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课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

第3课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

第3课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
第3课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

第3课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

一.教学目标:略

二.教学重点:儒家文化、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家族制度

1.概念: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后期,即由同一位男性祖先的若干代子孙汇集聚居,按照一定规范,以血缘为纽带结合而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中国传统社会基石是什么?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2.伦理关系:“五伦”,多为家族亲缘关系,其余都可由亲缘关系推出(“五伦”是中国古哪五种主要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多为什么关系?“五伦”的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个学派的思想?)

3. 儒学与家、国的关系:儒家理论奠定家族伦理观;传统的社会伦理、国家伦理也都从家族伦理演绎而来(儒学与家、国的关系是什么?)

4.发展变化:春秋以前为宗法制度,汉魏至唐为门阀制家族,宋以来为宗族制家族(家族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与什么密切相关?中国历史上的家族形态有哪三种?)(1)宗法制:周王在政治上是“天子”,是天下共主;在家族内是最高家长,是天下“大宗”。依次而下的诸侯、卿、大夫,也都在各自的封国、封地中集政治权力和家族权力于一身。

(2)门阀制:汉、魏、两晋、南北朝的大庄园往往就是同祖子孙合族聚居的大家庭。世家大族维系此类门阀制家族,除凭借其社会特权外,人们的血亲观念和儒家的纲常礼教也起了重要作用。

(3)宗族制:宋代以来,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和私有财产的增长,家族内部的矛盾逐渐激化。儒家学者从稳定社会秩序考虑,极力宣扬传统礼教,提倡“敬宗收族”,将分裂成个体小家庭的同姓族人纳入家族,并以祠堂、家谱、族田等手段,增强家族的约束力和凝聚力。此类宗族制家族沿至近代而不衰。

5.家国同构: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家国同构,即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通性,国家是家的扩展,家是国的缩影(产生家国同构的根源是什么?举两例说明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

根源:

例子:

(1)夏、商、周既是国家政权,同时又是姒姓、子姓、姬姓的大家族

(2)“家国同构”的特征在西周宗法时代得到典型的体现。

何谓宗法制?周王在政治上是“天子”,是天下共主;在家族内是最高家长,是天下“大宗”。依次而下的诸侯、卿、大夫,也都在各自的封国、封地中集政治权力和家族权力于一身。家与国的一致性及其彼此沟通,使君权与父权互为表里,可以相互转换。周公“制礼作乐”,对社会成员的地位、权利、责任和义务做出严格规定,所维护的正是这样的社会等级秩序。坦言“我从周”的孔子为拯救“乱世”而提出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即以“周礼”为蓝本,并且做了更为严密的学理论证。

近代学者王国维曾总结西周宗法制的三大原则:即嫡长子继承制、宗庙祭祀制和同姓不婚制。上述原则都在后世长期留存。汉、魏、两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世家大族往往权倾朝野,宋代以来的累世同居的大家庭组织与聚族而居的宗族组织,将宗族制度发展到顶峰。

(二)君主政治

1.起止时间:中国的君主政治始于国家政权形成之初,由氏族部落制演变而来,绵延至清朝灭亡

2.特点:起点早,持续时间长

3.发展变化:西周时期,君主政治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集君权和父权于一身的周王运用政治权力统治与血亲道德制约的双重手段控制天下;秦汉以来的帝国时代,则建立在郡县制基础上,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这种中央集权制统治模式在以后的历史中被沿用,并不断被强化。

4. 儒家文化、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之间的关系:儒家学说既是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产物,又对家族制度、君主政治的长期延续,对“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起了重要的作用。

(1)从统治思想看,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学说成为据统治地位的君主政治的理论依据。儒家学说既肯定了君主的绝对权威,也对君权有所限制。

(2)从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看,儒家的伦理纲常强化了君与臣、官与民之间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基于“家国同构”的精神,历代皇帝依旧保持着君与父的双重身份,包括皇帝属下的官吏,也往往被看作父权的代表。政治与道德的合力推动君主政治不断朝专制集权的方向发展,皇帝对臣民的人身控制也呈现日益严密的趋势。

(3)从最高权力的更替看,历代皇帝多遵循宗法原则和儒家礼教,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4)从选拔人才的标准看,历代的选官制度也多以儒家学说为取舍标准。汉魏至南北朝,建立在道德评价基础上的推举制是选拔官吏的主要方式,儒家提倡的孝、悌、廉、贤是评价的重要准则。科举制创立后,隋、唐、宋、元都有儒家经典的考试科目,明、清科考更是全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出题。

(三)练习与思考

1.P16

2.P16

参考答案

1. 特点:

形式上,有类是同居的大家庭,也有聚族而居的宗族组织。宗族首领为族长。族内有严格的族规、严密的组织系统,提倡“敬宗收族”,将分裂成个体小家庭的同姓族人纳入家族,并以祠堂、家谱、族田等手段,增强家族的约束力和凝聚力。

根据教材中安徽宣城德县江村的江氏宗祠图,徽州地区的民间族谱图等材料,可以论证宋以来家族制度的上述特征。

2.这种现象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根源在于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中国古代社会中,家与国之间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性,家长与家族成员之间,君主与臣僚之间都存在着等级差别。国可视为家的扩展,家就是国的缩。历代皇帝以家国同构的精神,保持着君与父的双重身份,官吏也被看作父权的代表。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在中华文明起源时就已具形。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学说更加强化了这一社会结构。

(四)作业

1.练习册第3课

2.预习第4课

文化与经济政治完整教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政治科组:冯小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意义。 2、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三、教和学的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一节课一起体会了文化的魅力。(简单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旧内容)。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要揭开这层面纱。 (二)讲授新课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材料导入、启发: 材料一:《功夫熊猫2》在继《功夫熊猫1》取得不错的成绩后推出的,今年暑假也就是刚过去的暑假上映。《功夫熊猫2》创下了北美票房1.6亿美元,全球票房5.98亿美元。《功夫熊猫》成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最佳载体。 材料二:《喜羊羊与灰太狼》,随着“做人要做喜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流传开来,这只“羊”的市场价值超过了10个亿,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值钱的动漫形象。 材料三: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整天载歌载舞,却无法看电视、玩电脑,为什么呢?这种

经济与政治常识教案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科目 德育 章节课题 第一课第一节 聚焦货币 授课方式 讲授法、考查法、讨论法 授课时间 第一周 星期五 课时 2 作业题数 1 拟用 时间 10分钟 教 学 目 的 1.了解货币的演变; 2.理解货币的职能; 3. 掌握现代的信用工具。 选用教具挂图 教学参考书、与课文相关的报刊资料 教学 重点 货币 教学 难点 电子货币 教学 回顾 说明

广东省电子信息技工学校 教案首页 教案内页 2

代号A02-A-38 3页,共31页 审核: 年 月 日 教 学 过 程 复习回顾: 上学期学习了道德法律与人生,本学期将学习政治与经济常识。 导入新课: 聊聊自己的压岁钱,有多少,怎么花,平时的生活花费有哪些 新课讲授: 第一课 学会理财和消费 第一节 聚焦货币 一、 货币 1. 货币的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 货币的演变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二、 支票、信用卡等信用工具 1. 支票: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 2. 信用卡: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和转帐支付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 小结: 货币的含义,职能以及货币的演变。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当今时代的多种支付方式,并谨慎使用电子货币。 作业: 调查身边的人使用信用卡的情况,总结安全使用信用卡的注意事项。

广东省电子信息技工学校教案首页 科目德育章节 课题 第二节商品价格 的奥妙 授课方式 讲授法、考查法、讨论 法 授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五 课时 2 作业 题数 1 拟用 时间 10分钟 教 学目的了解商品价格; 理解商品该如何顺利交换; 掌握应如何合理消费。 选用 教具 挂图 教学参考书、与课文相关 的报刊资料 教学重点商品的顺利交换教学 难点 合理消费 教学 回顾 说明 第2周(三自教育) 4

经济与政治常识教案

“德育”课程 教案 任课教师: 授课班级: 周学时数: 2 授课时间: 审阅:

*************学校教案首页 科目德育章节 课题 第一课第一节 聚焦货币 授课方式 讲授法、考查法、讨论 法 授课时间第一周 星期五 课时 2 作业 题数 1 拟用 时间 10分钟 教学目的1.了解货币的演变; 2.理解货币的职能; 3. 掌握现代的信用工具。选用 教具 挂图 教学参考书、与课文相关 的报刊资料 教学重点货币教学 难点 电子货币 教学回顾 说明

教案内页

代号A02-A-38 审核: 年 月 日 教 学 过 程 复习回顾: 上学期学习了道德法律与人生,本学期将学习政治与经济常识。 导入新课: 聊聊自己的压岁钱,有多少,怎么花,平时的生活花费有哪些 新课讲授: 第一课 学会理财和消费 第一节 聚焦货币 一、 货币 1. 货币的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 货币的演变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二、 支票、信用卡等信用工具 1. 支票: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 2. 信用卡: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和转帐支付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 小结: 货币的含义,职能以及货币的演变。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当今时代的多种支付方式,并谨慎使用电子货币。 作业: 调查身边的人使用信用卡的情况,总结安全使用信用卡的注意事项。

***************学校教案首页 科目德育章节 课题 第二节商品价格 的奥妙 授课方式 讲授法、考查法、讨论 法 授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五 课时 2 作业 题数 1 拟用 时间 10分钟 教 学目的了解商品价格; 理解商品该如何顺利交换; 掌握应如何合理消费。 选用 教具 挂图 教学参考书、与课文相关 的报刊资料 教学重点商品的顺利交换教学 难点 合理消费 教学 回顾 说明 第2周(三自教育)

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新人教必修1)

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设问: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原因何在?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设问: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 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摄政。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镇压是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设问: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讲解分封制时,可以先给出学生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最全版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商、周政治制度发展的过程,记忆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等重要历史概念。理解由夏、商方国联盟到西周天下共主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与特征。 2、从宗法制、分封制的形成,认识制度变化的因果联系。 3、初步理解政治制度涉及的范围,培养探讨人类政治活动历史的兴趣。 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流讨论。 2、辅助手段:注意充分作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文物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教材分析 1、重点难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仍然是宗法制、分封制。能力要求重点在于认识和培养兴趣。 2、重要概念:分封制、宗法制 3、探究问题:一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是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要点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建立 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周朝的建立 2、分封制的形成 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 5、分封制的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宗法制的形成 2、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人类社会出现“国家政权”的基本标志是什么?中国社会什么时候出现了“国家政权”?基标志是什么? 导入新课: 中国社会于公元前21世纪(前2070年)正式出现国家政权,标志是夏朝的建立,随着夏朝国家政权的建立,中国社会出现了早期的政治制度,进入了早期政治文明阶段。 (展示板书)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引导学生打开书本,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这一单元的基本线索;二是学习的要点;三是学习

德育经济与政治常识复习题

绝密☆启用前 试卷等级: A 级 2017-2018学年下学期单元教学质量检测(一) 中职德育经济与政治常识(样题) 满分:100分 温馨提示: 1、试卷内容:劳动版教材 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一节 2、考试时间为45分钟,答题前先写清楚班级、姓名、考号等个人信息。 3、所有题目的答题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样题上无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即可。 1、贝币和布帛是我国历史上的( )。 A 、信用货币 B 、纸币 C 、实物货币 D 、金属货币 2、商店里大蒜的价格是8元钱一斤,此时货币执行的是( )职能。 A. 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 世界货币 3、右图所示的图片为5元纸币的背面,请问背面的图案显示的是( ) A 、泰山 B 、长江三峡 C 、黄山 D 、华山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B 、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的概念 C 、先有货币,然后才有商品货币 D 、货币和其他商品相比没有什么特殊性 5、商品价格决定于( )。 A 、商品的价值,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B 、供求关系,但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影响 C 、个别劳动时间,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D 、供求关系,但受到使用价值的影响 6、根据发行主体不同,我国债劵可分为( )。 ①政府债券②金融债券③建设债券 ④公司债券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7、公司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 A 、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B 、实行股份合作制 C 、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D 、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某企业是一家集体企业,有生产任务较多,未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要求职工每天加班工作,星期天也照常上班。职工每月累计加班加点高达120小时。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对职工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利。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第8题和第9题。 8、上述材料中的这家集体企业侵犯了劳动者的( )。 A 、休息、休假的权利 B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 、平等就业和择业的权利 D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9、该企业职工应( )。 A 、为了保住工作而忍气吞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基础知识: 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②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⑵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单元序言分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 “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当时的部落联盟首

第二章__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第二章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一、令人深思的个案 1、托克维尔:美俄对比 2、南北美对比—美国的独特—强大 3、关于墨西哥移植美国联邦宪法 4、关于利比利亚 历史:9~10世纪,靠近撒哈拉沙漠中、西非地区的部分居民移居谷物海岸(即今利比里亚)。15世纪下半叶,葡萄牙人来此贩卖奴隶,随后荷、英、法、德等殖民者相继侵入。1821年12月,美国兴起废奴运动,把美国黑人送回非洲,普罗维登斯岛就是19世纪初首批美国黑人移民登陆的地方,1824年命名为利比里亚(自由之城)。1838年成立利比里亚联邦,由“美国殖民协会”派任总督。1847年7月26日宣告独立,建立利比里亚共和国,号称非洲第一个共和国。另一黑人移民区于1854年2月4日建立马里兰共和国,1857年并入利。1860年,美国黑人移民建立真正独立党,并自1869年起执政百余年。1980年4月12日,土著克兰族人塞缪尔·多伊军士长率领17个士兵发动政变,结束美国黑人移民后裔的统治,建立军政府,并于1985年当选总统。1989年12月,流亡国外的前政府官员查尔斯·泰勒率全国爱国阵线武装攻入利境,利陷入长达7年的内战。1990年8月,利成立“全国团结临时政府”,索耶出任总统。1994年,利成立国务委员会,由主席和数位副主席集体行使总统权力。1996年8月,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斡旋下,利交战各派就停火、解除武装和举行大选达成一致。1997年7月19日举行大选,在武力支持下,泰勒当选总统。2003年8月,迫于内外压力,泰勒向副总统布拉移交权力,并流亡尼日利亚,利内战结束。10月,利各派组成以布赖恩特为主席的全国过渡政府。2005年10月利举行总统选举,团结党领袖瑟利夫女士当选。 政体:泰勒执政后,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利国内局势一直动荡不安。自2002年底起,利反政府武装“利比里亚人和解与民主联盟”(简称利民联)加大对首都蒙罗维亚的攻势。2003年6月,利民联和另一支反政府武装“利比里亚民主运动”(简称利民运)与利政府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签署停火协议。8月11日,迫于内外压力,泰勒总统向副总统布拉移交权力,流亡尼日利亚。布拉就任临时总统。8月18日,布拉政府与利民联、利民运和各政党社团共同签署《阿克拉和平协定》,并于10月中旬组建全国过渡政府。 全国过渡政府执政以来,大力推进和平进程,积极配合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落实“解除武装、复员、重返和融入社会计划”,加紧重建军队和警察等安全系统,努力恢复国民经济。2004年10月,利解武和复员工作结束。目前,利政局总体趋于稳定。 瑟利夫总统就任后,致力于推进和平进程,积极寻求外援,努力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全面开展恢复重建。2011年11月,瑟利夫再次当选总统。2012年1月16日,瑟宣誓就职。 5、关于意大利南北美改革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夏商王位世袭制和行政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 (2)、掌握西周分封的目的、对象被封的诸侯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分封制产生的影响和兴衰; (3)、掌握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对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理解宗法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同一历史阶段相关政治制度之间关系的把握能力,并结合现实思考问题。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王位世袭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2 三、 1. 2 1. 2. 1. 2. 3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前言:古代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总体线索。 基本线索:原始的部落民主向专制一步步强化;两大阶段:夏至春秋战国(早期) 与秦至清(走向成熟又走向衰落);着眼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内部的关系(王<皇>权与相权的关系)。2、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图片——“鼎”,让学生讨论“鼎”的象征意义,引入第一节,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3、讲授新课: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 特点:(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开创者:夏禹第一个王朝(前2070年) 特点:国家机器——“家天下” 形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商朝) (2).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 中央:相、卿士、卜、祝、史、师(职责) 地方上:封侯、伯义务:纳贡、征伐 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直接的影响。 思考题: 1、夏商时期的相权状况意味着什么?(分别与禅让时代和秦之后的王朝相比) 2、侯、伯有几重身份?既是隶属中央的高官,又是地方上方国的首领(双重身份) 2、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1 度? (2) (3 3 4 1 A. C. 2、 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室平分天下的野心 3、“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度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B.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E.周王室——周王庶妻所生长子 4、孔子说:“殷因于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5、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各起了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时期的? 十、课后反思: 本课分析较透,内容处理较为恰当。

文化政治与政治文化

一、文化政治 什么是文化政治,所谓文化政治就是持久的、无形的东西。具体说来文化政治既不是文化也不是文化政治,是涵盖所有的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并且构成社会精神领域的灵魂。讲的是一整套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比如儒家学说的社会伦理就是中华的文化政治。文化政治是一个社会安身立命的根基。 二、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作为潜在地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来讲,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即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 政治文化是一主观价值范畴,是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政治认知、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政治心理层次诸要素,政治理想、信念、理论、评价标准等政治思想意识是其表现形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如果我们做一个比喻,把政治体系分为“硬件”(hardware)和“软件”(soft-ware)两个部分,那么,各种制度化和结构化的政治组织、机构和规则,可以说是政治体系的“硬件”部分,而构成“软件“的东西则是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犹如计算机运行需要软件/硬件相互兼容一样,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也需要相互匹配。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由于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关系密切,政治文化研究也就成为政治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又由于政治文化反映了政治体系的特点,故而研究政治文化的特征可以作为研究政治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 政治文化是一个非常现代的概念,它的提出不过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但是,政治文化研究却历史久远。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曾专门研究政治革命和政治变迁的心理因素。近代思想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的《论法的精神》和《罗马盛衰原因论》,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托克维尔(tocqueville)的《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和《论美国的民主》等著作都可以被看作政治文化研究的典型案例。 客观政治过程在社会成员心理反映上的积累,包括政治认知、政治信念、政治感情、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等。如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的性质和功能的理解,他所持的政治理想,政治参与的热情,对待公共权威的态度,评制政府政策的价值标准,内心遵循的政治行为准则,都是政治文化的内容。 产生与发展 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首次使用“政治文化”一词。此后,这个概念很快取代了传统政治学中常见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国民性格”等意义相近、但难以用实证性方法予以研究的术语,成为西方政治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60年代后,政治文化成为西方尤其是美国政治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文化的研究,学者们发表了一批有关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阿尔蒙德与S.韦伯合著的《公民文化》(1963)、L.W.派伊和S.韦伯合著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1965)、阿尔蒙德和G.B.鲍威尔(小)合著的《比较政治学:发展研究途径》(1966)等。此后,其他许多国家的政治学研究者也开始重视政治文化的研究。中国政治学界在80年代初开始进行研究。

高中历史必修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 了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 2. 综合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尧舜禹时期———“天下为公”的禅让制 1.时间:尧舜禹时期,距今约五千年。龙山文化时期。 2.地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3.特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二、夏朝———“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 1.背景:禹治水有功;战胜其他部落;劳苦功高。 2.起源:约公元前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其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 自己的后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所取代。 3.特点:“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小康社 会”。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___。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 4.王权的特点: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崇信鬼神,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 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三.商朝——异姓国族林立的方国联盟商代中央设有__、卿、士等官职;相权很大,可主持政务、废立商王。地方封方国首领为和, (相传商初有三千国,商汤以七十里为王,文王以百里为王)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 误区警示] 商代虽然也有分封,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无血缘关系。以商部族为共主的方国联盟,异姓国族林立臣服于商,方国相对独立、联系松散。方国的聚合与 商之盛衰息息相关,在商朝强大时,听命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之对抗甚至叛乱,与商的关系非常不稳定。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⒉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二、西周的分封制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2.作用及发展演变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2. 特点及基本原则 3.实质及作用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导入新课】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王

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此导入新课-----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设问: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原因何在? 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设问: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 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摄政。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镇压是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设问: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讲解分封制时,可以先给出学生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

政治文化与制度的关系

政治文化与制度的关系 要讨论政治文化与制度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得对两者的含义有明确的认识。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它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政治文化影响政治体系中每一个政治角色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和对法律的反应。 而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我认为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观念形态,与政治制度发展关系密切。但是,政治文化相对独立的发展方式,使得政治文化在对政治制度发展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政治文化在政治制度的各个层面上积极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发展;另一方面,政治文化的个性特点又制约了政治制度的发展。任何观点如果脱离实际都是一纸空谈,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特点在当今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 我们知道,当前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一方面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的腾飞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广大中国人民对世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多的中国人对人权,民主,平等,自由有了更为确切的理解,这使得人们形成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对人权,民主,平等,自由等一系列西方普世价值的向往;而另一方面,现实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落后以及官僚集权主义的盛行,使得当前主流的政治文化得不到实现,这一矛盾就会使人民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加剧,每一次矛盾的爆发都会迫使中央集权体释放自己部分的权利,从而改善我国的政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使其更符合普世价值体系,而不是所谓的中国特色。 但是,谈及中国,我们无论如何无法避开中国特色。中国的政治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5000年的华夏文明沉淀而成,这使得中国民众的政治文化带有浓厚的个性特点,由于这些特点,很大程度上阻碍政治制度的发展(对比美,英,日等西方国家很容易看出)。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君主专制,使得很多中国人带有浓烈的君权思想,同时对集权有着最强的耐受性,甚至是依赖性。虽然当前政改呼声强烈,但是具体如何改,改变这后如何运转国家机器,人们的参与意愿始终不高,中国人形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使得人们意欲改变,但是长期形成的各人自扫门前雪思想,又使其不想参与其中,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治体制的发展,甚至成为某些人不愿政改,不愿三权分立的借口,这实在是可悲的很。 同时,一个好的政治制度的确立也会反作用与政治文化,使得国民的政治文化朝着更为符合普世价值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全面发展。 我们知道,历史的潮流是只可顺不可逆的。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政治文化对政治体制的积极作用,推动政治制度的发展,弘扬普世价值;而避免其消极因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阻碍作用,改变国民政治文化当中的消极面,使得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成为一个受到尊重的民族,而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爆发的民族。

政治文化与公民文化

政治文化与公民文化:两个概念的比较 张伟 政治文化是客观政治过程在社会成员心理反应上的积累,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和政治价值观、政治社会化等内容。比如,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的性质和功能的理解,他所持的政治理想,政治参与的热情,对待公共权威的态度,评价政府政策的价值标准,内心遵循的政治行为准则等,都是政治文化的内容。 政治文化与政治结构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相对于政治结构、政治制度、政治运行过程等客观政治关系的内容,政治文化是作为一种主观的观念形式而存在的,包括政治关系中心理和精神的反映。一方面,客观政治关系相当程度上支配着政治文化;另一方面,政治文化能够对客观政治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比如我们要对一个社会阶层进行政治分析,除了要研究它的人口比例、人员素质、利益取向、组织程度等结构化的因素,还不能忽略文化意识因素,即这个阶层的政治文化。不同阶层的人(无论个人还是团体)所持的政治理想,政治参与的热情,对待公共权威的态度,评价政府政策的价值标准,内心遵循的政治行为准则等是各不相同的。 政治文化的核心是公民文化,或称公民意识。在我们传统的话语系统里,我们更多地使用“人民”这个词。人民是政治用语。“公民”大多出现在法律条目中,并不是一个日常频繁使用的词汇。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强调的是法定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至于公民文化,则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政治心理学的概念。它所描述的是,从认识、认知和心理上看,民众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作为既能实现自己的权利、又能履行自己的义务的合格公民。 公民文化是一种“理性—积极”的政治文化。公民文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理性,即公民有足够的政治认知能力、政治信息和参与能力来进行政治参与;另一个特点是积极,即公民主动、积极地参与政治事务,在动机上认为具有政治责任,或认为政治与个人关系密切,利害攸关。公民文化的核心是公民的政治参与,在现代社会,公民既有政治参与能力,也有政治参与积极性。因此,公民文化也可以称为参与型文化,或者将这种政治文化类型称为积极公民文化。 但许多学者认为,公民文化只是一种理想,现实中的政治文化要比这种理想的公民文化复杂得多。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蒙昧型政治文化,或者将这种政治文化类型称为村民文化。公民就像一个古老社会中边远偏僻的村民一样,他们与政治或政府之间的彼此联系都十分微弱。从公民这个角度来讲,他们对政治认知很少,不关心政府的政策和法令,对政府无所要求和愿望,也不会对政府形成政治压力。从政府这个角度来将,对公民鞭长莫及,其政治行为对公民的影响很微弱,不必响应公民的政治要求,也不需要公民的政治支持。总之,这种政治文化是公民与政治彼此冷漠、相安无事的关系。 第二种,服从型政治文化,或者将这种政治文化类型称为臣民型文化。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就像君主与臣子一样,公民尊重并执行政府所做的权威性决策,但缺乏参与政治、向政府表达利益要求的意识。也就是说,相对于公民与政府缺乏政治联系的蒙昧型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类型建立了公民与政治的联系,但它是一种单向的联系。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存在对公民的政治输出但缺乏公民的政治输入;从公民的角度来讲,被动的接受政治安排,但缺乏政治影响和参与。 第三种,参与型文化,也就是理想的公民文化。公民与政府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互相影响、互相参与的关系,公民尊重政府的权威,执行政府基于法律制度的决策;同时,公民具有政治认知与政治参与的能力,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各种政治事务或决策发表看法,并参与到这些政治事务或决策中去。所以,这是一种“理性—积极”的政治文化。 事实上,现实中的政治文化大多是上述三种文化类型某种程度的混合,纯粹的“积极——理性”的公民参与文化并不存在。即使美国、英国这样的被认为公民意识较强的国家,其普通公民的政治参与都是有限的;在政治认知能力与政治责任感上,普通公民也和理想的“理性-积极”的公民目标差距很远。大多数人更注重自己的生活和直接利益,并不对政治感兴趣。许多人只有与政府产生利益关系时,才会意识到政府的存在。即使有些人对政治感兴趣,也往往是对政治输出(如政治信息、政治决策、政治影响等)感兴趣,而对政治输入(即政治参与)兴趣不大。普通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也是有限的,他们的政治信息有限,对政治的理解有限,在如何参与上所知不多,等等。也就是说,政治的行为影响着他,但是政府为什么和如何做决定,却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一般人认为只要遵纪守法(包括缴税)便已经是个“好”公民了。

政治文化

XXXXX 摘要:政治文化作为潜在的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一般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基本部分,即政治认知成分,政治感情成分和政治评价成分,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内形成的一种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 关键词:定义内容类型功能 XXXX 导语部分:政治文化是一个非常近期的概念,而且包含着广泛的内容。文章主要研究不同角度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内容,政治文化的类型和政治文化的功能几方面进行研究。 政治文化被认为是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它深藏于政治系统的内部,是一种政治显性秩序之内的一种隐性秩序,而且它比显性秩序的生命力更强,尽管任何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政治显性秩序的因素即政治行为和政治体制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态度,但是他们所依托的政治文化基础却基本上是统一的。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盛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这些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情过程还有意志过程,涵盖了人的感觉,直觉,喜怒哀乐等各方面,政治文化是感性与理性,自发,自觉的统一,它不具备系统的理论形态,以风俗民习的惯性方式,所以政治文化具有自发性与直观感受性的特点,但是又不能否认政治文化具有理性的因素,政治文化的过程是政治体系包括政治制度,范围,意识形态的各方面被体系成员认识,形成,,并化为支持其政治行为的心理基础的过程,体系成员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认识,判断,取舍都不能完全摆脱人的自觉活动意识,而且社会成员在前代的政治文化以及特定政治环境的双重影响下,经过长期的心理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势,心理定势一旦形成不易改变,它的延续性使一国文化代代相传,也使国家,地域,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呈现出长期的差异,关于政治文化的定义,西方学者一般都认为,政治文化的意义在于同于影响各个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对整个政治系统发挥作用,是一个将微观政治同宏观政治联系起来的因素,甚至有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作用的关键。他们在研究发展中国家政治中着重强调,这些国家建立起了现代的政治结构,但却未获得相应的成果,其原因就在于政治文化形态与现代政治文化不相适应,如中国,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的思维特征是其绵延持久的经学方法,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是从儒学到法再到道又到专制主义到近代民主专制,政治文化的转型与发展仍然是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的主题之一。日常生活中,政治文化一般以一定的政治认知或意识,政治价值观,政治,政治感情,政治态度等形式表现出来,他不同于公众舆论或民意,有稳定性,反映的是长期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一贯性政治倾向和心理,所以政治文化在政治发展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他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政治发展,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任何国家的发展,政治文化转型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和艰巨的任务,因其涵盖面儿之广和影响之深,另外,政治文化具有一定的结构性,任何政治体制政治文化从总体上来说都具有基本的倾向性,但是这并不排除政治文化本身涵盖着不同的层面,在特定的政治体系中,其成员对于出身背景,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于政治体系各层面的认知,情感和评价并不完全相同,这也就导致了政治文化的非同质性。在政治文化的内部,根据政治文化的主题功能等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亚类型政治文化,有和谐也有冲突,他们之间的相对立关系模式形成了政治文化的复杂结构。 政治文化的内容包括三个基本成分,政治文化的认知成分,政治文化的感情性成分,政治文化的评价性成分。政治文化的认知成分是指人民对于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角色和政治产品等各方面的认识。它构成了人们对政治系统进行判断以及选择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政治文化的感情性成分是指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感情,政治感情是指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或政治实践所持有的一种直观的评价。政治文化的评价性成分是指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 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二、方法与过程: 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四、讲授新课: 单元序言分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首先我们梳理一下奴隶社会的朝代更迭情况-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建立者-终结者 讲授新课: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导入新课: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哪位同学能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就派鳏去治理洪水,但鳏没有使洪水驯服。鳏的儿子禹就自告奋勇地要求继续治水。他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从而制服了洪水。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正是因为他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根据断代工程,科学地测定夏存在时间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设问:请观察一下教材中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时的夏禹有何变化?(表示了他已是帝王的身份,而这和今天渐江绍兴禹庙大殿中所塑身穿华衮(gun)双手捧圭(gui)头戴冠冕的大禹像是一致的,这时的夏禹因为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举例:在禹统治的时期,禹已有特权。相传因为有个部落酋长参加会议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在行使着君王的权力。)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1.王位世袭制 1)禅让制: ①概念:原始社会里,部落以及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集体协商和民主选举产生的,这叫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