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0个中国最难读的地名

100个中国最难读的地名

100个中国最难读的地名
100个中国最难读的地名

100个中国最难读的地名,99%的人都读错了

地名是历史的精髓要素之一。虽是一个个简单的名词,却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中国地名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区的变化、传统文化的观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100个最容易读错的中国地名,看完这些,绝对让你心生感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1.陕西栎阳的栎,读音为yuè,不读lè。

2.陕西吴堡的堡,读bǔ。

3.陕西柞水的柞,读音为zhà。

4.山东茌平的茌,读音为chí。

5.山东单县的单与姓氏单同音shàn,不能念dān。

6.山东东阿的阿,读音为ē。

7.山东莒县的莒,读音为jǔ,不读lǔ。

8.山东鄄城的鄄,读音为juān,不读yān。

9.山东临朐的朐,读音为qú。

10.山东临沂的沂,读音为yí。江苏新沂,沂蒙山、沂水的沂,也读yí。山

东省南部有临沂,北部有临邑,容易混淆,山东人多称北临邑南临沂。11.山东曲阜正确的读音qūfù。曲阜得名于地形。《尔雅释地》云:“高

平曰陆,大陆曰阜”。东汉应劭注:“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曰曲阜。”

今之曲阜城东,还残存有一条委曲长八九华里的大阜,即土山。

12.山东郯城的郯,读音为tán。

13.山东无棣的棣,读音为dì。

14.山东兖州的兖,读音为yǎn,不读yǔn。

15.山东芝罘的罘,读音为fú。

16.山东淄博的淄,读音为zī。淄河,在山东境内。

17.山西洪洞的洞,读为tóng,不读dòng。传统京剧《苏三起解》中的那句

闻名的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

18.山西解池的解,读xiè。

19.山西临汾的汾、汾水、汾酒的汾,统读fén,不读fēn或者fěn。

20.山西隰县的隰,读为xí。隰指地势低洼而潮湿的处所。

21.山西忻州的忻,读xīn。

22.河北大城的大,读dài,不读dà。

23.河北藁城的藁,读gǎo。

24.河北邯郸的邯,读hán。

25.河北井陉的陉,应读xíng,不读jing。

26.河北乐亭的乐,读lào。唐山当地的发音。李大钊的故乡。但山东乐陵音

le。

27.河北蠡县的蠡,应读lǐ,不读lí。春秋时有范蠡;今陕西礼泉,古为醴

泉,也读lǐ。

28.河北冉庄的冉,读rǎn。

29.河北蔚县的蔚,多音字,应读yù,不读wèi。新疆尉犁,也应读yùlí。

30.河北涿州的涿,读为zhuō。涿州以及涿鹿,均在河北。

31.河南长垣的垣,读为yuán。

32.河南浚县的浚,多音字,应读xùn,不读jùn。念jùn的时候主要表示

疏通,挖深的意思,作动词;在地名中念作xùn。

33.河南泌阳的泌,读为bì,不读mì。

34.河南渑池的渑,读mián;当作古水名渑水时,读shéng

35.河南武陟的陟,读为zhì,陟登高、晋升的意思。

36.河南荥阳的荥,读为xíng,不读yíng。而四川荥经的荥,读音为yíng,

不读xíng。

37.河南柘城的柘,读为zhè。

38.河南中牟的牟,读为mù,不读móu。

39.四川珙县的珙,读音为gǒng。

40.四川犍为的犍,读音为qián,不读jiān;犍牛的犍读jiān。

41.四川筠连的筠,读音为jūn,不读yún。

42.四川阆中的阆,读làng。

43.四川郫县的郫,读音为pí。

44.四川邛崃读音为qióng lái。

45.湖北黄陂的陂,有三个读音:bēi、pí以及bō。黄陂的陂应读为:pí。

46.湖北监利的监,读为jiàn,不读jiān。

47.湖北蕲春的蕲,读为qí。

48.湖北猇亭的猇,读为xiāo。

49.湖北郧县的郧,读为yún。

50.湖北秭归的秭,读为zǐ。

51.湖南郴州的郴,读为chēn。

52.湖南枨冲的枨,应读chéng。

53.湖南筻口的筻,应读gàng。

54.湖南耒阳的耒,读为lěi。

55.湖南汨罗的汨,读mì。

56.湖南芷江的芷,读zhǐ。

57.江苏栟茶的栟,读bēn;栟榈即为棕树,栟榈的栟读bīng。

58.江苏氾水的氾字的音、义皆同“泛”,读fàn。注意:河南有条汜水,汜读

音为sì。

59.江苏邗江,扬州古称邗沟,邗江现为扬州市的一个区。邗,读音为hán。

60.江苏浒墅关的浒,读音为xǔ,不读hǔ。

61.江苏甪直、浙江甪堰,甪,读音为lù。

62.江苏邳州的邳,读音为pī。

63.江苏睢宁的睢,读音为suī。

64.江苏盱眙不能根据字读半边的原则来读为yútái,不错的读音为xū y

í。盱眙龙虾让人们知道了盱眙。

65.江西铅山的铅,读为yán,不读qiān。地名专用字音。

66.江西婺源的婺,读音为wù。

67.江西弋阳的弋,读音为yì。

68.安徽蚌埠的读音为bèngbù,不读bàngfù。

69.安徽亳州的亳,读音为bó,不读háo。

70.安徽枞阳的枞,多音字,读音为zōng,不读cōng,枞(cōng)即冷杉,洋

火杆大多用它做原料。

71.安徽砀山的砀,读dàng,不读Yáng或dāng。

72.安徽六安的六,读lù,不读lìu。江苏的六合也读lù,方言字音的残

存,江淮方言六陆同音,是古语,从这可知为什么六字的大写是陆。

73.安徽濉溪的濉,读音为suī。

74.安徽歙县的歙,多音字,读音为shè,不读xī。

75.安徽黟县的黟,读音为yī。黄山古称黟山。

76.浙江乐清的乐,读音为yuè,不读lè。

77.浙江丽水的丽,不读lì,读lí。

78.浙江嵊州的嵊,读音为shèng。

79.浙江台州、天台的台,不读tái,读tāi。

80.浙江鄞县的鄞,读音为yín,不读jín。

81.浙江诸暨的暨,读音为jì。

82.重庆北碚的碚,读音为bèi。

83.重庆涪陵的涪,读音为fú,涪陵榨菜让涪陵出了名。易误读为péi以及f

ù。

84.重庆綦江的綦,读音为qí。

85.福建长汀的汀,读tīnɡ,不读dīng。

86.广东东莞的莞,读音为guǎn。

87.广东番禺的番,读音有两个:fān以及pān。番禺应读为:pānyú。

88.吉林桦甸的桦,应读huà。

89.吉林珲春的珲,应读hún。

90.辽宁阜新的阜,应读fù,易误读为“bù”以及“fǔ”。

91.辽宁桓仁的桓,不读héng,应读huán。如齐桓(huán)公。

92.辽宁岫岩的岫,读xiù。著名的北方玉都,产岫玉。

93.内蒙古巴彦淖尔的彦应读yàn;淖应读nào,不读lào。汪曾祺小说《大

淖纪事》。

94.内蒙古磴口县的磴,读音为dèng。

95.黑龙江穆棱的棱,多音字,应读líng,不读léng。

96.上海莘庄的莘,读音为xīn,不读shēn。而山东莘县的莘,读为shēn,

不读xīn。莘莘学子。

97.天津蓟县的蓟,读音为jì,蓟为一种草本植物。

98.云南勐海的勐,读音为měng。

99.海南儋县的儋,读dān,不读zhān或shàn。

100.新疆巴音郭楞的楞,应读léng,不读lèng。

最容易读错的中国常见十大姓氏

最容易读错的中国常见十大姓氏 一、华姓 “华”姓,应读huà(化),不读作中华的华。华姓源于封邑,出自子姓。《古今姓氏书辨证》云:“出自子姓,宋戴公孙督,宋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可见,华姓的祖先是宋戴公的孙字子华父督。因宋戴公的祖先系子姓,所以,姓氏书上称华氏出自子姓。据历史记载,华父督当时在宋国很有势力,他曾经害死过孔子的祖父孔父嘉,逼得孔氏迁往鲁国。华姓后裔在后世有很多名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时的神医华佗和曹魏时的华歆,文革结束时接毛泽东班的华国锋,四十岁上下的人当不会忘记吧。 二、任姓 “任”姓,应读rén(人),不读作任务的任。任姓有两个来源:一是出自黄帝之裔。《元和姓纂》云:“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姓,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二是出自风姓,为太昊之裔。《通志》云:“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左传正义》云:“太昊后,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此十姓皆任姓也。”可见,这两支任姓都是非常古老的姓氏。前几年人民的好公安局长任长霞,就是任姓的好儿女。 三、解姓 “解”姓,应读xiè(谢),不读作解放的解。解姓起源于封邑,其祖先是唐叔虞之子良,食采于解,因于为氏,源于姬姓。唐叔虞是周初唐国的初封之君,他的第八个儿子名叫姬良,其食邑在解邑,其子孙即以姬良的封邑为姓氏,称解姓。《姓氏急就篇》注云:“(解),地名,在河东,因地为氏,故河东多解姓。”春秋战国时的河东即指今山西省的西南部。 四、仇姓 “仇”姓,应读qiú(求),不可读作仇恨的仇。仇姓的祖先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仇牧,子姓。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81年,宋国发生了一场内乱,史称“南宫万之乱”。仇姓的祖先仇牧在这场内乱中,表现了大无畏的忠君爱国精神。当时,宋国的卿士南宫万与宋闵公在一起下棋。因宋闵公没有下赢,恼羞成怒,就用语言羞辱南宫万。南宫万是一介武夫,力大无穷,在十分恼怒的情况下,拿起棋盘将宋闵公拍死。仇牧闻之,率军与南宫万战于公门。两人搏斗之中,仇牧“齿著门阖而死”。仇牧的后人即以仇为姓氏。明代有大画家仇英等,现任江苏省副省长的仇和应是仇姓中最出镜的人了。 五、朴姓 “朴”姓,应读piáo(瓢),不读朴素的朴。朴姓最早起源于四川巴郡。据《三国志·魏志》记载:“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举巴夷来附。”朴姓大概此后即进入中原。如今吉林朝鲜族此姓甚多,这可能是朴姓的另一个来源。朝鲜人三大姓,李、金、朴。 六、查姓 “查”姓,应读zhā(扎),不读检查的查。关于查姓的起源,史书上记载的较简略。《万姓统谱》云:“望出齐郡。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徵,文徵孙道始徙海陵(今江苏泰州),至今查代为海陵望族。”清代的姓氏专家张澍认为,查姓即楂姓,是由楂姓而改的。(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真宗与楂道语及姓氏,谓曰:宜求音之近而美者称之。又问姓所起,引《春秋》会吴于楂以

最易读错的的90个古代人名

最易读错的的90个古代人名、地名 1、赤嵌(kàn)城; 2、武曌(zhào); 3、彀(gòu)中; 4、幞(fú)头; 5、步辇(niǎn); 6、洨(xiáo)河; 7、蹴鞠(cùjū); 8、斡(wò)难河; 9、朱彧(yù); 10、俳(pái)优; 11、狼筅(xiǎn); 12、噶(gá)尔丹; 13、嫘(léi)祖; 14、耒耜(lěisì); 15、蚩(chī)尤 16、鲧(gǔn)

17、皋陶(yáo); 18、妇好(hào); 19、重(chóng)耳; 20、贾思勰(xié); 21、李悝(kuī) 22、卯榫(mǎosǔn); 23、陶鬶(guī); 24、褒姒(bāosì); 25、乐(yuè)羊; 26、黥(qíng)刑; 27、劓(yì)刑; 28、笞(chī)刑; 29、卜筮(shì); 30、赭(zhě)衣; 31、囹圄(língyǔ); 32、范哙(kuài); 33、垓(gāi)下; 34、廪庾(lǐnyǔ);

35、火耕水耨(nòu); 36、饕餮(tāotiè)纹; 37、区(ōu)种法; 38、赵嘏(gǔ); 39、羁縻(jīmí)州; 40、陈祎(yī); 41、天平之甍(méng); 42、圩(wéi)田; 43、暹(xiān)罗; 44、李煜(yù); 45、折(shé)氏; 46、澶(chán)渊之盟; 47、米芾(fú); 48、火铳(chòng)。 49、女娲(wā); 50、禅(shàn)让; 51、炮烙(páoluò)之刑; 52、镐(hào)京;

53、回纥(hé); 54、钟繇(yóu); 55、仆射(yè) 56、阏氏(yānzhī) 57、康居(qú); 58、伍员(yún); 59、吐谷(yù)浑; 60、可汗(kèhán); 61、会稽(kuàijī); 62、曹丕(pī); 63、金兀术(wùzhú); 64、元昊(hào); 65、祖逖(tì); 66、蔡邕(yōng); 67、老聃(dān); 68、孙思邈(miǎo); 69、临洮(táo); 70、单于(chányú);

中国古代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学校的名称 古代帝王学习之地叫明堂 周王朝为贵族子弟所设的大学叫辟雍 西周诸侯所设的大学叫泮官 乡学叫庠,即地方所办学校 国家设立的学校叫国学 私人设立的学校叫私塾 官府设立的学校叫官学 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地方叫蒙馆 1、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2、庠(xiang):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 3、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4、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5、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6、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7、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8、国子监(jian):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9、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中国古代教育名人 中国古代教育名人如群星闪耀,竞相争辉。 春秋时期身兼“圣人”、“万事师表”的孔夫子为国内外辞书遵为第一先哲; 战国时期的“亚圣”孟子强调反求诸己,主张“慎独”的修养方法令人折服; 荀况的尊师重教观,学以致用理论饱含着唯物主义成份; 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对策确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北宋“二程”(程颢和程颐)既是理学奠基人,又一生从事讲学活动,双双成为当时有名望、后世影响大的教育家; 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再中国盛行达七八百年之久,其学术思想影响波及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清初,颜元弟子遍天下,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读死书和死读书;清代戴震批判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理论,主张教育去“私”解“弊”,救人之偏失。他们二人都是当时进步教育家的楷模。 孔丘孟轲荀况董仲舒程颢程颐朱熹颜元戴震

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档案开发利用的发展与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713940970.html, 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档案开发利用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景雪 来源:《档案天地》2017年第12期 地名普查所形成的地名资料,是地名档案的原始素材,地名档案作为地名信息的载体,需要开发利用,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已经进入验收阶段,普查成果正在陆续移交入馆,地名档案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充实,为地名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如何开发利用这些档案,使之转化为服务现实社会的产品,是地名档案工作目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完成了地名概况、地名卡片、地名表、地名图等四项成果汇总,形成了非常珍贵的地名档案资料,图、文、表、卡成为了地名档案的综合形式。目前正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在收录地名目录、地名普查成果图表、地名标志登记表等纸质信息的基础上,明确提出通过查清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在对地名数据进行数字化、地图化处理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关技术规范,建立地名数据库,将地名普查的成果进行存储管理。因此,要做好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档案的开发利用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依托地名标准化处理成果,打造档案开发利用精品 第二次地名普查,作为政府组织的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所形成的档案是地名标准化的结晶,也是全社会使用地名的权威凭证和实际准绳。在普查过程中对有地无名且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依据地名管理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通过专业技术措施加以纠正,形成了标准化地名信息载体。目前,我馆协助区划地名处正在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词典》河北部分。该书以河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为基础,经反复考订和更新,力求资料翔实,将向全社会提供系统的地名信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国家级新区设立,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正在迅速崛起,河北政区和聚落地名日趋减少,在一些政区和聚落撤销合并之前,将其历史和现状系统、完整、真实地记述下来,为大众了解河北政区聚落地名的形成与演变提供可靠的地名信息,是地名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馆依托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资料,编辑出版的《河北政区聚落地名由来大典》已被《燕赵文库》收录,成为河北省从古至今学术水平最高的700部专著之一。该书全面反映了我省区划地名的发展历程,是我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最新成果,作为地名档案编研工作者应该充分依托地名标准化处理成果,编纂各类具有价值的档案文化产品,用文字画面描述地名信息,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真正体现出地名档案的社会价值。 二、改善馆藏档案结构,重视地名文化属性

容易读错的100个汉字

容易读错的100个汉字 1、氛围【注音】fēnwéi。周围的气氛和情调,也作雰围。氛,不读“奋”,读作“分割”的“分”。 2、一场雨、一场大战,这里的场【注音】cháng,用于事情的经过,不读chǎng。 3、匀称、称职、称心如意、对称,这里的称【拼音】chèn,适合、相当之意,读“趁”.不读cheng。 4、种(姓氏)chóng,源于仲姓,仲山甫之后。 5、憧憬【拼音】chōngjǐng,【解释】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说文》憧,意不定也;憬,觉悟也。憧读chōng,不读chóng。(高会民) 6、驰骋【拼音】chíchěng,指(骑马)奔驰。“骋”读chěng,不读chéng。 7、处暑、处境、处女、处世为人、处于,这里的“处”【拼音】chǔ, 不读去声(处)chù。 8、啜【拼音】chuài,姓氏。啜【拼音】chuò,尝、喝之意,如啜茗(品 茶);啜饮(饮;喝)。 9、汆丸子,汆【拼音】cuān,写法:上“入”下“水”,烹饪专用语, 是沸水下料,水开即成的一种烹调方法,(非去声)。

氽,读音:tǔn,写法:上“人”,下“水”;方言,漂浮之意。 10、档案、档次、档期、档位,这里的档【拼音】dàng ,本义:器物上用以分格或撑的横木条。不读dǎng。 11、安步当车,这里的“当”【拼音】dàng意为“作为、做”;不读平声dāng。(高会民) 12、订正【拼音】dìngzhèng,指校订、改正文字或计算中的谬误。不能读作dīng。 13、胴体【拼音】dòngtǐ,(1)躯干,特指牲畜屠宰后,除去头、尾、四肢、内脏等剩下的部分。(高会民)(2)指人的躯体。胴dòng去声,不读(同)tong。 14、掇拾【拼音】duōshí,(1)∶拾掇,拾取;(2)∶搜集。 拾掇【拼音】shíduo,意思是整理、收拾一下。在拾掇里读轻声。 15、菲薄【拼音】fěibó,意思为,轻视,瞧不起。这里的“菲”读fěi,不读fēi(芳菲是平声)。 16、果脯【拼音】guǒfǔ,是用新鲜水果经过去皮、取核、糖水煮制、浸泡、烘干和整理包装等主要工序制成的食品。脯读fǔ,不读pu。 17、准噶尔【拼音】zhǔngáěr,“噶”读音gá。准噶尔源自蒙古语“jekün γar”(意为左手),是明清时期新疆蒙古族部落。另有准噶尔盆地。 18、呱呱坠地【拼音】gūgūzhudì,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这里的“呱”读(姑)gū,不读“瓜”gua。 19、力能扛鼎【拼音】lìnénggāngdǐng,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高会民)鼎:古代的一种祭祀用具。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汉?司马迁《史记?项籍本纪第七》:“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扛读gāng,不读kǎng。

最容易读错的姓氏和地名

最容易读错的姓氏 一、华姓 “华” 姓,应读huà(化),不读作中华的华。华姓源于封邑,出自子姓。《古今姓氏书辨证》云:“出自子姓,宋戴公孙督,宋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可见,华姓的祖先是宋戴公的孙字子华父督。因宋戴公的祖先系子姓,所以,姓氏书上称华氏出自子姓。据历史记载,华父督当时在宋国很有势力,他曾经害死过孔子的祖父孔父嘉,逼得孔氏迁往鲁国。华姓后裔在后世有很多名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时的神医华佗和曹魏时的华歆。 二、任姓 “任” 姓,应读r?n(人),不读作任务的任。任姓有两个来源:一是出自黄帝之裔。《元和姓纂》云:“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姓,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二是出自风姓,为太昊之裔。《通志》云:“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左传正义》云:“太昊后,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此十姓皆任姓也。”可见,这两支任姓都是非常古老的姓氏。 三、解姓 “解” 姓,应读xia(谢),不读作解放的解。解姓起源于封邑,

其祖先是唐叔虞之子良,食采于解,因于为氏,源于姬姓。唐叔虞是周初唐国的初封之君,他的第八个儿子名叫姬良,其食邑在解邑,其子孙即以姬良的封邑为姓氏,称解姓。《姓氏急就篇》注云:“(解),地名,在河东,因地为氏,故河东多解姓。”春秋战国时的河东即指今山西省的西南部. 四、仇姓 “仇”姓,应读qiú(求),不可读作仇恨的仇。仇姓的祖先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仇牧,子姓。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81年,宋国发生了一场内乱,史称“南宫万之乱”。仇姓的祖先仇牧在这场内乱中,表现了大无畏的忠君爱国精神。当时,宋国的卿士南宫万与宋闵公在一起下棋。因宋闵公没有下赢,恼羞成怒,就用语言羞辱南宫万。南宫万是一介武夫,力大无穷,在十分恼怒的情况下,拿起棋盘将宋闵公拍死。仇牧闻之,率军与南宫万战于公门。两人搏斗之中,仇牧“齿著门阖而死”。仇牧的后人即以仇为姓氏。明代有大画家仇英等,现任江苏省副省长的仇和应是仇姓中最出镜的人了。 五、朴姓 “朴”姓,应读piáo(瓢),不读朴素的朴。朴姓最早起源于四川巴郡。据《三国志?魏志》记载:“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举巴夷来附。”朴姓大概此后即进入中原。如今吉林朝鲜族此姓

2020年最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套)专题二十一?全 1.(2018·重庆市,23,55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1)其它形式文题,略 (2)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一只丑小鸭,因为有了期盼,就蜕变成一只白天鹅,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就化作春的使者,满怀深情的祝福儿童…… 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文章。 2.(2018·安徽省芜湖市,21,55分)以“心中有话对你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3.(2018·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6,50分)人生总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人和事,也许从中你能咀嚼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感悟生活真谛。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4.(2018·湖南省长沙市,26,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送他人一朵花 题目(二)其它形式文题,略 【要求】 (1)文体限于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5.(2018·南京市,23,50分) 请以“我作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6.(2018·江苏省盐城市,24,60分) 书香使我充实,书香让我陶醉,书香伴我成长…… 请以“书香作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7.(2018·山东省烟台市,23,60分) 题目:总想为你唱支歌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③不少于600字。 8.(2018·山东省济宁市,19,40分) 以“我的初中生活”为题,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者,可获得1—5分的加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中国地名变更由来

中国地名变更由来 研究古今地名更替,发现河南是被误会得最惨的。古代叫宁邑,现在竟然叫新乡;古代叫应城,现在竟然叫平顶山,古代叫怀州,现在竟然叫焦作;古代叫颍川,现在竟然叫登封;古代叫归德,现在竟然叫商丘;古代叫汝南,现在竟然叫驻马店!很多人高呼我高端大气的中原文明,竟硬生生地给改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调查后的事实告诉你: 1.很多地名本身就是沿用的某个朝代的古地名,如“西安”之名沿袭自明朝。 2.部分地名所指代地区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例如汝南和驻马店,却不知道汝南之名现在仍在被使用,就是驻马店市所辖的汝南县。驻马店市辖1个行政区9个县,汝南固然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始于春秋的新蔡县就没历史没内涵?西周时就建立封地的遂平县(西周时为房国,唐宪宗改为遂平县)。 此外,撇开地名的历史由来不谈,很多名称本身是很有意趣的,如“商丘”,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承载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重量,居然被世人误会成不如“归德”一名,此等逻辑和审美让人叹息。

我们来简单探讨下部分被误会得最厉害的地名出处,看看到底是谁“没文化毁历史”。时间和篇幅有限,只重点说某地区目前使用的地名渊源。 西安-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刘邦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唐玄宗把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该地区在宋代则经历了“永兴军路-陕西路-京兆府路”的沿革。元代先后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和“奉元路”。明洪武二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沿用至今。长安自古帝王都,若都城改换,长安之名自然不适合沿用。 宝鸡-陈仓:宝鸡地区是周秦王朝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千渭之会”建立国都,称为“陈仓”(今宝鸡市金台区代家湾一带),这是宝鸡建城史的开端。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迁都于雍(今宝鸡市凤翔县)。唐朝时改陈仓为宝鸡,沿用至今。一说唐玄宗有关,一说和唐肃宗有关。《旧唐书?地理书》凤翔府下载:“至德二年,肃宗自顺化郡幸扶风郡,置天兴县,改雍县为凤翔县并治郭下。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改为宝鸡县。”揣其用意,当是取“天兴唐室”、“凤翔原

容易读错的古代人名和地名

1.容易读错的古代人名和地名 吐谷浑:(古国名)tū yú hūn 龟兹:(汉时西域国名)qiū cí 或jiū cí 大宛:(汉时西域国名)dà yuān 康居:(汉时西域国名)kāng qú 身毒:(古时称印度)juān dǔ 先零:(汉代羌族的一支)xiān lián 荤粥:(上古时西方种族名,即秦、汉时的匈奴)xūn yù龙兑:(战国时赵国地名)lóng duó 卷县:(汉代县名)quān xiàn 祝其:(汉代县名)zhùjī 阳夏:(汉代县名)yáng jiǎ 涡河:(上流在河南,下流在安徽)guō hé 逻些:(唐时吐蕃都城,即今拉萨市)luó suō 杰坝:(镇名,在江西省崇义县)tiě bà 阿房宫:(秦时宫名)ē páng gōng 华不注:(山名)huā fū zhù 夫差:(春秋时吴王名)fū chāi 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wǔ yùn 禽滑厘:(战国时人,墨翟的学生)qín gǔ lí 郦食其:(西汉人)lìyì jī 审食其:(西汉人)shěn yì jī 呼韩邪:(汉代匈奴单于的名字)hū hán yé 冒顿:(汉代匈奴单于的名字)mòdú 尉缭子:(古书名)yú liáo zǐ 亢仓子:(古书名,据说是唐代王士元所编)gēng sāng zǐ牺尊:(古代酒器名)suō zūn 毋追:(夏代冠名)móu zhuī 仇矛:(古代有三叉的矛)qiúmáo

等衰:(等级递降)děng cuī 且月:(古代称阴历六月)jūyuè 般桓:(即盘桓)pán huán 1.语文一词的由来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几乎都是舶来品,全都是从西方引进。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不久,“五四”运动爆发,白话文运动随之兴起。人们开始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首当其冲受到了冲击。于是,小学改设“国语”一科,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一些白话的短文,或者儿歌、故事作为教材读本,中学虽然仍设“国文”课,但白话文的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加进了鲁迅、叶圣陶等新文学作家的一些作品。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不久,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计划被迫搁浅。 新中国成立以后,叶圣陶又一次提议改革“语文”科。这一提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便成了中小学教育中的主要课程。 “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口头的谓之“语”,书面的谓之“文”;口头的包括听和说,书面的包括读和写。 使用“语文”这个名称,表明了要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纠正旧时长期遗留下来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分家,教学里只管读文章、写文章,不管口语训练的弊病。 1.汉语拼音的由来 为了便于认字,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了用符号给生字注音的方法。 最早的注音法是产生于汉代末年的反切法,这种方法是汉语拼音的萌芽。所谓反切,就是用两个字将另一个字的音拼合出来,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之字韵母和声调相同。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如“练,郎甸切。”就是用“郎”的声母和“甸”的韵母“ian”和声调拼成“练”的音。 而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其历史则只有400年。公元160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后,最先采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另一法国传教士金尼阁为了方便西洋人学习汉语,写了一部《西儒耳目资》,也是用西文为汉字注音。后来,又陆续出现过多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鸦片战争后曾任驻华公使等职的英国人威妥玛所拟定的“威妥玛式”。 在近代,我国曾一度想实行拼音文字替代方块字。早在1892年,近代汉语拼音字提倡者卢戆章,仿拉丁字母笔形创造了一种“切音新字”。 1926年,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人又制定了“拉丁化新文字”,为后来创立“汉语拼音方案”起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过去拼音研究基础上,从1952年起从事自创字母工作,后因效果不好,又决定采用拉丁字母。1956年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汉语拼音草案”,经广泛讨论,多次修订,于1957年11月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于次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推行。 1977年,在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通过了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来拼写中国地名的决议。从此我国自定的《汉语拼音方案》登山国际文坛。

初中词语100个容易读错错音汇总(必看)

1、氛围fēn 2、一场雨、一场大战cháng 3、匀称、称职、称心如意、对称chèn 4、种(姓氏)chóng 5、憧憬chōng () 6、驰骋chíchěng() 7、处暑处境处世为人处于chǔ() 8、啜(姓氏)chuài 9、汆丸子cuān(非去声) 10、档案dàng(无(党)dǎng音) 11、安步当车dàng(不读平声) 12、订正dìng(无(丁)dīng音) 13、胴体dòng 去声(不读(同)tong)句读dòu 14、拾掇duo(拾掇的意思不读duò。在拾掇里读轻声。) 15、菲薄fěi(芳菲是平声) 16、果脯fǔ(不读“普”) 17、准噶尔gá枸杞gǒuqǐ(皆上声) 18、小孩呱呱坠地读(姑)gū(不读“瓜”,gua) 19、力能扛鼎gāng (不读kǎng) 20、契诃夫唐吉诃德hē(不读ke) 21、道行héng(修行的功夫,比喻本领。不读hang,xing) 22、飞来横祸蛮横发横财hèng 23、横加阻拦hēng 24、一哄而散hòng (哄堂大笑hōng 哄逗哄骗 hǒng) 25、骨骸hái 26、薅草hāo 27、白桦树huà(不读huá) 28、馄饨húntun(轻声不读dun) 29、和泥和面 huó搅和和稀泥huò和牌(读胡) 30、囫囵吞枣húlún(不读lùn,单独囫囵一词时囵读轻声。) 31、溃脓huì(区别溃烂kuì) 32、通缉jī(区别编辑jí) 33、窗明几净jī(误读上声) 34、嫉妒jí(区别忌妒jì) 35、人才济济jǐ (不读jì) 36、里脊(轻声,本音jǐ) 37、渐染东渐入海jiān(不读jiàn) 38、眼睑jiǎn 39、绢花 juàn(无平声) 40、配角儿角色jué (不读jiao) 41、发酵jiào(不读xiao) 42、解送押解jiè(误读上声) 43、浑身解数 xiè(误读jie) 44、粳米籼米jīng xīan(不读geng shan) 45、颈部jǐng(误读去声) 46、靓妆jìng (不读liàng) 47、循规蹈矩矩形jǔ(误读去声) 48、前倨后恭 jù龟裂jūn(不读guī) 49、以儆效尤jǐng (非去声) 50、腈纶jīng(不读qíng) 51、唠叨 láo (区别唠家常lào) 52、落不是lào(误读luo) 53、量杯思量liang 量体裁衣liàng (误读阳平) 54、连累lěi (误读去声) 55、累累 1.果实累累léiléi阳平。2.伤痕累累lěilěi 上声 56、浙江丽水lí(不读lì) 57、淋病lìn 去声(误读阳平) 58、绿林好汉lù棕榈lǘ(误读上声) 59、莽莽群山草莽mǎng 60、扪心自问 mén 61、腼腆miǎntiǎn (都是上声,腼误认为是平声) 62、酩酊mǐngdǐng(都不是平声) 63、披靡mǐ(不读mí) 64、抹墙 mò 65、模样mú (区别模型mó不读(瞙)) 66、泥淖nào (不读zhao) 67、喷香喷喷香pèn(不读pēn ) 68、癖好洁癖pǐ(不读pì) 69、睥睨pìnì(不读bi) 70、剽窃剽悍piāo(不读piáo)

中国地名谜语

日志 返回日志列表 [转] 中国最全的地名谜语:(没事给孩子猜猜)2013-12-24 17:18阅读(5)转载自江南清竹 ?赞(3653) ?评论 ?转载(1.32万) ?分享(1.37万) ?复制地址 ?收藏夹按钮收藏收藏 ?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衣服的标签你能看... 中国最全的地名谜语:(没事给孩子猜猜)

1、冰雪融化(开封) 2、日近黄昏(洛阳) 3、圆规画鸡蛋(太原) 4、荧火虫(昆明) 5、胖子开会(合肥) 6、大家都笑你(齐齐哈尔) 7、一路平安(旅顺) 8、千里戈壁(长沙) 9、四季花开(长春) 10、海上绿洲(青岛) 11、全部溶解(通化) 12、全面整顿(大理) 13、背景分明(北京) 14、一寸光阴一寸金(贵阳) 15、巨轮出海(杭州) 16、风平浪静(宁波) 17、金银铜铁(无锡) 18、空中码头(连云港) 19、夸夸其谈(海口) 20、向日葵(朝阳) 21、见脸不见发(包头) 22、永久太平(长安) 23、蓝色之洋(青海) 24、东方有战乱(西安) 25、相差无几(大同) 26、红色的山(赤锋) 27、不冷不热的地方(温州) 28、觉醒了的大地(苏州)29、烽火堡(烟台) 30、沃野千里(平壤) 31、良材(佳木斯) 32、雪盖冰河(银川) 33、花满海湾(香港)百条谜语能陪孩子玩上半天了 1、山上还有山(出)2、十张口,一颗心(思)3、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尖)4.字谜: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默5.字谜:差一点六斤 --兵6.字谜:家中添一口:豪

7.字谜: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省8.字谜: 点点成金全9.字谜: 一人一张口,下面长只手拿 10.字谜: 四面都是山,山山都相连田 11.字谜:种花要除草,一人来一刀. --化 12.字谜:存心不让出大门,你说烦人不烦人. --闷 13.字谜: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 哭 14.字谜:皇帝新衣——袭 15.字谜:一点水准——淮 16.字谜:格外大方——回 17.字谜:七十二小时——晶 18.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雷 19.字谜: 一月一日非今天——明 20.字谜: 综合门市——闹 21.字谜: 守门员——闪 22.字谜: 有人偷车——输 23字谜: 半青半紫——素 24字谜: 身残心不残. --息 25字谜:千里丢一,百里丢一——伯 26.一人 ,猜一个字答案是:大 27.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答案是:拿 28.一人在内,猜一字答案是:肉 29.一人腰上挂把弓,猜一字答案是:夷 30.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答案是:告 31.一口咬定,猜一字答案是: 交 32.一大二小,猜一个字答案是:奈 33.一斗米,猜一个字答案是:料 34.一月七日,猜一个字答案是:脂 35.一加一,猜一字答案是: 王 36.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 ,猜一个字答案是:汁 37.一百减一 ,猜一个字答案是:白 38.一夜又一夜,猜一字答案是:多 39.一个人搬两个土 ,猜一个字答案是:佳 40.一个礼拜 ,猜一个字答案是:旨 41.一家十一口,猜一字答案是:吉 42.一只牛,猜一个字答案是:生43.一只狗四个口,猜一个字答案是:器 44.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怕风,一边怕雨,猜一个字答案是:秋 45.七人头上长了草,猜一字答案是:花 46.九只鸟,猜一个字答案是:鸠 47.九号,猜一字答案是: 旭 48.九辆车,猜一个字答案是:轨 49.九点,猜一字答案是:丸 50.人不在其位 ,猜一个字答案是:立 51.人有他则变大,猜一个字答案是:一 52.人无信不立,猜一字答案是:言 53.八十八 ,猜一个字答案是:米 54.刀出鞘,猜一字答案是:力 55.十一个读书人 ,猜一个字答案是:仕 56.十二点 ,猜一个字答案是:斗 57.十日十月(武昌起义),猜一字答案是:朝 58.十个哥哥 ,猜一个字答案是:克 59.三口重叠,莫把品字猜,猜一个字答案是:目 60.三张纸,猜一个字答案是:顺 61.上下串通,猜一个字答案是:卡 62.上下难分,猜一字答案是:卡 63.雷不雨,猜

极易读错的中国地名

极易读错的中国地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字的读音,尤其是那些“似曾相识”的国内地名,比起其他语言的地名单词来,总是显得怪异难读,甚至还时不时的让人闹出一些不大不小的笑话跟误会。究其原因,一是本来就不熟,只好急来一蒙,对了算是运气好,不对就只好任人贻笑大方了。二是不够细心,犹如马大哈,加之记性不好,见字即读,出错在所难免。这样,闹出笑话自不必说,同时也很容易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大严谨的人!所以,一当发觉有人整理出比较标准的地名读音时,我便随手录下,攒在一起,时而翻翻看看,以增强记忆,避免一错再错。这里收集了一些读音易错的国内地名,意在与各位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分享读音正确的快乐。 辽宁的阜新,“阜”字应读Fù(富),但在辽宁一般被误读成Fú(扶),在北京一般被误读成Fǔ(抚)。 河北的蔚县,“蔚”字应读Yù(玉),一般被误读成Wèi(卫); 河北的井陉,“陉”字应读Xíng(形),蠡县,“蠡”字应读(Lǐ里);

山西的隰(Xí席)县,山东的莒(Jǔ举)县,茌(Chí迟)平; 山西的繁峙县,“峙”正确读音为Shì(是);长子县,“长”正确读音为Zhǎng(掌)。 河南的浚(Xùn讯)县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 河南的柘(Zhè)城,武(Zhì)陟。 山东的莘(Shēn深)县,学生们一般不会读错,因有成语“莘莘学子”在前;但一般的人或有些地区(如上海)又读成莘(Xīn)庄了; 安徽的歙县,“歙”正确读音是Shè(社);六安,“六”正确读音是Lù(路); 安徽的黟(Yī衣)县,枞(Zōng宗)阳; 安徽的亳(Bó驳)州,几乎经常被读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 江苏的盱眙(Xū虚Yí宜),邗(Hán寒)江,邳(Pī批)州; 浙江的丽(Lí离)水被误读成丽(Lì立)水,台(Tāi胎)州被误读成台(Tái抬)州。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50(2020年统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50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汉①上晚步 (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 惊起满川寒鹭。 一 著画难成, 雪霁 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 遍溪南烟树。 【注】 ① 汉:汉江。 ② 霁:雪后转晴。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A. 忆江南 ) B. 如梦令 C. 浣溪沙 D. 沁园春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答案】 ( 1) B ( 2)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一声鸣橹 ”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 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解析】 【分析】( 1 )如梦令,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通体以六言句为主。故选 B。( 2)考查学生对诗词情感解读能力。冬日汉江上本极静谧,忽然船桨击水,寒鹭惊飞, 与积雪的远山相映,平添不少江山生趣,这景色实难描画,遂使诗人赵长卿留连忘返。末 句“数遍溪南烟树”,状不忍遽去之情宛然。 故答案为:( 1) B; ( 2)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一声鸣橹 ”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 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点评】( 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体裁的理解辨析能力。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有时 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忆江 南》音节流丽谐婉;《如梦令》一般用以抒情,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另有三 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 叠韵的变体。;《浣溪沙》上半阕急,下半阕缓和;《沁园春》壮阔豪迈。 ( 2)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数遍烟树,是一种平凡而又夸张的说法,烟树虽 然很平常,但是在作者眼里,却代表了汉江的一草一木,作者构思巧妙,用 “数 ”字表达了 自己对汉江的留恋和相看永不厌的思想感情。 2.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 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完整版)古代学校的称谓朝代版

一、我国古代学校的发展演变历史 (一)传说时代的学校 1、成均之学 我国五帝时代已有大学,最早见于《周礼》、《礼记》二书,名叫“成均”。 成均的教学内容,以乐教为主。教学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 2、虞庠之学 传说虞舜时代的虞庠之学,兼作养老、藏米之所,且有大学、小学之分。教学内容以养老为主,而老人有国老、庶老之别,敬养老人的场所也就有“上庠”、 “下庠”之分。 (二)夏商周时期的学校 1、夏序、商瞽宗之学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统治者为了对内镇压和对外征讨,特别注重习射,以培养武士。《礼记.王制》记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商朝是奴隶社会进一步发展时期,随着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更加丰富,教育已明显进步。商朝人重视祭祀、崇尚礼乐,所以特别设立了“瞽宗”,由乐师 瞽曚主持,进行乐教学习礼乐,同时也是用作祭祀的场所。 3、西周的国学与乡学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受当时经济、政治、思想意识的影响,统治者非常重视教育。“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重要特征。统治者明确规定,教育机构必须设于官府之中,形成了“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的局面。这种“学在官府”的体制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制,中央有国学,地方有乡学。 国学是专为上层贵族子弟设的学校,按照入学年龄和程度可分为大学和小学。大学一种是由天子设立的,规模较大,有“五学”之称,即辟雍、成均、上庠、东序、瞽宗;另一种是由诸侯所设,规模比较简单,仅有一学,即“泮宫”。大学的年限为九年,教学服从统治者的需求,学大艺履大节,大学实行分科教学,教学内容以礼乐为重,射御次之。小学的年限为七年,强调德行教育,学习内容主要是关于训练奴隶制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 乡学是地方行政区域为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设立的,规模比较简单。由管理民政的司徒负责总的领导,内容以德、行、艺为主。据地方区域的大小不等,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闾塾、党庠、周序、乡校。据《学记》记载:“家有塾, 党有庠,术有序。”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校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由于政治斗争和战乱,统治阶级

中国地名由来词典

中国地名由来词典(10) ——华东篇(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山东) 作者:牛汝辰 (1)上海 上海市、县(Shanghai Shi、Xian) 位于东经121.4°,北纬31.2°,在长江口,简称沪。北宋年间,因上海最初兴起于上海浦岸上,而聚落形成后即用浦名,称这个是的市集为上海,以其“地居海之上洋”故名。沪,得名于海滨的捕鱼工具,即“扈” (即今天的鱼簖)。后来“扈”演变为“滬”,后简化为沪。一说因吴淞江(苏州河)下游近海一段古称沪渎,简称“沪”。又误传战国时春申君疏凿黄浦江,别称“春申江”,简称“申江”,别称“申”。1928年设特别市。1949年改为中央直辖市。 甫汇县(Nanhui Xian) 位于东经121.7°,北纬31.0°,在上海市东南部。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南汇县。县东邻东海,向海伸出南汇咀,海水至此作一曲折,潮汐南北分,南派入钱塘江,北派入长江,故名南汇。 青浦县(Qingpu Xian) 位于东经121.1°,北纬31.1°,在上海市西端。清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置青浦县。因北濒松江,又称青龙江而得名。据《青浦县志》:“孙权造青龙战舰于此,故名。” 奉贤县(Fengxian Xian) 位于东经121.4°,北纬30.9°,在上海市南。1726年置县。原奉城镇城皇庙旁建有一祠,相传为孔子学生子游曾到此,后人为他建祠,当时乃是“祟奉贤人”之意。祠前原有一条街叫奉贤街。 崇明县(Chongming Xian) 位于东经121.3°,北纬31.6°,在上海市北端。唐置祟明镇,元置崇明州,1369年因置崇明县。 松江县(Songjiang Xian) 位于东经121.2°,北纬31.0°,在上海市西南。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松江府,以北境吴淞江,古名松江而得名。1912年置松江县。

最容易读错的100个汉字

最容易读错的100个汉字 1、氛围fēn(无去声,不读“奋”,读作“分割”的“分”) 2、一场雨、一场大战cháng(不读chǎng, 用于事情的经过) 3、匀称称职称心如意对称chèn (读“趁”,不读(乘)cheng) 4、种(姓氏)chóng 5、憧憬chōng (读冲,不读chóng) 6、驰骋chíchěng(不读chéng) 7、处暑处境处女处世为人处于chǔ(不读去声(处)) 8、啜(姓氏)chuài 9、汆丸子cuān(非去声) 10、档案dàng(无(党)dǎng音) 11、安步当车dàng(不读平声) 12、订正dìng(无(丁)dīng音) 13、胴体dòng 去声(不读(同)tong)句读dòu 14、掇拾duō(拾掇的意思不读duò。在拾掇里读轻声。) 15、妄自菲薄fěi(芳菲是平声) 16、果脯fǔ(不读“普”) 17、准噶尔gá枸杞gǒuqǐ(皆上声) 18、小孩呱呱坠地读(姑)gū(不读“瓜”,gua) 19、力能扛鼎gāng 20、契诃夫唐吉诃德hē(不读ke) 21、道行héng(修行的功夫,比喻本领。不读hang,xing) 22、飞来横祸蛮横发横财hèng 23、畏葸x? 不前 24、一哄而散hòng (哄堂大笑hōng 哄逗哄骗hǒng) 25、骨骸hái

26、薅草hāo 27、白桦树huà(不读huá) 28、馄饨húntun(轻声不读dun) 29、和泥和面huó搅和和稀泥huò和牌(读胡) 30、囫囵吞枣húlún(不读lùn,单独囫囵一词时囵读轻声。) 31、溃脓huì(区别溃烂kuì) 32、通缉jī(区别编辑jí) 33、窗明几净jī(误读上声) 34、嫉妒jí(区别忌妒jì) 35、人才济济jǐ(不读jì) 36、里脊(轻声,本音jǐ) 37、渐染东渐入海jiān(不读jiàn) 38、眼睑jiǎn 39、绢花juàn(无平声) 40、配角儿角色jué(不读jiao) 41、发酵jiào(不读xiao) 42、解送押解jiè(误读上声) 43、浑身解数xiè(误读jie) 44、粳米籼米jīng xīan(不读geng shan) 45、颈部j-ng(误读去声) 46、靓妆jìng (不读liàng) 47、循规蹈矩矩形jǔ(误读去声) 48、前倨后恭jù龟裂jūn(不读guī) 49、以儆效尤jǐng (非去声) 50、睛纶jīng(不读qíng) 51、唠叨láo (区别唠家常lào) 52、落不是lào(误读lu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