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有机物基础全套教案(夜雨出品)

化学有机物基础全套教案(夜雨出品)

化学有机物基础全套教案(夜雨出品)
化学有机物基础全套教案(夜雨出品)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

【过程与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师:有机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

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烷烃————甲烷 CH4

乙烯 CH2=CH2

烯烃

双键

炔烃—C≡C—三键乙炔 CH≡CH

芳香烃————

卤代烃—X(X表示卤素原子)溴乙烷 CH3CH2Br

醇—OH 羟基乙醇 CH3CH2OH

酚—OH 羟基

苯酚

乙醚 CH3CH2OCH2CH3

醚键

醛基乙醛

羰基丙酮

羧酸

羧基乙酸

酯基乙酸乙酯

【随堂练习】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吗?

【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就是认识常见的官能团,能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情景导入,学生热情高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始终充满热情、兴趣浓厚。在探究、交流过程中也暴露出他们学习中的不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掌握知识。

新教材的许多栏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自由活动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

观念,传统的讲解式、大容量、高强度、多反复的课堂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板书〕2、官能团: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反应并反映着某类有机物共同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

2、掌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用球棍模型制作C3H6、C4H8、C2H6O的分之模型,找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应考虑几种异构形式——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培养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严谨性。

教学重点

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难点

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教学反思:本部分知识可采用实践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完成二氯甲烷

分子的空间结构(无同分异构体)。一方面学生加深对碳价四面体理论的理解;同时过渡到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知识的学习。提出问题:有相同分子式的有机化合物是否具有相同的结构?学生分组完成C4H10的空间结构,理解同分异构现象,认识C4H10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并进一步落实有机化合物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练习。通过练习制作C5H12的分子结构模型,进一步巩固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并在制作过程中小组内讨论书写同分异构体方法,重点讨论如何避免同分异构体的“重写”和“漏写”问题。由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小组间的互相质疑、补充、完善,最终研究出大家认同的书写烷烃同分异构体的方法—减碳法。引导学生尝试写出C3H6、C2H6O的同分异构体。强化书写同分异构体时,应考虑三种异构形式──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在书写练习中掌握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方法。

第二课时

[思考回忆]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

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含义

同分异构体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体现象。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 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知识导航1]

引导学生再从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出发小结上述2答案,从中得出对“同分异构”的理解:

(1)“同分”—— 相同分子式 (2)“异构”——结构不同

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或结合方式不同、性质不同。

(“异构”可以是象上述②与③是碳链异构,也可以是像⑥与⑦是官能团异构)

“同系物”的理解:(1)结构相似——— 一定是属于同一类物质;

(2)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 分子式不同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自我检测1》]

《自我检测1》

下列五种有机物中, 互为同分异构体; 互为同一物质; 互为同系物。 ① ② ③ ④ CH 2=CH -CH 3 ⑤ CH 2=CH -CH=CH 2

[知识导航2]

(1)由①和②是同分异构体,得出“异构”还可以是位置异构;

(2)②和③互为同一物质,巩固烯烃的命名法;

(3)由①和④是同系物,但与⑤不算同系物,深化对“同系物”概念中“结构相似”的含

义理解。(不仅要含官能团相同,且官能团的数目也要相同。)

(4)归纳有机物中同分异构体的类型;由此揭示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同分异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板书]

二、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1.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a.碳链异构:指碳原子的连接次序不同引

起的异构

b.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不同引起的异构

CH 3-CH -CH=CH 2 ︱ CH 3 CH 3︱ CH 3-C=CH -CH 3 CH 3-CH=C ︱ CH 3

CH 3︱

c.位置异构:官能团的位置不同引起的异构

[小组讨论]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觉得有哪些方法能够判断同分异构体?

[小结]抓“同分”——先写出其分子式(可先数碳原子数,看是否相同,若同,则再看其它

原子的数目……)

看是否“异构”—— 能直接判断是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或位置异构则最好,若不能直接判断,那还可以通过给该有机物命名来判断。那么,如何判断“同系物”呢?(学生很容易就能类比得出)

[板书]

2.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

[课堂练习投影]——巩固和反馈学生对同分异构体判断方法的掌握情况,并复习巩固“四同”

的区别。

1)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是什么关系?

①CH 4与CH 3CH 3 ②正丁烷与异丁烷 ③金刚石与石墨 ④O 2与O 3 ⑤11H 与

21H

2)下列各组物质中,哪些属于同分异构体,是同分异构体的属于何种异构?

① CH 3COOH 和 HCOOCH 3 ② CH 3CH 2CHO 和 CH 3COCH 3 ③ CH 3CH 2CH 2OH 和 CH 3CH 2OCH 3 ④ 1-丙醇和2-⑤ 和 CH 3-CH 2-CH 2-CH 3

[知识导航3] ——《投影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

启发学生从支链的多少,猜测该有机物反应的难易,从而猜

测其沸点的高低。(然后老师投影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实验测

得的沸点。)

[板书]

三、同分异构体的性质差异

带有支链越多的同分异构体,沸点越低。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以下练习]

《自我检测3——课本P12 2、3、5题》 教学反思:“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这一标题,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大多把它作为复习课的形式来上,缺乏新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真正进入备课前,我先从理论方面对自己进行了简单的充电,再次阅读了新课标,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对本节课进行构思,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则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教师应着力于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探讨等途径,把外界施加的信息通过主动建

CH 3-CH -CH 3 CH 3

构变成自己的知识。

设计这节课秉承的一种理念是“动态生成”,即试图根据现场的、当时的学习情景,运用教学智慧,对教学流程作适时调控,及时有效地将教学生成中有价值的资源转化为新的讨论主题或探究对象。

第三课时

[问题导入]

我们知道了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那么,请同学们想想,该如何书写已知分子式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才能不会出现重复或缺漏?如何检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否重复?你能写出己烷(C 6H 14)的结构简式吗?(课本P10 《学与问》)

[学生活动]书写C 6H 14的同分异构。

[教师]评价学生书写同分异构的情况。

[板书]

四、如何书写同分异构体

1.书写规则——四句话:

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 支链或官能团位置由中到边; 排布对、邻、间。 (注:①支链是甲基则不能放1号碳原子上;若支链是乙基则不能放1和2号碳原子上,依次类推。②可以画对称轴,对称点是相同的。)

2.几种常见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丁烷:2种 ;戊烷:3种 ;己烷:5种 ;庚烷:9种

[堂上练习投影] 下列碳链中双键的位置可能有____种。

[知识拓展]

1.你能写出C 3H 6 的同分异构体吗?

2.提示学生同分异构体暂时学过有三种类型,你再试试写出丁醇的同分异构体?①按位置异构书写;②按碳链异构书写;)

3.若题目让你写出C 4H 10O 的同分异构体,你能写出多少种?这跟上述第2题答案相同吗? (提示:还需 ③按官能团异构书写。)

[知识导航5]

(1)大家已知道碳原子的成键特点,那么,利用你手中的球棍模型,把甲烷的结构拼凑出来。

二氯甲烷可表示为 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

(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C -C -C —C ︱ C

(2)那,二氯乙烷有没有同分异构体?你再拼凑一下。

[板书]

注意: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它的结构只有1种。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1的《科学史话》]

注:此处让学生初步了解形成甲烷分子的sp3杂化轨道

疑问:是否要求介绍何时为sp3杂化?

[知识导航6]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表示方法有结构式、结构简式,还有“键线式”,简介“键线式”的含义。

[板书]

五、键线式的含义(课本P10《资料卡片》)

[自我检测3] 写出以下键线式所表示的有机物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以及分子式。

OH

;;;

[小结本节课知识要点]

[自我检测4](投影)

1.烷烃C5H12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试写出这种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课本P12、5 )

2.分子式为C6H14的烷烃在结构式中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个

(A)2个(B)3个(C)4个(D)5个

3.经测定,某有机物分子中含2个—CH3,2个—CH2—;一个—CH—;一个Cl。试写出这种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教学反思:对学生比较熟悉,设计的问题深浅度把握较好,问题抛出的时机比较到位,节奏掌握的较好。上海的老师教学理念新,更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但借班上课,加上地域的差异,对学情把握不够,有些有深度的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反而费时费力。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在大力推行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下,教师的角色转变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教师要制定好策略,使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一是在众多问题中能筛选提炼出最适和某个或某类学生探究、积极思维的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调节与组织者。策划好个别研究和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理解并灵活运用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书写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形成的两种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同分异构体数目也越多。

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教学难点

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教学过程

【归纳】

一、烷烃的命名

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原则: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连短线;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2、要注意的事项和易出错点

3、命名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既可以由教师结合动画展示、讲解典型例子的命名;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还可以由教师列出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和对应的系统命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规律。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教学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练习。练习的方式也有多种,如给出结构简式写名称,给出名称写结构简式,同时给出结构简式和系统命名,判断名称是否正确,指出出错的原因等。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判断稍微复杂点的烷烃的主链时,容易出错,表现为未能准确找出最长的碳链,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熟悉具有空间结构的碳链的平面书写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球棍模型,组装碳架,增强教学直观性,减少学生的错误认识。

第二课时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命名方法:与烷烃相似,即一长、一近、一简、一多、一小的命名原则。但不同点是主链必须含有双键或叁键。

命名步骤:

1、选主链,含双键(叁键);

2、定编号,近双键(叁键);

3、写名称,标双键(叁键)。其它要求与烷烃相同!!!

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是以苯作为母体进行命名的;对苯环的编号以较小的取代基为1号。

?有多个取代基时,可用邻、间、对或1、2、3、4、5等标出各取代基的位置。

?有时又以苯基作为取代基。

四、烃的衍生物的命名

?卤代烃:以卤素原子作为取代基象烷烃一样命名。

?醇:以羟基作为官能团象烯烃一样命名

?酚:以酚羟基为1位官能团象苯的同系物一样命名。

?醚、酮:命名时注意碳原子数的多少。

?醛、羧酸:某醛、某酸。

?酯:某酸某酯。

【作业】P16课后习题及《优化设计》第三节练习

【补充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D )

A. 1,2─二甲基戊烷

B. 2─乙基戊烷

C. 3,4─二甲基戊烷

D. 3─甲基己烷

2.下列有机物名称中,正确的是( AC )

A. 3,3—二甲基戊烷

B. 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C. 3—乙基戊烷

D. 2,5,5—三甲基己烷

3.下列有机物的名称中,不正确

...的是( BD )

A. 3,3—二甲基—1—丁烯

B. 1—甲基戊烷

C. 4—甲基—2—戊烯

D. 2—甲基—2—丙烯

4.下列命名错误的是( AB )

A. 4―乙基―3―戊醇

B. 2―甲基―4―丁醇

C. 2―甲基―1―丙醇

D. 4―甲基―2―己醇

5.(CH3CH2)2CHCH3的正确命名是( D )

A. 2-乙基丁烷

B. 3-乙基丁烷

C. 2-甲基戊烷

D. 3-甲基戊烷

6.有机物的正确命名是( B )

A. 3,3 -二甲基-4-乙基戊烷

B. 3,3, 4 -三甲基己烷

C. 3,4, 4 -三甲基己烷

D. 2,3, 3 -三甲基己烷

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其正确的命名为( C )

A. 2,3—二甲基—3—乙基丁烷

B. 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C. 2,3,3—三甲基戊烷

D. 3,3,4—三甲基戊烷

8.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2ClBr。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末尾的“0”可略去)。按此原则,对下列几

种新型灭火剂的命名不正确

...的是( B )

A. CF3Br ──1301

B. CF2Br2──122

C. C2F4Cl2──242

D. C2ClBr2──2012

教学反思:

(1)对教材的前后顺序做适当调整。建议先讲烷烃的命名法,后讲同分异构体的写法。这样,可以加强对烷烃的命名法的练习,使命名的知识得到巩固,也能从结构上对同分异构体作进一步的分析,避免写重复的现象,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2)注意组织学生多讨论、多练习,尤其要注意抓住学生在命名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如选错主链等。可以以改错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

(3)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一般步骤,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烷烃的系统命名是核心内容,是有机物系统命名的基础,建议根据命名的三个步骤(选主链、编号位、写名称)结合具体的例子边讲边练。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的一般方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录象方式,参观了解质普、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普仪等仪器核实验操作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练习,从中体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和科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

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师:我们已经知道,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那么,该怎样对有机物进行研究呢?一般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师: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机物成分,首先得到的是含有有机物的粗品。在工厂生产、实验室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也不可能直接得到纯净物,得到的往往是混有未参加反应的原料,或反应副产物等的粗品。因此,必须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纯品。如果要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必须得到更纯净的有机物。下面是研究有机化合物一般要经过的几个基本步骤:

【板书】

师:首先我们结合高一所学的知识了学习第一步——分离和提纯。

【板书】一、分离、提纯

师:提纯混有杂质的有机物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是利用有机物与杂质物理性质的差异而将它们分离。接下来我们主要学习三种分离、提纯的方法。

【板书】1、蒸馏

师: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当液态有机物含有少量杂质,而且该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时(一般约大于30oC),就可以用蒸馏法提纯此液态有机物。

【演示实验1-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

受器等。如图所示:

特别注意:冷凝管的冷凝水是从下口进上口出。

【演示实验1-2】(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实验步骤)

【板书】2、结晶和重结晶

(1)冷却法:将热的饱和溶液慢慢冷却后析出晶体,此法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液。

(2)蒸发法:此法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溶液,如粗盐的提纯。

(3)重结晶:将以知的晶体用蒸馏水溶解,经过滤、蒸发、冷却等步骤,再次析出晶体,得到更纯净的晶体的过程。

【说明】重结晶的首要工作是选择适当的溶剂,要求该溶剂:(1)杂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或溶解度很大,易于除去;(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板书】3、萃取

(1)所用仪器:烧杯、漏斗架、分液漏斗。

(2)萃取:利用溶液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前者称为萃取剂,一般溶质在萃取剂里的溶解度更大些。

分液:利用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密度不同,用分液漏斗将它们一一分离出来。

【说明】注意事项:1、萃取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溶剂互不相溶;二是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2、检查分液漏斗的瓶塞和旋塞是否严密。

3、萃取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分液是萃取操作的一个步骤,必须经过充分振荡后再静置分层。

4、分液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放出,当下层液体刚好放完时,要立即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小结】本节课要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包括操作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 第二课时

【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对所要研究的有机物进行了分离和提纯,接下来进行第二步——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

【板书】二、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元素分析

师:元素定量分析的原理是将一定量的有机物燃烧,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作定量测定,通过无机物的质量推算出组成该有机物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出该有机物分子所含元素原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确定其实验式。以便于进一步确定其分子式。

例1、某烃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2%,求此烃的实验式。又测得该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8,求该烃的分子式。

【分析解答】分析:此题题给条件很简单,是有机物分子式确定中最典型的计算。由于该物质为烃,则它只含碳、氢两种元素,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7.2)%=82.8%。则该烃中各元素原子数(N )之比为:

5:212.17:128.82)H (:)C (==N N

C 2H 5仅仅代表碳原子和氢原子的最简整数比,是该烃的实验式,不是该烃的分子式。

设该烃有n 个C 2H 5,则

22958==n

因此,烃的分子式为C 4H 10。

【讲解】对于一种未知物,如果知道了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就会很容易通过计算得出分子式。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的途径:1.确定实验式 2. 确定相对分子质量

例2、燃烧某有机物A 1.50g ,生成1.12L (标准状况)CO 2和0.05mol H 2O 。该有机物的蒸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1.04,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解答:首先要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1.5g A 中各元素的质量:

0.6g 22.4L/mol 1.12L mol 12g (C)1=??=-m

0.1g 2m ol 0.05m ol m ol 1g (H)1=???=-m

1.5g 0.7g 0.1g 0.6g )H ()C (<=+=+m m ,所以有机物中还含有O 元素。

0.8g 0.1g)(0.6g 1.5g )O (=+-=m 则1:2:1m ol 16g 0.8g :m ol 1g 0.1g :m ol 12g 0.6g )O (:)H (:)C (111=???=

---N N N

实验式为CH 2O ,其式量为30。

又因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30291.04(A)=?=M

因此实验式即为分子式。

【讲解】从例题可以看出计算相对分子量很重要,计算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有哪些?密度法(标准状况),相对密度法(相同状况)。另外可以看出元素的质量有时不能由实验直接得出,还需要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计算。

【归纳总结】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一般方法.

(1)实验式法:

①根据有机物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分子组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最简式)。 ②求出有机物的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2)直接法:

①求出有机物的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②根据有机物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直接求出1mol 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 师:有机物的分子式的确定方法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进一步介绍。今天我们仅仅学习了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验式共同确定有机物的基本方法。应该说以上所学的方法是用推算的方法来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的。在同样计算推出有机物的实验式后,还可以用物理方法简单、快捷地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比如——质谱法。

【板书】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

师:质谱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快速、微量、精确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接下来对质谱法的原理,怎样对质谱图进行分析以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此方法的优点作简要精确的介绍)

【强调】以乙醇为例,质谱图最右边的分子离子峰表示的就是上面例题中未知物A(指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师:好了,通过测定,现在已经知道了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但是,我们知道,相同的分子式可能出现多种同分异构体,那么,该如何进以步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呢?下面介绍两种物理方法。

【板书】三、分子结构的鉴定

1、红外光谱(介绍红外光谱法鉴定分子结构的原理,对红外光谱图的正确分析,最终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

【说明】从未知物A的红外光谱图上发现右O—H键、C—H键和C—O键的振动吸收,可以判断A是乙醇而并非甲醚,因为甲醚没有O—H键。

【板书】2、核磁共振氢谱(介绍核磁共振氢谱法鉴定分子结构的原理,对核磁共振氢谱图的正确分析,最终确定有机物的分子中所含H原子的种类和个数)

【说明】未知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种类型氢原子的吸收峰,说明A只能是乙醇而并非甲醚,因为甲醚只有一种氢原子。

【小结】本节课主要掌握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包括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结构。了解几种物理方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氢谱法。

教学反思:面对种类繁多的有机物,学生应该初步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

合物,应该采取什么步骤和常用方法等,从中体验研究一个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和科学方法。通过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用方法以及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分析有机物的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些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而基本实验方法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化学的必需掌握的技能。现代物理仪器技术是全新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陌生,而且也难于理解原理、也难以见到实物,使学生感到接受起来感觉困难。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3、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过程与方法】

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有机物的结果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教学重点

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

烯烃的顺反异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烷烃、烯烃)

【引入】师: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烃和卤代烃。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

众生:能!甲烷、乙烯、苯。

师:很好!甲烷、乙烯、苯这三种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脂肪烃。

【板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师:什么样的烃是烷烃呢?请大家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板书】一、烷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C n H2n+2 (n≥1)

师: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得到什么信息?

表2—1 部分烷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结构简式沸点/oC 相对密度

甲烷

CH 4 -164 0.466 乙烷

CH 3CH 3 -88.6 0.572 丁烷

CH 3(CH 2) 2CH 3 -0.5 0.578 戊烷

CH 3(CH 2)3CH 3 36.1 0.626 壬烷

CH 3(CH 2) 7CH 3 150.8 0.718 十一烷

CH 3(CH 2) 9CH 3 194.5 0.741 十六烷

CH 3(CH 2) 14CH 3 287.5 0.774 十八烷

CH 3(CH 2) 16CH 3 317.0 0.775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板书】2、物理性质

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 ≤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还有,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师: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

(1)取代反应

如:CH 3CH 3 + Cl 2 →CH 3CH 2Cl + HCl

(2)氧化反应

C n H 2n+2 + — O 2 → nCO 2 +(n+1)H 2O 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师:接下来大家回忆一下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便于进一步学习烯烃。 (由学生回答高一所学的乙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教师给予评价) 【板书】二、烯烃

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

通式:C n H 2n (n ≥2)

例:

光照 3n+1

2

点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部分答案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节P6 1 A、D 2 D 3 (1)烯烃(2)炔烃(3)酚类(4)醛类(5)酯类(6)卤代烃 第二节P11 4 共价单键双键三键 (CH3)4 5.第2个和第六个,化学式略第三节P15 2.(1)3,3,4-三甲基己烷(2)3-乙基-1-戊烯(3)1,3,5-三甲基苯 第四节P23 1.重结晶 (1)杂质在此溶剂中不溶解或溶解度较大,易除去 (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蒸馏30 ℃左右 2. C10H8NO2 348 C20H16N2O4 3. HOCH2CH2OH 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P25 4.(1)2,3,4,5-四甲基己烷(2)2-甲基-1-丁烯 (3)1,4-二乙基苯或对二乙基苯(4)2,2,5,5-四甲基庚烷 5. (1)20 30 1 (2)5 6% 第二单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节P36 4. 5. 没有。因为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碳链排列是相同的,与氢气加成后均生成正丁烷。 第二节P 40 1. 4, 2. B

3己烷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1己烯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邻二甲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鉴别己烷、1己烯和邻二甲苯。 4略 第三节P43 1A、D 2略 3略 复习题参考答案P45 2. B、D 3. B 4. D 5. A、C 6. A =CHCl或CH3CH=CH2 CH3C≡CH 8. C2H6C2H2CO2 9. 2-甲基-2-戊烯 10. 14 L 6 L 11. 2.3 t 12. 160 g 第三单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节P551.C 2. 3.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增强了其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其沸点远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甲醇、乙醇、丙醇能与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结合,因此水溶性很好;而碳原子数多的醇,由于疏水基烷基较大,削弱了亲水基羟基的作用,水溶性较差。 4.C6H6O OH 第二节P 59 1.有浅蓝色絮状沉淀产生;有红色沉淀产生; 2.D 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3《酯》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三节羧酸酯 第二课时酯 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羧酸和酯,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酯是羧酸与醇的衍生物。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第二课时包含酯的结构、性质、存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乙酯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酯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乙酯既是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3.教学重点:酯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的水解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探究酯水解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酯的定义放在乙酸乙酯的结构之后再讲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学习方法的理解 (2)为了突出酯的水解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水解的条件理解和对化学探究实验中固定变量法的应用,添加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让学生感受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影响,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用途。 (2)根据乙酸乙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认识酯的水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最新整理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学习资料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 甲烷 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②取代反应(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5种) CH4+Cl2―→CH3Cl+HCl CH3Cl +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烯烃: 乙烯 ①氧化反应(ⅰ)燃烧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ⅱ)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2、Cl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聚乙烯)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 如鉴别甲烷和乙烯。 苯 ①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有浓烟) ②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 +Br2――→+HBr +HNO3――→+H2O ③加成反应 +3H2――→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 定义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 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 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相同而结 构式不同的化合 物的互称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 同单质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 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 子的互称 分子式不同相同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 子式可不同 —— 结构相似不同不同—— 研究对象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原子 6、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CH3-CH-CH2-CH3 CH3-CH-CH-CH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化学键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有机合成2教材内容(1)

有机合成 从远古时代起,人类一直靠自然界的资源生存。在实践中,人类逐渐学会了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和转化。例如,通过酿酒、制药等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有时天然物质及其加工产品的性能也不尽人意。 19世纪20年代人类开始进行有机合成的研究以来,有机化学家们不断地合成出功能各异、性能卓越的各种有机物。通过有机合成不仅可以制备天然有机物,以弥补资源资源的不足,还可以对天然有机物进行局部的结构改造和修饰,使其性能更加完美,甚至可以合成具有特定性质的、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有机物,以满足人类的特殊需要。有机合成化学的迅速反正,使以染料合成和药物合成为重点的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得以兴起,煤焦油和石油天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一、 有机合成的过程 以有机反应为基础的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 要内容。它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 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合成的任务包 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其过程就 像建筑师建造一座大厦,从基础开始一层一层地向上构 建。如图3-23所示,利用简单的试剂作为基础原料,通 过有机反应连上一个官能团或一段碳链,得到一个中间 体;在此基础上利用中间体上的官能团,加上辅助原料, 进行第二部反应,合成出第二个中间体……经过多步反 应,按照目标化合物的要求,合成具有一定碳原子数目、 一定结构的目标化合物。 图3-23有机合成反应的一种装置 图3-23有机合成过程示意图 思考与交流 有机合成的思路就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骨架,并引人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你能利用所学的有机反应,列出下列官能团的引人或转化方法吗? 基础原料 中间体 中间体 副产物 副产物 辅助原料 辅助原料 目标化合物 辅助原料 有机合成 organic synthesis

2018-2019学度度高二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知识点归纳总结例题解析

2018-2019学度度高二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知识点归纳总结 例题解析 【学习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2、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能辨别其名称和结构。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要点诠释: ①烃是只含C 、H 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如甲烷、乙烯、苯等只含C 、H 元素,都属于烃。 ②链状烃和脂环烃又叫脂肪烃。 ③一种物质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别。如环己烷 )既属于环状化合物中的脂环化合物,又属于烯烃;苯酚 )既属于环状化合物中的芳香化合物,又属于酚类。 ④一种物质具有多种官能团,在按官能团分类时也可以认为属于不同的类型。如丙烯酸( )有两种官能团:和 。含有可认为属于烯烃,应具有和乙烯类似的化学性质;含有—COOH 也可认为羧酸,应具有和乙酸类似的化学性质。 要点二、常见官能团的名称、结构 1.定义: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如: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乙醇的官能团 为羟基(—OH);乙酸的官能团为羧基( ),一氯甲烷(CH 3Cl)的官能团为氯原子(—Cl)。 2.常见官能团 官能团名称 官能团结构式 结构简式 电子式 化合物所属类别 碳碳双键 烯烃 碳碳三键 —C ≡C — —C ≡C — 炔烃 卤原子 —X —X 卤代烃 羟基 —O —H —OH 醇或酚 醚键 醚 醛基 —CHO 醛 羰基 —CO — 酮 羧基 —COOH 羧酸 酯基 —COOR 酯 OH CH 2=CH —C —OH O —C — OH O —C —OH O —C —H O —C — O —C —O —H O —C —O —R O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 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 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教案word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 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价值 观 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 )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 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 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
主要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②取代反应 (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 5 种)
烷烃: 甲烷
CH4+Cl2―→CH3Cl+HCl CH2Cl2+Cl2―→CHCl3+HCl
CH3Cl +Cl2―→CH2Cl2+HCl 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①氧化反应 (ⅰ)燃烧 烯烃: 乙烯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ⅱ)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 H2、Cl2、HCl、H2O 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聚乙烯) 乙烯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 如鉴别甲烷和乙烯。 ①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有浓烟) ②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 苯 +Br2――→ +HNO3――→ ③加成反应 +3H2――→ 苯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HBr +H2O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 同单质的互称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 分 子式可不同 不同 单质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 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 子的互称 —— —— 原子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 分子式相同而结 定义 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 构式不同的化合 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 结构 研究对象 不同 相似 化合物 物的互称 相同 不同 化合物
6、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 用甲,乙, 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 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 “新”。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 (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 (2)编号-靠近支链 (小、 多) 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CH3-CH-CH2-CH3 CH3-CH-CH-CH3

有机化学教案及说明

有机化学教案及说明

第64期岗前培训《大学教学技能》作业 有机化学教案 学号:姓名: 单位:

有机化学教案

学 们的用途;苯环的结构来历? 教师讲授:点评同学们回答的一些化合物的性质,再补充一些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介绍苯环结构的来源: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了关于苯的结构的构想。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交替形式互相连接,构成正六边形平面结构,内角为120度。每个碳原子连接一个氢原子。 一、苯的结构 根据元素分析得知苯的分子式为C6H6。仅从苯环的分子式判断,苯环应具有很高的不饱和度,显示不饱和烃的典型反应—加成、氧化、聚合,然而苯却是一个十分稳定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苯环很难发生加成反应,也难被氧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称为“芳香性”。 二:芳烃的物理性质 苯及其同系物一般为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相对密度小于1,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苯和甲苯都具有一定的毒性。烷基苯的沸点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高。 三:芳烃的化学性质(穿插芳烃的化学反应视频演示) 亲电取代反应;苯环侧链的卤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四:非苯芳烃 休克尔(E.Hückel)规则:①在环状共轭多烯烃分子中,组成环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或接近同一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讲解

教案设计说明 学号:姓名: 一,教案整体结构说明 (一)课题的引入 前一讲中1,3,5-己三烯烯烃首尾相接为一个环,构成了苯环的结构,但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电子的分布不一样,苯环的电子是在真个环上运动的,造成了苯环的特殊的化学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煤、化妆品、医药中都有芳香化合物的存在,引导大家说出一些芳香化合物,并讲解这些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用途,提起大家对芳香烃的兴趣。引出我们今天的讲解内容-----芳香烃。(二)课题的过渡 遵循由简入繁的原则,讲解芳香烃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化合物----苯。(三)课题的进展 通过课题的引入,提出本次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即苯的结构;芳香烃的物理性质;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休克尔规则。 第一部分知识点:根据元素分析得知苯的分子式为C6H6。仅从苯的分子式判断,苯环应具有很高的不饱和度,显示不饱和烃的典型反应—加成、氧化、聚合,然而苯却是一个十分稳定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苯很难发生加成反应,也难被氧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称为“芳香性”。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了关于苯的结构的构想。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交替形式互相连接,构成正六边形平面结构,内角为120度。每个碳原子连接一个氢原子。 然而根据苯的凯库勒结构式,苯的邻位二元取

文库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在本节课内容中再次充分体现结构一性质一須 途”三者间的密切关系,还蕴含了“对比”的学科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科思想的渗透。 二、重难点突破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溶解更多些)。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升 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常用作“制冷剂”,还可用来“人工降雨”。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学生能够相对系统学习的又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应该关注让学生进一步建构“物理性质”的知识体系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硬度”等内容,从而为学生在后续(乃至高中)物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2)在认识二氧化碳状态的时候,帮助学生建构起“物质存在的状态与外界条件有关”的意识。 (3)对于物理性质的获取途径,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如下学科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可通过观察获取(观察法);气味可通过鼻闻获取(实验法);密度即可通过对“存放时瓶口方向的观察”获取(观察法),还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溶解性则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或者查阅数据的方法来判断(文献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高低蜡烛”、“瓶瘪”、“干冰升华”等几个看似简单的实验的教学功能,不要忽视几个简单实验对学生学科思想方法建构所产生的影响。

(4) 对于“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的概念,不仅需要学生清楚概念的含义,同时强调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不要写成“升化”、“生化”、“生华”等错误写法,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语言,不能正确使用化学语言也是缺少化学素养的一种体现。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是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值时,能使人窒息死亡)。 (2)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受热分解会更快): h2co3—co2 f +h2o (4)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 co2+ca(oh)厂caco3 J +h2o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co2+2naoh—na2co3+h2o (5) 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第六单元课题1 所学): co2+c2co (6) 能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 h2o+co2 有机物+o2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对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已经有所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认识。在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

2014高考化学 专题精讲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一(pdf) 新人教版

网络课程内部讲义 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上)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提倡使用电子讲义

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上) 一、有机化学小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苯的磺化 (5)蔗糖水解(6)纤维素水解(7)之酚醛树脂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分馏(3)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4)制硝基苯(50-60℃)(70-80℃)(5)苯的磺化(70-8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要注意醇、酚和羧酸中羟基性质的比较:(注:画√表示可以发生反应) 羟基种类重要代表物与Na 与NaOH 与Na2CO3与NaHCO3 醇羟基乙醇√ 酚羟基苯酚√√√(不出CO2) 羧基乙酸√√√√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H2S、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Mg粉、SO2、H2S、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高中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新人教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1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⑥

高二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例题解析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了解有机物存在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2.掌握同分异构现象的含义,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初步学会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ⅣA族,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很难得到或失去电子,通常以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说明:根据成键两原子间共用电子的对数,可将共价键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即成键两原子间共用一对电子的共价键称为单键,共用两对电子的共价键称为双键,共用三对电子的共价键称为三键。 2.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总是形成4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如氧、氯、氮、硫等)形成4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C—C)、双键(C=C)、三键(C≡C)。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碳链,碳链也可以带有支链,还可以结合成碳环,碳链与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因此,含有原子种类相同,每种原子数目也相同的分子,其原子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结合方式,形成具有不同结构的分子。 说明: (1)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仅以单键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这样的碳原子称为饱和碳原子,当碳原子以双键或三键与其他原子成键时,这样的碳原子称为不饱和碳原子。 (2)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称为极性键。共价键的极性强弱与两个成键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小有关,电负性差值越大,键的极性就越强。 种类实例含义应用范围 化学式CH4C2H2 (甲烷) (乙炔)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 子。可反映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种类 和数目 多用于研究分子晶体 最简式(实验式) 乙烷最简式为CH3, C6H12O6的最简式为 CH2O ①表示物质组成的各元素原子最简 整数比的式子②由最简式可求最简 式量 ①有共同组成的物质②离 子化合物、原子晶体常用它 表示组成 电子式用小黑点等记号代替电子,表示原子 最外层电子成键情况的式子多用于表示离子型、共价型的物质 结构式①具有化学式所能表示的意义,能反 映物质的结构②表示分子中原子的 结合或排列顺序的式子,但不表示空 间构型①多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性质②能反映有机物的结构,有机反应常用结构式表示 结构简式(示性式) CH3—CH3 (乙烷) 结构式的简便写法,着重突出结构特 点(官能团) 同“结构式”① 球棍模型小球表示原子,短棍表示价键用于表示分子的空间结构 (立体形状) 比例模型用不同体积的小球表示不同原子的 大小用于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大小和结合顺序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 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 、O N 、P 、S 、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 链状化合物 脂肪 环状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 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正丁烷 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 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 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CH 3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OH O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