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kv配电网降损节能和改善电压质量的途径

kv配电网降损节能和改善电压质量的途径

kv配电网降损节能和改善电压质量的途径
kv配电网降损节能和改善电压质量的途径

10kV配电网降损节能和改善电压质量的途径

摘要:本文针对农网基础薄弱、供电半径大、负荷不稳定和功率因数低的现状,介绍了如何选用自动调压器(SVR)降损节能和改善10kV远距离线路末端电压质量的方法,并对自动调压器的构造和特点作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10kV配网电压质量降损调压器

1引言

对于电力企业,降损节能和提高电能质量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广大农村经过几年大规模的电网建设与改造,10kV以及农村低压电网已得到极大的改善,绝大部分配电变压器由高损耗更换为低损耗变压器,提高了供电质量。但是因农网改造资金有限,尤其是部分偏远地区超供电半径的问题,不可能采用大量的高压配网布点的途径解决,存在一定数量供电半径超过国家规定的远距离线路,末端电压难以保证,功率因数达不到要求,线损较大。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大农村用户对用电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电能质量迫在眉睫。最近,国家要求加快技术进步,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迈出实质性步伐,自动调压器和自动无功补偿装置作为应用性产品应投入电网运行。

2馈线自动调压器的原理和结构

自动调压器是一种可以自动跟踪输入电压变化而保证恒定输出电压的三相自耦式变压器,它可以在20%的范围内对输入电压进行自动调节。由于农村电网线路长、线损大、负荷分布广、分支线多,用电负荷随昼夜、季节变化较大,因此在线路中端或者是线路的2/3处安装自动调压器可以使整条线路的电压质量得到保证;对负载较重的线路,负荷较大引起线路压降大,在线路中端加装自动调压器也可以改善整条线路的电压质量;对于目前仍采用无励磁调压,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全部更换的情况,自动调压器也可安装在变电所主变压器出线侧,实现有载调压。

(1)特点:

①自耦式调压结构,装置容量大、体积小,可以在线路的双杆之间架设;

②自动跟踪输入电压变化调整输出电压,电压调整精度高,动作可靠,可以保证用户电压要求;

③调压控制器控制工作采用工业级控制芯片,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可以适应户外恶劣环境;

④用户可以根据运行要求调整输出电压基准、调整动作方式和动作延时,灵活方便。

⑤设有档位、中间档、最高和最低档显示,并可以显示输出电压、线路电流和设定值。

⑥利用上下限位信号进行调压动作闭锁,防止各种方式下可能出现的误操作,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与安装。

⑦具有遥信、遥控、遥调、遥测等4遥功能。

(2)结构:

馈线自动调压器由主回路和调压控制器组成,其主回路由两部分组成:三相自耦式变压器和三相有载调压分接开关。

①自耦式变压器是一种带有三相有载分接开关的自耦式调压变压器,其三相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整个线圈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并励线圈、串联线圈和控制电压线圈,另外还可加设电流互感器输出。其中,串联线圈是一个有多个抽头的绕组,这些抽头通过分接开关的不同接点串联在输入与输出之间,它是用来调节输出电压的绕组;并励线圈为自耦变压器的公共绕组,它可以产生传递能量的磁场;控制电压线圈绕在并励线圈上,作为并励绕组的次级来提供控制器和电机工作电压以及输出测量用电压。考虑到运行范围的大小和控制精度要求,控制电压线圈也设定不同档位来校正不同变化范围的输出偏差。

图1自耦式变压器三相结构原理图

有载分接开关是可在带负载的情况下转换接点的开关。在自动调压器中,串联绕组的抽头接在分接开关的不同接点上,通过转换分接开关的接点可以调节变压器变比改变其输出电压。根据不同的调压要求,一般有载开关的档位设为7、9档两种,用户可根据实际的调压要求进行选择。

②SVR-CL2自动调压器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主要用来控制有载分接开关与有载调压器组成的自动调压系统。

控制器作为一种自动控制装置通过有载分接开关附带的电动操作机构来控制有载分接开关的切换操作,实现有载调压的自动控制。

控制器设有欠压、过流保护功能,以确保有载分接开关的安全操作。

控制器可通过轻触按键进行整定电压、延时时间、日动作次数、每次动作间隔等参数的设置。

控制器可显示取样电压、电流、操作次数及分接开关分接头的位置等。

控制器有着完善的接口,可输入BCD码(触点容量:AC0.5A120V或DC28V)及输入远动信号(无源触点),实现有载分接开关的有触点的远端监视与控制,也可通过RS485通信接口与上位机(本机附带有上位机监控软件)通信进行遥控、遥测、遥信,实现有载分接开关的无触点的远端监视与控制。

(3)有关选择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调压器的容量:可按其安装地点后端的配变容量总和,考虑留有适当的裕度K来选择,其中K=1.2~1.5。

调整范围:可根据线路电压实际情况确定,通常有3种调压范围,0%~20%、-5%~+15%、-10%~+10%,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选择范围为-10%~+10%。

安装地点:主要考虑负荷分布情况,一般在线路1/2或2/3处,还要考虑安装地点地理环境,以及方便运行维护等因素。

(4)调压器的损耗:调压器也是耗能电器设备,但一台2000kVA容量的调压器,耗能仅为3.8kW,与它带来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比,是很小的,可忽略不计。

3自动调压器和自动无功补偿装置在系统挂网运行中的情况

自2003年以来,我局系统相继在宁强、麟游、镇巴、太白等偏远山区17条长线路安装自动调压器,功率因数较低的线路安装自动无功补偿装置与自动调压器配合使用,挂网运行一年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例如,陕南山区一条线路,长度为43km,原来末端用户电压只能达到180~190V,线损率为9.5%,2003年5月份,我公司投资25万元,安装一台2000kVA调压器和300kvar自动无功补偿装置后,末端用户电压达到220~230V,线损率下降为5.7%,年少损电量70000多kW·h,折合人民币3.5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且随着售电量的增长,降损节能的效果会更好。

4结束语

自动调压器(SVR)的研制成功,使我们能够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投资少量的资金,改善用户电压质量,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自动调压器和自动无功补偿装置配合使用,能够达到降损节能的目的,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于自动调压器这一新设备目前还未得到广泛的认识,在选择和使用维护中存在一些不当的地方,例如,调压范围不符合实际、安装地点不合适以及运行维护不到位等,希望引起使用部门的注意。另外制造厂家还要定期回访,征求使用单位的意见,及时处理使用中出现的新问题。

利用10kV自动调压器和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降低线损

郅建杰山西省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该文主要针对10kV左杨线,由于供电半径大,功率因数偏低,无功补偿不合理、线损较大等问题,提出了利用10kV自动调压器和无功自动补偿装置,进行降损节能。

关键词:10kV馈线;电压质量;自动调压器;无功补偿装置;线损

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网的用电量日趋增大,农网一、二期改造的完成,使农网的供电质量、供电能力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随着季节、昼夜的变化,供电距离远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电压波

动很大。个别线路还存在着功率因数偏低,无功补偿不合理、线损较大等问题。

为了改善线路供电质量,提高功率因数,平衡无功,降低线损,在左杨线安装了10kV自动调压器和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根据线路的电压、无功、功率因数等参数,调压器和无功补偿装置自动调节电压和

补偿无功,达到节能降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 左杨线现状

左杨线:线路全长44.268km,其中:主干线13.828km/LGJ-95,秀女村支线13.62km/LGJ-95,北杏庄支线16.82km/LGJ-50,供电半径14.5km;共有配变8590kVA/59台,其中:自备变7480kVA/37台,公用变1110kVA/22台,低压台区分表数量共计1118块,其中动力表60块,照明表1058块(台区明细表附后),平均力率0.8以下,最大负荷2.4MW,年供电量23.25GWh,年售电量20.06GWh,线损率13.72%。

左杨线线路长、供电半径大,大部分负荷分布在线路后半部分,主干线83#杆以前基本没有负荷,所有线路末端电压较低,受电电压大约8.5kV~9kV之间。

该线路经常性的负荷电流为200A,经常性的功率因素为0.82,系统无功功率为740kvar。

2 SVR自动调压器的设计方案

10kV左杨线负荷分布不均匀,大部分负荷集中在线路后段,负荷重,导致末端电压大约在8.5~9.0kV;因此在左杨线的秀女村支线16#处、北杏庄支线27#处同时加装SVR馈线自动调压器。

2.1 选用馈线自动调压器SVR的原则

a)额定容量:须保证选用的SVR的容量大于SVR安装处线路所有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之和。一般取配变容量之和的1.2~1.3倍,容量宜大不宜小。

b)调压范围:根据安装点过压和欠压情况选择调压范围,若安装点过压或欠压大小基本相同,例如过压到11kV,欠压到9kV,建议安装±10%调压范围。若安装点过压最大到10.5kV,欠压到8.5kV,建议使用-5~+15%的调压范围,若安装点电压任何时候都不高于10kV,欠压可达8kV建议安装0~+20%调压范围。

c)档位:决定调压的精确度,若选用7档,则每调一档电压变化333V,若选用9档,则每调一档电压变化250V,建议额定容量在2000kVA或小于2MVA的调压器,选9档或7档,在2MVA以上的调压器选7档。

d)安装地点:一般可选在长线路中间或后面(2/3处)。

2.2 在秀女村支线选择SVR馈线调压器

在秀女村支线16#处安装SVR馈线调压器一台,安装点距离变电站大约15km,该处电压为9.1kV,安装点之后配变总容量2.71MVA,其中:农用配变容量为0.29MVA,其余的为煤矿、焦化用电,负荷基本稳定。因此,选择的调压器容量为3MVA,调压范围为:-10%-+10%,档位:7档。

2.3 在北杏庄支线选择SVR馈线调压器

在北杏庄支线27#处安装SVR馈线调压器一台,安装点距离变电站大约16km,该处电压为8.5kV,安装点之后配变总容量3.2MVA,其中:农用配变容量为0.1kVA,其余的为砖厂、煤矿、焦化用电,负荷基本稳定。因此,选择的调压器容量为4mVA,调压范围为:-5%~+15%,档位:7档。

3 DWK-12户外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的设计方案

线路经常性的有功功率P=1.732×10×200=3464kVA

要将线路功率因素从0.82提高到0.9,需要补偿的电容器容量为740kvar,根据线路的特点,选择安装2台设备。

3.1 补偿容量的确定

对于线路无功补偿,设为补偿前功率因数,为补偿后功率因数。根据无功补偿计算标准公式,可得出线路需要补偿的无功量。

3.2 补偿位置的确定

根据提供的线路现状图,补偿的位置要根据配网的方式和无功潮流分布情况设计确定。

3.3 秀女村支线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的选择

因秀女村支线重负荷大都在线路的后端,所以安装点的选择相应靠前,在秀女村支线16#处SVR馈线调压器之前,安装户外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1台,因为该支线需要补偿的电容器容量大约为260kvar,采用1静(50kvar)+1动(200kvar)的补偿方式,可根据无功的变化量自动选择组合的方式,达到补偿的理想效果。

3.4 北杏庄支线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的选择

北杏庄支线重负荷大都在线路的中后端,所以安装点的选择相应靠前,在北杏庄支线20#处安装户外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1台,因为该支线需要补偿的电容器容量大约为480kvar,采用1静(50kvar)+1动(150kvar)+2动(300kvar)的补偿方式。装置共有4个等级,50,200,350,450。可根据无功的变化量自动选择组合的方式,达到补偿的理想效果。

4 节能效益预测

4.1 调压器

安装调压器之前线路的有功损耗为

ΔP=3I2R

在视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安装调压器以后线路的电压会升高,电流会减小。安装调压器之后有功损耗变为

ΔP′=3I2′R

安装SVR前后线路减少的有功损耗为

在秀女村支线输电线路是LGJ-95,安装点离变电站15km,调压器升压范围10%,安装点之后配变总容量2710kVA。

所以安装SVR后线路减少的损耗为:

在北杏庄支线安装点离变电站15.22km,其中13.62km输电线路是LGJ-95,2.16km输电线路是

LGJ-50,安装点之后配变总容量3.2MVA,调压器升压范围10%。

所以安装SVR后线路减少的损耗为

按满负荷率0.6计算,节约的线损为

(74+179)×(0.6) 2=91考虑到SVR自身的负载损耗(P f≤8kW),则安装SVR自动调压器后,一年可以节约电能为:

(91-8-8)×8760=657000kWh。

4.2 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当电能在输电线上流动,就会有有功损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线损。线损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输电线上的电流越大,线损就越大,如果我们在不改变电网输送能力的前提下,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就能够有效的减小输电线上的电流大小,也就能有效减小线损。如果功率因数从cosφ1提升到cosφ2,输电线上的电流减少到,那么线损减少量为

在秀女村支线输电线路是LGJ-95,安装点离变电站15km

在北杏庄支线安装点离变电站15.22km,其中13.62km输电线路是LGJ-95,1.6km输电线路是LGJ-50

安装DWK-12户外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后,每年节省电能为:365×(18.1+66.57)×24=741709kWh

4.3 降损节能和经济效益分析

应用自动调压器和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后,一年能节约电能1.399GWh,10kV左杨线线损降低约在6

个百分点。每度电按0.5元计算,节约70万元,预计当年就可收回成本,而且能够产生客观的经济效益,设备正常寿命按10年计算,合计产生经济效益约为700万元。

5 结束语

10kV自动调压器和无功自动补偿装置,不仅能有效改善电网的电压质量和功率因数,而且能够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是提高线损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浅谈配电网节能降耗》

《浅谈配电网节能降耗》 【摘要】 文章分析了配电网络降低有功损耗的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结合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现状,总结了当前配网进行节能改造所面临的一些客观困难,由此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 城市;配电网;节能与降耗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任务和目标,电力部门做为电能等资源综合配置、运营和管理的主要企业,既承担服务社会,保证安全、可靠、优质供电的责任,又是执行国家节能政策任务的关键部门。电力系统本身是一个能耗大户,而城市配电网更是电力系统能量损耗的主体部分,实现配电网的节能降耗对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目标利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负荷增长速度快而配电网建设投资滞后,配电网在节能降耗方面有着很大的挖掘潜力。通过配网节能降耗工程惠及千家万户,优质服务于社会也是供电局期望和追求的目标。 一、降低损耗的技术措施 1.合理调整运行电压。通过调整变压器分接头、在母线上投切电力电容器等手段,在保证电压质量的基础上适度地调整运行电压。因为有功损耗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关系,所以合理调整运行电压可以达到降损节电效果。 2.合理使用变压器。配电变压器的损耗是配电网损耗的主要组成

部分。因此,降低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对于降低整个配电网的损耗效果非常明显。方法主要有。使用低损耗的新型变压器、合理配置配电变压器容量等。 3.平衡三相负荷。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会增加线路、配电变压器的损耗。 4.合理装设无功补偿设备,优化电网无功分配,提高功率因数。 5.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线路的能量损耗同电阻成正比,增大导线截面可以减少能量损耗。 6.加强线路维护,防止泄漏电。主要是定期巡查线路,及时发现、处理线路泄漏和接头过热事故,可以减少因接头电阻过大而引起的损失,及时更换不合格的绝缘子,对电力线路沿线的树木经常修剪树枝,还应定期清扫变压器、断路器及绝缘瓷件等。 7.合理安排检修,提高检修质量。电力网按正常运行方式运行时,一般是既安全又经济,当设备检修时,正常运行方式遭到破坏,使线损增加。因此,设备检修要做到有计划,要提高检修质量,减少临时检修,缩短检修时间,推广带电检修。 8.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降低电能损耗。 9.调整负荷曲线,避免大容量设备在负荷高峰用电,移峰填谷,提高日负荷率。 二、降低损耗的管理手段 1.加强计量管理,做好抄、核、收工作。 2.实行线损目标管理。供电部门对下属管理部门实行线损目标管

探讨配电网低电压原因与综合治理措施

探讨配电网低电压原因与综合治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8-08-20T15:30:25.4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李永生关健赵洪喜夏炎任佳诗张春凡[导读] 摘要:配电网低电压不仅影响用户正常用电,而且危及电力系统及供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所以整治低电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绥中县供电分公司 125200 摘要:配电网低电压不仅影响用户正常用电,而且危及电力系统及供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所以整治低电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对配电网低电压产生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配电网;低电压;原因;综合治理措施在电力系统中,保证电能质量的三个指标是电压、频率和波形,其中电压是保证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只有保证电压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才能保证最基本的电能使用,因此需要根据配电网的特点、用电负荷的性质等,分析造成配电网低电压的原因,保证各项设备的正常运行,给用户提供电压合格的电能。 1低电压的概述 所谓低电压,指的是与国家标准规定的电压下限值相比,用户计量装置处的电压值较低,也就是2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不超过标称电压7%,220V的单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电压值不超过标称电压10%,对于持续时间大于1h的低电压用户需纳为重点治理对象。低电压主要有长期低电压与季节性低电压。长期低电压指的是用户的全天候低电压持续3个月,或是日负荷的高峰低电压持续超过6个月的低电压现象;而季节性低电压指的是夏季、冬季,春灌秋收以及逢年过节时产生的存在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 2低电压产生的原因 2.1配电设备功能不完善 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导线线径小,不满足现有负荷需求。主要是因为农网一期、二期改造时标准不高、规划不到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家用电器如电暖器、电磁炉、空调器、电冰箱等投入使用,造成配电变压器容量和导线载流量严重不足,导致台区低电压。10kV中压配电线路和台区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因为在电阻率及导线线径不变的情况下,电压降与线路长度成正比,所以线路长度过长导致线路末端电压偏低。 2.2三相负荷不平衡 主要是由于设备管理单位不认真统计台区总体范围内的供电用户和负荷情况,不合理分配三相负荷,造成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电流不平衡,引起低电压现象。农村配电网处于电力系统的最末端,无功电源不足,农网负荷本身又大量消耗无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用电负荷迅速增大,农网无功需求及相应的损耗也随之上升,造成农网无功补偿更显不足。 2.3运维管理不到位 农网供电低压侧多采用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一些农电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往往直接从两边相接引接户线供电,中间相被忽略,导致三相负荷不平衡,引起一相电压偏高而另两相电压偏低;或者随着台区负荷的无序增长,工作人员又缺乏对负荷平衡情况进行监测,原本相间平衡的负荷,也会变得不平衡。对配电变压器容量承载能力管控不到位。由于没有合理地根据负荷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配电变压器容量或落实新增布点增容,导致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引起低电压。未充分利用配电变压器的调压功能。当设备承载能力满足,因负荷分布不均匀引起低电压现象时,未能及时利用配电变压器调压分接开关调整功能解决负荷偏相引起的低电压问题。 3低压电综合治理措施 3.1低压线路改造 对因配电台区低压线路线径小导致的低电压,采取改造低压线路,增大导线线径的方式,解决因导线承载能力不足引起的低电压。对因负荷波动较大造成过载的配电台区,可采用增大配电变压器容量或更换抗过载能力较强配电变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对因季节性负荷波动较大造成过载的配电台区,可用选用宽幅调压配电变压器、可调容配电变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对单相配电变压器,原则上10kV线路先由单相改为三相接线,再更换为三相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由两线改为三相四线。柱上配电变压器宜设于低压负荷中心,三相配电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400kVA,低压出线不宜超过4回。当原有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增容需求超出上述限值时,可增设配电变压器或转移低压负荷,不宜单纯更换大容量配电变压器。 3.2新增布点增容改造 对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长期存在过载现象的配电台区,应优先采用新增布点方式进行改造,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配置,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提高供电承载能力。对县域农村供电半径大于500m的低电压台区,宜选择分割台区供电,增加配电变压器布点,缩短供电半径的方式进行改造,使配电变压器布点一次到位,同时给未来负荷增长预留一定空间。对低电压台区中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低压线路和接户线存在环境状况差、线径小及老化严重等问题的台区,宜进行整体改造,彻底解决问题。 3.3无功补偿装置改造 无功补偿配置应按照“电源补偿、电网补偿、用户补偿相结合,分散就地补偿与变电站(开关站)集中补偿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分层和分区的无功平衡。一是根据线路负荷及首、末端电压时段性、季节性变化规律,优化AVC(自动电压控制)和VQC(电压无功控制)控制策略,调整电压控制上限值和下限值。对未实现区域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的区域,应加装AVC系统,并逐步接入具备“四遥”功能的变电站。对近期无法实现AVC控制的变电站,宜加装VQC装置。不满足调压要求的无载调压主变压器更换为有载调压主变压器,并加强母线电压和功率因数人工监控。二是优化配电变压器无功集中补偿能力。 3.4强化设备运维管理 强化设备运维管理,开展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通过定期开展配电变压器负荷实时监测,检查三相负荷电流和电压值,记录设备运行数据,及时对三相负荷不平衡的配电变压器进行调整,使其负荷分布均匀、合理,避免因负荷不平衡引起的低电压现象。充分发挥配电变压器自身的分接开关挡位调压能力。分接开关挡位调整主要针对受季节性负荷变化影响造成的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口电压波动问题,可结合负荷预测,在春节、农忙、度夏(冬)等用电高峰期来临前,对配电变压器分接开关挡位进行调整,并在高峰期过后及时回调,防止因配电变压器分接开关挡位设置不合理造成用户电压质量不合格。 3.5建立健全配电网低电压监测网络

配电网节能降损优化研究综述

配电网节能降损优化研究综述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网的负荷也在不断的提升,配电网的 电能损耗也在逐渐的增加。怎样有效的减少电能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即节能降 损已成为配电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节能降损是当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也是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举措。这篇文章根据配电网中节能降损 和优化的措施进行探索,对配电网节能降损的现状和问题做出分析,提出了有效 的降损方式。 关键词:配电网;节能现状;存在问题;优化措施 引言 电网运输是电能传输的重要渠道,电网本身的节能降耗是我国节能工作中的 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当前电网配置比较弱,这是我国电网结构中急需解决的一个 问题。因为配电网点比较多,配电线路也比较繁复,电能损失比较大,大约占电 网损失的一半以上,所以说它可节能地方比较大。城镇之间的配电网是电力系统 的主要部分,该文章根据配电网对如何节能降耗进行研究探索,对节能降损的现 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当前节能降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措施[1]。 一、配电网节能降损的现状 现在我国对配电网节能降损的探究还处于比较独立的阶段,对部分地区的电 网线损进行计算,无功优化,变压器经济运转期,并且这些部分的技术都是由不 同的企业掌控,过于离散,缺少整合。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合成率过低,数据之 间的连接也不符合规定,运行员工没法及时的掌控配电网运行的现时情况,这会 导致工作繁复以及效率低的后果。而现在配电网中无功补偿节能设施和电力质量 处理装备分布面积还不够广,不仅没有数据上传和收集的单位,也没有设备的整 体调控单位,在设施的运转状态,故障以及节能成效和电力质量的治理成效也没 法知晓。所以,按照配电网的建设和发展需求,研发一种新型的配电网节能减损 和电力质量综合调控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先进技术逐渐推行电网的节能和提 升电力质量的工作。 电力降损系统的硬件装备的发展过程有:电网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是无功调节 和优化的要求,经过了由同步调相机到开关投切电容器到静止无功补偿的变化过程,他们的共有特征是用来调控无功功率从而达到降耗的目的。然而它们在不同 的方面也会出现一些弊端,比如说同步调相机的反应速度不高,噪声大,耗损多,技术老旧,所以属于过去式了。开关投切电容器反应较慢,而且连续控制能力比 较弱。而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器的压制能力弱,体积大,本身谐波污染就比较大。 二、配电网节能降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无功补偿不足而造成的无功损耗问题 现在配电网应用的降损方式主要是电容的补偿,但是因为速度比较低,不能 动态调整,很易过量补偿的现象,所以说电网的损耗现象仍然很重[2]。 (二)能设备无法治理电能质量的问题 电网损耗以及电力质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电网的谐波波动、三相负载不平衡。引发的问题主要有:第一,谐波对供电变压器来说会产生额外的损耗,升高变压 器温度,降低了绝缘期限;第二,谐波对旋转电机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不仅 能产生额外的损耗,还能导致发生机械震动,产生噪音和谐波过电压等;第三,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试行)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 (试行) 为加强配网“低电压”治理工作,提高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实施运维管控和相关基建、技改、大修等项目立项、审查提供依据,根据国家、行业和公司有关制度标准,特制定本原则。 第一章总体原则 1.1坚持多措并举、统筹治理,深入分析“低电压”产生原因,按照“先管理、后工程”、“一台区、一方案”的要求,综合管理、基建、技改、大修等多种手段,科学制定治理方案。 1.2加强与电网发展规划和地区发展规划衔接,根据电网规划落实进度、城区或村镇搬迁情况及“低电压”程度,区分轻重缓急优化项目立项,提高治理有效性,防止低效、无效投入。 1.3加强治理工程标准化管理,全面应用公司配网典型设计、标准物料、通用造价、标准工艺等标准化建设成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技术措施的先进性和规性。 1.4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推动低电压治理中退役设备再使用工作,探索退役配电变压器跨省调剂使用的有效途径,避免设备大拆大换。 第二章电压采集及统计

2.1配网用户电压原则上应通过符合电压监测仪使用技术条件的电压采集装置自动采集,在其布点未实现低压用户全覆盖的情况下,可通过配变终端、智能电表等监测手段采集。 2.2“低电压”指用户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电压下限值,即20千伏及以下三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7%,220伏单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10%,其中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的“低电压”用户应纳入重点治理围。 2.3“低电压”主要包括长期和季节性“低电压”。长期“低电压”指用户全天候“低电压”持续三个月或日负荷高峰“低电压”持续六个月以上的“低电压”现象;季节性“低电压”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烤茶制烟等时段出现具有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 2.4为加强配网用户电压全围监测,应建立完善基于营配贯通的电压自动采集分析相关信息系统,扩大电压监测覆盖面,强化重点时段对中压线路首末端、配变台区首末端及重点用户的电压采集分析,为开展“低电压”运维管控及工程治理创造条件。 第三章治理策略 3.1“低电压”治理应根据变电站母线电压、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及负载水平、配变台区出口电压、配变容量及负载水平、配变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度、“低电压”用户数、低压用户最低电压值、电压越下限累计小时数等综合分析问题

超高压电网内过电压的特点分析示范文本

超高压电网内过电压的特点分析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超高压电网内过电压的特点分析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在超高压电网中,送电线路往往很长,因此线路的 “电感——电容”效应显著增大,它导致空载线路末端工 频电压的严重升高,而且在这个基础上会引起幅值很高的 空线拉、合闸过电压。为解决这一问题,此时需要在线路 上装设并联电抗器,以补偿线路电容电流的作用,达到限 制工频电压升高的目的。并联电抗器的无功功率PL对空线 电容无功功率Pc的比值(PL/Pc)叫补偿度。通常补偿度 选在66~100%。 并联电抗器L的存在是超高压电网最突出的特点,它 使得一系列内过电压问题变得与一般电网不同。

首先,对切空线过电压来说,L的存在大有好处。在没有L时,断路器断弧后空线将保持直流电压(严重时其值等于相电压),而电源电压按工频变化,所以在过了半个周波后,断路器断口所受电压可达2Uxp,断口可能重燃,于是引起过电压。在有L时,如果补偿度是100%,这意味着当断路器断弧后,空线电容与并联电抗器L的自振频率恰为工频,因此在断口两侧的电压变化都是工频的,所以断口上的恢复电压将为0,这样断路器就不会重燃。可见,即使断路器的灭弧能力较差,此时也不会发生重燃,于是就不会产生切空线过电压了。对补偿度为80%或66%的电抗器来说,空线自振频率为工频的90%或80%,此时断路器所受恢复电压上升速度比无电抗器时要缓慢得多,分析表明,过0.1秒或0.5秒以后,断口电压才达到最大值。在这段时间内,去游离作用加强,断口中的介质耐压能够得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7-05-04T11:52:46.5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3期作者:武兆敏孙成范赵君明 [导读] 必须对农村电网进行治理,本文阐述农村电网低电压出现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式。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禹城市供电公司山东德州 251200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家电下乡政策的深入,各种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出现在农民家庭之中,农村用电量迅速的增长,电网的用电压力也不断的增加,进而出现了"低电压"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必须对农村电网进行治理,本文阐述农村电网低电压出现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农村电网;低电压;发生原因;综合处理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电网的全覆盖,满足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不断深入,各种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出现在农民的家庭之中,农村用电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农民用电量迅速攀升,电网的用电压力也急剧增加,“卡脖子”、“过负荷”等显现突出,少数地区“低电压”的问题较为严峻,严重的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农村电网“低电压”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根据农村电网“低电压”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 1、配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 1.1从农村配网线路角度 现行培养低电压问题产生的主要归结于配网线路问题,其自身供电半径过长极易造成电压出现不平稳的情况。因配电网线路产生的低电压问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农村配网线路随农村整体建设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延伸,若在线路建设中未及时改造配网线路,将出现配网电能损耗问题。第二,变压器在配电网中的设置不够合理,且供电线路的设置主要以单向放射形式为主,或用电负荷中心难以保证10kV线路作用的发挥,这些因素都将导致线路末端电压出现持续降低的现象。若低电压问题较为严重,将使电力系统整体难以正常运行 1.2从配电网负荷角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逐渐引入更多的惠农政策,如典型的“家电下乡”等,其直接使农村电气设备在数量上逐渐增多,需要更多的用电需求量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农村建设中逐渐改变以往完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形式,如养殖业或工业等各方面,这些都使配电网负荷压力进一步增加。因此,配电变压器在用电负荷作用下将表现出过载、重载电现象,直接导致低压线路电压过低 1.3从无功功率补偿角度 传统农村弄点格局多停留在照明系统方面,而当前农村发展中如冰箱、空调或家电等方面逐渐引入其中,这些电气设备往往以感性负荷为主,对无功功率的要求较高。大多农村地区配网变压器往往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即使部分区域不断引进如电容器等设备,但普及率较低,因此线路在进行大量无功功率输送过程中将使自身对电压逐渐降低。除此之外,现行对用电负荷的管理工作仍表现较为薄弱,如对装接容量的考虑,一旦其高于配变台区标准容量便可能出现低电压问题。 2、农村低电压治理研究 2.1变电站的完善 大多农村变电站中半径超出15km的10kV线路占总线路的50%以上,很容易出现低电压问题,对此现状可结合实际电网规划要求进行变电站电源点增设工作,使变电站的运行更为可靠。具体实践中为使主网供电能力得以提升,可通过110kV变电站的构建来实现,针对其中的10kV线路,若供电半径大于30km可构建下供应的公用配变,这种方式可使用电负荷压力过大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要求对过长的线路半径进行缩短,通过促进供电能力的提升保证电压质量。借助GPRS、配变数据上传、TTU、智能电表、移动式电压监测仪、LED显示等技术,建立健全“低电压”监测网络,完善监测手段。开展变电站、配变和低压用户电压联调管理。借助GPRS技术,实现低电压用户电压信息反馈,参与变电站、配变调压和无功投切判据,建立联调机制,完善调压手段。 2.2加强线路设备 改造根据“容量小,分布密,半径短和绝缘化”这一原则来对农村配电变压器进行改造,同时创建更多的配电变压器来缩小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对不同情况的线路进行改造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其一,通过增加配电变压器的布点或增大容量来改造那些一直存在负荷过载问题的台区以及部分低压线路,提升半径大于510米并且电压过低的低压线路的电压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布点后的老变压器需根据最优供电半径进行优化调整。其二,通过增大导线的线径以及将一定负荷调整到附近台区的方法来改造低压线路中线径较小和负荷过载的配电台区 2.3做好无功功率补偿工作 大多农村地区无论在变电站或10kV线路等方面都难以起到补偿无功功率的作用,是造成低电压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此现状首先对于变电站可采取相应的优化补偿措施,具体操作中可进行无功补偿容量的优化配置,结合负荷特点选择集中、分散等补偿方式,这样可达到优化分布无功潮流的目标。同时在10kV线路补偿方面,可引入相应的无功补偿装置,如电容器等。除此之外,农村地区公用配变往往也是产生低电压问题的来源,可结合公用配变功率与负荷情况进行无功补偿装置的设置。 2.4注重调压能力的提升 调压能力的上升主要集中在线路与变电站方面。其中对于10kV线路,可将自动调压器设置其中,可有效解决低电压问题。而在变电站方面,若电网建设规划中涉及变电站构建内容,应保证变电站在变压器使用方面选择有载调压变压器。若不存在变电站规划内容,对于运行年限较长的变电站可通过技术措施进行主变的改造或更换,选择有载调压主变 2.5降低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度 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载的不平衡,导致中心点的电压位置发生变化,最终负载相对轻的一相反而电压偏高,而负载相对重的一相电压却偏低。所以为了降低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度,首先要建立无功电源设备的运行制度,着重对线路设备的负荷管理,以及农村对侧用电的需求管理。3.4加强柱上变压器负荷管理要加强对柱上变压器的负荷管理,不仅是做好季节性负荷的日测工作,还要分析那些通过负荷测录仪器测量出来的每一时刻的电流以及电压数据,计算电量,无功电源,有功电源和负载率等相关数据,并且及时的应用这些数据。尤其要重点分析那些超负荷的柱上变压器。从而确保不会出现老化的低压电网和柱上变压器从而影响到电网的运行质量,保证低压电网的

关于配电网节能降损措施分析

摘要:从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改善低压供电网网架结构、改造老旧低压计量装置、 保持变压器低压三相负荷平衡运行、加大无功补偿力度、改善供电电压水平六个方面,阐 述了配电网节能降损的技术措施,指出了配电网节能降损的管理措施。 供电企业“跑、冒、滴、漏”和配电网线损居高不下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供电企业经 济效益的瓶颈。通过近几年的电网改造,电网装备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线损率逐年下降,但一些台区特别是乡镇居民密集区低压线损率依然居高不下,个别台区线损高达30%以上,这给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和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 配电网的损耗分为管理线损和技术线损,管理线损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降低,技术 线损主要采取技术措施来降低,包括对电网进行技术改造和改善电网运行方式等措施。下 面谈谈农村配电网节能降损几项技术措施。 一、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 配电变压器的选择包括配电变压器容量、型号的选择以及变压器安装位置的选择。 1.配电变压器容量选择 配电变压器容量应根据该区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选择,如果容量选择过大,会出现 “大马拉小车”现象,变压器利用率低,空载损耗增加。选择容量过小,会引起变压器过载,损耗同样增加,严重时将可能导致变压器过热或烧毁,因此,配电变压器必须根据所 安装区域平时负荷和最大负荷进行合理的选择。 2.配电变压器型号的选择 主要是选用应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新型号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降低能耗。 (1)选用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是用新型导磁材料——非晶合金制 作铁芯而成的变压器,它比硅钢片作铁芯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下降80%左右,空载电流下降 约85%,是目前节能效果较理想的配电变压器,特别适用于农村电网和变压器负载率较低 的地方使用。三相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与S9型配电变压器相比,其年节约电能量相当可观。 (2)选用卷铁芯全密封型配电变压器。卷铁芯全密封型配电变压器是近几年研制的新一 代低噪声、低损耗型变压器,卷铁芯无接缝,全部磁通磁化方向与硅钢片轧压方向相同, 充分地发挥了硅钢片的取向性能,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卷铁芯与叠片铁芯相比,空载损 耗下降了7%~10%,空载电流可下降50%~70%。由于变压器高低压线圈在芯柱上连续绕制,绕组紧实,同心度好,更加增强了产品的防盗性能,噪声下降10分贝以上,温升低16~ 20K。 由于该型号变压器空载电流小,因此降损效果明显,可提高网络功率因数,减少无功 补偿设备的投入,节省设备投资和降低运行能耗。 (3)选择有载自动调容配电变压器。有载自动调容变压器是将变压器线圈采用串、并联 接线,在变压器的低压线圈上接有有载调容开关,在变压器低压侧接有电流互感器和自动 控制器,通过电流互感器提供变压器负荷状态,自动控制器可按负荷自动调挡运行。有载 自动调容变压器解决了长期以来电磁线圈变压损耗较高、需要人工操作的缺点,进一步降 低了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有载自动调容变压器特别适用于负荷分散、季节性强、平均负荷率低的用户。 3.配电变压器安装位置的选择 变压器安装位置除满足场地、环境要求外,还要考虑将配电变压器接近负荷中心位置,使供电半径尽量缩短,最好控制在500米范围内。对于负荷比较分散的台区,也应将绝大 部分负荷尽量控制在500米范围内。

浅谈10KV配电网节能降耗

浅谈10KV配电网节能降耗 摘要:文章分析了配电网络降低有功损耗的各种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功率消耗的主要部分,实现10kV配电网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10kV配电网的节能降耗包括变压器降耗和线路降耗两部分。变压器降耗可以通过保障变压器经济运行、推广节能变压器和进行无功补偿等方法解决。降低线路损耗可以通过提高线路截面积、缩短传输距离和降低三相不平衡度来解决。 关键词:配电网节能与降耗措施 O 引言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功率消耗的主要部分,实现配电网的节能降耗,对于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连接电网与用户的重要桥梁,10kV线路长度在电力网中占到60%的以上,其损失在电力网的总线损中占80%以上,因此10kV配电网的节能降耗对于电力系统的节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电网的功率损耗主要是变压器损耗和线路损耗,因此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也围绕这两方面展开。此外,10kV配电网涉及城市电网与农村电网,本文先以城市电网作为主要研究目标,最后说明了农村电网的特点极其措施。 1 降低变压器损耗的措施 电网中使用变压器的作用是提高输送距离,降低电能传输的总体能量消耗,一般来说,从发电、输电、供配电到用电,需要经过升压、传输、降压至适当的电压等级以便用户使用。10kV配电网所用的变压器为降压变压器,由于其数量多,总容量大,因此总损耗很大。据统计,在10kV配电网的功率损耗中,变压器的损耗占80%以上,线路损耗不足20%,因此,降低损耗的重点应放在降低变压器的损耗上。 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包括两部分:一是变压器的固定损耗,即与用电负荷无关的空载损耗:二是变压器的可变损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固定损耗即是在变压器铁心中产生的空载损耗,其损耗=空载损耗×时间;可变损耗即是电流在变压器线圈中产生的损耗,与变压器的负荷大小有关。 1.1保障变压器的安全经济运行变压器经济运行是指在保证安全可靠运行及满足供电量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变压器进行合理配置,对变压器的运行方式进行优化选择,对变压器负载实施经济调整,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变压器的电能损耗。变压器的经济运行以降低变压器的综合功率损耗为目标,即降低变压器运

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案的探讨

平煤电网电压控制方案的探讨 平煤电务厂电力调度室:张洪跃 摘要:平煤电网供电半径的不断延伸,容量的不断增加,配电网终端系统,无功过剩也会影响线路传输的安全稳定性,导致系统的输送容量下降,给电网运行调度带来不利的影响。而系统无功不足时,一方面会降低电网电压,另一方面,电网中传送的无功功率还增加了电能传输时的网络损耗,加大了电网的运行成本。为此,实现无功的分层、分区就地平衡是降低网损的主要原则和重要手段。 关键词:配电网电压质量控制方案 随着平煤电网容量的不断增加,对于配电网终端系统,无功过剩时一方面会提高系统运行电压,导致运行中的用电设备的运行电压超出额定工况,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无功过剩也会影响线路传输的安全稳定性,导致系统的输送容量下降,给电网运行调度带来不利的影响。而系统无功不足时,一方面会降低电网电压,另一方面,电网中传送的无功功率还增加了电能传输时的网络损耗,加大了电网的运行成本。所以,无功是影响电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现无功的分层、分区就地平衡是降低网损的主要原则和重要手段。电压和无功调节是各级变电站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其中,电容器投切是变电站无功调节的最有效而简便的方法,变压器分接头的调节是母线电压控制的最直接手段。近几年以来,随着平煤煤电、化工、焦炭的快速发展,从而加大了对电网的改造力度,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保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推出了基于微机控制技术的电压与无功综合控制装置(VQC系统)。 1现有电压无功控制的问题 目前VQC系统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专用的VQC装置、利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后台或利用RTU可编程逻辑控制等方式。其控制策略为九区图控制,即根据电压和无功功率两个参数的综合分析后,判断是投切电容还是调节变压器分接头。采用VQC装置后,变电站的电压无功调节实现了自动控制,改变了过去依靠人工实现电压-无功调节的传统方式,可以满足变电站中母线电压与无功潮流的综合控制,大大地减轻了运行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误操作的发生,并取得了一定的运行经验,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变电站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但从运行的效果看来,该种方式还有很多地方值得讨论: a)容性无功是通过电容器的投切实现的,因容性功率调节不平滑而呈现阶梯性调节,故在系统运行中无法实现最佳补偿状态。电容器分组投切,使变电站无功补偿效果受电容器组分组数和每组电容器容量的制约,分组过少则电容调整梯度过大和冲击大;分组多则需增加开关、保护等附属设备及其占地面积。 b)电容器组仅提供容性无功补偿,当系统出现无功过剩时,无法实现无功就地平衡。 c)由于系统无功的变化而导致电容器的频繁投切,使得电容器充放电过程频繁,减少其使用寿命,对设备运行也带来了不可靠因素。 d)电容器的投切主要采用真空断路器实现(VSC)。其开关投切响应慢,不能进行无功负荷的快速跟踪;操作复杂,尤其不宜频繁操作。近来出现了使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组

浅谈配电网节能降耗

浅谈配电网节能降耗 和管理手段。结合东莞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现状,总结了当前配网进行节能改造所面临的一些客观困难,由此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东莞;配电网;节能与降耗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任务和目标,电网公司做为电能等资源综合配置、运营和管理的主要企业,既承担服务社会,保证安全、可靠、优质供电的责任,又是执行国家节能政策任务的关键部门。电力系统本身是一个能耗大户,而城市配电网更是电力系统能量损耗的主体部分,实现配电网的节能降耗对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目标利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负荷增长速度快而配电网建设投资滞后,配电网在节能降耗方面有着很大的挖掘潜力。通过配网节能降耗工程惠及千家万户,优质服务于社会也是供电局期望和追求的目标。 一、降低损耗的技术措施 1.合理调整运行电压。通过调整变压器分接头、在母线上投切电力电容器等手段,在保证电压质量的基础上适度地调整运行电压。因为有功损耗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关系,所以合理调整运行电压可以达到降损节电效果。 2.合理使用变压器。配电变压器的损耗是配电网损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降低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对于降低整个配电网的损耗效果非常明显。方法主要有:使用低损耗的新型变压器、合理配置配电变压器容量等。

3.平衡三相负荷。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会增加线路、配电变压器的损耗。 4.合理装设无功补偿设备,优化电网无功分配,提高功率因数。 5.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线路的能量损耗同电阻成正比,增大导线截面可以减少能量损耗。 6.加强线路维护,防止泄漏电。主要是定期巡查线路,及时发现、处理线路泄漏和接头过热事故,可以减少因接头电阻过大而引起的损失,及时更换不合格的绝缘子,对电力线路沿线的树木经常修剪树枝,还应定期清扫变压器、断路器及绝缘瓷件等。 7.合理安排检修,提高检修质量。电力网按正常运行方式运行时,一般是既安全又经济,当设备检修时,正常运行方式遭到破坏,使线损增加。因此,设备检修要做到有计划,要提高检修质量,减少临时检修,缩短检修时间,推广带电检修。 8.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降低电能损耗。 9.调整负荷曲线,避免大容量设备在负荷高峰用电,移峰填谷,提高日负荷率。 二、降低损耗的管理手段 1.加强计量管理,做好抄、核、收工作。 2.实行线损目标管理。供电公司对下属管理部门实行线损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开展分所、分压、分线考核,并纳入内部经济责任制,从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定期召开用电形势、线损分析会,开展线损理论计算。

配电网过电压保护问题(一)

配电网过电压保护问题(一) 乌兰察布电业局张东郝雨生 配电网由于电压等级较低,其绝缘水平也较低,所以容易遭受过电压事故,尤其是雷害事故。过电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气过电压,一般是雷电压;另一种是操作过电压,即一经操作而产生的过电压。下面就过电压保护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做简要分析。一、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问题对新建的线路,原则上应按“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来执行,而对一部分老旧的线路则应根据线路的先天条件,本着节约的原则采用适当的改进措施。如新建的11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线路,应全线悬挂避雷线(轻雷区除外),且其保护角应尽量做到20°-30°。对处于山区的输电线路,雷绕过避雷线而击于导线的概率要比平原地区的输电线路约高三倍。即相当于避雷线保护角增大8°,因此对于经过山区的输电线路应采取较小的保护角,对重要的线路应尽可能采用双避雷线,以减少绕击事故,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多年来的运行经验证明,输电线路如能广泛采用自动重合闸或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对保证不间断供电所起的作用很大。因为线路的雷击故障往往是瞬时性的,有70-80%是可以重合成功的。 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对于变电所的设备应完全处于避雷针或避雷线的保护范围之内,不留任何空白点之外,最主要的问题是认真做好具有完善的进线保护。长期的运行经验证明,进线保护段首段的管型避雷器GB,能有效地限制

浸入波的幅值,并使通过母线上阀型避雷器的电流不致超过5千安。当线路断路器断开运行且带有电压时,如果未安装管型避雷器GB2,线路侧落雷时由于雷电波反射造成电压升高将使断路器的套管发生闪络。但必须指出的是GB2的外部间隙不能过小,否则容易在断路器合闸状态下也发生动作,而产生截断振荡波,将会威胁主变压器的安全,这类事故在国内外都多次发生过,应引以为戒。对进线保护简化的农村变电站,避雷器与主变压器的距离越近越好(一般最好小于5米)。三、研究解决配电网中的铁磁谐振过电压 谐振按其性质不同分线性谐振、参数谐振和铁磁谐振三种。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主要有基波谐振、高频谐振和分频谐振。基波谐振时两相电压同时升高,而分频谐振也是两相电压同时升高。这种情况出现时,过电压和过电流的倍数均较高,所以往往造成电压互感器烧毁和保险丝熔断,后果比较严重,此类事故十分普遍。来源:输配电设备网根据实际运行经验,铁磁谐振的发生往往是由下列激发条件所造成的:(1)电压互感器的突然投入;(2)线路发生单相接地(包括弧光接地); (3)系统运行方式突然改变或某些电气设备投、切;(4)系统负荷发生较大的波动;(5)电网频率波动;(6)负荷不平衡变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诸如:1.选用励磁特性好,在最高线电压下铁芯磁通不易饱和的电压互感器,也可考虑采用电容式电压互感。 2.对10-35千伏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高压电网,做到合理布

探讨配电网节能问题的技术措施(通用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探讨配电网节能问题的技术措 施(通用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探讨配电网节能问题的技术措施(通用版) 1引言 配电网的节能十分重要,有资料表明,配电网损耗大约占整个电力系统损耗的50%以上,配电网点多面广,线路情况复杂,节能潜力很大。将配电网入口的电能量用W1表示,配电网供给用电设备器具的电能量即电力部门销售的电能量用W2表示,两者的差值W=W1-W2就是配电网的能耗。本文从技术应用、运行管理角度,探讨配电网节能的若干问题。 2配电网的合理布局和配置 配电网的布局是指配电网的网络结构,配电线路的线径、配电变压器的安装地点等。配置是指配电线路型号、导线截面的选用,配电变压器型号、容量的选用,对配电变压器运行方式的初规划等。 2.1优化配电网结构及配电变压器的设置

由于配电网的线损主要是由变压器损耗与电力线路损耗所组成,所以电网改造的节电降耗,也就是对配电网中的所有变压器和配电线路进行择优选择和优化组合。组建成“安全经济型电网”。因此,调整不合理的配电网络结构。合理设计、改善配电网的布局和结构;避免或减少配电线路的交错、重叠和迂回供电.减少供电半径太大的现象。 配变的安装地点应合理、经济。针对配变供电情况.应适当将配变安装在负荷巾心处。可使低压线路由一路输出变为几路输出,以提高电压质量,降低配电网线损,这样才能配电方便,配电线路短。应尽量将10kV电源引至负荷中心,穿越人口、建筑密集区时应尽量采用10kV电力电缆,这样可以缩短低压配电线路的长度。一般而言,0.4kV电线路的供电半径为250m左右,0.22kV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为100m左右,10kV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为5kV左右。如果负荷大而距离较远,可以考虑采用35kV线路供电,采用35kV/0.4kV 配电变压器。 2.2准确计算负荷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王宁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王宁 发表时间:2017-12-28T15:19:32.4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作者:王宁邢瑞祥杨淑贞 [导读] 农村低电压治理已经成为供电部门提高服务质量的首要课题。 国网鹤壁供电公司河南鹤壁 458030 摘要:在城镇一体化的进程中,地方政府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扩大农民消费水平和扩大内需的过程中,采取了很多在财政和贸易共同发展的创新性工作,其中家电下乡和家电补贴都是比较实用的方式。但是很多农村在使用上千瓦的家电设备之后,却没有更新电力承载系统用,导致农村在用电高峰期时断电、卡电、过负荷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村低电压治理已经成为供电部门提高服务质量的首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 引言 电能作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能源,在人类社会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这就给电力配电造成了严重负荷,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电力配电的困难程度。而在电力的配电过程中,电压无疑是衡量电能质量的极其关键的硬性指标,它对电力设备的工作效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电网与社会对配电网低压问题极为关注。在对配电网低电压的有效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前,我们必须明白配电网低电压的发生原因。 1 农村低电压存在问题分析 (1)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导线线径小,不满足现有负荷需求。主要是因为农网一期、二期改造时标准不高、规划不到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家用电器如电暖器、电磁炉、空调器、电冰箱等投入使用,造成配电变压器容量和导线载流量严重不足,导致台区低电压。 (2)10kV中压配电线路和台区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因为在电阻率及导线线径不变的情况下,电压降与线路长度成正比,所以线路长度过长导致线路末端电压偏低。 (3)三相负荷不平衡。主要是由于设备管理单位不认真统计台区总体范围内的供电用户和负荷情况,不合理分配三相负荷,造成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电流不平衡,引起低电压现象。 (4)无功补偿容量不足。农村配电网(简称农网)处于电力系统的最末端,无功电源不足,农网负荷本身又大量消耗无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用电负荷迅速增大,农网无功需求及相应的损耗也随之上升,造成农网无功补偿更显不足。 (5)运维管理不到位。农网供电低压侧多采用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一些农电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往往直接从两边相接引接户线供电,中间相被忽略,导致三相负荷不平衡,引起一相电压偏高而另两相电压偏低;或者随着台区负荷的无序增长,工作人员又缺乏对负荷平衡情况进行监测,原本相间平衡的负荷,也会变得不平衡。 (6)对配电变压器容量承载能力管控不到位。由于没有合理地根据负荷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配电变压器容量或落实新增布点增容,导致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引起低电压。 (7)未充分利用配电变压器的调压功能。当设备承载能力满足,因负荷分布不均匀引起低电压现象时,未能及时利用配电变压器调压分接开关调整功能解决负荷偏相引起的低电压问题。 2 低电压的治理措施 2.1科学规划和建设电网,切实提升电网供电能力 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等要求,科学规划、建设各级电网,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实现高、中、低压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根据供电区域饱和负荷值,确定高中压主干线路供电半径和导线截面,满足负荷中长期发展要求,避免大拆大建和重复改造。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延伸10kV线路,缩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对户均拥有配变容量偏低无法满足用电需求的,结合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采取增加布点、增容改造、以大换小、梯次利用等方式,提高户均拥有配变容量。特别是要加大对户均配变容量低于0.5kVA/户的台区改造力度,切实提高供电能力。在负荷密度较低、用户分布范围较广、10kV供电线路过长、用户侧供电电压偏低的偏远地区或山区,可采取加装线路调压器、应用单相配电变压器或采用35kV配电化的供电方式。 2.2加强电压质量监测,定期开展“低电压”普查和预判 充分利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公变采集终端、配变智能监测终端、智能电表、电压监测等装置,开展配电台区及末端用户供电电压质量在线实时监测。定期开展配网“低电压”情况普查。选取春节、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高峰时段某个典型日的17:00~22:00时段,对超供电半径和重过载配电台区所带线路的末端用户,采取在线监测与人工手持电压仪表入户测量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电压情况普测,全面掌握配网“低电压”情况。 开展配网“低电压”情况预判。加强配网用电负荷实时监测,开展配网用电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分析。根据用电负荷增长趋势、电源支撑、变电站容载比、线路负载率、供电半径、线径以及配电台区户均拥有配变容量等情况,分析研判变电站主变、配变和中低压供电线路在高峰负荷期间负荷承载能力,按照可能发生“低电压”情况的严重程度,分轻、重、严重三个等级开展预警。充分发挥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分析功能,实现“低电压”在线预警。 2.3监控技术的加强 电力企业除了在管理制度上进行提高之外,还需要从电力系统监控技术的加强上提供合理治理方案,同时结合区域内的用电规划和用户实际需求对变电站的荷载进行处理,用提高用电线路的质量和能力的角度实现低电压故障的治理。用改进用电回路的方式和迂回线路技术的角度优化配电网络,增加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以及提高台区位置的使用效率,改善农村用电质量和企业供电能力。在处理用电密度过高的过程中,需要将供电路程较长的部分添加表程适中的电压调节器,增加电路末端的电压数值,有效缓解低压供电线路的承载负荷,规避单一适配器无法对多种供电半径引发用电量不足的供电弊端。监控技术也需要对供电线的无功补偿做出优化,其中包括调整变压器的接头、无功补偿电容器以及其他配置的集中无功补偿设备,延伸到整个农村电网设备的无功补偿自动化应用。针对无功效率波动情况使用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