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烹饪概论》教案新版

《烹饪概论》教案新版

《烹饪概论》教案新版
《烹饪概论》教案新版

ZSGMJX-WI-7.5-1-07-1 版号:A/0

技工学校

文化理论课教案

2015 —2016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________ 烹饪概论__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 15烹饪1班、2班

任课教师:_ ________________

审阅: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015年9月1日

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

ZSGMJX-WI-7.5-1-07-1 版号:A/0

共3页

审阅签名:

教学过程

§绪论什么是烹饪

教学过程§绪论什么是烹饪

教学过程§绪论什么是烹饪

教学过程§绪论什么是烹饪

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 全套教案 目录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新版高中生物全套教案.

第 课,课题 绪 论 第 课时,课型 复 习 。总序第 个教案。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重点 难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 具:幻灯片。 教学程序:(导入)地球从诞生至今大约有46亿年了。在这46亿年中,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形 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 也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使地球上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各种各样的生物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学习生物科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一、生物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体都具有以下特征: 物质:蛋白质、核酸; 1 、共同的物质基础 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 实质: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2、新陈代谢 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物质;贮能; 过程 分解自身物质→排除废物;放能; 定义: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 3、应激性 实例:根的向地性(重力),茎的背地性(光); 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注:(1)应激性:生物对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 所发生的反应。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2)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可见,反射是应自我 更新一切生命活 动的基础

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 (3)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性状)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动物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包括反射)的应激性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植物的 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生理功能也是一种适应。生物体所表现出的适应 特征,通过遗传传给后代,并非生物接受刺激后才产生的。这是与应激性不 同的。应激性、反射属于生物的适应性,但并不是所有的适应具应激性(如 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 因为: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而应激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 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4)遗传性:是指亲代性状通过遗传物质传给后代的能力。要求生物体有一定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对生活条件做一定反应的特征。因此,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应激性、 反射和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决定的。 5、遗传和变异:遗传:保持物种的稳定; 变异:使物种不断变化。 6、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形态、结构、习性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小结: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应激性 适应环境 并 影响环境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和生殖 遗传和变异

力学实验技术教学大纲

本科《力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情况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可列多级标题,如设有实验,还须注明各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注:星号为自学内容

第一」 早 全息干涉技术, 第一节光学测量技术简介 第二节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双曝光与时间平均全息干涉 第四节实时与频闪全息干涉 第五节全息干涉术的应用介绍 第 二早散斑干涉技术, 第一节散斑的性质和检测原理 第二节散斑照相术 第三节散斑场的逐点和全场分析 第四节双光场散斑干涉

综合设计型实验

效应系数的方法之一即在等强度梁表面沿轴向和横向各贴一片应变片 受力弯曲时,应变片R o 受拉应变£;应变片R90因泊松比效应受压应变 £=-卩£用电阻应 化得: *实验二 应变片在电桥中的接法及 K 、H 的标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组桥方法 2、掌握一种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 K 和横向效应系数 H 的测定方法 3、学会静态应变仪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采用等强度悬臂梁装置来测定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K 。在悬臂梁弯曲过程中, 用带有千分表的挠度计测量挠度 f ,可以计算出梁表面的轴向应变为: 4hf L 2 其中h 为等强度梁的厚度;f 为挠度计上的千分表的读数; L 为挠度计的跨度。从同一批生 产出来的未知灵敏系数 K 的应变片中选出一定数量的应变片沿着轴向粘贴在等强度梁的表 面,悬臂梁弯曲过程中,在记录挠度 f 的同时,用应变仪测量梁上应变片的应变 &仪,则: R R 其中K 仪通常为2.oo ; K 为待测的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因此,有: K 仪仪 K R/R K 仪仪 2 4hf /L 此外,应变片的横向效应系数 H 为: K L 其中:K L 为应变片的纵向灵敏系数; K B 为应变片的横向灵敏系数。测量电阻应变片的横向 R o 、R 90,当等强度梁 变仪分别测量£1仪和 £仪,若其电阻相对变化为 R o R 0 1 K L 1 K B ( R o R o R 90 1 和验 1 ) K L 1 2 ,则: K B 2 Ro R 9o 2 K L ( 1 ) K L 2 K B 1 其中:K 仪为电阻应变仪的灵敏系数, 般取 K 仪=2.00; □为等强度梁的泊松比。将上式简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

篇一: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三、教学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下表反映了编者的意图。 表3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类发育的起点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新生儿逐渐发育长大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现这几个层次的递进关系。 表4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 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 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 3.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等;与心肌组织同层次的有上皮组织、

力学试验教学大纲

《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学(师范)专业 一.概述 1、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力学实验是物理学专业独立开设的一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是物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力学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基本量,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运动学、力学,刚体力学、振动和波等理论中的基本定律的验证。基础物理实验课的目的及基本要求,测量基本概念与读数规则,有效数字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法则,误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处理方法,不确定度基本概念及其评定方法,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以及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等内容。开设力学实验课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和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力学实验课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实验科学中讲究客观真实的要求有一定的认识,具有应用常规力学学实验仪器进行实验观测的能力,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表示出实验结果,并作出其不确定度评定。较为规范的书写出实验报告。 2、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室理论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熟悉有关测量测试的基本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如列表法、作图法等。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误差的种类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正确表示,不确定度评定,不确定度传递理论计算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基本力学实验仪器常识、实验注意事项等。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力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认识;掌握基本量,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能初步分析实验误差,正确表示出实验结果,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会用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最处理数据。实验分组为2人一组。 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设计实验方案的基本方法。 3、课程的学时安排 总学时:学分 2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 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 入到教学活动。

电子教案模板

剑阁县实验学校电子教案

剑阁县实验学校电子教案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 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 章的结构。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 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 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 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喂海鸥: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 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 (2)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 (3)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 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 人一样,板书)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课后小结及反思: 第二课时备注修订意见教学内容:1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2.指 导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流程:(一)齐说课题引入。

07310150材料力学性能教学大纲.docx

材料力学性能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课程编号: 07310150 学分:2 学时:30(其中:讲课学时: 26实验学时: 4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工程力学、材料工艺学或组织控制等课程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光电、复合材料、材料成型与 加工等各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教材:《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束德林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年 6 月第 2 版开课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材料力学性能》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材料在不同条件 下的力学行为及其变化规律,掌握表征材料力学性能的各项指标和测定方法,以及影响 材料性能的内外因素,进一步明确材料的组成―工艺―结构―性能的关系,提高学生正 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材料、改进材料性能方面的能力。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内容 (1)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课程学习方法。 2、基本要求 (1)理解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2)了解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课程学习方法。 二、材料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力学性能 1、教学内容 (1)拉伸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 (2)弹性变形:弹性变形及其本质、弹性模量、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弹性比功; (3)弹性不完整性: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 (4)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方式与特点、屈服现象与屈服强度、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应变硬化、颈缩现象、抗拉强度、塑性; (5)材料的断裂:断裂类型和断裂过程、断裂机理和微观断口特征、断裂强度、断裂理论的应用、韧性与韧度。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方面: 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 图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 课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 思考回答创造问 题情境, 引入新 课

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 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 回答 〔思考与讨论1〕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组织液淋巴 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学生讨论 后回答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详细教案

同学们好,今天将由我来带领同学们走进高中的生物学习之旅。 现在,请同学们对生物这个词给出一个最简单的定义。(Put up your hands) 其实,简单地说,生物也就是有生命的个体。 要了解一个个体,首先要从细胞开始。今天我们来学习必修一的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同学们请看,在教材第二页的左上角有一幅图,是SARS患者肺部X光片阴影图,和SARS病毒模式图。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这个问题探讨,仔细思考讨论题,待会儿会请两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第一问,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请坐。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第二问,谁来说说?。。。 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了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由此可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是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因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尽管现在生物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分子水平,并且对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是这些大分子并没有生命。生命和细胞是难解难分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四个关于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的实例分析 这是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 人的生殖和发育 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 艾滋病病毒入侵免疫系统。 看完这几幅图后,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第四页上面的无道题,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三分钟后请同学来回答 第一题,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草履虫除了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 它得先摄能才能运动吧,它还能呼吸和生长,还有应激性。 好,第二题,某某 在你和你爸妈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然后它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再进一步发育成胎儿,那么胚胎发育跟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细胞分裂和分化 第三题,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还有相关的骨骼肌细胞。请坐 第二问,你每天学习的时候需要哪些细胞 太多了,它涉及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破坏淋巴细胞引起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类似这样的特定细胞受损而致病的。。。。 例如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的话会导致听觉发生障碍。 第五题

16-140134-土力学教学大纲

16-140134-土力学教学大纲

土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0134 课程名称:土力学 英文名称:Soil Mechanics 学分:3 学时:51/10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土木工程,三年级第一学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建筑工程方向一门必可少的专业技术课。这门科学主要是利用固体力学的基本知识解决土的强度,稳定性等问题,从而为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的成因和分类方法,熟悉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掌握地基沉降、地基承载力、土压力计算方法和土坡稳定分析方法,掌握一般土工实验方法,达到能应用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稳定、变形和渗流等问题的目的。 (三)重点和难点

土的工程性质指标及其测定,土的压缩变形与地基固结沉降计算方法,有效应力原理,抗剪强度。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需先修过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和工程地质学。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土力学》,李镜培,赵春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2、《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赵明华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二、学时分配 章课程内容学时 1 绪论 2 2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8 3 土的渗透性 6 4 土体中的应力 4 5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8 6 土的抗剪强度8 7 土压力计算 5 8 土坡稳定分析 6 9 地基承载力 4

6.土的击实性 7.土的工程分类 重点: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工程分类原则,土的类别与其工程特性的关系。 难点:利用土的三相图定义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基本指标和换算指标);利用三相图推导换算指标。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注意问题:物理量的量纲单位的记忆。 第三章土的渗透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达西定律及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掌握二维流网及其绘制方法,掌握渗透力与地基渗透变形分析等。 主要教学内容: 1.达西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2.渗透系数及其确定方法 3.渗流作用下土的应力状态 4.渗透变形 5.流网在渗透稳定计算中的应用 重点:土的渗透定律及适用条件;二维渗流及流网绘制;土中渗流量计算;土中水的渗透力与地基渗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方面: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3、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同济大学《实验力学》教学大纲

《实验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50040 学分: 2 总学时: 36 大纲编制主笔人:杨国标大纲审核人:韦林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C1。 目的:固体力学是研究固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而发生的变形、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的学科。实验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手段对变形固体进行应力应变分析的一门学科。 通过学习,了解实验力学发展的新动态,重点掌握以现代光、电、振动力学为主的各种实验方法的原理、技术和应用;通过实验力学方法检查验证按固体力学理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所得到的理论分析结果和计算结果的可靠程度和可靠性;通过实验力学方法进行直接量测以提供一些用理论分析难以获得的力学参数,并通过观察、实验和量测,认识问题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提供假设,建立力学模型和理论系统,给出材料的本构关系等;同时通过实验力学方法对某些力学规律的探讨,为细观力学、界面力学、断裂力学等新学科的发展提供实验依据,最终为解决工程技术领域中广泛存在的力学问题的提供有效途径。 二、面向专业 工程力学。 三、实验基本要求 1.掌握工程应力测试中常用的设备和设备的原理、结构和特点。 2.掌握工程应力测试中常用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和各仪器间的配套使用,以及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掌握光弹性材料的浇铸、光弹性材料的特性。 4.熟悉掌握平面光弹性应力-光学定律、等色线、等倾线、剪应力差法、钉压法。 5.掌握电阻应变测量的基本原理,能动手贴应变片,掌握电阻应变仪器操作。 6.掌握测量电桥的半桥接法,和全桥接法。 7.掌握工程振动测试中常用的激振设备、测振传感器、放大器、记录器和分析设备的原理、结构和特点。 8.掌握正弦稳态激振、瞬态激振和和随机激振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9.熟悉和掌握振动特性参数的常用测量方法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结构动力特性参数。 10.通过整个教学实验过程,尤其是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使学生了解科研试验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巩固所学的振动力学、实验力学课程的理论知识。 六、实验或上机基本内容 (一)光弹性法 1.光弹性仪介绍。 2.平面光弹性应力-光学定律。 3.等差线。 4.等倾线。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全部万能模板.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复述、列举 ____ (2)解释、说明、概述 ____ (3)完成、解决 ____ 例: 说出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解释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1.知道光合作用被发现的基本过程 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过程与方法 (1)感受、参与 ____ ,提高 ____ (2)讨论、交流 ____ ,提高 ____ (3)尝试、分享 ____ ,提高 ____ 例: 通过图文结合,提高分析归纳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活动体验和情景体验,提高发散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1.重新走进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 3.通过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 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同、关注 ____ (2)形成、养成 ____ (3)确立、树立 ____ 例: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体验合作精神,形成生物学习的兴趣; 认同科学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1.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体会科学概念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形成; 2.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 精神和科学态度; 3.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内容和结果; 4. 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 1) ____ 2.难点 ( 1) ____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活动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提问:(1)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太阳能是怎么转变成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的呢?(光合作用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又是依靠什么进行光合作用呢? (叶绿体)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 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2.讲授新课 探究一: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 体中的色素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强调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的不同,其中纸层析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 着重讲解,通过 F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明白原理后教师继续和学生分析说明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提出思考问题,布置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两人一组,分 工合作。并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力学)教学大纲 (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用) 实验目的:本课程是对理科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熟练、扎实的实验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基本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学习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 法,学习常用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力学、热学实验,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常用基本物理实验仪器的原理和性能,学会正确使用、调节和读数。 2、了解一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知道如何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设备,如何减少实验误差。学会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和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正确运用有效数字,学会定性判断和定量估算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特别是严肃认真对待实验数据,杜绝弄虚作假,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道德。 第一部分力学实验(36 学时) 绪论(误差理论)4 学时 实验一长度测量 要求:练习使用测长度的几种仪器;做好实验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 学时分配:2 学时 实验二自由落体运动 要求:学习用自由落下的物体测量重力加速度,对组合测量进行数据处理。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 学时分配:2 学时 实验三密度的测量 要求:熟习物质密度的测量方法,测定规则和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 学时分配:2 学时 实验四倾斜气垫导轨上滑块运动的研究 要求:用倾斜气垫导轨测定重力加速度,分析和修正实验中的部分系统误差分量。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 学时分配:2 学时 实验五阻尼振动 要求:观察弹簧振子在有阻尼情况下的振动,测定表征阻尼振动特征的一些参量,利用动态法测定 滑块和导轨之间的粘性阻尼常量。

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 东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所属课程名称:材料力学性能 英文名称:Materi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所属课程编号:1202302 面向专业:材料类各专业(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材料及成形) 课程总学时:32+16 ;实验学时16 ; 课程学分: 2.5 ; 本大纲主撰人:王仕勤、秦鸿根(Tel:52090661,E—mail: wsqwyd@https://www.doczj.com/doc/9716944087.html,) 一、实验目的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是《材料力学性能》课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验教学,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中讲授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原理和测试方法;了解测试设备及基本操作规范;并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以及科学认真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工程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 1、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的相关内容。 2、教师在实验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指导。 3、学生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仪器设备进行正确操作,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四、成绩评定与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 1、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验预习情况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2、将实验成绩报给任课教师,以占课程总成绩的15~20%的比例纳入课程的总成绩。 五、设备与器材配置 1、电子万能试验机2台7、冲击试验机1台 2、液压万能试验机2台8、温度计10只 3、布氏硬度计2台9、冷却保温装置6套 4、洛氏硬度计1台10、游标卡尺2只 5、维氏硬度计1台11、钢筋划线仪2台 6、读数放大镜2只12、实验耗材若干 六、实验任务书与参考资料 1、王仕勤、秦鸿根等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指导书.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2006.11 2、高建明等材料力学性能.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 3、秦鸿根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2003.10 3、伍洪标等无机非金属材料试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 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