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之各类型绿地植物设计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之各类型绿地植物设计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之各类型绿地植物设计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之各类型绿地植物设计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之各类型绿地植物设计

园林的主要景观要素有:主入口、园路、水体、建筑等等。不同的要素对应着不同的景观要求,因此不同要素附近的植物配置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主入口植物设计

1、主入口作为人对园区的第一印象,反映着园区整体的风格和形象,植物设计根据主入口设计不同灵活变化。

2、若主入口是以硬质景观作为主景,那么植物通常作为背景,选择色彩柔和、形态普通的植物来衬托主景;

3、前景节奏较长的主入口一般采用列植的手法来营造仪式感,通过不同的植物品种来烘托相对应的气氛;

4、以绿岛形式分流的主入口,则营造绿岛的特色氛围为重点。

园路植物设计

1、园路植物景观的设计应注意植物的引导性和标志作用,以列植形式形成夹道景观或在园路的入口、尽头、交叉、转弯处等位置常常配置植物形成对景、障景等,成为焦点景观。

2、园区主干路的配置应形成一定的气势和氛围,要求视线明朗开阔,有利交通。平坦笔直的主路两旁常用规则式配植。最好植以观花乔木,并以花灌木作下木,

丰富园内色彩。主路前方有漂亮的建筑作对景时,两旁植物可密植,以突出建筑主景,入口处也常常为规则式配植,可以强调气氛。蜿蜒曲折的园路,不宜成排成行,而以自然式配植为宜,沿路的植物景观在视觉上应有挡有敞,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景观上有草坪、花地、灌丛、树丛、孤立树,甚至水面。山坡、建筑小品等不断变化。

3、次干道和游步道由于步行速度较缓,植物景观应注重营造细节,体现植物质感和色彩的搭配,同时结合路的形态和地形,在视觉上做到有挡有敞,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次路和小路两旁的种植可更灵活多样,由于路窄,有的只需在路的一旁种植乔、灌木,就可达到既遮荫又赏花的效果,如种植小叶榕和扶桑,或木绣球、台湾相思、夹竹桃等具有拱形枝条等大灌木或小乔木,植于路边,形成拱道,游人穿行其下,富具野趣,有的植成复层混交群落,则感到非常幽深。

水体植物设计

1、水边:宜群植,不宜孤植;忌所有植物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应注意林冠线变化,做到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在树丛之间应留出透景线,引导人们到水边欣赏开阔的水景和对岸景观;丰富线条构图,增加倒影效果。

2、驳岸:石驳岸可利用花草镶边或景石配置花木打破驳岸硬朗的质感,柔化驳岸的线条;土岸边的植物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做到有远有近、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

3、水面:水面植物要与水边景观呼应,并且要低于人的视线,在水中倒影的印衬下,观赏效果更佳。区域一般分为浅水、中水、深水。通常中央为深水区,渐至岸边分别为中水、浅水和沼生、湿生植物区。因为很多水生植物在北方不易过冬,为了方便管理水中植物,种植的时候最好在水中设置种植槽,这样可以有计划的进行更新设置。常用水生美人蕉、湿地松、浮叶眼子菜、竹叶眼子菜等植物来覆盖和稳固土壤,从而抑制雨水对驳岸的冲刷。根据水面大小选择适当体量的水生植物沿岸或在水中央丛植或者片植,忌铺满水面或沿岸种植一圈,在有限的空间留足水面展示水中倒影和游鱼。

4、桥:桥头植物配置主要以引导树的形式出现,体型较小的桥头可用草本水生植物代替引导树,同时注意桥与植物结合形成的立面轮廓。

建筑周边植物设计

建筑与植物,一硬一软,一张一弛,质感组成皆不同,形成鲜明对比;但作为景观构成中的基本要素,两者更多表现出的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建筑周边的植物不仅仅是建筑的陪衬和被动的规划项目,而应是与之互动的统一景观体。

1、建筑基础栽植:应考虑光照对植物的影响,植物点位不能离建筑太近,不能太多的遮挡建筑立面。

2、建筑入口:植物应不影响人流正常的通行,可创造层次鲜明的配置达到强化标志的作用。植物能起到丰富建筑构图、增加生机和生命活力、软化入口硬质构筑物的几何线条、增加景深、扩大视野、延伸空间的作用。

3、建筑角隅:角隅一般较生硬,可利用植物进行软化和美化效果。

4、建筑窗边:窗可充分作为框景的材料。安坐室内,看窗框的植物配置,俨然是一幅生动的画面。由于窗框的尺度是固定不变的,植物却不断生长,随着生长,体量增大,会破坏原来的画面。因此,要选择生长缓慢、变化不大的植物。窗前绿化要综合采光、视线干扰、通风等因素,近窗种植低矮的花灌木,距窗5米才可分布大乔木。

私家庭院

绿地特点:空间尺度较小。

植物功能要求:创造私密性;营造良好气氛;满足居住功能需求。常用种植设计手法:充满细节的植物组团搭配、花境。

植物配置要求:

1、选择具有良好寓意的品种;

2、注重细节搭配;

3、注意风水穴位栽种植物;

4、注意立面搭配。

综合性公园绿地

绿地特点:空间尺度较大,功能性分区较多。该类广场的植物主要呈周边式配置,中央以硬质铺装或软质的耐踏草坪铺装作会场,广场内视线通透,广场的植物景观通常呈规则式或自然式。

植物功能要求:不同分区区别考虑,满足各分区要求,如:入口区要求体现公园特色、安静休息区要求营造私密性、体育活动区要求夏季遮阴等。

常用种植设计手法:多种手法相结合,多大片栽植。

公园植物配置原则:

1、全面规划、重点突出,远期和近期相结合;

2、注意品种搭配,突出公园特色;

3、充分满足公园使用功能需求;

4、四季景观和专类园是植物造景的突出点;

5、充分利用原有现状树种;

6、尽量增加植物种类,促进生物多样性;

7、选用无毒、无刺的植物,确保游人安全。

工厂园区以及周边

绿地特点:生长面积有限,用地紧凑,绿化用地面积较小。

植物功能要求:美化环境、陶冶心情;改善生态条件且能创造一定经济效益。常用种植设计手法:以简洁整齐的种植形式为主,列植、篱植、丛植、林植等。

植物选择要求:

1、注意防污染植物的选择;

2、选择栽培容易、易于养护管理的品种;

3、配置时注意满足不同生产工艺对环境的需求。

市政道路

市政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类型。

植物功能要求:遮阴栽植、遮蔽栽植、装饰栽植、地被栽植。

植物设计原则:

1、道路绿地要与城市道路性质、功能相适应;

2、以人为本,符合人们的行为规律和动态视觉特性;

3、与其他街景元素相协调;

4、考虑城市地域特性和绿化养护水平。

常用种植设计手法:列植、密林、带植、自然式组团。

植物选择要求:

1、充分考虑植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选择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的植物;

2、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支点高、冠大荫浓的树种;

3、花灌木和地被植物选择枝叶繁茂、病虫害少、便于修剪便于管理的品种。

园林植物空间设计原理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摘要:探讨了园林植物在营造园林空间中的作用,以及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基本类型,提出了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设计中的构景手法。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 园林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造型艺术,园林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不仅具有丰富的时序变化,而且也是构造园林空间的要素。园林空间通常由地形、水体、建筑、植物和小品等诸多要素共同营造,园林植物作为园林空间构成的要素之一,是空间的弹性部分,极富变化的动景,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野趣,丰富了景色的空间层次。 1、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重要性 园林的设计既是一种环境设计,也是一种空间设计。中国的古典园林非常重视空间的组合、营造。在现代园林中,空间营造非常重要。随着人类社会、城市环境和文化水平的变化、发展与提高,人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意识也在改变,园林植物既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优美的环境空间,因此园林植物这一构成要素,在园林空间营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创造园林空间 园林绿地不同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如果没有花草树木,园林中的山水、建筑以空阔的蓝天作为背景,会显得过分开敞、暴露,毫元园林情趣。用植物作为背景,限定某一个景区,则使其在建筑与山水周围产生尺度宜人,气氛幽静的空间环境。在园

林设计中,可根据设计目的和空间性质(开阔、封闭、隐蔽等),相应地选取各类植物来组合不同的空间。高大树木不仅创造了幽静凉爽的空间环境,还创造了富有变化的光影效果;浓郁的树木,可以形成建筑与山水的背景,而树冠的起伏层叠,又构成园林空间四周的丰富变化;层次深远的林冠线,打破或遮蔽了由建筑物顶部与园林界墙所形成的单调的天际线,使园林空间更富于自然情调。 、协调园林空间 园林植物可以充当园林空间的协调者,因为植物的基本色彩是绿色,它使园林形成统一的空间环境色调,在变化多样中求得统一感,也使人们在绿色的优美环境中感受到轻松与舒适。另外,园林空间无论是大是小,适当的运用植物材料往往能够使空间环境显得更为协调,如大空间选用体形高大的树种或以植物群体造景,小空间则选择体形相应较小的树种,便可满足空间比例、尺度协调的要求。 、丰富园林空间 植物多种多样的配置方式可满足园林不同空间风景构图的要求。采用三五成丛的自然式种植形式,有利于表现自然山水的风貌;采用成行成排的规则式种植形式,则宜于协调规整的建筑环境;宽阔的草坪,大色块、对比色处理的花丛、花坛可以烘托明快、开朗的空间气氛;而林木夹径,小色块、类似色处理的花境则更容易表现幽深、宁静的山林野趣。 2、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类型 由植物材料形成的空间一般是指由地面、立面和顶面单独或者共同组成的具有实在性或暗示性的范围组合。这样的园林空间在地面上,以不同高度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手法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以总体规划为依据 各细部景点的设计都要服从总体规划。植物景观的营建也要服从某种立意或体现某种功能 二、以植物造景为主 植物材料既具有生态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各种景观艺术特性,因此植物造景应是园林景观营造的重点。 三、经济、美观、适用 1)适地适地、因地制宜、因材制宜 不同的环境条件需要选择不同植物种类,使用不同的造景方法。 (2)以乡土植物为主,成熟的异地植物为辅 植物景观的稳定性、经济性、具有地方特色 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与生物入侵 (3)以人为本: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设计的,植物造景首先要满足使用者最根本的需要(人的审美心理、行为习惯等)。 四、表现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1)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但正是 现代园林所缺少的。 (2)利用植物创造意境美是对优秀文化的继承, 是现代园林应提倡的,但并不是鼓励建造古 典园林。现代园林中植物意境美的创造应赋 予时代新意。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手法 一、顺应地势,划分空间 1、空间是由地平面、垂直面、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合成的实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植物可在地平面、垂直面、顶平面上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人的空间感。 2、植物空间划分应注意: (1)植物空间划分应顺应地形起伏、水面的曲直变化及空间的大小等各种立地自然条件和欣赏要求而定。 (2)对原地形的处理,不可一律保留,也不可过分雕琢,既要做到匠心独具,又要不留斧凿痕迹。 (3)植物造景要有一定的景深感。空间应大小相济,似分似连,变化多样,有封闭,有开朗,不能一览无余。 (4)植物种类应多而不乱。同一空间骨干树种要单一或相似,不同空间要有差别,多种植物混栽切不可乱,要根据自然群落关系进行合理搭配。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这些你必须遵守!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这些你必须遵守! 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

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论文参考网。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之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迷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论文参考网。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2. 2. 1适地适树。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这些你必须遵守!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这些你必须遵守! 导读:植物景观设计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 扩展, 能使园 ,结合 来创造 供人们 入, 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 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

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论文参考网。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 需求,生理、 本,, 2.2 2.2.1 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2.2.2因地制宜。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 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

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例如:在有严重SO2污染的工业区,应种植白皮松、毛白杨等抗污树种;在土壤盐碱化严重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应选用合欢、黄栌、白蜡等耐盐碱植物;在建筑的阴面或林阴下,则应种植玉簪、棣棠、珍珠梅等耐阴植物。 2.3 艺术性原则 及人们 观, 2.3.1 ,进 2.3.2 观的时序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形成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景观效果。同时,规划设计中,还要合理配置速生和慢生树种,兼顾规划区域在若干年后的景观 效果。此外,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的多少及配置方式,运用植物组合美化、组织空间,与建筑小品、水体、山石等相呼应,协调景观环境,起到屏俗收佳的作用。

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园林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是供人们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小城镇建设也风起云涌,环境科学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只有用植物创造的环境才是最美好的环境,所以城市园林植物的景观特色越为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abstract: garden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people to rest and a place of cultural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but also for people to visit, watch art s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urban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ly intensive, small towns also surg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has clearly told us that the only plant to create environment is the best environment, the more urban garden plants landscape features more attentions.key words: garden; plants; landscape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全面铺开,园林景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园林植物造景作为园林绿化建设的核心任务,越来越受到重视。园林景观设计能否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1、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因此,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因为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经济、技术和生态问题,还要在艺术上考虑美的问题,要把自然美融于生态美之中。同时,还要借助建筑美、绘画美、文学美和人文美来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园林设计也不同于工程上单纯制平面图和立面图,更不同于绘画,因为园林设计是以室外空间为主,是以园林地形、建筑、山水、植物为材料的一种空间艺术创作。园林绿地的性质和高年规定了园林规划的特殊性,为此在园林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2.人性化设计原则 3.功能性设计原则 4.经济安全性原则 5.创新意识设计原则 6.地域文化保护原则 7.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8.艺术性设计原则 (一)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化是又一个时代主题,凡符合生态规律、自然完整、生物多样性高、生态环境功能重要的景观,都是美的。但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全球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何谈美呢?所以怎样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成为园林设计师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生态设计观是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在园林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一提到生态,就认为是绿化率达到多少,实际上不仅仅是绿化,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和节约与保护资源都是生态设计观的体现。另外,也不是绿化率提高了,生态性就提高了那么简单,前些年许多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为了追求新奇特的效果,大量地从外地引进各种名贵树种,可长势很弱基至死亡,应因就是在植物配置时没有考虑植物分布的地带性和生态适应性。以此,生植物配置时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要根据立地的具体条作合理地选择植物种类。现在又有些城市为了达到绿化率指标,见效快,大高积铺设草坪,这不仅耗资巨大,养护成本费用高,而且生态效益要远比种树小得多。 体现园林设计的生态性原则,具体方法有: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材料,石材、竹木等,能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提炼精华,把文化加以发扬和传承,延续历史文脉;种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养育适合地方气候的动物,促进生态平衡。另外,还应多从园林景观细节上考虑,比如尽量减少铺地材料的使用面积,以尽可能的保留可渗透性的土壤,恢复雨水的天然路径,为地下水提供补给;另一方面也可以延缓雨水进人地表河渠的时间,减轻雨季市政管道排放压力以及降低河道洪峰,这都是遵循生态设计原则的体现。所以要提高园林景观环境质量,在做园林设计时就要把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观的理论基础,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掠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把这些融汇到园林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达到生态的最大化,给人类一个健康的、绿色的、环保的、可持续性的栖息家园。 (二)人性化设计原则 人有基本的物理层次需求和更高的心理层次需求。设计时要根据使用者的年龄、文化层次和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5.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1)园林植物造景的作用:包括生态功能、美化功能、实用功能、情感功能、商业功能、康体功能、科教功能等。 (2)园林植物的园林学特性:包括色彩美、形态美、芳香美、感应美、引致美、风韵美以及园林植物的组景、空间组织、时间特色、视线控制、地形改观等功能。 (3)园林植物群落:群落概述、群落形态结构、群落时间演替、群落分布等。 (4)园林树种调查规划:调查规划的意义、方法与步骤、内容、规划的原则与内容等。 (5)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基本原理:原理(生态学原理、园林美学原理、实用学原理)、原则、程序、基本要求等。 (6)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基本形式:园林树木、草本花卉、地被植物、园林草坪、藤本植物以及水生植物等的造景设计应用。 (7)园林植物组合造景设计: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林山石、园林水体、园林道路等的组合造景设计。室内绿化景观设计:室内绿化景观设计的特点、功能、设计程序与组景类型等。 4.试答几何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几何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图案式或规则式园林。园林中的空空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匀为几何形;道路均为直线、折线、几何曲线组成;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多被整形修剪。 自然式园林,原路多采用弯曲的弧线形;草地、水体风多采取起伏曲折的自然状貌;树木株距不等,栽植时丛、散、孤、片植并用,如同天然播种;蓄养鸟兽虫鱼以增加天然野趣;挫山理水顺乎自然法则。是一种全景式仿真自然或浓缩自然的构园方式。 3.风景园林是在一定范围内,为了改善,满足,依据,主要利用等材料,组合建造的景观优美的绿色空间境域。 生态环境,景观与游憩需要,一定的艺术法则和科学与工程技术规律,植物、建筑、山石、水体 2"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一词译为英文为Landscape Plants Scenery Design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要点讲课教案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008-03-23 13:35 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1]。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因此,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库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填空题 1刘禹锡诗曰:“唯有( 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作为唐代植物景观的一个特色。** 2 园林造景一般可以分为规则,( 混合式) 和自然式三种形式。* 选择题 1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B)** A 苑B囿C台D 亭 2阿房宫是什么朝代修建的园林(C ) * A 秦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 3艮岳是什么朝代修建的园林(B ) ** A 明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 4下面哪个不是私家园林(D)** A拙政园B留园C避暑山庄D 耦园 5下面哪个不是皇家园林(D)** A颐和园B圆明园C避暑山庄D 耦园 判断题 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注重园林艺术原理,是与艺术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与科学无关。()* 2元代大内御苑的布局模式是“一池三山”。()** 3古埃及的园林风格是不规则式的。()** 4意大利的台地园借助了地形的变化,是一种自然式的园林风格。()** 5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为规则式园林的代表。()** 6英国风景式园林中园林的地位更重要,可以支配建筑。()** 7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 名词解释 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简答题 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绘画的异同。** 2 园林植物造景的意义。* 论述题 1 请简单论述中西方园林植物造景的交流** 第二章园林植物观赏特性

填空题 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需要调动观赏者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和味觉五大感官。* 6 园林植物五大观赏特性包括体量、姿态、色彩、气味和(质感)。* 11一般来说,根据植物的体量可以将植物分成(乔木)、灌木、藤本、花卉、草本和地被几个类型。* 16 藤本植物根据攀援习性可以分为( 缠绕类)、吸附类、卷须类和蔓生类四种类型。** 20 草坪草根据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分为冷季型草坪草和( )两种类型。* 21 植物姿态包括有(树形)、叶形、花形、果形和枝干形态几个方面。* 26 常见树形有( 垂直向上型)、水平展开型和无方向型三种类型。* 29 树冠由(一部分主干)、主枝、侧枝和叶幕组成。* 33 植物的(枝干)、叶片、花和果实都具有色彩。* 37芳香植物包括(香花植物)和能够分泌芳香类物质的植物两类。* 39 植物质感的类型包括(粗质型)、中质型和细质型三类。* 选择题 选择题 1 乔木的高度通常在( A )米以上。* A 3、 B 5、 C 1、 D 0.5 2 (A )是城市植物景观的基本结构,在空间划分、围合、屏障、装饰、引导以及美化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 大中型乔木、 B 小乔木、 C 灌木、 D 花卉 3灌木的高度通常在( A )米以下。* A 5、 B 3、 C 1、 D 0.5 4 下列哪种植物不是缠绕类藤本植物。()** A 紫藤、B忍冬、C铁线莲、D葡萄 5下列哪种植物是卷须类藤本植物。()** A 紫藤、B忍冬、C扁担藤、D 铁线莲 6下列哪种植物不是吸附类藤本植物。()** A常春藤、B忍冬、C爬山虎、D五叶地锦 7下列哪种植物不是蔓生类藤本植物。()** A叶子花、B木香、C紫藤、D藤本月季 8下列哪种植物是蔓生类藤本植物。()** A忍冬、B葡萄、C叶子花、D铁线莲 9树形由树干和( D )两方面决定。* A 叶片、B小枝、C主枝、D树冠 10 下列哪种树形不是垂直向上型。(C)* A柱形、B圆锥形、C圆形、D尖塔形 11 下列哪种植物的枝干不是绿色的。(D)** A棣棠、B迎春、C梧桐、D白桦 12 以下哪种颜色给人冷静、沉着、深远宁静和清凉阴郁之感。(C)* A 红色、B绿色、C蓝色、D 白色 13 以下哪种颜色给人高贵庄重、优雅神秘之感。(D) * A 红色、B绿色、C蓝色、D 紫色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分析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分析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也是唯一的具有生命特征的构成要素。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植物可以非常鲜活的表现生命力,使景观的四季变化、颜色变化、层次变化等都具备丰富的生命力。在园林的植物景观的设计的过程中植物一般可以选择乔木、灌木、藤木以及草木等状态的要素,然后再通过一些设计的手法以及这些植物本身的特性进行合理的布局、组合,充分的发挥出这些植物的特点,从而创造出既具有视觉效果的景观,又具有实用价值的景观。但是在植物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只要求视觉效果,对景观的意义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说在植物的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其历史背景、生态价值等。随着近年来人类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和要求越来越高,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涉及到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同时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内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对于改善城市的整体视觉效果以及生态环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对城市的建设和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下我国的植物景观的设计尚且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存在的许多的问题都在制约植物景观的整体功能,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被一定程度的制约,所以对于我国当下的植物景观的设计,还要进行不断的加强与完善。有相关的研究人员做出的评价是我国当下的植物景观的设计在科学性和有艺术性当面尚且不太完善,所以在对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提供一个比较系统的、丰富的设计准则,以便在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对整体的设计尺度进行把握,对植物的景观设计进行有效额控制。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一处园林景观都是为人服务的,围绕人的需求展开的,一般情况下人的需求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所以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真正意义上满足人们最基础的需求,所以咋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就要对人们的基本的需求进行掌握,然后根据人们的需求来设计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景观,以实现园林景观的为人民服务的主要任务。但是当下我国的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都开始盲目的追求独特,而忽略了人们的需求,就比如宽阔的草坪上标识着“禁止入内”,再比如空旷的、一览无余的大广场……这些标新立异的园林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都忽略了人们的真正的需求,忽略了景观为人民服务的目的,把人们的生理、心理等的需求搁置一旁。所以在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讲究返璞归真,在满足视觉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心理、生理等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 2、科学性原则 植物有着很顽强的生命,但同时也很脆弱,不同的植物其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不同,不同的植物在长期的生命演化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长特

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布局的方法

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布局的方法 植物景观布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完善的植物景观设计,既要考虑其生态习性,又要熟悉它的观赏性能;既要了解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又要注意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美与四周环境协调,以及具体的地理环境条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绿化美化的特性,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 1、绿地地形与树冠形的配置 根据绿地的类型,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合理选择植物;形成不同功能的园林绿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园林绿地不同的植物景观布局,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说,植物树形有圆形、圆拄,垂枝形、尖塔形、卵形等,在布局群体景观时,应注意形态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轮廓线天际线的变化,才能构成美妙的画面。在植物景观设计上,应充分考虑生物的多样硅,多品种组合、多层次种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植物的持续性生长,景观的永续利用。 2、景观植物树种的选择 在植物选择上,以乔、灌木为主,多方组合搭配,增加绿化复层种植结构。使植物不同类型间优缺点互补,达到相对稳定的园林覆盖层,创造丰富植物人工群落,最大限度地增加量。如将同期开花的2~3或4~5种花木,依树形组合配置,在一个季节或一段时日中显示它的绚丽色彩,再加以常绿树与红叶树配置,形成对比景观,以乔木散

置与花草地形成疏林草地,均能稳定持久地产生生态观赏效应,成为生态与艺术结合的景观。现代城市建筑密集,人口集中,热岛效应突出,加上建筑物间距小,容积率大,地面多硬化处埋,对植物生长的光照和水分都带来变化,在植物布局时,不仅注意其自然生态,更要考虑城市的特殊生态,才能保证植物生长健壮,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3、不同冠形植物间的搭配 通过植物各种类型间的合理搭配,创造出整体的美感效果。植物景观布局时,既要考虑统一性,又要考虑有一定的变化和节奏与韵律。使人们观赏风景时,随着视觉的移动,达到步移景异,增加趣味性,在布局上,要有疏密之分,在体量上要有大小之别,竖向上要有高低之差。在层次上既要有上下考虑,又要有左右的配合。广场及重要景点,主景植物应选取特征突出,观赏效果好,对效期长的种类。如在广场入口树池内种植云杉,在草坪的一角配置垂柳或园冠榆,强调突出主题的作用。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还应注意比例适度,植物之间、景点与景区之间都有一个度的关系,以人为本,创造适宜尺度,恰当的比例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小景区应小中见大,大景区应大而不散,览之有物。近几年,随着广场热的出现,草坪成为广场的主体。草坪可以使空间显得开阔、舒畅,广场绿化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在林荫下休息的环境以及调节视觉、点缀色彩。大面积的以草坪为主体,不利于广场空间的围合,空空荡荡,广而无场,同时也不利于广场多样化活动的开展。盛夏烈日炎炎,空旷的广场几乎无一人,晚上大量的人群被局限在几条道路上。我们的国情决定了草坪是不能上人,广场虽大,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1]。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

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因此,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2. 2. 1 以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 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2. 2. 2 因地制宜。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 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例如:在有严重SO2 污染的工业区,应种植酢浆草、金鱼草、白皮松、毛白杨等抗污树种;在土壤盐碱化严重的黄河三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精选文档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及常规树种价格表园林绿化具有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生态功能是园林绿化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人们常常忽略生态功能的重要性,植物配置首先必须满足生态功能的原则,其次是社会功能原则,本文就具体分析一下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最后再说一下在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枝。 一、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1、功能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具有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生态功能是园林绿化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人们常常忽略生态功能的重要性,植物配置首先必须满足生态功能的原则,其次是社会功能。只要达到生态功能才能改善城市的环境,才能起到美化市容的效果。植物的生态功能包括净化空气、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减少水土流失等功能,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一定不能忽视生态功能这一原则。园林绿化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指美化市容功能,净化空气功能,文化教育功能还有防护和减灾的功能,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应该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植物进行配置,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 2、经济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是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每一个城市的经济条件都是有限的,经济条件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条件,不论城市的经济水平是高是低,都会以最经济实惠的方案来实现城市的绿化,并且保证园林绿化中所有的植物都发挥着绿化城市的作用,也确保植物的配置是最佳的。经济原则的特点就是花费做少的金钱,来达到最大的价值,城市的经济水

平会影响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配置,植物的配置方案有很多,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在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会选择最经济的方案,经济原则不仅考虑设计过程中的经济还考虑后期对园林的管理也要满足经济原则,后期的管理会有养护费用的支出,经济原则是既考虑前期的投入也考虑后期费用的支出的,后期费用的支出主要是指植物的修剪、施肥等费用,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要选择一些有寿命长的,生长速度中等的,容易打理的、生命力顽强的等特点的植物,还要注意保证群落的多样性,则可以降低后期的管理费用。 3、艺术原则 植物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的观赏性。植物配置不是把绿色的植物堆积在一起,而是要在审美基础上进行艺术配置。在植物配置中,应遵循调和、统一、均衡、韵律等基本美学原则。根据植物自身的特点结合艺术形式,尽最大的可能把植物的绚丽的色彩、婀娜的姿态、沁鼻的芳香表露出来从而提高观赏价值。 二、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园林设计中的地区差异 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以当地的环境作为基础,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韵味都不同,其所包含的地域气息也不一样。如北方地区和苏杭,不同的文化底蕴导致了两个地区的园林具有不同的气质,一个辉煌磅礴,一个景色秀丽。北方地区建筑尽显其规模宏大;南方的苏州园林却又有小家碧玉的特点。北方的园林设计对色彩运用淋漓尽致,而南方却相对于淡雅很多。所以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区的园林设计都具有自己独特地方式和特点。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李金玉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李金玉 发表时间:2018-05-17T10:40:46.4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作者:李金玉 [导读]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风景园林的设计水平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 朝阳市园林管理处辽宁朝阳 12200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风景园林的设计水平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风景园林的规划需求,风景园林的工作重心逐步向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程序及方法转变。其中,风景园林指管理、建设、保护、设计、规划人工境域与户外自然的科学技术,其技术内容为营造户外自然空间,其技术实质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风景园林与城市、建筑存在着图底关系,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属于人居学科中群支柱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园林植物因为自身所具有的色彩、质感、姿态等属性构成植物景观,给人们带来了身心上的享受,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植物景观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关注和重视。 1 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园林建设,在园林建设过程中,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种植设计等内容,都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念。随着,园林建设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自然植物景观规划等多种设计理念的提出,使一个又一个的优秀园林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园林建设规模和需求的不断扩大,传统的规划理念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园林的发展状态。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设计人员在规划大规模风景园林过程中,很难通过宏观的设计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风景园林的建设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除了在具体规划设计外,实践中,作业人员并没有对植物的规格、体量、苗数来源等各项内容进行充分了解,这也就导致了最终所规划出的园林缺少针对性。最终所建成的园林与设计师意图之间也将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是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项问题。 2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植物景观作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对整个风景园林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尽可能减少对一些灰色材料的使用,而应该更多地使用天然的和绿色的施工材料。据相关研究表明,将各种各样的植被进行合理的搭配,然后运用到风景园林植物规划建设当中,不仅可以很好地愉悦人们的心情,而且还使得整个生态系统更加完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于幸福感的追求也越来越普遍,优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可以为人们带来大自然般的景观,可以有效陶冶人们的情操和愉悦人们的心情。除此之外,植物景观设置还有另外一个目的便是用于健身和运动,其在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锻炼身体场地之外,还可以有效释放人们的工作压力。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人的活动中心,由于绿色植被可以制造更多的氧气,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从而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空气质量。另外,绿色植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汽车尾气,二氧化碳等各种有害气体,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各大城市所面临的热岛效应。而且绿色植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各种噪音的分贝,从而达到降低了由于噪音而引发的各类疾病。总之,对景观植物进行有效的规划与设计,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城市园林的生态系统构造,而且还可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 3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3.1 设计施工图,加强现场配合 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当中,应该对相关的设计意图以及设计内容进行明确的体现。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设计地方,应该及时对其进行相应调整与改变。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设计时,可以其进行分类设计。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来进行设计,从而更好的确保了整个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和实用性。即使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的再周全,由于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所以难免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迅速对先前的设计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这样便可以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这项工作也同样是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3.2 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工作,即植物景观规划的具体工作,应在概念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细化,重点考虑设计的可行性,保证植物景观设计的有效落实。首先,进行具体的空间设计,按照不同的单元,选择合适的植物景观内容,合理搭配不同树种的比例,注重实现植物景观的协调性。其次,注重立体化设计,在做好平面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注重植物的群落设计和林冠线设计,这样才能在植物景观中反映植物的疏密度,满足植物景观设计的实际需求。例如,深圳园博园中的植物群落体现了与山、水结合的特征,例如,在径路植物景观的设计中,注重用印度紫檀装饰山径、用台湾相思装饰林间小径、用长春花、蜘蛛兰等装饰花径,同时还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叶径等。 3.3 植物景观的空间规划 在对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对植物的景观特点,空间以及时序和色彩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个非常清楚的了解和把控。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并进一步,对施工城市的景观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植物景观设计对整个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都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其不仅可以丰富风景园林结构的完整性,而且还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甚至可以说对植物景观设计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风景园林的设计效果。 3.4 调研 调研工作需要深入到现场,对场地的信息进行收集,并且需要确保收集信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地形、植物资源、水文、土壤等。地形,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的分布以及种类。场地内与植物景观之间的地形关联明显,其中包括的内容有坡度、坡向、陡坡缝补等。植物资源,其对景观会造成重要影响,特别是对现状大树的利用,园林景观风貌的作用不可代替。调研场地内现有的植物,其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植物的形态、种类等。对树木的寿命、植物进行准确评估,对病害敏感度及掩护等内容要做出科学评价。同时,还需要对原有的道路、树木、新建筑物等内容进行准确分析,从而确保留下的树木在设计中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尽量确保其能够以自然的方式生长。水文,掌握场地内水源的容量及位置;维系植物生长的水质;水源的流域面积和流动方向等,这些都会对植物种类的选择造成直接影响。土壤,碎场地内的土壤的类型要进行深入了解,这对种植计划的制定有着重要作用。依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