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划时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1900年己达13.6%,而1925年时这个数字己上升到了21%。城市的快速发展繁荣了经济,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同时期,生物学、博物学等科学迅速掘起,大机器生产对传统手工业和工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在问题和科学技术的双重催生下,19世纪初开始出现了包括植物造景在内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方法,导致了传统植物造景的部分变革。

格特鲁德·杰基尔(Gertrude Jeky Ⅱ 1843~1932)在《花园的色彩》中指出:“我认为只是拥有一定数量的植物,无论植物本身有多好,数量多充足,都不能成为园林,充其量只是收集。有了植物后,最重要的是精心的选择和有明确的意图……对我来说,我们造园和改善园林所做的就是用植物创造美丽的图画。”安德森·杰克逊·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 1815~1850)是美国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研究者和植物学家。在景观设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即是雷普顿和劳顿风格的模仿者,又是美国景观风格的提倡者。1841年出版了其重要的学术著作《景观园林理论与实践》。对雷普顿的三项基本设计原则进行了新的阐述,他认为统一是建立设计的主导理念,多样是通过装饰和复杂激发的兴趣,协调是从属于整体布局需要的。1854年,奥姆斯特德主持修建了纽约中央公园,此后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园运动,并逐渐影响到了世界其它各地。这时期植物造景在形式上虽然主要是沿袭自然式风景园的外貌,但在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上明显己有了更多生态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植物造景在形式上有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如英国园林设计师鲁滨逊(William Robinson 1838~1935)主张简化烦琐的维多利亚花园,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任其自然生长。尽管因为社会的发展未到一定阶段或由于植物景观在当时还主要被看成是一种园艺或生态环境,这种变革在当时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但他们的努力为其后园林形式上的革新作了必要的准备。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凯利(Dan Kiley)说:“恰当的植物造景能产生美感。例如:怎样选择植物材料的比例、尺度、质感、色彩,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搭配,都是设计人员应该精心考虑的。”风景园林师南希—A·莱斯辛斯基在《植

物景观设计》( Planting the landscape)专著中系统地回顾了植物造景的历史、对植物造景构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将植物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来丰富外部空间设计。她认为风景园林设计的词汇主要有两大类:由植物材料形成的软质景观和由园林建筑及其它景观小品构成的硬质景观。植物景观设计与其它艺术设计比较,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是最具有动态的艺术形式。植物造景的关键在于将植物元素合理地搭配,最终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她提出了植物造景构成的五个基本要素:线条、外形、群植、质感、色彩。英国风景园林师Brian Clouston在《风景园林植物配置》中指出园林植物生态种植应体现在四个方面“保存性、观赏性、多样性和经济性。保存性强调的是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完善,人类是唯一具有改变其生存环境的物种,具备干扰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能力。而人类又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是不能脱离环境而孤立生存。因此,保持自然界的长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是风景园林的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园林植物造景的最重要的层面。观赏性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有别于其它绿化的显著性特征,构建优美的植物景观供人们观赏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任务。多样性是自然法则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形成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景观形式多样的前提。经济性体现在对于人工绿化的后期维护与管理上。他还强调了乡土植物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季节变化所形成的真实的季相景观,乡土植物对当地自然气候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在世界景观趋同的时代,乡土植物是体现地方景观风格特征的重要层面。

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运动的诞生,生态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保护和凝聚,保存和过程占据了统治地位”。受景观设计师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 1920~2001)著作《设计结合自然》的影响,植物造景开始更多地关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问题。几乎与此同时,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文化又重新得到重视,玛莎·舒瓦茨(MarthaSchwartz,1950~)的“城堡”广场、G. Clement和A.provost等人的巴黎雪铁龙公园的植物造景明显具有了更多文化的意味。80年代以后,整个社会开始意识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植物造景的创作和研究上也反映出更多“综合”的倾向。如《Planting Design:A Manualof Theory and Practice》,《Landscape Design With Plants》,《Planting the Landscape》等著作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功能、景观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语言学流派。80到9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并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学者所接受和采纳。国内语言学界自90年代开始接触认知语言学之初,就发现其在解决汉语具体问题上的可适用性,从而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学派的动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此文主要就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同时简单回顾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综述 认知是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破译,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认知科学的研究。随着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学者们在语言学各领域研究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发觉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局限,为了解决现有理论方法力所不及的问题,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办法。认知科学无疑给语言学家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就已经在语言学研究中加入了认知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认知与语言学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当这种趋势越来越显露,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从80到90年代开始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其发展势头大有成为继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学派之后又一个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学派,在21世纪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显学。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界从9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势如破竹,几乎所有语言学的刊物中都会有相关论文。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都做出了许多贡献,特别是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中的具体问题方面。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最主要的是重理论引进和解释,轻创新。 一、何为认知语言学? 最早提出“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的是Sidney Lamb,他在1971年就在论文中采用这一术语,并将其解释为:“用以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语言与心智、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界定,学者们从一开始就有所争议。于是跟其他的学科一样,学者们一般使用狭义和广义来区别不同的观点。认知语言学理论家Tayler(2002)在术语上用以区别狭义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办法是: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而将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显然作为心理学家的Sidney Lamb 的观点是广义的。在语言学领域里的讨论,一般都是从狭义的角度。国内学者王寅(2007)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可以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①,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 ①王寅在《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文中提到,“Lakoff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既不是经验主义,又不是理性主义,而是体验哲学。”

西方古典园林基本知识

西方古典园林基本知识 古罗马诗人西塞罗(Cicero,前106-前43年)曾将自然分为原始的第一自然和经过人类耕作的第二自然两种类型。 第一自然,即自然景观,是指地球的外表,如高山,沙漠,森林,冰雪,火山、海洋等,也就是原始的大自然。 第二自然,即文化景观,是指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景观,如田园风关和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 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自然开始的,这使得中国园林沿着自然式发展的模式 欧洲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那里人们理想中的天堂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富庶的土地,于是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因而西方园林沿着几何式的模式开始的 规则式园林 又称建筑式、几何式、图案式等园林;西方园林的传统样式,以意大利、法国园林为代表。规则式园林在20世纪得到广泛的更新和进一步发展。 自然式园林 又称不规则式园林;东方园林的传统样式,以中国、英国园林为代表。中国和英国园林似乎仍然停留在历史中,未能发展。 折中式园林 将规则式与自然式融为一体的园林形式;19世纪中期出现之后,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盛行。 皇家园林 皇帝国王所拥有的园林,通常宏伟壮观、富丽堂皇; 私家园林 王公贵族、富裕阶层拥有的园林,通常强调园林品位; 寺庙园林 与修道院、祭坛、寺庙等宗教场所结合的园林; 公共园林 为公共建设的园林,包括古代运动场、广场、公园等 古代园林(公元4世纪之前) 古埃及园林、古巴比伦园林、古希腊园林、古罗马园林 中世纪欧洲园林(5-15世纪) 中世纪西欧园林 伊斯兰园林 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15-17世纪)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17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18世纪)近代城市公园(19世纪) 现代风景园林(20世纪) 古埃及园林特点;围墙矩形,水池成排,庭荫树规则式,有明显中轴线 古希腊园林特点;几何式,中央有水池、雕塑,栽植花卉,四周环以柱廊 中世纪西欧园林;是伊斯兰园林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结合,主要有两种类型 修道院园林和城堡园林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勒.诺特园林) 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风格的杰出人物——勒.诺特(Andre Le Notre),他在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许多特点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新的造园样式,即勒.诺特园林,或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也称巴洛克园林。

植物分类介绍及景观配置

植物分类介绍及景观配置 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素材,园林绿化能否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植物的叶、花、果更是色彩丰富,绚丽多姿。同时,园林植物作为活体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季相特色和兴盛、衰亡的自然规律。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其它生物能像植物这样富有生机而又变化万千。 自然界的植物按各自的形态、习性分类: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和地被植物、藤本植物、水生植物 一、乔木 1、定义: 乔木是指有明显单根主干,分枝点在2米以上,树高3米以上的植物。(按自然生长算) 乔木是植物景观营造的骨干材料,形体高大,枝叶繁茂,绿量大,生长年限长,景观效果突出,在植物造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乔木的主要类型及观赏特性 园林景观中的树木是以观赏树木为主,以观赏特性为依据可把乔木分为常绿类、落叶类、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观枝干类、观树形类等。 3、乔木的配置方式 “园林绿化,乔木当家”,乔木体量大,占据园林绿化的最大空间,因此,乔木树种的选择及其配置形式是植物景观营造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乔木的配置方式大体分为孤植、对植和列植、丛植、群植。 (1)孤植——在某一空间只种植一株乔木 孤植树在园林中通常有两种功能 树体高大,寿命较长,特色显著;从遮荫角度来考虑孤植树应是树冠宽大,枝叶茂盛,叶大荫浓,病虫害少,无飞毛、飞絮污染环境孤植树是园林构图中的主景,因而要求栽植地点位置较高,四周空旷,便于树木向四周伸展,并有较适宜的鉴赏视距,中间不要有别的景物遮挡视线。 孤植树木的形体特色大体应从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体形特别高大,能给人以雄伟浑厚的感觉,如榕树、香樟等;二是树体轮廓优美,姿态富于变化,

校园植物造景分析报告_图文(精)

校园绿地调研 ------教学主楼前片的绿化配置及特点 调研地点:地球仪后面,校园轴线上的四块绿地 调研时间:2014.5.20 调研要求:调查其选用的绿化植物种类、植物种植形式及观赏特性,每人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正文: 作为校园绿化,教学主楼前的小游园具有视线通透的总体特点。这几片尺度宜人的林荫小园像是天然美人,不需多加修饰就可以凭借其周围列植的10米以上的大树让人忽略其他的细节。这些大树的迷人之处只有身历其境才能感受,不过这次调研让我认识到林下和大树之间的空间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在这些片区中,硬质的地面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决定了植物设计的重要作用,这块场地的空间营造几乎完全是依靠不同尺度不同特点的植物来完成的。 教学主楼前的绿地有着教学休憩区,校园道路绿化,和大门前的复杂特质。三边列植的大树(两排鹅掌楸和一排喜树一排龙柏)创造了舒适而宁静的林下空间(如图1,在三个入口中有两个种植了大棵的海桐,作为视线阻挡的植物,而面向教学主楼的入口则没有遮挡视线,在列植的龙柏之后则是大片的地被植物和散植的小乔木,如紫薇,石楠,在夏日的阳光下,透过大乔木散射的光线照射在空旷的地被和小乔木上,而行人站在大乔木的树荫下,同时享受着夏日的阳光。

校园规划建设中常分为教学科研区、体育运动区、学生宿舍区、教工生活区等。由于各区的功能不同,绿化也应因地制宜。在不同功能区的绿化中,不应只是用植物改善环境、而是应利用植物创造环境,挖掘校区植物配置的新意,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园各功能区的植物配置应依据科学性、艺术性的原则,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学性是指适地适树,注意其生态习性。艺术性是指运用美学原理,对树木花草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对比、烘托、均衡等艺术手法,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杜绝苗圃化、造林化的种植方法。 1、门前区高校大门至学校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在功能上主要是满足人流、车辆的集散,对于突出校园的风格面貌、文化特色及对整个城市空间形象都有着重要意义。根据门前瞬间人流量大,与城市道路绿化联系密切及在校园内处于重要位置等特点,植物配植应简洁、明快、大方、自然,突出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门前设有广场的校园,应设重要景点作为门前区的主景,避免一览无余。这种形式的植物配植应注意竖相与横向的对比,植物要低矮、整齐,可布置成大面积的草坪,也可用月季、红花酢草浆及宿根花卉布置成大型花境。两侧行道树可选用树形较好的落叶乔木或常绿乔木,总的原则是开阔、大

国外语言学核心期刊排序总表

(国外)语言学核心期刊排序总表 序号刊名中文译名中图刊号国别 1 Language 语言410B0006 美 2 Brain and language 大脑与语言598B0025 美 3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记忆与语言杂志410B0098 美 4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言语、语言与听觉研究 杂志 645B0056 美 5 Cognition 认知598LB061 荷兰 6 Journal of pragmatics 实用语言学杂志410LB071 荷兰 7 Speech communication 语言交流410LB079 荷兰 8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儿童语言杂志410C0081 英 9 Linguistics 语言学410E0106 德 10 TESOL quarterly 从事非母语英语教学教 师季刊 410B0093 美 I1 Linguistic inquiry 语言学研究美 12 Lingua (Amsterdam, Netherlands) 语言学410LB001 荷兰 13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心理语言学研究杂志598BOIl1 美 14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现代语言杂志美 15 Applied linguistics 应用语言学410C0084 英 16 Language in society 社会语言410C0095 英 17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阅读研究季刊380B0368 美 1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国际语言社会学杂志410E0104 德 19 Discourse processes 交流过程200B0148 美 20 Journal of phonetics 语音学杂志410C0077 英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语言学概论》讲义提纲 导言 一、语言学的性质、特点 (一)语言学的性质 1、性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2、对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3、任务: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二)语言学的特点 1、研究的领域广 2、与多种学科交叉 举例 二、语言学的发展过程(简介)有关语言学史方面的内容可参看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赵世开着《国外语言学概述——流派和代表人物》、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H·A·堪德拉绍夫《语言学说史》、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等。 (一)传统语文学:(传统)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1)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①训诂学(主要是解释词义) 《尔雅》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是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着。《尔雅》

今本共19篇。开头3篇是汇集当时古书中的同义词,用当时较通用的一个词(字)去解释。其后的16篇是按词义分类,分别解释。类似于今天的类义词典。《尔雅》不仅成为后来古代汉语词汇学、训诂学的重要着作,也是辞典学、词义分类学和类书的开山之作。 扬雄《方言》(西汉末)全名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着作,今存13卷。《方言》汇集了古今各地同义的词语,大部分注明通行范围,对研究汉代方言分布情况很有价值。《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的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限制,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人树立了优良传统。 ②文字学(分析汉字结构及意义) 许慎《说文解字》(东汉)是我国第一部最完备的字书。原书本文14卷,叙目1卷,每卷分上、下两部分,共30卷。收字9,353个,重文1,163字。解说部分共133,441字。书中所收文字以小篆为主,而把古文、籀文等异体列为重文。字的注释,一般先讲字义,再讲形体构造及读音。依据当时已通行的“六书”为理论基础去解释每个字。《说文解字》第一次把汉字(小篆)按形体构造分出偏旁,首次把汉字按部件拆开;首创部首编排法,是汉字检索的一大发明。《说文解字》是汉字学的经典着作,同时也是一部字典、辞典、字源、语源、语法规范的综合性的着作,对后来的文字研究有奠基意义。 ③音韵学(研究汉字读音及其发展) 三国魏朝李登撰写的《声类》是我国见于记载的最早的韵书,据说此书约唐代中叶后佚失。全书共10卷,收字11,520。《声类》按宫、商、角、徵、羽五声分类,注音用反切法,并附有简略释义。

植物造景的五大手法

植物造景的五大手法 1. 主次分明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其他树种进行陪衬;疏即很自然的进行栽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遍绿化,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化,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2. 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不要有其他树种开花,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托景。如在碧桃专类园种常绿与落叶的比为1:3,乔木与花灌木的比为1:1。早春,碧桃开花时以常绿树为背景,弥补了景区花量大,常绿量不足的缺点,而在其他季节,花灌木相继开花,延长了花期存在的时间,丰富了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3. 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视线通透),半开放性空间(有开阔视野,有封闭视线),冠下空间(树冠郁闭后的树下空间),封闭性空间(四周全被遮挡),竖向空间(视线向上)等几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街道,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4. 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几种高矮不同的乔灌草,成块或断断续续的穿插组合,前后栽种,互为背景,互相衬托,半隐半现,即加大了景深,又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色彩上的搭配形式。 5. 应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设计者引导游人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乔木,灌木,花草,不同的树种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植物造景时,认真的去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现形式如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等,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地植物景观,满足观赏者地视觉审美要求。

汉语语用研究概述_王道英

汉语语用研究概述 王道英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上海200032) [关键词]语用学;语法;语义;语境;篇章 [摘要]随着句法、语义研究的深入,语用学独特的解释能力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产生与发展、语用学的引进,探索适合于汉语的语用学理论,以及从语境、语篇的角度等方面对汉语语用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简要的评述。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3)04-0046-07 The Survey of Chinese Pragmatic Studies WANG Dao-ying (Shanghai Xuhui Community College,Shanghai200032) Key words:pragmatics;grammar;semantics;context;tex t Abstract:As the further studies on sy ntax and semantics w ent on,the unique feature of prag matics at-tracts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This paper attem pts to survey the Chinese pragmatic studies in follow ing aspects:the orig in and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the introduction of pragmatics to Ch-i na,apply ing pragmatic theory to Chinese,and individual field and the pragmatic studies in tex t and context.Meanw hile,w e make a brief comment on it. k1引言 传统语法分析研究的语料是孤立的句子,可以是自造的,也可以是经过一番剪裁改编的实例。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类型的异同上。研究的对象是静态的、脱离语境的成品(陈平1987)。因此,在以往的句法和语义研究中,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圆满的解释。语用学结合语境研究动态的语言,在很多方面有其独特的解释力,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k2语用学的产生与发展 /语用学0(pragm atics)这个术语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M orris)1938年在他的5符号理论基础6(Foundations of the T heory of Signs)一书中首先提出。他指出符号学(semiotics)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syntactics or syntax)、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 matics)。语用学研究的是/符号和解释者的关系0(1938),后又易为/研究符号的来源、用法及其在行为中出现时所产生的作用0(1946)。莫里斯对符号学的划分得到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卡纳普(R.Carnap)的支持。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语用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Bar-Hi-l lel)1954年提出的指引词语(indexical expres-sions)是语用学的具体研究对象;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Theory of Speech Act)(由J.C.Urmson1962年整理成书),美国哲学家塞尔(J.Searle)1969的5言语行 1 o[作者简介]王道英,女,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200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用研究。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蒙导师范开泰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植物造景复习资料提要

《植物造景》复习资料提要 (红色字体为重点掌握) 第一章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 生活型;多度;频度;盖度;物候期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在设计时,植物的建造功能是最先考虑的,其次才是观赏特性等其他因素的考虑。() 2、利用植物材料创造一定的视线条件可增强空间感、提高视觉和空间序列质量。 () 3、在园林景观构图中,主要观赏面可能更多的是树木和花草,植物是构图的关键,以植物为主的景点,起到补充和加强山水气韵的作用。() 4、群落是由一定数量的同种类植物组成,这是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决定群落外貌及结构的基础条件。() 5、多度直接影响群落内的光照强度,关系到植物对环境物质与能量的利用程度,这对该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及相对稳定有极大的关系。() 6、在地理空间上,温度随海拔的升高、纬度的北移而升高,随海拔的降低、纬度的南移而降低。() 7、儿童活动场地设计时,由于儿童视线低,绿篱修剪高度不宜过高,微缩景观园林植株选用低矮品种,或多用修剪植物。() 8、杭州白堤上“间株垂柳间株桃”主要体现出对比与调和运用之绝妙。() 9、大多数针叶树喜欢偏酸性的土壤pH3.7-5.5,大多数阔叶树较适应微酸性土壤pH5.5-6.9。() 10、山茶花配植于白玉兰树下,则花、叶均茂,而广玉兰树下不适宜配植山茶花。()。 三、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 1、高山杜鹃引种到低海拔平地时,其存活的主导因子是()。 A、高温 B、土壤湿度 C、空气湿度 D、低温 E、弱光照 2、蝴蝶兰、卡特兰在四川栽培,其存活的主导因子是()。 A、高温 B、强光照 C、高湿 D、低湿 E、低温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摘要:园林是城市中的“绿洲”和环境优美的休憩空间。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息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对人们了解社会,认识自然,享受现代都市文明成为可能。完美的园林植物景观塑造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又要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分析 1、引言 城市化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现在全球人口约30亿人生活在城市地区。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近30%。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意识到植物不仅具有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基本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美化和观赏等作用。 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 2、植物造景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1]。 植物造景,指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2]。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含也随着景观的范围不断扩展的。植物造景不在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年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园林美是园林设计师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原谅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观,是自然美的再现[3] 科学的植物造景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场地功能、视觉景观等需求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植物景观是活体景观,随植物生长而发展变化的景观,对植物栽植施工后的景观变化及养护管理的考虑是植物造景的特色。 3、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的美主要表现在色彩,形态,芳香及其他等方面,通过叶,花,果,枝,干,根等观赏器官,以体量,冠型,色彩等观赏要素为载体,给人以现实的直观感觉。 3.1 园林植物的色彩 3.1.1 叶色

语言学论文题目参考

语言学论文题目参考 选论文题目时应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即个人的特长和兴趣、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最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选题,下面是小编采编的一些比较优秀的外国语言学论文题目,供大家阅读。1.关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思考 2.关于外国语言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3.“十一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外国语言学立项热点及分布分析 4.国家社科基金外国语言学课题立项情况历时统计分析 5.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科点课程规划研究 6.基于立项信息语料库的外国语言学研究热点分析 7.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 8.对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思考 9.外国语言学研究现状及方法探讨

10.当代隐喻学在中国(1994—2013)——一项基于CSSCI外国语言学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研究 11.关于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思考及探索 12.论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的有效策略——以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例 13.聚类分析在外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14.国际语言文化交流中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15.漫谈外国语言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16.反思性教学在外国语言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17.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 18.山东省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9.略述外国语言学家对汉语的认识

20.校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简介 21.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2.近十年外语学界对跨文化研究1的梳理及分析——以2002-2012年外国语言学类核心期刊2为例 23.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24.《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培养模式、机制研究 25.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科介绍 26.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职业发展规划调查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27.反思性教学与外国语言学课程教改探索 2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的解析与配置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的解析 与配置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园林植物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 对比和衬托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 色彩和季相 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 ★ 动势和均衡

各种植物姿态不同,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 起伏和韵律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将它们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创造出和谐、稳定、美观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欣赏和游憩等方面的需要。 ★ 层次和背景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植物配置。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 植物空间 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即意境。

神经语言学研究综述

神经语言学研究综述 1 引言 神经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集语言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为一体,探索人类语言习得、生成、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神经语言学主要是研究大脑对语言信息如何进行加工、提取、编码,进而从这一系列过程中探索出人类语言与大脑的关系。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将神经科学与语言学综合交叉进行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充满活力的未来。 近二十年来,在转换生成理论的冲击下,关于语言的内部结构和研究理论开始层出不穷。分化出了诸如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令人目不暇接的新分支,而神经语言学也是这些分支中的一种。但从现实观察来看,人类大脑的活动本身是一种微观活动,而人类的语言交际行为却是一种宏观行为,所以近年来神经语言学研究就是从这个看似矛盾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和探寻语言与支撑语言的神经载体之间的内在关系的。 2 神经语言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神经语言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国外对神经语言学的研究一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早对语言学的研究是对失语症的研究。19世纪80年代,以布洛卡和威尼克为代表的两位神经科学家通过临床观察,分别发现了大脑左半球额下回后部的布洛卡区和大脑左上回颞上回后部的威尼克区对语言功能的影响。进而研究出了两个部位的病变将会分别导致布洛卡失语和威尼克失语。这一时期被称为神经语言学的萌芽时期。19世纪90年代是神经语言学的独立时期。这一时期对对失语症的研究开始有了比较系统的语言学理论的支撑。这一时期的标志就是在失语症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语言学理论,即研究目的发生了变化,有了语言学的内容。其中比较著名的神经语言学家包括索绪尔和雅克布逊。其中,索绪尔为了探索失语症在语言习得中的生理基础,专门发表了《儿童语言、失语症和语音的普遍现象》。雅克布逊为了把结构主义音位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儿童学习语言,以及语言在一定情况下遭受干扰以至丧失的规律。专门发表了《儿童语言、失语症和语音的普遍现象》专著。19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神经科学与语言学的进一步靠近,国外对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慢慢走向成熟,逐渐形成了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和语言学。其中最有名的是

外国古典园林概述

外国园林概述 一般认为,园林有东方、西亚、欧洲三大系统。东方系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影响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主要特色是自然山水、植物与人工山水、植物和建筑相结合。西亚(伊斯兰)园林古代以(古波斯、古巴比伦)阿拉伯地区的叙利亚、伊拉克及波斯为代表,主要特色是花园与教堂园(柱廊园、空中花园)。欧洲系(西方)园林(发源于希腊)古代以意大利、法国、英国及俄罗斯为代表,各有特色,基本以规则式布局为主,以自然景物配置为辅。 一、日本古代园林 日本早期园林是为防御、防灾或实用而建的宫苑,周围开壕筑城,内部掘池建岛,宫殿为主体,其间列植树木。而后学习中国汉唐宫苑,加强了游观设置,以观赏、游乐为主要设景、布局原则,创造了崇尚自然的朴素园林特色。 (一)日本造园要素 造园要素是组成庭园内涵的基本单位,包括石组、石灯笼、飞石、潭和蹲踞等,每个要素都有其独立的分类和含义。 1.石组:三尊石、须弥山石、蓬莱石组 所谓石组是不加任何人工修饰的的自然山石的组合。石的含义有多重,最常见的是表示山,另外石还是永恒不灭的象征和精神寄托的象征。石组分为以下种类: 【三尊石】中央一般为体量较大的立石,表示释迦,两侧两石体量稍小,右为文殊,左为普贤。又可统称为伏石头,表示佛陀与其两弟子。 【须弥山石组】古书中把大海中屹立的岩山称为须弥山(世界中央),而庭园的池中露出水面的尖石一般就表示须弥山。如果池中有体量较大的一组石组,就称其为须弥山石组。【蓬莱石组】中国的神仙学说把海上仙人住的地方称为三神岛,中国和日本的庭园中把池中的三岛比喻为三神岛,其中很多庭园中用一个岛来表示,称为蓬莱岛。而蓬莱岛用在枯山水庭园中就被称为蓬莱石组。 【鹤龟石组】寓意长寿。由六尊矮石按龟首、龟足、龟尾的形式组成龟岛。六景石(一鹤首石、两鹤羽石、两鹤足石、一鹤尾石)组成一个抽象鹤岛。据说,中国战国时代的帝王、霸王和武将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仙人——能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像海龟一样潜入海底,并且还会长生不老。后来,这些愿望就作为象征寄托在龟鹤身上,以龟岛为例的虚幻想像以及对它的憧憬,成为一种蓬莱神话传人日本。 【七五三石组】古时日本人视奇数为吉祥之数,其中“七五三”又是最无忌讳的数字。寓意祝福。 【五行石】分为五行石、五行石二石组、五行石三石组、五行石五石组。 【役石】通过石头形状和配置的不同组合命名最确切的名称,这些石头就被称为役石,如守护石。

植物造景模式

地产景观种植配植典型模式 在工程实践中,所涉及的主要苗木形态有以下几种,典型植物种植组团就是在这些形态的基础上配植产生的: 1. 圆冠阔叶大乔木—— 2. 高冠阔叶大乔木—— 3. 高塔形常绿乔木—— 4. 低矮塔形常绿乔木—— 5. 圆冠形常绿乔木—— 6. 球类常绿灌木—— 7. 修剪色带—— 8. 小乔木—— 9. 竖形灌木—— 10.团形灌木—— 11.可密植成片的灌木—— 12.普通花卉型地被—— 13.长叶型地被—— 景观种植工程总体风格是以组团式、层次错落的自然式种植,根据其所在不同区域,具体的配置手法又有不同,总体上可以风味三种类型: 1.别墅区间建筑周围与道路两侧的种植区域。 2.花园洋房区建筑间绿地区域。 3.公共绿地区域绿地。

一、别墅区间建筑周围与道路两侧的种植区域 此区域种植基本集中在各个住宅前,种植风格强调形态错落,乔木、灌木、草花、地被按层次分布。 地被花卉以点缀为主,布置在灌木之前或之间,形成第一层次,修剪球型灌木做高低错落组团为第二层次构成绿色骨架,量较大,花灌木配置少量但形态错落——球型冠与瘦长型冠搭配,彩叶与绿叶搭配,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阔叶大乔木或小乔木每组只有1-2株或没有,常绿乔木1-3株左右。 以下是几种配置类型图示,图中数码对应上页中植物形态种类序号: 1.从地被到小乔木层的自然式配植,叶形地被与修剪绿球交叉种植。 2.从大乔木到草花,标准的多层次配植,充分利用植物株形态之间的差异,形成错落的变化。 3.在建筑边缘、墙角等处的植物处理:层次丰满,越狭窄处植物越密实,抱角处往往以铅笔柏配合花灌木破除建筑的棱角感。

植物景观分析作业

植物景观分析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植物景观作业 1、建筑物南面(三教门口) 现有植物:阔叶麦冬,蒲葵,山茶,杜鹃,雪松。 现况:靠近建筑墙体有宽35cm的阔叶麦冬种植 带,往南延伸植有蒲葵及三颗山茶。分布如图。 蒲葵冠幅约1.2m,单独生长的山茶冠幅约2.5m, 高约2.5m,两颗并在一起的山茶单颗冠幅约为 2m,高约2.8m,杜鹃种植带靠近路的宽约1.8m, 其余往北延伸。 改造:现有植物情况过于杂乱,周围大乔较 多, 围合感很 重,而这 块绿地给 人一种杂 乱的感 觉,不能 突出入口 的感觉。 采用规整式的配置突出入口的感觉。 使用种植池种植花叶蔓长春,高约1.6m,形成入口边界。移除原先长势过于茂盛的山茶,换种体积较小高约1m的山茶球。因为两边都有高大的树木,同时还有一栋教学楼挡在南面,所以这边虽然是建筑物南面但光照度并不高,采用朱砂根,11月以后还可以赏果。 2、建筑物北面 现有植物:广玉兰,桂花,石榴,梧桐,棕榈,杜鹃,山茶,蒲葵 现况:靠近建筑墙体部分没有种植大乔,有1.25m宽的地被绿化+小灌木,距离建筑约3m种植了四株广玉兰长势良好,非常健壮,冠幅约5m,高度约6.5m,广玉兰下的地面几乎没有植物生长。围绕广玉兰有杜鹃带,高75cm,宽80cm。 花叶蔓长春 阔叶麦冬 山茶 朱砂根 地被:马蹄金

改造后: 因为建筑物北面有窗户,需要采光,所 以选择不会遮挡窗户的灌木:八角金盘,八 角金盘下植吉祥草。中间的灌木球采用红叶 石楠,对应建筑北面的红色墙面的建筑。 改造方案:广玉兰下种植大吴风草,移除杜 鹃,边缘杂植吉祥草,两边呼应,产生整体 感,使得校园内两栋建筑产生联系,减弱两 栋建筑之间的分离感(因为我觉得让校园内 的建筑产生联系是很重要的…园内的建筑和 植物配植相互之间如果没有联系感,要在校 园内产生归属感是很难的。同在一个园区 内,建成年代的不同使得两栋建筑已经很有 断裂感,不能改变建筑外观只能在植物配植 上减弱断裂感。) 3、水边 现有植物:伞竹,池杉,海芋,沿阶草 现况:调查的地方位于三教后方西侧,阳光充 足。池杉长势还可以,冠幅1.6m—1.8m,高约 5m,伞竹生长良好,海芋部分叶色发黄,是因为 后方有挡土墙,并且有上有乔木荫蔽,缺少充足 的散光,光线不足影响光合作用。

从语言学视角看国内外网络语言研究概况

从语言学视角看国内外网络语言研究概况 摘要本文纵向回顾了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内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最早都出自语言学界。至今的网络语言研究也多以语言学为视角,对语言风格、语体变迁、新词语的建构、语义的转移与丰富等角度展开研究。 关键词语言学;网络语言;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01-0099-03 “‘网络语言’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媒介。我们可以爱它、恨它,但决不可以忽视它”,这是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在《语言与因特网》一书的结尾给网络语言所下的定义。刚刚过去的2014年迎来了中国互联网的二十周年。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发展普及,必然带动网络语言的活跃和相关研究的活跃。因此,在21世纪之交,国内外学界都迎来了网络语言研究的井喷,产生了一批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下文将从语言学的视角回顾国内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概况。 1 网络语言的演变 1969年10月的一个夜晚,美国洛杉矶,伦纳德?克兰罗克正在为历史上第一次互联网通讯试验做最后的准备。他计划向另一座城市的互联网设备发送一个包含五个字母的单

词LOGIN,意思是“登录”。助手依次传输了字母“L”和“O”,正当敲下第三个字母“G”时,设备死机了,字母再也没能发送出去。于是,“L、O”成为历史上第一条网络信息。用今天的眼光看,LO也是“呦,您瞧”的网络英语缩写。连后世尊称为“互联网之父”的克兰罗克本人也不禁感叹,“这真是注定要发生的妙事啊,我们没预先设计这条信息,但它呈现的东西是这么有先知的意味,有力而简洁,纯凭运气,我想我们大概为互联网的开端,传出了一条最佳的消息。”[1]“有力而简洁”,再带点偶然性,都是今天网络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这个层面上,LO也可以视作为网络语言的雏形。 英语中可表述“网络语言”的词汇非常丰富,如Chat room short hand(简称Chat shorthand)、network language、cyber language和internet slang等。其中,“Chat room short hand”因为进入网络聊天室(Chat room)必须快速打字(short hand)才能交流而得名,用来指代网络语言,可谓既形象又生动,带着早期网络社交的色彩。此外,英语中也有专门为指称网络语言而诞生的词汇:“Net-speak”,更有大型网站以此命名,获得大量点击和关注。 “网络语言”最初的词义是计算机之间的协议用语。后来西方学者们将网络语言的概念限定在“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以下简称CMC)”,直译为“以计算机为媒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有以下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这些造景元素,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没的融合。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式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园林的建筑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誉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一面。 3、诗画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的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4、意境的含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静物。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很高水平,而且规模很大。枚乘的《菟园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西都赋》,司马迁的《史记》,以及《西京杂记》、典籍录《三辅黄图》等史书和文献,对于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