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第三章-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一方面承认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另一方面又注重探讨刺激与心智活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心理活动。他在对学习理论的探讨中,试图阐明学生的认知结构,并着重用信息加工模式来解释学习活动。在他看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代表了人类学习研究方面的重要进步。

(一)基本观点

1.学习及其条件

加涅认为:“学习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于生长过程。”

为了进一步说明学习的本质,加涅还区分出学习活动的四个构成要素:(1)学习者。人和许多动物都能从事学习。对人来说,人作为学习者有接受刺激的感觉器官,有一个大脑把来自感官的信号用许多复杂的方法加以转变,还可以通过肌肉来表达各种行为以显示他已经学会的东西。(2)情境。刺激学习者的感官的事件统称刺激情境,单一的刺激事件通常称为刺激。不断接受的刺激被组织成为刺激种反应的各种神经活动的图式,有些图式存贮在他的记忆中,可以重新恢复。于是,这些记忆可以转变为行为,这些行为是通过被观察到的肌肉运动来执行各刺激种反应的。(3)已有的学习结果。对于学习的另一重要的“输入”是从记忆中恢复的内容。这些内容有一种已经组织好的形式,它们是以前学习活动的结果。(4)反应。从这些输入及其以后的转变所产生的动作称为反应。反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地加以描述。

加涅反复强调,引起学习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内部条件,即学生在开始学习任务时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另一类是外部条件,即学习的环境。它涉及怎样安排教学内容,怎样传递给学生,怎样给予反馈以使学生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学生的内部条件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不同,外部条件也应作相应的改变。在加涅看来,教学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

2.学习的分类

加涅早期将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八类,它们分别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的联合,多重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解决问题。1977年,加涅在其《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指出,这八类学习的划分仍然对学生

的学习不适合。于是他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又提出五种学习结果的划分:言语

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1974年加涅在《教学的学习要旨》一书中,借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信息流程图,提出了一个广为引用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详细分析了一个学习活动从头至尾所发生的加工阶段,以及完成每一加工阶段所需要的学习条件。他认为学习

并把它们转换成某

以视觉和听觉的编码形式存储于短时记忆中。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不断地复

一定知觉特性的信息转变成概念的或有意义的形式,存贮于长时记忆之中。其基

工作记

应的基本形式,即操作是否包括语言、肌肉运动以及操作中运动的序列和时间

在的控制,但其主要结果是内在的,它用来巩固学习,使学会的能力或倾向持久地运用,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强化。

4.学习的阶段及其教学设计

加涅在说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的结构及其内部加工过程之后,又进一步分析了学生学习的实际过程,并提出其对应的教学设计。他认为一个学习行动的阶段就是构成单个学习的内部和外部事件的系列或链索。而每一阶段都有它各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事件。

(1)动机阶段:动机反映了学习者要控制、支配和掌握他的环境来达到既定目标的自然倾向。在学习的动机阶段,教学设计的任务就是识别学习者的各种动机并将他们引到学习目的上去。当动机不存在时,可以通过引起学习者内部的期望来建立。

(2)领会阶段:学习的领会阶段包括学习者对刺激的注意和知觉。在这一阶段要引导注意和指导知觉选择,将提供给学习者的刺激加以安排,以便强调刺激呈现的区别性特征。

(3)获得阶段:指学习者把他的知识编码并存贮在大脑中。编码是为了在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中存贮。在此阶段的教学要提供编码的学习指导,如运用表象编码、或者语词和命题编码、或者双重编码。

(4)保持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对经过编码存贮的知识加以巩固、增强和保持。比如练习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那么在教学中就要让一个学习者在多种多样的情境中加以练习。

(5)回忆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对存贮的信息加以恢复和提取。这一过程依赖提示线索,在教学中就要设计可供学习者用来提取的线索。

(6)概括阶段:这一阶段是将所学会的能力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可以采取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两种形式。在教学中应设计出尽可能多样的新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东西。

(7)操作阶段:操作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从操作的变化可以作出学习是否已经发生的结论。在学习过程圆满地完成时,教师要指导学习者很好地观察其即时的操作。

(8)反馈阶段:反馈是学习的最后阶段,它是通过强化过程发生的。学习活动需要一种自动的或设计的反馈,教师的作用是以信息反馈的形式向学习者提供人为的强化物。加涅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是由上述八个阶段所组成的。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大脑里发生一个或更多的内部加工,直到学习者用一种外显的操作去反应为止。教学程序必须按照经过研究建立起来的基本原理去系统地进行,根据学生的内部学习条件,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简短评价

加涅的学习理论具有广泛的影响。他提出的学习分类及其学习的层次性和累积性模式,已得到心理学家的广泛承认,他提出的学习定义和学习信息加工模式也被广为引用。加涅不仅讨论了人类的一般学习,而且集中讨论了学校的学生学习,并提出了教学设计和要求。他的学习理论不仅研究学生如何学,还研究教师

如何教,强调教师的指导。加涅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并详细地设计了每一阶段的教学要求,因此其学

习理论很容易转化为教学理论。但是,加涅的学习理论作为一种综合的理论,缺乏独创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也缺少必要的实验证明,许多概念还处于经验思辨水平

第二节-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二节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在每一教学阶段发生的事情,即教学事件,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的完全吻合。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见图7-2)。 图7-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一)信息流 从图7-2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的结构中去的过程。首先,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储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有些部分登记了,其余部分很快就消逝了,这涉及注意或选择性知觉的问题。

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以持续二三十秒。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七个左右的信息项目。一旦超过了这个数目,新的信息进来,就会把部分原有信息赶走。如果想要保持信息,就得采取复述的策略。但复述只能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进行编码,并不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而是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起来。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储存库。 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也可以再回到短时记忆,对该信息的合适性作进一步的考虑,结果可能是进一步寻找信息,也可能是通过反应发生器作出反应。 (二)控制结构 除信息流程之外,在图7-2所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正是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教师给予的反馈才会具有强化作用。换言之,反馈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反馈能肯定学生的期望。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认知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由此可见,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涅之所以没有把这两者与学习模式中其他结构联系起来,主要是由于这两者可能影响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所有阶段,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目前还不太清楚。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加涅认为,每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见图7-3)。图7-3左边是学习阶段,其中方框上面是该阶段的名称,里面是该阶段内部的主要学习过程;右边则是教学事件。这样,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一环接一环,与此相应的学习阶段把这些内部过程与构成教学的外部事件联系起来了。 (一)动机阶段 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动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教育教学情境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机,即学生力图达到某种目的的动机。它是借助于学生内部产生的心理期望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期望就是指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后将会得到满意结果的一种预期,它可以为随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比较和总结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的比较和总结 ............................................ 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观点,他们的观点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相通之处,以下就是我有关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比较和总结。 首先,是皮亚杰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即“相互作用论”,他指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同化和顺应。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可以分为平面到同化到顺应再到组织。 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如何解决问题,他把儿童的认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在阶段末期出现心理表征,此阶段特点是守恒性和可逆性;第二个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6岁),此时儿童有心理表征,例如延迟模仿和符号游戏,但他们缺乏重要的逻辑认识形势,此阶段特点是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结构,儿童自我中心性,刻板性,从三座山实验可以看出;第三个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的思维可逆,能够去中心化,也能够使用逻辑原则。此阶段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获得了守恒性;二,群集结构的形成;第四个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突出,表现为想象观众和个人神话,还能实现与可能之间的逆转,进行演绎假设,对具体现实有心理表征。 通过上述的材料,我从中总结了皮亚杰理论的一些优缺点。 优点:①他用新的发展观取代了传统的发展观;②把认识论与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科学认识论的发展;③促进了儿童心理学和认识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皮亚杰创造性的临床法是对儿童心理学的更深理解。 但是,同样的皮亚杰理论有他自身的不足之处。 缺点:①皮亚杰受机能主义的影响,存在生物倾向,贬低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贬低了语言的作用;②由于皮亚杰在思维发展研究中引进了引用了生物学、数理逻辑的语言,整个理论体系庞大,文字又较晦涩难懂,常常造成对这个理论的误解;③皮亚杰在研究方法上,把许多变量混肴起来影响结果的真实性;④皮亚杰最后把形式运算思维认为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有一定的局限性。 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的认知和计算机进行功能模拟,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的寻找信息、接受信息并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观点把认知功能看做是不同的知识单元工作的过程,利用这些知识单元来表征事物或信息。这样的知识单元有四类:图式,映像,概念或范畴,判断。 信息加工理论中,信息加工的阶段从开始接受刺激从而开始了信息加工的第一步——感觉登录,接着就会让人注意到这刺激,进而开始对感觉刺激的识别和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信息加工的重要性和信息加工方式的变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2)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学生实践中能选择适当的信息加工方法及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教科版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包含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重点是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身边的例子(如校运会比赛项目的成绩处理)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因为这些是对本章第二、三节和第四、五章的概括,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触,甚至使用信息加工的知识,他们对信息加工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策略 利用任务驱动法,以问题或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加密知识导入 (二)讲授新课 1、信息加工及其重要性 教师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信息的获取,知道从网上下载的信息资料,有一些是不需要加工可以直接使用的,而有一些是必须得进行加工后才能使用的。为什么呢 生:(思考)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

(1)原始信息一般情况下处于一种初始的、零散的、无序的、彼此独立的状态,既不能传递、分析,又不便于利用,加工可以使其变换成便于观察、传递、分析、利用的形式。 (2)原始信息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准确与不准确的成分都有,加工可以对其进行必要的,有分析的筛选、过滤和分类,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加工后的信息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 (3)加工可以发现信息收集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为今后的信息收集积累经验。 (4)加工可以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编制数据模式和文字说明等产生更有价值的新信息。 因此,加工在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师:通过分析,大家对信息加工的重要性均有所了解了,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信息加工” 经过学生讨论后回答。 最后引出信息加工概念: 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筛选、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

职业生涯认知信息加工-求职.doc

职业生涯规划格言: 我们最大的错误是,忽略了培育一个人的内在美德,而去试图从每个人身上强索他并不具备的美德。哈德里安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是较新的心理学理论,随着它的日益受重视,也就进入职业生涯规划领域。这一理论关注个人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如何使用信息进行生涯决策,解决生涯问题;它对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知识领域完善、生涯决策改进、元认知技能改善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职业生涯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提出 1991年,盖瑞彼得森(GaryPeterson)、詹姆斯桑普森(JamesSampson)和罗伯特里尔登(RobertReardon)三人,合著了一本书《职业生涯开发和服务:一种认知的方法》(CareerdevelopmentandServices:ACognitiveApproach)。在书中,他们提出一种新的思考职业生涯发展的新方法,并进行详细阐述。这种新方法就是认知信息加工(CognitiveInformationProcessing简称CIP)方法,为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咨询领域作出了新的贡献。 二、职业生涯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 这一理论认为,职业生涯选择基于我们如何去想,如何去感受;

作出生涯选择是一项解决问题的活动;解决生涯问题的能力是基于我们知道什么和我们如何思考;生涯决策需要一个好的记忆;生涯决策需要动机;生涯开发的延续是我们终生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涯绝大部分有赖于我们想什么,如何想;我们生涯的质量有赖于我们是否很好地学习和掌握了作出生涯决策所需的技能。你可以通过改进你的认知信息加工技能,来提高生涯管理的能力。 按照我们进行信息加工的特点,该理论构建了一个模型(如图)。模型如金字塔,分三层。最高层是称为元认知的执行领域,是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及结果的知识、体验、调节、控制;它包括自我言语、自我觉察、控制与监督。中间层是决策技能领域,即通用信息加工技能的五个步骤,包含进行良好决策的沟通(Commun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估(Valuing)和执行(Execution),缩写为CASVE,构成了决策的循环。最底层是知识领域包含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自我知识包括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技能,职业知识包括理解特定的职业、学校专业及其组织方式。 执行领域相当于电脑的工作控制功能,操纵电脑按指令执行程序,对其下的两个领域进行监控和调节。决策领域相当于电脑的应用软件,对所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知识领域相当于电脑的数据文件。从这个模型可以,任何一个层次出问题,都会影响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概述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概述 [摘要]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将学习分成八类,将学习结果归为五类,并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八阶段理论,本文通过对其理论的分析,发现这一理论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理论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教学实践意义重大。 [关键词]信息加工理论加涅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的机制,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认为学习是由习得和使用信息构成的。该理论往往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以及工作模式来解释人脑加工信息的过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信息加工和记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这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让一度被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排除在主流心理学研究之外的记忆、信息加工等课题重新被人们所接受,并在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帮助下得到发展。目前,信息加工理论主要包括三大类:侧重于数理统计分析的信息论;侧重于计算机模拟的信息加工理论;侧重于实际应用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而研究者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记忆系统中知识表征和贮存的方式。 一、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加涅作为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被公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与认知主义心理学派的折中主义者,他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吸取、融合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及人本主义、格式塔学派的相关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理论。加涅的学习理论主要倾向于用信息加工的模式来解释学习活动,他认为,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过程,学习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理论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实际应用,很好地将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1.学习层次理论 加涅将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分成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加涅的这一学习层次理论认为学习新的知识技能都是建立在原有的、已习得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是一种累积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实际上就是在原有知识能力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各种知识能力累积的过程。 2.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将学习结果归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由于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加涅对学习结果的五种分类即教学目标的分类,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是其教学设计观的重要部分,是教学设计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70年代以前,认知心理学建立的初期,用信息加工过程,大量刺激信息在通道中竞争性通过的瓶颈现象( Bottleneck)类比注意过程,将这种注意理论称之为瓶颈理论。在这种理论指导下,采用滤波实验方案(Filtering paradigm)或双刺激方案(Double stimu-lation paradigm),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感觉通道对被试呈现大量字、词,在记忆负荷下,测定反应的正确率。这类实验积累的事实表明,选择性注意妨碍或降低对未注意刺激的知觉加工过程。据此,把注意看成大量的刺激信息在单一通道竞争过程中,发挥选择作用的心理过程。这种选择作用发生在知觉信息加工的早期,故又称之为注意的早期选择模型(Early-selective model)。与这种模型相对应的是晚期选择模型(Late-selective model),认为注意的选择作用发生在对刺激进行反应的决策过程,即在产生知觉以后和给出反应之前,注意发生重要作用。克尔(B. Kerr,1973)把这两种注意模型融合为一体,提出了单一有限容量的中枢处理器模型(A single limited-capacity central processor,LCCP),认为在同一瞬间,只能很好地进行一种心理活动,其他心理活动或次级作业任务都不可能很好地完成。LCCP可以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传递刺激、反应决策或形成假设,但在某一瞬间只能完成一项,多项任务只能分时地串行进行。所以,这是一类有容量限制的有意注意(Con-scious artention)。波斯纳和斯奈德(1975)提出:除了这种有意识的注意过程之外,还存在一种无意识的自动激活过程。 卡纳曼(D.Kahneman)和持雷斯曼(1984)将这类过程按自动性程度分为3类: (1) 强自动性知觉过程,既不为分散注意所妨碍,也不力集中注意所增强; (2) 部分自动性过程,虽然它能在分散注意时完成,但集中注意力可使作业成绩更好; (3) 偶然的自动性过程,一般需要注意参与,但有意不注意时也能正常进行下去。 70年代中期以来,在注意研究中更多采用选择集实验方案(Selective-set paradigm)。 在被试记忆负荷较小的背景下,测定被试对少数刺激物或刺激物某一特征进行选择反应的反应时。这类研究积累的事实表明,选择性注意能显著加速时期望目标的反应。这类研究还发现了3个基本事实:非注意材料的语义加工、分类效应和阐下知觉。这3类事实对注意、知觉和记忆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线索。就注意理论而言,这些事实证明非注意通道中阈下刺激的加工,对注意通道的知觉没有干扰作用.,但在知觉形成中非注意通道的加工,往往补助注意通道的知觉加工,使客体的某些特征不致漏掉。利用Stroop效应的实验有力地证明

专题3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专题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主要表现为内部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1动机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 2领会阶段:也称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的知觉到. 3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 4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 5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 6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 7操作阶段:也叫作业阶段。在此阶段,教学的大部分是提供应用知识的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的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的反馈做好准备。 8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 加涅强调指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受到外部条件的强烈影响。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和研究学习过程的目的就是为学习过程提供支持,使外部条件能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与学习者的内部活动进行必要的、恰当的和正确的联系,从而给学习者以积极的影响,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 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①吸引学生的注意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②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重点,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用原有的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解释某种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的对比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的对比:相同点:1)它们都具有明显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认为认的信息加工和思维结构,有着兼容之处2)它们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3)它们的主要目标相似,都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儿童的发展,以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4)它们的试验手段相似,都是通过做实验或仔细观察儿童在一段时期内的表现来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不同点:1)皮亚杰理论主要研究儿童的推理和问题解决,对知觉,记忆,幻想等很少加以注意。而信息加工理论则从现代信息加工观点来探讨认知活动的各个方面,如知觉,记忆,推理,评价和规则等。因此,信息加工理论对个体思维和能力的差异更加敏感,而皮亚杰理论则更重视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发展的普遍性。2)相对而言,皮亚杰理论的内容显得较活,而信息加工理论则显得较为程序化了。3)它们的研究方向不同,皮亚杰理论主要研究儿童如何解决问题,而信息加工理论则主要研究儿童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 2.我的看法:皮亚杰理论:优点:1)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2)他将心理学的概念引到认识论中,并把认识论与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3)他促进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且取代了原先传统的观

点。缺点:1)皮亚杰理论虽然描述了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如何相互作用而推动了儿童认知结构的完善化,但他还是过多强调遗传的或成熟的(生物学因素)影响,而轻视教育和环境的力量,贬低了语言的作用。2)皮亚杰用以评价思维逻辑的一些测验和实验往往是抽象的,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3)他在思维发展研究中引进了大量的生物学,数理逻辑的语言,整个理论体系十分庞大,且文字晦涩难懂,常常造成误解。 信息加工理论:优点:1)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恢复了对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实现了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否定之否定。2)兼收并蓄,它既吸收了传统的心理学观点,又加入了自身的观点,与时俱进。 缺点:1)信息加工研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指导。2)将人的认知过程比喻为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过程,无法完全解释在人脑中发生的复杂的认知活动。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信息加工的重要性和信息加工方式的变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2)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学生实践中能选择适当的信息加工方法及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教科版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包含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重点是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身边的例子(如校运会比赛项目的成绩处理)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因为这些是对本章第二、三节和第四、五章的概括,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触,甚至使用信息加工的知识,他们对信息加工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策略 利用任务驱动法,以问题或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加密知识导入 (二)讲授新课 1、信息加工及其重要性 教师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信息的获取,知道从网上下载的信息资料,有一些是不需要加工可以直接使用的,而有一些是必须得进行加工后才能使用的。为什么呢? 生:(思考)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 (1)原始信息一般情况下处于一种初始的、零散的、无序的、彼此独立的状态,既不能传递、分析,又不便于利用,加工可以使其变换成便于观察、传递、分析、利用的形式。 (2)原始信息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准确与不准确的成分都有,加工可以对其进行必要的,有分析的筛选、过滤和分类,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加工后的信息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 (3)加工可以发现信息收集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为今后的信息收集积累经验。 (4)加工可以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编制数据模式和文字说明等产生更有价值的新信息。

CIP(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CIP(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桑普森(Sampson)、皮特森(Peterson)和里尔顿(Reardon)提出从信息加工取向看待生涯问题解决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假设:生涯选择以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为基础;进行生涯选择是一种问题解决活动;生涯问题解决者的能力取决于知识和认知操作;生涯问题解决是一项记忆负担繁重的任务;生涯决策要求有动机;生涯发展包括知识结构的持续发展和变化;生涯认同取决于自我知识;生涯成熟取决于一个人解决生涯问题的能力;生涯咨询的最后目标是促进来访者信息加工技能的发展;生涯咨询的最终目的是增加来访者作为生涯问题解决者和决策制定者的能力。 该理论把生涯发展与咨询的过程视为学习信息加工能力的过程。该理论的提出者按照信息加工的特性构成了一个信息加工金字塔。位于塔底的领域是知识的领域,包括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中间领域是决策领域,包括了沟通-分析-综合-评估-执行五个阶段。最上层的领域是执行领域,也称为元认知。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是较新的心理学理论,随着它的日益受重视,也就进入职业生涯规划领域。这一理论关注个人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如何使用信息进行生涯决策,解决生涯问题;它对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知识领域完善、生涯决策改进、元认知技能改善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职业生涯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提出 1991年,盖瑞?彼得森(Gary Peterson)、詹姆斯?桑普森(James Sampson)和罗伯特?里尔登(Robert Reardon)三人,合著了一本书《职业生涯开发和服务:一种认知的方法》( Career development and Services: A Cognitive Approach)。在书中,他们提出一种新的思考职业生涯发展的新方法,并进行详细阐述。这种新方法就是认知信息加工(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简称CIP)方法,为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咨询领域作出了新的贡献。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展示了学习过程的信息流程。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比较抽象,但是在考试当中重难点很明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关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 加涅认为学习过程相当于信息加工的一个过程,并且是有开头有结尾的一个过程,这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划分成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学习事件和教学事件。学习事件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教学事件可以理解为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所以在考试当中给出相应的教学事件和学习事件之后,我们能够去选择出相应的教学阶段。 第一阶段:动机阶段 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能够把学习者的期望与实际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这一阶段对应的教学事件是教师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形成学习期望。 第二阶段:了解阶段 有了学习动机的学生,必须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这一阶段的学习事件主要是,学习者能够在知觉过程中,依据他的动机和预期对信息进行选择,把注意放在那些和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关的刺激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事件为,教师能够采用各种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改变讲话的声调,声音起伏富有动感。 第三阶段:获得阶段 当学生注意和知觉到外部情境之后,学习过程才真正开始。这一阶段的学习事件主要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进行了编码和储存。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事件是,教师要帮助学习者采用较好的编码策略,以利于信息的获得。 第四阶段:保持阶段

经过获得阶段,学生能够将编码的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储存器,这种储存可能是永久的,这是本阶段的学习事件。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事件是,教师能够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学习内容,增强记忆。 第五阶段:回忆阶段 也就是信息的检索阶段,这时所学的东西能够作为一种活动表现出来。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事件主要是通过作业表现出来的。这一阶段中线索很重要,提供回忆的线索将会帮助人回忆起那些难以回忆的信息。因此,教师就要提供一些有利于记忆和回忆的线索,教会学生检索、回忆信息的方法和策略。 第六阶段:概括阶段 学生提取信息的过程并不总是在与最初学习信息时相同的情境中进行的。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事件要求学习者能够把获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迁移,教师要能够让学生练习在各种情况下运用信息,使用信息,使其得以迁移。 第七阶段:操作阶段 这一阶段也叫做反应的发生阶段,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包含作业,因为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反映学生是否学会所学的内容。因此,作业的好坏是学习效果的反映。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事件是教师在这阶段要提供各种形式的作业,使学习者有机会表现他们的操作活动。 第八阶段:反馈阶段 通过操作活动,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给学生反馈,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祝愿大家都能学有所获,我们下期再见!

第四章加工表达信息试卷

第四章加工表达信息 1、信息加工的方式 ●计算机信息加工的方式过程: 156. 在信息加工的下列四步环节中,首先应该做的是 A. 对资料进行判别、筛选 B. 分析分类排序后的资料 C. 确立信息加工目标 D. 根据 目标修改再加工 157. 在数字音频信息获取与处理过程中,下述顺序哪个是正确的? A.A/D变换、采样、压缩、存储、解压缩、D/A变换 B.采样、压缩、A/D变换、存储、解压缩、D/A变换 C.采样、A/D变换、压缩、存储、解压缩、D/A变换 D.采样、D/A变换、压缩、存储、解压缩、A/D变换 158. 为了提高信息存储、处理和传输效率,一般要对数字化了的多媒体信息进行什么处理? A. 采样 B. 量化 C. 压缩 D. 解压缩 159. 北京奥运会比赛成绩都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这说明: A.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能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B.在信息时代,依靠人工方式进行信息加工已不需要了 C.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不仅提高了效率,且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D.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就不再需要自编程序了 160. 以下不属于信息加工的工作是: A. 文本编辑、数据管理和图像处理 B. 用录音笔记录会议发言 C. 对会议的录音进行整理和编辑 D. 制作网页 161. 信息加工的基本方式有人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下列选项中,不是计算机加工信息主要优点的是: A.提高信息加工精度 B.缩短信息加工时间 C.提高信息加工效率 D.信息加工的结果更 有利于保密 162. 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有:选择软件、信息录入、信息加工、信息存储、还包括 A. 信息加密 B. 信息删除 C. 信息输出 D. 信息获取 163. 有关信息加工方式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用人工方式加工信息又慢又容易出错,因此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方式来取代 B.人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各有利弊,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C.人工方式的优点是运算速度快、精度高 D. 计算机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机动灵活、使用方便 164. 对信息进行加工,采用下列哪种做法比较合理? A. 用计算机加工信息效率高,信息加工应全部使用计算机 B. 信息加工应优先考虑用计算机,再考虑用其他方法 C. 为节省成本,信息加工应优先考虑用其他方法,再考虑用计算机 D. 选用计算机还是用其他方法来加工信息,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65. 对人工加工信息与计算机加工信息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工加工方式的特点是所需工具较少,方法灵活,使用方便 B.计算机加工方式能大大缩短信息加工时间,提高加工精度 C. 对于任何信息,利用计算机加工总是比人工加工更优越 D. 对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需求,应合理选择加工方式 166. 下列选项中,属于智能化信息加工的是 A. 制作电子报刊 B. 在线翻译科技文章 C. 设计班级网页图标 D. 用Excel统计运动会成绩 167. 校运会上,铅球组的王老师要把各小组预赛的成绩取前6名,最后再进行决赛,这属于信息的 A. 获取 B. 发布 C. 加工 D. 收集 168. 期中考试后,班主任用Excel软件计算全班同学的总分和平均分,这种信息加工方式属于 A. 人工方式 B. 程序设计的自动化方式 C. 工具软件方式 D. 智能化方式 169. 关于计算机加工信息过程的顺序,可行的是 A. 选择软件或自编程序→信息录入→信息输出→信息加工 B. 信息录入→选择软件或自编程序→信息加工→信息输出 C. 选择软件或自编程序→信息录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 D. 信息录入→选择软件或自编程序→信息输出→信息加工 170.不适合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的是 A. 获得旅游景点的相关资料 B. 对网站内容进行修改 C. 在物理实验室验证"马德堡半球实验" D. 准备期末考试复习,进行资料整理 171. 多媒体作品界面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下面原则和方法中要遵循的有 A. 注意突出主题信息 B. 界面布局要简明清晰 C. 界面布局应该有整体上的一致性 D. 注意文字显示的效果 172. 在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明所在的小组研究了城市交通工具20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在以下的各项活动中属于信息加工范畴的有 A. 向市民发调查问卷并及时回收 B. 将调查信息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中 C. 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D. 设计调查问卷 ●常用的信息加工软件 ?文本信息加工:WORD、记事本 173. Word制作电子报刊时需将图片作为一段文字背景其过程为插入图片后设置图片格式将版式设置为 A. B. C. D. 174. 为了取消Word文档中如下图所示的灰色底纹。在选定需要取消灰色底纹的文本内容后,接着的正 确操作是:A.单击菜单“格式”→“段落” B.单击菜 单“编辑”→“清除” C.单击菜单“工具”→“选项” D.单击菜单“格式”→“边框和底纹” 175. 在Word文档中单击选定一个对象后,与之相关的工具栏如图所示由此判断,该对象可能是 A.文本框 B. 艺术字 C. 图片 D.自选图形

注意的认知加工理论

一、过滤器理论 过滤器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注意受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结构的限制,某些特定类型的输入信息可以通过过滤器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得到识别,而其他的信息则不能通过。因此,过滤器理论一般要解决下列几个问题:(1)信息加工系统中有多少个过滤器?(2)过滤器处于信息加工系统的什么位置?(3)过滤器是以什么原则进行工作来选择信息的? (一)早期选择模型 布鲁德本特在其《知觉和交往》一书中最先提出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尽管它在今天只有历史的意义,但了解该理论对于认识注意理论的发展仍然是有益的。这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信息加工受通道容量的限制。来自外界输入的信息是大量的,这些感觉信息将通过大量的平行的感觉通道进行加工。但是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极其有限的,于是在信息加工的某一阶段就出现了瓶颈口。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出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的信息则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被识别或存储。这种过滤器类似于高保真听力设备中的交叉过滤器。它按“全或无”的方式进行工作。一个通道通过信息同时就关闭其他通道。当环境需要的时候,过滤器又转换到另一个通道,使有关信息通过;同时阻断其他通道,不让信息通过。因此该理论也称为“单通道理论”。他认为,过滤器位于语义分析(知觉)之前,对输入信息的通过或拒绝完全是由刺激的物理属性决定的,不需要信息加工系统的高级分析阶段参与活动,即不需要已有知识经验对输入信息的作用。 (二)中期选择模型 布鲁德本特的过滤器理论很快就遇到了困难,它无法解释人对有意义材料的信息加工和注意分配等现象。例如,在双耳分听实验中,事先规定被试只对一只耳(如左耳)输入信息进行追述(追随耳),而不追述另一耳(非追随耳)的输入信息。结果是,对追随耳的信息被试能很好地知道,对非追随耳的信息常常不能识别,但对特别有意义的信息(如被试的名字)却能够识别。显然,布鲁德本特的过滤器模型是无法解释通过非追随耳的特别有意义的信息为什么能得到识别这个问题的。因为布鲁德本特的过滤器是按“全或无”的原则进行工作的,是依据刺激的物理属性来选择信息的,同时输入的信息也不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 据此,特瑞斯曼提出,有机体总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某种过滤器。但是,她认为过滤器不是按“全或无”原则工作的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的,并认为许多通道都能对信息作不同程度的加工。至于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位置问题,特瑞斯曼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语义分析之前的,被称为外周过滤器;二是在语义分析之后的,被称为中枢过滤器。前一种过滤器对刺激的特点进行级差性选择,即对输入的感觉信息给予不同程度的衰减而不是完全阻断感觉输入。她假定长时记忆中已储存的项目具有不同的激活阈值,当输入的信息(追随耳的)通过过滤器未受到衰减时,能顺利激活长时记忆中有关的项目而得到识别;当输入的信息(非追随耳的)通过过滤器受到衰减时,由于强度减弱,因而常不能激活长时记忆中相应的项目,因而不能被识别;但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的激活阈值较低,因而能被激活、被识别。因此,选择注意不仅取决于感觉信息的特征,而且取决于中枢过滤器的作用。中枢过滤器在选择信息中起积极作用,它是根据在回答反应组织中起着巨大作用的范畴、语义特征进行选择的。 (三)晚期选择模型 该模型由德尤奇和诺曼等人提出。该模型认为,所有的选择注意都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晚期,过滤器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注意的选择依知觉的强度和意义为转移。事实上,该模型假定信息到达了长时记忆,并激活其中的项目,然后竞争工作记忆的加工。这个模型强调了中枢控制过程,选择注意就是加工系统中这个控制的一部分。通过它,某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加涅的信息加 工学习理论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在论述学习的类型和结果时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些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加工阶段发生的事情,称为学习的事件,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内部过程。与此相应,教学过程要依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对学习过程发生影响。因此,教学阶段应该与学习阶段相吻合。在每一教学过程发生的事情称为教学的事件,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教学的艺术就在于使学习阶段与教学事件相匹配。 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提出的学习模式是依据电子计算机工作的原理,并结合人对信息加工的特点提出来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由三大系统构成的,即信息的三级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系统,它主要用来说明人的学习的结构和过程。对于理解人类的学习,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依据这一基本的学习过程和模式,对于如何安排教学以及进行教学设计都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2.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主要表现为内部过程,而这种内部过程与构成教学的外部事件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教学和教学设计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事件的发生,促进学生的内部过程。那么学习事件和教学事件如何一一对应呢?为了进行分析,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教学设计与之一一对应: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1)动机阶段 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诱因动机,即学生力图达到某种目的的动机。这种动机是借助学生内心的期望产生的。 在一阶段的教学时间则是:在学生自己没有产生学习动机时,帮助学生确立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期望。理想的期望需要学生自己领会形成,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能做的只是告诉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目标。 (2)领会阶段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的要素《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加涅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简介 (一)罗伯特·米尔斯·加涅(Robert Mills Gagne,1916--200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60年代,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心理学领域出现了“认知心理学革命”。认知学习理论也分为两派同时发展着,一派是以奥苏贝尔和布鲁纳为代表,强调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被称为建构主义者或结构主义者。另一派即是以加涅为代表的信息加工学,侧重研究人脑学习加工知识的过程和规律,分析信息从外部输入大脑,经过加工阶段,到产生外显反应时所经历的信息加工过程。加涅原是经过严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训练的心理学家。在其学术生涯的后期,他吸收入了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认知学习心理学的思想,形成了有理论支持也有技术操作支持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加涅的主要著作:《学习的条件》(1962)、《教学设计的原理》(1969)《知识的获得》(1962)《学习对个体发展的贡献》(1970)《教学方法的学习基础》(1976)《记忆结构与学习结果》(1978)《学习结果及其作用》(1984)《教学的学习基础》(1988)等。(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学习理论主要分为两大理论体系: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S-R),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试误)。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理解或顿悟,是认知结构的变化。 (三)信息加工信息加工: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模拟并说明人类学习和人脑加工外界刺激的过程的理论。加涅认为,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刺激-反应”的简单联结。 二、五类学习结果 1.智慧技能。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可以细分为四个亚类:由简单到复杂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最简单的智慧技能是辨别,即区分物体差异的能力。较高一级的智慧技能是概念。即对同类事物的共同木质特征的认识。因此而有对事物作出分类的能力。再上去是规则。当规则支配人的行动时,我们便说,人在按规则办事。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就是技能的木质。最高级的智慧技能是高级规则,是指运用简单规则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它与智慧技能的区别是:智慧技能是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环境发生作用,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对内组织的技能,它的功能是调节监控概念和规则的使用,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认知策略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相应的智慧技能。 3.言语信息。加涅所说的言语信息,有时又称言语知识。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则称之为陈述性知识。实际上都旨在表明在人所获得的能力中一种最为熟悉的能力。即人用语言来表述信息的能力。加涅认为言语信息的学习不但是使学过的东西能逐字逐句地回忆出来,而且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根据言语信息木身所具有的不同复杂程度,加涅区分出二类不同的言语信急形式:符号学习,事实学习,有组织的言语信息的学习。 4.动作技能。加涅认为动作技能有两个成分:一是操作规则,一是肌肉协调能力。动作技能的学习就是使一套操作规则支配人的肌肉协调。是指个体不仅仅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流畅,合规则和准确的整体行为。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认知心理学基本理论。从机能上,即从行为水平上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力图建立心理活动的计算机模型;涉及人如何注意、选择和接收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内在化和组织,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和指导自己的行为等。认知心理学家利用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和信息论的有关概念,阐明人的认知过程及其适应行为,推动心理学各个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觉、记忆、语言和问题解决的研究中,取得迅速发展。 简介: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生涯发展就是看一个人如何做出生涯决策以及在生涯问题解决和生涯决策过程中如何使用信息的。 1991年,盖瑞·彼得森(Gary Peterson),詹姆斯·桑普森(James Sampson),罗伯特·里尔登(Robert Reardon)合著了《生涯发展和服务:一种认知的方法》(Career Development and Services:A Cognitive Approach)一书,阐述了这一认知信息加工的方法(简称CIP)。 信息加工理论的假设: 几乎所有信息加工论者都认为,学习实质上是由习得和使用信息构成的。他们的一个基本假设是:行为是由有机体内部的信息流程决定的。由于这种信息流只是一种猜想,是永远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

所以,心理学家们构建了不同的模式来推导这种信息流;这取决于理论家想要说明哪一种内部过程。也许,可供选择的许多信息流程图都是站得住脚的。但就一般而言,信息加工论者主要关注的是这样两个问题:(1)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2)记忆系统中知识表征和贮存的方式。 信息加工理论分类: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研究学习,起自不同的来源。有人认为(Ellis,1978),是受了格式塔记忆理论的影响,这种理论强调,有机体如何组织他们记忆的内容,反映了他们是如何主动地组织知觉的方式。也有人(Norman,1970)区分了对当今信息加工理论有影响的三种理论:(1)由埃斯蒂斯和斯彭思等人最早提出的学习的数学理论(mathematical learning theories);(2)强调以选择性注意为起点、长时记忆痕迹为终点的信号探示理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ies); (3)注重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模拟的计算机模型理论(Computer-model theories)。 按照斯奈尔贝克(G.E.Snelbecker)的观点,目前,被认为属于信息加工理论范围的,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1.侧重于数理统计分析的信息论 美国学者香农(C.Shannon)被公认为是信息论之父。作为贝尔电话公司的技术人员,香农为了解决信息编码的问题,提高通信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在研究过程中对信息进行了数学处理。他舍弃通信系统中消息的具体内容,把信息源发生的信息仅仅看作一个抽象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