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由十八大看中国军事的发展

由十八大看中国军事的发展

由十八大看中国军事的发展
由十八大看中国军事的发展

河南工业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由十八大看中国军队的发展院系班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雷俊锋

学号:201046830908

辅导老师:梁艳

完成日期:2012-12-23

由十八大看中国军队的发展

正文引论:

当前世界飞速发展,社会格局逐渐发生改变,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也发生变化,中国逐渐的处于中流砥柱的位置,然而中国现在的地位仍然受到威胁。目前时不时就有一些跳梁小丑挑衅中国在世界的权威,不断的用一些事件挑衅。综上可知虽然中国已经有在世界上大国领域里有了一席之地尤其是经济领域,但是中国仍然在其他的方面上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应有的尊重,尤其是军事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在经后的发展中要加强军事的发展,是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大国。正文: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过去5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胡锦涛同志围绕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对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很强,对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国家安全形势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这一论断是建立在对国家安全形势的科学分析判断的基础上。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环境新特点新趋势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国防建设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也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期待。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我国安全环境更趋复杂,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显著增强。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安全形势产生重大战略影响,国际力量对比出现重大变化,各大战略力量加紧分化组合,国际战略竞争加剧,世界进入国际体系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的历史转折时期,国际安全风险和变数增大。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加速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角逐的焦点,特别是美国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牵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和战略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和调整,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我国在世界大变动的时代快速兴起,给国

际社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也不可避免地对国际利益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外部与我国的利益摩擦碰撞持续增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大国中唯一尚未实现完全统一的国家,我国面临维护政治安全、领土主权完整和社会稳定的艰巨任务。总的看,今后一二十年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时期。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步伐,努力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最近几年我国国防实力大幅提升,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拓展和深化,我军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显著增强。虽然最近几年中国军队完成了一系列抗震救灾等一系列急难险重的任务,完成了亚丁湾的国际护航任务以及中东、非洲等地的维和任务等一些国外行动,但是这些任务虽然让解放军在国际舞台上有机会接触到国外的军队了解其它国家军队的发展,但是这些不仅对我国的军队发展有了方向还可增加对世界军事发展前沿的认识。

通过对以往接触到的事件的了解和认识,我们意识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需求相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军队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我国国防实力和军队建设的历史方位,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

二: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坚持党的军事指导理论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坚持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全军坚定对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信仰,科学认识和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规律,始终保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相结合,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成果。毛泽东军事思想,正确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实行人民战争,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以及取得

全国政权后建立现代国防的重大课题。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正确解决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重大课题。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正确解决了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起、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保证人民军队打得赢、不变质的重大课题。正是在党的指挥下我国军队在不同的社会时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加强党的军事战略指导,要求我们拓宽军事战略视野,创新军事战略思维。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的趋势,牢固树立综合安全的观念,不断拓展军事战略指导的范围和领域,统筹应对国家面临的多种安全威胁。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善于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联系互动中思考和处理军事问题,善于着眼国家利益全局筹划和指导军事行动。坚持解放思想,着力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使我们的思想观念适应机械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形态加速转变的新趋势,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适应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新要求。

三、深入探究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要求。这是党中央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向全军发出的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新的进军号角,必将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是继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等几次重大军事革命之后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军事革命,同时又是迄今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军事革命。这也是我军在新形势下军事变革的目标。我国军事要变革就要调整优化作战力量结构,健全有利于联合作战的体制机制,推进作战要素融合集成,加快形成精干、联合、多能、高效的信息化军事力量体系。调整优化作战力量结构,主要是重点加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建设,加快信息作战、军事航天等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推动陆军部队整体转型,优化军兵种内部结构和部队编成。健全有利于联合作战的体制机制,主要是着眼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能力,建立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联合训练体制、联合保障体制。推进作战要素融合集成,主要是按照作战体系运转特点规律,运用信息系统把侦察情报、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综合保障等各种作战要素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发

挥作战体系的整体效能。构建起了这样一个军事力量体系,我军面貌将会发生深刻变化,军队战斗力将会有质的飞跃,国家安全将会得到更加坚实可靠的保障。中国人民解放军才真正适应新时期下国家发展的要求,成为保卫我国社会主义胜利果实,威慑宵小之辈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四、努力做好军民融合

人民军队来源于人民,因此人民解放军在成立之初就把军民关系放在首位。在中国军队的发展都努力做好于人民之间关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事理念。把军民结合由主要集中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拓展到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由行业、部门间协调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对于实现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步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深入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快发展,既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走开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逐步形成在重大基础设施、海洋、空天、信息等关键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坚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军队要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勇于承担经济社会发展中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地方各级党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要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军队建设。

中国军队不仅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无论是保障国家和平发展,还是促进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都要求中国军队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国家利益遍布全球,能源资源、海外资产、海上战略通道和海外人员安全问题凸显,对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军队将按照新的历史使命所赋予的“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要求,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在国家政治和外交大局统领下,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推动双边和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展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中国军队和平文明之师的风貌,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