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探析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探析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探析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探析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探析

发表时间:2020-01-16T15:06:15.140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24期作者:王慧强

[导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社会资本正以特许经营、PPP融资等不同形式逐步进入公共设施投资领域,这客观上要求改革这些用地的供地政策,将其逐步纳入有偿使用范畴,不断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为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国土资源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的意见》(国土资规[2016]20号)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示地价体系建设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厅发[2017]27号)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公共服务项目基准地价体系。但由于公共设施门类多样,用地构成复杂,不同类别土地利用方式、收益能力、市场供需、地价空间分异规律等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其具有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属性,导致公共服务项目用地存在土地市场交易零星、土地收益不确定、土地价格形成非典型性等特殊性。

关键词:公共服务项目用地;土地分类;定级;基准地价

引言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为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保障,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为改善城市生态条件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营造一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氛围,在控制城市规模、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公共服务项目用地特点

(1)多为公共服务或民生保障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其用地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正外部性。(2)市场价值的隐含性。其用地一般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或者收益很小或无收益,收益有的很难直接界定。有的项目有垄断收益,如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3)政府征收的强制性。国家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强制征地用于该类项目建设。(4)该类用地原多以划拨方式供地。出让、租赁、抵押、作价出资或入股的交易案例少。

2公共服务项目用地基准地价体系建设的现状

2.1公共服务项目用地类型,地类划分标准现状

公共服务项目用地类型多样,地类划分标准多样,大致存在以下情形:一是主要针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一级类建立大类用地基准地价体系;二是主要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级类为主,建立多个不同类别细分用途基准地价体系,如区分机关团体、科教、医卫慈善等不同用地的基准地价,等等;三是基于土地市场管理现实需求建立个别类别的基准地价体系。同时,在用地归类上,由于相关用地标准、管理政策在用地分类上的不一致,各地公共服务项目基准地价在具体用地分类方式、用地含义或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综合来看,大多数城市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确定的二级类为基础,通过地类适当归并或细分后加以确定,但具体的归并、细分则存在较大差异,如广州市区分偏向公共服务类和偏向基础设施类二个类别建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基准地价体系;部分城市以《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用途归类;部分城市结合地方出台的土地用途分类管理政策或产业用地管理分类目录加以建立;也有少数城市如北京市2014年基准地价中的用途修正系数采用列举法加以描述或归类。

2.2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公共服务设施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所具有的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不同类别公共服务项目在地价形成、影响机制、收益水平、地价空间分异特征等方面具有一些共性特征,在土地市场不发达、市场地价分异不明显的情况下,按照公共服务项目大类用途建立基准地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也能避免因公共服务用地类型复杂导致基准地价成果应用适用难题等问题。但由于公共服务用地门类广泛,不同类别无论在土地利用强度、利用方式、市场供需、收益能力还是在地价空间分异特征上均存在较大差异,简单统一的大类用途基准地价体系又难以客观精准反映不同类别用地的实际地价状况,因此各地实践中更多倾向于建立对应于二级分类的细化用途基准地价体系,但也导致地价体系过于繁杂混乱、用地分类不统一、地价管理不规范、编制过程不够科学等问题。

2.3基于对公共服务项目地价形成、影响特征的认识现状

基于对公共服务项目地价形成、影响特征的认识,笔者认为公共服务项目用地基准地价体系构建应按照“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刚性管理与适度弹性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构建区分公共服务类用地与基础设施类用地两个不同类别、以级别价为核心、四大地类全覆盖的公共服务项目基准地价的规范化成果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土地市场的区域性特征以及不同城市公共服务项目用地有偿使用改革实际需要,按照合规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细化建立基于土地二级分类用途为主的细化用途基准地价成果体系或用途修正系数,增强基准地价体系运行效果及实际应用的针对性、可操作性。首先,公共服务项目基准地价体系应区分公共服务类和基础设施类两个基本类别。其中,公共服务类项目用地基准地价主要涵盖《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机关团体、新闻出版、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文化设施、体育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宗教、殡葬、风景名胜设施、使领馆等特殊用地,以及交通服务站场等交通运输用地。基础设施类项目基准地价主要涵盖公用设施、公园与绿地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铁路、轨道交通、公路、城镇村道路、机场、港口码头、管道运输等交通运输用地,水工建筑以及军事设施、监教场所等用地。其次,根据土地市场发展、成果应用及地价管理形势的需要,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规定,综合分析土地用途与收益的对应关系,细化公共服务类和基础设施类用地类型,建立公共服务项目细分用途基准地价或用途修正系数体系,并建立规范化的公共服务项目细分用途基准地价的地类名称、含义及适用范围。

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

(1)容积率的设定关于用地容积率的设定,需紧密结合待估城镇区域范围内公服用地的利用开发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设定。其中,公服用地II类型(非营利性)基准地价设定容积率为1.0;公服用地I类型(营利性)基准地价容积率的设定应适当高于公服用地II类型(非营利性)的容积率。(2)价格类型公服用地基准地价的价格类型为土地地价。(3)估价期日基准地价估价期应根据估价的实际情况设定。(4)土地开发程度由于公服用地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涵盖范围广泛的公共服务,通常情况开发程度都是“七通一平”的状态。但是,仍需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设定。(5)土地使用年期参照部分公服用地基准地价成果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策略研究

党的十九大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既阐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也深刻揭示了新时代背景下人民需求与消费升级变化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595244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827122亿元,年 均增长6.95%;全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8311元增长至2017年的25974元,年均增长7.25%[1]。物质决定精神。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消费已从“物质文化”升级到“美好生活”[2],开始追求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此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的体育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要求。为此,应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目标导向,加快发展和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适应和满足人民对体育的多元化需要。 1建设和发展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逻辑 1.1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特征。何谓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界虽然作了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和阐释,但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肖林鹏等人认为,该体系指的是由各种能够实现公共体育需求的条件一起构成的整体,比如体育指导、体育组织、场地设施体系、法律条例体系等等内容[3]。郇昌店等人认为,该体系指的是服务主体、客体、环境等因素一起组成的系统[4]。也有研究认为,该体系是可以持续为所有人的体育健身条件及环境提供改善,满足群众的个性化健身需求,有效提高群众健康素质的服务及保障系统[5]。依据这些界定,我们可以看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以群众或组织为主要对象,为其提供公共服务,由此建立起的相关服务形式、内容、机制、政策等一系列因素,涵盖了供给、需求、保障、评价等相关内容。体育公共服务包含了多方面的特征[6]:第一,具有系统性的特征。体育公共服务涵盖了供给、需求、保障、评价等系统内容,为了让各个系统及要素之间能够产生协同,这就需要有系统性的思维进行设计、组织及运行,搭建有序而且高效的体系。第二,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公共性是该服务体系的核心特征,在利益取向上,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目的是实现公共体育权益,最大可能地追求社会效益;在服务主体上,体育公共服务面 向所有群众;在服务供给上,为所有人提供公平性的享受体育服务的机会。第三,具有统筹 性的特征。体育公共服务是政府主导的,将各个地区的公共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发挥不同的资源优势来形成合力,最终为人们提供更高效的体育公共服务。第四,具有科学性特征。该体系的建立是参照各个区域的经济及体育发展实况,以责任明确、高效服务为基准而建立的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第五,具有服务性的特征,该体系的本质即为各相关主体合作来形成多元合力,最终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落脚点在提供服务上,因此其具有服务性特征。第六,具有保障性的特征,该体系在制度架构上保障所有人享受到平等的权利,

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及系统结构

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及系统结构 【摘要】体育公共服务是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随着我国的经济进步、文化水平提高和社会转型,政府对于公共服务的职能也随之不断增强,这其中,我国的体育公共服务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政府的扶持之下,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会朝着法制化、市场化、民主化和多元化发展。本文将针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和系统结构进行分析,以期为体育公共服务更好的满足大众需求做出参考。 【关键词】体育公共服务;理论框架;系统结构 体育公共服务是为适应政府保障公民基本体育权利的安排而产生的,是促进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体育公共服务的进程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都有着不一样的形式和内容,但是总体来说,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都是按照一定的理论框架和系统结构进行扩展的。 1 建立体育公共服务重要性 体育公共服务并不是单纯的自身独立的系统,它与公共行政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可以说,体育公共服务既是一个社会性质的问题,同时也是公共性质和经济性质的问题。体育公共服务在我国的整体发展中占据

重要位置,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今后的全面创新和发展理论基础起到奠基的作用。 1.1 体育公共服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温饱的需求之后,将目光转向对于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方面上来,对于我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一定推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应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育公用服务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健康保障,从统筹角度看来,满足了我国社会的以人文本的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统筹规划,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时代进步的步伐。 1.2 强化了政府的职能 现如今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性,体育公共服务的出现更好的适应了这种趋势,使政府的职能更为丰富,与责任更为相符合,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从某个方面而言就是代表了政府职能的强化,而构建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和系统结构,可以带动体育公共服务的更为完善的发展,对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 体育公共系统的理论框架 2.1 政府的主导作用 要想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创新化,就需要政府强化

浅说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

浅说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 杨晨曦 所谓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即政府将原本由自身或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转为向社会组织(本文中社会组织含企事业、社团等)购买,通过政府采购或者其他公开方式选择合适的社会组织,由其按照合同要求代为提供特定的公共服务,政府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 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标志着新一届政府自我革命、转变职能、转变发展方式和培育市场主体之旅的开始,对惠及民生的公共服务,政府开启了由亲自操刀到以奖代补直至购买的艰难转变。政府可以从具体的繁杂的服务性事务中解脱出来,社会组织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中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既可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强化了对公共服务的监管,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益和效率,进而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组织各归其位,各展其能。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为体育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无限机遇。

日前公布的《安徽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六个大类均涉及体育产业项目,诸如在基本公共服务类中,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基础设施及体育器材用品、体育培训、体育赛事活动、国民体质测试与指导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社会事务服务事项类,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产业项目的策划与组织、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与维护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行业管理与协调事项类,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产业政策研究与宣传、体育产业统计与分析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技术服务事项类,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评估、体育经营场所安全检测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和技术性事务类,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产业课题研究、体育产业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培训、体育场馆物业管理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的扩展,需要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也将越来越多。 近年来,国内各级政府在探索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过程中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各级政府利用体彩公益金购置体育器材;马鞍山市政府各级财政出资设立体育健身器材维修基金、通过招标委托专门公司维修全市体育健身器材;芜湖县体育局以零租金对外承租游泳馆,并代为缴纳游泳馆的全部水电费,同时补贴承租人一定数额开放费,通过严格的合同约定要求,以每场3元的优惠价格对青少年开放;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体系研究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体系主要包括评估主体、评估标准、评估程序、评估指标体系等四个部分内容,对这几个部分进行系统研究,可以构建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体系,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提供帮助.1 评估主体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和体育公共服务的评估主体基本是一致的,必须保证评估主体的多元性,才能保证评估的有效性,如果评估主体单一,则评估的有效性无法保证,根据我国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估不仅要包括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管理者、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包括公众和体育非营利组织,由不同的体育利益集团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构建一个立体的评价网络,共同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进行评价,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促进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不断发展.2 评估标准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估标准分为事实标准、效率标准和价值标准三个方面.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的事实标准.主要指一种回溯性的评估标准,主要指一系列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实行以后,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贡献.效率标准指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 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是否合理,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率不能和一般经济学领域的效率内涵相一致,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率产出不仅包括看得见的体育场地、设施方面的成果,也要包括公众体育意识提高等方面的成果.价值标准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最重要的标准,没有价值标准就没有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等的价值标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否公平,能否被全体公民所享有,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否符合绝大部分人的利益;二是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否促进了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不能因为强调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而忽视了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整体发展,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发展仍然是第一位的,我国体育公共服务要公平更要发展;三是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的设立、政策制定过程是否合理.体育利益表达机制是否发挥了重要作用,公众的利益需求是否在政策过程中得到了体现.3 评估程序 评估程序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不同的阶段我们要关注不同的重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估程序可以分为事前评估、 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三个阶段.事前评估我国考虑的重点是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目标能否实 Vol.28No.3 M ar.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体系研究 吴筱珍,刘 玉 (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摘要:由于我国还处于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初步阶段,所以评估是一个亟待解决而又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对评估主体、评估标准、评估程序、评估指标体系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力求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提供基本的理论需求. 关键词: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3-0079-04 第28卷第3期(上) 2012年3月基金项目:2009-2010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123);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SS2012208);安徽 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安徽省基层体育社团发展研究———兼与江苏省比较(SK2012B364) 79--

工作表现评估报告模板

工作表现评估报告模板 (I ) PERSONAL DETAILS / 个人简历 Name /姓名 Date Joined Company /加入公司日期 Company /公司名称 Year/Month in Current Position / 现职时间(年度 /月份) Job Title / 职位 Period Under Review / 评估时限 Department / 部门 Date Of Review / 审核日期 (II ) OBJECTIVES / 目的 (III )REVIEW OF PERFORMANCE / 工作表现评估 State the objectives set in the previous appraisal period and describe the level of performa nee atta ined. 根据上年度所订下的工作目标,评估所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 The prime purpose of the performa nee appraisal is to : 1 Improve and stre ngthe n the relati on ship betwee n appraiser and appraise. 2 Determ ine the stre ngths and weak nesses of the appraisee by highlighting the successes and ide ntify ing areas for pote ntial improveme nt. 3 Identify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needs of appraisee for future higher resp on sibilities. 4 Feedback to appraisee on eurrent performanee sta ndards. 5 Set goals and objectives for appraisee for next period. 此评估的主要目的: 1 改善及增强评分人及受评人的上下级关系。 2 分析、确认、显示受评人的强项及弱点。帮助 受评人善用强项与改进弱点。 3 标识受评人发展及训练的需要,以便日后承担 公司重任。 4 反映受评人现阶段的工作表现。 5 为受评人订下下年度的目标及前瞻,作为日后 工作表现的标准。

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自评结果报表

附表1 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项目及权重指标及 权重 序 号 指标内容 分 值 等级与系数 A B C D 1 0.8 0.6 0 一 组织管理 (20%)(一) 管 理 到 位 (5%) 1 学校成立政教、教务、总务、共青 团(少先队)等部门参与的体育工 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分工, 定期研究工作。(注:中等职业学 校和普通中学建立相应体育管理 部门,配备专职干部和管理人员) 2 是/ / 否 2 将体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制 订具体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定期 组织检查、考核 2 是/ / 否 3 学校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应 急管理机制,制定和实施体育安全 管理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落实 责任制 1 是/ / 否 (二) 领 导 重 视 (10% ) 4 校长将学校体育列入工作职责,明 确一名副校长分管体育工作 1 是/ / 否 5 每学期校长听体育课不少于4次, 分管校长不少于6次 2 4/6 3/5 2/4 <2/ 4 6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 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时规定 7 / / / 否 (三) 监 督 检 查 7 公布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 基本要求和监督电话 2 是/ / 否 8 利用公告栏、家长会和校园网,每 学期通报一次学生体育活动情况 3 是/ / 否 —1 —

(5%) 二 教育教学 (30%)(四) 课 程 教 学 (15% ) 9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单元计 划、课时计划齐全 4 很 好 较 好 一 般 差 10 依据课程标准组织体育教学,完成 教学任务 5 很 好 较 好 一 般 差 11 加强教学研究与课程教学改革,提 高教学效果 3 是/ / 否 12 严格执行体育课考勤和考核登记 制度,并将结果放入学生档案 3 是/ / 否 (五) 校 园 体 育 活 动 (15% ) 13 制订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基本 要求 2 是/ / 否 14 将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 教学计划,列入课表,严格实施 2 很 好 较 好 一 般 差 15 每天上午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没 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一小时 集体体育锻炼 3 是/ / 否 16 学校每年召开春、秋季运动会 3 是/ / 否 17 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有85% 以上的学生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 炼的体育技能 4 85 % 70 % 50 % <50 % 18 对学生加强体育安全教育 1 是/ / 否 三条件保障(30%)(六) 教 师 队 伍 (15% ) 19 体育教师数量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3 是/ / 否 20 体育教师职务评聘公平、公正 3 是/ / 否 21 体育教师工资待遇与其他任课教 师同等对待 2 是/ / 否 22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学生体质 健康测试纳入教学工作量 2 是/ / 否 23 体育教师坚持集体备课、校本教研 2 是/ / 否 —2 —

单位对个人评价报告怎么写

单位对个人评价报告怎么写 单位领导合理的评价员工,有利于保持员工高绩效的能力和处于高绩效的状态。下面是小编整理单位对个人评价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 单位对个人评价报告篇一XX同志现系我局XX科科员,19XX年X 月出生,于20XX年X月通过XXX考试录用到我局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 政治素质方面,该同志立场坚定,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政治觉悟强,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加强政治和业务知识学习,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该同志为人正派,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生活工作中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重视实践,任劳任怨。特别是在曾经参与的XX、XX工作中,体现了较强的工作耐心、沟通能力和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责任心。其次能结合工作实践不断克服自身不足,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不断进取。 业务素质方面,该同志先后在XXX、XXX、XXX、XXXX等岗位历练,工作中虚心严谨,学习能力强,积极学习理论,学习专业知识,注重积累和总结,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尤其是在XX年负责的XX工作中,(具体做的工作细节……),其专业素养和敬业态度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综上,该同志各项素质优良,相信会在组织的关怀和指导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单位对个人评价报告篇二XX同志于20xx年12月正式到XXXX。主要负责××××工作。工作期间,他的突出表现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 XXX同志政治坚定,觉悟较高。他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关心国家大事,积极践行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体现出了正确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志谦虚谨慎,勤奋好学。他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从多方面开拓自己的眼界。通过学习书面材料和与领导、同事的交流,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单位科室的主要职能和重点工作,还协助完成了一些他力所能及的行政事务工作。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获得了我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他比较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将大学所学的知识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虚心听取其他同志的意见,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该通知在工作中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同志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领导指令坚决。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研究

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研究 樊炳有1高军2白永慧1王继帅1张清华3 (1温州大学体育学院;2嘉兴学院体军部;3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 1研究目的 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和重新构建的方向做出说明。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确立体育公共服务内涵, 建立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构建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机制,使体育公共服务更好满足大众需求。 2研究方法 研究体育公共服务问题,基于事实的价值判断、理论架构与经验的审视三者非常重要。因此,课题采用理论研究、典型调查、文献查阅与政府领导访谈、专家访谈、居民问卷调查等方法。 研究前期,首先对与体育公共服务有关的主要理论进行研究,包括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服务经济理论及制度变迁理论等,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其次,对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性文献进行查阅;第三,了解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政府对这一领域的关注点。 调研阶段,第一,对浙江、宁夏、河南、江苏四省部分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行抽样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全面了解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方式、问题、近年来发展的过程等。第二,对上述地区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居民现实的服务获得情况、对现行的体制评价状况以及未来的需求状况等。 3分析与讨论 3.1 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框架 3.1.1体育公共服务定位问题 体育公共产品内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居于主体地位,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基本职能:一是政府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制订体育公共服务政策。二是监管体育公共服务的生产与提供;三是付费。政府通过“付费”保证基本体育公共产品和实现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四是直接生产和提供某些体育公共服务。 3.1.2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结构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以W市为例

浙江工业大学自学考试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生毕业小论文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论文题目: --以W市为例姓名: 学号: 年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4 年8月17日

作者声明 本毕业小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小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小论文(设计)成果归浙江工业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学号:010********* 作者签名:(手写有效) 20 年月日(手填时间)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 名字 2014 年8月17日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进行体育健身与休闲的意识也逐步提高,体育消费能力不断增长,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府组织逐渐意识到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显然,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有良好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社区作为人们生活交往的重要单元,理应着力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浙江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城市,其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供给机制在全国具有引领和模范作用。本文以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选择浙江温州市鹿城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相关研究,试图分析鹿城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结合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国外先进实践经验,提出完善温州鹿城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方式。 关键词:社区;温州市鹿城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员工工作表现评估实施报告

2016年度员工工作表现评估报告 姓名: 部门: 岗位: 得分: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2016年度员工工作表现评估报告

注:本表适用于普通员工。 ★(Ⅴ)工作表现类别评分(本栏由员工的直接上级填写) 请于下列类别划上[√]以计算评分 (Ⅰ)个人情况 员工姓名: 岗位编号: 评估人部门: 岗位名称: 加入公司日期: 评估人岗位: 所在部门: 现职时间: 评估人姓名: 明细部门: 审核日期: 评估日期: (Ⅱ)评估目的 1、改善及增强评分人及受评人的上下级关系。 2、分析、确认、显示受评人的强项及弱点,帮助受评人善用强项与改进弱点。 3、标识受评人发展及训练的需要,以便日后承担公司重任。 4、反映受评人现阶段的工作表现。 5、评估结果与年终奖金、明年工资调整、人事调整、晋升和培训挂钩。 6、为受评人订下下年度的目标及前瞻,作为日后工作表现的标准。 (Ⅲ)工作表现评估 根据上年度的工作完成实际情况填写 上年度所提出的目标 过去一年目标实现及表现情况 (Ⅳ)员工自我评述 1、本年度最满意的一项工作: 2、工作中存在的最大困惑: 3、您需要得到的帮助: ★以上栏目由员工填写

工作表现性质 表现等级 试以实例 说明 加、扣分优秀 (4分) 良好 (3分) 一般 (2分) 较差 (1分) 差 (0 分) 1、年度业绩 1.1 工作知识 1.2 策划及组织能力 1.3 安全考核(工作效益) 参照月度考核 (无安全奖参照工作效益) 1.4 工作效率 1.5 处理客户投诉 小计 2、对公司及工作态度方面 2.1 正面态度 2.2 工作投入 2.3 接受任务服从执行 2.4 责任可靠性 2.5 自发性的学习、改进 小计 3、个人品质 3.1 诚实和正直性 3.2 责任感 3.3 自发和主动性 3.4 准时、准确性 3.5 稳重性 3.6 适应能力 3.7 创意和创造性 3.8 遵章守纪 3.9 上进心和进取心 3.10 个人仪表 小计 4、沟通相处技巧 4.1 乐意与别人分享 4.2 合作性 4.3 人际沟通 4.4 沟通方式 4.5 团队意识 小计 总计确认总计评估领导审核领导 说明:“加、扣分”栏由审核领导填写

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自查情况报告

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自查情况报告 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自查情况报告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我校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指导,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纲要》精神,结合体育课标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教学、科研活动。学校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遵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享受体育的快乐。结合实际,对我校贯彻落实体育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首先主管副校长在班子会上各位体育教师传达和学习文件精神,认识体育专项督导检查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和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接着向教职工传达文件精神,组织体育教师学习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让广大教职员工进一步明确,加强体育锻炼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气质、性格,并且引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全校教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新理念。 二、制定方案,开展工作。 我校一贯把体育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建立校长领导下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分管负责制。成立校体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指导学校体育的全面工作。成员:各班体育老师、体育教研组长学期初商讨工作计划、注重过程检查、及时进行期末总结,把体育工作作为学校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政教这一条线,做好班主任工作,督促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学校主要领导积极学习国家体育教育工作政策和法规。学校每学年的工作计划和年终工作总结中,都把体育教育工作的内容作为重要的一项。学校还有专项的体育教育工作计划和专项工作总结,从而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自查结论: 1、加强师资培训,构建优质教师队伍。 得胜小学一直把优化学校体育、卫生教育师资队伍作为提高体育、卫生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来抓,不断充实教师队伍,,给学生讲解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具有从事体育教学必需的基本能力,包括:口令清晰、响亮,口哨运用自如,动作示范准确,语言表达清楚、简练,教法恰当、新颖,队列调度合理;有教学总结和教研能力,有组织体育竞赛和运动训练的能力;学历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校医宋术荣老师虽然不是医学专业毕业,但她熟知相关的医学知识,了解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经验丰富,并刻苦研修,责任心强,能够出色的完成所负责的各项工作任务。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正常教学秩序。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课程管理计划,按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并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学校每个年级体育课每周每班3节,学校不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体育课时间,同时每天开展25分钟的大课间操活动,全体教师也与学生一起,参与锻炼,保证了阳光体育锻炼的实施。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强化管理,制定制度,分工协作、建立良好、高效的工作秩序”,我校体育工作已形成规律。常规工作如:上课、课间操、大课间等活动均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如遇重要活动,各组老师团结协作、一起参与、发挥特长、相互帮助。去年7月份在全县举行“迎奥运、促健康”排球比赛

满足大众体育服务需求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满足大众体育服务需求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公共体育服务理念的提出是政府职能转变在体育领域的延伸和实现,是构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身先示范。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角色是多元的,在发展精英主导的竞技比赛的同时,更应着力凸显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的本质属性,将其发展为强调大众参与的社会活动,并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平等、公正、惠及全民的优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践行“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成为政府体育部门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国家提供力求满足百姓需求的场地、组建具有引领作用的社会指导员队伍、举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等,希望以此营造根植大众的体育健身文化,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大众对体育的态度正在由欣赏性向参与性转变,从关注金牌向关注自身健康转变。然而,长期以来“重竞体、轻群体”的发展模式导致体育部门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大众需求的多样性,体育转型的步伐已跟不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大众需求。 为此,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搭建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性的体育服务平台,开展国家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

站”试点工作,探索满足大众需求的优质服务。为完成此项工作,体育科学研究所群体中心开展前期实地调查工作,了解目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保障。 一、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现状 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问题在于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大众体育服务需求呈现复杂性特点。就个体层面而言,大众健康管理意识薄弱,科学健身素养尚未形成。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方式随之改变,但健康管理意识却十分薄弱。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国民的心肺功能、力量耐力、柔韧性等重要指标不断下降,百姓的体质正在逐渐“变差”,但仍在盲目追求“吃的好”、忽略“动起来”。近年来,随着糖尿病、“三高”等“富贵病”患病人群持续增长,人们逐渐认识到“吃动两平衡”的重要性,却表现出被动性和盲目性。“无病不健身、健身为治病”、“盲目关注中医养生”、“健身方法不科学”等现象屡见不鲜。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目的是为增加体力活动、消遣娱乐、防病治病、减肥等,健身功能定位仍是维持健康的工具而非一种生活方式。 从全国层面分析,需求的复杂性集中体现为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十二五全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附件1: “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需求,推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体育锻炼意识不断增强,体育服务需求日趋旺盛,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亿,体育健身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公共体育设施作为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载体,在保障群众体育健身权益、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方面日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加强和改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增加投入,为人民群众开展体育健身创造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已初步覆盖广大城乡,总量超过100万个。

但总体上,公共体育设施仍不能满足群众快速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具体表现在:一是供给不足,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 1.2平方米,远低于日、韩等周边国家平均水平。初步调查显示,中西部地区的设施短缺问题最为突出,许多县(市、区)完全没有可供使用的大中型公共体育设施。二是布局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明显。三是结构不合理,大型综合性比赛场馆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群众性健身场馆所占比例偏低。四是设施利用率不高,社会开放度不够。 大力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是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具体行动,对于提升国民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水平、拉动体育消费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体育公共服务设施良性运营机制,保障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权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

资产评估个人工作总结

资产评估个人工作总结 (一)不断推进行业诚信建设,进一步提高行业整体执业水平 1、开展行业自律检查工作。 根据中评协业务检查工作的统一布置及全国检查工作会议的精神, XX年省评协抽调14位注册资产评估师与协会工作人员组成2个检查小组,自7月4日起至10月14日止,现场对我省48家专兼营资产评估机构的内部质控、管理情况、执行评估准则、职业道德准则的情况、内部治理情况、涉讼业务情况以及机构外部干预执业、收费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抽查192 份报告。 XX年全省的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在指导思想上,以帮助、教育、规范、提高为主,以必要惩戒为补充,既对存在普遍问题的机构和评估师进行教育、指导、整改,又对存在严重问题的机构和评估师进行必要的行业惩戒;在确定检查对象上,以近2年未接受过检查的评估机构,当年新设立并出具报告的评估机构,专营机构,被投诉举报的评估机构为主;在检查内容中,把重点放在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项目上,检查机构和评估师是否履行了适当的评估程序,是否形成了能够支持评估结论的工作底稿,评估报告披露的信息是否充分恰当,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出具了虚假、不实的评估报告;在检查方法上,采取现场检查、

重点复查、与项目整改相结合,突出检查重点;在检查结果处理方式上,从疑难项目汇报、安排外出跟班培训到检查处理、惩戒工作,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 检查表明,大多数评估机构和评估师的执业质量较以往年度有所提高,执业风险意识有了所增强。但也明显发现:部分评估机构办所指导思想不端正,无序竞争现象严重,执业能力参差不齐,执业质量有待提高。 2、做好来信来访、举报投诉受理工作。 XX年,省评协共办理人民来信来访、举报投诉案件 12件。其中经调查处理,办结5件、已经调查完毕的5 件,正在调查处理的1 件,移交省财政厅企业处1件。配合省财政厅调查机构评估股权纠纷案件1件。 3、开展行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搭建了治理商业贿赂的工作机制。我们积极按照《关于在全省资产评估行业开展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通知》精神,要求全省评估机构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坚决纠正资产评估过程中违反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行为。为使我省资产评估行业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落到实处,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我们开设了治理商业贿赂举报电话,并以协会秘书处领导牵头,各部门负责人具体抓落实,建立健全了我省资产评估行业治理商业贿赂的管理体系。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尚未发现重大问题。 (二)不断加强对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行业管

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 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估指标体系

填表说明: 1.第6条:按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安排体育与健康课时; 2.第17条:体育教师数量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测算; 3.第21条:体育教师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每周计2课时,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含统计、整理、上报),每班每学年计8课时。 4.第23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达标情况,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测算; 5.第28条:上级教育部门拨付公用经费中,安排用于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比赛

以及易耗体育器材购置费用数额和比例; 6.第30条:保留各年级《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登记卡》原件备查; 7.第36条:以各学段毕业年级学生测试结果为例。 8.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满分为100分。其中,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59分及其以下为不合格。 9.凡有以下情形之一者,评估为不合格: 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未按国家规定开足体育与健康课;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数据不真实或未按要求上报;评估中弄虚作假。 10.评估每年进行一次 加分条件: 1.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坚持开展活动; 3.每年在一次校级运动会中,设计全体学生参加的项目; 4.每年组织不少于10次的校级单项体育比赛; 5.学校有体育代表队,每周训练不得少于两次,积极参加上级教育或体育部门组织的竞赛。 凡具备以上条件之一的每项加2分,最多加10分。

满足大众体育服务需求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满足大众体育服务需求提升公共体育服务 水平 公共体育服务理念的提出是政府职能转变在体育领域的延伸和实现,是构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身先示范。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角色是多元的,在发展精英主导的竞技比赛的同时,更应着力凸显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的本质属性,将其发展为强调大众参与的社会活动,并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平等、公正、惠及全民的优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践行“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成为政府体育部门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国家提供力求满足百姓需求的场地、组建具有引领作用的社会指导员队伍、举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等,希望以此营造根植大众的体育健身文化,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大众对体育的态度正在由欣赏性向参与性转变,从关注金牌向关注自身健康转变。然而,长期以来“重竞体、轻群体”的发展模式导致体育部门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大众需求的多样性,体育转型的步伐已跟不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大众需求。 为此,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搭建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性的体育服务平台,开展国家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试点工作,探索满足大众需求的优质服务。为完成此项工作,体育科学研究

所群体中心开展前期实地调查工作,了解目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保障。 一、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现状 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问题在于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大众体育服务需求呈现复杂性特点。就个体层面而言,大众健康管理意识薄弱,科学健身素养尚未形成。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方式随之改变,但健康管理意识却十分薄弱。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国民的心肺功能、力量耐力、柔韧性等重要指标不断下降,百姓的体质正在逐渐“变差”,但仍在盲目追求“吃的好”、忽略“动起来”。近年来,随着糖尿病、“三高”等“富贵病”患病人群持续增长,人们逐渐认识到“吃动两平衡”的重要性,却表现出被动性和盲目性。“无病不健身、健身为治病”、“盲目关注中医养生”、“健身方法不科学”等现象屡见不鲜。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目的是为增加体力活动、消遣娱乐、防病治病、减肥等,健身功能定位仍是维持健康的工具而非一种生活方式。 从全国层面分析,需求的复杂性集中体现为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政府服务水平的差异。中国人口分布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客观现实制约了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发展。以城乡差距为例,城乡二元化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更引发诸如国民体质、生活方式、家庭收入的差异,并投射到体质健康状况。无论留守还是流动,农村人口面临多重健康风险,城镇不复存在抑或不甚普遍的健康问题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716795501.html,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综述 作者:李宇恒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05期 摘要:随着人们维护人权意识的逐渐加强,公共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能够推 进公共服务的创新,公平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有质量、更快捷的公共服务,是世界各国政府在政府工作中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成为我国政府的转型目标。这一目标,不仅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也能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此前提下,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政府同时兼具能够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对公共服务的高度重视的态度。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提高公共服务的一个方面。提供有效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已然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标志。据此,该文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入手,分析当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2(b)-0179-02 体育,一直以来与个人捆绑在一起,社会公众对待体育的看法,普遍过于片面,认为体育只是个人锻炼或者群体竞技的一种方式。然而,事实上,“体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事业的发展,更是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国家之间涉外文化交往的重要桥梁。并且,为群众提供良好的体育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发挥职能的表现。为此,政府应该担负起强化体育事业发展,满足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责任。正确把握公共体育服务现状是提高各级政府提高能力和水平的前提,也是确定我国政府今后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因此,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及问题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诊断,力求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1 公共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 1.1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 公共体育服务,探求其概念,即是指公共组织为了满足公众对公共体育的需求,而提供一系列的公共物品或者是混合物品。随着公共体育服务在实践及理论方面的发展,对公共体育服务内涵的解读也随之变化。根据现实情况,公共体育服务的提供者不仅局限于社会组织,还可以是个人。供给对应需求,需求的满足离不开供给的支撑。所以,公众体育方面的相关需要也是要通过供给者进行资源配置而予以满足的。据此,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可以概括为社会组织或者个人通过某种或者某一类资源配置的方式而为公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 目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主体,以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为主,但也有一些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如体育社团、基金会等)、企业甚至个人提供了一些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