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房的窗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书房的窗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书房的窗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书房的窗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2题(22分)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唉,先生,我是连一间书房都没得,你可别见笑,正因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位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角落,我都布置好了,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②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字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③但窗于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陆放翁的“窗晴日写黄庭”,大概指的是南前,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朗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晴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腊棒那就更好,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于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④东窗在初红里迎着朝暾,你起来开了格扇,放进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荒唐,使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假设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海日生残夜”;一无所有,你还可以看朝霞的艳红。

⑤“挂起西窗浪接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的红日科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造明的宁静,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人在一日的劳动后,带着微疲放下工作,舒适地坐下来吃一杯热茶,开窗西望,太阳已隐到山后了,田间小径上疏落地走着荷锄归来的农夫,隐约听到母牛峰的在唤着小犊同归,山色此时已由微红而深紫,而黝蓝。苍然暮色也渐渐笼上山脚的树林,西天上独有一镶着黄边的白云冉冉而行。

⑥然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⑦说到光,我有一种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

疏的树前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蜿,“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原般的素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吴,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

⑧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使我们想得明造;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妹;使我们像春草一般择清楚,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追我们的个性。

⑨以北,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国不必说;就是东富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沫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你说古老的粉墙?一点不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途出点微黄的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清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来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体的运思,它与清晨太阳未出以前的天光,及太阳初下夕露未溢时湖面上的水光,同是一样的清幽。

⑩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什,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雷,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清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着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有删改)

18.作者笔下不同朝向的窗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阅读全文,补写下面的表格。(4分)

19.作者在想象中把书房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布置好了,请问作者是如何布置他书房的窗子在

的?结合文本简要回答。(5分)

20.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苍绳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

(2)有风,你可以欣賞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雪窗上迷离的竹影

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

21.,作者独喜欢北窗,却花大量笔是写了南窗、东窗、西窗,这样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4分)

22.作家彭定安说,本文作者对窗子的认识“已经进入审美的态度和境界,而不是纯实际的

和实用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18.①清新,有朝气,使人精神清振

②清淡而隐约的光,使人愉悦自如

19.作者最喜欢北窗,所以在书房的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墙上有石斑与窗子的距离适中,墙边种一排疏竹。

20,(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苍蝇微尘赋予了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书房的宁静安逸。

(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更加细致地写出了北墙外疏竹在不同情况下的情态,清如明月、夏雨、冬雪,各有妙处.同时也使文章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表达了作者对北墙外疏竹的喜爱。

21.为下文写北墙作铺垫,将三窗与北墙作对比,更突出作者对北墙的喜爱.

22.同意,作者在文中将窗赋予人的情感,同时在第⑧段中指出窗的光度影响态度,从而上升到人的行为与个性,北窗的粉墙、疏竹正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与境界。

新闻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

新闻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 【2017·石家庄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答案

阿长与山海经 (一)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里,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及答案(学习资料)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语段的中心人物是阿长,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阿长的,举例说明。 5、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B、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C、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D、“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参考答案】 1、阿长来问时,“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问了,也就对她说了,认为说与不说一样,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 2、被她的热忱深深打动了。 3、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之力。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4、外貌、语言。略。 5、A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④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⑤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野蔷薇》,完成小题。 野蔷薇 (日)小川未明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和一个比较小的王国相邻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和睦相处着。 在国界线上,两国都只派了一位士兵来驻守确定国界的石碑。大国派来的是个老人,小国派来的是个青年。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石碑两边。周围是安静极了的群山,偶尔才能看到一些路过的人影。 起初,两人在还不熟悉的时候,由于彼此存在着不知敌友的戒心,一直都没怎么说过话。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竟成了好朋友。①大概因为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再没有可以说话的对象了,还有就是春天的阳光总是和煦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顶上。 在这条国界线上,生长着一株没有人培植却很茂盛的野蔷薇,在花开的日子里,蜜蜂们很早就聚集到了这里,那些振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一直传到还没起床的两人的耳朵里。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起了床,走到外面一看,果真太阳已经升得老高。 “啊,您早,今天的天气真好!” “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天气一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起站着说话,一起抬头看周围的景色。虽然是每天都能看见的风景,但是只要一抬头总能在里面看到昨天所没有的新鲜感。 那个年轻人最初不会下象棋,自从跟着老人学了以后,这一阵子,只要是和暖的天气,两人便会坐下来,对战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人的棋术比青年强很多,所以总是让着青年,到了后来,即使按着规矩下,有时老人也会被击败。 青年和老人都是很好的人。两人都非常正直、亲切,虽然在下棋的时候,大家都是拼着命地想打败对方,但是在心里,两人却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有时候老人下着下着就会大笑起来:“看来我是要被打败了是吧。老是这么躲来躲去的还真是叫人受不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可怎么办才好哇?” 青年因为正战在兴头上,眼看就要赢了,所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放光,直追对方的将。那些小鸟也蛮有意思地在树梢上唱着歌。野蔷薇也一阵一阵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②在那个地方也有冬天,当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的时候,老人就开始怀恋自己的故乡了,开始想住在那里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孙子了。“真想早点请假回去看看哪!”老人时常感慨着。 “可是,”青年说,“如果您回去了,就一定由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来代替,要是个亲切温柔的人倒也罢了,万一是个满脑子敌我戒备思想的人就难办了。就请您务必多留些日子吧,您看,马上春天就要来了。” 不久,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到了。可是,此时,这两个国家正为着利益的关系开始了战争。眼看着,两个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就要变成敌人了,真是件难以想象的事呀!

中考新闻类题目训练及答案修订版

中考新闻类题目训练及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考“新闻”类试题模拟演练 1.阅读下面的专题报道,探究《舌尖上的中国2》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012年,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感动无数中国人;2014年4月,《舌尖上的中国2》回归央视荧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爱奇艺、乐视网等网络平台也同步推出。《舌尖上的中国2》共分8集,前七集依次为《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秘境》《相逢》《三餐》,第八集则为拍摄花絮,每集50分钟。央视相关负责人表示,比起前作,《舌尖上的中国2》在拍摄制作上比第一季更加精致大气,美食范围也更广。在微博上,网友对《舌尖上的中国2》表示出了极大的欢迎,但对播放时间非常的不满意,认为这是央视“深夜报复社会”的举动,完全就是“逼人吃宵夜”的节奏。 探究结果: 2.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2个字) 标题: 据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记者齐中熙、樊曦)2014年4月13日9时30分,自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运送旅客宣告突破2亿人次。2013年2月28日,在京沪高铁开通运营1年8个月之际,京沪高速铁路运送旅客突破1亿人次;而仅1年2个月后,这条高速铁路的运送旅客量就实现了翻番,再次展示出其巨大的输送潜能。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10个字)

本报青岛4月11日电(记者宋学春)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村开村仪式11日举行。 世园村总占地约5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紧临世园会园区,位于青岛滨海公路和世园大道交汇处,交通非常便捷。世园村开设了世园会特许产品、青岛旅游纪念品专卖店,吸引了多家星级酒店和20余家特色餐厅入驻,建设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应急保障设施,集种植加工、科研培训、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茶博园,将为国内外宾客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办公、休闲等综合服务。世园村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园艺景观、服务设施等体现了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态理念。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4月12日) 4.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拟写恰当的导语。 政府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农村学生个子变高了 本报北京4月11日电(董洪亮、赵玲)。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说,将进一步加强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把食物与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监测表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学生不能保证每天吃三顿饭的比例从2012年度的%下降到2013年度的%;6-15岁男、女生各年龄段平均身高同比增加和0.6厘米,体重均增加了0.3公斤;西部小学男、女生的贫血率下降和个百分点;西部小学生的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同比提高了和分。 据介绍,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和资金“两个安全”得到保障,实施规模世界第三,食堂建设完成过半。监测表明,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隐忧。

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理解答案

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理解答案 一、指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 ⑴她常常对我讲“长毛”.( ) ⑵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 ⑶她却立即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 ⑷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一)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步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但当我悲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明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

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答复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时机。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不是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里,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快乐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6分) 佛鼓林清玄 ①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②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③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的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花。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花的美丽到了峰顶,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即使在灰漾的清晨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是橙色,却比橙色更艳丽。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④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很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⑤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中的师父。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醒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 ⑥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起来,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⑦然后钟声响了。 ⑧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者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 ⑨有师父告诉我,晨昏的大钟共敲一百零八下,因为一百零八下正是一岁的意思。一年有十二个月,有二十四个节气,有七十二候,加起来正合一百零八,就是要人岁岁年年日日时时都要警醒如钟。但是另一个法师说一百零八是在断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声有它不可思议的力量。到底何者为是,我也不能明白,只知道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⑩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 ?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鼓声歇止有一会儿,我才从沉醉的地方被唤醒。这时“维摩经”的一段经文突然闪照着我,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当场的五千个菩萨都寂静等待维摩诘的回答,维摩诘怎么回答呢?他默默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后来有法师说起维摩诘的这一沉默,忍不住赞叹地说:“维摩诘的一默,有如响雷。”诚然,当我听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里,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 ?往昔在台北听到日本“神鼓童”的表演时,我以为人间的鼓无有过于此者,真是神鼓!直到听闻佛鼓,才知道有更高的世界。神鼓童是好,但气喘吁吁,不比佛鼓的气定神闲;神鼓童是苦练出来的,表达了人力的高峰,佛鼓则好像本来就在那里,打鼓的比丘尼不是明星,只是单纯的行者;神鼓童是艺术,为表演而鼓,佛鼓是降伏魔耶,度人出生死海,减少一切恶道之苦,为悲智行愿而鼓,因此妙响云集,不可思议。 ?最最重要的是,神鼓童讲境界,既讲境界就有个限度;佛是不讲境界的,因而佛鼓无边,不只醒人于迷,连鬼神也为之动容。 ○ 16佛鼓敲完,早课才正式开始,我坐下来在台阶上,听着大悲殿里的经声,静静地注视那面大鼓,静静地,只是静静地注视那面鼓,刚刚响过的鼓声又如潮汹涌而来。 (取材于林清玄的同名散文) 7、赏析第3段加点字“醒”的精妙之处。(3分) 8、说出第9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9、第11段对鼓声的描写很有特色,对此加以分析。(3分) 10、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神鼓童”?(3分) 11、联系全文,分析第16段的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乡愁的滋味 肖复兴 关于乡愁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过的:乡愁是一枚邮票。这样说,形象而具体地说明乡愁是远离家乡产生的一种情感,家乡和乡愁构成一种胶着状态的关系,而与家乡的距离是

2017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

2017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 考纲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25分)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附图: 材料二: 今天是第 19 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 450 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 11 本,法国的 8.4 本,日本的8.5 本,美国的 7 本……更有论者对国人“恨铁不成钢”,呼吁国人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阿长与山海经 相关习题附答案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 一、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chuāng()疤2.震悚()3.jié()问4.空前()5.惧dàn()6.惊骇()7.孤shuāng()8.粗拙()9.zhòu骂()10.掳走() 二、加粗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淡薄薄弱薄厚B.妥帖请帖碑帖 C.憎恶好恶深恶痛绝D.空前空席空中楼 三、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B.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应该让我退让。 C.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D.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淌使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四、根据具体语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疏懒:

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惶急: 3.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渴慕: 五、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在该句后打“√” 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3.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4.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 5.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

七年级下册语文 《阿长与山海经》课内阅读练习有答案

6课阿长与《山海经》 (一)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1.给加点字注音。 规矩.()惶.急()辟.头()磨.难() 2.选文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我”对这些规矩的态度怎样? 3.作者写这些规矩的用意是什么? 4.文段详写长妈妈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从文中找出写长妈妈动作的几个动词和有代表性的语言。 动词: 语言: 阿长的心情: 作用是: (二)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完整版)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 温馨梁晓声 ①温馨是纯粹的汉语词。近年常读到它,常听到它;自己也常写到它,常说到 它。于是静默独处之时每想:温馨,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②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为全家的生活去离家很远的工地上班。每天早上 天未亮便悄悄地起床走了,往往在将近晚上八点时才回到家里。若冬季,那 时天已完全黑了。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口去迎母亲。从那儿可以望到马路。 一眼望过去很远很远,不见车辆,不见行人。(A)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 矮小,然而“肥胖”,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像矮 小却穿了笨重铠甲的古代兵卒。断定那便是母亲。在路灯幽蓝清冽的光下, 母亲那么快地走着。她知道小儿女们还饿着,等着她回家胡乱做口吃的呢! 于是边跑着迎上去,边叫:“妈!妈……” ③如今回想起来,那远远望见的母亲的古怪身影,当时对我即是温馨。回想之 际,觉得更是了。 ④小学四年级暑假中的一天,跟同学们到近郊去玩,采回了一大捆狗尾草。采 那么多狗尾草干什么呢?采时是并不想的。反正同学们采,自己也跟着采。 母亲正巧闲着,于是用那一大捆狗尾草为弟弟妹妹们编小动物。转眼编成一 只狗,一只虎,一头牛……她的儿女们属什么,她就先编什么。之后编成了 十二生肖。再之后还编了大象、狮子和仙鹤、凤凰……母亲每编成一种,我 们便赞叹一阵。于是母亲一向忧愁的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了微笑…… ⑤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当时的微笑,对我即是温馨。对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们 也是。那些狗尾草编的小动物,插满了我们破家的各处。到了来年,草籽干 硬脱落,才不得不一一丢弃。 ⑥上了中学的我,于一个穷困的家庭而言,几乎已是全才了。抹墙,修火炕, 砌炉子,样样活都拿得起,干得很是在行。几乎每一年春节前,都要将个破 家里里外外粉刷一遍。今年墙上滚这一种图案,明年一定换一种图案,年年 不重样。冬天粉刷屋子别提有多麻烦,再怎么注意,也还是会滴得到处都是 粉浆点子。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撑不住盹,东倒西歪全睡了。只有我一个人还 在细细地擦、擦、擦……连地板都擦出清晰的木纹了。第二天一早,弟弟和 妹妹们醒来,看看这儿,瞅瞅那儿,一切干干净净有条不紊,看得他们目瞪 口呆…… ⑦如今想来,温馨在母亲和弟弟妹妹眼里,在我心里。他们眼里有种感动,我 心里有种快乐。(B)仿佛,感动是火苗,快乐是劈柴,于是家里温馨重重。 尽管那时还没生火,屋子挺冷…… ⑧下乡了,每次探家,总是在深夜敲门。灯下,母亲的白发是一年比一年多了。 从怀里掏出积攒了三十几个月的钱无言地塞在母亲瘦小而粗糙的手里,或二 百,或三百。三百的时候,当然是向知青战友们借了些的。那年月,二三百 元,多大一笔钱啊!母亲将头一扭,眼泪就下来了…… 装 订 线 姓名:学号: 预估时间:30分钟

2017届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试题(有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试题(有答案)2017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 考纲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2分)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期(份)和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

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附图: 材料二: 今天是第19 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豪莎士比亚诞辰40 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 一、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 ①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0、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3分) 答: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表现“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意思对即可给分); 11、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3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答:表现了“我”当时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 12、文段⑤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1分);“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指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2分); 13、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3分) 答: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意思对即可给分);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答: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反映了她的善良、热情、乐于助人。 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答: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

关于阿长与山海经读书感悟5篇

关于阿长与山海经读书感悟5篇 书是智慧的结晶,他告诉无知的我们一个又一个的道理,像一盏明灯,当我们在雾气茫茫的人生路上徘徊时给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阿长与山海经读书感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关于阿长与山海经读书感悟一 读了“阿长与《山海经》”后,人们都会被鲁迅笔下的这位普 实的情感和心灵;她虽只是个保姆,却对鲁迅有着母亲般的爱护和关怀,给鲁迅孤寂的童年以温暖,使鲁迅在失望中得到一丝乐趣;保姆虽只是她的职业,但她有着超出职业的尽心付出,把鲁迅当成亲生孩子一样,这些还不足令人们所感动? 长妈妈虽不是鲁迅的母亲,但她十分关心鲁迅,教了他许许多多的道理,还完成了鲁迅要《山海经》的愿望。长妈妈是位不怕麻烦的人,别人不肯或不能做的,但她做到了,这或许就是鲁迅忘记自己银鼠被害的痛苦及睡觉的位子很小被长妈妈占掉一大半的苦恼并使他对长妈妈有了新的敬意的原因吧!长妈妈还很

执著,自己觉得对的,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还是坚持着,总而言之,她还是位很热心的人。 现在的人,大多都很怕麻烦,而也有长妈妈一样不怕麻烦只为帮助别人的人,我真心希望这种人逐渐多起来,让这世间充满爱,冒出更多的长妈妈。 关于阿长与山海经读书感悟二 这是—篇纪实性的*。*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 *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 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高中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幽兰 雪小禅 幽兰两个字读出来,是有一种清香的。 有些文字,天生是带着植物的气息的。那么干净,那么透亮,脉络清晰。 人说空谷幽兰,那绝境处才是空谷。 低微,空无……是八大山人水墨中的孤山与凋枝,是四僧笔下的静寺与孤僧,是那春天一回头在人群中看到白衣黑裤的少年。 多少佳篇美辞说过幽兰?说出的幽兰还有芬芳,而说不出的幽兰,是在早春里,一个人,做一朵自由行走的花,愈行愈远愈无声了…… 听班得瑞的《安妮的仙境》,想必里面是有幽兰的,那音符是安静的。 有一次和冬、虹去天津的大胡同,又脏又乱的电梯间,刹那听到了仙乐。——是恩雅的声音。早春,海河上的冰还没有化,很多无所事事的男人在钓鱼。恩雅的声音像早春的幽兰,仙风遗骨,连一点人间烟火气也不想赐予。可是,足够了!在这又乱又热闹的大胡同里!突然听到恩雅,仿佛神同在。 倒极爱这烟火里的幽兰了。 幽兰,还是月白风清的晚上,一个人,点了一支烟。抽或不抽,不重要。与时间做缠绵的情人。懒懒地倒在蓝色的沙发垫上,笑到万籁俱寂。自己和自己缠绵成一株别样的植物。最好是兰吧。有清凉的懒散和美意,有些许的孤岚和寂好。似读六朝的古书,没了年龄,没了性别,亦没了时间……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但真气之人甚少。天地茫茫,水太浊,人亦太浊,那真气游荡着,不易附于人身。深情亦少,慢慢地冷漠麻木,慢慢地变成僵硬的死的一块石头或木头。不为所动,哪怕爱情。 不,一切不是浮云。 那真心的花儿,那为谁刮起的一夜春风,那耀眼的花蕊,那密密麻麻的美丽——那不动声色的爱与哀愁。 笔笔存孤,迷恋崇尚生气、真气。张岱又说:“盖文之冰雪,在骨,在神。”人又何尝不是?那幽兰,是一脉蓝幽幽的骨络,伸展着,散发着妖一样的媚。 如果光阴把一切席卷而去,最后剩下的,一定是一抹幽兰。如果爱情把一切席卷而去,最后留下的,也定是带着蓝色记忆的最初的心动。幽兰的本性,就是真心,就是无意间的那个好。 幽兰是曲终人散后,江上数峰青。那数峰青中,有人是最青的那一枝,尽管素面薄颜,难掩干净之容,似纤手破开新橙,有多俏,有多妖,亦有多么的素净与安好。 那心底深处的幽兰,其实早就见到过无限的美,无限的妙。——天地空间,宇宙茫茫,曾经似《圣经》中《出埃及记》那样,一意孤行的浩瀚汹涌磅礴……米开朗基罗画那些穹顶壁画,画那些圣经中的美与寂静,年年如此,再下来时,背已驼掉了,但他的心中,长满幽兰的清草。 到欧洲的人,去看那些穹顶时,往往被震撼到无语。陈丹燕在自己的欧洲系列散文中写过一句话:“颓败,但有一种直指人心的美。”这句话真好,幽兰就是这种味道。明明过期了,明明颓败了,然而天地大美见过,甜腻也见过,萧酸也尝过……是时候收梢了,是时候和所有的过去道一声晚安了。 就这样感觉到光阴的脆弱。以幽兰之心——像陆小曼的晚年,受尽了一生的颠簸与流离之后,把前半生的奢华用后半生的寒酸来偿还。素衣裹身,冷心缠绕,哪管别人冷箭射来,不发一言。她的晚年,把自己过成一朵看似妖柔实则敦厚的兰花,不卑不亢之间,完成了人生的轮回。 就像张岱,是这个世界最懂的看客。站在地下,看高台上热烈的演出完毕,驾着自己的夜航船,去西湖的湖心亭去赏雪了。 我们,穷尽一生,不过是走向内心的幽兰——走到了,推门进去,看到自己内心里,那浩瀚的,温暖的故乡。 19.作者笔下的幽兰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0.理解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颓败,但有一种直指人心的美。 (2)我们,穷尽一生,不过是走向内心的幽兰。 21.在文中作者几次谈到张岱及其文句,有何用意?(4分) 22.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请举例赏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梵高的向日葵(节选)》 余光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