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考试练习题和答案

心理学考试练习题和答案

心理学考试练习题和答案
心理学考试练习题和答案

绪论

一、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

A、个性心理

B、群体心理

C、动物心理

D、民族心理

()2.以下哪个不属于心理过程的内容。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行为过程

()3.个性倾向性包括、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A、需要

B、能力

C、知觉

D、情绪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等方面的差异。

A、性格

B、知觉

C、感觉

D、意志

()5.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只有一段短促的历史。

A、华生

B、斯金纳

C、冯特

D、艾宾浩斯

()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巴甫洛夫

B、冯特

C、詹姆斯

D、托尔曼

()7.心理作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观念性、主观性和等特征。A、生物性B、物理性C、能动性D、机械性

()8.心理的器官是。

A、心脏

B、人脑

C、骨骼

D、手脚

()9.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主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0.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演绎法

()11.以下哪个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A、精神分析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

二、名词解释题

1.认识过程

答:认识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其规律时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活动

2.情感过程

答:人们不仅要认识周围世界,而且还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对这个世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态度,体验着某种感情的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拟定实践计划,作出决定,执行决定,以及为达到目的而克服各种困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意志过程。

4.个性

答: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从事的活动等不同,心理过程在每个人身上就有不同的表现,从而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心理,简称为个性。

5.个性倾向性

答:在心理学中人们的个性在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叫做个性倾向性。

6.个性心理特征

答:能力、气质、性格,在每一个具体人身上表现出的稳定的特点,在心理学中就称之为个性心理特征。

7.客观现实

答:客观现实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

8.客观性原则

答:要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目来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9.观察法

答: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或实验室的条件下,直接系统地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观察它的产生和发展,并将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10.实验法

答: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的情况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11.心理测验法

答: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处理的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

12.个案研究法

答: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13.产品分析法

答:也叫“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活动的产品或作品进行分析来揭示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的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

1.简述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

答:(1)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2)个性心理是在人的长期心理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在当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3)个人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对本人当前的心理过程和结果又有深刻的影响。

2.简述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答:(1)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2)心理学是一门介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3)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广泛、分支繁多的学科。3.简述心理的实质。

答:(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

4.简述心理学的任务。

答:(1)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它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2)实现对人的心理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3)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充分发挥人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能动作用。

5.简述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师范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进行自我教育;(2)有助于师范生掌握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3)有助于师范生将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

6.简述质的研究方法。

答: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普遍认为东北人身材高大、豪爽直率;江浙人聪明伶俐、能随机应变。这一现象属于()。

A.刻板现象

B.晕轮效应

C.第一印象

D.近因效应

2.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关系。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成准比例

3.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属于明适应还是暗适应?在这个过程中视觉感受性的变化情况是?()。

A.明适应降低

B.明适应提高

C.暗适应降低

D.暗适应提高

4.“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A.刻板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5.下列哪一类感觉不属于内部感觉。

A.动觉

B.味觉

C.内脏感觉

D.平衡觉

6.我们听到熟人的说话声就能分辨出是谁在说话,就是因为每个人说话声都有独特的()

A.音色

B.音调

C.音响

D.音频

7.电扇转动时,几个叶片看上去像一个圆盘,这是()作用的结果。

A.后像

B.联觉

C.感觉适应

D.感觉对比

8.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物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A. 绝对感受性

B. 差别感受性

C. 绝对感觉阈限

D. 差别感觉阈限

9.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感觉能力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10.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某种印象后,并据此推论这个人的其它方面的品质和特征,这称为()

A.刻板现象

B.第一印象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二、名词解释

1.感觉适应

2.感觉补偿

3.感觉和知觉

4.联觉

5.感受性

三、简答题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2.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3.什么是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有哪两种,请解释并举例。

4.简述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四、论述题

1.根据你所掌握的感知规律,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2.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1-5:ABDBB 6-10:AACDC

二、名词解释

1.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补偿

感觉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补偿。

3.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4.联觉

联觉是指在一种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的现象,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5.感受性

感受性是人体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反映了感觉的灵敏程度。

三、简答题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2.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1)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就越容易;反之,则越困难。

(2)对象的活动性。夜空中的流星、人造卫星;闪烁的霓虹灯广告;电影、幻灯片等教学活动,都易被人知觉

(3)刺激物的新颖性。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容易引起学生优先知觉。

3.什么是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有哪两种,请解释并举例。

(1)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2)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或先后)对比两种。

(3)同时对比是由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所引起的。如,同样一块灰色的布,在白色的背景下,显得暗一些,在黑色的背景下显得亮一些,而在红色的背景下,看起来则带有青绿色。

(4)继时对比是由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使感受性发生异常变化的现象。如刚刷牙后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有种特殊的味道,而吃糖后果、柑桔、葡萄等水果,会觉得它们很酸。

4.简述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1)它们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2)一旦事物在我们的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内消失时,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

(3)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对某个物体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

(4)在现实生活中,人一般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客观事物,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成分而存在于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

四、论述题

1.根据你所掌握的感知规律,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第一,运用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强度律表明,作为知识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象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讲授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别。

第二,运用对象与背景差别的差异律。对象与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就越容易。对同一知识内容体系中对象和背景的设置与区别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对象与背景的设置可以从两个层次分析:在物质载体层次,涉及的是如何在板书设计、教材编排、授课技巧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突出直观对象;在知识本身层次,涉及的是新旧知识的安排,如何使已有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起到经验作用,即通过什么样的手段、途径唤起某

些旧知识,使旧知识能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

第三,运用静止背景上的对象活动性的活动律。在直观过程中,要善于使作为对象的知识较之作为背景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说,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因此,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并注意在变换背景知识条件下多次突出对象知识,从而造成一种活动的态势。

第四,运用知觉的组合律。组合律表明,凡是在空间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板书布局应合理,顺序适当,大小主次适宜,重点突出。

第五,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的协调律。不仅要求学生留心听,还要用眼看,用手触摸,用鼻子嗅,亲自操作,用头脑思考。把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内容对比、颜色形状对比、功能意义对比、人物外貌对比、环境对比等,都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知觉。2.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观察的目的任务是否明确,是影响观察效果的重要原因。目的任务明确,学生知道要观察什么,不观察什么,哪里是观察的重点,哪里只要一般了解,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前要订出周密的观察计划,作好必要的知识准备,选择有效的观察方法。

观察可以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也可以按“部分—整体—部分”的顺序进行。可以“由近及远”,也可以“由远及近”的进行观察。选择什么样的观察方法,要根据需要确定,不要顾此失彼。

观察的步骤、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制订,但是,观察的步骤和方法关系到观察的效率和效果,学生制订的观察步骤和方法,教师一定要认真加以审查。

(3)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观察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观察到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满足于现成的答案。

(4)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观察结束后要进行总结。总结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口头的,也可以是图表的、图解的。要提倡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观察的心得,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相互学习。也要鼓励学生就观察涉及的问题进行评价。

(5)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品质。良好的观察力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品质:客观性、全面性、创造性、敏锐性、精确性。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单选题

1. 注意的特性包括指向性和()

A. 选择性

B. 分配性

C. 理解性

D. 集中性

2. 注意的特性包括()和集中性

A. 选择性

B. 指向性

C. 理解性

D. 稳定性

3. 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潜意识

4. 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潜意识

5. 有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潜意识

6.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多少是指注意的()

A. 范围

B. 稳定性

C. 分配

D. 转移

7. 人得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是指注意的()

A. 范围

B. 稳定性

C. 分配

D. 转移

8.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指注意的()

A. 范围

B. 稳定性

C. 分配

D. 转移

9. 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征是指注意的()

A. 范围

B. 稳定性

C. 分配

D. 转移

二名词解释

1. 注意

2. 有意注意

3. 注意的起伏现象

4. 注意分配

三简答题

1. 简述注意的功能

2. 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3. 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4.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5. 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

1. 论述如何根据注意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答案:

一单选题

1. D

2.B

3.A

4.C

5.B

6.A

7.B

8. C

9.D

二名词解释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有意注意---是指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3. 注意的起伏现象—是指不能直接控制的感受性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

4. 注意分配---是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在从事某种活动时,同时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上去的特征。)

三问答题

1. 简述注意的功能

注意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选择功能: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种种刺激中有选择地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自身

需要的,并且和当前活动有关的刺激。

(2)保持功能:使人从外界获取的感知信息或从记忆中提取的信息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意识中。

(3)调节和监督功能,使人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进行监督。

2. 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一类是人的主体状态(1)引起无意注意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刺激物的强度,相对强烈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②刺激物的对比关系。突出的刺激物的更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③刺激物的新异性。越是新奇独特的刺激物,越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④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下,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更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2)无意注意产生的主观原因:

①人的需要和兴趣。

②情绪和知识经验。

3. 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活动目的要明确,任务要具体;

(2)相关知识技能是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3)充分利用间接兴趣;

(4)自我提醒和命令;

(5)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4.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1)原来活动的吸引力。原来活动的吸引力大,人的注意强度高,难转移,反之活动吸引力小注意就容易转移。

(2)新活动的特点。如果引起注意的新活动意义重大,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容易实现。

(3)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神经系统活动灵活性强的人,就能在必要的情况下顺利地把自己的注意从这一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上,神经系统灵活性差的人,不能很快地转移注意。

5. 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1)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在同时进行的N种活动中,最多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需要集中注意观察它或思考它,而其余动作已成为熟练的动作,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程度,不需要更多的注意参与也能完成时,就可以实现注意的分配。

(2)活动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分配注意,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通过练习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使这些活动之间形成统一的动作系统,协调一致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那么它们同时进行就容易成功。

(3)活动的性质。注意的分配与活动性质有密切关系。如果同时进行的活动属于动作技能,则注意的分配比较容易。如果同时进行的是两种智力活动,注意的分配就比较困难,即使这两种活动能同时进行,其中一项或两项活动也会受到影响。

四论述题

1. 论述如何根据注意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1)充分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课堂教学中

①创设优良教学的环境

②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2)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①设立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②使学生掌握与学习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

③合理组织教学过程,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确立合理的教学常规,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3)运用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只强调无意注意。则会使教学活动容易陷入无序,缺乏计划性与目的性,学生的注意也容易被无关干扰因素所吸引,从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若只强调有意注意的作用,则易使学生陷入疲劳,同样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所以,在教学中,常常需要二者交替进行。

(4)课堂上学生的分心与控制

所谓分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状态。

①分心的表现体现在:注意的警觉水平降低,对事物和活动不能做出清晰的反应;经常改变注意对象,不能长久将注意力指向和集中于必须注意的事和活动上,心理活动处于频繁动摇状态;注意凝滞,缺乏反应的灵活性;注意发生转移,心理活动从当前应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转移到其它的无关对象上。

②引起分心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自觉性和信心;注意分配能力弱,稳定性差,身体不适,情绪烦乱等;从客观方面来说,主要有无关诱惑性刺激物的干扰,长时间从事一种单调的活动,学习内容过难,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紧张,学习环境杂乱不卫生等;其它一些不可预期的因素,如课堂里的偶发事件等。

③控制学生分心的措施:超前控制;信号控制;提问控制;邻近控制;表扬控制、偶发事件的处理。

第四章:记忆与遗忘

判断题

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

1、3个单元;

2、7个单元;

3、10个单元;

4、15个单元【2】

保存时间最短的记忆是:【】

1、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

3、工作记忆;

4、长时记忆【1】

对一系列动作的记忆属于:【】

1、情景记忆;

2、语义记忆;

3、陈述性记忆;

4、程序性记忆【4】

没有意识到的记忆属于:【】

1、感觉记忆;

2、程序性记忆;

3、内隐记忆;

4、工作记忆【3】

综合记忆能力最好的年龄为:【】

1、3-7岁;

2、7-15岁;

3、18-35岁;

4、50-60岁。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对一系列项目的记忆规律,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1、对开头的项目记忆好,叫近因效应。

2、对最后项目的记忆好,叫首因效应。

3、对中间项目的记忆差,叫近因效应。

4、对最后项目的记忆好,叫近因效应。【4】

当经历过的事情再出现,能够被识别的过程是:【】

1、识记;

2、再认;

3、回忆;

4、追忆【2】

将圆周率记忆成“山顶一寺一壶酒”,属于:【】

1、机械记忆;

2、意义识记;

3、无意识记;

4、回忆【2】

对记忆材料不断地复述,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

1、感觉记忆阶段;

2、短时记忆阶段;

3、长时记忆阶段;

4、机械记忆阶段【2】

不太稳定、不够确定的记忆是:【】

1、情景记忆;

2、语义记忆;

3、陈述性记忆;

4、程序性记忆【1】

名词解释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舌尖现象:明明知道某件事,就是回忆不起来的现象。

蔡加尼克效应:对未完成的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的工作的记忆。

无意识记: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简答题

简述遗忘的压抑说:也称为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某种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该理论认为,遗忘是维护自我、自信的动态过程,避免痛苦记忆引起的焦虑、紧张、羞耻感等不良情绪和内心冲突。

简述遗忘的提取失败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需要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

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记忆过的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发生遗忘,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速度快,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遗忘速度越来越慢,趋于稳定。

简述系列位置效应:位于系列开头和最后的项目比中间项目的记忆好。位于系列开头的项目记忆好,叫首因效应,位于系列最后的记忆好,叫近因效应。

简述遗忘的消退说:记忆痕迹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遗忘是在记忆痕迹消退到不能再激活的情况下发生的。

论述题

1、谈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系列位置效应对学习和记忆的启示。

要点:1、说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记忆过的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发生遗忘,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速度快,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遗忘速度越来越慢,趋于稳定。启示:及时复习。2、说明系列位置效应。位于系列开头和最后的项目比中间项目的记忆好。位于系列开头的项目记忆好,叫首因效应,位于系列最后的记忆好,叫近因效应。启示:合理分配学习的时间和学习数量。

2、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你对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等遗忘理论的理解。

要点:1、说明干扰说,遗忘是由于所识记的材料之间相互干扰造成的。举例。2、说明压抑说,遗忘是某种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该理论认为,遗忘是维护自我、自信的动态过程,避免痛苦记忆引起的焦虑、紧张、羞耻感等不良情绪和内心冲突。举例。3、说明提取失败说,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需要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举例。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思维的特征:

A.思维具有间接性

B.思维具有概括性

C.思维具有想象性

D.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与发散思维相对应的思维形式: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聚合思维

3.下面哪个是无意想象

A.创造想象

B.梦

C.再造想象

D.幻想

4.下面那个不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幻想

5.关于幻想的表述那个是不正确的

A.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

B. 是指向未来

C. 宗教迷信的神奇幻想是脱离现实的

D.幻想都是消极的

二、名词解释

1.思维

2.聚合思维

3.创造性思维

4.再造想象

5.无意想象

6.幻想

三、简答题

1.简述思维的基本过程

2.简述创造思维的阶段

3.想象的功能

4. 有意想象具体分类

二、综合应用题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当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根据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你认为在将来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 D B D D

二、名词解释

1.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主要表现在人们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2.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是指思考者把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聚合起来,思路朝着同一方向聚敛前进,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佳答案的思维,也叫集中思维或求同思维。

3.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成果的思维。例如,小说家创造小说,剧作家创造一个新的剧目,发明家发明一个新的产品等,都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其根本特点是新颖性和独创性。

4.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的相应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例如,建筑工人根据图纸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

5.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它是当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6.幻想

幻想是一种与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有两个特点,一是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正是个人希望所寄托的东西;二是指向未来。

三、简答题

1.简述思维的基本过程

思维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由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等多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来实现的。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和概括

(4)具体化和系统化

2.简述创造思维的阶段

创造思维的过程是指在问题情景中,新的思想从萌发到形成的整个过程。

(1)准备期:指创作活动前,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以及前人对同类问题的研究成果。

(2)酝酿期:是在积累一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的时期。

(3)豁朗期:是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产生的时期,这时期具有豁然开朗。

(4)验证期:是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的时期。可以采取逻辑推理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求得事实上的结果。

3.想象的功能

想象过程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具有多种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种。

(1)预见功能。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预见性。

(2)替代功能。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会受到一定的时间限制。

(3)激励功能。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活动中,决不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4. 有意想象具体分类

(1)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的相应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独立地在头脑中形成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3)幻想。幻想是一种与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二、综合应用题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当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定义与阶段

创造思维的过程是指在问题情景中,新的思想从萌发到形成的整个过程。共包括如下几个阶段:准备期:指创作活动前,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以及前人对同类问题的研究成果。酝酿期:是在积累一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的时期。豁朗期:是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产生的时期,这时期具有豁然开朗。验证期:是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的时期。可以采取逻辑推理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求得事实上的结果。

(2)在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提倡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直觉是直接的了解与认识。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

2.根据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你认为在将来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发展想象力的起点,能够推动人们去想象、去探索、去创造。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2)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表象储备得愈多,想象就愈广阔而深刻,构成的形象就逼真。

(3)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想象潜力

人的大脑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器、储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一般情况下,人们动用前三个部位较多,运用想象区较少。

(4)加强学生的联想训练

联想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联想,就很难展开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联想的能力。

(5)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是根据文字的说明而展开的

(6)培养学生欣赏文学和艺术的兴趣

第六章情绪与动机

一选择题

1.情绪的脑神经基础主要涉及和它为核心的广泛连接的神经环路。

A 边缘系统

B 杏仁核

C 脑干

D 前扣带回

2.基底神经节的功能主要是参与登记奖赏和习惯性、连续性的情绪行为以

及的加工。

A 消极情绪信息

B 表情和姿势

C 预测信息

D 积极情绪信息

3.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工作和生活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这种功能是通过

来实现的。

A 身体姿势

B 表情

C 外在行为

D 语言

二名词解释

1.交往动机

2.心境

3.激情4应激 5.成就动机

三简答

1.请简述情绪的概念及其功能。

2.请说明情绪、情感、感情之间的区别于联系。

3.试述动机与情绪的区别于联系。

4.试述动机与活动的关系。

四论述

1.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论述情绪调节的意义。

2.请结合现实例子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六章情绪与动机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B

二名词解释

1.交往动机又称亲和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性动机,

它表现为希望归属于某个团体,希望与人交流合作,希望得到他人关

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它与人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其强度

与母亲的教育方式有关。

2.心境一种微弱而持久的、影响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如心情舒畅、闷闷

不乐、恬静、烦躁等。由一定对象引发,带有弥散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3.激情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直接原因往往是对个人意义

重大的事件,如惨遭意外失败后的绝望。具有激动性和冲动性。

4应激是指人队意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在应激状态喜爱有可能发生感知、记忆错误,也可能思维特别清晰灵活。

5.成就动机追求成功、获取成功的内在动力,表现为人们从事自己喜欢的认为重要的活

动时,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结果。

三简答

5.请简述情绪的概念及其功能。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主要表现在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几个方面。

功能主要有适应和动力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

6.请说明情绪、情感、感情之间的区别于联系。

情绪主要与生物性需要向联系、具有较大情境性和冲动性的心理反应,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具有稳固性和理智型的心理反应。而一般把与人的特定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感情性反应成为感情。感情一般包容着情绪和情感的综合过程。

情绪情感虽然各有特点,但在具体的人身上,是彼此交融、不可分割的。稳定的情感是情绪体验的概括,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来表达的。

7.试述动机与情绪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情绪通常由外部刺激唤起,指向引发它的刺激;动机通常由内部刺激所唤起,并且自然指向环境中的对象;(2)动机通常集中注意于指向目标的行为上,而情绪通常集中注意于伴随行为的主观体验上。(3)受动机驱动的主观感受就是情绪体验,而具有指向性的情绪就是动机;(4)瞬间动机也产生瞬间情绪。(5)情绪与动机具有相似性,但情绪通常是更特定的,更多受即时情景的影响。

联系情绪具有特殊的动机功能,能以一种与生理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指导行为,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背景影响行为的动机状态。

8.试述动机与活动的关系。

动机引发个体的活动,但同意动机会引发不同的活动,不同动机也会引发相同活动。动机会促使个体选择更为有效的活动。好的动机导致有益的结果,不良的动机会产生有害的结果。另外动机与活动效率也有一定关系,强的动机使简单活动效率增加,中等强度动机使较难的活动效率增加。

四论述

3.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论述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意义。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分为具体情绪的调节、情绪唤醒水平的调节、情绪成分的调节。方法主要有理智调节、转移调节、积极自我暗示、合理宣泄、自我安慰、幽默调节、身心放松调节、自然陶冶调节、颜色调节、音乐调节、寻求帮助、热爱工作和学习等。

4.请结合现实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主要有生理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两大类,按层次递进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等。

第七章人格

一、选择

1.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由先天决定的是()

A. 气质

B. 性格

C. 爱好

D. 自我调控系统

答案:A

2.哪种认知风格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

A. 冲动型

B. 沉思型

C. 场独立型

D. 场依存型

答案:C

3.首先把人的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

B. 奥尔波特

C. 卡特尔

D. 王登峰

答案:B

4.提出 16种人格因素的心理学家是()

A. 卡特尔

B. 弗洛伊德

C. 奥尔波特

D. 艾森克

答案:A

5.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是下列哪种人格类型的人()

A. A型人格

B. B型人格

C. 冲动型人格

D. 沉思型人格

答案:A

6.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代表理想的部分,遵循“道德原则”的是()

A. 本我

B. 超我

C.自我

D.潜意识

答案:B

7.哪种认知风格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

A. 冲动型

B. 沉思型

C. 场独立型

D. 场依存型

答案:D

8.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代表原始的自己,按“快乐原则”行事的是()

A. 本我

B. 超我

C.自我

D.潜意识

答案:A

9.在人格测量中,是利用某些材料(一般是意义模糊的刺激),要求被试对刺激材料进行解释,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和情感泄露出来,从而确定其人格特征的方法称为()

A. 自陈法

B. 作品分析法

C. 投射法

D.自然实验法

答案:C

10.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表明人格的特征具有()

A. 整体性

B. 稳定性

C. 适应性

D. 独特性

答案:D

二、名词解释

1. 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 气质——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3. 性格——是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是不易改变的、稳定的心理品质,也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

4. 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指个人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有许多种,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5. 投射法——投射法是利用某些材料(一般是意义模糊的刺激),要求被试对刺激材料进行解释,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和情感泄露出来,从而确定其人格特征。

三、简答

1.简述人格的特征。

答:第一,整体性。人格是一个人从行为模式中表现出心理特性的整体,构建着人的内在心理特征。

第二,稳定性。个体的人格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

第三,独特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

第四,适应性。人格支撑着人的行为,驱动着人趋向或避开某种行为,它也是构成人的内在驱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驱动力对人的生活具有适应性。

第五,社会性。人格并不是完全孤立存在的,社会文化方面和自然方面对人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简述人格中的自我调控系统

答: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3.简述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说。

答:本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其按“快乐原则”行事。

自我指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现实原则”行事。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它遵循“道德原则”行事。

4.简述大五人格。

答:外倾性: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开放性: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随和性: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尽责性: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5. 试述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差异

场独立性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而场依存性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四、论述

1. 论述家庭和学校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答案要点:

一、家庭的影响

(一)家庭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

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人格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

(二)教育态度。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又直接影响着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三)家庭地位。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其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如父母对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现,受冷落的一方则容易嫉妒、自卑。

长子或独生子比中间的孩子或最小的孩子具有更多的优越感。

二、学校的影响

首先是班集体的影响。

其次是教师的人格、态度与师生关系的影响。

2. 影响一个人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逐一加以阐述。

答案要点:

一、生物遗传因素

遗传素质是人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人格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二、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的“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

三、家庭环境因素

(一)家庭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

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人格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

(二)教育态度。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又直接影响着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三)家庭地位。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其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如父母对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现,受冷落的一方则容易嫉妒、自卑。

长子或独生子比中间的孩子或最小的孩子具有更多的优越感。

四、早期童年经验

人生早期所发生的事情对人格的影响较大,但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作用,它与其它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五、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是班集体的影响。

其次是教师的人格、态度与师生关系的影响。

六、自我教育因素。自我教育是良好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八章能力与智力

一、单选题

1、1927年,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认为能力由和特殊因素

组成,因此称之为两因素说。

A、情境因素

B、成分因素

C、一般因素

D、情绪因素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有关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有关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目:下着毛毛细雨的傍晚,你撑着伞回家,在路上你捡到一个东西,你觉得会是下列的哪个? A、笑 B、闭上眼睛继续睡觉 C、哭 D、咳嗽 有关心理测试题结果分析 选择A: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对自身比较有自信,因而你们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很容易与人打成一片,交际手腕相当了得,但是在这里需要提醒你们的是过度的自信就是自负,那样容易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不可自拔,从而忽略别人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如此长久下去也很容易让人不喜。 选择B: 选择这个答案的你们性格有些孤僻,不喜和人交际,总是认为和别人在一起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呆着,那样更加自在更加快乐,因而你们根本不愿、也觉得没有必要进入别人的世界。你们的这种想法会在某些时候让你们远离是非中心,但是在工作中还是需要注重团队合作的,因而还是需要调整自己的这种心态。 选择C: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对自身相当没有自信,你在与别人相处时总是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因而总是缩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敢踏出一步,在与人交往时一遇到挫折就容易缩回自己的壳中。建议你们自信一

些,这个世界上好人还是很多的,因而还是需要积极地与他人接触,那样才更加容易发现世界的美好。 选择D: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在与人交往时显得有些神经质。你们非常在乎你们的人际关系,但是你们过于敏感,因而总是显得小心翼翼的, 往往将自己弄得身心俱疲,也让别人觉得不对劲。建议你们在与人 交往时放松一些,尽量以平常的心态来与他人进行交往,不要总是 一惊一乍的。(完) 社交中你的交友能力如何?测试开始: (PS:本次为计分题,请把答案后面对应括号里的分数记下来。) 1、清晨睁开眼睛,你的感觉通常是: 充满向往(5分) 挺心满意足的(3分) 想到接下来的一整天就心烦意乱(1分) 2、听说某些人(未必你认识)活得艰难坎坷。你感觉: 值得同情(5分) 这人没好运(3分) 活该(1分) 3、有人讲“完美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你意下如何? 完全赞成(5分) 部分同意(3分) 不同意(1分) 4、你对自己的未来是何态度? 十分憧憬(5分)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学习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学习心理”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是由( B )提出的。 A.华生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2. 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 B )。 A. 布鲁纳 B. 奥苏伯尔 C.斯金纳 D. 加涅 3.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C )。 A. 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 B. 学习习惯的养成 C. 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与实质性的联系 D. 知觉的重新组织 4.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方式是( B )。 A.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D. 机械学习 5.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心理学家是( A )。 A. 安德森 B. 奥苏伯尔 C.布鲁纳

D. 桑代克 6.先学习包摄性最广、概括水平最高的知识,然后逐渐学习概括水平较低、较具体的知识,这属于教学中的( A )。 A. 逐级分化策略 B. 整合协调策略 C.先行组织者策略 D.多表征策略 7.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是( B )。 A. 认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 记忆策略 二、多选题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B、C、E )。 A. 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B. 学习是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C. 个体由于成熟等因素发生的行为变化不属于学习 D. 物种越低级,学习在其生命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越大 E.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2. 学习理论属于认知派的心理学家是(A、B、C )。 A. 布鲁纳 B. 托尔曼 C. 奥苏伯尔 D. 桑代克 E. 斯金纳 3.根据麦克卡的分类,学习策略包括( B、D、E )。

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 一、单选题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 (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 C哈撒韦 D霍兰德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 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 是(C)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 D抑郁型 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 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 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 A、1个月 。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二、多选题 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 (ACE) A需要 B气质 C动机 ! D能力 E兴趣 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 是(BCD) A需要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E兴趣 * 3、信念是 A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性 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 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 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 E由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4、一般能力是指(ABCDE) A观察力 @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E注意力 5、气质类型包括(ABC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 D抑郁质 E神经质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 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 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 人物有(BC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E埃理克森 8、以下可以称为特质的是 (ABCDE) A个人的外部行为特征 】 B内在的人格倾向 C身体和生理特征 D人格结构的单位 E个体持久的特征 9、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 A爱森克人格问卷 B罗夏墨迹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 D16人格因素问卷 E儿童统觉测验 10、信度包括(ABC) A再测信度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2019幸福心理学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1.0分)正确答案:C A、生理需要 B、尊重 C、自我实现 D、爱与归属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正确答案:B ?A、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待人待物往往缺乏赞扬 ?B、一个人积极情感体验多,那么他的幸福感一定也高 ?C、中国的80、90后青年对物质幸福的体验更少,因为物质要求太容易满足 ?D、在保罗·萨缪尔森看来,幸福就是效用与欲望的比值 3尼采是()哲学家。(1.0分)正确答案:A ?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 4下列不属于主观幸福感基本特点的是()。(1.0分)正确答案:D ?A、主观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相对性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正确答案:D ?A、幸福需要自我暗示B、幸福可能来自比较 ?C、有目标的生活使人幸福D、幸福可以来自于对别人的依靠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0分)正确答案:A ?A、对自己的信念一定要非常执着 ?B、好的想法要用,但它仍然是个故事 ?C、对幸福的迷思源于文化的偏见和性别的差异

?D、关注确实在发生的事情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0分)正确答案:C ?A、某些电影由于满足了人们的希望感而受到欢迎 ?B、人们开心的时候,生理也会有变化 ?C、行为取样来测量一个人是否幸福,只需要一个取样即可 ?D、在幸福的指标中,中国人比较看重外界评价 8丹尼尔·吉尔伯特研究发现,人类对未来情绪的预知能力()。正确答案:B ?A、非常强大B、非常有限C、不存在D、比较强大 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层次的需求是()。(1.0分)正确答案:B ?A、安全需求B、生理需求C、尊重需要D、爱和归属需要 10以下属于培养乐观心态的方法是()。(1.0分)正确答案:C ?A、积极幻想B、想象现在自己是最好的C、写出大小目标D、及时倾述 11西方幸福观里关注理性思考的是()。(1.0分)正确答案:B ?A、快乐论B、现实论C、宗教论D、经验论 12在北美的研究表明,有宗教信仰的人比无信仰的更幸福,原因不包括()。(1.0分)正确答案:B ?A、宗教信仰让人发现生活的意义 ?B、宗教仪式会带人进入一种神秘超越的状态 ?C、定期参加宗教活动能让人获得社会支持

青少年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分。) 1. ( B)是青少年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A. 身体变胖 B. 身体迅速长高 C. 出现第二性征 D. 长出胡须 满分:分 2. 在青少年的注意成分中,( B)占优势。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无意后注意 D. 随意注意 满分:分 3. 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C )。 A. 儿童期 B. 少年期 C. 青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满分:分 4. 男女生殖器官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这种与生俱有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称为(B )。 A. 第一体征 B. 第一性征 C. 个体特征 D. 第二性征 满分:分 5. ( A)提出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6. 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种类有直接的观察学习、(B )、创造性观察学习 A. 联想性观察学习 B. 抽象性观察学习 C. 想象性观察学习 D. 记忆性观察学习 满分:分 7. ( B)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A. 班杜拉 B. 埃里克森 C. 桑代克 D. 奥苏伯尔

满分:分 8. ( B)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A. 瓦龙 B. 米德 C. 皮亚杰 D. 华生 满分:分 9. 着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由心理学家(B )做的。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10. 英国心理学家( C)的行为个别差异研究开创了科学智力测验的先河。 A. 比纳 B. 西蒙 C. 高尔顿 D. 韦克斯勒 满分:分 11. 青少年保留儿童的某些心理特点,又具有成人的一些心理品质表现为(A )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矛盾动荡性 满分:分 12. 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最好采用( D)的方法。 A. 横向研究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纵向研究 满分:分 13. 直到(C )岁,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主要表现为α波。 A. 12 B. 13 C. 14 D. 15 满分:分 14. (D )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 A. 斯腾伯格 B. 塞斯顿 C. 吉尔福特 D. 卡特尔 满分:分 15. 英国的心理学家(B )在1904年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

心理学试题答案资料

湖北经济学院课程考试试题纸 课程名称:心理学(卷) 考试时间:. 印刷份数: 系:公选专业年级: 考生学号:考生姓名:…………………………… 论述题(每题分)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什么是错觉?错觉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艾宾浩斯对心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是什么?根据其原理为自己设计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减少遗忘,并说明理由。 、根据卡特尔种个性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谈谈在未来的职场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 一、构造主义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实验内省法。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 行为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华生的主要观点:()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

幸福心理学期末完整版考试答案

幸福心理学期末完整版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 1观察者对他人行为易做()。(1.0分)1.0分 ?A、内归因 ?B、外归因 ?C、自我贬损 ?D、防御归因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2有些人既不为现在生活考虑也不考虑未来生活,这属于本·沙哈尔提出的幸福模型中哪种类型的人?()(1.0分)1.0分 ?A、幸福型 ?B、忙碌奔波型 ?C、享乐主义型 ?D、虚无主义型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3《梦的解析》的作者是()。(1.0分)1.0分 ?A、塞利格曼 ?B、弗洛姆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4关于国外幸福感研究处于描述性阶段的是()。(1.0分)1.0分

?A、20世纪90年代至今 ?B、20世纪60年代-9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9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5当一个人以()和自主追求的方式来追求目标的时候,主观幸福感才会增加。(1.0分)1.0分 ?A、内在价值 ?B、外在价值 ?C、社会价值 ?D、他人价值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6在大脑中,放大恐惧性情绪主要是()工作的结果。(1.0分)1.0分 ?A、下丘脑 ?B、海马体 ?C、杏仁核 ?D、视丘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7以下哪位心理学家发现了很多遗传性的特征。()(1.0分)1.0分 ?A、戴维·吕肯 ?B、塞利格曼 ?C、米哈里 ?D、狄纳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8以下哪本书可以了解罗素的幸福观。()(1.0分)1.0分

?A、《幸福心理学》 ?B、《被遗忘的幸福密码》 ?C、《幸福之路》 ?D、《积极心理学》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9认知的改变从()开始。(1.0分)1.0分 ?A、发现 ?B、行动 ?C、接收 ?D、学习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10人面对问题的策略包括控制策略和()。(1.0分)1.0分 ?A、战斗策略 ?B、逃避策略 ?C、麻痹策略 ?D、转移策略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11关于解构神话爱情故事,不正确的描述是()。(1.0分)1.0分 ?A、这些故事中的男主角往往很软弱 ?B、这些故事带有男权主义色彩 ?C、这些故事在今天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今天的社会已是男女平权 ?D、这些故事的女主角大多符合了男性的幻想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12在很多群体性事件中,民众情绪没有得到疏解,而派去的警察引发群众更大的恐惧感,造成暴力引起暴力,从心理学上看这属于()。(1.0分)1.0分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观察法 实验法 条件反射 二、选择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5、()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789 B、1879 C、1798 D、1897 6、()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7、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 能力、气质、性格 C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8. “ 谈虎色变” 与“ 谈梅生津” 都是( )的表现形式。 A 、无条件反射 B 、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 、条件反射 9.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A. 眨眼反射 B. 吮吸反射 C. 防御反射 D. 信号反射 10. 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 望而生畏 B. 谈梅生津 C. 望梅止渴 D. 尝梅生津 4.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 。 A 、谢切诺夫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冯特 11.()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 12.()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 三、填空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和-——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 3、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等。 4、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和,其中以为核心。 5、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和————。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和()两种。7.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8.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心理是( )脑的机能;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看,心理是对( )的反映。 9.反射活动分为( ) 和( ) 。 10 .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基本过程:一种是( )过程,另一种是( )过程。 四、判断正误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4、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5、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作者:————————————————————————————————日期:

作业 1.第4题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 )。 A.性格 B.意志 C.需要 D.兴趣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第5题 人脑产生想象的基础材料是() A.注意 B.思维 C.表象 D.知觉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6题 “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注意到是利用刺激物的()。 A.强度 B.对比 C.变化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7题 一般来说,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关系。 A.“倒U型” B.“U型” C.直线 D.不确定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8题 某学生智商为87,其智力水平属于()。 A.中上水平 B.中下水平 C.中等水平 D.优秀水平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6.第9题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的属于哪种气质?() A.多血质 B.胆汁质

D.抑郁质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27题 根据材料的内部联系,运用领会理解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叫 (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8.第28题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 B.表象 C.记忆 D.知觉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9.第31题 创设并控制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

2019年积极心理学-模拟考试1答案

一、单选题(共30.00分) 1. A的上个月收入为5000元,这个月变为5500元;B的的上个月收入为10000元,这个月变为8000元。有人认为A的幸福感更高,他可能是从()的角度进行解释的。 A. 易得性启发式 B. 框架效应 C. 参照点效应 D. 再认启发式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2. 《大学》是《礼记》的一篇,相传为()所作,为儒家经典。 A.

B. 曾参 C. 颜回 D. 仲由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3. 佛教遁世观念在汉文化中相当普遍,原因很多,但当今这种观念的泛滥,与( )的著名与普及不无关系。 A. 《西游记》 B. 《红楼梦》 C.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4. 在心理学中,描述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关系的是()。 A.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B. 韦伯定律 C. 首因效应 D. 马太效应 满分:1.00 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5. ()是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A. 社会幸福观 B. 心理幸福感 C. 主观幸福感 D. 道德幸福感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6. 个体认为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更高,而坏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概率更高,这种现象被称为()。 A. 风险的悲观偏差

(完整版)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本心理测试是由中国现代心理研究所以著名的美国公司(战略研究所)拟制的一套经典心理测试题为蓝本,根据中国人心理特点加以适当改造后形成的心理测试题,目前已被一些著名大公司,如联想、长虹、海尔等公司作为对员工心理测试的重要辅助试卷,据说效果很好。现在已经有人建议将来作为对公务员的必选辅助心理测试推广使用。 注意: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应为你第一印象的答案,把相应答案的分值加在一起即为你的得分。 1、你更喜欢吃那种水果? a、草莓2分b、苹果3分c、西瓜5分d、菠萝10分 e、橘子15分 2、你平时休闲经常去的地方 a、郊外2分b、电影院3分c、公园5分d、商场10分e、酒吧15分f、练歌房20分 3、你认为容易吸引你的人是? a、有才气的人2分b、依赖你的人3分c、优雅的人5分d、善良的人10分e、性情豪放的人15分 4、如果你可以成为一种动物,你希望自己是哪种? a、猫2分b、马3分c、大象5分d、猴子10分e、狗15分f、狮子20分 5、天气很热,你更愿意选择什么方式解暑? a、游泳5分b、喝冷饮10分c、开空调15分 6、如果必须与一个你讨厌的动物或昆虫在一起生活,你能容忍哪一个? a、蛇2分 b、猪5分 c、老鼠10分 d、苍蝇15分 7、你喜欢看哪类电影、电视剧? a、悬疑推理类2分b、童话神话类3分c、自然科学类5分d、伦理道德类10分e、战争枪战类15分 8、以下哪个是你身边必带的物品?a、打火机2分b、口红2分c、记事本3分d、纸巾5分e、手机10分 9、你出行时喜欢坐什么交通工具? a、火车2分b、自行车3分c、汽车5分d、飞机10分e、步行15分 10、以下颜色你更喜欢哪种? a、紫2分b、黑3分c、蓝5分d、白8分e、黄12分f、红15分 11、下列运动中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不一定擅长)? a、瑜珈2分b、自行车3分 c、乒乓球5分 d、拳击8分 e、足球10 f、蹦极15分

《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A.关键期B. 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 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整体性 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B.延迟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A.125 B.120 C.110 D.100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D.喜极而泣 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格拉斯曼定律 D. 韦伯-费希纳定律 2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 实验法 D.访谈法 22.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23.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血型B.体型C.体液D.社会生活条件 2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功能固着B.迁移C.强化D.模仿 25.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斯金纳 D. 班杜拉 26.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E】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2、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3、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B】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卫生 D、心理咨询 E、心理适应

4、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D】 A、心理是脑的功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D、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E、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神经结构这一物质基础之后才有了心理机能 5、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6、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叫做【E】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治疗 D、心理支持 E、心理咨询 7、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被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8、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9、儿童病人的求医行为属【B】 A、主动型 B、被动型 C、强制型 D、参与型 E、合作型 1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属于【A】 A、人格测验问卷 B、智力测验 C、人格投射测验 D、评定量表 E、神经心理学测验 11、一男性,某省厅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认真,争强好胜,雄心勃勃。一年前单位减员时调入某厂工作,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三日前因心绞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病前病人的人格类型是【A】

心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4-5个10分 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记忆: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加工的观点) 5.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 6.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8.气质:是指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9.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0.情绪:人对待认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11.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2.智力:是使人能顺利的解决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认知的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13.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4.记忆的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二、填空:

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的过程、人格、心理状态。 2.人类情绪分为: ①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从动性。 ②应激: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③心境:心境的特点具有弥散性——“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 人类情感种类分为: (1)道德感:是关于人的思想、言行等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2)理智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某种认识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3)美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美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3.兴趣的分类:直接兴趣(对事物本身有直接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事物未来结果有见解而产生的兴趣) 4.长时记忆几乎没有容量限制,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组块 5.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综合 其他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6.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变慢。 7.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是指对一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 8.意志形成的两大阶段:决策阶段、执行阶段 9.气质的四大典型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10.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先天素质(遗传素质),后天环境;所受教育;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