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送别诗大全

送别诗大全

送别诗大全
送别诗大全

送别诗大全

本文是关于送别诗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送别诗——《杜工部蜀中离席》

《杜工部蜀中离席》原文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杜工部蜀中离席》作者简介李商隐 (约813约858)唐代诗人。

送别诗——《送友人》

《送友人》原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

送别诗——《送别》

《送别》原文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另一说699年-761年)[1],字摩诘(mó jié) ,号摩诘居士,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

送别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给张籍的两首七言绝句,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简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

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

送别诗——《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原文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荷叶藏鱼艇,藤花罥客簪。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简介从文学史的角度欣赏这首诗,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

送别诗——《南浦别》

《南浦别》原文《南浦别》原文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南浦别》作者简介白居易 (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

送别诗——《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原文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

送别诗——《送赵司马赴蜀州》

《送赵司马赴蜀州》原文饯子西南望,烟绵剑道微。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职拜舆方远,仙成履会归。定知和氏璧,遥掩玉轮辉。《送赵司马赴蜀州》作者简介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

送别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送别诗——《西江月·送别》

《西江月送别》原文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旧官何物与新官。只有湖山公案。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西江月送别》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送别诗——《送别》

《送别》原文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衰翁送客水边行,沙衬马蹄乌帽点。昂头问客几时归,客道秋风落叶飞。系马绿杨开口笑,傍山依约见斜晖。《送别》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送别诗——《送别张长官东归》

《送别张长官东归》原文劝君少留持一觞,三年一日才初长。春风愔愔著桃李,露雨沃沃开麻桑。道傍箫鼓莫凄咽,使君平生面如铁。裁量渠是台阁具,坐使霜蹄困羁绁。前生疮痏生潢池,手披腹摩随所医。州家徵财使家督,灌输辇送无愆期。

送别诗——《代送别赵使君》

《代送别赵使君》原文白衫紫领休沾襟,听我一曲截镫吟。使君五马新鉴蹄,大江横前气骎骎。问知淮民何所恋,年来家有生氂犬。同州杂鞭且未下,山阴大钱聊可选。门阑书生守遗经。二年作吏劳丁宁。即日遂良须尽白,平生阮籍眼偏青。

送别诗——《送别韩虞部》

《送别韩虞部》原文客舍街南初著巾,与君兄弟即相亲。当年岂意两家子,今日更为同社人。京洛风尘嗟阻阁,江湖杯酒惜逡巡。归帆岭北茫茫水,把手何时寂寞滨。

送别诗——《送别曹封叔》

《送别曹封叔》原文华宗丰度蔼长云,一笑相逢契懒真。岂但金兰如旧分,固应俞扁是前身。久为辇毂缁尘客,欲趁龙园茗碗春。顾我华颠今放迹,水边林下原相亲。

送别诗——《忆王孙·秋江送别集古句》

《忆王孙秋江送别集古句》原文登山临水送将归。悲莫悲兮生别离。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飞。《忆王孙秋江送别集古句》赏析在我国古

代文学的百花园中,有不少集古人句子而成的诗词。

送别诗——《和钱穆父送别并求顿递酒》

《和钱穆父送别并求顿递酒》原文联镳接武两长身,鹓鹭行中语笑亲。九子羡君门户壮,八州怜我往来频。伫闻东府开宾阁,便乞西湖洗塞尘。更向青齐觅消息,要知従事是何人。

送别诗——《送梓州李使君》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送梓州李使君》注释①杜鹃:布谷鸟。②一夜雨:一作一半雨。③树杪(miǎo):树梢。

送别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送别诗——《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原文参卿休坐幄,荡子不还乡。南客潇湘外,西戎鄠杜旁。衰年倾盖晚,费日系舟长。会面思来札,销魂逐去樯。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匣里雌雄剑,吹毛任选将。

送别诗——《冬夜送人》

《冬夜送人》原文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冬夜送人》鉴赏本诗描写了冬夜日短天寒,草花凋零落败,积雪未消的环境中,诗人怀着惆怅的心情苦苦送客的情景。

送别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送别诗——《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原文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北风吹

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作者简介徐夤:字昭梦,莆田人。

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赏析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

送别诗——《别人四首(其二)》

《别人四首(其二)》原文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别人四首(其二)》译文大江之上烟尘聚集,大山深处云雾缭绕。送君远到南岸之外,你回头看我还有什么话要嘱托?《别人四首(其二)》作者简介王勃(649676) ,唐著名

送别诗——《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原文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鉴赏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

送别诗——《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原文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鉴赏这是一首作于离筵之上的送别诗。

送别诗——《过刘司直赴安西》

《过刘司直赴安西》原文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过刘司直赴安西》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司直,官名,大理寺(掌管刑狱)有司直六人,从六品上。

送别诗——《送邢桂州》

《送邢桂州》原文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送邢桂州》鉴赏这是一首

送别诗。邢桂州指邢济。

送别诗——《送杜审言》

《送杜审言》原文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送杜审言》译文久病与外界已早无往来,深叹你将远行万里。小河桥上我不再远送,前边的树上就带着我对你的情意。《送杜审言》鉴赏人意慵懒,病中更是无奈。

送别诗——《送司马先生》

《送司马先生》原文蓬阁桃源两处分,人间海上不相闻。一朝琴里悲黄鹤,何日山头望白云。《送司马先生》译文蓬莱阁与桃花源地分两处,海上仙山与人间乐园互不相通。一旦奏起琴曲《别鹤》悲离别,何日仙山顶上望见你驾乘白云来会。

送别诗——《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原文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送陆判官往琵琶峡》译文江南秋风吹起的夜里,完全不是远别的时候。

送别诗——《送贺宾客归越》

《送贺宾客归越》原文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送贺宾客归越》鉴赏由于贺知章这次是以道士的身份告老还乡的,而李白此时也正尊崇道学,因此诗中都围绕着逸兴多三字,以送出家人的口气来写的。

送别诗——《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原文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晃进士之东吴》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送别诗——《与送朱大入秦》

《与送朱大入秦》原文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与送朱大入秦》译文游人正赴长安城,我的宝剑值千金。分手时把它赠给你,代表着我一生的心意。《与送朱大入秦》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朱大名去非。

送别诗——《夜送赵纵》

《夜送赵纵》原文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夜

送赵纵》译文你就像赵国的连城璧,才华从来天下盛传。送君返回山西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前川。

送别诗——《山中别李处士》

《山中别李处士》原文为向东溪道,人来路渐赊。山中春酒熟,何处得停车。《山中别李处士》译文直上东溪的道路,人们到来觉得很远。山中春酒已经酿熟,何处能停下我的车?《山中别李处士》作者简介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

送别诗——《送别》

《送别》原文落叶聚还散,征禽去不归。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送别》译文落叶时聚时散,飞鸟远去不归。坎坷路上流下伤心泪,沾湿你远行出塞的衣襟。《送别》作者简介陈子良[公元?年至六三二年],字不详,吴人。

送别诗——《易水送别》

《易水送别》原文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易水送别》赏析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高考真题送别诗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 1、(07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5分) 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题型分析】这是道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和评价作者在诗歌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技巧】看关键词句。关键词句能够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能为答题提供参考。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意思是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明确了这一点,诗歌的主旨就明确。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 答: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诗意】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离别诗鉴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离别诗鉴赏教案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今年湖北卷考查了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和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安徽卷考查了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

赠友送别诗

古代诗歌的抒情艺术和表现艺术 第三讲 一、学习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1、解说这首诗 银烛吐青烟,银色蜡烛兀自吐着青烟, 金樽对绮筵。手持金色酒杯面对着华丽的筵席,主客相视无言。 离堂思琴瑟,在这充满离情别绪的厅堂,回想起我们深厚的友谊, 别路绕山川。此后一别长路独行山川绵延环绕。 明月隐高树,明月从高高的树丛中隐去 长河没晓天。银河淹没在破晓的天空。 悠悠洛阳道,想起这悠长的洛阳古道, 此会在何年。不知此地一别何年才能再相会。 注:绮筵:华丽的宴席。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长河:银河。 2、这首诗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了怎样的转换? 时间上:由夜晚→天亮;空间上:由室内→户外→遥想洛阳古道 3、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蕴含了怎样的情思? 首联描写出了朋友离别时面对华筵,相对无言的场景。蕴含了朋友间深厚的友情,烘托出即将分别时的怅然。 4、颈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抒写这种情感的? 颈联抒发了离别时的难舍难分,怅惘缠绵。诗人借景物的变化来抒情,“隐”字和“没”字,表面上写树阴遮掩了明月,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实际上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时间的流逝更增难舍难分之情。 5、尾联写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引起了诗人怎样的感触? 诗人联想到悠悠不尽的洛阳古道,不禁产生后会无期的感触,忧伤哀愁的情绪自然涌上心头。 二、学习李颀《送魏万之京》 1、解说这首诗 朝闻游子唱离歌,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昨夜你才和薄霜一起刚刚渡过黄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怀愁之人最不能承受鸿雁的鸣叫, 云山况是客中过。云山令人生畏,更何况是在作客途中来跋涉。 关城树色催寒近,潼关城的树色渐渐枯黄,催促着寒气越来越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长安城的深秋捣衣声越接近晚上就越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请不要只看到那长安是行乐所在, 空令岁月易蹉跎。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轻易消磨。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2、首联、颔联写出了怎样的季节特征?表达出诗人的什么情绪?运用怎样的抒情手法?“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3、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是诗人想象凉秋九月,寒气逼近,万户捣衣的景象。营造出寒冷萧瑟、急迫忙碌的意境。包含了作者岁月如流、时不我待的感慨。 4、尾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唐人送别诗赏析介绍

唐人送别诗赏析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3、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3赠友送别诗含解析 8

专题03 赠友送别诗 一.赠友送别诗概说 送别诗, 即人们送行时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 是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古代由于交通不便, 通讯极不发达, 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 人们往往设酒饯别, 折柳相送, 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考究中国送别诗产生的原因, 大概有以下几点:交通不便、通讯滞后、社会混乱等, 另外, 离别的具体缘由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或为拜师游学, 或为求取功名, 或为生活所迫, 或为仕途奔走, 或为建功立业, 或为战争充军, 或为遭遣贬谪, 不得不远走异域, 都使人“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2. 送别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等字样。 二. 送别诗的典型意象: 地点意象:长亭、南浦、古道、渡口、阳关、灞桥等 时间意象:黄昏、傍晚、月夜等 景物意象:芳草、杨柳、笛声、远山、酒、船、歌等。 1.夕阳、日暮、月夜。——时 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 暮色最能勾起他们游子的离情别绪。另外, 月也是思乡的典型意象。 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送别地) 长亭:古时在城外驿道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 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 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 位于南京, 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在古汉语中, 劳劳表示非常忧伤。劳劳亭的由来, 是借用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 两情同依依。”的诗句之意。自东吴后, 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 谢亭:又叫谢公亭, 在宣城北面, 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 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 那里原有一条灞水, 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 遂称灞陵, 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 常在那里分手。

赠友送别诗鉴赏

赠友送别诗鉴赏 二.概念 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 古代诗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 1、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唱歌送别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三、送别诗常见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情况: 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 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雨所遮,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赠友送别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赠友送别诗鉴赏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解题时要注意谁送谁,谁要走谁不走。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同时还要掌握其他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深婉含蓄,有的直露,有的蕴籍、有的用语浅近不事雕琢,却“境近意远,词浅情深”。 一、基本特点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常见意象: (1)时间(傍晚、月夜) (2)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灞桥、劳劳亭、谢亭、灞陵亭等) (3)意象(柳树、芳草、瘦马、晚风、浊酒、笛声、远山、夕阳等) (4)曲调(杨柳曲、阳关曲、渭城曲、劳劳歌、梅花落) 3、基本主题: (1)依依不舍的留念;(伤感、失落、怅然) (2)情深意长的勉励;(鼓励、劝勉、安慰) (3)坦陈心志的告白;(表心志、吐积愤) (4)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4、感彩: (1)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2)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衬托、虚实结合、修辞(比喻、拟人、夸张、谐音、双关)手法 二、鉴赏方法 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 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1)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2)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3)南浦: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三、鉴赏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送别诗复习专题

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送别诗”BCA教学案 主备人:张艳梅 学习目标: 1.背诵《唐诗宋词选读》中的送别诗。 2.复习、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3.运用相关知识鉴赏送别诗。 B案 一、默写 春夜别有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送魏万之京 李颀 送友人 李白 1.花间一壶酒,。据别邀明月,。 2. ,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 3.永结无情游,。 将进酒(李白)

C案 一、送别诗相关知识回顾(看新授课学案) 1、送别习俗:唱歌送别,喝酒送别,折柳送别 2、送别诗的感情类型大致有:依依不舍之情、表现真挚的友情,对友人的鼓励与安慰,别后的思念之情。 3、送别诗常用意象: 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 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 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 杨柳、柳絮、杨花,秋、明月、 夕阳,孤舟、孤帆、流水 二、“意象”与送别诗“情感”的关系 1、雨:绵长细密,如愁绪;点点滴滴,如眼泪。雨是言情造势之首选。 2、柳:(1)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3、子规:子规啼声哀怨动人,听起来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4、月: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5、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地,南浦是水边送别之所 6、酒:可表达情意也可派遣愁苦 7、兰舟:水上交通工具,代表着出行。 (三)送别诗常用的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寓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对写等。 四、拓展鉴赏 1.【长春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2. 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送别诗词专题练习

送别诗(词)专题练习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唐人好诗,宋人好词,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 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一、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词中惯用的意象。 4、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折柳是送别的习俗。/无边的芳草恰可比喻远行人的满怀愁绪。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以水(连绵不断)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二、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直接抒写依依惜别之情意。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都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倘若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壈,其送别诗还可以裹挟着个人的身世之感。“寒雨连江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赠友送别诗鉴赏

知识目标 ⑴复习送别类诗歌鉴赏题,牢记送别诗中常见主题和意象; ⑵明确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能力目标: 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古诗鉴赏能力;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 【教学难点】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一.导课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品味这千古之“伤”…… 二.概念 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这类诗的一般写法是: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 古代诗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

高考语文:送别诗鉴赏(精心整理)

高考语文:送别诗鉴赏(精心整理) 一: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浥,湿润的意思。客舍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是离别的象征,它们通常和离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今天由于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这是一场深情地离别,而非“黯然销魂”的离别。诗句中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加强了轻快富于希望的情调,以乐景衬挚情。这首诗精心选择了离别的典型场景—雨后柳色青青的渭城来烘托气氛,并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的劝酒词来抒情达意:离别的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强烈而深沉。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并肩缓辔,不愿分离。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横”字勾勒青山的静态,“绕”字描写白水的动态,景色廖廓秀丽。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仗。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使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是分离时的动作,“班马”是离群之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赏析:诗作开头写“渡头杨柳”点明送别之地并烘托送别气氛。行客稀少现环境的冷清,反衬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二句中“向临圻”写归江东,点题。友人乘船而去,诗人诗人恋恋不舍,望大江两岸,春满人间,芳草鲜美,桃红柳绿。诗人顿觉自己心中的无限惜别之情就像眼前这春色无边无际,进而突发奇想:让我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起扑向你,跟随你归去吧。诗人将别情融入到奇妙的想象之中,感情蕴藉而深沉。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送别诗专题讲解

四、送别诗 一、导入: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诗歌是诗人感情宣泄的主要形式。而情感不外于亲情、友情、爱情,当遭遇这些感情分离时,诗人们一般会借助于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生活或是自己的理想追求,诗人们多要经历离亲别友,而且联系的方式以书信为主。又因为古代交通闭塞,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常常是一别动辄多年,很多年不得见面(“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再会难期,甚至永无见期,像贺知章十多岁离家,八十岁才能回乡,“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况决不止他一人。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二、文题(送、赠、别等) 例:送××:《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送友人》(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赠××:《赠汪伦》(李白);别××:《别董大》(高适)三、表现要点: (一)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它们常常表现: 1、离别之愁(离愁别绪、离情别恨),多迷恋、伤感。如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相逢之喜。如唐·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3、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多赞美、留恋。(或依依不舍、或别后切切思念、或安慰激励勉励)。赞美友人深厚情谊的如李白的《赠汪伦》。依依不舍、别后切切思念的如柳永的《雨霖铃》等。 心情:孤独、寂寞、怅惘、惆怅、失落、担忧…… (二)也有豁达、豪放的(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也有另有借题发挥的,主要不是表现离情而是表达自己志向或抒发内心的愤懑的。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既表达自己志向又抒发内心的愤懑的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特征(意象): (一)地点类 1、长亭、短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与南浦(水边的送别之所) 长亭、南浦意象的运用与我国古代南北地理气候、交通工具等因素之间紧密联系。 一般地说,北方多高原山脉,气候干燥,交通以车马为主。在车马所行的古道边,早在秦汉时就已设置亭台,供行旅休息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长亭,五里置短亭,所以古代送别诗歌中经常出现“长亭”、“短亭”的意象。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鉴赏专题自助餐 一、送别诗中一些常用的意象: (一)习俗类意象: 1、柳(折柳送别)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如《送别》(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2、酒(饮酒饯别)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辛弃疾《满江红》)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3、唱歌(唱歌饯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 “阳关三叠” 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朝闻游子唱离歌”(李欣)“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二)时间意象: 4、日暮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5、月亮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6、“春”、“秋”等时间意象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鉴赏 一、送别诗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二、送别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景色廖廓秀丽。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別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此诗一改送别诗的凄清缠绵,显得明朗乐观。

送别诗练习的赏析

送别诗练习的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得第者则称“前进士”。看来,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不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么?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君去春江正渺茫”。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到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直是含蓄。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别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所谓“不胜歧路之泣”(蒋仲舒评)。“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钩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诗》)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全篇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而已。 送人东游[温庭筠] [注释] (1)东游:题一作“东归”。(2)荒戍:荒废的营垒。(3)浩然:意志坚决的意思。《孟子·公孙丑下》:“予然后浩然有归志。”故关:旧时的关塞。(4)高风:秋风。张协《七命》:“高风送秋。”汉阳渡:在今湖北省武汉市。(5)初日:初升的太阳。郢门山:即荆门山,

送别诗专题讲解

四、送别诗 一、导入: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诗歌是诗人感情宣泄的主要形式。而情感不外于亲情、友情、爱情,当遭遇这些感情分离时,诗人们一般会借助于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生活或是自己的理想追求,诗又因为古代交通闭塞,而且联系的方式以书信为主。人们多要经历离亲别友,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常常是一别动辄多年,很多年不得见面(“一别之后,两地相悬”), 再会难期,甚至永无见期,像贺知章十多岁离家,八十岁才能回乡,“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况决不止他一人。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送给行者(送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文题(送、赠、别等)二例:送××:《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送友人》(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赠××:《赠汪伦》(李白);别××:《别董大》(高适)三、表现要点: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它们常常表现:

(一) :伤感。如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1、离别之愁(离愁别绪、离情别恨),多迷恋、”“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相逢之喜。如唐·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3、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多赞美、留恋。(或依依不舍、或别后切切思念、或安慰激励勉励)。赞美友人深厚情谊的如李白的《赠汪伦》。依依不舍、别后切切思念的如柳永的《雨霖铃》等。 心情:孤独、寂寞、怅惘、惆怅、失落、担忧,, 。如高适的《别董大》:(二)也有豁达、豪放的(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三)也有另有借题发挥的,主要不是表现离情而是表达自己志向或抒发内心的愤懑的。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既表达自己志向又抒发内心的愤懑的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四、特征(意象):(一)地点类 1、长亭、短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与南浦(水边的送别之所)长亭、南浦意象的运用与我国古代南北地理气候、交通工具等因素之间紧密联系。一般地说,北方多高原山脉,气候干燥,交通以车马为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赠友送别诗鉴赏导学案2确定稿

建安区三高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 第1页 高考赠友送别诗鉴赏导学案 一、高考真题感知 (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 了哪种表现手法? (5分) 【答案】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 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 【答案】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 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小结】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 诗作。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的一般写法是: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二、赠友送别诗知识总结 (一)认识常见意象 山、古道、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曲江、杨柳、梅花、春草、燕、雁、寒蝉、夕阳、日暮、云、雨、雪、月、流水、行舟、羌笛、酒、春、秋。歧路旁、津口、长亭间、都门外、落日余晖、流水风波、云横秦岭、路绕蜀山、杨柳依依 (二)意境: 幽静、宁谧、繁丽、苍茫、悠远、深远、热烈、高远、空灵、辽阔、寥廓、苍凉、幽美、朦胧、淳朴、繁华、荒芜、孤寂、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慨、缠绵婉转、雄浑壮阔、空寂寥落、萧条荒凉 (三)情感 ①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友人离去后茫然、怅然若失)②激励劝勉(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 ③表明志节、坦陈心志④别后情景的想象、担忧、对友人的思念⑤朋友间友谊深厚 (四)把握诗歌风格 伤感型:哀伤凄婉 豪迈型:慷慨旷达、坦陈心志 (五)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六)表达方式:1、动静结合2.烘托 3.衬托(以乐景衬哀情 )4.想 象(虚实结合)5.比喻 三、解题方法 (1)考查角度 内容、情感、手法 (2)鉴赏方法 ①品意象 ②抓关键词句: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③注意手法: 常用借景抒情、衬托等 四、巩固练习 1、(2015南昌四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 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 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2、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 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 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4分) 3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 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 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4、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洛阳人。 (1)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5分) (2)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6 分) 2、 (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 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 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 明。(4分) (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4分) 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