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的一些感受

关于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的一些感受

关于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的一些感受

作为一名音乐剧表演教学的教师,这些年来有很多的感慨,从音乐剧专业招生选拔学生开始到他们四年毕业走向社会,真的有很多感受愿与同仁们分享。

一、关于招生

为什么我要先说招生,因为音乐剧的招生对将来此专业的教学与创作至关重要,戏剧学院的音乐剧招生既有其优势又有不足,优势是作为中国戏剧影视专业的最高学府对考生的吸引力大,每个专业不愁生源,可选择的学生比其他院校有优势,音乐剧专业也是如此,不足的是音乐剧招生考试的制度欠科学。我院音乐剧专业与表演专业的招生同在一个考场进行考试,然而两个专业的招生标准不一样,比如表演专业要求学生形象气质好,台词表演好。音乐剧专业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除表演专业的要求以外,我们还要求考生的音乐素质、舞蹈素质等。在以往的音乐剧专业招生过程中,出现过这样一些事例,如有些学生音乐素质或舞蹈素质很好,唱得很棒跳得很好可能在初试时被刷下去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初试只考朗诵与表演,不考音乐与舞蹈,招生老师没有机会发现考生的这些才华,觉得其在朗诵与形象上一般,没有突出其优势,所以被淘汰。这不能怪招生老师,我只是觉得这样的招生制度有其不足,欠科学性、欠规范性,导致音乐剧专业人才的流失。现在音乐剧专业有形象气质好的一些

学生,但音乐素质不好,不能张嘴唱,节奏感也不好,训练起来老师特别吃力,学生自己也力不从心,没有嗓音条件再刻苦也没用,这些学生在大三时对音乐剧专业已失去信心,因为大学四年专业基础课是有限的,很难把一个在音乐上没有天赋的学生培养成职业音乐剧演员。这些问题其实可在招生上避免的。当然这就是我们在招生与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新的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通过我们向学院领导的反映,戴劲松老师为此专门从音乐上对音乐剧考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学院及系领导也在此问题上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建议并逐步的改进。我认为音乐剧专业招生切勿以貌取人,学生专业素质最重要,其次是形象气质。如果二者皆有那就是天才。当然我们也可以借鉴音乐学院的招生制度,每个班能在声部上有所考量最好,如男女高、中、低三个声部都有几个学生,这样将来有利于剧目的排练与创作。

二、关于教学

音乐剧专业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在本科四年的教学当中,根据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一套科学系统教学方式,这也是我想说的共性与个性的培养方式,所谓共性,就是对一个班整体的培养,也就是在一年级时的基础课训练,如在声乐方面,学生都应该学习美声的发生方法,树立正确的发生概念与气息的运用、舞蹈方面除了都要学习芭蕾与现代舞,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节奏意识,树立正确的体态与节奏感,类似于戏曲演员最初都

是学习武生与武旦,其实就是把功夫练好了再分行旦。然后在第二年的学习当中,再进行风格化的训练与培养,因为老师在第一年与学生的接触当中对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自己也有相应的了解,就好像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口味比方说有些学生喜欢吃红烧肉、有些学生喜欢吃宫爆鸡丁,当然还有人学生喜欢吃素菜,而音乐剧这个专业有着丰富的菜谱供他们选择,比方说、学生在唱方面美声基础好,可以让他们唱歌剧类型的音乐剧作品,如《歌剧院魅影》、《悲惨世界》等,在演唱上偏流行方法或摇滚唱法的可以选择《耶稣基督明星》、《歌舞青春》等,有些在芭蕾舞蹈、爵士舞蹈或踢踏舞蹈方面见长的学生可以选择,《猫》、《包布福斯》、《为你疯狂》等,还有演唱都俱佳的学生,可以选择边唱边跳的作品,比方说,《西区故事》、《群舞演员》、《狮子王》等,当然最重要的是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责任心与爱心。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音乐剧片段教学的一些感受。

音乐剧片段教学与戏曲的折子戏教学有相同之处,都是片段教学,都是老师的言传身教。学生从模仿老师开始,然后通过自身的声音及形体条件进行调整与再创造,最后化在学生自己身上,形成“这一个”人物形象。然而音乐剧片段与戏曲折子戏的行课方式确有很大的不同,戏曲是我们老祖宗自己的,是经过几百年沉淀,多少代人实践摸索创造出的,最后形成程式化经典的戏剧,生、旦、净、丑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规定动作”。一个

行当的老师教本行当的一个学生,比如一个生角老师教一个生角学生的戏,包括这个角色的“唱、做、念、打”都是由这位生角老师教。而音乐剧专业教学方式是几个行当的老师教同一个学生,如角色的演唱由声乐老师教,舞蹈由舞蹈老师教,台词由台词老师教,最后由表演老师再总体把关,这使音乐剧专业的老师们必须凝聚在一起,统一观念,包括对人物的分析、演唱风格及行为方式等达成共识,再根据学生的条件因材施教,当然人家外国音乐剧也是这样教学的,人家也在摸索中,还没有达到我们戏曲程式化经典的地步,对我们从事音乐剧专业教学的老师而言,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既要不断地学习人家的成功模式,又要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去年我们音乐剧专业的老师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考察音乐剧专业教学时,了解一些这个专业的学生学习情况,他们也是四年制教学,第一学年与我们一样是基础教学,同时教师要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注重培养演员的个性。从第二学年开始学习音乐剧片段,学习两年,片段分四个等级,从易到难,都是百老汇的经典剧目或正在上演的剧目,学校条件真是得天独厚,教师队伍是直接请百老汇音乐剧专业的资深教师或当红演员亲自教授,通过两年的学习,学到最高级别的学生第四年可直接去百老汇的舞台实习,优秀的演员有时能幸运地挑起大梁,在百老汇舞台一炮走红。这里很想说的是他们的片段教学非常扎实,学生的专业技术十分过硬,这一点是学生能否成为顶级音乐剧演员的关键。当时

我们观摩了他们的表演课、声乐课与舞蹈课,印象最深的是每一个课堂都有一位能演奏各种音乐风格的钢琴伴奏,如表演老师在谈到一出音乐剧的情节或做人物分析时,伴奏会非常默契地演奏出此时的旋律,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与了解,非常生动,学生们的学习气氛也十分愉悦,舞蹈课观摩的是音乐剧《四十二街》踢踏舞片段的教学,老师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胖老太太,但示范起来灵活之极,用脚掌的铁皮打出各种音色与节奏,并耐心的给学生们讲解每种节奏的变化与角色心里的变化是统一的、有机的。学生们时常被老师的热情感染,钢琴伴奏老师的精彩演奏也成为教学的一大亮点,学生们在美妙的爵士节奏中跳得如痴如醉。看他们上课真实一种享受,音乐剧的魅力感染了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深思。他们的片段教学如此精彩取决于老师专业的“精彩”。这对我们从事音乐剧专业教学的老师而言,触动很大,我们需要学习的太多,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当然我们要有信心,既要不断地学习人家的成功模式,又要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并且有理由相信音乐剧能在中国开花结果。因为话剧也不是我们自己的,现在有了自己的体系与教学方法。

我第一次参与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片段教学是从第一届九九音乐剧本科班开始的,当时我协助刘红梅老师参与排练了《音乐剧精品晚会》,当中的音乐剧片段有《西区故事》《为你疯狂》《猫》《悲惨世界》《狮子王》《梦中醒来的梦》《歌剧院幽

灵》《西贡小姐》《美女与野兽》等,同学们很有积极性,演出效果也不错。从05级、07级、09级音乐剧班开始,音乐剧片段教学纳入了音乐剧表演专业的教学大纲,成为音乐剧表演教学的一种模式,第一学年是音乐剧表演基础训练,对学生潜能素质的开发与训练,包括影视表演专业的观察人物、动物及生活小品练习,只是音乐剧表演的学生要在观察到的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提炼与加工,找到歌与舞在小品中的合理运用,最后形成属于他们自己原创的音乐剧小品,老师要求同学们在自己创造的规定情境中真实有机地行动起来,建立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在第二年学年进入话剧片段与音乐剧片段教学,这一学年同学们要根据剧作家所提供的规定情景与人物性格中去创造人物形象。第三、第四学年进入音乐剧剧目的排练与演出,这里我主要谈谈第二学年音乐剧经典片段过程中的教学体会与感受。音乐剧片段教学首先是对音乐剧片段的选择,就是选材。选什么?怎么选?这是第二学年教学大纲中首先考虑的问题,也是贯彻教学内容的首要环节,选材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既要考虑汇报演出的效果,又要通过片段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剧“唱、做、念、打”的综合表演技巧上得到提高。学生在片段教学中学会演唱与台词结合的声音处理,如人物情感的连贯、音色的统一;气息的控制与运用,如大强度的舞蹈动作后如何说话与演唱;达到在角色创作上运用演唱、舞蹈等各种技术手段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掌握人物内外部特征的性格化创作方法。当然我们在教材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局限

性,由于欧美音乐剧主要是美国百老汇、英国伦敦西区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剧场艺术,国内的演出及影像资料相对较少,都是老师们在国外的观摩与交流中购买了一些剧本、谱子、音频视频以及网站上可下载的视频等资料。因此我们针对现有的教材要进行筛选,选出每个时期代表剧目中的经典片段,再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从易到难,还要考虑学生的创作条件,(当然这一点我们从招生开始就考虑过学生们适合什么类型的角色),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对音乐剧经典片段的学习都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试一试,而且都想演男一号、女一号,及“大段子、大人物”,有的学生不一定合适。这时老师要很清醒,一定要召集声乐、台词、舞蹈、表演教学组的老师进行商榷,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创作条件给一些相对适合他(她)的片段,(如生活经历、文化艺术修养、年龄气质、形象性格、演唱的音域音色及形体表现力等进行综合考虑),如人物行动性较强,性格鲜明、生活气息浓厚的,就是贴近生活的片段,以现代题材为佳,如《名扬四海》《歌舞青春》等理他们生活很近的故事,这样学生便于理解,容易找到人物的“形象种子”。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当教材选择恰当,学生就能在片段中把自身的专业能力发挥到极致,找到人物的感觉,从而找到自信,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也加强了,对以后创作其他人物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选合适了对教师而言,既很好的贯彻了教学内容,又会有精彩的教

学成果。学生学习不同风格体裁的音乐剧片段越多,学生饰演的角色越多,他们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也越强。

第一年的音乐小品练习是学生在自己创作的规定情景下真实的生活。而音乐剧片段教学是学生在剧作家的规定情境中真实的生活,也就是音乐小品是学生自己设计的规定情景、人物关系和舞台行动,自己找音乐、服装道具,一切从自我出发,在自己设计的情境中有机的行动。而音乐剧片段的规定情境是剧作家规定的,音乐也是作曲家写的,所以学生只能在剧作家规定的具体环境、人物关系、音乐风格、舞蹈风格中去学习再创造,在片段学习中学生一定要熟读完全剧本后对剧本、人物、音乐、舞蹈逐一进行分析,以免断章取义,作曲家对剧情理解表现在音乐的旋律与节奏上,编舞者对人物的理解表现在肢体的行动中,学生演唱或舞蹈时能否唱出或跳出人物此时此刻的心境和音乐的风格等,老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有些学生表演片段时,深情并茂的演唱,当老师问他是什么意思时,他却不知道,那不是自欺欺人吗?这些学生甚至没有读完全剧,根本搞不清人物的来龙去脉,对着DVD照葫芦画瓢,很容易表演情绪,精彩的片段在他那儿变得索然无味,所以在片段前最好不要让学生观看原版,一定要先坐排、对剧本、乐谱、人物关系、音乐风格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做人物练习,引导学生熟悉了解规定情境,掌握人物关系,激发人物有机的行为逻辑,比方在不同的音乐风格中你能做些什么?你如何演唱?你如何舞蹈?你如何交流?你如何生活?

让学生不仅在表演技巧上寻找到正确的第二自我感觉和积极有机的舞台行动,而且在对音乐剧片段的分析和理解上寻找到科学的、有效的分析方法:剖析全剧的中心思想、主题、矛盾冲突、事实事件、人物的思想情感及内外部特征等,音乐舞蹈:掌握音乐剧整体风格,唱出或跳出人物性格,这也是音乐剧演唱和舞蹈的独特魅力,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只有对剧本中的人物有充分的理解,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时才会深刻。创造一个独具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最后再去观看原版,分析差距。

三、关于创作

我有幸与国内和国外的一些导演共同创作了几个音乐剧,如与刘立滨书记和刘红梅老师共同执导原创音乐剧《伪君子》、与百老汇导演合作音乐剧《美女与野兽》《名扬四海》,自己独立执导音乐剧《同一个月亮》《鹅卵石》,为世博会创作音乐剧《心之恋》等,我现在想以原创音乐剧《同一个月亮》与《心之恋》谈谈我的创作感受。《同一个月亮》的编剧是我母校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易介南先生写的剧本,音乐是由我院的戴劲松先生进行作曲,我负责导演与编舞,当时这个剧本是一个湖南地方戏曲花鼓戏的剧本,我在创作时提出这是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易介南院长非常认同也给了我很大的创作空间与自由,我当时把这个剧本都进行了颠覆,我只把剧本的事实事件单挑出来,如序幕的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场景、第一幕的男女主人公酉生

与凤英的相识相恋、第二幕的城市夜总会老板招工时女主人公凤英的唱歌天赋被夜总会老板赏识、并请音乐老师对凤英进行培养,这样就形成了凤英与恋人、老板、老师之间不同的情感故事,然后在剧情上进行结构的合理、在音乐风格上确定以地方音乐特色为元素进行现代化的配器处理,比方说湖南湘西的音乐风格与爵士音乐的结合,戴劲松老师把两种音乐风格的融合做到恰到好处,如在序幕表现农民工进城的场景时,农名工从步行、爬山、坐拖拉机到大城市的过程当中,戴老师写了三分钟的音乐,即表现了农民工对城市的向往与急盼的心情,又表现了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我请专门的作词人写了歌词:“告别歪脖子老树,卷起铺盖卷……”保持了当地老百姓的语言风格,演员演唱时也朗朗上口,舞美上我用了七个大小不一的三层架子变幻出不同的造型,构置出不同的舞台场景,时而流动时而凝固,有时表现高楼林立,有时表现人物的内心空间,舞蹈上结合了民间舞爵士舞踢踏舞与街舞的不同融合。比如说,农名工的民族舞与城市的爵士舞的结合就非常的有意思,让观众看上去风趣幽默、赏心悦目。这里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与易介南院长的配合与交流是畅通无阻的,我的想法与灵感随时可以在我们的交流当中激发出来,并得到执行,这个剧目的创作真正是以导演为中心的,在此我也深深的感谢易介南院长。

《心之恋》是我和美国知名导演兼制作人董方思先生共同为世博会执导的一部音乐剧。音乐由著名的音乐家作曲,请百老汇

的老师进行编曲,舞蹈也是百老汇的知名编舞,整个演员都是由内蒙古歌舞团的演员来承担。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音乐剧描写了男主人工想去大城市发展,他的恋人却留在了内蒙,临走时男主人工承诺一定会娶她的心上人,当然最后也实现了他对恋人的承诺,这也是内蒙人民的崇高精神与高贵的品质,当有一幕戏是表现男主人公在上海海滩散步时看到大雁南飞,此刻他想起了对恋人的承诺,拒绝上海的报酬与诱惑,脱掉了西装与领带,穿上了蒙族的服装与靴子,跳起了雄壮有力的蒙古步伐,当时我们排这段戏时,美国的作曲家大卫一直陪伴我们进行音乐改编,音乐用的是内蒙民歌鸿雁,大卫只用了鸿雁的主旋律,再根据导演的要求与演员的表演,在现场进行即兴伴奏,当然他的爵士钢琴非常棒,排练中演员在大卫浓浓的百老汇音乐风格节奏中释放了他们的热情,又被隐藏在节奏中的主旋律深深的打动,这里我最大的体会是我们在创作时,导演、作曲、编舞一直在一起摸爬滚打,因为有了在排练场真实的交流与碰撞,因此所有的创作灵感与碰撞都能在瞬间呈现,这也是创作者们最大的愉悦。以上是我的一些创作心得与同仁们分享。谢谢!

(作者单位: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责任编辑:蒋晗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