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城镇化建设中的健康问题

中国城镇化建设中的健康问题

中国城镇化建设中的健康问题
中国城镇化建设中的健康问题

中国城镇化建设中的健康问题

摘要:健康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是“人的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一方面,城镇化提高了人们的收入,使更多的人可以获得充足的营养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对健康有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城镇化带来的医疗资源的拥挤、医疗价格的上升及环境污染,则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通过数据显示,居民所在地的城镇化水平越高,城镇户籍居民、农村居民以及省内农民工的综合健康水平越低。城镇化对健康的负面效果在整体上超过了因收入增加、营养改善、医疗设施增加等带来的正面影响,这是城镇化建设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居民健康医疗资源空气污染

正文:伴随着中国高速的城镇化进程,一系列社会、环境、健康问题逐渐显现。交通拥挤、大气污染、水污染、传染病等,都深刻地影响了城乡居民的健康。

从理论上来说,城镇化对健康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渠道也是多样的。一方面,我国医疗资源更多集中在城镇区域。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人口从农村移居到城镇,享受更好的医疗资源、教育机会、水资源、卫生设施等,总体健康水平可能得到改善,预期寿命可能上升。另一方面,城镇化也可能对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首先,人口增长、交通拥挤、能源过度利用都使得空气质量恶化。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治理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空气污染程度一般会随城镇化水平升高而加剧,而空气污染对人们健康有显著的负效应。其次,随着城市人口在短时间内急速上升,医疗资源的投入往往严重滞后,拥挤效应使获得医疗服务的成本增加。与此同时,人口拥挤还是得传染病发病效率更高、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同时,城镇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也会影响到健康。高生活压力、快餐饮食和久坐等城市习惯都可能导致健康状况下降。

城镇化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议题。在文献中,城镇化早已和众多健康问题联系起来,包括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死亡率和传染性疾病风险的上升、慢性病和精神疾病的多发等。此外,贫困、拥挤、环境恶化也是城镇

化损害居民健康的渠道。城镇化杜健康的积极作用则体现在城市相比于农村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更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更好的医疗服务以及更紧密的社会关系等。

从医疗服务来看,城镇显然比农村更加具有优势。无论在医院数量还是医生数量上,绝大部分国家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都少于城市,并且农村获得医疗服务所花费的时间也高于城市。城镇相对于农村更好的医疗资源和公共基础设施,自然成为提高城镇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城镇化进程在改善城镇地区医疗和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城乡差距的扩大,从而对留在农村的居民产生负面影响。城市偏向的财政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使农村地区获得的各种资源都显著少于城市。具体到医疗资源,据文献记载在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这一时期,发现城乡居民不仅在医疗服务上存在着显著地不平等,而且对医疗服务利用的差距也在逐渐扩大。

城镇化过程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群是移民,他们得到的医疗服务与城镇居民相比有显著差距。在中国,农民工在城市没有当地的医疗保险,获得医疗服务会遇到许多的障碍。同时随着城市人口在短时间内急速上升,医疗资源的增速往往大大滞后于常住人口的增长,这会对所有城市居民产生“拥挤效应”,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城镇化还伴随着工业发展以及空气和水污染的加剧。密集的人口和工业生产,使城市成为污染的主要来源地。由于污染在不同区域间的扩散,以及相对于农村更严重的外部性,城市污染成为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空气污染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已经广为人知,其中包括死亡率和住院率的增加、新生儿体重过轻、免疫系统损伤、哮喘、呼吸系统疾病、肺癌、心血管疾病等。此外城镇化还导致工作类型的变化,城镇化带来的工作类型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导致肥胖和高血压患者数量增加

总的来说,城镇化意味着更多的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意味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医疗服务变得拥挤,在再加上医疗价格的上升,可能导致医疗服务的实际可得性下降。同时城镇化伴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更多的废气和废水的排放,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增加。对农村居民而言,医疗资源向城市的倾斜使得留在农村的居民处于相对布不利的位置。再加上农村地区医疗保障水平低,医疗消费长期受抑制等原因,使得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受到负面影响。尽管新农合等政策

逐渐推行,但要起到效果还需要加大保障力度。并且城镇化显著增加了体重过重和肥胖的概率,降低了体重过轻的概率。随着城镇化进程,城市和农村家庭收入都得到提高,过去普遍存在的营养不良现象也得到改善,体重过轻的人群相应减少。与此同时,家庭饮食的增加和城市的快餐饮食习惯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体重过重或者肥胖,增加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可能。

但与此同时也有好的一面,城镇化进程中人们的收入得到普遍的提高,特别是对从农村迁移到城镇打工的人群尤其如此。收入的增加使得人们有条件获取更多的营养,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与改善健康相关的活动中,从而提高总体健康水平。不过应重视一个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应通过科学宣传引导等办法,让居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避免营养过生。城镇化使更多的人可以获得先进的医疗资源和卫生基础设施,人们的预期寿命增加,健康状况变好。据数据显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每万人平均床位数和医生数都显著增加。但是既然城镇化增加了医疗资源,也就应该能改善居民的健康水平,那这一作用机制为什么没有显示在前面的回归结果中呢?对农村居民而言,可能是因为增加的医疗资源更多向城市倾斜,农村地区的改善不大。对城镇居民而言,则可能涉及到医疗资源的拥挤、可得性和价格上涨问题。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好的医疗资源变得拥挤,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有加重的倾向,过度医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居民健康水平的下降。从环境污染的角度来看,城镇化带来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对健康有害的环境变化也是城镇化影响健康的重要渠道之一。

总的来说,城镇化对健康有负面影响。在一个地市级行政区域内,以城镇居民占总人口比例来衡量的城镇化水平越高,城镇户籍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都有显著降低。在部分排除了因人口迁移产生的自选择效应以后,城镇化对城镇农民工的健康也显示出负面影响。通过对收入、医疗卫生和环境污染不同影响机制的讨论,我们发现,随着城镇化进程,医疗设施和医疗消费都有显著增加,但是人们健康水平下降。一方面,营养过剩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对居民健康产生了负面作用;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中的污染严重损害了居民健康。收入增加,医疗设施的改善没有在总体上抗衡环境污染等其他因素的负面影响。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城镇的聚集效应提高了生产力,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个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其

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居民的健康。健康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倡“人的城镇化”的同时应该重点关注健康问题,在这现有文献中受到的重视远远不够。本文的研究表明,城镇地区的环境污染、日益上升的医疗成本等,造成了对居民健康的严重不利影响,而且这种负面影响的效果整体上超过了收入增加、营养改善、医疗设施增加等正面影响。所以在城镇化的健康问题上还有很多要解决的。

参考文献

[1] 程令国,张晔.“新农合”:经济绩效还是健康绩效? [J].经济研究,2012(1):120-133

[2]袁城.城市化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评述:利弊分析与未来展望[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8):29-34

饮食健康调查报告

饮食健康调查报告 篇一: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动物蛋白助长癌症!坎贝尔教授《中国研究》的发现 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爱因斯坦”的柯林·坎贝尔教授,在一项历时27年的系列动物实验中,得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坎贝尔教授的主要观点,日前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被披露。 柯林·坎贝尔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1982年,他为美国国家科学院撰写的报告《膳食、营养与癌症》发表后,震惊了全美国。接着,他又组织了膳食与疾病发病率的大规模调查研究。这次研究被《纽约时报》称为“世界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之作”。 阅读提示: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柯林·坎贝尔主持的一项长达27年的动物实验表明,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可以促发癌症。此外,牛奶还会引发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安全的蛋白质则来自植物,包括小麦和豆类——这类蛋白质即使摄入量很高,也不会诱发癌症。因此他发出呼吁,中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才是健康的,应该控制牛奶和肉制品的摄入。 “大鼠实验”得出惊人结论 坎贝尔教授围绕这一研究成果进行的一系列动物实验,前后开展了27年,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鼠实验”。黄曲霉素是一种高致癌物,

坎贝尔教授让实验老鼠全部接触同等剂量的黄曲霉素,在体内产生肿瘤病灶细胞。然后,他用含不同蛋白质的饲料喂养大鼠。一组大鼠的饲料中含20%的谷蛋白(植物蛋白),一组大鼠的饲料中含20%的酪蛋白(动物蛋白,牛奶中87%的蛋白质都是酪蛋白)。 经过一段时间后,吃饲料中含20%谷蛋白的大鼠,体内肿瘤病灶细胞没有什么增加;吃饲料中含20%酪蛋白的大鼠,体内肿瘤病灶细胞则呈斜线显著上升。这一实验最重要的发现是:当摄入的酪蛋白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大鼠生长所需要的正常水平时,就会促进癌的发生。 实验证明:低蛋白膳食(植物蛋白)能抑制黄曲霉毒素诱发癌症,而且,即使癌症已经发生,低蛋白膳食也能显著地遏制癌症病情的恶化。而高蛋白膳食(动物蛋白)则能对黄曲霉毒素诱发癌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事实上,膳食蛋白质对癌症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只需要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就可以激活或者抑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坎贝尔进一步指出,占牛奶蛋白组成的87%的酪蛋白可以促进各阶段的癌症。安全的蛋白质则来自植物,包括小麦和豆类——这类蛋白质即使摄入量很高,也不会诱发癌症。坎贝尔由此得出了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牛奶蛋白)优劣判断的惊人结论:“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所谓低品质的植物蛋白,尽管用于合成新蛋白质的速度比较慢,但是很稳定,这种蛋白才是最健康的蛋白,也是身体最需要的蛋白。和动 物来源的蛋白质相比,植物蛋白缓慢,但是能稳定地赢得‘健康比赛’的胜利。” 《今日美国》的头版文章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的内容解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的内容解读 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主持会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下面整理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内容,一起来看看健康中国2030规划正文是什么吧。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编制和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这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的重要举措。 会议指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显著,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需要统筹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会议强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会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强化组织实施,加大政府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健康人力资源建设,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健康法治建设,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书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书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如今中国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通过调查,可以了解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下面是X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书,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书篇1 中国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亮点。然而,当人们的生存环境由于人们自身的行为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对这种常见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据权威调查,中国人的死亡原因中,因生活方式而导致死亡的将近50%,其中“不良的饮食消费”就占九成。我们不得不大声呼吁:中国人的饮食有问题。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物质财富日益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虽然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但大部分人已由过去的“饥饿型”向“温饱型”、“小康型”转化,开始渐渐注重饮食营养。但是人们对“营养”二字的认识多数只停留在“吃多”、“吃好”和“美食”上,造成很多人膳食中热量和脂肪含量过高,而某些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导致中国人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或严重过剩,从而产生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并存的严重饮食问题。这也可能说明为什么现在外面的人都是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原因吧。中国人的饮食问题还表现在营养知识缺乏、饮食不卫生、饮食习惯不良、

烹调加工不科学等等。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出差或者旅行到一个地方去需要在餐厅饭店就餐的时候总会为点菜犯愁。因为不知道你所点得每道饭菜口味能否适合自己的胃口?饭菜卫不卫生?不管你是否在意这些是当今虽然大小饭店比比皆是,但饭菜的质量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你没有为此担心过什么那么我就用我观察到的和查阅到的事实告诉你。 我国刚刚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健康方面转向,在几十年前我国很大面积的人们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所以养成了一个习惯见面时的问候语--“吃了吗?”所以那时人们把能否吃饭当作了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眼下吃饭已经不成问题,可是从那时延续下来的习惯还没有彻底改变,那就是大吃大喝的喜食鸡鸭鱼肉。然而随着鸡鸭鱼肉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大,聪明的中国人开始了在怎样提高产量上动起了脑筋,于是各种添加剂应运而生了所谓的增肥剂、增长剂、瘦肉精、苏丹红、香精、三聚氰胺等等,凡是能增加产量和改善外观颜色的各类化学的有毒的不管后果如何怎样能用上的全都用上了。从而导致了从当时的吃不饱发展成了现如今的肥胖病发病率的指数级的增加。蔬菜主食方面也不容乐观,各种蔬菜严重的脱离自然规律的发展美其名曰反季节蔬菜,但是现在那种蔬菜不是用化肥农药喂出来的呢?有时为了赶时节不该成熟上市的蔬菜就用早熟剂喷洒涂抹,化学农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 作为城市建设的工作者,我们知道怎么样开展城镇化建设行动工作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浙江省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行动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规划〔xx〕1098号),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杭州市要区分主城区、郊区、新区等区域,分类制定落户政策,通过流动人口积分落户方式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落户问题。大中城市均不得采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不得采取积分落户方式。(省公安厅负责,xx年12月底前完成) (二)全面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督促各地落实居住证制度,确保居住证领取门槛不高于国家标准、享受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低于国家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赋予居住证持有人更多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断提高居住证含金量。(省公安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建设厅、省卫生计生委

负责,xx年9月底前完成) (三)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国发〔xx〕44号),研究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建立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结构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情况动态调整机制,加大省级财政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较多地区的资金奖励力度。(省财政厅负责,12月底前完成) (四)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结合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情况,调整完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办法。研究出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的实施细则,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合理用地需求。(省国土资源厅负责,12月底前完成) (五)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鼓励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退出。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省农办、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监局负责) (六)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各地区要有序扩大城镇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坚持“两为主”,落实“两纳入”,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确保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受教育与城镇居民同城同待遇。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创新措施

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创新措施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履行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主要任务:到2020年实现城镇化率60%,解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保障问题。实施该项计划涉及诸多领域的改革创新,尤其涉及到障碍新型城镇化的住房体机制机的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福利陷阱的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需求。 满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需要,不可能由政府包揽,住房保障不能走福利分房的老路,政府只能“补好位”对社会上及少数丧失劳动能力的、吃低保的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保障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市场化是以货币来调节商品供给的经济法则,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基本住房保障的土地也必须执行有偿使用,应该与当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相匹配,定性为政策性商品房,处理好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把基本住房发展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 一、政策性商品房的建设用地从哪里来? 城市以“就业人口”数量来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以人均100㎡划定城市边界,鼓励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在划定的城区内加快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由政府统一规划,提高容积率、增加人口密度,把新建的住房全部纳入政策性商品房的建设。在满足原地居民基本住保障后,将多余房屋向当地符合购买基本住房人群出售,解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建设用地问题。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 中国人的膳食经验 中国健康调查的核心是中国农村膳食的性质。 美国人大约有15%-16%的总热量摄入来自于蛋白质,其中80%来自于动物性食物。而在中国只有9%-10%的总热量来自于蛋白质,而且其中只有10%来自于动物性食品。中国和美国的膳食结构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实际上,对于一个体重77千克的美国成年男性来说,其每天摄入的热量大约为2400卡,对于一个77千克的中国农村成年男性来说,其每天热量摄入约为3000卡。) 上表中各类营养素的比例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中国人摄入的总热量要高得多,但是蛋白质、脂肪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则少得多,纤维和铁的摄入量比美国人高得多。这些差别都是至关重要的。尽管中国和美国的饮食模式大相径庭,但在中国内部各人群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研究膳食和健康的关系时,找出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例如一系列数值的差异)是非常关键的。举例来说,各县平均血液胆固醇水平,最高水平和最低水平相差大约是2倍,而血液中的β-胡萝卜素的水平最高与最低水平相差9倍,血脂相差3倍,脂肪摄入相差6倍,纤维摄入相差5倍。

中国农村疾病分组 富贵病(营养过剩)癌症(结肠癌,肺癌,乳腺癌,白血病,儿童脑癌,胃癌,肝癌),糖尿病,冠状动脉心脏病 贫困病 (营养不良以及卫生条件差)肺炎,肠梗阻,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疾病,肺结核,寄生虫病,风湿性心脏病,非糖尿病的各种代谢功能障碍和内分泌病,与怀孕有关的各种疾病及其他疾病 显示:任何一种疾病,均与同组内的其他疾病有联系,而与另外一组疾病无联系。在中国农村,肺炎发病率很高的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就不高,但是这些地区的寄生虫疾病的发病率会比较高。导致多数西方人死亡的冠状动脉心脏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也是乳腺癌发病率较高的地区。 在中国某些农村和县城,富贵病发病率比较低,而有些地方的发病率则比较高。这种差别是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所造成的么? 血液胆固醇含量和疾病的关系 我们比较了各县西方病的发病情况,以及膳食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让我们惊讶的是,我们发现西方病的一种最强的预测因子是:血

健康中国2030内容

以下内容摘自网络新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会议认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编制和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这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的重要举措。 会议指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显著,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需要统筹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会议强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会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强化组织实施,加大政府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健康人力资源建设,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健康法治建设,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提升城镇发展水平,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X政发〔X〕3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让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安居乐业为目标,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打造关中西部城镇群为重点,以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为抓手,着力增强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布局和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优社区,推动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坚持纵横联动、协同发力、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政策组合,推动户籍、土地、财税、住房等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配套。

——坚持补齐短板、重点突破,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确保改革措施和政策落地生根。 (三)主要目标 年均实现1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到X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以上。“一市一区一路”城镇空间格局和“X镇级市—西周文化景区(县城)—重点镇—一般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中心城区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二、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根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逐步剥离户籍上附着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确保进城落户人员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三个1亿人”战略和《X市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加快落实《X县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逐步放宽落户限制条件,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优先解决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一定年限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职学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优秀农民工凭相关证件和证明可在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十大经典案例目录 1.辽宁省铁岭市: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案例1 以人为本绿色低碳 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铁岭市人民政府 凡河新城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铁岭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机遇。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以凡河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建设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背景与起因

第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需要。2005年初,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铁岭调研时指出,铁岭30万人口的城市太小了,要向大城市发展,建设自己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以城带乡。按照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一个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应该占全地区的30%左右,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才能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而当时,铁岭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只占全市的10%左右,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强。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铁岭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对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提出通过建设凡河新城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正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具体举措。 第二,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实现沈铁同城化发展的需要。铁岭南部地区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毗邻,可以充分接受沈阳的辐射。尤其是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铁岭作为沈阳经济区八个成员市之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城市向南发展、向沈阳靠拢,是实施沈阳经济区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沈铁一体化、实现沈铁同城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让更多农民过上城里人生活的需要。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将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措施。2005年,铁岭的城镇化率只有30%左右,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市区东部受山地限制,加之高速公路、输油管线分割零乱,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西部由于靠近辽河,地势低洼,城市防洪、排污问题很难解决。北部受交通干线、河流和城市防洪的制约,发展空间非常狭窄。如果按照传统“摊大饼”式的发展思路,势必重蹈交叉污染、交通拥堵等弊端。我们秉承组团式的先进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凡河新城,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实践证明,正是由于规划建设了凡河新城,极大地推进了全市的城镇化进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城镇化率可提高到52%。 第四,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为沈铁工业走廊提供城市支撑、实现产城互动的需要。2003年开始,我市顺应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趋势,主动承接沈阳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沿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交通大动脉,规划建设了南起沈阳与铁岭交界、北到吉林省界、总面积3313平方公里的沈铁工业走廊。目前,沈铁工业走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837家,产业工人发展到15.1万人,成为铁岭最大、最靓的一张经济名片,被写入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沈铁工业走廊特别是铁岭南部先导区的快速崛起,迫切需要有一个新的城市作为支撑,以实现产城互动、一体发展。规划建设的凡河新城,正处在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核心地带,区域位置适中,能够为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发展提供城市支撑与配套,有利于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第五,凡河新城选址在凡河镇,具有优越的区位和生态优势,有利于打造特色城市。一是交通便捷。京哈铁路、哈大高速公路、102国道、哈大高速铁路和沈环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同时,与老城区距离适中,有利于组团式发展。二是环境优美。北有莲花湖湿地,东有蟠龙山森林公园,辽河从西侧环绕,凡河从镇区穿过,山水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良。三是水资源丰富。上游有榛子岭水库,下游是辽河,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十分丰富,有利于打造“中国北方水城”。 二、做法与经过 2006年初,铁岭市在“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建设凡河新城的构想。2007年1月16日,铁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凡河新城总体规划,使凡河新城规划建设上升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凡河新城总体规划由同济大学规划院、复旦大学共同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景观规划由清华大学规划院完成;城市设计由美国RRM建筑事务所等4家著名规划设计机构完成。2007年1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准了包括凡河新城在内的《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从此拉开了凡河新城建设的序幕。主要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 第一,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所谓单户城镇化,就是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户以户为单位,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保留原有耕地承包经营权,用农村住宅和宅基地置换凡河新城的楼房,同时,通过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制度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进城农民真正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他们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生活得更好,避免农民“被上楼”。做到“五个相结合”:1、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制定好规划、政策和标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百姓得实惠,充分让利于民,使农民真正变为市民。2、产城一体、城乡一体、建管一体相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协调推进。3、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方式,加快土地流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城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留下来的农民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4、单户城镇化和整村、整屯城镇化相结合,按照单户为主、整村优先的原则,强化制度设计,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优惠政策。5、期房和现房安置相结合,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启动期房建设,同时组织现有房源,为农民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2013年9月25日,在铁岭县3个乡镇率先启动了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欢迎。10月14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铁岭县全域14个乡镇范围内启动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有6257户农户报名,1588

最新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英文翻译-精品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英文翻译 The average family income in our history city from 8000 yuan, from 1998 to 2008, 20000 yuan each year During this period, the average household expenditure structure has also changed The graph shows the obvious change And average household spending the most is the housing in 1998, the average household spent their income twenty-five percent of homes in 2880, about the housing costs up to forty-two percent of food and beverage is the second largest part of the average household spending in 1998, about 18% of the average income is used for the project in 2008, that figure to 30% due to the increase of housing and food, such as cost, and the results in other project cost has been reduced to 57% in 1998, to 28% in 2008。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to draw a conclusion that as incomes rise, people can improve their life steps but still the average family will spend a large part of their income to meet the basic needs 在我们康明城市家庭平均收入从8000元,每年1998至2008年的20,000元。在此期间,平均家庭支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图形显示了明显的变化。而一般家庭开支的最大部分是住房。1998年,平均每个家庭花费了其对房屋的收入百分之25。在2880,关于住房支出上升到百分之42。食品和饮料是平均家庭开支第二大的一部分。1998年,大约18%的平均收入是用于这一项目。2008年,这一数字增长到30%。由于在费用等增加住房和食物,结果在其他项目的费用已经减少到1998年的57%,至2008年的28%。 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步骤。但仍是一般家庭要花费很大一部分收入,以满足基本需要。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713660576.html,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作者:何鑫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5年第19期 摘要:建设新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作出一系列方案部署和规划,在统筹城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构建了与人口、资源等和谐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试点省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经济建设;公共服务;市场运作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https://www.doczj.com/doc/9713660576.html,ki.kjycx.2015.19.023 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在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仅1978—2011年这33年间,城镇化率从17.92%提高到了51.27%.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和规模的扩大让我们坚信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比较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矛盾,所以,城镇化过程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遵循城镇化建设原则,有序推进人口转移、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因地制宜生态和谐一体化发展。 1 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人口转移和面积扩展,是从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新转变。建设新型城镇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进产城互动、集约高效、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础,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进程,营造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局面。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在生态环保、人文和谐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共同富裕。 1.1 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将人作为核心建设内容,以提高建设质量为动机,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城市化转移,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2 “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城镇化的建设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展现了一个区域的整体水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是以科技促进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吸引人口、以人口聚集带动城乡统筹发展,是“四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文秘中国人的膳食经验 中国健康调查的核心是中国农村膳食的性质。 美国人大约有15%-16%的总热量摄入来自于蛋白质,其中80%来自于动物性食物。而在中国只有9%-10%的总热量来自于蛋白质,而且其中只有10%来自于动物性食品。中国和美国的膳食结构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实际上,对于一个体重77千克的美国成年男性来说,其每天摄入的热量大约为2400卡,对于一个77千克的中国农村成年男性来说,其每天热量摄入约为3000卡。) 上表中各类营养素的比例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中国人摄入的总热量要高得多,但是蛋白质、脂肪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则少得多,纤维和铁的摄入量比美国人高得多。这些差别都是至关重要的。尽管中国和美国的饮食模式大相径庭,但在中国内部各人群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研究膳食和健康的关系时,找出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例如一系列数值的差异)是非常关键的。举例来说,各县平均血液胆固醇水平,最高水平和最低水平相差大约是2倍,而血液中的β-胡萝卜素的水平最高与最低水平相差9倍,血脂相差3倍,脂肪摄入相差6倍,纤维摄入相差5倍。

中国农村疾病分组 富贵病(营养过剩)癌症(结肠癌,肺癌,乳腺癌,白血病,儿童脑癌,胃癌,肝癌),糖尿病,冠状动脉心脏病 贫困病 (营养不良以及卫生条件差)肺炎,肠梗阻,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疾病,肺结核,寄生虫病,风湿性心脏病,非糖尿病的各种代谢功能障碍和内分泌病,与怀孕有关的各种疾病及其他疾病 显示:任何一种疾病,均与同组内的其他疾病有联系,而与另外一组疾病无联系。在中国农村,肺炎发病率很高的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就不高,但是这些地区的寄生虫疾病的发病率会比较高。导致多数西方人死亡的冠状动脉心脏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也是乳腺癌发病率较高的地区。 在中国某些农村和县城,富贵病发病率比较低,而有些地方的发病率则比较高。这种差别是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所造成的么? 血液胆固醇含量和疾病的关系 我们比较了各县西方病的发病情况,以及膳食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让我们惊讶的是,我们发现西方病的一种最强的预测因子是:血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也称为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或城镇转移的过程。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存在差异。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规模扩大,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重大意义 城镇化的推进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保证。以往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具有明显的“三高一低”的特点,且经济增长方式过于单一,片面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从而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均衡。未来我国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必须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全面刺激内需,而扩大内需的潜力在于城镇化。2013年,我国常住城市人口比率达到了53.72%,而其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却只有36%,这远远低于与我国人均收入接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会有更多的农民转移到城镇就业,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同时,也将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的巨大投资需求,这将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居高,而忽视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46.1%,远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3%的平均水平。城镇化的推进与服务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不断集聚,将会扩大居民的消费服务需求,带动

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看法与观点1.

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看法与观点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不断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单一发展路径,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的一条新型的发展路径。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历史意义 我认为简介一下城镇化的基本涵义有助于对它的理解。所谓城镇化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以及城市的数量的地曾加,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简言之,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第二,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第三,农业劳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反映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的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 新型城镇化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乡互促共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单纯从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镇化,就是指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我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科学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多,地域辽阔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中国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走自己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关键在于资源节约和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 那城镇化建设是怎么提出的呢?城镇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性潮流。想要了解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要了解它的提出过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我国实施城镇化战略,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2019年中国健康调查报告5篇

2019年中国健康调查报告5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生活习惯亦随变化。那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年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 摘要:湘潭县白托乡细古塘生产队,原来是一个有穷生产队,是有名的“三多村”,即茅屋多、泥巴路多、荒地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给全队带来了幸福,村民富起来了,2—3层的楼房也盖起来了,水泥路纵横相贯,山青水秀,生机勃勃,是有名的模范致富队和有名的卫生先进队。 关键词:改革开放勤劳致富改变穷队面貌生机勃勃。 调查时间:2011年7月10日-20日。 调查对象:湘潭县白托乡细古塘生产队村民。 调查背景:当前农民身体健康情况是全国人民最关注的问题,他们所承担的农业生产任务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农业丰收就会促进百业兴旺,国家强盛。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三农”政策的落实,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农业正在崛起。农业也要发展,农民身体健康是重中之重。

调查内容:细古塘生产队总户数12户;总人口56人;其中按年龄分60岁以上共10人;40——59岁20人;男的23人,女的33人;其中学生共17人;未入学共3人。 健康状况调查:原来这个队,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又不发达,是一个较穷困的生产队。居住条件差。土砖茅屋多,生活环境差。生活水平低,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村民在党的领导下,摘掉“穷困”的帽子,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有的外出“跑生意”;有的外出当上了“小包头”;有的外出打工。也致富了,使这个生产队也改变了面貌。 1居住条件也改变了。队里原来有个姓周的人家,一家三代、六口人,挤在三间茅屋里,真是“三个合一”:堂屋和卧室和合一,猪舍和灶屋合一,两代人挤在一间屋里。而现在呢,却大变特变了。旧茅屋也拆掉了,在原地基上建成两层楼六间大屋,外搭柴房和猪舍等等。堂堂皇皇,屋的外墙都贴上了瓷片,既美观又卫生。真的有点像城市里的“小别墅”和“小洋房”一样。这个队过去那种茅草盖顶土砖墙,烟熏得黑黑的、矮塌塌的房子也是没有了。全队是十二户,家家也有新房。 2交通条件改变了。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改变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条件。全队积资,修建了水泥路,路成网状,又宽又扎实,可走摩托又走汽车。路把各家大门也连了起来,一直修到村外,直通十公里外的小镇。交通的发展,使全村人们生活发生显著变化。既方便又轻松又好。

专业技术人员健康中国建设知识单项选择题题库

1.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确定的2030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岁。(D ) A.76 B.77 C.78 D.7 9 2.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D ) A. 心脑血管疾病 B. 恶性肿瘤 C. 传染性疾病 D.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是()。(B ) A. 肿瘤 B. 心血管疾病 C. 损伤/中毒 D. 呼吸疾病 4. 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是()。(C ) A. 以发展经济为中心 B. 以降低医疗费用为目标 C.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D. 以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为中心 5. 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要求,并在会后将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会议是()。(C ) A.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 B. 全球健康促进大会 C. 十八届五中全会 D. 十八届六中全会 6.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A ) A.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C.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 以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7. 健康中国建设要遵循()。(B ) A. 制度优先的原则 B. 健康优先的原则 C. 经济优先的原则 D. 环境优先的原则 8. “健康中国2020 ”战略的重大战略目标是到2020 年()。(C ) A.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 B. 解决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C.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D. 人人享有健康 9. 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A ) A. 健康中国建设 B. 提升公民健康素养

C. 健康教育 D. 健康促进 10. 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是()。(B ) A. 提升公民健康素养 B. 健康中国建设 C. 健康教育 D. 健康促进 11.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最早在()年提出。(A ) A.2000 B.2001 C.1999 D.1998 12. 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所取得的成就,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召开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年。(D ) A.2012 B.2013 C.2014 D.2015 13.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项。(C ) A.15 B.16 C.17 D.18 14. 下列属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是()。(D ) A. 消除两极分化 B. 促进全球健康 C. 将全球贫困水平降低一半 D. 在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15. ()不是健康中国建设应遵循的原则。(A ) A. 确保人人享有健康 B. 健康优先 C. 改革创新 D. 公平公正 16. ()不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健康水平所使用的指标。(B ) A. 人均预期寿命 B. 慢性病患病率 C. 婴幼儿死亡率 D. 孕产妇死亡率 17. 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的是()。(C ) A. 提升公民健康素养 B. 减少慢性病患病率 C. 全民健康 D. 提高人均预期寿命 18. 建设健康中国的着力点是()。(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