致命(Critical)级别缺陷 (11) 4.分析与总结 (12) 4.1结论和建议 (12) 4.2遗留的显著问题 (12) 4.3风险分析 (13)

1. 文档简介 1.1 文档说明 本文档是关于中台项目群订单中心项目SIT测试阶段的测试报告,目的是有效总结订单中心项目SIT测试阶段测试工作的实施情况,评估测试状态与结果, 使得需求负责人、开发负责人、版本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能够对版本质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2 参考文档 本文档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如下文档:

2. 测试概述 2.1 测试范围 <包括被测试项目的业务范围,项目所涉及的外部系统等, 可以列举测试范围内的需求列表、模块列表,也可以列举测试特性列表, 并说明本阶段测试涉及的前提条件,包括受到哪些条件限制和相关情况说明等,> <注:一般情况下,本部分的内容与对应的测试计划当中相应部分的内容应该一致。可以从测试方案中获得. 如果不一致,应该在后续测试执行概述章节将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描述,并说明造成不一致的原因> 本次SIT测试包含以下的业务流程: 实体及实时延保订单交易及执行流程 礼品卡订单交易及执行流程 事后延保订单交易及执行流程 合约机订单交易及执行流程 货到付款流程 订单支付后退货流程 订单支付后取消流程 2.2 测试过程概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