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7-10(有详细步骤)

实验7-10(有详细步骤)

实验7-10(有详细步骤)
实验7-10(有详细步骤)

实验7 Excel操作基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工作表的建立、工作簿的保存及打开的操作。

2.掌握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及工作表的编辑与设置。

3.初步掌握公式的复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在Excel环境下依次完成以下各操作。

1.Excel的启动与退出

⑴启动:单击“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Excel 2010”命令

⑵退出:单击“文件”按钮,然后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关闭”命令,或单击Excel窗口右上角的“关闭窗口”按钮。

2.新建工作簿并录入数据

⑴启动Excel。

⑵在工作表Sheet1!A1:E9中输入如下表所示的工作表数据

实验表7-1 学生成绩表

(3)以E71.XLSX为文件名存入D:\EX7中。

(注:保存后先不要关闭工作簿,继续完成以下各操作)

3.工作表字体的设置

选定区域A2:E2,右击鼠标,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字体”标签,将字体设置为:黑体、倾斜、16号、蓝色字体。

4.在“平均分”之前插入“总分”列

单击E列的列号,然后单击“开始”功能区的“单元格”选项组中的“插入”按钮,或右击E列的列号,然后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的选择“插入”命令。

5.列宽的设置

⑴选定A列、B列,然后单击“开始”功能区的“单元格”选项组中的“格式”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的选择“列宽”命令,输入列宽值12,单击“确定”铵钮。

⑵(选定不连续的列)选定B列,按CTRL+单击D列,然后单击“开始”功能区的“单元格”选项组中的“格式”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的选择“自动调整列宽”(最合适列宽)命令。

⑶分别双击C、E、F各列列号的右边框,设置各列为最合适列宽。

6.工作表标题“学生成绩表”对齐方式的设置

选定A1:F1单元格,然后单击“开始”功能区的“单元格”选项组中的“格式”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的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对齐”标签,设置“水平对齐”为:跨列居中,“垂直对齐”为:居中。

7.公式的复制

⑴采用公式复制的方法,计算各学生的总分与平均分。

在E3单元输入公式:=C3+D3,然后双击E3单元格的填充柄。在F3单元输入公式:=(C3+D3)/2,然后双击F3单元格的填充柄

⑵采用“自动求和”的方法,计算各科、总分及平均分的全班合计数。

单击C9单元格,然后单击“公式”功能区的“函数库”选项组中的“自动求和”按钮,在C9单元格中显示“=SUM(C3:C8)”后,按回车键。拖曳C9单元的填充柄,将公式复制到区域D9:F9中。

8.数字格式的设置

⑴将区域Sheet1!C3:E8中的数据显示格式设置成2位小数的数值形式。

选定C3:E8单元格区域,然后单击“开始”功能区的“单元格”选项组中的“格式”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的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数字”标签,单击“分类”中的“数值”项,将“小数位数”设置成2位小数。

(2)将区域Sheet1!F3:F8中的数据显示格式设置成“常规”形式。

与操作⑴类似。

9.表格边框的设置

给表格添加“内外边框线”:选定A1:F9区域,然后单击“开始”功能区的“单元格”选项组中的“格式”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的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边框”标签,单击“预置”中的“外边框”和“内部”按钮,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10.将工作表Sheet1改名为“成绩表”

右击工作表标签Sheet1,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重命名”命令,输入新名“成绩表”后按回车键。

11.复制工作表并完成相关操作

⑴将“成绩表”工作表复制一个备份:按住Ctrl键,同时单击该工作表标签向左或向右拖曳,依次松开鼠标和Ctrl键后,生成一个标签为“成绩表(2)”的备份工作表。

⑵清除区域内容:选定要清除内容的区域“成绩表(2)!A2:F2”,按“Delete”键(区域的格式仍保留)。

⑶区域信息的“全部清除”:选定要全部清除信息的区域“成绩表(2)!C3:F8”,单击“开始”功能区的“编辑”选项组中的“清除”下拉按钮,在打开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全部清除”命令(可清除单元格格式、内容、批注、超链接等)。

⑷删除“成绩表(2)”工作表:右击“成绩表(2)”工作表的标签,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并在对话框中单击“删除”按钮。

12.把工作簿以E73.XLSX为文件名存入D:\EX7中。

13.退出Excel。

三、思考与练习

1.在Excel环境下打开D:\EX7\E72.XLSX文件,并完成以下各操作:

(1) 单击Sheet1工作表,在Sheet1工作表中完成以下各操作:

①设置工资表标题:将“职工工资表”文本显示在区域A1:F1的中部,并将其字体设置为:黑体、16号、红色字体。

步骤:选中A1:F1,选择“开始”功能区中“对齐方式”里的“合并后居中”。

②在最后一位职工后插入一位新职工,数据为:职工号(1009)、姓名(张嘉应)、基本工资(2300)、补贴(780)、扣款(385.5)。

步骤:参考实验内容第4题插入新的一行,并录入数据。

③采用公式复制的方法,计算各职工的“实发工资”及工资表的“合计”项。

步骤:同实验内容题7。

④设置区域Sheet1!A2:F2、A12:B12区域中的数据:对齐方式:水平居中、垂直居中,字体设置为:华文彩云、14号、蓝色。区域Sheet1!C12:F12、F3:F11中的数据显示格式设置成2位小数的数值形式,红色字体显示。

步骤:同实验内容题8。

⑤给B3单元增加批注,内容为:他是班长。广东梅州人,男,1985年生。

步骤:右击单元格,选择“插入批注”命令。

⑥给区域Sheet1!A2:F12区域设置内外边框:外边框为粗线框,内部框为线框。

步骤:同实验内容题9。

⑦将工作表标签改名为“工资表”。

步骤:同实验内容题10。

编辑后的工资表如实验图7-1所示。

实验图7-1职工工资表效果图

(2) 在工作表Sheet2中用公式求出各货物的金额与库存天数。使用条件格式,将库存天数用不同格式设置:大于1000天的用红色、斜体、带单下划线显示;库存天数大于或等于500且小于或等于1000天的用黄色、粗体显示;库存天数小于500天的用绿色显示。

步骤:将库存天数所在单元格选中,单击“开始”功能区“样式”功能组中的“条件格式”按钮,在下拉列表中执行“管理规则”命令,在弹出对话框中单击“新建规则”按钮,再在对话框中选择“只为包含以下内容的单元格设置格式”,然后在下方设置规则和格式即可。

(3)在工作表Sheet3中,用复制公式的方法快速完成下图所示“九九乘法表”的制作。要求给单元格区域A1:J10:增加外边框为红色双实线,内部框为蓝色单细实线;设置区域数据水平对齐方式、垂直对齐方式均为居中;选择合适的列宽与行高。如实验图7-2所示。

提示:先写出B2单元格中的公式,然后进行复制即可。但是为了在进行公式复制时不至于出错,要思考B2中的公式里哪些该用绝对地址,哪些该用相对地址。

实验图7-2九九乘法表

(4)以原文件名保存结果后退出Excel。

2.比较“开始”功能区的“编辑”选项组中“清除”按钮与在“开始”功能区的“单元格”选项组中“删除”按钮的功能。

3.比较公式中的“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在公式复制和移动操作中的变化原则。

实验8公式、序列及函数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序列填充及公式复制的方法;

2.掌握常用函数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并能用它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在Excel环境下完成以下各操作:

(一)序列填充及公式的使用

1.在Excel中创建一个空白工作簿

2.利用Excel提供的数据填充功能,在Sheet1工作表中输入以下数据:

(1)在区域A1:A9中从上到下填入:2,4,6,8,10,12,14,16,18

步骤:在A1、A2单元格中分别输入2、4,再选定两个单元格,然后右击这个单元格区域右下角的填充柄并拖动到A9单元格后松开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等差序列”,然后输入步长值和终止值。

(2)区域B1:B9中从上到下填入:1,2,4,8,16,32,64,128,256

步骤:参照第(1)题,在最后一个步骤中选择“等比序列”

(3)区域C1:C12中从上到下填入: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DEC

步骤:先在C1单元格中输入“JAN”,再单击拖动其填充柄至C12单元格。

(4)在区域D1:D7中从上到下填入: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步骤:参照第(3)题。

(5)先在Excel“自定义序列”列表框中增加新序列: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中文系、外语系、生物系、政法系、地理系,然后在区域F1:F8中从上到下填充: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中文系,外语系,生物系,政法系,地理系

步骤:①单击“文件”功能区中左边列表里的“选项”按钮。②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左边列表中的“高级”按钮。③将垂直滚动条拖到最下方,再单击“常规”区域里面的“编辑自定义列表”按钮。④在弹出来的对话框右边的“输入序列”框中输入序列(注意:每输入1项按一次回车键,输入完毕后按“添加”按钮),按“确定”关闭相应的对话框。⑤在

F1单元格中输入“数学系”,然后单击填充柄拖动填充至单元格F8即可。

3.在Sheet2工作表中,利用公式计算二次函数ax2+bx+c的值,其中a=2,b=3,c=5,x从-3到4变化,每隔0.5取一个函数值。操作步骤写出如下:

提示:取一段连续的单元格区域(如A1:A15)输入x的所有值(-3、-2.5、-2……、3.5、4),再在该区域外一个单元格(如B1)输入相应的公式计算x为-3时二次函数的值,(其中x用-3所在单元格的地址代替,乘方符号为上档字符“^”,与数字符“6”在同一个键上),然后单击拖动该单元格的填充柄进行填充(如单击拖动B1的填充柄填充至B15)。

4.把工作簿以E81.XLSX为文件名存入D:\EX8中。

(二)函数的使用

在Excel环境下打开D:\EX8\E82.XLSX文件,依次完成以下各操作后按E83.XLSX为文件名存入D:\EX8中。

1.统计函数的使用

⑴单击“统计函数”工作表;

(2)区域F3:G8中用“统计函数”计算出各分店的统计值。

操作方法是:先在F3单元及G3单元输入的计算公式(可单击“开始”功能区内“自动求和”按钮右边的下拉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所需的统计方式),然后选定区域F3:G3后双击其填充柄。其中F3单元的公式为,G3单元的公式为。

⑶在区域B9:E12用“统计函数”计算出各季度的统计值。操作方法同上。

2.条件函数与频率分布函数的使用

⑴单击“条件函数”工作表。

⑵算出各学生的平均分;操作方法同题1。

⑶给定各学生的成绩等级,规则如下:平均分≥90为“A”,80≤平均分<90为“B,70≤平均分<80为“C”,60≤平均分<70为“D”,平均分<60为“E”。以此规则在区域F3:F62用IF函数确定各学生的等级。

提示:在F3中输入公式计算第一个同学的等级,再使用公式填充功能。

⑷用FREQUENCY函数在区域I2:I5中统计出平均分0~59.9,60~79.9,80~99.9,100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

3.文本函数的使用

⑴单击“文本函数”工作表;

⑵在区域A2:F32给出的数据清单中,编号的前3位为系别信息,101为数学系,102为物理系,103为化学系,据此在区域B3:B32用函数求出每位教师的系别。

⑶已知身份证号的第7至第10位数为出生年份,据此在区域F3:F32用函数求出每位教师的出生年份。

4.日期函数的使用

⑴单击“日期函数”工作表;

⑵在区域A2:F32给出的数据清单中,在区域E3:E32用日期函数求出每位职工的工龄。

⑶在区域F3:F32用日期函数求出每位职工的工作天数(即自参加工作以来已经过的总天数。

5.财务函数的使用

使用 PMT 函数完成以下有关的操作:

⑴单击“财务函数”工作表;

⑵某企业向银行贷款5 万元,准备4年还清,假定当前年利率为 4 % ,在 B5 单元计算每个月应向银行偿还贷款的数额,根据条件在 B2 : B4 补充所需内容。

⑶假定当前年利率为 5 %,为使 5 年后得到 10 万元的存款,在 D5 单元计算现在开始每月应存多少钱?根据条件在 D2 : D4 补充所需内容。

6.排位函数的使用

⑴单击“排位函数”工作表;

⑵使用函数和公式在F列计算参赛者在各个洞口打出的杆数总和(即总杆数),在G列计算总杆数与标准总杆数的差值;

⑶使用RANK函数在H列计算名次,名次排名原则为总杆数越少排名越前。其中单元格H2使用的公式为。

三、思考与练习

在Excel环境下打开D:\EX8\E83.XLSX文件,依次完成以下各操作后按原文件名保存。

1.在“频率分布函数”工作表中,用FREQUENCY函数统计出学生人数为不足100人,100~199人,200~299人,300~399人,400人及以上的系别个数,并将统计结果放在区域E2:F6中。

2.在“日期函数”工作表中,用日期函数在区域G3:G32求出每位职工的年龄(以上机时的实际日期来计算)。

3.在“综合函数”工作表中,按要求完成以下操作:

⑴在I1单元格中计算出年龄不超过40岁的人数。

⑵在I2单元格中求出年龄不超过40岁的人数占全体员工的百分比

⑶在I3单元格中求出平均年龄并使用ROUND函数取整数。

⑷在I4单元格中求出最大年龄。

4.以原文件名保存结果后退出Excel。

实验9图表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作图的实例练习,掌握Excel图表制作方法及其编辑技巧。

二、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在Excel环境下打开D:\EX9\E91.XLSX文件,依次完成以下各操作后以E92.XLSX为文件名存入D:\EX9中。

1.制作内嵌图表

根据Sheet1!A2:D6区域中提供的数据,制作一个按城市分类比较每季度下雨天数的三维簇状柱形图。图表标题设为“三城市比较各季度下雨天数柱形图”,主要横坐标轴标题、主要纵坐标轴标题分别设为“城市”和“下雨天数”,图表嵌入到Sheet1工作表中。操作步骤如下:

⑴单击Sheet1工作表,选定区域A2:D6;

⑵在“插入”功能区中,单击“图表”选项组中的“柱形图”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三维柱形图”中的“三维簇状柱形图”按钮,在工作表中显示所创建的“三维簇状柱形图”;

⑶单击图表,系统显示“图表工具”菜单,选择“图表工具”菜单下的“设计”功能区,在其中单击“数据”选项组中的“切换行/列”按钮,将图表由“按季度分类”改为“按城市分类”。

⑷单击“布局”功能区中的“标签”选项组的“图表标题”按钮,在弹出下拉列表中选择“图表上方”选项,并在图表的“图表标题”框中录入标题文本:三城市比较各季度下雨天数柱形图。

⑸单击“布局”功能区中的“标签”选项组的“坐标轴标题”按钮,输入主要横坐标轴、主要纵坐标轴标题分别为“城市”和“下雨天数”

⑹适当调整图表的位置及大小;

⑺单击图表外的区域,图表制作完成。

2.编辑修改图表

工作表Sheet2中的图表所使用的数据取自Sheet2!A2:D6,现要求将其进行编辑修改:向图表增加数据系列,将Sheet2!E2:E6加入其中;将图表类型修改为表现各城市一年中气温变化的“带数据标记的折线图”;增加图表标题,标题文本为“比较四城市一年中气温变化折线图”;图表改成独立的图表工作表Chart1。编辑修改步骤如下:

⑴单击Sheet2工作表;

⑵向图表增加数据系列:选定图表,这时数据源区域A2:D6四周显示蓝色边框。将鼠标指针移到蓝色边框右下角的控点上,当指针变成双箭头形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鼠标,使蓝色边框扫过区域E2:E6后松开鼠标。

⑶修改“图表类型”:单击“设计”功能区“类型”选项组中的“更改图表类型”按钮,在弹出“更改图表类型”对话框中选图表类型为“折线图”,图表子类型为“带数据标记的折线图”,单击“确定”按钮。

⑷单击“设计”功能区“数据”选项组中的“切换行/列”按钮,将图表修改为表现各城市一年中的气温变化。

⑸增加图表标题:单击“布局”功能区中的“标签”选项组的“图表标题”按钮,在弹出下拉列表中选择“图表上方”选项,并在图表的“图表标题”框中录入标题文本:比较四城市一年中气温变化折线图。单击“确定”按钮。

⑹修改图表存放位置:单击“设计”功能区中的“移动图表”按钮,在弹出“移动图表”对话框中单击“新工作表”单选按钮,单击“确定”按钮。

至此,编辑修改完毕。

3.制作独立图表

根据Sheet3!A1:C12区域中提供的数据制作独立图表,要求表现两个一元函数f(x)和g(x)图象的XY散点图(带平滑线的散点图)。操作步骤如下:

⑴单击Sheet3工作表,选定区域A1:C12;

⑵在“插入”功能区中,单击“图表”选项组中的对话框启动器,打开“插入图表”对话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XY(散点图)”中的“带平滑线的散点图”;

⑶单击“设计”功能区中的“移动图表”按钮,在弹出“移动图表”对话框中单击“新工作表”单选按钮,单击“确定”按钮。

至此,图表制作完毕。

4.把工作簿以E92.XLSX为文件名存入D:\EX9中。

5.关闭工作簿文件。

三、思考与练习

再次打开D:\EX9\E92.XLSX工作簿文件,依次完成以下各操作:

1.修改图表工作表Chart1中的图表标题,要求的图表标题为A1单元内容,并随A1单元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步骤:单击选中图表标题,在功能区下方的编辑栏中输入“=Sheet2!$A$1”,再按回车键。

2.修改图表工作表Chart2中的独立图表,要求如下:

(1)增加图表标题为“函数f(x)和g(x)图象的XY散点图”;

步骤:同实验内容题2(5)。

(2) 将图表子类型改为“带平滑线和数据标记的散点图”;

步骤:同实验内容题2(3)。

(3) 修改图表标题的格式:字体(隶书)、字号(18)、颜色(深红);

步骤:右击图表标题,选择“字体”命令。

(4)修改f(x)曲线颜色为红色,g(x) 曲线颜色为绿色;

步骤:右击相应曲线,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再选择“线条颜色”|“实线”,然后选择所需颜色。

(5) 将图表绘图区的背景为白色大理石。

步骤:右击绘图区(将鼠标在图表各个区域作短暂停留,系统将提示该处是什么区域),选择“设置绘图区格式”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填充”|“图片或纹理填充”,再选择所需的纹理。

3.单击Sheet4工作表,根据Sheet4!A1:E7区域中提供的数据完成以下操作:

(1)制作青菜、胡萝卜、毛豆三种蔬菜热量、水分比较的三维圆柱图,要求有图例、有图表标题。适当修改图表大小,将图表放置在Sheet4!A9:F23区域中。如实验图9-1所示。

方法1步骤:①选中A2:C3、E2:E3、A7:C7、E7单元格区域(不连续单元格的选定可使用辅助键Ctrl)。②在“插入”功能区中选择插入三维圆柱图。③添加图表标题。可参考实验内容题1。④图表创建好之后可单击拖动至题目要求的区域。

方法2步骤:①选中A2:C7、E2:E7单元格区域(不连续单元格的选定可使用辅助键

Ctrl)。②在“插入”功能区中选择插入三维圆柱图。③单击“图表工具”|“设计”功能区中“数据”功能组里的“切换行/列”按钮。④在图表中分别右击三个不需要的数据系列,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⑤添加图表标题。可参考实验内容题1。

(2) 制作胡萝卜营养含量成分比较的分离型三维饼图,要求有图例、有图表标题、有数据标签,标签包括类别名称、百分比及显示引导线等。适当调整图表中各对象的位置,修改图表大小,将图表放置在Sheet4!G9:L23区域中。如实验图9-2所示。

步骤:①选定A2:A7、C2:C7单元格区域后,插入分离型三维饼图。②添加图表标题,然后单击拖动其到合适位置。③单击“图表工具”|“布局”功能区中的“数据标签”按钮,在下拉列表中选择“其它数据标签选项”。④在弹出对话框的左边列表中选择“标签选项”,再勾选右边的“类别名称”、“百分比”、“显示引导线”复选框后关闭对话框。在图表中单击拖动标签到合适位置。⑤图表创建好之后可单击拖动至题目要求的区域。

实验图9-1三种蔬菜热量水分比较三维圆柱图实验图9-2胡萝卜营养成分比较分离型三维饼图

4.单击Sheet5工作表,依次完成以下操作:

⑴建立“带数据标记的折线图”以显示各个区在各个月份的二手楼成交均价,数据系列产生在行。可参考实验内容题1。

(2)图表标题为“二手楼价走势图”。可参考实验内容题1。

(3) 主要横坐标轴标题为“月份”,主要纵坐标轴标题为“均价”。可参考实验内容题1。

(4) 垂直(值)轴刻度的最小值为2000,最大值为6000,主要刻度单位为500;

步骤:单击“图表工具”|“布局”功能区中的“坐标轴”按钮,再在下拉列表中选择“主要纵坐标轴”|“其它主要纵坐标轴选项”命令,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设置。

(5)建立的图嵌入在原工作表中。

5.把工作簿以E93.XLSX为文件名存入D:\EX9中。

6.关闭工作簿文件并退出Excel。

实验10 数据库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库的记录筛选、排序、分类汇总及数据透视表等操作。

2.掌握数据库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在Excel环境下打开D:\EX10\E101.XLSX文件,依次完成以下各操作后以E102.XLSX为文件名存入D:\EX10中。

1.自动筛选操作。

区域Sheet1!A1:C301所给的数据清单按班次顺序列出了班车到达和出发的情况,根据此数据清单在区域Sheet2!B2:C151中填入相应的数据。操作步骤如下:

(1) 单击Sheet1工作表。

(2)选定数据清单的任一单元。

(3) 在“数据”功能区的“排序和筛选”选项组中单击“筛选”按钮。

(4)单击“到/发”字段名右边的下拉箭头,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到达”(并取消勾选“出发”前的复选框)。

(5)把Sheet1!A2:A300(只有150个单元)的数据复制到区域Sheet2!B2:B151。

(6) 单击“到/发”字段名右边的下拉箭头,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出发”(并取消勾选“到达”前的复选框)。

(7)把Sheet1!A3:A301(只有150个单元)的数据复制到区域Sheet2!C2:C151。

(8)单击“数据”功能区的“排序和筛选”选项组的“筛选”按钮。。

2.高级筛选操作

从区域Sheet3!A1:D31所给的数据清单中,筛选出1979年底之前参加工作(条件A)或基本工资不小于300元(条件B)且不超过400元(条件C)的记录,要求将筛选结果放

入以单元格A34为左上角的区域中。

条件之间的关系: A或(B 与C)

操作步骤如下:

(1) 单击Sheet3工作表;

(2)创建条件区域,在区域Sheet3!F1:H3输入如下的条件区域:

实验图10-1条件区域①

(3)选定数据清单的任一单元;

(4)单击“数据”功能区的“排序和筛选”选项组中“高级”按钮,弹出“高级筛选”对话框;

(5)在对话框中作以下的设置:

①在“方式”栏中选定“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单选框

②输入“列表区域”为:Sheet3!A1:D31

③输入“条件区域”为:Sheet3!F1:H3

④在“复制到”文本框中输入“输出区域”的左上角的单元坐标A34。

(上述区域坐标或单元坐标用鼠标选定更方便)

⑹单击“确定”按钮。

3.数据库记录的排序

将区域Sheet4!A1:F47所给的数据清单中的记录排序,要求按发表论文数量降序排列,发表论文数相同时先男后女。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Sheet4工作表;

(2) 选定数据清单的任一单元;

(3)单击“数据”功能区的“排序和筛选”选项组中的“排序”按钮,打开“排序”对话框;

(4)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主要关键字”为“篇数”字段、“排序依据”为“数值”,“次序”为“降序”;

(5) 单击“添加条件”按钮,选择“次要关键字”为“性别”字段,“排序依据”为“数

值”,“次序”为“升序”

(6)单击“确定”按钮。

4.分类汇总操作

对区域Sheet5!A2:F48所给的数据清单使用分类汇总操作,按职称分类求发表论文篇数的平均值及不同职称教师的平均年龄。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Sheet5工作表;

(2)选定数据清单“职称”字段名所在的单元,即选定E2单元;

⑶单击“数据”功能区的“排序和筛选”选项组中的“升序”或“降序”按钮(升序或降序均可),使数据清单按“职称”字段“升序”或“降序”排序;

⑷单击“数据”功能区的“分级显示”选项组中的“分类汇总”命令,打开“分类汇总”对话框;

⑸在对话框作如下选择:选定“分类字段”的名字为“职称”、“汇总方式”为“平均值”,“选定汇总项”为“年龄”和“篇数”字段等;

⑹单击“确定”按钮。

5.数据库函数的使用

根据Sheet6!A2:F48区域中提供的数据清单,要求使用数据库函数计算:年龄大于30岁男讲师人数(放入I2单元),年龄大于30岁男讲师发表论文的平均数(放入I3单元),及男教授的平均年龄(放入I4单元)。操作步骤如下:

⑴计算年龄大于30岁男讲师人数

①单击Sheet6工作表;

②在区域H7:J8输入如下的条件区域:

③在Sheet6!I2单元输入公式=DCOUNTA(A2:F48,1,H7:J8)。

⑵计算年龄大于30岁男讲师发表论文的平均数

在Sheet6!I3单元输入公式=DAVERAGE(A2:F48,F2,H7:J8)。

⑷计算男教授的平均年龄

①在区域H10:I11中输入如下的条件区域:

②在Sheet6!I5单元输入公式=DAVERAGE(A2:F48,D2,H10:I11)。

三、思考与练习

1.比较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功能的异同。

2.在Excel环境下打开D:\EX10\E101.XLSX文件,依次完成以下各操作后以E103.XLSX 为文件名存入D:\EX10中:

⑴区域Sheet1!A1:C301所给的数据清单按班次顺序列出了班车到达和出发的情况,根据此数据清单在区域Sheet7!B2:C151中填入相应的数据。要求使用记录排序的方法完成。

步骤:先进行排序,以“到/发”字段为主要关键字,降序;以“班次”为次要关键字,升序(参考实验题3)。排序后选取所需记录进行复制即可。

⑵将区域Sheet4!A1:F47所给的数据清单中的记录排序,按教师的职称由高至低进行排列,即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顺序,职称相同时先男后女。

步骤:①先创建自定义序列(参考实验8实验内容的(一).2.(5)题),然后选定清单并打开排序对话框。②指定“职称”字段为主要关键字,并在其“次序”下拉列表中选择“自定义序列”,再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步骤①中创建的自定义序列,按“确定”按钮。③返回“排序”对话框后,再次打开主要关键字的“次序”下拉列表,并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所需的次序。④添加次要关键字为“性别”,升序。

⑶对区域Sheet5!A2:F48所给的数据清单使用分类汇总操作,按职称分类求发表论文篇数的总和及不同职称教师的最大年龄。

步骤:参考实验题4。由于本题需要实现两种汇总方式(求和、求最大值),因此需要执行两次分类汇总操作,注意在第二次操作时应取消对话框中“替换当前分类汇总”复选框的勾选。

⑷根据区域Sheet6!A2:F48中提供的数据清单,作一个数据透视表:按系别统计各类不同职称中男、女教师的论文总数,要求包含行、列总计项,设置该透视表名称为“教师论文总数统计透视表”,并使其显示在新建工作表Sheet7中。

步骤:①选定清单,单击“插入”功能区的“数据透视表”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检

查区域是否正确,并选择放置数据透视表的位置为“新工作表”,然后按“确定”,系统将自动切换至新工作表中。②在“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浮动窗口中,将“系别”字段单击拖动至下方的“报表筛选”区域;将“职称”字段单击拖动至“行标签”区域;将“性别”字段单击拖动至“列标签”区域;将“篇数”字段单击拖动至“数值”区域。③在“数据透视表工具”|“选项”功能区最左端修改数据透视表的名称,修改完毕按回车键即可。

(5) 将文件以E103.XLSX为文件名存入D:\EX10中。

实验报告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班级:高二三班第三小组姓名:久违丶漠. 【实验目的】 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2.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在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3.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 【实验原理】 1.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 2.细胞分裂具有独立性:同一时刻,同一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分裂时期。在高倍显微镜下,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3.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实验用具】 洋葱(可用葱、蒜代替)。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滴管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 95% 的酒精,质量浓度为ml或ml的龙胆紫溶液(将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或醋酸洋红液,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固定装片。 【实验步骤】 1.洋葱根尖的培养 在实验课前3~4天,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待根长约5 cm时,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2.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1)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再换成高倍显微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分列中期的细胞(原因:因为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更为清晰和固定),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最后观察分裂期间的细胞。 (2)如果自制装片效果不太理想,可以观察洋葱根尖固定装片。 4.绘图 绘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简图。 【讨论】 1.在观察结果中,处于那一个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因为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见右图),其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结论】 前期:核仁和核膜逐渐消失。核内染色质逐渐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每一染色体含有两染色单体,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两级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中期: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各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丝与染色体的着丝点相连。 后期:各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二,其每条染色单体也相应地分开,并各自随着纺锤丝的收缩而平均移向两极,每极有一组染色体,数目和原来的相同。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分开在两极的染色体各自组成新的细胞核,在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使细胞分裂为二,形成二个子细胞。这时细胞又进入分裂间期。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Western超详细实验步骤

Western实验步骤 1. 电泳(Electrophoresis) (1)SDS-PAGE凝胶配制 SDS-PAGE凝胶进行配制,配方试剂去离子水,Arc-HCL(29:1),10%APS,SDS,TEMED。 一般按分子大小配胶,现实验分离胶配12%-15%的胶,浓缩胶10%的胶。 配胶步骤: 1.清洗玻璃板,装好(注意不要漏即玻璃板要对齐)。 2.按比例配分离胶(8ml-10ml) 3.加水压胶,待分离胶凝固后(可见有分离胶与水有分隔线,一般凝固时间30分钟-1小时左右),吸走上层水面 4.按比例配浓缩胶(3ml-4ml),加入分离胶上层,插入梳子,(注意别有气泡),待凝。(如果今日不上样可以放入4°C冰箱) 注意:玻璃板要洗得干净;玻璃板要装好,不要漏;制胶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混匀,而且避免有气泡;(2)样品处理 1.准备无菌EP管,向EP管内加入样品蛋白质体积的1/4体积的SDS缓冲液(5X的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现样品加 3.5ul),之后加入相应蛋白样品(要制冰,蛋白质样品要放置在冰上),充分吹打混匀 2.100℃水浴加热5分钟,以充分变性蛋白。 3.12000r离心5分钟。 (3)上样与电泳 1.将玻璃板装入电泳槽中,加电泳缓冲液至泳槽的的2/3左右 2.蛋白质样品冷却到室温后,直接上样到SDS-PAGE胶加样孔内即可,样品两边加蛋白质Maker(6ul)(注意上样蛋白质顺序,一定不要弄错)。 3.通常把电压设置在100V,然后设定定时时间为100分钟(一般为90-120分钟)。设置定时可以避免经常发生的电泳过头。 通常电泳时溴酚蓝到达胶的底端处附近即可停止电泳,或者可以根据预染蛋白质分子量标准的电泳情况,预计目的蛋白已经被适当分离后即可停止电泳。(为了避免电泳过头,最好是在电泳设定时间的提前30分钟观察电泳) 注意:上样时尽量避免样本被上漏出孔外;注意电泳时间的把握;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记录上样顺序,必要时记录在本子上。 3.转膜(Transfer) 1.物品准备,甲醇,转膜缓冲液,滤纸,转膜槽,玻璃皿3个,制冰。 2.取下胶板,用专门的板将玻璃板分离(务必不要将胶弄破,动作轻些,从下面和上面分离玻璃板),切适合大小的胶(不要切掉MAKER)。 3.用专门的板将胶转入事先放有转膜缓冲液的皿中,记录胶的顺序,剪与胶同等大小的滤纸和转膜纸PVDF膜,PVDF膜要放入甲醇中浸15秒(一般1-2分钟),胶要切角做标记(不要切到maker),一般一个切三个角,一个切一个角,记录顺序 4.铺膜,PVDF膜铺在胶上,在PVDF膜上铺三层滤纸,然后胶的对侧面铺三层滤纸即可(滤纸要大于等PVDF膜,PVDF膜要大于等胶),赶尽气饱。 5.再将铺好的膜胶滤纸,转入转膜夹中,有PVDF膜这面放在正极侧(即无色透明夹这面),再将夹子放入转膜槽里(电极不要放错,蛋白质带负电的)

(完整版)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实验方法步骤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实验方法步骤 发布日期:2008-8-25 热门指数:4360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 主要包括以下4个基本步骤: n 样品制备 n 电泳分离 n 蛋白的膜转移 n 免疫杂交与显色――蛋白检测 溶液和试剂 n 1X 磷酸盐缓冲液(PBS) n Modified RIPA buffer Tris-HCl: 50 mM, pH 7.4 ; NP-40: 1% ;Na-deoxycholate: 0.25% ;NaCl: 150 mM ;EDTA: 1 mM ;P MSF: 1 mM ;Aprotinin, leupeptin, pepstatin: 1 microgram/ml each ;Na3VO4: 1 mM ;NaF: 1 mM n 1X SDS 样品缓冲液 62.5 mM Tris-HCl (pH 6.8 于25°C), 2% w/v SDS, 10%甘油,50 mM DTT, 0.01% w/v溴酚蓝 n 转移缓冲液 25 mM Tris base, 0.2 M 甘氨酸, 20%甲醇(pH 8.3) n 10X Tris缓冲盐(TBS) 准备1L 10X TBS: 24.2 g Tris base, 80 g NaCl;用1N HCl调pH为7.6 n 脱脂奶粉或BSA n 甲醇 n TBS/T缓冲液 1X TBS, 0.1% Tween-20 n 封闭缓冲液(TBS/T)

1X TBS, 0.1% Tween-20加5% w/v脱脂奶粉或BSA n 一抗的稀释 1X TBS, 0.1% Tween-20 加5% BSA (多抗)或5%脱脂奶粉(单抗) Note:一般来说, BSA被推荐用于多克隆抗体,脱脂奶粉用于单克隆抗体,这样可得到较高的信噪比。抗体的稀释度参考抗体说明书或根据实验确定。 n 预染的蛋白质Marker,可用于监测转膜的效率 样品制备 原始样品可为细胞、组织、培养上清、免疫沉淀或亲和纯化的蛋白,以下为定性检测目的蛋白时细胞样品的处理方法,其余的样品制备方法参阅相关文献。 1.培养细胞或药物处理。 2.弃培养基,用1X PBS漂洗细胞2次,去尽残留培养基。 3.加入1X SDS样品缓冲液(6-well plate, 100 μl /w或75 cm2plate, 500-1000 μl/瓶),刮落细胞,转移到Ep管。注意:冰上操作。 4.超声10~15秒剪切DNA以减低样品粘性。 5.煮沸样品5 minutes。 6.离心12000g, 5 min,取上清。 7.电泳分离:上样15μl~20 μl 至SDS-PAGE 胶(10 cm x 10 cm)电泳。 如要定量检测某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RIPA裂解液(1 ml per 107cells/100 mm dish/150 cm2flask)裂解细胞,收集裂解液至离心管中,在振荡器上混匀4~15min,14000g离心15min(4℃),弃沉淀,用B radford法或其它蛋白质测定方法测定上清中蛋白浓度以调整上样体积和上样量,进行Western杂交时还需设置内或外参照,通常用beta-actin。 注意:一般上样20~30 μg已足够,如待检蛋白为低丰度蛋白,可加大上样量至100μg,但电泳条带易拖尾,可制备亚细胞组份或采用更敏感的检测方法。 电泳分离(参照SDS-PAGE电泳方法) 转膜 杂交膜的选择是决定Western blot成败的重要环节。应根据杂交方案、被转移蛋白的特性以及分子大小等因素,选择合适材质、孔径和规格的杂交膜。用于Western blot的膜主要有两种:硝酸纤维素膜(NC) 和PVDF膜。NC膜是蛋白印迹实验的标准固相支持物,在低离子转移缓冲液的环境下,大多数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会与膜发生疏水作用而高亲和力的结合在一起,但在非离子型的去污剂作用下,结合的蛋白还可以被

蛋白印迹——western-blot-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

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 各种凝胶电泳方法可以直接了解蛋白的某些性质如迁移率、电荷、大小、丰度以至蛋白的亲疏水性等。此外,特异染色方法可用于识别不同种类的蛋白质。Western blot技术大大扩展了凝胶电泳后识别和鉴定蛋白的可能性。这一技术首先将电泳分离后的蛋白质条带或斑点从凝胶介质转移到固相支持膜上,然后用特异性配体进行检测。特异性抗体和凝集素等已被广泛应用检测印迹膜上的蛋白。印迹技术还常常作为电泳分离后用化学方法(如蛋白氨基端序列分析等)鉴定蛋白的一个重要步骤。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或SDS-PAGE)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为PAG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由单体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聚合过程由自由基催化完成。催化聚合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化学聚合法和光聚合法。化学聚合以过硫酸铵(AP)为催化剂,以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加速剂。在聚合过程中,TEMED催化过硫酸铵产生自由基,后者引发丙烯酰胺单体聚合,同时甲叉双丙烯酰胺与丙烯酰胺链间产生甲叉键交联,从而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PAGE根据其有无浓缩效应,分为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大类,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和分子筛效应。不连续系统中由于缓冲液离子成分,pH,凝胶浓度及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不仅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因而其分离条带清晰度及分辨率均较前者佳。不连续体系由电极缓冲液、浓缩胶及分离胶所组成。浓缩胶是由AP催化聚合而成的大孔胶,凝胶缓冲液为pH6.7的Tris-HCL。分离胶是由AP催化聚合而成的小孔胶,凝胶缓冲液为pH8.9 Tris-HCL。电极缓冲液是pH8.3 Tris-甘氨酸缓冲液。2种孔径的凝胶、2种缓冲体系、3种pH值使不连续体系形成了凝胶孔径、pH值、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性,这是样品浓缩的主要因素。 实验步骤 1.配制分离胶5ml(配方见图1); 2.将液体用1ml移液器加入玻璃板(从玻璃板的边缘加入,速度适中,尽量不 要产生气泡); 3.用去离子水压胶(利用重力作用把胶压平,否则如果有气泡,胶就不平了, 影响电泳效果。注意上面盖一保鲜膜,防止液体挥发); 4.大约1第二天一早配制堆积胶), 5.倒掉玻璃板上面的水并用滤纸吸干,加入堆积胶,并插入梳子; 6.约1小时后堆积胶凝固,把玻璃板转移到电泳装置并加紧(防止漏液); 7.将电泳装置内加入电泳缓冲液并观察是否漏液; 8.拔掉梳子,用微量注射器冲洗上样孔,加入和上样缓冲buffer混合变性的蛋 白;①蛋白上样量:20-50μg;②上样缓冲液:加入5×SDS 上样缓冲液至终浓度为1×;③上样最大体积:根据梳子孔径和玻璃板的距离而定,一般我们用的上样最大体积在30ul左右;④蛋白变性:上样前要将样品于沸水中煮5-10min 使蛋白变性。可以使用PCR仪进行变性,99℃5分钟,加快速度,这样就不用将水煮沸了,同时在水中煮蛋白样品有下面弊端:a. EP 管容易炸开,样品丢失;b. 容易进水,使样品体积增加,超过电泳最大上样量; 9.在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 10.恒压80V 30分钟,100V 2小时左右,溴酚蓝跑到底即可(电泳时间可以根 据自己目的蛋白的具体条件设置,一般4~5 h,电压为40V 较好,也可用60V。);

Western blot实验操作步骤

Western blot实验步骤 一、制备蛋白样品(单层贴壁细胞总蛋白提取) 1.倒掉细胞培养液,加3ml预冷的PBS洗涤细胞,重复两次,弃掉PBS 后将细胞培养瓶置于冰上。 2.裂解液RIPA(强)1ml +PMSF10ul(100:1),两者混匀后加入培养瓶中裂解细胞,冰上裂解30min,为使细胞充分裂解,培养瓶要经常来回摇动。 3.裂解完后,用细胞刮将细胞刮于一侧(动作要快),转移至ep管中. 4.4度,12000rpm,离心5min.离心后取上清至新的ep管中,用于后续实验(-80保存) 常用蛋白收样:倒掉细胞培养基后,预冷PBS洗涤细胞2次,弃去,再加入1ml PBS,用细胞刮轻轻刮取细胞,转移至1.5ml ep管中,12000rpm,离心5min,尽量吸净上清,沉淀于-80保存,用于后续实验。融化蛋白样品,加入RIPA+PMSF细胞裂解液(200ul/ep管),充分混匀,冰上裂解20min,4度离心,5min ,12000rpm,小心吸取上清至新的ep管中。 二、蛋白浓度测定(BCA法) BCA(碧云天)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灵敏度高,检测浓度下限达到25ug/ml,最小检测蛋白量达到0.5ug,待测样品体积为1-20ul。在50-2000ug/ml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标准蛋白BSA浓度:5mg/ml (-20保存),完全溶解蛋白标准品,取10ul 稀释至100ul,使终浓度为0.5mg/ml(ug/ul)。蛋白样品在什么溶液中,

标准品也宜用什么溶液稀释。但为了简便起见,也可以用0.9%NaCl 或PBS稀释标准品。 1.配置BCA工作液 A液: B液= 50 :1 ,混匀 A液+B液=200ul (每个样本) 样本数量: 7个标准品 + N 个待测蛋白样本 2.先将每孔加入200ul BCA工作液,再加入蛋白样本。(96孔板), 总体积为10ul.待测蛋白样本先10倍稀释。 3.37度,温箱中孵育30min。562nm波长,测OD值。待测蛋白样品浓度在50-2000ug/ml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4.根据所测样品的OD值,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即可计算样本相应的蛋白含量,除以样本稀释液总体积(10ul),再乘以样本稀释倍数,即为样本的实际浓度(ug/ul) 5.蛋白定量后,以最小蛋白浓度为标准,将各组蛋白样本调至相同浓度(ddH2O补齐) 绘制标准曲线:X轴为蛋白质量,Y为OD值 插入—XY散点图,选中图上一点,右键,添加趋势线—选项(显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 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 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三、材料用具 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 四、实验过程(见书P39) 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 2.解离:5min 3.漂洗: 10min 4.染色: 5min 5.制片 6.镜检 五、注意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 .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胞染不上色。 第1 页共13 页

3 .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六、讨论 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体会。 2.在观察清楚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并标明时期。

生物技术实习报告4篇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经过了将近一年对动物学和植物学的理论学习后,野外实习也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还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实习目的;(1)复习、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进一步丰富所学的生物学知识;(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形态、习性、种类、用途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培养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好作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珍惜大自然一草一木的良好素质与情感;(5)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弘扬团队精神,促进同学,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实习意义;(1)通过野外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得知识;(2)通过野外综合学习,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同时也提高了独立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新能力;(3)通过野外实习,增强了我们对植物界生物的认识,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主要内容:5月29日,早晨五点集合,出发赶往青岛,下午一点左右到达参观青岛市中山公园的动、植物园,下午2点10分集合,晚上进入北九水风景区。 5月30日,上午在山里采集标本,下山后按小组制作标本,下午去樱桃园采摘樱桃。 5月31日,挑战崂顶,6点40出发,中午12点左右到达崂顶,围山顶走了一圈后开始下山,下山时由于方向性错误我们在深山里迷路了,还遇上了大雨,幸亏遇上了几名野外登山队员,才得以走出这座鬼斧神工的大山,到达营地时已经晚上7点多了。 6月1日,早上8点多,在青岛栈桥看风景,9点到下午2点在海底世界参观标本及各种海洋生物(标本馆、海底世界、海兽馆、梦幻水母宫)下午两点多向日照出发,来到李家湾赶海园,住在海边,心情无比激动。 6月2日,上午来到灯塔风景区和万平口风景区看大海,下午回到营地赶海,采集和制作标本。 6月3日,上午来到国家森林公园观赏各类植物,下午回到营地采集和制作标本。 6月4日,上午自由活动,下午1点去刘家湾赶海园赶海,采集和制作标本,这里的海滩好大呀。 6月5日,上午7点出发赶往济南大明湖公园参观游览,下午出发返回,晚8点抵达沧州,野外实习顺利结束。 总结体会:首先,我觉得这次去山东,可以说是不负此行吧,我们不仅开阔了眼界,领略

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

实验十一: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实验目的: 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3、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 二、实验原理: 1、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有丝分裂较旺盛。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变化不同,可用高倍显微镜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那个时期。 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染成深色。 三、程序设计思路 1、洋葱根尖的培养在上实验课之前的3-4天,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待根长约5cm,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2、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去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 3-5min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ml或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 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 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能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3、观察 a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其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b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的基础上换高倍镜,直到看清细胞的物象为止 c仔细观察:先到中期,再找其余各期,注意染色体的特点 d移动观察:慢慢移动装片,完整地观察各个时期(如果自制装片效果不太理想,可以观察洋葱根尖固定装片) 4、绘图 5、记录 四、分析 1、取材分析 (1)取材及用具:a,取材:洋葱(可用葱.蒜代替),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浓度为ml或ml的龙胆紫溶液(将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数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或醋酸洋红液,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固定装片。 b、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子,镊子,滴管。 c、取材分析:取材应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根尖2-3mm,而且洋葱的根必须有活性。 (2)药品用法用量分析:解离液应为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按照1:1比例混合,而且解离时间要控制在3min-5min (3)过程分析:实验核心内容必须严格按照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四步进行

western blot实验步骤

Western bolt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western blot技术的原理和操作。 二、实验原理 SDS-PAGE是最常用的定性分析蛋白质的电泳方式,特别是用于蛋白质纯度检测和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PAGE能有效的分离蛋白质,主要依据其分子量和电荷的差异,而SDS-PAGE的分离原理则仅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的差异。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会与变性的多肽,并使蛋白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几乎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只与多肽的大小有关,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每克多肽可与1.4g去污剂结合。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硝酸纤维素膜(nitrocellulose filter membrane,简称NC膜),在胶体金试纸中用做C/T线的承载体,同时也是免疫反应的发生处。NC膜是生物学试验中最重要的耗材之一。 第一抗体就是能和特异性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第二抗体是能和抗体结合,即抗体的抗体,其主要作用是检测抗体的存在,放大一抗的信号。 化学发光HRP底物(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也常被称为ECL试剂)是目前Western blot检测中最为灵敏的试剂。显影液的A液主要成分为鲁米诺(Luminol)及发光增强剂,B液主要成分为过氧化物溶液。二抗上含有HRP(辣根过氧化物酶),可以催化A液和B液反应发光。 三、实验器材 1.电泳槽,胶板架子 2.转膜仪 3.NC膜 4.电泳电源 5.滤纸 6.摇床 7.X射线摄影暗匣 8.X射线胶片 9.塑料薄膜 四、实验试剂 1.runningbuffer 5xrunningbuffer(1L) Tris 15.1g

观察有丝分裂实验学案

【总第28】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 有丝分裂》学案 课题: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1)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着色,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2)高等植物的根尖、芽尖的分生区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有丝分裂旺盛。 (3)同一组织细胞,其分裂并不同步进行,可观察到处于不同时 期的细胞。 2、方法与步骤: 过程:解离---漂洗----染色-----观察 步骤: 一:取材:取生长健壮白色的洋葱根尖剪取洋葱根尖部分2mm—3mm。(提示:上午10点至下午2点时细胞分裂活跃,处于分裂期的细胞较多,此时取材最合适) 二. 解离:将剪取的根尖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1:1)的培养皿中,在温室下解离3min—5min, 解离的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提示:注意解离时间。时间过短,则细胞不易被压散,时间过长,则细胞容易被压碎,影响染色) 三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试),用镊子取出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漂洗10min。 漂洗的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而影响染色 四染色:把根尖放入盛有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中,染色3-5min,使染色体着色 五制片:用镊子取染色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有利于观察 六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再换高倍镜观察。 (提示:1.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2.注意根据染色体的特征,分辨又是分裂的不同时期。3.同一视野中所有分裂期细胞不能全部看到,慢慢移动装片,找到各个时期的细胞) 跟踪训练 1、下列可以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A)番茄果实(B)洋葱鳞片叶(C)洋葱根尖(D)叶表皮细胞2下列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实验中使用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5% ②使用的酒精的体积分数为65% ③使用的龙胆紫染液的质量浓度为0.01g/mL ④解离液的两种液体的配制比例为1:1 ⑤解离的时间为10~15min ⑥漂洗的时间约为10min ⑦染色的时间为3~5min (A)①③④⑥⑦ (B)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⑦ (D)②③④⑥⑦3、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 (A)染色→解离→漂洗→制片(B)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漂洗→解离→染色→制片(D)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4、经过漂洗的洋葱根尖放入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 中染色,被染色的是 (A)整个细胞(B)整个细胞核(C)核仁(D)染色质和染色体 5、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需要解离根尖的原因是()(A)龙胆紫使细胞染色(B)酒精使细胞变软 (C)使组织细胞分散(D)根脱水变软 6、用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在同一个视野里数目最多的是处在 的细胞。因为。 7、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态是() 8、一同学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发现被观察的材料边缘为浅蓝色,中间为白色。下列有关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染色时间过长 B染色时间过短 C解离不充分 D漂洗不彻底 9、(2012山东)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第十三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实验课)

第十三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实验课) 1.实验原理 2. 1.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

2.关注洋葱在实验中的“一材多用” 命题点(一)考查实验材料的选择和试剂的作用 1.(2017·北京高考)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2.(2014·全国卷Ⅰ)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_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__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拓展]归纳盐酸和酒精的“同材异用”

(1)不同浓度酒精的用途: (2)3.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下列处理及其目的恰当的是( ) A .剪取根尖2~3 cm ,进行制片处理 B .根尖放入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中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 C .染色后,需用清水漂洗去浮色再观察 D .制片时需在盖玻片上再放上一片载玻片,防止压碎盖玻片 4.(2018·泉州质检)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某同学观察到的一个视野图像如右。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约12 h 。下列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 A .装片制作时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 B .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使该视野中M 细胞移到视野中央 C .计算该视野中分裂后期细胞所占的比例,乘以12 h ,得出分裂后期的时长 D .降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有助于更精确比较不同分裂时期的时间长短 命题点(三) 考查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计算 5.回答与观察细胞染色体实验有关的问题:(1)右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假设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大多开始于夜晚22:00时,若要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取材的最佳时间是____________。 (2)某同学检查了洋葱根尖6 000个处于有丝分裂中的细胞,其中有692个处于前期,105个处于中期,35个处于后期,168个处于末期。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裂期中各时期相对持续时间是前期>末期>中期>后期 B .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持续的时间比分裂间期要短 C .分裂期中前期持续的时间最短 D .分裂中期持续的时间约为0.21 h [归纳拓展] 细胞分裂时期与所观察细胞数目的关系及计算 (1)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持续时间长短与处于该时期的细胞数呈正相关。 (2)某时期持续时间(t )=处于该时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 ×细胞周期(T )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 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 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 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三、材料用具 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 四、实验过程(见书P39) 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 2.解离:5min 3.漂洗: 10min 4.染色: 5min 5.制片 6.镜检 五、注意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 .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胞染不上色。 3 .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六、讨论 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体会。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2.在观察清楚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

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报告

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报告 篇一:植物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植物有丝分裂实验报告主研人:邓正强组员:曹敏、宋卓霖、代芝芝、吴茵茵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能够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 是比较以植物根尖、茎尖、幼芽做有丝分裂的材料的难易程度。 3. 初步掌握制作植物(根尖、茎尖、幼芽)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分裂过程中,核内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并有规律地、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子细胞和母细胞的遗传组成一样,保证了植物细胞的遗传性状的一致。各种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中,如根尖组织、茎尖组织、居间分生组织、愈伤组织等,常进行着剧烈的细胞有丝分裂。在细胞分裂的适当(分裂旺盛期)时候取材,进行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和涂抹压片等方法,使细胞、染色体分散,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变化特点及进行染色体计数。 三、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及试剂 1、实验材料:蚕豆干种子、 2、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镊子、刀片、滴管、吸水纸等 3、实验试剂:卡诺固定液(无水乙醇:冰醋酸=1:1)、1mol/L HCl 溶液、0.01g/ml 龙胆紫染液或0.02g/ml 醋酸洋红染液或改良石炭酸品红染液。

四、实验步骤(一)、材料准备 1. 蚕豆根尖:选取新鲜无病斑的蚕豆干种子,经日晒后,放在烧杯内,室温下清水浸泡一昼夜。种子吸水膨胀后,放在培养皿上20℃左右保湿培养(双层纱布覆盖),待根长1~2cm时,于上午9:00~10:30 或下午14:00~16:00 进剪下根尖备用。 2. 蚕豆茎尖:选取新鲜无病斑的蚕豆干种子,经日晒后,放在烧杯内,室温下清水浸泡一昼夜。种子吸水膨胀后,放在培养皿上20℃左右保湿培养(双层纱布覆盖),待长出5~8cm即可,于上午9:00~10:30 或下午14:00~16:00 进剪下茎尖备用。 3. 蚕豆幼芽:在长出的蚕豆茎两片叶原基上1cm处截断,待在叶原基部发出幼芽,叶芽长出到4~5cm时即可,于上午9:00~10:30 或下午14:00~16:00 进剪下幼芽备用。(二)、预处理将截取的蚕豆根尖、茎尖、幼放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置于冰水溶液中,0~3℃下处理24 小时。(三)、解离根尖、茎尖等体细胞需经处理,除去细胞间的果胶层,并使细胞壁软化,才便于压片。 这种处理过程称为解离,解离时间的长短依植物材料和解离液的不同而不同。时间短细胞不易压散,时间过长,细胞被压破,且影响染色效果。固定好的蚕豆根尖、茎尖芽用蒸馏水冲洗2 遍,然后放入预热的60℃的1mol/ml 盐酸中,60℃恒温处理5 分钟左右,倒去盐酸,用蒸馏水冲洗3 遍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精选范文: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 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 的技能。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 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 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 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 被碱性染料着色。三、材料用具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 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 四、实验过程(见书p39) 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 2.解离:5min 3.漂洗: 10min 4.染色: 5min 5.制片 6.镜检五、注意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 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 .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胞染不上色。 3 .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 无法观察。六、讨论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体会。物理 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2.在观察清楚有 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并标明时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篇一: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 胞的有丝分裂》_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2.初步掌握制作 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 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 程,分为分 一、实 验目的 1.观 察 植 物 细 胞 有 丝

westernblot原理及步骤

westernblot原理及步骤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是将蛋白质转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体进行检测。对已知表达蛋白,可用相应抗体作为一抗进行检测,对新基因的表达产物,可通过融合部分的抗体检测。Western Blot是检测单一细胞蛋白表达量最好的方法;若要对表达蛋白进行细胞定位,confocal应是首选的方法,若要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的关系,应考虑免疫共沉淀技术。 一、Western Blot的原理 Western Blot与Southern或Northern杂交方法类似,但Western Blot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经过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薄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 二、操作步骤 (一)蛋白质样品获得: 1.所需试剂: (1)蛋白酶抑制剂mix: hjjhh储存浓度5ml mix中的加入量终浓度 *PMSF(溶于乙醇)100mM 25ul 50uM *Trypsin Inhibitor 1mg/ml 250ul 50ug/ml *EGTA(pH8.0)0.5M 80ul 8mM *EDTA(pH8.0)0.5M 10ul 1mM Aprotinin 1mg/ml 25ul 5ug/ml Pepstatin(溶于乙醇)0.2mg/ml 50ul 10ug/ml Leupeptin 5mg/ml 100ul 0.1mg/ml Benzamidine 100mM 250ul 5mM NaF 5M 250ul 250mM NaVO4(FW183.8)0.2M 25ul 1mM 注意:*代表必须加的试剂 (2)细胞裂解缓冲液(培养细胞用):1% NP40, 25 mM Hepes。配制1M DTT溶液,保存在-20℃冰箱中。 配制细胞裂解液(现用现配):将裂解缓冲液和抑制剂溶液等体积混合,然后加入DTT溶液,使其浓度为1 mM。 (3)RIPA(组织样品):1×PBS,1%NP-40,0.5%脱氧胆酸钠,0.1% SDS。(蛋白抑制剂在提取蛋白时现加,按10ul/ml RIPA的量加10mg/ml PMSF,Aprotinin按30ul/ml RIPA的量加入) 也可用样品裂解液:(2%SDS;0.01%溴酚兰;10%甘油;60mmol/LTris-HCl(PH6.8);100mmol/LDTT(取自-20℃存放的1mol/L储存液,临用时加入)

有丝分裂实验过程

实验原理 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问期和有丝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着色。 目的要求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学会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生物技术。 3.学会使用高倍镜和绘生物图的方法。 材料 洋葱(可以用蒜、葱代替)。 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3个,、剪刀,镊子,滴管。 药品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的溶液,龙胆紫的质量浓度为0.01 g /mL的或0.02 g/mL的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方法步骤 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在上实验课之前的3d~4d,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使洋葱的底部总是接触到水。待根长5 cm时,可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片观察。 二、装片的制作 1.解离下午2时是洋葱有丝分裂的高峰期,可在此时剪取洋葱的根尖 2 mm~ 3 mm,立即放入盛有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匕%的溶液和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 min~5 min后取出根尖。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龙胆紫的质量浓度为0.01g/mL 或0.02 g/mL的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 min~5 min。 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洋葱根采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且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盖玻片,这样可以使细胞分散开来。 三、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1.低倍镜观察 把制作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慢慢移动装片,要求找到分生巨细胞,它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高倍镜观察 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 3.仔细观察,可先找出处于细胞分裂期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出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注意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变化的特点。 4.在一个视野里,往往不容易找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细胞。如果是这样,可以慢慢地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分生区细胞中寻找。 5.如果自制装片效果不太理想,可以观察教师演示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固定装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