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布置

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布置

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布置
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布置

Pm29-pm32支架预压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要求本联混凝土箱梁采用水袋预压,因翼缘板质量较轻,对翼缘板可不预压。仅对箱梁底部部分进行预压。

预压及要求如下:

1、预压重量计算

以标准联30米一跨计算预压重量:

第一标段以标准段pm29-pm32跨(带pm34横梁)为例,本段位于池塘区域。

①端横梁及中横梁 q1=2*2.6*1.1=5.72t/m2 B=2m

②腹板 q2=1.247*2.6*1.1=3.57t/m2 B=0.4m

③箱梁顶、底板 q3=(0.23+0.23)*2.6*1.1=1.32t/m2

一跨标准梁重量:q1*2.6*13+q2*1*30*4+q3*28*(18-1*4)+q4*30*2=1138.4t

2、加载顺序:分三级加载,第一次加载总重量60%;第二次加载总重量80%,第三次加载至110%。全部荷载加载后,不可立即卸载,需等地基及支架观测稳定后再逐级卸载。根据卸载前后观测数据计算出地基沉降、弹性变形及非弹性变形,据此设置预拱度。

3、沉降观测应贯穿于加载及卸载的整个过程,在开始加载前必须进行首次观测,作为沉降观测的零点,接着加上第一次荷载,加载后立即再观测,得出施加第一次荷载后的地基沉降、支架变形;施加第二次荷载前再观测,然后施加第二次荷载并立即观测,得出第二次荷载后的地基沉降、支架变形;施加第三次荷载前再观测,然后施加第三次荷载并立即观测。观测工作在预压时间内一直进行,一直到沉降趋于稳定。加载及卸载必须在整个预压范围内分级进行,每级加载及卸载均应进行测量并详细记录,预压结束卸载完成后,根据地基沉降观测记录、支架变形观测记录,确定模板高度,设置预拱度。

4、预压观测:加载预压前首先布设沉降观测点。观测位置设在每跨的L/2(跨中)、L/4处及墩部处,每组分底板左、中、右三点,即每跨共五个断面,每断面不少于三个观测点。在点位处固定观测杆,以便于沉降观测。

5、采用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布设好观测杆后,加载前测定出其杆顶标高。沉降观测过程中,每一次观测均报请测量监理工程师旁站或抽检,并将观测结果上报监理工程师。

6、沉降观测应贯穿于加载及卸载的整个过程,在开始加载前必须进行道次观测,作为沉降观测的零点。

7、第一次加载后,每天观测2~4次,连续两次观测沉降量不超过2mm,进行第二次加载,按此步骤,直至第三次加载完毕。第三次加载沉降稳定后(连续两次观测沉降量不超过1mm),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进行卸载。支架基础及支架监测分别按每24小时沉降量不超过2mm,总沉降量不超过5mm为合格。如地基预压或支架预压不合格,则需查明原因,对薄弱部位进行处理,重新预压,直至预压合格。

8、加载及卸载必须在整个预压范围内分级进行,每级加载及卸载均应进行测量并详细记录,预压结束卸载完成后,根据地基沉降观测记录,支架变形记录,确定模板高度,设置预拱度。

9、根据观测数据,绘制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图,确定弹性变形调整值,以便调整预拱度的数值。支架压载至110%砼总量时,认为其非弹性变形已消除,并确定其弹性变形与荷载呈线性关系。其变形量按数理统计方法拟定变形与荷载关系的回归方程。

10、观测点布置如下:

3

沉降观测规范

沉降观测 1 一般规定 1.1 建筑沉降观测可根据需要,分别或组合测定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时开始。 1.2 各类沉降观测的级别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速度确定。 1.3 布置沉降观测点时,应结合建筑结构、形状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并应顾及施工和建成后的使用方便。同时,点位应易于保存,标志应稳固美观。 1.4 各类沉降观测应根据剧本规范第9.1节的规定及时提交相应的阶段性成果和综合成果。 2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 2.1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应分别测定建筑相邻影响范围之内的相邻地基沉降与建筑相邻影响范围之外的场地地面沉降。 2.2 建筑场地沉降点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其点位间距应视基础类型、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或征求设计人员意见后确定。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1.5~2.0倍的距离范围内,由墙外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 2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应在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布设线路之外的地面上均匀布设。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可选择使用平行轴线方格网法、沿建筑物四角辐射网法或散点法布设。

2.3 建筑场地沉降点标志的类型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标志可分为用于监测安全的浅埋标和用于结合科研的深埋标两种。浅埋标可采用普通水准标石或用于直径25cm的水泥管现场浇灌,埋深宜为1~2m,并使标石底部埋在冰冻线以下。深埋标可采用内管外加保护管的标石形式,埋深应与建筑基础深度相适应,标石顶部须埋入地面下20~30cm,并砌筑带盖的窨井加以保护; 2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的标志与埋设,应根据观测要求确定,可采用浅埋标志。 2.4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的路线布设、观测精度及其他技术要求可按照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2.5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不同任务要求、产生沉降的不同情况以及沉降速度等因素具体分析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基础施工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基坑土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一次。混凝土地板浇完10d以后,可每2~3d观测一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 2 主体施工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和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的周期可按照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确定。 2.6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 1 场地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2 场地沉降观测成果表; 3 相邻地基沉降的距离-沉降曲线图; 4 场地地面等沉降曲线图。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建筑单位提供的二个沉降观测控制点:BM1、BM2。其高程分别为:2093.185米、2093.929米。 二、工程概况 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D-1#楼建筑面积23410.99m2,D-S1#楼建筑面积2319.21 m2,、D-3#楼建筑面积21884.73m2,车库总建筑面积51307m2。各工程项目概况如下表: 项目概况、名称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标段 建筑层数地下3层,地上 27层地上3层地下3层,地上27 层 地下2层 建筑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 建筑工程等级一级二级一级一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50年50年50年 建筑分类一类二类一类特大型汽车库 耐火等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二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 地上二级,地下 一级 建筑性质高层商住楼多层商业高层住宅楼地下车库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7度7度7度7度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丙级甲级乙级 基础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 桩筏基础现浇钢筋混凝 土条形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桩 筏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 条形基础 地基持力层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3层砂砾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 3层粘土层

三、人员及仪器的配备 1、测量人员配备 为了满足本工程测量全面、有序的开展,将投入以下测量人员,组成本工程施工 测量组。 序号姓名学历施工年限职务近期施工工程 1 大专11年组长 2 大专3年测量员 3 大专4年测量员 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现场测量工作的监督实施。 2、测量仪器配备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盒建筑物的定位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本工程拟投入测量仪器如下表: 仪器名称型号数量是否检定用途 经纬仪TDJ6E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1103 角度测量水准仪AT0-32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2502 沉降观测 注明:仪器必须在检定证书规定的有效日期内使用。 四、观测点的设置 1、制作方法 沉降观测点大样见下图:

连续梁支架预压与基础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3) 第二部分适用范围 (4) 第三部分编制依据 (4) 第四部分测量人员组织及仪器配备 (4) 第五部分技术准备工作 (6) 第六部分支架预压目的 (7) 第七部分支架预压原则 (7) 第八部分支架预压的具体方案 (7) 第九部分支架标高的确定 (11)

一、工程概况 汤山特大桥DK187+141.46跨西太线连续梁段施工起屹里程DK187+083.59~DK187+197.19,下部结构43#、44#、45#、46#为四个双线圆端形实体墩,上部结构为一联三跨(32+48+3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截面采用单箱单室、斜腹板、变高度、变截面结构。中支点截面高度4.05m,底座板范围梁高4.10m;中跨跨中8.4m等高段和边跨12.95m等高段,梁高3.05m,底座板范围高3.10m。箱梁顶宽12.2m,箱梁底宽5.0至5.5m。顶板厚度除梁端为60cm外均为40cm;底板厚由跨中的40cm变化至根部的80cm,端支点为60cm;腹板厚48~60~80cm,厚度按折线变化,中支点处腹板局部加厚到145cm,端支点处腹板厚为65cm。全联在端支点、中跨跨中及中支点处共设置5道横隔板,隔板厚度:边支座处1.05m,中跨中0.5cm,中支点处1.9m。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箱梁两侧腹板与顶板相交处外侧均采用圆弧倒角过渡。 桥面宽度:防护墙内侧净宽9.0m,桥上人行道栏杆内侧净宽12.1m,桥面板宽12.2m,桥梁建筑总宽12.48m。 主梁采用LxQZ系列球形钢支座,每个支点设两个支座,中支座为17500KN 级,端支座为6000KN级,固定支座设于44号墩顶左侧。 汤山特大桥在DK187+140.39与既有西太线形成立体交叉,交角145°53′00″,西太线为双向两车道沥青路面,路面宽15m。 桥位处地质情况:0m~1m为粉土,σ0=120KPa,;1m~9m为粗圆砾土,σ0=650KPa;粗圆砾土下层为花岗岩σ0=350KPa~1200KPa。表层粉土层承载力较低,透水性差,塑性变形大,不能作为支架地基持力层,施工前要予以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完整

第7节、支架预压施工方案 规范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浇筑与市政工程中搭设钢管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支架基础与支架预压。 2.0.1 支架基础预压:为检验支架搭设范围内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状况,对支架基础进行的加载预压。 2.0.2 支架预压:为检验支架的安全性,收集施工沉降数据,对支架进行的加载预压。 3.0.1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钢管满堂支架的预压应包括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 3.0.2 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支架基础类型、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预压组织设计。 4.1.3 支架基础应设置排水、隔水设施,不得被混凝土养护用水和雨水轻浸泡。 4.1.4 支架基础预压前,应布置支架基础的沉降监测点;支架基础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基础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4.1.5 对支架基础代表性区域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h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应判断同类支架基础的其余部分预压合格。 5 支架预压 5.1.1 支架预压应在支架基础预压合格后进行。 5.1.3 支架预压加载范围不应小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物的实际投影面。 5.1.4 支架预压前,应布置支架的沉降监测点;支架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预压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5.1.5 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断支架预压合格: 1、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 2、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 5.1.7 支架预压后应编写支架预压报告,支架预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项目名称; 2、支架分类以及支架代表性区域的选择; 3、支架沉降监测; 4、支架预压的合格判定。 5.2.1 支架预压荷载不应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和的1.1倍。 5.3.1 支架预压应按预压单元进行分级加载,且不应小于3级。3级加载依次宜为单元内预压荷载值的60%、80%、100%。 5.3.2 当纵向加载时,宜从混凝土结构跨中开始向支点处进行对称加载;当横向加载时,应从混凝土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 注明:避免对支架造成不利影响。 5.3.3 每级加载完成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5.3.4 支架预压可一次性卸载,预压荷载应对称、均衡、同步卸载。 6、监测内容 6.1.1 支架基础预压和支架预压的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加载之前监测点标高; 2、每级加载后监测点标高; 3、加载至100%后每间隔24h监测点标高;、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首先我们先了解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相关内容: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对于沉降的基本要求: 5.1.1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

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支架预压专项方案

目录 1编制说明 (2) 2.编制依据 (2) 3.施工概况 (2) 4.人力部署 (3) 5.施工机械机具配置计划 (3) 6.支架预压 (4) 6.1.预压的目的和意义 (4) 6.2.试验项目及收集的资料 (4) 6.3.预压范围 (5) 6.4.预压总体施工方案 (5) 6.5.支架、贝雷架的预压布置和实施细则 (6) 7施工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要求 (8) 1

窑河桥支架预压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范围: 本施工方案编制范围为淮南市窑河桥新桥上部施工,即窑河桥新桥系梁、中横梁、端横梁、拱肋支架预压施工。 2.编制依据: 2.1.施工图纸、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协议书及附近件; 2.2.“实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上部结构施工方案”; 2.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2.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F80-1-2004; 2.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6.《公路工程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7.《桥涵》(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 3.施工概况: 水下为钢筋混凝土承台承重,支架支撑在C30砼承台上,Ф325钢管支架,钢管柱上布置Ⅰ32及Ⅰ40工字钢,工字钢上布置贝雷架,最上面方木及模板,上部砂袋预压。拱肋支架采用碗扣钢管架支撑,上下螺旋托,方木及模板。梁上钢筋模板施工前必须对支架进行预压。 2

预压检查支架及水下砼承台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消除整个支架的塑性变形,消除地基的沉降变形,测量出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确保整个支架的安全施工。 4.人力部署: 组织专职的领导班子,专职的测量监控人员,专职安全员, 总负责:王安华 技术负责:孙涛雷庆谊 测量负责:叶继盛雷庆谊任新林 安全负责:梁彦华王本荣 物资采购供应:周兴周家忠 5.施工机械机具配置计划 3

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沉降观测 在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的职能。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可以对施工过程等问题起到预报作用,及时做出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的应变决定。 一、沉降观测的对象 沉降观测的对象包括: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加层、扩建建筑物;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地下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及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的点位,一般布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在转角及沿外墙每10~15米处;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基础类型、不同基础埋深、不同上部结构、沉降缝和建筑物裂缝处的两侧;建筑物宽度大于或等于15米,或宽度小于15米但地质条件复杂的建筑物的内纵墙处,以及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结构体系的楼、电梯井和中心筒处;筏基、箱基的四角和中部位置处;多层砌体房屋纵墙间距6~10米横墙对应墙端处;框架结构可能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基处;高层建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应尽端处。各种构筑物沿四周或基础轴线的对称位置上布点,数量不少于4

个测点。观测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一般不小于30~50米且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观测点的布设是沉降观测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观测数据能否真实地反映出建筑物的整体沉降趋势及局部沉降特点。 三、沉降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的测量精度等级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米,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5米,宜采用闭合法消除误差。 四、观测周期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施工期间一般在基础或地下室完成后开始观测,每完成一层观测一次,沉降速度≥2.0mm/d 应减缓加载速度并增加观测次数;如施工过程暂停,则在停工及重新开工时应各测一次,停工期间2~3个月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测四次(其中第一次宜在竣工后二个月时),第二年测2~3次,以后每年一次直到稳定。各个阶段的复测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五、稳定标准 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重点观测和科研观测工程,或最后三次观测中每次沉降量均不大于2n倍测量中误差,则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二、三级多层建筑以0.04mm/d,高层和一级建筑以0.01mm/d为稳定标准。若施工过程中沉降大于2.0mm/d则应采取有效措施。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 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的职能。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可以对施工过程等问题起到预报作用,及时做出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的应变决定。 一、相关规范及规范性文件要求 经建设部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国家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3.43(1)、7.1.7、7.5.6、10.1.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为行业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1、3.0.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同时废止。 此外,经江苏省建设厅审定,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6-2006)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于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是目前省内建筑物沉降观测参考的主要规范依据。 2008年4月,昆山市建筑业协会制定《关于对创优工程进行现浇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通知》(昆建协字(2008)第11号),对本地区创优工程沉降观测的观测点布设、观测周期及时间等要求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了本地区创优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对象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1条(强条)及昆建协字(2008)第11号文要求,下列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需进行沉降观测: 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C、加层、扩建建筑物; D、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地下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E、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F、创优工程。 在此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就不需要沉降观测(创优工程除外)。

支架预压方案

支架预压方案 一、支架预压 为消除支架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合理的确定预拱度,梁体砼施工前采取对支架进行预压,采用混凝土预制块堆载预压。模板支架的预压荷载按设计梁板自重加施工活荷载计算确定,加载时梁底逐层堆码,均衡加载。预压前和加载过程中及加载至设计荷重的预压期内,分别对跨中、四分之一跨处及墩台处设五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2m 一个观测点进行全过程观测,详细记录观测断面各观测点地基、支撑体系,模板的变形情况,汇总、分析预压观测结果,综合确定卸载后通过可调强力支撑,调整支撑,模板系统的预留变形量。预压结束,分层卸载,将模内杂物清洗干净,调整支撑模板系统的预留变形量,进行钢筋安装。 1、加载重量 雨棚纵梁梁量为箱,采用安全系数,加压荷载为:底板。C20砼的比重m。梁底板面积为:x二。因此加载砼块高度为:底板高度宁t /m 3—=。 2、加载方法 加载采取分阶段加载,每4小时加载一次。第一阶段加载按总重量的60%+,即加载:X 60%=加载高度为底板;第二阶段加载按总重量的100%计,即加载:,加载高度为底板。 3、观测方法在首次加载前先观测一次,作为起始观测值,以后每加载 完毕观

测一次,全部加载完毕,每2 小时观测一次,一天之后每6小时观测一次,若每次观测每点下沉量均不超过1mm即认为支架已经稳定。 然后根据观测值绘制出支座预压变化(时间—下沉量)关系曲线。 4、预压时间和卸载 自加载完毕,一般24h 以后确认支架已经稳定,即可卸载。卸载顺序与加载顺序相反,原则是后加载先卸,先加后卸。分级分批卸载。同时在卸载过程中,每批卸载后都应再次观测一次支架变化,并绘制出支架卸载(时间—回弹)变化关系曲线。 通过加载和卸载变化曲线,对比分析支架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量。在卸载全部完毕后,在支架顶面上予以调整支架标高,消除非弹性变形,预留弹性变形上拱度。 预压材料采用混凝土预制块码砌(对预制块吊运不到的位置可采用小型砂袋),禁止任意堆砌和带撞击式加载。防止堆砌高度过大产生倾倒事故。支架搭设和预压过程中,应设有专职安全员值班,一是随时检查处理支架预压时出现的变化,紧急情况及时向作业人员发出停止或撤离信号,并向上级单位领导报告;二是阻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支架预压区以防发生意外。 二、预拱度设置及线型控制: 1 、由于雨棚纵梁预拱度考虑梁体混凝土自重引起的挠度,保证梁体的平顺性, 梁体设反拱。 2、底模预压完后根据测得的弹性变形量重新调整底模标高,测量班放 出底模中线及边线的所测点位,一般要求底模(侧模)设 10个调整点调整,可根据实际施工加密调整点,用记号笔做好标记,根 据图纸设计反拱值调整底模及侧模标高,记录各测点标高值。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 或S05 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致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次/30d)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3 层为一观测周期,沉降观测必须定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 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另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饰装修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致使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确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 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1

江苏城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沉 降 观 测 点 布 置 及 观 测 施 工 方 案 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项目部

目录 目录 0 第一章工程概述 (2) 1.1工程概况 (2) 1.2技术依据 (2) 第二章人员及仪器配备 (3) 2.1人员配备 (3) 2.2测量仪器配备 (3) 2.3内业计算 (4) 第三章观测点设置 (4) 3.1制作方法 (4) 3.2设置方法 (4) 3.3保护方法 (5) 第四章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5) 4.1布设规定 (5) 4.2布设位置 (6) 第五章沉降观测点的观测线路....................................................................... 第六章技术要求. (6) 6.1观测要求 (6) 6.2观测等级及要求 (6)

6.3观测注意事项 (7) 第七章观测次数及数据处理 (7) 7.1观测次数 (7) 7.2数据处理 (8)

第一章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B-1#~B-3#、B-8#、B-9#住宅楼、B-车库2及围墙工程位于高新区中华园西路北侧、锦淞路东侧。总建筑面积61324.67m2,其中:B-1#楼住宅面积11449.31m2,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2#楼住宅面积6222.22m2,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 B-3#住宅面积6190.07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8#住宅面积12501.72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9#住宅面积11526.6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车库2面积: 13434.75m2,地下1层,层高3.80m。 由于本工程属于小高层建筑,故应进行沉降观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了方便观测,沉降观测点埋设于主楼框架剪力墙上,其标高值为 0.5左右。观测点位置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确定。 1.2技术依据 1.2.1工程依据 1.苏州华造建筑设计院提供的沉降观测施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1.2.2国家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8-96 3.《建筑测量变形规程》JGJ/T8-

连续梁支架预压沉降观测方案

连续梁0号块预压 支架变形测量观测方案 编制: 审核: 监理: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四工区

一、编制依据 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施工图线路详细纵断面图,图号:兰乌二线施(线)LXS-3标-02; 《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平安湟水河特大桥施工图》第一册~第 三册,图号:兰乌二线施桥(特)LXS-3(标)-8A;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参考图》孔跨布置(48+80+48)m,图号:兰乌二线 施桥参14-Ⅳ;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3-2005);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经规标准)[2005]110号);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二、适用范围:兰新铁路平安湟水河特大桥五座连续梁。 三、支架预压 1、支架预压目的 ①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②消除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支架搭设完经检查 验收合格后,铺设分配梁及模板,对支架进行相当于1.2倍箱梁自重的荷载预压,以检查支架的承载能力,减少和消除支架体系的非弹性变形。支架压重材料采用 相应重(1021.9吨)的砂袋。 2、支架预压及加载方法 ①、支架预压方法 支架预压是为了消除钢结构非弹性变形,确保支架的安全性。支架预压采 用与实际0#块重量1.2倍重的沙袋的重物进行预压。 ②、加载方法 加载采用分级加载。预压按总荷载的0→50%→80%→100% →120% →100% →80%→50%→0进行加载及卸载,检查各杆件焊缝有无开裂情况,同时记录加载 施力和位移数据。以80米中跨连续梁为例:

支架预压专项施工方法

常州东方西路Ⅰ标段 支 架 预 压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江苏工程有限公司东方西路Ⅰ标项目部 2008年7月

支架预压专项施工方案 第1章、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 ;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常州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招标编号:20080405801-02); 4.东方西路(青龙西路—青洋路)工程一标段工程量清单; 5.对施工现场踏勘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第2章、编制原则 1、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编制,做到切实可行。 2、针对支架工程特点、存在的隐患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安全有序进行。 第3章、工程概况 东方西路Ⅰ标段(起止里程为K0+089.82~1+681.53)为我单位施工里程,全长1.59km。其中存在支架预压部分的分项工程为7号桥帽梁。 第4章、施工技术方案 1、地基处理 在支架施工前,首先对河岸填土进行压实,压实度保证能够承受帽梁施工中的静载和动载,然后在表层铺设10cm碎石垫层压实找平。 2、放线及搭设 施工前,根据帽梁投影边线实地放样支架施工边线,用钢筋桩拉线做好标记;根据支架结构图,按照杆件分布位置及间距拉线逐根安装底托。支架搭设顺序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依次搭设。支架定位布置时,纵、横方向必须拉线进行,保证所有支架立杆位置准确,间距均匀一致且在同一直线上。搭设支架时,杆件采用人工运输或绳索上拉,不允许随便乱丢,施工人员必须栓安全带。支架搭设中注意检查立杆间的距离和垂直度。 支架搭设完成后,开始安装可调节顶托。安装顶托时,严格控制顶部自由端的长度,且最大自由长度应控制在40cm以内。顶托安装完后铺设纵向横梁及横向分配梁。 3、支架系统预压 在梁支架搭设完毕,底模铺好后,要对支架用砂袋进行预压,预压的目的一是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得到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预拱度的依据。预压荷载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建设概况 1、建筑设计概况 2、结构设计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2、观测时间的要求 3、观测点的要求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5、施测要求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四、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3、沉降观测 4、平差计算 5、统计表汇总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五、沉降观测方案 1、基准点埋设 2、沉降观测点埋设 3、精密水准测量 4、资料整理与提交 六、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七、各控制点的放样 八、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限差要求 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九、沉降观测技术要点 十、位移观测技术要点 十一、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十二、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2、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 十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十四、测量管理制度 十五、建筑物沉降变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应急处置 4、救援物资的储备 5、恢复 6、注意事项 7、建筑物沉降事故预防

一、工程建设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乐天村、桃花店村,茶涪路南侧地块。一组团建筑面积约18.5万㎡,投资额约3.33亿元。 1、建筑设计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由8栋33层一类高层住宅、裙房以及地下车库组成。 地面主要有:砼防水地面、细石砼地面、防滑地砖地面、玻化砖地面、地砖地面。 楼地面主要有:细石砼楼面、防滑地砖楼面、架空保温楼面、保温楼面、防水楼面、毛坯楼面、耐磨地坪楼面。 内墙主要有:水泥砂浆抹灰墙面、涂料墙面、水泥砂浆防水墙面、腻子墙面、瓷砖墙面。 外墙主要有:砼防水外墙、涂料墙面、外墙漆墙面、面砖墙面、干挂

支架预压沉降观测记录表

墩(幅)支架预压沉降观测记录表(首次) 里程 实测标高(mm) 累计沉降(mm) 沉降对比(mm) 定位描述左中右左中右左中右 测量:复核: 监理:日期: 墩(幅)支架预压沉降观测记录表(预压荷载%) 里程实测标高(mm)累计沉降(mm) 沉降对比(mm) 定位描述左中右左中右左中右 测量:复核: 监理:日期: 墩(幅)支架预压沉降观测记录表(预压荷载 %) 里程 实测标高(mm) 累计沉降(mm) 沉降对比(mm) 定位描述左中右左中右左中右 测量:复核: 监理:日期: 墩(幅)支架预压沉降观测记录表(预压荷载%) 里程 实测标高(mm) 累计沉降(mm) 沉降对比(mm) 定位描述左中右左中右左中右

墩(幅)支架预压沉降观测记录表(预压完成第天) 里程 实测标高(mm) 累计沉降(mm) 沉降对比(mm) 定位描述左中右左中右左中右 测量:复核: 监理:日期: 墩(幅)支架预压沉降观测记录表(预压完成第天) 里程实测标高(mm)累计沉降(mm) 沉降对比(mm) 定位描述左中右左中右左中右 测量:复核: 监理:日期: 墩(幅)支架预压沉降观测记录表(预压完成第天) 里程 实测标高(mm) 累计沉降(mm) 沉降对比(mm) 定位描述左中右左中右左中右 测量:复核: 监理:日期: 墩(幅)支架预压沉降观测记录表(预压完成第天) 里程 实测标高(mm) 累计沉降(mm) 沉降对比(mm) 定位描述左中右左中右左中右

墩(幅)支架预压沉降观测记录表(卸载至%) 里程 实测标高(mm) 累计沉降(mm) 沉降对比(mm) 定位描述左中右左中右左中右 测量:复核: 监理:日期: 墩(幅)支架预压沉降观测记录表(卸载至%) 里程实测标高(mm)累计沉降(mm) 沉降对比(mm) 定位描述左中右左中右左中右 测量:复核: 监理:日期: 墩(幅)支架预压沉降观测记录表(卸载至%) 里程 实测标高(mm) 累计沉降(mm) 沉降对比(mm) 定位描述左中右左中右左中右 测量:复核: 监理:日期: 墩(幅)支架预压沉降观测记录表(卸载至%) 里程 实测标高(mm) 累计沉降(mm) 沉降对比(mm) 定位描述左中右左中右左中右

沉降观测验收标准

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的职能。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可以对施工过程等问题起到预报作用,及时做出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的应变决定。 一、沉降观测的对象 沉降观测的对象包括: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加层、扩建建筑物;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地下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及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的点位,一般布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在转角及沿外墙每10~15米处;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基础类型、不同基础埋深、不同上部结构、沉降缝和建筑物裂缝处的两侧;建筑物宽度大于或等于15米,或宽度小于15米但地质条件复杂的建筑物的内纵墙处,以及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结构体系的楼、电梯井和中心筒处;筏基、箱基的四角和中部位置处;多层砌体房屋纵墙间距6~10米横墙对应墙端处;框架结构可能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基处;高层建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应尽端处。各种构筑物沿四周或基础轴线的对称位置上布点,数量不少于4个测点。观测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一般不小于30~50米且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观测点的布设是沉降观测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观测数据能否真实地反映出建筑物的整体沉降趋势及局部沉降特点。 三、沉降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的测量精度等级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米,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5米,宜采用闭合法消除误差。 四、观测周期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施工期间一般在基础或地下室完成后开始观测,每完成一层观测一次,沉降速度≥2.0mm/d应减缓加载速度并增加观测次数;如施工过程暂停,则在停工及重新开工时应各测一次,停工期间2~3个月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测四次(其中第一次宜在竣工后二个月时),第二年测2~3次,以后每年一次直到稳定。各个阶段的复测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五、稳定标准 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重点观测和科研观测工程,或最后三次观测中每次沉降量均不大于2√2倍测量中误差,则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二、三级多层建筑以0.04mm/d,高层和一级建筑以0.01mm/d为稳定标准。若施工过程中沉降大于2.0mm/d则应采取有效措施。 六、验收标准 建筑物竣工验收标准为最后一次观测的沉降速度:二、三级、多层建筑物和低层建筑物平均沉降速度≤0.10mm/d,最大沉降速度≤0.12mm/d(2处),一级、高层建筑物平均沉降速度≤0.06mm/d,最大沉降速度≤0.08mm/d(2处)。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要求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要求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的职能。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可以对施工过程等问题起到预报作用,及时做出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的应变决定。一、相关规范及规范性文件要求经建设部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国家标准,自2008 年 5 7.1.72008 年 3 2006 年 6 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B、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基础类型、不同基础埋深、不同上部结构、建筑裂缝、后浇带、沉降缝和伸缩缝的两侧,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及填挖方分界处;C、宽度大于或等于15 米,或宽度小于15 米但地质条件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的承重内隔(纵)墙设内墙点,以及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结构体系的楼、电梯井和中心筒处;D、筏基、箱基的四角和中部位置处;E、多层砌体房屋纵墙间距6~10 米横墙对应墙端处;F、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墙轴线上,以及可能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基处;G、高层建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应尽端处;H、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着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滨(沟)处;I、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J、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构筑物,应设在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四、沉降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的测量,应使用精密水准仪,优先采用精密水准仪DSZ05或DS05,具有测微装置的,最低使用DS1水准仪。视线长度宜为20~30 米,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5 米,宜采用闭合法消除误差。承担沉降观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主管部门批准的资质,测量人员应具有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

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吉安赣江特大桥 13#、14#墩三角形挂篮预压沉降观测分析总结报告 编制: 审核: 审批: 监理工程师: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蒙华项目经理部 2017年10月23日

吉安赣江特大桥13#、14#挂篮预压沉降观测分析总结报告 一、预压目的 为了确保挂篮施工安全,减少挂篮的非弹性变形,获取弹性变形参数,得出压重与挂篮本身的变形关系,为挂篮施工与线性控制提供挂篮弹性挠度计算的可靠依据,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对挂篮进行加载试验检验,消除整个挂篮的塑性变形,测量出挂篮的弹性变形。 二、预压方法 a、预压加载按照加压荷载的0%、20%、40%、60%、80%、100%、110%进行,布载截面形式应模拟梁体荷载分布。加载顺序尽可能模拟混凝土浇筑顺序。在加载前0%时先进行测量,第一次加载箱梁底板及腹板处,加载至20%,依次40%、60%、80%、100%、,加载至110%,采用1m×1m×0、62m类型混凝土预制块231块。具体加载顺序详见荷载布置断面图。 b、采用水准仪测量,分别测量加载前读数。加载时,按照加压荷载的0%、20%、40%、60%、80%、100%、110%分级进行,加载完成后观测记录,直至最后的平均沉降值<2mm并满足24小时以上时方可卸载。然后逐级卸载至100%、80%、60%、40%、20%、0%。待总体沉降量稳定后,最后再测量一次卸载后读数。 c、在压载过程中采用水准仪实施全天候跟踪观测挂篮的变形情况并作好记录,待挂篮不再发生沉降,预压过程即告结束。在进行压载施工中,要边进行压载,边观测挂篮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压载作业,及时查找原因,处理正常后再进行压载。 d、挂篮标高调整:架体预压前,挂篮按照设计标高调整,通过预压,

支架及基础预压

邯郸市中华大街-北环路立交工程 ES 匝道桥箱梁支架基础及支架预压技术交底报批 1编制依据 1.1邯郸市中华大街-北环路立交工程ES 匝道桥施工图设计(送审稿) 1.2JTJ/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1.3项目部对箱梁施工的技术交底 2支架基础预压 2.1支架基础预压区域选择 根据支架基础预压的规定和ES 匝道桥4#~7#支架区域的现场的实际情况,预压范围选择在支架高度较低(支架较低支架对基础荷载相对集中),基础相对不稳定(承台基坑范围)的4#轴北侧5米范围内。 2.2预压方法 底托底面尺寸为15*15cm ,垫木尺寸为宽度为15cm 。由于预压的是集中荷载,垫木长度为15cm 等同底托底座宽度。垫木分布同支架分布。具体如下图: 原地表整平夯实 40cm厚灰土 10cm厚现浇混凝土 垫木10*15cm方木,上面长度15cm 主龙骨15cm*15cm 脚手板 加载材料支点平面布置图 预压方法简图 2.3预压荷载 在选定的区域内,对基础的荷载理解为局部的集中荷载,混凝土图示混凝土部分计算1.8米长箱梁混凝土量。由于支架高度较小不计算模板及支架的重量。根据支架基础预压的规定,预压单元内出现的最大荷载强度不超过预压单

元内荷载强度平均值的120%。 预压荷载=2.95*1.8*2.6*1.2=16.5(吨)*10=165KN 2.4加载及卸载 加载预压单元横纵向对称加载,一次性加载完成。卸载过程同加载过程。 2.5预压监测 ①加载之前监测点标高 ②加载后每隔24小时的监测点标高 ③卸载6小时后监测点标高 2.6记录 根据现场预压的实际数值,按照下述格式进行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