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镇四风四气方面问题清单

乡镇四风四气方面问题清单

乡镇四风四气方面问题清单

乡镇开展四风四气方面问题清单活动,是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民风社风。那么,乡镇四风四气方面问题清单总结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本人整理的内容吧!

篇一:乡镇四风四气方面问题清单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加强监督执纪,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纠正“四风”,有效的遏制了“四风”扩散的势头。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当前“四风”表面有所好转,但树倒根存,仍停留在“不敢”阶段,远没做到“不能”,更没有达到“不想”。“四风”问题趋于隐蔽化。有的变着花样搞变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逃避纪律约束,使“四风”问题披上“隐形外衣”。如何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强化执纪监督,是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吃喝风“化整为零”。一些干部不敢去大饭店、高档会所,把吃喝地点转移到单位、企业食堂、农庄、甚至是私营企业老板的家庭厨房。有的单位在这些地方购买高档家具、餐具等,雇人做饭,照样吃喝玩乐。一些机关干部不敢直接动用公款,利用村、社区财务管理上漏洞,借用支持村、社区建设名义,空转款项,用以大吃大喝。难以查处。送礼风“化实为虚”。一些领导干部本人再也不敢直接收受现金、有价证券、实物等,一些领导干部通过短信支付、微信、支付宝等电子预付卡等隐蔽性更高的方式进行送礼、受礼。有的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掌握的公共资源,通过暗示、授意,为领导干部的亲戚、朋友谋取利益,间接实现“利益输送”。公车私用“化公为私”。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后,一些领导干部不再使用公车,外出办事用私车,美其名曰“私车公用”,用公车的加油卡给私车加油变得更加名正言顺。有的单位公车不用了,但燃油费、维修保养费、过路费、停车费等各种花费却仍然居高不下,有增无减。一些公车闲置不用,反而造成了浪费。执行工作纪律上“化勤为懒”。“为官不为”逐渐成为一种隐形的腐败。一些企业老板反映,现在不请吃不请喝,项目少,业务少了;大领导不出面,小干部出来了,照样吃,照样拿。一些领导干部慑于反腐风暴之威,不敢公然大吃大喝。既然吃不了、拿不着,干脆少做事、不挑担。一些地方“门好进、脸好看”了,但事依然难办,干部“不作为”“低效率”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日或执行公务期间饮酒后,直接请假,逃避监督。有的遇督查组检查,领导、同事帮忙“打圆场”,临时造假条,找理由包庇说情。

对解决四风新问题还是要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这把利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监督无处不在,群众受“四风”之苦最多,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一定要给群众提供监督的平台。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基层展开,“四风”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死敌大敌顽敌,其要害是一方面使党脱离群众、丧失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另一方面使群众同党若即若离乃至离心离德,长此以往,必将从根本上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根本上摧毁党。面对已经解决的“四风”问题,要在巩固中坚持,在坚持中巩固;要坚持做到“回头看”对“使歪招、打折扣、搞变通”的,要露头就打,坚决遏制。抓教育。深入开展党纪法规和正反典型教育,对出现“风过草抬头”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谈提醒。抓预防,组织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干部,填写廉洁自律承诺书,把廉洁自律情况作为民主生活会开展自我批评的必备内容之一。抓节点。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坚决防止请客送礼、收受红包礼金等

“四风”问题在重要节日集中反弹。抓惩处。对变换形式和手法搞不正之风的行为,对顶风违纪的单位和个人,加大查处力度,定期公开曝光。

纠正“四风”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一旦反弹,就将失信于民,给党造成更大伤害。说新词儿不能忘记老词儿,改进作风还是必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紧盯“四风”新动向新表现,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强化不敢、知止氛围。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民风社风。

篇二:乡镇四风四气方面问题清单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之风劲吹,打“老虎”拍“苍蝇”,大快人心,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更是让“四风”问题曝光在阳光下,官场作风为之一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四风”问题开始反弹,现就“四风”问题新情况新表现新特点简要汇报如下:

一、当前“四风”问题新情况、新表现

1、公款吃喝玩“隐身”。一是转换场所,掩人耳目。公款吃喝由高档豪华饭店转移到单位内部食堂、培训中心或者偏僻隐蔽的一桌饭、农家乐甚至个人家中,“家庭式会所”悄然出现;不少机关单位以节约接待费用为名,纷纷建立内部食堂甚至对包厢进行高档装修,成为同城请吃、公款吃喝的“避风港”。二是转嫁接待,官商不清。一些领导干部经常出入或利用私营企业内部接待场所安排宴请,一些私营企业老板在其办公楼内设隐秘的豪华餐厅投其所好。组织者以没有动用公款而无所顾忌,参与者以私人聚会而心安理得,私营企业老板也因能为领导服务而乐此不疲,群众称其为“不吃公款吃老板”,其背后隐藏着官商利益交换的污垢。三是转移支出,移花接木。有的将餐费开成办公用品、会议费、差旅费等,想方设法报销;有的以支持村、社区建设名义,空转款项,用于吃喝;

有的化整为零,分批次报销超标准接待费用;有的阶段性合并结账,刻意模糊接待明细清单;有的将公务接待费用与职工食堂餐费混账管理,“公务灶”财务账目混乱。

2、公车私用有变种。当前,领导干部用车出现一些新的苗头性问题,并将随着公车改革的推进而凸显。一是私车公养。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以使用私车办公事为由,将私家车的加油费、过路费、维修费、审验费等,都挂在单位公车账上,“开私家车、烧公家油”。二是占用车辆。有的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后,占用或长期“借用”尚未实行公车改革的下属企事业单位或私营企业的车辆;有的单位将车挂靠在非监管单位甚至私人名下,逃避监督;有的长期租用社会车辆,规避定编。三是保留的公车使用边界不清,缺乏具体、切合实际的公车管理使用办法,容易造成既拿补贴又用公车的现象。

3、违规送礼转地下。一些地方送礼由地上转入地下,送礼地点从单位、家属院转移到停车场、地下车库,或偏僻角落;微信“红包”、电子预付卡、网购礼品等成为送礼的“利器”;用公款送“红包”基本得到遏制,但收受私营企业主和个人“红包”礼金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单位集体收受管理服务对象财物,并分发给有关人员。党员干部为升职提干,“带彩”娱乐屡纠屡发,以打牌娱乐为名,行利益输送之实。

4、巧立名目发福利。一些基层单位在工作中,继续执行与国家有关政策相抵触的奖励政策,亟待全省规范。乡镇、村基层干部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巧立名目,自定津贴补贴问题比较突出。有些乡镇借“撤乡并镇”之机,以干部职工本人或亲属的名义虚开劳务发票套取国家财政资金、利用节假日安排多人值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