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控制系统重点

运动控制系统重点

运动控制系统重点
运动控制系统重点

运动控制系统重点

第一章 直流拖动控制系统

1.2 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主要问题

1,在V-M 调速系统中,当电流断续时,平均电压Udo(Udm)↑,等效R ↑↑(几~几十倍) 系统性能恶化,难控制。

2,V-M 系统的机械特性:(如书本图1-11)

3,晶闸管触发与整流装置可看成是一个纯滞后环节。

1.3 PWM 调速系统的主要问题

1,不可逆PWM 变换器

(1)电压不可逆Ud=+ →转速不可逆

(2)电流不可逆Id=+ → 电机电动, 不可发电制动

(3)电流连续时Ud=ρUs

(4)电流断续(断续期间ud=Em)则Ud 上升

2,电流可逆二象限PWM

(1)Ud=ρUs= + 电压不可逆→转速不可逆

(2)Id=(Ud-Em)/R= +/- 电流可逆→ →*电机状态可逆

(3)Ud>Em → Id=+ 电动

Ud

(4)电流连续,Ud 不受断流影响

3,UI 可逆四像限PWM

(1)电压Ud 可逆→电机转速可逆

(2)电流Id 可逆→电机状态可逆:电动,发电(制动,减速)

(3)电流连续,Ud 不受断流影响

4,由于电流连续,电压稳定,机械特性线性好

1.4 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

1,调速范围:生产机械要求的电机最高和最低转速之比

2,静差率:由理想空载到额定负载所对应的相对转速降N n ?与理想空载转速0n 之比

3,.调速范围、静差率和额定速降之间的关系

4,一个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是指在最低速时还能满足所需静差率的转速可调范围。 5,闭环系统结构:

6,闭环调速系统静态流图

如上图所示:当?Uc, ?Udo, I d …….? n ? 则: ? U n ? ? ?U n ? ? U c ? ? U d0? ? n ? 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p s e K K K C α=Φ

,p K 放大器的电压放大系数;s K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电压放大系数。

7, 0c n 为闭环空载转速,c n ?为闭环转速降,op n ?为开环转速降。 8,由于0c n = op n ?/(1+K )--闭环转速降更小,机械特性更硬;K 越大 静态性能越好 9,抗扰能力:反馈控制能有效地抑制一切被负反馈环所包围的前向通道上的扰动作用(书0N n n s ?=op c *

*0c

c 0111/1n K

I K Ce R n U U K K n n n :n d n n c ?+=+Φ=?≈+=?-=αα闭环转速降闭环空载闭环

本P25)。

10,如图所示:

11,限流的方法:(1)加积分给定环节--限制给定上升率,间接防起动过流

(2)根本方法--设直接限流环节

12,带限流(理想)机械特性

13,带电流截止负反馈调节的直流调速单闭环

(1)Ui=Rs(Id-Ic)+ --正值有效,负值取0

Ic=Ucom/Rs —转折电流

(2)n=0→堵转电流 Idb=Un*/Rs + Ic

(3)机械特性

(4)系统的稳定条件:系统临界增益:Tm Kc Ts

≈,当K ﹤Kc 时,系统稳定,当K ﹥Kc 时,系统不稳定;

1.6 无静差PI 调速系统

1,无静差系统:采用比例积分调节器的闭环调速系统则是无静差调速系统;

2,无静差的特点:(1)n=n*,Un=Un*,ΔUn=0,0,0n s ?==。

(2)前期(大偏差) P 为主,快速减小偏差;后期(小偏差) I 为主,逐渐消除偏差;

1.7 电压负反馈电流正反馈(补偿)调速

1,系统静态结构流图:

2,由结构图可得如下关系

(1)Uu*=Uf=γUd –βId →Ud=Uu*/γ+(β/γ)Id

(2)n=(Ud-RId)/(Ce Φ)=(Uu*/γ)/(Ce Φ)-(R-β/γ)Id/(Ce Φ)

(3)电流补偿:β/γ= R 全补—不可能

> 过补—不稳定

< 欠补—工程常用

第二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2.1.1 n-i 双闭环系统的组成(如书本P53图2-2):

1,如图可知:n 环—外环,主环, 主要作用:调转速;ASR (转速调节器)输出-- i 环的给定通过调电流来调转速。

2,i 环--内环,辅环,作用是:调电流,i 环通过调电压来调电流是n 环前向通道的一个环节 。 3,ASR (转速调节器)的作用:输出限幅U*im--决定电流(给定电压)的最大值; 4,ACR (电流调节器)的作用:输出限幅U cm --决定最大输出电压U dm 。

5,n-i 双闭环系统电路结构(如图书本P54图2-3):要求会标记各电压极性;

2.1.2 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

1,结构框图如图所示:

2,限幅作用:因为限幅使调节器饱和,导致①产生最大操作量;②失去线性控制能力。

2.2.2 起动过程分析

Ⅰ阶段:恒流调节

1,ASR: 突加U*n →ΔUn =Un*大值 →输出Ui*↑→饱和Uim* 起动过程:n 0→PI 的I 功能维持饱和;ASR 产生最大电流给定

2,ACR : 按电流给定Uim*升压,调Id=Uim*/β;电机以最大电流升速起动

Ⅱ阶段:恒转速调节

3,n 升至超速n>n *→ΔUn<0 →ASR 退饱和(I 功能,输出↓)→恢复线性调速功能→Ui*↓ →ACR 降Id →n ↓,经衰减波动调节过程→n=n*,Id=IL 。

2.2.3 动态抗扰性能分析

1,n-i 双闭环静特性、动态限流、起动快速性、抗网压扰动性能比n 单闭环优;而n 单闭环抗负载扰动的性能比n-i 双闭环优。

2.3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2.3.1 工程设计处理:

1, 高频段小惯性群近似为惯性环节;低频段大惯性近似近似为积分环节。

2.3.2 典型系统

1,2阶I 型最佳系统动态性能:(1)跟随性好,超调小;(2)抗扰性差,恢复慢;(3)跟随超调越大→抗扰恢复越快。

2,3阶2型最佳系统动态性能:(1)(线性)跟随性差:超调大;(2)抗扰性好:恢复快(3)最大超速Δn=1.62*(R/Ce Φ)ΔI*(T Σn /Tm)。

3,退饱和后: 超速Δn m 与终速无关;超调σ与终速有关。

2.4 调节器的设计及参数计算:

1,电流调节器的实现:(书本P78及例题2-1)

参数: 2,转速调节器的参数计算

(书本P82及例题2-2)

2.5(略)

2.6 压磁配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如书本P92图2-36)

1,调压回路:n-i 双闭环,通过调Un*调速,调磁回路:电压U-磁场F 双闭环. 给定Uv*固定,自动实现基速以下恒(满)磁,以上恒(满)压减磁

2,调磁回路--电压U-磁场F 双闭环:

(1)电压U 环--主(外)环:作用:调压,通过调电机磁场调压,输出Uif*--励磁给定, 饱和值Uifm*对应额定磁场 ---电压环通过调励磁力图 恒定电枢电压为额定

(2)磁场F 环—内(辅)环,U 环前向通道一环节.作用:调磁,通过调励磁回路电压调磁。 3,系统工作原理:

(1)基速以下

调压回路(n-i 双闭环)调速→结果Ud0→AUR(I 作用) →输出Uif*增至饱和→产生恒满磁给定→F 环AFR 调磁→恒满磁

(2) 基速以上

调压回路(n-i 双闭环)调速过程 ↑Ud > UN →调磁回路U 环: Uv >Uv* →ΔUv<0→AUR ↓输出Uif* →F 环减磁→ n ↑升→ 超速→调压回路↓Ud …→ 稳态 Ud= UN 。

(3)基速以上调速过程:先过压→减磁→超速→降压→稳态恒压;调速过程Ud,n 必然波动。 4,系统性能改善:

(1)U 环用部分电压反馈可以减小动态波动;

(2)F 环用Φ环反馈代替i 环反馈可以加快响应;

(3)加调磁回路后,n 环应加自适应环节(Φm / Φ) ,以保持动态性能。

第三章(暂略) 第四章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和位置随动系统

4.1、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所谓可逆直流调速系统是指:系统电流、电磁转矩可逆的直流调速系统。

)(2i s pi ∑=T T K R K l β

4.1.1PWM电枢可逆直流调速系统(适用于中小功率系统)

4.1.2 有环流控制的可逆晶闸管——电动机系统(V-M系统)

1,两组晶闸管装置反并联可逆线路

(1)V-M系统反并联可逆线路的工作状态(书本P124表4-1)

(2)励磁可逆线路:①优点装置容量小;②缺点励磁绕组的电感大,响应慢反向经0磁,控制复杂。

2,可逆V-M系统中的环流问题

(1)环流: VF,VR同时导通时,不流过负载,

只在VF,VR、电源间流通的短路电流

(2)环流的分类:①静态环流,包括直流环流,脉动环流;②动态环流控制角α变化过程的环流。

(3)配合控制:αf +αr≥180°αf≥βr→α≥β,Uc=0→αf =αr =初相位α0 ≥90 °Αf和ar为控制角,βr为逆变角。

(4)环流的处理:①自然环流系统直流环流用配合控制消除;②脉动环流用电抗抑制。(5)环流前后,换流前正组逆变;换流后反组整流。

(6)可控环流系统环流控制原则:环流随负载增大减小至消失。

(7)有环流可逆系统特点:过渡平滑、响应快,但环流与电抗器加大系统风险与成本。4.1.2 无环流可逆V-M系统

1,逻辑无环流可逆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见书本P130图4-11)

(1)VF/VR工作原则:①Id≠0时, 维持原整流器组工作--整流或逆变--无论Ui*(Id要求)为+ 或–②切换原则:Id回0时,根据Ui*极性切换;

(2)逻辑无环流系统问题与改进:①增加反组逆变,减小电流冲击;②有准备推β切换: 推β至满足:Uβ=E ,消除推β时间死区。推β用正反馈实现记忆。

2,逻辑无环流系统特点

(1)优点:无环流电抗,系统成本降低;无环流损耗与风险,可靠性提高

(2)缺点:有切换时间死区,影响快速性。

4.2 位置随动系统

4.2.1 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书本P133了解)

4.2.2 位置随动系统与调速系统的比较

1,调速系统---恒值控制,主要问题是抗扰;

2,随动系统---跟踪控制,主要问题是跟随;调速系统是随动系统前向通道的一环节。

4.2.3 位置传感器主要有:电位器、基于电磁感应的位置传感器、光电编码器、磁性编码器4.2.4 位置随动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1,跟随性能:(I型、II型系统相比较)

终值误差e(∞)

=(1/K)(d/dt)m+1x(t)|t→+∞

I型系统II型

输入x(t) m+1 = 1 2 --积分环节

位置 C 终值ep(+∞)= 0 0

均速Vt ev(+∞)= V/K 0

均加速at2/2 ea(+∞)= +∞a/K

直接跟踪终值误差差好

但相裕/稳定性大/高小/低

带宽/动态响应宽/快窄/慢

4.2.5 位置随动系统的抗扰分析级校正

1,系统的主要扰动来自调速系统内部其消除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开环调速抗扰:f前积分个数m >/= f阶数---扰动误差→0/恒值

(2),闭环调速抗扰: 通常调速系统都用闭环,提高抗扰动能力;

①抗扰前馈控制:可主动快速减小扰动偏差,但不能消除偏差,属于粗调。

②抗扰反馈控制:被动慢速,可消除误差,属于细调。

③复合控制:复合控制=反馈控制+前馈(给定,抗扰)控制

2,若n环改为加速度a环:可限制起动加速度与制动的减速度,防机械冲击、也可间接限制了电机电流。

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习题解答) 第 1 章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组成.......... 第 2 章电力传动系统的模型................. 第 3 章直流传动控制系统................... 第 4 章交流传动控制系统................... 第 5 章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组成 1.根据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简述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共性问题。 答:电力传动是以电动机作为原动机拖动生产机械运动的一种传动方式,由于电力传输和变换的便利,使电力传动成为现代生产机械的主要动力装置。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一般由电源、变流器、电动机、控制器、传感器和生产机械(负载)组成。 控制指令 图1-1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根据输入的控制指令(比如:速度或位置指令),与传感器采集的系统检测信号(速度、位置、电流和电压等),经过一定的处理给出相应的反馈控制信号,控制器按一定的控制算法或策略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变流器改变输入到电动机的电源电压、频率等,使电动机改变转速或位置,再由电动机驱动生产机械按照相应的控制要求运动,故又称为运动控制系统。 虽然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种类繁多,但根据图1-1所示的系统基本结构,可以归纳出研发或应用电力传动控制系统所需解决的共性问题: 1)电动机的选择。电力传动系统能否经济可靠地运行,正确选择驱动生产 机械运动的电动机至关重要。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设备对驱动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动机的种类及额定参数、绝缘等级等,然后通过分析电动机的发热和冷却、工作制、过载能力等进行电动机容量的校验。 2)变流技术研究。电动机的控制是通过改变其供电电源来实现的,如直流 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需要改变其电枢电压或励磁电压的方向,而调速需要改变电 枢电压或励磁电流的大小;交流电动机的调速需要改变其电源的电压和频率等,因此,变流技术是实现电力传动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3)系统的状态检测方法。状态检测是构成系统反馈的关键,根据反馈控制 原理,需要实时检测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各种状态,如电压、电流、频率、相位、 磁链、转矩、转速或位置等。因此,研究系统状态检测和观测方法是提高其控制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修改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2013年3月

目录 第一部分MCL-11型电机及控制教学实验台介绍 (2) 第二部分实验项目 实验一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电流-转速调节器调试 (8) 实验二双闭环晶闸管不可逆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测试 (10) 实验三异步电动机的变压变频调速演示实验 (15)

第一部分MCL-11型电机及控制教学实验台介绍 一、实验机组 =1500r/pm。 直流电动机:P N=185w,U N=220V,I N=1.1A,n N 二、实验挂箱 (1)MCL-18挂箱:G(给定),(GT+MF)触发电路及功放,单双脉冲观察,(FBC+FA)电流反馈及过流过压保护,零速封锁器(DZS),速度变换器(FBS),速度调节器(ASR),电流调节器(ACR)。 (2)MCL-33挂箱:脉冲通断控制及显示,一组、二组可控硅,平波电抗器。 (3)MEL-11挂箱:六组可调电容。 三、选配挂箱 (1)MEL-03挂箱:可调电阻器。 (2)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直流发电机M01:P N=100W,U N=200V。 (3)电机导轨及测功机、测速发电机,MEL-13组件。 控制系统挂箱介绍和使用说明 (一)、MCL-18挂箱 MCL—18由G(给定),(GT+MF)触发电路及功放,双脉冲观察,(FBC+FA)电流反馈及过流过压保护,零速封锁器(DZS),速度变换器(FBS),速度调节器(ASR),电流调节器(ACR)组成。 1.G(给定) 原理图如图1-1。它的作用是得到下列几个阶跃的给定信号: (1)0V突跳到正电压,正电压突跳到0V; (2)0V突跳到负电压,负电压突跳到OV; (3)正电压突跳到负电压。负电压突跳到正电压。

运动控制系统基本要求

11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运动控制系统》基本要求(2014-05-23) 第一章 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转速单)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 了解V (SCR )--M 、PWM--M 两种主电路方案及其特点(2.1节、P16、P97--98、笔记); 2、 他励(或永磁)直流电动机三种数学模型及转换,解耦模型中I do ~U d 环节的处理(P27--28、笔记); 3、 稳态性能指标中D 、S 间关系及适用范围(2.2.1节、P29--30、笔记); 4、 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组成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P2 5、笔记); 5、 带电流截至负反馈的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特点(笔记、2.5.2节)。 第三章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主要指:V —M 不可逆调速系统、PWM-M 调速系统)、特点,符合实际的系统数学模型,静(稳)态参数的整定及计算(P60、P59--6 2、笔记); 2、 ASR 、ACR 的作用(P65); 3、 典1、典2系统的特点、适用范围、参数整定依据(3.3.2节、笔记); 4、 基于工程设计法的ASR 、ACR 调节器参数整定方法(P77--78、3.3.3节、例3-1、3-2、笔记); 5、 理解ASR 退饱和时的(阶跃响应)转速超调量等时域指标算式(P86--88、笔记); 6、 系统分别在正常恒流动态、稳态阶段,及机械堵转故障、转速反馈断开故障下的(新稳态)物理量计算; 7、 M 、T 、M/T 三种数字测速方法及特点(2.4.2节、笔记); 8、 了解了解M/T 数字测速的技术实现方法、系统控制器的技术实现方法(P82-85、笔记)。 第四章 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 PWM--M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组成原理及特点(4.1节,笔记) 2、 V (SCR )--M 可逆主电路中的环流概念、类型、特点(P103--104、笔记); 3、 常用的晶闸管-直流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组成原理及特点(4.2.2节,图4-1 4、图4-1 5、4.2.3节)。 第五章 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1、 异步电动机定子调压调速的机械特性簇与特点,转速闭环调压调速系统组成原理及适用范围(5.1--5.2节); 2、 软起动器的作用及适用条件(5.2.4节); 3、 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的基本协调控制关系(一点两段)及其依据(5.3.1节); 4、 异步电动机四种协调控制的特点,各自的机械特性簇、特点及比较(5.3.2节--5.3.3节、笔记); 5、 SPWM 、CFPWM 、SVPWM 变频调速器组成原理与特点,及其中各环节的作用(5.4节); 6、 了解基于转差频率控制的转速闭环变频变压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5.6节)。 第六章 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1、 交流电动机坐标变换的作用,矢量控制(VC )的基本思想、特点(6.6、6.7、笔记); 2、 异步电动机VC 系统的一般组成原理(图6-20); 3、 了解各种具体的VC 系统组成方案,理解转子磁链直接与间接定向控制的区别(6.6. 4、6.6.6节、笔记); 4、 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DTC )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特点(6.7.3节),DTC 与VC 的比较(6.8节)。 第七章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系统 1、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次同步串级调速主电路及其工作原理,()S f β=公式及特点(7.2.1节、笔记); 2、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闭环次同步串级调速系统组成原理;起动、停车操作步骤;(7.5、7.6、7.4.3节、笔记)。 第八章 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1、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 )矢量控制系统组成原理,0sd i =时的转矩公式(8.4.3节); 2、 具有位置、速度闭环的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矢量控制系统组成原理(图8-26、27扩展、笔记)。 第九章 伺服系统 1、 位置伺服系统的典型结构(开环、半闭环、闭环、混合闭环)及特点(笔记、9.1.2); 2、 位置伺服系统的三种运行方式、位置伺服系统的三种方案;(笔记、9.3.2--9.3.4) 3、 数字伺服系统中电子齿轮的作用(笔记); 4、 数字式位置、速度伺服系统的指令形式(笔记)。 *** 考试须知---要点提示: (1)无证件者不能考试;(2)未交卷者中途不得离场;(3)严禁带手机到座位,操作手机者按作弊论处。 附:答疑地点(2-216)、时间:(1)2014-6-6,13:00--15:00;(2)2014-6-7,8:00--11:00,13:00--15:00。

运动控制实验报告分析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报 告 姓名刘炜原 学号 201303080414

实验一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电流 -转速调节器调试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部件的工作原理及调速系统对其提出的要求。 2?掌握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部件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三. 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 ME —11 组件 3. MC —18 组件 4. 双踪示波器 5. 万用表 四. 实验方法 1. 速度调节器(ASR 的调试 按图1-5接线,DZS (零速封锁 器)的扭子 开关扳向“解除”。 (1) 调整输出正、负限幅值 “ 5”、“ 6”端 接可调电容, 使ASR 调节器为PI 调节器,加入 一定的输入电压(由MC —18的给 定提供,以下同),调整正、负限 幅电位器RR 、 RP ,使输出正负值 等于:5V 。 (2) 测定输入输出特性 将反馈网络中的电容短接 (“ 5”、“6 ”端短接),使 ASR 调节器为P 调节器,向调节器输入 端逐渐加入正负电压,测出相应的 输出电压,直至输出限幅值,并画 出曲线。 (3) 观察PI 特性 拆除“ 5”、“6”端短接线,突加 二.实验内容 1?调节器的调试 C B RF 4 2 HP1 RP2 6 4 2 3 1 NMCL-31A 可调电容,位于 NMCL-18的下部 封锁 -S 2 反 号 Q 9 ASR ( ??) DZS (零速封锁 解除 ACR 电就声书器) 11 12 图1-5速度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调试接线图

给定电压(_0.1V),用慢扫描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的 变化规律,改变调节器的放大倍数及反馈电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反馈电容由外接电容 箱改变数值。 2.电流调节器(ACR的调试 按图1-5接线。 (1)调整输出正,负限幅值 “9”、“10”端接可调电容,使调节器为PI调节器,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调整正,负限幅电位器,使输出正负最大值等于_5V。 (2)测定输入输出特性 将反馈网络中的电容短接(“ 9”、“10”端短接),使调节器为P调节器,向调节器输入端逐渐加入正负电压,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直至输出限幅值,并画出曲线。 (3)观察PI特性 拆除“ 9”、“10”端短接线,突加给定电压,用慢扫描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改变调节器的放大倍数及反馈电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反馈电容由外接电容箱改变 数值。

机电运动控制系统离线作业必

机电运动控制系统离线作 业必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机电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严超学号: 3 年级:16秋电气学习中心:武义 ————————————————————————————— 1.直流电机有哪些调速方法根据其速度公式说明之, 并说明如何釆用电力电子手段实现。 答:根据直流电机速度公式,有 (1)电枢电压Ua控制-调压调速(向下调速):采用电力电子手段时,有晶闸管可控整流器供电和自关断器件H型桥脉宽调制(PWM)供电等方式,其损耗小,控制性能好。 (2)磁场φ控制-弱磁(向上调速),采用电力电子手段时,有晶闸管可控整流器供电励磁控制。 (3)由于运行损耗大、效率低,一般不再采用串Ra调速。 2.画出双闭环晶闸管—直流电动机不可逆调速系统电原理图(非方块图),须清楚表达两个闭环的关键元件,写出各部分名称,标注有关信号量;指出两闭环连接上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答:双闭环晶闸管-直流电动机不可逆调速系统电路原理图如下: 两闭环连接上的关系是速度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这就使得该系统具有由速度调节器的输出限幅值确定了电流环的给定值,进面确定了系统的最大电流的特点。 3.分析双闭环晶闸管—直流电动机不可逆调速系统:

(1) 如果要改变转速,应调节什么参数为什么 (2) 如要控制系统的起动电流、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应调节什么参数为什么 答:(1)改变转速时只能改变速度调节器的输入ug,因为它是速度环的指令信号。改变速度调节哭的参数对稳态速度无调节作用,仅会影响动态响应速度快慢。 (2)要控制系统的起动电流、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应调节速度调节器的输出限幅值。 因为速度调节器的输出限幅值确定了电流环的给定值,进而确定了系统的最大电流。 4. 填空 : 双闭环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内环为_电流_环,外环为_速度环,其连接关系是:_速度调节器_的输出作为__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因此外环调节器的输出限幅值应按__调速系统允许最大电流_来整定;内环调节器的输出限幅值应按__可控整流器晶闸管最大、最小移相触发角_来整定。两调节器均为_PI_型调节器,调速系统能够做到静态无差是由于调节器具有_积分(记忆)功能;能实现快速动态调节是由于节器具有__饱和限幅_功能。 5.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中,速度调节器有哪些作用其输出限幅值应按什么要求来调整电流调节器有哪些作用其输出限幅值应如何调整 答:速度调节器用于对电机转速进行控制,以保障:①调速精度,做至静态无差;②机械特性硬,满足负载要求。 速度调节器输出限幅值应按速系统允许最大电流来调整,以确保系统运行安全(过电流保护) 电流调节器实现对电流的控制,以保障:①精确满足负载转矩大小要求(通过电流控制);②调速的快速动态特性(转矩的快速响应)。

运动控制系统 复习知识点总结

1 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通过对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电量的控制,来改变工作机械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运动控制系统框图) 2. 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为电动机,运动控制的目的是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转角,要控制转速和转角,唯一的途径就是控制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使转速变化率按人们期望的规律变化。因此,转矩控制是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 第1章可控直流电源-电动机系统内容提要 相控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 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 调速系统性能指标 1相控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 2.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特点 (1)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功率放大倍数在104以上,其门极电流可以直接用电子控制。(2)晶闸管的控制作用是毫秒级的,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不足之处 晶闸管是单向导电的,给电机的可逆运行带来困难。 晶闸管对过电压、过电流和过高的du/dt与di/dt都十分敏感,超过允许值时会损坏晶闸管。 在交流侧会产生较大的谐波电流,引起电网电压的畸变。需要在电网中增设无功补偿装置和谐波滤波装置。 3.V-M系统机械特 4.最大失控时间是两个相邻自然换相点之间的时间,它与交流电源频率和晶闸管整流器的类型有关。 5.(1)直流脉宽变换器根据PWM变换器主电路的形式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大类 (2)简单的不可逆PWM变换器-直流电动机系统 (3)有制动电流通路的不可 逆PWM-直流电动机系统 (4)桥式可逆PWM变换器 (5)双极式控制的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的优点 双极式控制方式的不足之处 (6)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的能量回馈问题 ”。(7)直流PWM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6..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在额定负载情况下所需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称为调速范围,用字母D来表示(D的表达式) 当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时电动机转速的变化率,称为静差率s。 D与s的相互约束关系 对系统的调速精度要求越高,即要求s越小,则可达到的D必定越小。 当要求的D越大时,则所能达到的调速精度就越低,即s越大,所以这是一对矛盾的指标。第二章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内容提要 ?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调节器的设计方法 1.异步电动机从定子传入转子的电磁功率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机械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另一部分是与转差率成正比的转差功率。.异步电动机按调速性能分类第一类基于稳态模型,动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分解

运动控制系统 实验指导书 赵黎明、王雁编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

直流调速 实验一不可逆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静特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研究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在反馈控制下的工作。 2.研究直流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ASR的工作及其对系统静特性的影响。 3.学习反馈控制系统的调试技术。 二.预习要求 1.了解速度调节器在比例工作与比例—积分工作时的输入—输出特性。 2.弄清不可逆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见图6-7。 四.实验设备及仪表 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 3.MCL—33(A)组件或MCL—53组件。 4.MEL-11挂箱 5.MEL—03三相可调电阻(或自配滑线变阻器)。 6.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直流发电机M01(或电机导轨及测功机、MEL—13组件)。 7.直流电动机M03。 8.双踪示波器。 五.注意事项 1.直流电动机工作前,必须先加上直流激磁。 2.接入ASR构成转速负反馈时,为了防止振荡,可预先把ASR的RP3电位器逆时针旋到底,使调节器放大倍数最小,同时,ASR的“5”、“6”端接入可调电容(预置7μF)。 3.测取静特性时,须注意主电路电流不许超过电机的额定值(1A)。 4.三相主电源连线时需注意,不可换错相序。 5.电源开关闭合时,过流保护发光二极管可能会亮,只需按下对应的复位开关SB1

即可正常工作。 6.系统开环连接时,不允许突加给定信号U g起动电机。 7.起动电机时,需把MEL-13的测功机加载旋钮逆时针旋到底,以免带负载起动。 8.改变接线时,必须先按下主控制屏总电源开关的“断开”红色按钮,同时使系统的给定为零。 9.双踪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地线通过示波器外壳短接,故在使用时,必须使两探头的地线同电位(只用一根地线即可),以免造成短路事故。 六.实验内容 1.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主电路未通电) (a)用示波器观察MCL—33(或MCL—53,以下同)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双脉冲,且间隔均匀,幅值相同;观察每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电压波形,应有幅值为1V~2V 的双脉冲。 (b)触发电路输出脉冲应在30°~90°范围内可调。可通过对偏移电压调节单位器及ASR输出电压的调整实现。例如:使ASR输出为0V,调节偏移电压,实现α=90°;再保持偏移电压不变,调节ASR的限幅电位器RP1,使α=30°。 2.求取调速系统在无转速负反馈时的开环工作机械特性。 a.断开ASR的“3”至U ct的连接线,G(给定)直接加至U ct,且Ug调至零,直流电机励磁电源开关闭合。 b.合上主控制屏的绿色按钮开关,调节三相调压器的输出,使U uv、Uvw、Uwu=200V。 注:如您选购的产品为MCL—Ⅲ、Ⅴ,无三相调压器,直接合上主电源。以下均同。 c.调节给定电压U g,使直流电机空载转速n0=1500转/分,调节测功机加载旋钮(或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在空载至额定负载的范围内测取7~8点,读取整流装置输出电压U d 3.带转速负反馈有静差工作的系统静特性 a.断开G(给定)和U ct的连接线,ASR的输出接至U ct,把ASR的“5”、“6”点短接。 b.合上主控制屏的绿色按钮开关,调节U uv,U vw,U wu为200伏。 c.调节给定电压U g至2V,调整转速变换器RP电位器,使被测电动机空载转速n0=1500转/分,调节ASR的调节电容以及反馈电位器RP3,使电机稳定运行。 调节测功机加载旋钮(或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在空载至额定负载范围内测取7~8

运动控制基础教学大纲2017版

《运动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131004 课程英文名称:Moving-Control Foundation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6 实验:4 上机:0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讲授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基础;直流运动控制系统基础;交流运动控制系统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分析运动控制系统的知识;掌握电动机起动、制动、调速的实现方法:掌握直流运动控制系统、交流运动控制系统静态特性、动态特性的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课程理论严谨,系统性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学风。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注意阐述各种分析方法的横向联系,以培养分析,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设计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在运动控制系统动力学基础部分,着重介绍:运动方程式,多轴运动控制系统等效为单轴运动控制系统的折算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各量折算式。 在直流运动控制系统基础部分,着重介绍: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直流电动机起动、制动的实现方法及静态特性,调速的基本原理、性能指标及调速方法。 在交流运动控制系统基础部分,着重介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制动的实现方法及静态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的基本原理及调速方法。 3.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的主要先修课程有电路及电机学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将作业内容带到实践环节去验证.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熟悉标准、规范等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每个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要求学生在做实验前,充分阅读实验指导书,以免实验时不知所措;要求每个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验,独立思考,加强对运动控制原理的理

运动控制系统仿真---实验讲义

《运动控制系统仿真》实验讲义 谢仕宏 xiesh@https://www.doczj.com/doc/9712060507.html,

实验一、闭环控制系统及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仿真 一、实验学时:6学时 二、实验内容: 1. 已知控制系统框图如图所示: 图1-1 单闭环系统框图 图中,被控对象s e s s G 1501 30010 )(-+= ,Gc(s)为PID 控制器,试整定PID 控制器 参数,并建立控制系统Simulink 仿真模型。再对PID 控制子系统进行封装,要求可通过封装后子系统的参数设置页面对Kp 、Ti 、Td 进行设置。 2. 已知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框图如图1-2所示。试设计电流调节器ACR 和转速调节器ASR 并进行Simulink 建模仿真。 图1-2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框图 三、实验过程: 1、建模过程如下: (1)PID 控制器参数整顿 根据PID 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Z-N 法),如下表所示, Kp=τ K T 2.1=0.24,Ti=τ2=300, Td=τ5.0=75。 表1-1 Z-N 法整定PID 参数

(2)simulink仿真模型建立 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如下图1-3所示,并进行参数设置: 图1-3 PID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 图1-3中,step模块“阶跃时间”改为0,Transport Delay模块的“时间延迟”设置为150,仿真时间改为1000s,如下图1-4所示: 图1-3 PID控制参数设置 运行仿真,得如下结果:

图1-5 PID控制运行结果 (3)PID子系统的创建 首先将参数Gain、Gain1、Gain三个模块的参数进行设置,如下图所示: 图1-6 PID参数设置 然后建立PID控制器子系统,如下图1-7所示: 图1-7 PID子系统 再对PID子系统进行封装,选中“Subsystem”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Mask subsystem”,弹

通用运动控制器目前主要分类浅谈

通用运动控制器目前主要分类浅谈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市场上新设备的控制需求、 传统设备技术升级、换代对运动控制器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另外由于市场日 益竞争的压力,系统集成商和设备制造商要求运动控制系统向开放式方向发展。同时,经济型数控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渐减小。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可以抓住 这一机遇,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高水平、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开放 式运动控制器产品。 (1)基于计算机标准总线的运动控制器,它是把具有开放体系结构,独立 于计算机的运动控制器与计算机相结合构成。这种运动控制器大都采用DSP 或微机芯片作为CPU,可完成运动规划、高速实时插补、伺服滤波控制和伺服驱动、外部I/O 之间的标准化通用接口功能,它开放的函数库可供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在DOS 或WINDOWS 等平台下自行开发应用软件,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如美国Deltatau 公司的PMAC 多轴运动控制器和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GT 系列运动控制器产品等。目前这种运动控制器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2)Soft 型开放式运动控制器,它提供给用户最大的灵活性,它的运动控制软件全部装在计算机中,而硬件部分仅是计算机与伺服驱动和外部I/O 之间的标准化通用接口。就像计算机中可以安装各种品牌的声卡、CDROM 和相应的驱动程序一样。用户可以在WINDOWS 平台和其他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开放的运动控制内核,开发所需的控制功能,构成各种类型的高性能运动控 制系统,从而提供给用户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基于Soft 型开放式运动控制器开发的典型产品有美国MDSI 公司的Open CNC、德国PA(Power Automation)公司的PA8000NT。美国Soft SERVO 公司的基于网络的运动控制

几种运动控制系统的比较

运动控制的实现方法 1、以模拟电路硬接线方式建立的运动控制系统 早起的运动控制系统一般采用运算放大器等分离器件以硬接线的方式构成,这种系统的优点: (1)通过对输入信号的实时处理,可实现系统的高速控制。 (2)由于采用硬接线方式可以实现无限的采样频率,因此,控制器的精度较高并且具有较大的带宽。 然而,与数字化系统相比,模拟系统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1)老化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构成系统的元器件的参数影响很大。 (2)构成系统所需的元器件较多,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也使得系统最终的可靠性降低。 (3)由于系统设计采用的是硬接线的方式,当系统设计完成之后,升级或者功能修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4)受最终系统规模的限制,很难实现运算量大、精度高、性能更加先进的复杂控制算法。 模糊控制系统的上述缺陷使它很难用于一些功能要求比较高的场合。然而,作为控制系统最早期的一种实现方式,它仍然在一些早期的系统中发挥作用; 另外,对于一些功能简单的电动机控制系统,仍然可以采用分立元件构成。 2、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运动控制系统 微处理器主要是指以MCS-51、MCS-96等为代表的8位或16位单片机。采用微处理器取代模拟电路作为电动机的控制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1)使电路更加简单。模拟电路为了实现逻辑控制需要很多的元器件,从而使电路变得复杂。采用微处理器以后,大多数控制逻辑可以采用软 件实现。 (2)可以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微处理器具有较强的逻辑功能,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具有大容量的存储器,因此有能力实现较复杂的控制算 法。 (3)灵活性和适应性强。微处理器的控制方式主要是由软件实现,如果需要修改控制规律,一般不需要修改系统德硬件电路,只需要对系统的

运动控制的基础

运动控制的基础 概观本教程是在NI测量基础系列的一部分。每个在这个系列的教程,教你一个常用的测量应用的特定主题的解释理论概念,并提供实际的例子。在本教程中,学习运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软件,运动控制器,驱动器,电机,反馈装置,I / O。您还可以查看交互式演示,通过本教程的材料在自己的步伐。有关更多信息,返回到NI测量基础主页。目录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软件配置,原型设计,开发运动控制器移动类型电机放大器和驱动器汽车和机械要素反馈装置和运动的I / O NI相关产品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图1显示了一个运动控制系统的不同组件。图1。运动控制系统组件应用软件-您可以使用应用软件,以命令的目标位置和运动控制型材。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系统的大脑作用到所需的目标位置和运动轨迹,并建立电机的轨迹遵循,但输出±10 V的伺服电机或步进和方向脉冲信号,步进电机。 放大器或放大器(也称为驱动器)驱动器-从控制器的命令和需要开车或关闭电机的电流产生。电机-电机机械能变成电能和生产所需的目标位置移动到所需的扭矩。机械部件-电机的设计提供一些力学的扭矩。这些措施包括线性滑轨,机械手臂,和特殊的驱动器。反馈装置或位置传

感器-位置反馈装置是不是需要一些运动控制应用(如步进电机控制),但重要的是为伺服电机。反馈装置,通常是一个正交编码器,感应电机的位置和结果报告控制器,从而结束循环的运动控制器。软件配置,原型设计,开发应用软件分为三大类:配置,原型和应用程序开发环境(ADE)。图2说明了运动控制系统的编程过程和相应的NI产品设计过程:图2。运动控制系统开发过程组态 做的第一件事情之一,是您的系统配置。为此,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提供测量与自动化浏览器(MAX),不仅运动控制,但所有其他NI硬件配置的交互式工具。对于运动控制,MAX 提供交互式的测试和调整面板,帮助您验证系统功能之前,你的程序。图3 NI MAX是一个交互式工具,用于配置和调整您的运动控制系统。 应用笔记 了解伺服调谐 使用1D互动的环境测试电机功能 轴运动控制器的配置 轴运动控制器设置 运动控制器的编码器设置 运动控制器的参考设置 数字运动控制器的I / O设置原型 当你配置你的系统,你可以开始原型和开发应用程序。在

运动控制器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不可外传】

运动控制器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数控系统、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运动控制器的应用现状 运动控制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的自动化设备,如数控机床、雕刻机、切割机、钻孔机、印刷机、冲孔机、激光雕刻、激光切割、包装机、纺织机、食品加工、绘图机、点胶机、焊接机、电子装配白动检测等,甚至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所用的CPU不同,运动控制器产品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1)以单片机(MCU)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器,低端采用8位或16位的单片机作为处理器,其主要优点是价格比较低廉,缺点是运行速度较慢,控制精度较低。因此这种运动控制器适用于一些低速或运动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点位运动或轮廓运动控制的自动化设备。 (2)以专用芯片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LM628和LM629专用运动控制芯片,日本的NOVA生产的MCX304、MCX501等运动控制芯片是专门为精密控制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而设计的专用处理器,产品应用于数控机床、雕刻机、工业机器人、医用设备、绕线机、自动仓库、绘图仪、点胶机、IC制造设备等领域。 (3)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器,美国DeltaTau公司生产的PMAC 运动控制器,采用Motorola的DSP56003作为处理器。国内的基于DSP的运动控制器,通常以美国TI公司推出的C2000系列,例如TMS320F2812和TMS320F28335作为运动控制器的核心芯片。

运动控制系统第一章作业答案 曾毅编

【1-1】 某生产工艺要求:按动起动按钮S Ⅰ时,电动机M带动小车作如图题1-83所示的运动轨迹运行;按动暂停按钮S Ⅱ时,小车就地停止。重新按动启动按钮S Ⅰ时小车从暂停位置,开始键继续运行。假设:KM 1得电小车向右运行,KM 2得电小车向左运行,小车每次反向运行前都暂停t 秒。 1)试设计满足该运动轨迹的运动控制线路图。 2)当小车运行在B-C 区间时,如果突然停电或此时按动清零停止按钮,当来电后再按动起动按钮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如何处理这种问题? 解:1)假设:正反向速度继电器分别为:KS 1、KS 2;短路制动电阻的接触器为KM 3。 系统带降压起动电阻与反接制动的主电路图如答图1所示,其输出方程和控制方程如下: 图1-83 题1-1小车运行轨迹 答图1 题【1-1】(2)解答

2)来电后再按动起动按钮S I ,小车将一直向右走,出现失控现象。 解决续行问题的方法: ①最普通的方法是在运动轨迹的周边增加限位行程开关,并在输出方程中增加正反向点动按钮。假设:左、右限位保护分别为ST A 、ST B (如答图2所示) 、右限位;正、反向点动按钮分别为SF 、SR ,修改后的电气控制逻辑代数方程组: R F T F A R R B F S S t KT S S KM K ST K ST K ST K ST K ST S KM S ST KM KM S K K K KM S ST KM KM S K K K KM ?????+?+?+?+?+?+=????+++=←????+++=→)()()()(152413224131642225311ⅡⅡⅡⅡⅡ ②在控制方程组中与转步信号并联时间超限脉冲发生信号。 ③系统小车没有回到原点前,不清控制方程组,或者不要在控制方程中增加停止按钮。 ④增加回原点功能的按钮。 【1-2】 已知电动机M 1带动小车左右运动;电动机M 2带动小车上下运动。生产工艺要求的运动轨迹如图题1-84所示。假设:KM 1得电小车向右运行,KM 2得电小车向左运行;KM 3得电小车向上运行,KM 4得电小车向下运行。生产工艺要求分别按动启动按钮S 1、S 2、S 3时,小车的运行轨迹分别如图1-84a 、b 、c 所示;按动暂停按钮S Ⅱ,小车就地停止,小车每次转弯运行前都暂停t 秒,按动回原点按键S 0,小车会以最短的路径返回到原点A ,试设计满足该运动轨迹的运动控制线路图。 解:假设小车的转步信号及程序步如答图2所示 答图2 题【1-1】(2)解答

运动控制系统基本架构及控制轨迹要点简述

运动控制系统基本架构及控制轨迹要点简述 运动控制起源于早期的伺服控制。简单地说,运动控制就是对机械运动部件的位置、速度等进行实时的控制管理,使其按照预期的运动轨迹和规定的运动参数进行运动。早期的运动控制技术主要是伴随着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和工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早期的运动控制器实际上是可以独立运行的专用的控制器,往往无需另外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支持,可以独立完成运动控制功能、工艺技术要求的其他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这类控制器可以成为独立运行的运动控制器。这类控制器主要针对专门的数控机械和其他自动化设备而设计,往往已根据应用行业的工艺要求设计了相关的功能,用户只需要按照其协议要求编写应用加工代码文件,利用RS232或者DNC方式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即可完成相关的动作。这类控制器往往不能离开其特定的工艺要求而跨行业应用,控制器的开放性仅仅依赖于控制器的加工代码协议,用户不能根据应用要求而重组自己的运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的定义 运动控制(MC)是自动化的一个分支,它使用通称为伺服机构的一些设备如液压泵,线性执行机或者是电机来控制机器的位置和/或速度。运动控制在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领域内的应用要比在专用机器中的应用更复杂,因为后者运动形式更简单,通常被称为通用运动控制(GMC)。运动控制被广泛应用在包装、印刷、纺织和装配工业中。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组成 一个运动控制器用以生成轨迹点(期望输出)和闭合位置反馈环。许多控制器也可以在内部闭合一个速度环。 一个驱动或放大器用以将来自运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通常是速度或扭矩信号)转换为更高功率的电流或电压信号。更为先进的智能化驱动可以自身闭合位置环和速度环,以获得更精确的控制。 一个执行器如液压泵、气缸、线性执行机或电机用以输出运动。

运动控制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69109 运动控制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运动控制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实验一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电流-转速调节器调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部件的工作原理及调速系统对其提出的要求。2.掌握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部件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调节器的调试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2.MEL—11组件3.MCL—18组件4.双踪示波器5.万用表

四.实验方法 1.速度调节器(ASR)的调试 按图1-5接线,DZS(零速封锁器)的扭子开关扳向“解除”。 (1)调整输出正、负限幅值“5”、“6”端接可调电容,使ASR调节器为PI调节器,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由MCL—18的给定提供,以下同),调整正、负限幅电位器RP1、RP2,使输出正负值等于5V。 (2)测定输入输出特性将反馈网络中的电容短接(“5”、“6”端短接),使ASR调节器为P 调节器,向调节器输入端逐渐加入正负电压,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直至输出限幅值,并画 图1-5 速度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调试接线图 出曲线。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基本全

习题解答(供参考) 习题二 2.2 系统的调速范围是1000~100min r ,要求静差率s=2%,那么系统允许的静差转速降是多少? 解:10000.02(100.98) 2.04(1) n n s n rpm D s ?= =??=- 系统允许的静态速降为2.04rpm 。 2.3 某一调速系统,在额定负载下,最高转速特性为0max 1500min n r =,最低转速特性为 0min 150min n r =,带额定负载时的速度降落15min N n r ?=,且在不同转速下额定速降 不变,试问系统能够达到的调速范围有多大?系统允许的静差率是多少? 解:1)调速范围 max min D n n =(均指额定负载情况下) max 0max 1500151485N n n n =-?=-= min 0min 15015135N n n n =-?=-= max min 148513511D n n === 2) 静差率 01515010%N s n n =?== 2.4 直流电动机为P N =74kW,UN=220V ,I N =378A ,n N =1430r/min ,Ra=0.023Ω。相控整流器内阻Rrec=0.022Ω。采用降压调速。当生产机械要求s=20%时,求系统的调速范围。如果s=30%时,则系统的调速范围又为多少?? 解:()(2203780.023)14300.1478N N a N Ce U I R n V rpm =-=-?= 378(0.0230.022)0.1478115N n I R Ce rpm ?==?+=

(1)]14300.2[115(10.2)] 3.1N D n S n s =?-=??-= [(1)]14300.3[115(10.3)] 5.33N D n S n s =?-=??-= 2.5 某龙门刨床工作台采用V-M 调速系统。已知直流电动机 60,220,305,1000min N N N N P kW U V I A n r ====,主电路总电阻R=0.18Ω,Ce=0.2V ?min/r,求: (1)当电流连续时,在额定负载下的转速降落N n ?为多少? (2)开环系统机械特性连续段在额定转速时的静差率N S 多少? (3)若要满足D=20,s ≤5%的要求,额定负载下的转速降落N n ?又为多少? 解:(1)3050.180.2274.5/min N N n I R r ?=?=?= (2) 0274.5274.5)21.5%N N S n n =?=+= (3) (1)]10000.05[200.95] 2.63/min N n n S D s r ?=-=??= 2.6 有一晶闸管稳压电源,其稳态结构图如图所示,已知给定电压* 8.8u U V =、比例调节器放大系数2P K =、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15S K =、反馈系数γ=0.7。求:(1)输出电压d U ;(2)若把反馈线断开,d U 为何值?开环时的输出电压是闭环是的多少倍?(3)若把反馈系数减至γ=0.35,当保持同样的输出电压时,给定电压* u U 应为多少? 解:(1)* (1)2158.8(12150.7)12d p s u p s U K K U K K V γ=+=??+??= (2) 8.8215264d U V =??=,开环输出电压是闭环的22倍 (3) * (1)12(12150.35)15) 4.6u d p s p s U U K K K K V γ=+=?+???= 2.7 某闭环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是1500r/min~150r/min ,要求系统的静差率5%s ≤,那么系统允许的静态速降是多少?如果开环系统的静态速降是100r/min ,则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应有多大? 解: 1)()s n s n D N N -?=1/ 1015002%/98%N n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