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口腔保健与预防

儿童口腔保健与预防

儿童口腔保健与预防

儿童口腔保健与预防

发表时间:2012-03-20T10:50:49.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武云梅[导读] 儿童口腔保健是一身口腔健康的基础。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我们的牙齿长期健康至关重要。

武云梅(昆明五华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31)

儿童口腔保健是一身口腔健康的基础。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我们的牙齿长期健康至关重要。完整健康的乳牙列能够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可以保障恒牙和颌面部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利于孩子准确发音,引导恒牙正常萌出,使儿童获得健康及使用终身的恒牙。

小学时期是口腔保健的重要时期,小学生正处于恒牙萌出、乳牙依次替换完毕时期,是混合牙列阶段,为儿童颌骨和牙弓主要发育生长期,故此期间口腔预防保健直接关系到恒牙颌关系的建立。在儿童时期恒牙易患龋,早发现早治疗极为重要。

1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健康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会使儿童收益终身。

我们知道,引起龋病的罪魁祸首之一便是细菌。口腔内的细菌不停地在牙齿上沉积,形成一种叫“牙菌斑”的物质。牙菌斑内的细菌能利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的糖,进行代谢产生酸腐蚀牙齿,最终形成龋病。因此,要控制龋病,就得控制食物中糖的摄入,这里包括糖摄入的量及摄入的时间。改善饮食结构,平衡膳食:给不同类食物如水果、乳制品、谷物、蔬菜、肉、蛋类等富含维生素、钙、磷、氟的食物,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平衡膳食有助于孩子的牙齿健康。

2 改变口腔不良习惯

由于口腔不良习惯引起的错约占各类错畸形病因的四分之一,严重影响儿童的口腔及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因此应该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1吮指习惯:发病较高,它在婴幼儿时期居于一种正常的神经反射,在2-3岁以前均可视为正常生理活动,4-6岁应会逐渐消失,如继续出现便可视为不良习惯。由于吮指时,拇指放在正在盟出的上下前牙处,会阻止前牙正常盟出,导致闭口时上下前牙间出现圆形的间隙,称为开,由于吸吮作用长久持续,口内气压降低,加上颊部肌肉的压迫作用,会使牙弓变窄,上前牙前突,开唇露齿,拇指压在硬腭上,还可使其凹陷,阻碍鼻腔向下发育。

2.2舌习惯:是指舌尖不停地舔牙齿,如果常将舌尖放于上下前牙之间,会导致开,舌前伸抵触下前牙,可使下颌向前移位,形成下颌前凸畸形,俗称“地包天”,学名反;舌同时抵触上下前牙可使上下牙均向前移位,导致双牙弓或双颌前突。

2.3唇习惯:(1)咬上唇可造成下颌前凸,上牙拥挤并向舌侧倾斜;(2)咬下唇可以使下颌后缩,下牙拥挤,上牙前凸呈“鸟嘴状”;偏侧咀嚼:可使牙弓向咀嚼侧旋转,使下颌向咀嚼侧偏斜,导致脸型左右不对称。

2.4咬物习惯:指习惯性地啃咬物品,如长久的使用一处牙齿,就会形成咬物处牙齿的小开。

2.5睡眠习惯:睡眠时经常用手、拳头枕在一侧脸下或用手托着,均可导致颌面发育异常及面部不对称。

儿童时期的口腔不良习惯与儿童的口腔生理习惯,牙齿的替换都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并与某些疾病及精神因素还有关联,如饥饿、烦躁、紧张,或是单纯的模仿,因为这些习惯的致畸过程是缓慢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所以在在牙畸形被明显发现之前往往得不到重视,因此家长就有必要掌握、了解这些不良习惯所造成的危害,及早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3 注意口腔清洁卫生

由于人在睡眠期间,口腔运动少,唾液分泌量低,口腔的自洁作用差,如果睡前刷牙后进食易患龋病和牙龈炎。儿童应该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尽量减少吃零食的习惯。这是预防的关键,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选用含氟牙膏及保健儿童牙刷,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竖刷牙法。

4 定期的口腔检查

3~6岁时儿童患龋病的高峰期,该阶段牙弓开始发生变化,出现牙间隙,为换牙做准备,但易造成食物嵌塞,引发邻面龋。龋病早期治疗时间短、痛苦少、效果好,花费少。所以提倡学龄前儿童6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的检查。在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同时,医生应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口腔健康指导,增强家长和孩子的口腔健康意识。

5 合理应用氟防龋

氟化物能预防蛀牙,是20世纪预防口腔医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合理使用将大大降低蛀牙的发生率,但在使用时也应注意使用的量及儿童的年龄,婴幼儿要慎用。建议使用含氟凝胶和含氟泡沫,应由口腔专业人员来完成。

6 窝沟封闭剂防龋

当孩子牙萌出后,可去医院用窝沟封闭剂涂于牙面上保护牙齿,材料固化后可长期保留在窝沟裂隙中,阻挡了细菌的侵蚀,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口健康的好牙,牙齿健康以预防为主,预防牙病、爱牙护齿从小做起,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家长们的重要责任。

有些家长的观念是,没有牙病不会去看牙医。专家提醒,在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时就应该带他去看牙医,最迟也要在一岁前去检查,而且之后每隔三个月就带孩子复查一次。儿童看牙医不光是防龋齿,还要让医生看牙齿的成长状况和咬合情况等,若有异常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家长要注意消除儿童惧怕牙科医生的恐惧心理,培养孩子定期看牙医的习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学龄期儿童正处于乳、恒牙替换的混合牙列期,也是颌骨和牙弓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建立恒牙牙合的关键时期,又是第一恒磨牙最易发生龋病的时期,因此要加强第一恒磨牙的预防保健。恒牙萌出后需做窝沟封闭,这是一种预防龋齿的最佳方法。

儿童口腔保健小常识幼儿园

儿童口腔保健小常识幼儿 园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儿童为什么容易患龋齿 小儿易患龋齿是因为小儿爱吃细软的食物,比如糕点、饼干、糖果、果汁等。这些食物含糖多,又易粘在牙上不容易清除。对细菌的繁殖有利。在加上小儿刚萌出的牙齿并不完善,钙化程度低,耐酸性差,自然更容易被腐蚀。另外小儿乳牙硬组织厚度只有2毫米,龋洞很容易穿透牙齿表层进入深层,进展很快。 二、乳牙龋齿要治吗 很多家长会有误区,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患了龋齿不治也没关系,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儿童6月至6岁时的牙列叫乳牙列,乳牙列的缺失,小则影响咀嚼功能、影响恒牙的发育萌出;大则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发音,面型等。小儿乳牙龋发展快,破坏广,不仅造成牙齿组织损害,还可带来其它一些局部及全身性的危害,因为龋洞只要一形成就不可能自愈。乳牙一旦出现龋坏,要进行充填治疗。如果龋坏过深,或患牙曾出现疼痛,应尽早进行牙根治疗等,防止恒牙胚受损害。 三、预防龋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饭后用温开水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3分钟。牙刷和牙膏要选用儿童专用的产品,牙刷要2-3个月后更换一次。刷牙顺序为:由前向后,由外向里。刷上牙时由上向下刷,刷下牙时由下往上刷,刷咬合面时先来回横刷几遍,刷去牙齿表面的污垢,再上下来回竖刷,清除牙缝里的残留物。

2.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平时要少吃糖果,尤其是临睡前不要吃糖,预防龋齿。此外,要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头等异物,不用舌头舐牙齿。3.如果牙齿有病,应及时就医。遇有蛀牙坏牙,应予以修补或拔除。 附:牙齿常识 人的一生总共有两副牙齿:乳牙和恒牙。 乳牙:是人的第一副牙齿,共20颗。从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到3岁时基本长齐。 恒牙:是人的第二副牙齿,共32颗。从6岁开始乳牙就开始逐渐脱落,恒牙开始萌出,取代乳牙,除了第三磨牙外,其余28颗一般在12岁左右就全部萌出。第三磨牙萌出的时间较晚,在18-30岁萌出,有的终生不萌出或部分萌出(全部共4颗)。 恒牙是人的最后一副牙齿,恒牙脱落后,脱落的部位将不再有牙齿萌生了。

6岁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0-6岁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家长进行口腔保健指导,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儿童龋病等口腔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在儿童健康检查时,进行口腔保健指导和口腔疾病筛查,并指导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问诊。 询问儿童的喂养、饮食及口腔护理情况,了解是否喜食甜食、进食甜食的频率,是否有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是否使用安抚奶嘴,口腔清洁、刷牙等卫生习惯。 (二)口腔疾病筛查。 1.面部检查。检查是否有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 2.牙齿、口腔黏膜和舌系带的检查。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颜色、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乳牙有无早萌、滞留、反咬合。检查有无口腔溃疡、鹅口疮、舌系带过短等异常。 3.龋齿检查。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三)口腔保健指导。 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 1.喂养。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儿应当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或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减少每天吃甜食及饮用碳酸饮品的频率,

预防龋病的发生;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或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建议这一时期使用磨牙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尤其在每次进食以后。牙齿萌出后,家长应当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2次。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选用婴幼儿牙刷为幼儿每天刷牙2次。3岁以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侧、舌侧及咬合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儿童刷牙1次(最好是晚上),保证刷牙的效果。当儿童学会含漱时,建议使用儿童含氟牙膏。 5.纠正不良习惯。幼儿期尽量不用安抚奶嘴;纠正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6.口腔健康检查。儿童应该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由家长选择具备执业资质的口腔医疗机构检查牙齿,请医生帮助判断孩子牙齿萌出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此后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 7.局部应用氟化物预防龋病。3岁以上儿童可接受由口腔专业人员实施的局部应用氟化物防龋措施,每年2次。对龋病高危儿童,可适当增加局部用氟的次数。 8.窝沟封闭预防龋病。窝沟封闭是预防磨牙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应当由口腔专业人员对儿童窝沟较深的乳磨牙及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达到预防窝沟龋的作用。 (四)转诊。

口腔保健学习心得

学号:14101010470 专业:临床 姓名:邹毅 口腔保健学习心得 虽然我是一名临床专业的学生,但是很喜欢口腔专业知识,所以选修了老师的口腔保健课。因为高中时因为蛀牙而去补牙,成为了我的一个心理阴影,所以我希望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让我更多的了解口腔保健方面的知识。 果然我的选择非常正确,通过选修口腔保健学这门课我收获了很多,使我更加懂得对口腔的护理工作,从而使自己的口腔处于健康状态。首先我了解了口腔保健的重要意义,口腔保健医学涉及到口腔医学的各个方面,通过预防或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达到促进良好的口腔健康与功能。口腔是我们食物进入体内的首要关口,只有控制好口腔的健康才能更好的使整个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其次,让我学会了怎样预防口腔疾病。 1、防治龋齿等牙病不宜用盐水漱口。民间常有用盐水漱口来防治牙病或健身,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此法防治牙病是有害无益。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盐水对龋齿和牙周炎没有任何治疗作用。经常用盐水漱口还可能使牙周炎加重、恶化;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炎等病人来说,经常用盐水漱口会使上述疾病加重。因为口腔粘膜可迅速吸收盐水中的钠离子,使血中的钠离子升高,导致血

管壁受损,从而容易发生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2、口腔溃疡不是缺乏维生素B2所致。现代医学研究表示,复发性口腔溃疡阿佛它口疮,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当后天身体发生某些变化时,如胃肠功能紊乱、妇女月经失调,体内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精神紧张、劳累或感冒等抵抗力下降,都会诱发口腔溃疡。所以单用维生素B2治疗无效。目前,还没有根治此病的药物,只能对症治疗,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类的新鲜食物,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祛除诱发因素,以减少复发。 3、单纯限制糖的摄入量不能降低龋齿的发生率。预防龋齿的最好方法不是限制孩子吃糖,而是在怀孕期间和胎儿出生后早期保证充足的营养,使牙齿发育钙化完善。让孩子养成吃过甜食后漱口或刷牙的良好习惯,就可避免细菌利用糖发酵产生酸、破坏牙齿,食后漱口防龋的方法比限制吃糖好。 4、发生口腔疱疹、单纯疱疹等时,应该避免性生活。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口腔和生殖器部位都存在Ⅰ型和Ⅱ型疱疹病毒,而且这两型病毒都可引起上述任何一个部位的感染。性生活过程中,有些人会通过手、口、生殖器的联系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 过去我对口腔一直都不了解,一提到口腔治疗,脑子里就只会想到拔牙,安假牙,压根就没有把口腔当成医学的一个分类,也没有想过要当一名牙医。但是通过这个学期的口腔医学导论和口腔医院见习,我对口腔医学有了新的认识,意识到了它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对口腔医生这个职业也有了新的看法,了解了它的就业前景,除此之外,

儿童口腔保健小常识 幼儿园

一、儿童为什么容易患龋齿? 小儿易患龋齿是因为小儿爱吃细软的食物,比如糕点、饼干、糖果、果汁等。这些食物含糖多,又易粘在牙上不容易清除。对细菌的繁殖有利。在加上小儿刚萌出的牙齿并不完善,钙化程度低,耐酸性差,自然更容易被腐蚀。另外小儿乳牙硬组织厚度只有2毫米,龋洞很容易穿透牙齿表层进入深层,进展很快。 二、乳牙龋齿要治吗? 很多家长会有误区,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患了龋齿不治也没关系,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儿童6月至6岁时的牙列叫乳牙列,乳牙列的缺失,小则影响咀嚼功能、影响恒牙的发育萌出;大则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发音,面型等。小儿乳牙龋发展快,破坏广,不仅造成牙齿组织损害,还可带来其它一些局部及全身性的危害,因为龋洞只要一形成就不可能自愈。乳牙一旦出现龋坏,要进行充填治疗。如果龋坏过深,或患牙曾出现疼痛,应尽早进行牙根治疗等,防止恒牙胚受损害。 三、预防龋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饭后用温开水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3分钟。牙刷和牙膏要选用儿童专用的产品,牙刷要2-3个月后更换一次。刷牙顺序为:由前向后,由外向里。刷上牙时由上向下刷,刷下牙时由下往上刷,刷咬合面时先来回横刷几遍,刷去牙齿表面的污垢,再上下来回竖刷,清除牙缝里的残留物。

2.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平时要少吃糖果,尤其是临睡前不要吃糖,预防龋齿。此外,要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头等异物,不用舌头舐牙齿。 3.如果牙齿有病,应及时就医。遇有蛀牙坏牙,应予以修补或拔除。 附:牙齿常识 人的一生总共有两副牙齿:乳牙和恒牙。 乳牙:是人的第一副牙齿,共20颗。从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到3岁时基本长齐。 恒牙:是人的第二副牙齿,共32颗。从6岁开始乳牙就开始逐渐脱落,恒牙开始萌出,取代乳牙,除了第三磨牙外,其余28颗一般在12岁左右就全部萌出。第三磨牙萌出的时间较晚,在18-30岁萌出,有的终生不萌出或部分萌出(全部共4颗)。 恒牙是人的最后一副牙齿,恒牙脱落后,脱落的部位将不再有牙齿萌生了。

第七章 社区口腔保健

打印本页第七章社区口腔保健[题目答案分离版] 字体:大中小 一、A1 1、在牙周疾病流行病学的集体备课时,王教授指出研究生甲对流行因素的提法有一处是不对的 A.发达国家患病率低 B.发展中国家患病率高 C.我国中小学生牙龈炎高 D.5岁儿童就可能患牙龈炎 E.发达国家城市高于农村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2、某厂医院口腔科要对全厂职工开展牙周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WH0的标准,应该采用的指数是 A.软垢指数 B.牙石指数 C.牙龈指数 D.龈沟出血指数 E.社区牙周指数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七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WHO倡导的基本口腔保健的组成包括 A.口腔健康教育,可负担得起的含氟牙膏,窝沟封闭 B.口腔健康教育,可负担得起的含氟牙膏,非创伤修复治疗 C.口腔健康教育,口腔急诊治疗,可负担得起的含氟牙膏 D.口腔急诊治疗,可负担得起的含氟牙膏,窝沟封闭 E.口腔急诊治疗,可负担得起的含氟牙膏,非创伤修复治疗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基本口腔保健的三个组成部分 (1)口腔急诊治疗 (2)可负担得起的含氟牙膏 (3)非创伤修复治疗 【该题针对“WHO倡导基本口腔保健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4、WHO的社区口腔保健模式把保健分为 A.口腔急诊保健,初级口腔卫生保健,一级转诊保健,二级转诊保健 B.口腔急诊保健,初级口腔卫生保健,一级转诊保健 C.口腔急诊保健,初级口腔卫生保健,二级转诊保健 D.初级口腔卫生保健,一级转诊保健,二级转诊保健 E.口腔急诊保健,一级转诊保健,二级转诊保健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WHO的社区口腔保健模式是依据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把保健分为3级:初级卫生保健,一级转诊保健,二级转诊保健。虽然在不同国家与不同情况下,它们之间会有很大差别,但至少这三级活动是相互补充的。 5、社区口腔保健的重点是 A.口腔健康调查 B.口腔问卷调查 C.预防项目 D.口腔疾病的早期治疗 E.口腔功能的恢复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社区口腔保健模式,以完整的健康概念作指导,形成一定的社区口腔健康目标和个人口腔健康目标,以自我口腔保健为基础,初级卫生保健为途径,并以它的支持系统为后盾;采用口腔健康状况干预指数作为标准,形成社区口腔健康目标管理,建立合理的培训系统与计划,采用模拟培训方法,培训各类服务人员,为社区所有成员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并对已患病者提供适当治疗,使疾病停止于早期阶段,防止口腔功能丧失;改变传统的基本治疗方法,尽可能提供非侵入性保健;必须能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并保持口腔健康,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预防项目必须成为重点,只有在预防项目不成功时,才采用修复与医疗保健措施,尽可能减少功能丧失。 【该题针对“第七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6、氟牙症的着色改变是由于 A.牙齿发育过程中氟与釉质结合 B.釉质基质遇光发生化学变化 C.外来色素渗入釉质所致 D.釉质内有机质遗留造成 E.釉质发育不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儿童口腔保健小常识幼儿园

儿童口腔保健小常识幼 儿园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儿童为什么容易患龋齿? 小儿易患龋齿是因为小儿爱吃细软的食物,比如糕点、饼干、糖果、果汁等。这些食物含糖多,又易粘在牙上不容易清除。对细菌的繁殖有利。在加上小儿刚萌出的牙齿并不完善,钙化程度低,耐酸性差,自然更容易被腐蚀。另外小儿乳牙硬组织厚度只有2毫米,龋洞很容易穿透牙齿表层进入深层,进展很快。 二、乳牙龋齿要治吗? 很多家长会有误区,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患了龋齿不治也没关系,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儿童6月至6岁时的牙列叫乳牙列,乳牙列的缺失,小则影响咀嚼功能、影响恒牙的发育萌出;大则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发音,面型等。小儿乳牙龋发展快,破坏广,不仅造成牙齿组织损害,还可带来其它一些局部及全身性的危害,因为龋洞只要一形成就不可能自愈。乳牙一旦出现龋坏,要进行充填治疗。如果龋坏过深,或患牙曾出现疼痛,应尽早进行牙根治疗等,防止恒牙胚受损害。 三、预防龋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饭后用温开水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3分钟。牙刷和牙膏要选用儿童专用的产品,牙刷要2-3个月后更换一次。刷牙顺序为:由前向后,由外向里。刷上牙时由上向下刷,刷下牙时由下往上刷,刷咬合面时先来回横刷几遍,刷去牙齿表面的污垢,再上下来回竖刷,清除牙缝里的残留物。 2.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平时要少吃糖果,尤其是临睡前不要吃糖,预防龋齿。此外,要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头等异物,不用舌头舐牙齿。 3.如果牙齿有病,应及时就医。遇有蛀牙坏牙,应予以修补或拔除。 附:牙齿常识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 如今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但仍有很多方面存在着误区,总的来说可以用“三多三少”来概括: 一是老百姓关心口腔健康的多了,掌握正确口腔保健知识的却还很少。大多数市民缺乏完备的口腔知识,对于口腔保健的认识还仅停留在每天刷牙的层面。此外,四城市居民普遍没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习惯,只有在发生严重牙疼等剧烈口腔问题的时候,才会主动寻求治疗。 二是每天坚持刷牙两次的人多了,真正能做到有效刷牙的却还很少。数据显示,我国大城市的刷牙率已经超过99%,但是真正做到有效刷牙的比例还不足1%。 三是愿意把钱花在口腔健康上的人多了,但知道怎么花钱的却还很少。 口腔疾病会引来八大病症 糖尿病: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与牙周病发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牙周炎和糖尿病有双向关系,且互为高危因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常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口腔病变,在糖尿病人群中,牙周病的发病率高,病变损害严重且进展更迅速。同时,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显差于无牙周疾病的患者。 胃肠道疾病:食物靠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后吸收营养。第一关是在口腔内通过充分咀嚼的机械消化以及在咀嚼食物时和唾液混合后的化学消化,再吞咽到胃,靠胃液和肠液消化吸收。口腔卫生不好,有些致病菌在胃里就会繁殖。研究证明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而在不清洁口腔的牙菌斑中也检出了这种细菌,药物很容易清除肠胃中的幽门螺杆菌,而牙菌斑中的幽门螺杆菌难以清除,成为细菌库。 心脏疾病:口腔疾病的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可侵入血液,可产生相关抗体、凝集素等,加重或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大量研究证实牙周炎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与急性发作或总的死亡率均有显著相关。 脑血管疾病:和牙周炎诱发心肌梗塞和冠心病一样,牙周炎也可诱发缺血性脑中风。牙周炎成为脑中风、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研究证明牙周炎作为脑卒中的危险因子大于吸烟,而且独立于其他已知的危险因子。 呼吸道疾病:口腔疾病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相关性较强。据有关资料统计,肺炎80%的诱因是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而这些分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家长进行口腔保健指导,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儿童龋病等口腔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在儿童健康检查时,进行口腔保健指导和口腔疾病筛查,并指导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问诊。 询问儿童的喂养、饮食及口腔护理情况,了解是否喜食甜食、进食甜食的频率,是否有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是否使用安抚奶嘴,口腔清洁、刷牙等卫生习惯。 (二)口腔疾病筛查。 1.面部检查。检查是否有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 2.牙齿、口腔黏膜和舌系带的检查。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颜色、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乳牙有无早萌、滞留、反咬合。检查有无口腔溃疡、鹅口疮、舌系带过短等异常。

3.龋齿检查。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三)口腔保健指导。 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 1.喂养。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儿应当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或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减少每天吃甜食及饮用碳酸饮品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或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建议这一时期使用磨牙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尤其在每次进食以后。牙齿萌出后,家长应当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2次。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选用婴幼儿牙刷为幼儿每天刷牙2次。3岁以

口腔卫生预防保健知识

口腔卫生预防保健知识 一、正确的刷牙与漱口 刷牙是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方法。养成每日刷牙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可去除菌斑和软垢,并借助牙刷的按摩作用增进牙龈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上皮组织的角化程度,从而有助于增强牙齿的防龋能力,维护牙龈的健康。 刷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每个人的牙齿、牙周状况来选择。刷牙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容易清洁牙齿,不损伤牙周、牙体组织和容易掌握。常用的方法是竖刷法,又称旋转刷牙法。其基本方法是:刷上牙外面时,由上向下旋转牙刷;刷下牙里面时,由下向上旋转牙刷;刷上前牙里面时,由上向下拉动牙刷;刷下前牙里面时,由下向上提拉牙刷;刷上下咬合面时,将牙刷按压在咬合面上前后来回刷。各部位可重复动作8-10次。一般主张起床后和临睡前各刷牙一次,每次约需3分钟。 漱口的目的是能除去食物碎屑和部分软垢,能暂时减少口腔微生物的数量。漱口的方法是,将漱口液含在口内,咬牙闭口,两颊和唇用力鼓动,使溶液能够在口内充分地接触牙齿、牙龈和黏膜表面,利用往返流动的水力反复地冲击口腔各个部位,使贮留在牙体的沟裂区、牙颈部、牙间隙、唇颊沟等处的食物碎屑和部分牙垢清除,口腔内微生物的浓度也相应地减少。 二、儿童乳牙龋坏要补吗? 很多父母虽然已经看到孩子的牙齿出现了很多龋洞,却不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医治,他们认为乳牙最终将被恒牙代替而不重视乳牙。其实,乳牙患龋,如果不早医治,很快就会由小洞变成大洞,并发牙髓炎症,孩子将痛得不能吃东西,晚上不能睡觉,影响咀嚼食物,引起消化不良及其他全身疾病。乳牙发生龋坏或牙周组织发炎,还可能长期流脓,引起恒牙发育不良,影响恒牙的萌出与排列,伴发恒牙的错合畸形。所以,乳牙龋坏需早期治疗。

儿童口腔保健知识(讲稿)

儿童口腔保健知识讲座稿 时间:2014年地点:罗雄镇幼儿园 1.龋齿是怎样形成的? 龋齿俗称"虫牙",但并不是由一条条肉眼能看到的小虫子咬的。龋齿是牙齿表面的细菌在作怪。我们每个人的口腔里都存在大量的细菌,许许多多的细菌堆积起来,混杂着它们的代产物和唾液中的一些成分粘在牙齿的表面就形成了一层菌斑。菌斑中的细菌以糖为养料,能够把糖变成酸。我们的牙齿虽然很硬,但容易受到酸的侵蚀而脱矿,时间长了,牙上就会出现龋洞了。特别是新长出的牙和发育不良的牙,对这种侵蚀的抵抗力更弱,更容易患龋。根据1995-1998年进行的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是76.55%,龋均为4.48,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为75.56%,龋均为4.18。恒牙患龋的情况是,12岁的恒牙患龋率为45.81%,而65-74岁的患龋率为64.75%,可见12岁以前是恒牙患龋的高发期,我国儿童在12岁以前已有近一半的人口患龋病,所以,预防"龋齿从小做起"是非常重要的。 2.龋齿有那些危害? 得了龋齿,起初可能没有症状。渐渐地吃东西时会感到牙疼,不敢用患侧牙咀嚼。在儿童如果长期只用一侧牙咀嚼,会造成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脸一边大一边小。若经常牙疼得不能好好吃饭,会出现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如果龋齿进一步发展到牙根尖的脓肿,一方面可能波及到乳牙根尖正在生长发育的恒牙,造

成恒牙列的一些问题;另外,牙根尖的脓肿也是一个慢性病灶,其中的细菌可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在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弄不好会引起心脏、肾、关节等重要器官发病。如果龋齿发生在前牙,造成前牙的残冠残根,或缺失,还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和容貌,甚至可能造成儿童的自卑心理,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 另外,牙根尖的脓肿也是一个慢性病灶,其中的细菌可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在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弄不好会引起心脏、肾、关节等重要器官发病。如果龋齿发生在前牙,造成前牙的残冠残根,或缺失,还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和容貌,甚至可能造成儿童的自卑心理,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 3.得了龋齿怎么办 一般来说,龋齿不治是不能自愈的。在我们知道了很多龋齿的危害后,就应知道发现龋齿要及时治疗。一个小浅洞,简单补一下就行了,痛苦很小。要是等到牙疼得厉害,甚至肿起来再治,可就麻烦了。有些牙坏得没法再治,只好被拔除。 4.乳牙龋齿要补吗? 有人认为乳牙反正要替换坏了不必治,那可就错了。虽然下乳前牙从5-6岁开始替换,而乳磨牙要到12-13岁才能替完。如果乳牙患了龋齿而不治疗,不仅会造成我们上面讲的危害外,当乳牙龋齿发展成根尖炎后,还会影响到颌骨乳牙下方恒牙胚的发育,造成恒牙发育不良甚至停止发育;如果在正常乳恒牙替换之前乳牙早失,会出现恒牙萌出位置不够,造成恒牙排列不齐,影响孩子一生的口

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大全

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大全 儿童口腔也是儿童护理的重要方面哦,不注重儿童口腔健康话,对儿童以后的口部生长有很大影响哦。下面本人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儿童口腔保健知识一、婴幼儿期 平衡膳食和健康行为是维护婴幼儿口腔健康的必要条件 1、平衡膳食 婴幼儿时期全部的乳牙和大部分的恒牙都在形成和钙化,也是身体快速生长发育期。因此,保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富含无机物如钙、铁、磷等的食物,才有利于牙齿的正常发育。 5-6月以前应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获得全部的营养。5- 6月后,建议添加富含铁的干谷物类,提供适当的零食(如水果)、无糖的谷类食物、无盐饼干和乳酪。一方面满足婴儿生 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培养婴儿的咀嚼能力,为过渡到断乳做准备。 2、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品,它具有热量高,富含婴儿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还有较多的酶和抗体,有利婴儿的消化、吸收和抵抗疾病。直接哺乳既方便又卫生、经济。所以提倡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喂奶时应注意喂奶姿势,最好坐姿抱着孩子喂,左右轮换喂奶,以免影响婴儿颌面部的生长发育。 虽然从妇幼保健的角度来说,提倡按需喂养母乳至2岁,但从口腔保健来说超长期的母乳喂养会增加患龋的风险。所以更应提倡按需规律喂养。

3、人工喂养注意事项 奶瓶是人工喂养的工具。奶瓶喂养时应选用适合婴儿年龄的奶嘴,避免因孔洞太大奶夜流得过快,使咀嚼肌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喂奶时应抱着婴儿喂,避免让孩子躺着喝奶,不要把奶瓶压住上前牙,以免影响颌面发育。 婴幼儿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含着装有奶或其他甜饮料的奶瓶作为安慰剂,尤其是打盹和睡觉时。另外,应注意奶瓶中的内容物,奶瓶中应该只有水和牛奶。 4、限制含糖饮料和食物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来源,是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之一。但精制碳水化合物问题主要是其中的糖类与龋齿的发生有关。家长应限制含糖饮料和食物的摄入,减少糖的用量和食用频率。 儿童1岁后,尽量在两餐间仅给水或不加糖的奶。天然果汁含糖很高,给孩子喝时尽量用杯子喝。如果孩子能直接吃水果的话,应直接吃水果对牙损伤最小。 5、不要把细菌口-口相传传递给孩子 口腔中的唾液是细菌传播的载体。喂养人可以通过亲吻、用自己的筷子喂孩子、把食物嚼碎喂给孩子、把食物放到自己口中试温度等方式把口腔中的致病细菌传播给孩子,其中致龋细菌越早传播给孩子,孩子越易早患龋齿。所以看护人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纠正不良的喂养方式,避免把致病菌传播给婴幼儿。 儿童口腔保健知识二、学龄前期及学龄期 鼓励儿童多吃纤维性食物,增强咀嚼功能 1、纤维性食物有利于儿童健康 儿童应注意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特别是多吃蔬菜

口腔保健学习心得(总结类)

学号: 专业:临床 姓名:邹毅 口腔保健学习心得 虽然我是一名临床专业的学生,但是很喜欢口腔专业知识,所以选修了老师的口腔保健课。因为高中时因为蛀牙而去补牙,成为了我的一个心理阴影,所以我希望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让我更多的了解口腔保健方面的知识。 果然我的选择非常正确,通过选修口腔保健学这门课我收获了很多,使我更加懂得对口腔的护理工作,从而使自己的口腔处于健康状态。首先我了解了口腔保健的重要意义,口腔保健医学涉及到口腔医学的各个方面,通过预防或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达到促进良好的口腔健康与功能。口腔是我们食物进入体内的首要关口,只有控制好口腔的健康才能更好的使整个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其次,让我学会了怎样预防口腔疾病。 、防治龋齿等牙病不宜用盐水漱口。民间常有用盐水漱口来防治牙病或健身,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此法防治牙病是有害无益。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盐水对龋齿和牙周炎没有任何治疗作用。经常用盐水漱口还可能使牙周炎加重、恶化;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炎等病人来说,经常用盐水漱口会使上述疾病加重。因为口腔粘膜可迅速吸收盐水中的钠离子,使血中的钠离子升高,导致血管壁受损,从而容易发生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口腔溃疡不是缺乏维生素所致。现代医学研究表示,复发性口腔溃疡阿佛它口疮,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当后天身体发生某些变化时,如胃肠功能紊乱、妇女月经失调,体内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精神紧张、劳累或感冒等抵抗力下降,都会诱发口腔溃疡。所以单用维生素治疗无效。目前,还没有根治此病的药物,

只能对症治疗,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类的新鲜食物,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祛除诱发因素,以减少复发。 、单纯限制糖的摄入量不能降低龋齿的发生率。预防龋齿的最好方法不是限制孩子吃糖,而是在怀孕期间和胎儿出生后早期保证充足的营养,使牙齿发育钙化完善。让孩子养成吃过甜食后漱口或刷牙的良好习惯,就可避免细菌利用糖发酵产生酸、破坏牙齿,食后漱口防龋的方法比限制吃糖好。 、发生口腔疱疹、单纯疱疹等时,应该避免性生活。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口腔和生殖器部位都存在Ⅰ型和Ⅱ型疱疹病毒,而且这两型病毒都可引起上述任何一个部位的感染。性生活过程中,有些人会通过手、口、生殖器的联系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 过去我对口腔一直都不了解,一提到口腔治疗,脑子里就只会想到拔牙,安假牙,压根就没有把口腔当成医学的一个分类,也没有想过要当一名牙医。但是通过这个学期的口腔医学导论和口腔医院见习,我对口腔医学有了新的认识,意识到了它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对口腔医生这个职业也有了新的看法,了解了它的就业前景,除此之外,我还从医生和老师那里学到了不少口腔预防保健常识,真的受益匪浅。 口腔颌面外科主要是对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涎腺以及颈部某些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颌面外科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作为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颌面部疾病方面与口腔内、外科,口腔修复科等有关学科不可分割;另一方面,由于它自身的外科属性,口腔医学也可以看作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与普通外科、整形外科以及内、儿科等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 口腔内科主要是治疗牙髓病,例如常见的龋齿。现在多采用根管治疗,既可

儿童口腔保健小常识,幼儿园

儿童口腔保健小常识 一、儿童为什么容易患龋齿? 小儿易患龋齿是因为小儿爱吃细软的食物,比如糕点、饼干、糖果、果汁等。这些食物含糖多,又易粘在牙上不容易清除。对细菌的繁殖有利。在加上小儿刚萌出的牙齿并不完善,钙化程度低,耐酸性差,自然更容易被腐蚀。另外小儿乳牙硬组织厚度只有2毫米,龋洞很容易穿透牙齿表层进入深层,进展很快。 二、乳牙龋齿要治吗? 很多家长会有误区,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患了龋齿不治也没关系,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儿童6月至6岁时的牙列叫乳牙列,乳牙列的缺失,小则影响咀嚼功能、影响恒牙的发育萌出;大则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发音,面型等。小儿乳牙龋发展快,破坏广,不仅造成牙齿组织损害,还可带来其它一些局部及全身性的危害,因为龋洞只要一形成就不可能自愈。乳牙一旦出现龋坏,要进行充填治疗。如果龋坏过深,或患牙曾出现疼痛,应尽早进行牙根治疗等,防止恒牙胚受损害。 三、预防龋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饭后用温开水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3分钟。牙刷和牙膏要选用儿童专用的产品,牙刷要2-3个月后更换一次。刷牙顺序为:由前向后,由外向里。刷上牙时由上向下刷,刷下牙时由下往上刷,刷咬合面时先来回横刷几遍,刷去牙齿表面的污垢,再上下来回竖刷,清除牙缝里的残留物。 2.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平时要少吃糖果,尤其是临睡前不要吃糖,预防龋齿。此外,要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头等异物,不用舌头舐牙齿。 3.如果牙齿有病,应及时就医。遇有蛀牙坏牙,应予以修补或拔除。

儿童口腔保健小常识 附:牙齿常识 人的一生总共有两副牙齿:乳牙和恒牙。 乳牙:是人的第一副牙齿,共20颗。从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到3岁时基本长齐。 恒牙:是人的第二副牙齿,共32颗。从6岁开始乳牙就开始逐渐脱落,恒牙开始萌出,取代乳牙,除了第三磨牙外,其余28颗一般在12岁左右就全部萌出。第三磨牙萌出的时间较晚,在18-30岁萌出,有的终生不萌出或部分萌出(全部共4颗)。 恒牙是人的最后一副牙齿,恒牙脱落后,脱落的部位将不再有牙齿萌生了。

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常识

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常识 龋病是儿童口腔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易波及牙髓,而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影响继生恒牙乳牙替换,甚至影响颌骨的生长发育,还可能造成消化功能降低,营养失调导致生长发育缓慢。 怎样才能拥有一口健康洁白排列整齐的牙齿呢?首先应从小开始关注孩子的牙齿,以便孩子顺利的度过换牙期长出健康整齐的牙齿。 一、健康完整的乳牙列是恒牙健康的基础 完整健康的乳牙列能够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可保障恒牙和颌面部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利于孩子准确发音,引导恒牙正常萌出,使儿童获得健康并使用终生的恒牙。 二、鼓励儿童多吃纤维性食物,增强咀嚼功能 健康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会使儿童受益终生。儿童应注意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特别是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等纤维含量高、营养又丰富的食物,这样,既有利于牙齿的自洁作用、不易患龋病,又有利于口腔颌面的生长发育,促使牙齿排列整齐,增强咀嚼功能。 三、刷牙后睡前不再进食 由于人在睡眠期间口腔运动少,唾液分泌量低,口腔的自洁作用差,如果刷牙后睡前再进食易患龋病和牙龈炎。此外,儿童应养成规律饮食的习惯,除每日三餐外,尽量少吃零食。如果吃零食也应有规律,可在两正餐之间加零食。 四、儿童学习刷牙,家长应帮助和监督 从3~4岁开始,儿童动手能力和四肢协调性明显增强,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舌侧需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侧、舌侧及咬合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孩子刷牙1次(最好是晚上),直到上小学,这样才能保证刷牙的效果。 五、帮助孩子尽早戒除口腔不良习惯 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有:吮指、咬下唇、吐舌、口呼吸等,应尽早戒除,否则会造成上颌前突、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等口颌畸形。如果3岁以上的儿童仍存在上述不良习惯,且不能通过劝导而戒除,应及时到医院诊治,通过适当的矫正方法,帮助其戒除不良习惯。对有口呼吸习惯的孩子,应检查其上呼吸道是否通畅,治疗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鼻甲

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健康促进

第六章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健康促进 打印本页 字体:大中小 [题目答案分离版] 一、A1 1、口腔健康调查一般不用 A.菌斑指数 B.牙周病指数 指数 D.牙龈指数 E.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2、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A.课堂教育 B.个别交谈 C.小型讨论会 D.大众传播渠道

E.组织社区活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口腔健康教育一般采取四种教育方法。 (1)个别交谈:口腔专业人员就口腔健康问题与预防保健问题与就诊患者、单位领导、儿童家长、社区保健人员等进行交谈、讨论。由于此方式是双向的信息交流,交谈的针对性强,讨论比较深入,效果好。(2)组织小型讨论会:社区座谈会、专家研讨会、专题讨论会、听取群众意见会等。参加者除口腔专业人员、决策者之外,应广泛吸收不同阶层的群众。 (3)借助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电影、广播、街头展板与宣传橱窗等传播口腔健康信息,反复强化公众已有的口腔卫生知识,干预不健康的行为。大众传媒的优点是覆盖面大。能较快地吸引公众注意力,使之集中到有待解决的口腔健康问题上来。 (4)组织社区活动: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和社会团体与单位(企业、学校、机关)的有组织活动,使人们提高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引起兴趣,产生强烈的口腔健康愿望,强化口腔健康服务资源的利用。 【该题针对“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3、口腔健康教育材料要具有 A.科学性、准确性、知识性、针对性

B.科学性、准确性、知识性、实用性 C.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 D.准确性、知识性、针对性、实用性 E.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针对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口腔健康教育信息应强调准确和严谨,应体现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对目标人群与口腔疾病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别是大众传媒在传播口腔健康信息时应慎重,防止不准确的信息误传。 在组织大型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中,更应重视教育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与知识性。 4、WH0的2010年的口腔健康目标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无牙颌率 A.<1% B.<2% C.<5% D.<10% E.<15%

关于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讲座讲稿

关于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讲座讲稿儿童口腔防治知识讲座 王丽杰 1.龋齿是怎样形成的, 龋齿俗称"虫牙",但并不是由一条条肉眼能看到的小虫子咬的。龋齿是牙齿表面的细菌在作怪。我们每个人的口腔里都存在大量的细菌,许许多多的细菌堆积起来,混杂着它们的代谢产物和唾液中的一些成分粘在牙齿的表面就形成了一层菌斑。菌斑中的细菌以糖为养料,能够把糖变成酸。我们的牙齿虽然很硬,但容易受到酸的侵蚀而脱矿,时间长了,牙上就会出现龋洞了。特别是新长出的牙和发育不良的牙,对这种侵蚀的抵抗力更弱,更容易患龋。根据1995-1998年进行的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是76.55%,龋均为4.48,北京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为75.56%,龋均为4.18。恒牙患龋的情况是,12岁的恒牙患龋率为45.81%,而65-74岁的患龋率为64.75%,可见12岁以前是恒牙患龋的高发期,我国儿童在12岁以前已有近一半的人口患龋病,所以,预防"龋齿从小做起"是非常重要的。 2.龋齿有那些危害, 得了龋齿,起初可能没有症状。渐渐地吃东西时会感到牙疼,不敢用患侧牙咀嚼。在儿童如果长期只用一侧牙咀嚼,会造成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脸一边大一边小。若经常牙疼得不能好好吃饭,会出现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如果龋齿进一步发展到牙根尖的脓肿,一方面可能波及到乳牙根尖正在生长发育的恒牙,造成恒牙列的一些 问题;另外,牙根尖的脓肿也是一个慢性病灶,其中的细菌可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在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弄不好会引起心脏、肾、关节等重要器官发病。如果

龋齿发生在前牙,造成前牙的残冠残根,或缺失,还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和容貌,甚至可能造成儿童的自卑心理,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另外,牙根尖的脓肿也是一个慢性病灶,其中的细菌可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在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弄不好会引起心脏、肾、关节等重要器官发病。如果龋齿发生在前牙,造成前牙的残冠残根,或缺失,还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和容貌,甚至可能造成儿童的自卑心理,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 3.得了龋齿怎么办, 一般来说,龋齿不治是不能自愈的。在我们知道了很多龋齿的危害后,就应知道发现龋齿要及时治疗。一个小浅洞,简单补一下就行了,痛苦很小。要是等到牙疼得厉害,甚至肿起来再治,可就麻烦了。有些牙坏得没法再治,只好被拔除。 4.乳牙龋齿要补吗, 有人认为乳牙反正要替换坏了不必治,那可就错了。虽然下乳前牙从5-6岁开始替换,而乳牙要到12-13岁才能替完。如果乳牙患了龋齿而不治疗,不仅会造成我们上面讲的危害外,当乳牙龋齿发展成根尖炎后,还会影响到颌骨内乳牙下方恒牙胚的发育,造成恒牙发育不良甚至停止发育;如果在正常乳恒牙替换之前乳牙早失,会出现恒牙萌出位置不够,造成恒牙排列不齐,影响孩子一生的口腔健康。所以,乳牙龋齿应及时治疗。只要治疗及时得当,是不会对恒牙替换有不良影响的。 5. 龋齿能预防吗,如何预防龋齿, 只要去除龋齿的致病因素,龋齿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首先,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龋齿的关键。儿童一般应采用简便有效的"竖刷法即顺着牙齿的长轴象我们刷梳子一样,不仅刷净牙齿表面,也要刷净牙齿间的缝隙。上牙从上想下刷,下牙从下想上刷,不仅刷净牙齿外面也应刷净牙齿的咬合面和靠近舌头的内面。每个部位应反复刷8-10次,将牙齿仔细地刷一遍,需要3-5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 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 1.喂养。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儿应当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或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减少每天吃甜食及饮用碳酸饮品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或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建议这一时期使用磨牙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尤其在每次进食以后。牙齿萌出后,家长应当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2次。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选用婴幼儿牙刷为幼儿每天刷牙2次。3岁以

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侧、舌侧及咬合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儿童刷牙1次(最好是晚上),保证刷牙的效果。当儿童学会含漱时,建议使用儿童含氟牙膏。 5.纠正不良习惯。幼儿期尽量不用安抚奶嘴;纠正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6.口腔健康检查。儿童应该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由家长选择具备执业资质的口腔医疗机构检查牙齿,请医生帮助判断孩子牙齿萌出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此后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 7.局部应用氟化物预防龋病。3岁以上儿童可接受由口腔专业人员实施的局部应用氟化物防龋措施,每年2次。对龋病高危儿童,可适当增加局部用氟的次数。 8.窝沟封闭预防龋病。窝沟封闭是预防磨牙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应当由口腔专业人员对儿童窝沟较深的乳磨牙及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达到预防窝沟龋的作用。

0-6岁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0-6岁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 术规范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0-6岁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家长进行口腔保健指导,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儿童龋病等口腔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在儿童健康检查时,进行口腔保健指导和口腔疾病筛查,并指导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问诊。 询问儿童的喂养、饮食及口腔护理情况,了解是否喜食甜食、进食甜食的频率,是否有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是否使用安抚奶嘴,口腔清洁、刷牙等卫生习惯。 (二)口腔疾病筛查。 1.面部检查。检查是否有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 2.牙齿、口腔黏膜和舌系带的检查。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颜色、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乳牙有无早

萌、滞留、反咬合。检查有无口腔溃疡、鹅口疮、舌系带过短等异常。 3.龋齿检查。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三)口腔保健指导。 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 1.喂养。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儿应当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或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减少每天吃甜食及饮用碳酸饮品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或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建议这一时期使用磨牙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尤其在每次进食以后。牙齿萌出后,家长应当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