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导学案

高中化学《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导学案

高中化学《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导学案
高中化学《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导学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3.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活动]

解释下列事实吗?

1.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器时,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

2.电解水制H

2、O

2

时,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或H

2

SO

4

《知识回顾》回忆有关电解质的概念及其特点。https://www.doczj.com/doc/9713153845.html,

概念:电解质——在能够导电的。

非电解质——在都不能导电的。

概念理解:

○1电离条件:溶于水的有_____化合物、____化合物,溶化的有_______化合物。○2电解质研究的范畴: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化合物溶于水后能导电的离子必须是化学物本身所电离出的。如:NaOH、HCl;而SO2、NH3、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是由于H2SO3、NH3?H2O、H2CO3电离出的离子,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练习》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①铜②氨水③CuSO4·5H2O晶体④盐酸溶液

⑤石墨⑥酒精⑦碳酸钠⑧蔗糖

《知识探求》

为什么我们电解水制H

2、O

2

时向水中加入的是少量的NaOH溶液或H

2

SO

4

而不是氨水或醋酸呢?分析可能原因,设计实验、讨论方案。

[活动与探究] 以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来举例,分析电离程度有无差异?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请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测量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的pH;②在两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比较气球鼓起的快慢等现象。

1.金属与盐酸等酸溶液反应的本质是金属与反应;

2.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金属镁反应,与镁的反应

速率明显较快;

[学生归纳]

当两种不同强度的酸浓度相同时,是不同的。

[实验分析]

实验研究表明,有一些电解质(如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而有一些电解质(如醋酸、一水合氨等)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

[总结]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学生归纳] 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问题探究]

(1.)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吗?

(2.)难溶物一定是弱电解质吗?

(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吗?

(4.)CaCO

3、Fe(OH)

3

的溶解度都很小,CaCO

3

属于强电解质,而Fe(OH)

3属于弱电解质;CH

3

COOH、HCl的溶解度都很大, HCl属于强电解质,而CH

3

COOH

属于弱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有无必然联系?怎样区分强弱电解质?

[学生归纳]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标准(关键是):

(1)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_____关,与溶液的导电性_______关,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__ 关

(2)溶液的导电性只与阴阳离子浓度的大小有关

(3)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

多元弱酸:

弱碱:

酸式盐:

[练习]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_ 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 __.

a.铜丝

b.金刚石

c.石墨

d.NaCl

e.盐酸

f.蔗糖

g.二氧化碳

h. 浓硫酸

i.硫酸钾

j. 醋

k. 碳酸 l.碳酸氢铵 m.氯气 n.硫酸钡

[问题解决]

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和氨水的电离程度有无差异?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加

○1分清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如:NaHCO3

○2看清电离条件:如:NaHSO4是在水溶液中,还是在熔融条件下

○3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如:H2SO3、Fe(OH)3

《练习》1、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电离方程式的是

A.HCO3- + H2O H2CO3 + OH- B.HCO3- +OH- ==== H2O + CO32-C.NH3+ H+ === NH4+D.NH3·H2O NH4+ + OH-

2、现有下列物质:①NaCl晶体②液态SO2③纯醋酸④硫酸钡⑤铜⑥酒精(C2H5OH)⑦熔化的KCl ⑧NaOH溶液

请用以上物质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在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3)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

(4)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是;

3、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的导电性(以电流I表

示)和滴入的稀硫的体积(用V表示)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4、写出下列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HCOOH H2S

H3PO4

NaHSO4NaHCO3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导学案与随堂练习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新知预习 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机化学就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分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二?细讲精练 1 ?按碳的骨架分类(课本第4页) 广 ______ 状化合物,如: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有机化合物* ______ 化合物,如: _________ _____ 状化合物. J I __ 化合物,如: ___________ 课时跟踪训练(A 卷) 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A. 氰化钾(KCN B .氰酸铵(NHCNO C.尿素(NK 2C0NH D.碳化硅(SiC ) 2. ?下列有机物是按照碳的骨架进行分类的是 A. 烷烃B .烯烃C .芳香烃 D .卤代烃 3. 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判断中说法错误的是 A. 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一 OH B .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一 0H C.酚的官能团是羟基(一 OH D .烯烃的官能团是双键 4. 下列表示的是有机化合物结构式中的一部分,其中不是官能团的是 2 ?按官能团分类(填写下A . — OH B . C C 5. 与乙烯是同系物的是 A .甲烷 B .乙烷 6. 四氯化碳按官能团分类应该属于 A .烷烃 B .烯烃 C. C = C D. C- C C.丙烯 D.戊烯 C.卤代烃 D.羧酸 7.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作用下生成氯丙烷的反应 B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溶液生成溴乙烷的反应 C. 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 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加成反应也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下列物质各组物质中不能全部发生加 成反应的是 ( ) A .乙烷、乙烯 B .乙烯、乙炔 C.氯乙烯、溴乙烯 D .苯、2—丁烯 .简答题 9.请同学们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完整word版)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word导学案

专题5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基础知识 (一)凝胶色谱法 1、凝胶色谱法也称做,是根据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2、凝胶实际上是一些微小的球体,这些小球体大多数是由构成的,如葡聚糖或琼脂糖。 3、在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通过凝胶时速度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移动速度;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移动,路程,移动速度。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 (二)缓冲溶液 1、缓冲溶液的作用是。 2、缓冲溶液通常由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的。 3、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的,为了 ,必须保持体外的pH与体内的。 (三)电泳 1、电泳是指。 2、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 。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的电极移动。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分子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3、两种常用的电泳方法是和,在凝胶中加入SDS,电泳速率完全取决于 ,因此,在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使用。 二、实验操作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和。(一)样品处理 1、红细胞的洗涤: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采集的血样要及时分离红细胞,分离时采用离心(500r/min),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将下层暗红色的 倒入烧杯,再加入(质量分数为),缓慢搅拌 min,离心,如此重复洗涤三次,直至,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 2、血红蛋白的释放:在和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将搅拌好的混合溶液离心(2000r/min)后,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第一层为无色透明的,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 ,第4层是的暗红色沉淀物。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脂溶性沉淀层,于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分出下层的。 (二)粗分离:透析 取1mL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中,将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20mmol/L的

高中化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学案7鲁科版必修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但你知道钠这样的活泼金属可以与水剧烈反应甚至在水上可以燃烧吗? 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发生特大氯气泄露事故,多人伤亡,附近绿地全部枯黄,这是什么原因?翻落的氯槽罐被移至水池,进行碱液稀释中和,消除了危险源。你知道碱液为什么能消除氯气的危害吗? 这就需要知道它们的性质,而研究物质性质是有方法的。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沿什么途径去研究才能更好更快的了解这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呢? ?研习教材重难点 研习点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思考·提示】 思考:在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提示: ●四种基本方法 (1)观察法 ①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②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2)实验法 ①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②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必须注意实验安全。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③实验的步骤:在进行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分类法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4)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案例:对金属钠的研究 1、钠的物理性质 软、亮、轻、低、导(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比水轻;低——熔点低;导——可导电、导热) 思考:你在研究钠的物理性质过程中用到什么样的方法? 提示:“软”——观察用小刀切割钠的实验;“亮”——观察钠的断面;“轻”——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低”——通过钠与水的实验,观察到钠熔成小球或通过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加热时钠很快熔化;“导”——首先通过分类法确定钠属于金属,然后根据金属的通性判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电解质溶液 1.(202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 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 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 溶液的pH 11= 【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 1-+=? 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 【答案】D 【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 【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 (2020全国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 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导学案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氨基酸演示动画,结合教材学习,能够说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通过观看蛋白质相关演示动画及讲解视频,结合教师引导性讲解,能够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说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自主学习: 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其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体中约有___________种。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叫做______,有种;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叫做_______________。有种 2.一个氨基酸分子的______________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相连接,同时脱去___________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___,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____)叫做_________________。 3.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失去_____分子水)而成的化合物,叫做____________。由三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失去_________分子水)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三肽。由多个(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________,通常呈____________状结构,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细胞内,每种氨基酸的数目__________,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____________氨基酸的______________千变万化,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______________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相其多样的。 5.蛋白质分子在细胞中承担着多种重要功能。①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物质,称为________蛋白;②对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________作用;③具有

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学案8鲁科版必修Word版

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的多样性 课前学案 知识回顾: 一、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几个概念 1、风化: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 风化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例如,日常生活中碱块(Na2CO3·10H2O)变成碱面(Na2CO3),就是风化现象。(自然岩石的风化是指岩石与空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长期作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的作用。) 2、潮解:有些晶体能自发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它们的固体表面逐渐形成饱和溶液, 这种现象叫做潮解。无水氯化钙、氯化镁和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很容易潮解。 易潮解的物质常用作干燥剂。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新课预习: 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1、【阅读】P65-67 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思考】 (1)CO2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中的含碳物质是从哪里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大气中没有CO2会怎么样?CO2过量又会怎么样?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复习材料 一、食品、药品与人体健康 1.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 人类的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素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它们在人体内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见下表: 营养物 质 食物来源代谢与功能 糖类葡萄糖:葡萄 等带有甜味的 水果、蜂蜜, 植物种子、叶 和动物血液 蔗糖:甘蔗和 甜菜 淀粉:植物种 子和块茎(大 米、马铃薯) 纤维素:干果、 鲜果、蔬菜等 糖类是生命的基础能源物质,提供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葡萄糖容易被人体吸收并能直接为人体组织所利用;淀粉和蔗 糖必须在酶的催化下,先水解为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 要: (C6H10O5)n(淀粉)+n H2O n C6H12O6(葡萄糖)。 葡萄糖在人体中的功能: ①氧化放能,C6H12O6+6O2→6CO2+6H2O; ②合成肝糖元,当血糖低于正常值时,再转变成葡萄糖补 充到血液中; ③合成肌糖元,供给肌肉运动时使用; ④转变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的作用:①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 助于食物消化和废物排出;②减少有害物质与肠黏膜的接触时 间;③预防便秘、痔疮和直肠癌;④降低胆固醇、防治糖尿病。 油脂猪、牛、羊等 家畜肉类和大 豆、花生等油 料作物的种子 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人体摄入油脂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 油,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有: ①氧化热量,1 g脂肪在体内氧化时放出约39.3 kJ的热量, 远高于糖类和蛋白质; ②合成人体所需的脂肪,存于脂肪细胞中(相当于“能量” 的储存); ③合成人体所需的其他化合物,如磷脂、固醇(细胞的主 要成分)等; ④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和参与胆固醇的代谢等。 蛋白质动物性蛋白 质,如鸡、鸭、 鱼、肉等 植物性蛋白 质,如谷类、 豆类、菌类、 蔬菜、水果等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一部分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 各种蛋白质,包括激素和酶,满足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 部分氨基酸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供给人体活动的需要。 另一方面,人体内各种组织蛋白质也不断地分解,生成尿素, 排出体外。高中生每天大约要摄取80~90 g蛋白质。 酶是一类特殊蛋白质,对于生物体内复杂的新陈代谢反应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高中化学《糖类 蛋白质》导学案+课后提升练习

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 [学习目标] 1.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组成和应用。2.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一、糖类 [自主学习] 1.糖类的组成及分类 (1)组成:由□01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2)分类 糖类依据□02是否能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不同进行分类。 2.葡萄糖 (1)分子组成和结构 (2)主要化学性质 ①在人体中缓慢氧化,为生命提供能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C6H12O6+6O2―→6CO2+6H2O。 ②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3.淀粉和纤维素 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 提示: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通式均为(C6H10O5)n,但n值不同,分子式

不同,所以淀粉和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点拨提升] 1.糖类通式C n(H2O)m中n、m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式只反映出大多数糖的组成,不能反映它们的结构特点。 (1)糖类分子中的H、O原子并不是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 (2)多数糖类符合通式,但也有少数糖类不符合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 (3)有些物质虽然符合通式但不是糖类,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等。 2.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练习与活动] 1.乙醇、乙酸和葡萄糖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来,该试剂是() A.金属钠B.石蕊溶液 C.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D.NaHCO3溶液 答案 C 解析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醛基,所以,金属钠均能与乙醇、乙酸和葡萄糖反应放出氢气;乙醇和葡萄糖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一) 【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 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重点难点】A Z X的含义和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自主学习案】P2-3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都与有关。 2.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其中带正电荷,而不带电,它们依靠一种特殊的力结合在一起。 【交流研讨】 讨论:据表中的数据讨论下列问题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原子的质量由哪些微粒决定?

(3)忽略电子质量,原子的相对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技能归纳】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结构 2.质量数 (1)概念: (2)关系式:原子中: 核电荷数(Z )= = 质量数(A )= ( )+ ( ) 3.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A Z X 【思考】①阳离子中A Z X n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 相对质量约为 质子的数目决定 中子不带电 相对质量约为 决定 元素的不同原子,影响原子的质量 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每个电子带 电荷 相对质量为一个质子(中子)的1/1836 核外电子层排布:最外层电子数目决定 每个质子带 电荷

②阴离子中A Z X m-: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 【迁移应用】 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其内容包含了下列三个结论: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三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假说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请判断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 B 所有的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的个数都是相等的 C 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 D 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不可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 3、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22286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A 136 B 50 C 86 D 222 4、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是() A.136Al B.137 Al C.13 6 C D.13 7C 5、对于A ZX和A+1 ZX+ 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自主学习】P4-5 【技能归纳】 二、元素、核素、同位素

高中化学 电解质水溶液的电解规律选修4

电解质水溶液的电解规律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的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另一种物质(方括号内),不能使溶液与原来溶液一样的是 A.CuCl2[CuCl2] B.NaOH[H2O] C.NaCl[HCl] D.CuSO4[Cu(OH)2] 【参考答案】D 1.电解时的放电顺序与电极产物的判断 (1)基本思路 (2)离子放电顺序 ①阴离子的放电顺序:

S2->I->Br->Cl->OH->含氧酸根>F-。 ②阳离子放电顺序: 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H+(水)>Al3+>Mg2+>Na+。2.以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的类型 类型 电极反应特点实例电解对象 电解质 浓度 pH 电解质溶液 复原 电解水型阴:4H++4e- ===2H2↑ 阳:4OH--4e- ===2H2O+O2↑ NaOH 水增大增大加水 H2SO4水增大减小加水 Na2SO4水增大不变加水 电解电解质型电解质电离出的阴、 阳离子分别在两极放 电 HCl 电解质减小增大通氯化氢 CuCl2电解质减小—加氯化铜 放H2生碱型阴极:H2O放H2生碱 阳极:电解质阴离子 放电 NaCl 电解 质和 水 生成 新电 解质 增大通氯化氢 放O2生酸型阴极:电解质阳离子 放电 阳极:H2O放O2生酸 CuSO4 电解质和 水 生成 新电 解质 减小加氧化铜 1.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时,在阳极无气体放出的是 A.AgNO3B.CuCl2 C.NaOH D.Na2S 2.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溶液时,发现两极只有H2和O2生成,则电解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与电解前同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该溶液的pH可能增大;②该溶液的pH可能减小;③该溶液的pH可能不变;④该溶 液的浓度可能增大;⑤该溶液的浓度可能不变;⑥该溶液的浓度可能减小 A.仅①②③ B.仅①②③④

导学案高中化学导学案鲁科选修教师用书 共价键 配套练习

共价键 1.相距很远的两个氢原子,相互逐渐接近,在这一过程中,体系能量将(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小 D.逐渐变大 【解析】相距很远的两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能量为两原子能量之和。随着距离的减小,两原子相互吸引,使体系能量缓慢下降。当两原子继续靠近时,两原子轨道相重叠;各成单电子配对成键,能量最低。再进一步接近,两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斥力又将导致体系能量上升。 【答案】B 2.下列原子间形成π键的是( )。 【解析】“肩并肩”方式相互重叠形成π键。 【答案】C 3.在氯化氢分子中,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是( )。 A.氯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 B.氯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2p轨道 C.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 D.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3p轨道 【解析】成键的电子一般为元素的价电子,所以形成共价键的为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 【答案】C 的是( )。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 A.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键能更大 B.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 C.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D.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 【解析】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看,π键轨道重叠程度比σ键重叠程度小,故π键稳定性低于σ键,A项正确;在单质分子中有的存在σ键,如H2,有的存在σ键和π键,如N2,还有的不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故B、D 两项均正确;C项错误。 【答案】C 5.下列各分子中,含有s—p σ键的是( )。 A.HCl B.NF3 C.SO2 D.PCl3 【解析】只有氢原子用s轨道成键。 【答案】A 6.COCl2分子的结构式为,COCl2分子内含有( )。 A.4个σ键 B.2个σ键、2个π键 C.2个σ键、1个π键 D.3个σ键、1个π键 【答案】D 7.下列反应中,能说明σ键比π键牢固的是( )。

高中化学电解质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电解质练习题和答案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MgCl2晶体 B.NaCl溶液 C.液态氯化氢 D.熔融的KOH 2.下面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其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aCO3是弱电解质 B.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CaCO3全部电离,所以CaCO3是强电解质 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水是非电解质 3.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石墨棒 B.盐酸溶液 C.熔融的氢氧化钠 D.固体氯化钾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其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乙酸 B.酒精 C.食盐 D.氨气 5.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下列各项中,应使等式两边相等的是( ) ①离子数目相等②粒子总数相等③原子数目相等④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跟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⑤分子数目相等⑥各元素原子数目相等 A.只有①⑤ B.只有②④ C.只有③⑥ D.只有④⑥ 6.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其溶液导电性的变化是( ) A.由弱变强 B.由强变弱 C.由强变弱,再变强 D.由弱变强,再变弱 7.下列各组中的离子,相互间不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Na+、Mg2+、Cl-、OH- B.H+、Ca2+、CO32-、NO3- C.Cu2+、K+、SO42-、NO3- D.Na+、HCO3-、OH-、Ca2+ 8.电解质在人体内的作用是十分广泛和十分重要的,当电解质紊乱时,人体就

要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为维持人体内电解质平衡,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 ) A.Mg2+ B.Ca2+ C.Fe3+ D.Na+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混和:SO42-+Ba2+=BaSO4↓ C.硝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铜与硫酸混和:Cu2++SO42-=CuSO4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能导电,所以NaOH溶液是电解质 B.固体KCl不导电,但KCl是电解质 C.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 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二、填空题 11.在下列条件下能否发生离子反应?对能发生的写出离子方程式,不能发生的说明理由 (1)CH3COONa溶液与HCl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OH)2的澄清溶液与Na2SO4稀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Ca(OH)2的澄悬浊液与Na2SO4浓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CuCl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二节蛋白质导学案(导学案)

第二节蛋白质导学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教学重点: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课前自主预习】 使用说明:①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②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其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在 生物体中约有___________种。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 氨基酸叫做______________,有种;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叫做____________。 有种 2.一个氨基酸分子的_____________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_____________相连接, 同时脱去___________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连接两个氨基酸 分子的化学键(______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____。 3.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失去______分子水)而成的化合物,叫做__________。 由三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失去_______分子水)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三肽。由多个(n 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失去_______分子水)而成的化合物,叫做_______,通常呈______ 状结构,叫做_____________。 4.在细胞内,每种氨基酸的数目_____________,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____________ 氨基酸的________千变万化,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_____________千 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相其多样的。 5.蛋白质分子在细胞中承担着多种重要功能。①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物 质,称为________蛋白;②对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________作用;③具有 _______________功能,如血红蛋白;④起_________传递作用,能够________机体的 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具有___________作用,如抗体;等等。可以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预习自测】 1、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A、4,4 B、5,4 C、4,5 D、5,6 2、氨基酸通式中的R基不同,决定了() A.生物种类不同 B.肽键数目不同 C.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D.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3、下列选项中,能够正确表示肽键结构的是() A、—CO—NH2— B、—CO—N2H2— C、—NH2—CO— D、—CO—NH— 4、下列叙述中,能高度概括出蛋白质功能的一项是() A、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 B、调节细胞和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 C、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收缩、运输、免疫等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一) 【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核得结构,懂得质量数与A Z X得含义。 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得相互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得含义。 【重点难点】A Z X得含义与元素、核素、同位素得关系 【自主学习案】 P2-3 1、原子就是构成物质得一种基本微粒, 、、、都与有关。 2、原子就是由与构成得,原子核就是由与构成得,其中 带正电荷,而不带电,它们依靠一种特殊得力结合在一起。 【交流研讨】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原子得质量由哪些微粒决定? (3)忽略电子质量,原子得相对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1 2 (1)概念 (2) 质量数 3 A Z X 【思考】①阳离子中 【迁移应用】

1、道尔顿得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其内容包含了下列三个结论:①原子就是不能再分得粒子;②同种元素得原子得性质与质量相同;③原子就是微小得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瞧,您认为三个结论中不正确得就是 ( ) A 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假说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得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请判断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得说法正确得就是A 所有得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与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 B 所有得原子中得质子、中子与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得个数都就是相等得 C 原子核对电子得吸引作用得实质就是原子核中得质子对核外电子得吸引 D 原子中得质子、中子与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不可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得微粒 3、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22286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同位素原子得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就是( ) A 136 B 50 C 86 D 222 4、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得化学符号就是( ) A. 136Al B.137 Al C.13 6 C D.13 7C 5、对于A ZX与A+1 ZX+ 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与中子数一定不同 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自主学习】 P4-5 【技能归纳】 二、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就是 , 元素得种类由决定。 【观察思考】阅读课本P4得观察·思考,填写下表并思考 氕氘氚 ②氕、氘、氚得原子结构有什么异同?它们就是同一种元素吗?它们就是同一种原子吗? ③原子核都就是由质子与中子组成得吗? 【技能归纳】 2、核素: 。 几种常见得核素(写出相应得核素符号)氢,碳,氧 ,氯 ,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 否有酒精,酒精占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 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

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2.在实验室,我们如何称量药品呢? 3.在实验室,对仪器的洗涤有什么要求吗? 4.如何检验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基础知识】 一、你了解实验室吗?

蛋白质和核酸导学案

蛋白质和核酸导学案 【目标导学】 1、了解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了解核酸的组成 3、通过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 【问题独学】 一、氨基酸(amino acid)的结构与性质 1、氨基酸的定义: 2、α-氨基酸的定义: 几种重要的氨基酸 3、常见氨基酸 甘氨酸 丙氨酸 苯丙氨酸 谷氨酸 4、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1)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与碱反应 ⑵、成肽反应 5、多肽与氨基酸的区别 二、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1、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2、蛋白质的性质 ⑴、蛋白质的两性: ⑵、水解:同多肽。 ⑶、蛋白质的盐析—可逆的物理变化: ⑷、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的变性的因素有哪些? ⑸、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三、酶 1、定义: 2、特点: (1)条件温和,不需加热。 (2)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3)具有高效催化作用。 四、核酸 1、脱氧核糖核酸(DNA):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还指挥着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分裂和制造新的细胞。 2、核糖核酸(RNA):根据DNA提供的信息控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合作互学】

二、氨基酸缩合的反应规律 1.两分子间缩合 2.分子间或分子内缩合成环 3.缩聚成多肽或蛋白质 【练习固学】 1、据最新的美国《农业研究》杂志报道,美国的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能增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对控制艾滋病病毒的蔓延有奇效。已知半胱氨酸的结构简式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半胱氨酸属于α-氨基酸 B.半胱氨酸是一种两性物质 C.半胱氨酸可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一种碱性气体 D.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结构简式为 答案 D 2、A、B两种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相同,都可用CaHbOcNd表示,且a+c=b,a-c=d。已知:化合物A是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B是一种含有醛基的硝酸酯。试回答: (1)A、B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 (2)光谱测定显示,A的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甲基,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谱测定显示,B的烃基中没有支链,则B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5H9O4N (2)

高中化学的电解质溶液练习题和答案.doc

高中化学的电解质溶液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的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1 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某一密闭绝热容器中盛有饱和Ca(OH)2溶液,当加入少量CaO粉末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晶体析出②c[Ca(OH)2]增大③pH不变 ④c(H+) c(OH-)的积不变⑤c(H+)一定增大 A.①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⑤ 答案:D 点拨: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的同时会放热,在绝热容器中热量不损失,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减小。由于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溶液中Ca(OH)2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溶液中的OH-的浓度减小,因此H+的浓度增大,①⑤正确。 2.(2011 石家庄一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大小排序是:c(CH3COO-) c(Na+) c(H+) c(OH-),则该溶液的溶质一定是CH3COONa和CH3COOH B.CH3COOH与NaOH的混合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排序一定为:c(Na+) c(CH3COO-) c(OH-) c(H+) C.常温下,a mol/L的CH3COOH溶液与b mol/L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则一定有a=b D.常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

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一定等于7 答案:A 点拨:B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也可能为c(Na+) c(OH-) c(CH3COO-) c(H+)或c(Na+) c(CH3COO-)=c(OH-) c(H+);C项,若a=b,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得到CH3COONa溶液,pH D项,CH3COOH为弱酸,等体积混合时,醋酸的物质的量远大于NaOH,即醋酸过量,所得溶液显酸性。 3.(2011 皖南八校三模)将20 mL 0.1 mol L-1的氨水与10 mL 0.1 mol L-1的盐酸混合,所得到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错误的是( ) A.c(NH4+)+c(H+)=c(OH-)+c(Cl-) B.c(NH4+)+c(NH3 H2O)=2c(Cl-) C.2c(OH-)-2c(H+)=c(NH4+)-c(NH3 H2O) D.c(H+)=c(NH3 H2O)+c(OH-) 答案:D 点拨:混合后溶液中存在NH4Cl与NH3 H2O,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A项,电荷守恒,正确。B项,物料守恒,正确。C项,质子守恒,可由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进行相应的运算而得。D项,当溶液中只有NH4Cl时,该式成立。 4.(2011 全国)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答案:D 点拨:等浓度的溶液,酸性越强,pH越小。酸性:乙酸碳酸苯酚,乙醇呈中性,可知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①③②④,

二轮复习选修一 专题五蛋白质知识点梳理导学案填空 答案

班级姓名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导学案 一、基础 1、蛋白质提取与分离的依据:1.分子的大小2.电荷性质和多少3.溶解度4.吸附性质5.对其他分子亲和力 2、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包括2个a-肽链和2个β一肽链;(4个亚铁红素基团);血红蛋白因含血红素而成红色;血红蛋白作用: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凝胶色谱法也叫分配色谱法:根据被分离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凝胶①性质:一些微小的多孔球体,球内含许多贯穿的通道; ②化学本质:多糖类化合物化合物,如葡聚糖、琼脂糖 原理:相对分子质量的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先流出,相对分子质量的较小的蛋白质由于扩散作用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后流出。 3、透析法:透析袋又称玻璃纸;一般用硝酸纤维素制成。利用透析袋小分子自由通过,大分子留下。 4、电泳法:利用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大小,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两种常用电泳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即鉴定方法:常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能消除净电荷对迁移速率的影响,原因:SDS使蛋白质变成单链,SDS所带负电荷大大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此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的电荷的差别,使电泳迁移速率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 二、蛋白质提取与分离四步 1、样品处理(1)红细胞的洗涤:目的:去除杂蛋白,洗涤次数过少,无法除净; 洗涤干净的标志:上清液不在呈现黄色;洗涤用生理盐水 低速短时离心,防止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沉淀 加入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 缓慢搅拌的目的,防止防止红细胞破裂 (2)血红蛋白的释放:加蒸馏水和40%体积甲苯。 蒸馏水的作用:使红细胞大量吸水胀裂;甲苯的作用溶解红细胞的细胞膜(3)分离血红蛋白第1层(最上层):无色透明甲苯层 离心第2层白色薄层固体,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 第3层:红色透明,血红蛋白的水溶液层 第4层:其它杂质的暗红色,沉淀层 滤纸的作用:过滤除去脂质和细胞破碎物 分液漏斗的作用是:分离血红蛋白和有机溶剂 2、粗分离—透析血红蛋白目的除去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将透析袋放入磷酸缓冲溶液中,透析12h 缓冲溶液的作用:模拟细胞内的pH环境,保证血红蛋白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纯化—凝胶色谱法①胶色谱柱的制作②凝胶色谱柱的装填. ③.样品的加入和洗脱 观察到红色区域均匀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注意:凝胶装填时尽量紧密,均匀,以低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 加入洗脱液的湿凝胶用沸水浴加热目的:不但节约时间,还能除去凝胶中可能带有的微生物和排除凝胶内的空气。 装填凝胶柱时不能有气泡存在。(气泡和空隙会扰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液面不要低于凝胶表面,否则可能有气泡混入,影响液体在柱内的流动与最终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效果不能发生洗脱液洗脱液流干,露出凝胶颗粒的现象。 4、纯度鉴定常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1)纯化主要是根据蛋白质以及蛋白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理化性质的差异进行的() (2)透析法可去除小分子化合物杂质,原理是不同分子所携带净电荷不同() (3)通过控制离心速率,可使分子大小、密度不同的蛋白质沉降分层,从而分离不同的蛋白质() (4)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不同,因此可用电泳法分离蛋白质() (5)影响泳动速度的因素包括带电颗粒的性质、电场强度、溶液的pH等() (1)√(2) ×(3) √(4) √(5) √ 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 下图是用凝胶色谱法分离a、b两种蛋白质的示意图,请分析: (1)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哪种蛋白质?a蛋白质先洗脱出来。为什么?,因为a的相对 分子质量较大,被排阻在凝胶颗粒外面,在颗粒之间迅速通过 (2)d是什么?有什么特点?d是多孔板,蛋白质可以通过,凝胶颗粒不能通过。 (3)层析柱装填时不能有气泡的原因是什么?气泡会扰乱蛋白质的洗脱次序,干扰实验结果。 4.如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 了蛋白质具有______功能 (2)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_____________;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 是______________。 (3)甲装置用于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乙装置 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__________,是根据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答案(1)运输(2)磷酸缓冲溶液洗脱血红蛋白(3)透析(粗分离)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凝胶色谱法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4)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的底端 10.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负责血液中O2和部分CO2的运输。请根据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实验流程补充完整:A为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_。凝胶色谱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2)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____________________;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__________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洗涤干净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血红蛋白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将得到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在电泳过程中,影响蛋白质迁移速度的因素包括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______、分子的大小、形状等。而另一位同学则利用凝胶过滤分离蛋白质。待蛋白质接近凝胶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连续收集流出液。先收集到的蛋白质与后收集到的蛋白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血红蛋白的释放样品的加入和洗脱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2)杂质蛋白(血浆蛋白)白细胞等离心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