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rations AIR FORCE DEFENSIVE COUNTERINFORMATION OPERATIONS
- 格式:pdf
- 大小:752.29 KB
- 文档页数:9
军用计算机安全术语军用计算机安全术语(草案)Terminology��for��military��computer��security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1����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军用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它是制订军用计算机安全方面有关标准的依据,也是解释军用计算机安全方面常用术语的依据。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军用计算机的论证、设计、生产、认证、使用和维护等。
2����引用文件��������本章无条文3����定义3.1����术语3.1.1����访问����access����信息在主体和客体间交流的一种方式。
3.1.2����访问类别����access��category����根据信息系统中被授权访问资源或资源组而规定的用户、程序、数据或进程等的等级。
3.1.3����访问控制����access��control����限制已授权的用户、程序、进程或计算机网络中其他系统访问本系统资源的过程。
����同义词:受控访问����controlled��access;受控访问性����controlled ��accessibility。
3.1.4����访问控制机制��access��control��mochanisms����在信息系统中,为检测和防止未授权访问,以及为使授权访问正确进行所设计的硬件或软件功能、操作规程、管理规程和它们的各种组合。
3.1.5����访问表��access��list����用户、程序和/或进程以及每个将进行的访问等级的规格说明的列表。
军事方面英语词汇1 军事通信 military communications2 军事通信系统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system3 无线电通信 radio communications4 超长波通信 super-long wave communications5 甚长波通信 very long wave communications6 长波通信 long—wave communications7 中波通信 medium wave communications8 短波通信 short—wave communications9 微波通信 microwave communications10 毫米波通信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s11 无线电台通信 radio set communications12 无线电接力通信 radio relay communications13 散射通信 scatter communications14 卫星通信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15 扩展频谱通信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16 移动通信 mobile communications17 无线电波通信 radio wave communications18 电离层 ionosphere19 有线电通信 wired communications20 被复线通信 field wire communications21 架空明线通信 open wire communications22 电缆通信 cable communications23 光通信 optical communications24 光纤通信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25 运动通信 messenger service26 军邮 army postal service27 简易信号通信 simplified signal communications28 旗语通信 flag signal communications29 电话通信 telephone communications30 载波电话通信 carrier telephone communications31 电报通信 telegraphy communications32 载波电报通信 carrier telegraphy communications33 电码 code34 图像通信 image communications35 电视广播 videocast36 静态图像通信 still picture communications37 会议电视 video conferencing38 可视电话 video telephone39 交互型可视图文 videotex40 传真通信 facsimile communications41 数据通信 data communications42 计算机通信 computer communications43 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44 模拟通信 analog communications45 多路通信 multiplex communications46 无线电台网 radio communications works47 有线电通信网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48 数据通信网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s49 计算机通信网 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50 综合业务数字网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s51 军事通信装备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52 电话机 telephone set53 传真机 facsimile equipment54 超长波电台 super—long wave radio station55 甚长波电台 very long wave radio station56 长波电台 long wave radio station57 短波电台 short wave radio set58 超短波电台 ultra—short wave radio set59 调幅电台 amplitude modulation radio set60 单边带电台 single sideband radio set61 调频电台 frequency modulation radio set62 呼救电台 life-saving radio set63 跳频电台 frequency hopping radio set64 接力机 radio relay equipment65 卫星通信地面站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earth station66 通信卫星 communication satellite67 天线馈线 antenna feeder68 调制解调器 modem69 电话交换机 telephone switching system70 人工电话交换机 manual telephone switching system71 自动电话交换机 automatic telephone swithing system72 程控电话交换机stored program control telephone switching system73 电报交换机 telegraph switching system74 数据交换机 data switching system75 被复线 field wire76 架空明线线路 open wire communication line77 通信电缆 communication cable78 光纤通信设备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equipment79 光纤 optical fiber80 通信保密 communications security81 保密通信 secure communications82 无线电密语通信 radio cryptoword communications83 保密机 security equipment84 密码机 crypto equipment85 密钥 cipher key86 无线电通信对抗 radio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warfare87 通信对抗装备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warfare equipments88 帧中继 Frame Relay(FR)89 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finding System (GPS)90 移动通信特别小组 Group Special Mobile(GSM)91 高速率数字用户环路 High--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HDSL)92 信息高速公路 Information Super Highway93 网络电话 Internet Phone(IP)94 局域网 Local Area Network95 城域网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96 多媒体扩展技术 Multi—-Media Extend (MMX)97 全动态视频压缩技术 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 (MPEG)98 分组拆装设备 Packet Assembler Dissembler(PAD)99 微型计算机 PC:Personal Computer100 网络计算机 NC: Network Computer101 多媒体个人电脑 MMX: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102 千字节 KB:Kilo Byte103 兆字节 MB:Mega Byte104 千兆字节 GB:Giga Byte105 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106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Computer—Aided design107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108 虚拟现实 VR:virtual reality109 模拟数据 ANALOG DATA110 附件 ATTACHMENT111 骨干网 BACKBONE112 带宽 BANDWIDTH113 波特率 BAUD RATE114 二进制数据 BINARY DATA115 比特 BIT116 书签 BOOKMARK117 每秒比特数 BPS118 浏览器 BROWSER119 电缆调制解调器 CABLE MODEM120 缓存目录 CACHE DIRECTORY121 通用网关节口 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122 频道 CHANNEL123 通讯端口 COM PORT COM124 数据库 DATA BASE125 数据压缩 DATA COMPRESSION126 拨号连接 DIAL-UP CONNECTION127 拨号连接软件 DIAL-UP NETWORKING SOFTWARE 128 数码相机 DIGITAL CAMERA129 域名系统 DNS:domain name system130 域名 DOMAIN NAME131 下载 DOWNLOAD132 电子邮件 E—MAIL133 电子邮件地址 E-MAIL ADDRESS134 加密 ENCRYPTION135 纠错 ERROR CORRECTION136 以太网 ETHERNET137 常见问题 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138 免费软件 FREEWARE139 文件传输协议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140 网关 GATEWAY141 图形交换格式 GIF:graphic interchange format142 网页 HOME PAGE143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hyper text mark language144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hyper text tranfer protocol145 超级终端 HYPER TERMINAL146 超文本 HYPER TEXT147 国际互联网 INTERNET148 网间协议 IP:internet protocol149 ip地址 IP ADDRESS150 目录服务器 LIST SERVER151 注册 LOGIN152 邮件服务器 MAIL SERVER153 邮寄目录 MAILING LIST154 多媒体 MULTIMEDIA155 网络 NETWORK156 节点 NODE157 在线 ON-LINE158 离线 OFF—LINE159 密码 PASSWORD160 增强保密邮件 PEM:privacy enhanced mail161 插件 PLUG—IN162 投寄 POST163 点对点通信协议 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164 远程登录 REMOTE LOGIN165 路由器 ROUTER166 搜索器 SEARCH ENGINE167 共享软件 SHAREWARE168 签名 SIGNATURE169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170 冲浪 SURFING171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TCP/I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172 全球资源定位器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173 广域信息服务器 WAIS(Wide Area Information Servers)174 万维网页 WEB PAGE175 万维网站 WEB SITE176 万维网搜索器 WEB-WIDE SEARCH ENGINE177 万维网 WORLD WIDE WEB178 中央处理器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79 网民 Cyber Citizen180 软件开发 Software Development181 内容开发 Content Development182 信息化 Informationization,Network—based Information Flow183 软件包 Software Packages184 申请注册域名 Domain Name Application and Registration185 虚拟空间 Virtual Space186 便携式电脑 Portable Computer,Laptop; Notebook Computer187 个人数字助理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188 掌上电脑 Palm Computer189 网络管理员 Network Administrator190 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191 即插即用 PNPlug and Play战场英语1 缴枪不杀 Lay down arms,or we’ll fire!2 我们优待俘虏 We are kind to captives!3 你们被包围了,出来投降吧! You're surrounded!Come out and surrender!4 我们不杀俘虏 We don't kill our captives!5 不要受战争贩子的蒙骗 Don't be deceived by the warmonger!6 不要做无谓的牺牲Don’t die for nothing !7 赶快出来投降,保证你们生命安全! Come out and surrender right away security of life will be guaranteed!8 谁迫使你们离开幸福的家庭,漂亮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 Who made you leave your happy home,your charming wife and yourloving children?9 你们在打一场无指望的仗 You are fighting a losing battle!10 我们保证你们:生命安全 You are to be guaranteed:security of life!11 我们保证你们:不没收私人财务 You are to be guaranteed:chattle personal will not be confiscated!12 我们保证你们:不被虐待 You are to be guaranteed:freedom from maltreatment.13 我们保证你们:受伤者给予治疗 You are to be guaranteed:medical care if wounded.14 举起手来! Hands up!15 举起手出来! Come out with your hands up!16 一个一个的出来! Come out one by one!17 不许动! Freeze!18 站住,否则我们开枪了! Stop,or will shoot!19 别耍花样! Don’t play any tricks!20 别害怕!Don’t be afraid!21 站队! Line up!22 走! Get moving!23 跟着那个人走! Follow that man!24 我们尊重你们的人格! We’ll respect your personality!25 我们不搜你们的腰包We’ll never search your pocket!26 我们将释放你们we’ll set you free!27 长官快命令你们的人投向 Commanding officer,order your soldiers to surrender!28 这是你们的最后一次机会 This is the last chance for you!29 顽抗到底,死路一条If you don’t accept our advice,you will turn into a dead road.30 请你们珍惜生命 Please treasure your life!31 别误会 Don't misunderstand!32 你们进行的是一场侵略战争 You're arousing an aggressive war!33 你们的亲人在想念你们 Your family members are missing you!34 不要再为你们的长官卖命了Don’t again sacrifice your life to your commanding officer!35 我们说话算数,说到做到 Our words do count,you must believe us!36 把武器交出来 Hand out your arms!37 可以立功赎罪 Atone for your crimes by performing meritorious!38 不要说话 Please keep quiet!39 请服从我的命令 Please obey my order!40 退下子弹,把枪给我 Unload bullets,take gun to me!41 联合国 United Nations42 国防部 Department of defence43 总部司令部 Headquarters44 空军战术指挥中心 Tactical Air Control Center45 参谋 Staff officer46 机动 Manoeuvre47 军事 Military affairs48 军衔 Military Rank49 战斗分界线 Combat Boundary50 预备役部队 Reserve Component51 战斗兵种 Combat Arm52 进攻 Offence53 防御 Defence54 前进 Advance55 医疗中心 Medical Center56 军 Army Corps57 师 Division58 特遣队 Task Force59 旅 Brigade60 营 Battalion61 连 Company62 将军 General63 副长官 Adjutant64 连长 Company Commander65 上校 Colonel66 中校 Lieutenant colonel67 少校 Major68 陆军上尉 Captain69 中尉 Lieutenant70 少尉 second Lieutenant71 值班军官 Officer in charge72 军士长 Fires Sergeant73 上士 Sergeant First Class74 中士 Staff sergeant75 上等兵 Private First Class76 士兵 Sergeant77 战俘 Prisoner of war78 战场空中遮蔽 Battlefield Air Interdiction79 近距离空中支援 Close Air Support80 战斗电子战情报 Combat Electronic Warfare Intelligence81 射击指挥 Command/Fire82 战斗支援 Combat Support83 电子对抗 Electronic Counter Measures84 电子搜索目标 Electronic Warfare Support Measure85 电子战 Electronic Warfare86 战斗地域前沿 Forward Edge of The Battle Area87 火力支援 Fire Support88 军事情报 Military Intelligence89 战斗条例 Order of Battle90 作战计划 Operation Plan91 战斗命令 Operation Order92 战斗警戒 Operation Security93 调整线 Phase Line94 空中支援 Tine Over Target95 高射炮 Air Defence Artillery96 装甲直升机 Attack Helicopter97 装甲输送机 Armored Personnel carrier98 反坦克导弹 Anti Tank Guided Missile99 集束炸弹 Cluster Bomb Unit100 弹药筒 Cartridge101 制导炸弹 Guided Bomb Unit102 ”霍克”防空导弹 Homing—all—the—way-killer 103 多管火箭筒 Multiple Rocket Launcher104 观察直升机 Observation Helicopter。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从最初的C2到C3,从C3I到C4I,再到后来的C4SR、C4KISR,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尤其是在海湾战争以后,美军认识到了指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在各军种大力加强本军种指挥信息系统的同时,加速对各军种、各业务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以满足不断更新的联合作战构想的需要,从而实现全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
目前,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已逐渐成熟。
一、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美军指挥信息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战役、战术级。
从组成来讲,可概括为指挥控制系统、侦察预警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全球信息栅格等系统。
本文主要是从组成类型来讲述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一)指挥控制系统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军事与有关词汇字典》对指挥控制系统的定义是:根据分配的任务,指挥员计划、指挥和控制所属部队的行动所必需的机构、设备、通信、程序和人员。
美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由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和各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组成。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
目前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可互操作、资源共享、高生存能力、无缝连接的全球的指挥控制系统,是实施危机管理和协调多军兵种/多国联合作战的系统。
其主要功能包括:动态情报、态势监视、应急计划、行动监控、通信、定位、数据表示与处理、数据库和办公自动化等。
目前,美军在全球700多个地区都安装了该系统,以满足作战部队对无缝一体化指挥和控制的要求。
军种指挥控制系统。
美海、陆、空三军都建有各自的指挥控制系统。
美陆军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从战区地面部队到单个士兵或武器平台的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和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作战指挥系统等。
海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全球信息交换系统、战术指挥中心、总指挥部数据处理系统、战术数据信息交换系统、战斗空间信息交换系统等。
美国空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是指空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是美国家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一部分。
专家透露美军C4I系统构成强调无人机独特作用美国陆军C4I系统项目实施是21世纪战术数字和部门运作的基础。
陆军部门必须掌握,发展和维护C4I 系统。
系统中包括美国陆军电子通信指挥系统,电子通信搜索系统,研发和工程中心;以及下列的计划执行处(PEOs):PEOs指挥,控制和战术通信系统;PEO情报系统,电子战和传感器系统以及PEO机构情报系统C4I项目可提供并维护先进的数字和电子系统,能够在战术环境中,支持多种任务区域,包括:数字战斗指挥、平台和硬件支持,防空和导弹防御的C4支持;网络作战的C4支持;情报行动、传感器和传感器系统、夜视系统和其相关设备、战术无线电以及卫星通信系统的C4支持。
数字作战指挥系统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 是一种指挥和控制系统集成体系,受计划执行处指挥、控制和通信战术系统(PEO C3T)管理。
数字化战场操作系统是在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支持下发展和使用起来,包括:1.火力支援指挥和控制系统,即:便携式推进设备(PFED)和先进野战炮弹战术数据系统(AFATDS),一种可用于火力支援的多功能指挥和控制系统;2.作战指挥维护支持系统(BCS3), 是陆军后勤融合中心,为所有部队提供机动维护支持;3.产品管理者陆军机构计划处“以网络为中心的指挥能力” (PdM ACPO, NECC),可提供部队准备就绪报告、部队计划和投送、态势感知,并将信息反馈到联合共用作战图(COP);是战略核心下部结构的基础;4.战术战斗指挥系统,包括机动控制系统(MCS)和未来作战指挥所系统(CPOF)。
战术核心下部结构的基础,包括未来作战指挥所系统(CPOF)和网站入口;为指挥官决策提供综合协作工具。
现在,作战指挥系统在为战区作战员提供最好的指挥和控制能力的同时,继续革新、整合和改善系统集成。
这引领着文化上的改变,为战争中的陆军部队提供丰富的资源。
通过在动态的环境中快速适应和行动,并设计硬件和软件战略以使其达到最佳的战术使用支持状态,作战指挥系统使用有效的能力并针对当前的战斗环境而调整技术。
美国民警卫队举行网络盾牌2022演习182023.11军事文摘四个阶段:需求、规划、执行和评估,旨在通过将训练与任务要求联系起来,提高指挥官完成联合使命的能力。
基于角色的教育和评估实施计划 美国防部下属的国防信息系统局作为网络空间人员训练的任务单位之一,牵头设计了聚焦操作的训练框架,并采用面向角色的教育和评估实施计划,目标是建立广泛的人力资源训练和认证程序,为国防部提供在威胁与日俱增的环境中操作和防御网络空间的专业人员。
由国防信息系统局牵头制定的“基于角色的教育和评估实施计划”,是超越各军种标准,建立网络空间训练“一个标准”的重要成果。
个现实的、独立的、可重塑的、封闭的网络合成环境。
它可用于一系列战术、技术和程序中培训网络战专业人员,以实施进攻和防御行动。
从美国的几个重要国家级和军用级靶场建设情况可以看出,美国经过多年的网络空间靶场体系化建设,已经逐步形成了从综合到专业、军民融合、功能定位互补、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网络空间靶场体系。
国家网络空间靶场 美国国家网络靶场(NCR),是美军进行网络测试评估的国家资源,也是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的关键组成。
NCR可以提供根据任务订制的、持久稳定高逼真度的网络环境,构建可扩展的互联网模型用于网络战争推演,支持复杂网络训练美国早期还组织过数码风暴网络攻击演习美国正在升级网络靶场环境提高训练效果计算机网络攻击与防御、电子战以及信息战能力。
JIOR还可集成其他网络靶场,重现关键基础设施、网络目标、因特网流量以及敌方部队,并通过安全构件支持用户开发、网络能力测试,进行多个同时且全异的训练、测试以及实验活动。
持续网络训练环境 美军持续网络训练环境(P C T E)是美网络司令部联合网络作战架构(JCWA)的主要项目之一,由美网络司令部依托陆军研制。
该平台是一个基于云的在线平台,用于提供逼真的网络模拟、支持个别指导和认证,能够开展联合网络空间培训、演习、演练、实验等,并允许网络作战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登入平台,为网络训练提“一级”大型演习,并能够集成到大型、多战斗类型的指挥型演习中,以模拟网络效果,例如全球闪电演习及其配套的网络闪电演习。
美军isr术语内涵的演变与实践逐渐发展壮大的美军情报、监视与侦察(ISR)部门是美国军队战略制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ISR术语的内涵也经历了演变与实践的过程,从最初的简单定义逐渐拓展到更为复杂的概念。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美军ISR术语内涵的演变与实践。
一、ISR的定义与起源ISR是指在作战环境中获取情报、监视敌方活动以及侦查敌方意图与能力的一系列行动,旨在提供决策者所需的即时信息以支持军事行动。
在美军中,ISR是指情报、监视与侦察三个相关但不同的领域。
情报是从各种来源获取、分析和评估的信息,包括人类收集情报(HUMINT)、信号情报(SIGINT)、遥感情报(GEOINT)等。
监视是对特定区域的持续观察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和报告任何可疑活动。
侦察是指对敌方目标进行系统性和有目的的观察,以获取有关其意图、行动和能力的信息。
二、ISR术语的演变随着军事技术和作战需求的不断变化,ISR术语的内涵也逐渐演变。
在20世纪初期,ISR主要集中在人类情报收集和军事侦察上。
随着航空和电子技术的发展,ISR概念开始涵盖了航空侦察和信号情报。
到了二战期间,对于空中侦察和电子侦察的需求进一步增强。
随着照相机和雷达技术的进步,航空侦察能够提供全新的信息来源,比如航空照片和目标跟踪。
此外,信号情报在电子侦察方面也取得了突破,为作战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持。
冷战期间,军队对监视和侦察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
ISR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了远程传感器、激光测距仪、侦察卫星等高科技手段。
美军开始将ISR视为实现全球情报监视能力的关键要素。
进入21世纪,网络技术和无人系统的发展使ISR能力进一步提升。
情报的获取、分析和共享变得更加高效,无人机的使用也大大增加了侦察的灵活性和精确性。
此外,随着网络空间作战的兴起,网络情报(CYBERINT)成为ISR术语中的新成员。
三、ISR术语的实践与应用随着ISR术语的内涵演变,美军也不断实践和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支持情报、监视与侦察任务。
美国几次著名军事行动代号§卡罗来纳之月行动,Operation Carolina Moon 1965年美国空军在越南北部的清化桥投下了新型毁桥炸弹,在估计马上会发生大火的情况下,机务人员配备了降落伞进行了低空跳伞,但他们从此杳无音信。
桥却直到1972年才倒塌。
鹰爪行动,Operation Eagle Claw 1980年美国陆军三角洲部队以及100名突击队员和其他特种行动部队乘直升机进入伊朗,为的是就出被困在德黑兰一个掩体里的美国人质。
两架飞机坠毁在一个加油点,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8名士兵丧生。
正义事业行动,Operation Just Cause 1989-199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突击队员开进巴拿马,俘虏了领导人曼努埃尔·诺列加,为成立民主政府开辟了道路。
沙漠盾牌/风暴行动,Operation Desert Shield / Storm 199 0-1991年这是美国在将伊拉克部队从科威特驱逐出去后,采取的保卫沙特阿拉伯的行动。
重拾希望行动,Operation Restore Hope 1991-1993年索马里人道主义和维和行动。
持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 (原名为无限正义行动,Operation Infinite Justice) 2001年"9·11""事件之后在阿富汗的作战行动,吹响了美国全球反恐战争的号角。
自由伊拉克行动,Operation Iraqi Freedom 2003年3月20日,美军向伊拉克发起进攻,行动代号为"自由伊拉克行动。
"斩首行动, Decapitation Strike 2003年在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的代号为"自由伊拉克行动"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最先实施了"斩首行动"(Decapitation Strike) --企图用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导弹消灭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及其他要员,但没有奏效。
目的论视角下的军事术语翻译军事术语由于其特殊的背景和含义,在翻译过程中常常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与困难。
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强调的是在特定的语境和目的下,实现信息和意义的传达。
在军事领域中,术语的准确翻译非常关键,因为涉及到战略、战术和军事行动等重要内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军事术语及其翻译示例:1. 军事行动(Military Operation):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为实现特定军事目的而进行的组织和执行的行动。
例如:救援行动(Rescue Operation)、攻击行动(Assault Operation)等。
2. 战略(Strategy):指在整体的军事行动中制定的长期目标和计划。
例如: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战略目标(Strategic Objective)等。
3. 战术(Tactics):指在具体的战斗行动中制定和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例如:炮火掩护(Artillery Cover)、偷袭战术(Ambush Tactics)等。
4. 作战(Combat):指实际的军事行动,包括战斗、战争等。
例如:地面作战(Ground Combat)、航空作战(Aerial Combat)等。
5. 部队(Force):指一组军人和军事装备的集合体。
例如:海军部队(Naval Force)、特种部队(Special Forces)等。
6. 作战单位(Combat Unit):指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军事单位。
例如:步兵连(Infantry Company)、特遣队(Special Forces Detachment)等。
7. 兵种(Arms):指根据用兵性质、任务和装备特点划分的军种。
例如:装甲兵种(Armored Forces)、空军兵种(Air Force Arms)等。
8. 军舰(Warship):指专门用于战争行动的舰船。
例如:巡洋舰(Cruiser)、驱逐舰(Destroyer)等。
名词解释信息化作战平台信息化作战平台(aviance operational platform)是陆、海、空天、电各种信息系统相互融合而构成的多层次、一体化作战指挥和控制中心信息化作战平台(aviance operational platform)是陆、海、空天、电各种信息系统相互融合而构成的多层次、一体化作战指挥和控制中心,主要功能是对军事信息进行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显控等。
它既是武器系统的总控中心,又是系统的整合中心;既是武器系统的集成中心,又是武器系统的保障中心;既是武器系统的控制中心,又是系统的通信中心;既是武器系统的智能终端,又是指挥员的决策工具。
信息化作战平台的主要任务是为陆、海、空、天、电各类武器系统提供指挥控制支持。
陆、海、空、天和电各种武器系统按照其作战环境特点、武器装备类型和使用要求等方面的差异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陆、海、空、天、电五大信息化作战平台都要求高度融合,充分共享数据资源,实现对各种武器系统的网络化指挥控制。
军事信息网络为信息化作战平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支撑,从而形成军队与武器装备之间的军事信息互联、互通、互操作性,也是实现信息化作战平台的重要基础。
其核心技术主要由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设备、地理信息系统、作战模拟器、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等构成。
三防平台是国家为了防范生化袭击而研发的大型信息化作战平台,平台内部自带保温效果好的食品冷藏柜和水循环净化系统,可以同时满足战士们饮食和饮水的需要。
一旦受到生化袭击,将会迅速启动“三防”功能,确保每一位战士都能安全地吃上热饭菜,并用水能够得到及时地补给,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这就是三防平台的神奇之处。
现在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三防平台的核心技术,该平台可以投入到各种演习、抗震救灾、重大活动保障等紧急任务当中,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做出贡献!有了这样的大型信息化作战平台,我们解放军的作战能力更强,才能够更好地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陆军火箭炮平台是火箭炮系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装备,它既能配合传统的野战炮兵部队进行火力支援,也可以进行机动作战,甚至成为远程打击武器。
BY ORDER OF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AIR FORCE POLICY DIRECTIVE 10-201 OCTOBER 1998
OperationsAIR FORCE DEFENSIVECOUNTERINFORMATION OPERATIONS
OPR:HQ USAF/XOIWD (Lt Col John W. Levy) Certified by:HQ USAF/XO(Lt Gen Marvin Esmond)Pages:9Distribution:F
This policy directive provides guidance for planning and conducting defensive counterinformation (DCI)operations, the aerospace function through which the Air Force employs its defensive Information Oper-ations (IO) capabilities. This policy applies to all military and civilian Air Force personnel, members ofthe Air Force Reserve, Air National Guard, DoD contractors, and individuals or activities under legalagreement or obligation with the Department of the Air Force.
The success of aerospace operations depends on the Air Force’s ability to access reliable information,effectively utiliz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perform information functions despite adversarial attempts toexploit or deny those capabilities. The Air Force will employ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defensive coun-terinformation (DCI) operations to protect and defend Air Force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DCI is a multi-discipline mission area impacting many functional areas. Air Force DCI capabilitiesinclude information assurance, operations security (OPSEC), counterintelligence, counter-deception,counterpsychological operations, and electronic protection. Effective DCI requires the full integration ofnumerous supporting activities to include intelligence and IO-related law enforcement efforts, as well asphysical, personnel, industrial,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e.g., document classifica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he Air Force will integrate DCI awareness, objectives and capabilities into strategy, plans, oper-ations, acquisition and procurement, exercises, inspections, training,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architectures, systems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FPD 10-20 is not intended to duplicateor interfere with the management of those functional aspects of DCI that are already working well; rather,it provides the policy basis for an overarching, integrated DCI program for the Air Force.
1.The identification and protection of sensitive and classified information (see appendix for definitions)is required by public law, Executive Order, and regulation. OPSEC analysis lead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additional critical information and operational indicators which may be of value to an adversary. Protect-ing sensitive and classified information, as well as critical information/indicators derived via the OPSECprocess is an inherent responsibility of command. Compliance with all DCI policy and directives will beenforced through command channels.
NOTICE:This publication is available digitally on the SAF/AAD WWW site at: http://afpubs.hq.af.mil.If you lack access, contact your Publishing Distribution Office (PDO).2AFPD10-20 1 OCTOBER 19982.DCI planning will be integrated with other aerospace operational planning. Information will be pro-tected and defended at a level commensurate with the threat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its compromise,delay, or loss.
2.1.All operational and exercise plans will identify critical and sensitive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system dependencies (i.e., centers of gravity). Additional guidance to help determine informationcriticality/sensitivity is provided in CJCSI 6510.01B, Defensive Information Operations Implementa-tion, and DoDD 5200.xx, Information Assurance (draft). These plans will use and develop IO sec-tions of the Joint Operational Planning and Execution System (JOPES) as applicable.
2.2.Commanders and operational planners will use risk management to apply operational, proce-dural, physical and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existing vulnerabilities.
3.Units (i.e., AFIWC, 609IWS), and activities (i.e., Regional/MAJCOM Information Protection Centersand Network Control Centers) that conduct proactive security functions to assist Air Force organizationsto deter, detect, defend, report, isolate, contain, and recover from intrusion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willreport their resources as part of the Status of Resources and Training System (SORTS) process. Air Stafffunctional managers, in conjunction with AF/XO, will establish appropriate criteria for this SORTSreporting.
4.Procedures and criteria for reporting DCI events will be adhered to by all Air Force units, to includeacquisition and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s. DCI events include attempted or actual intrusions into AirForce information systems; espionage--to include industrial espionage; spectrum interference incidents;detected adversarial PSYOP or deception efforts; and physical attacks on the Air Forc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HQ Air Intelligence Agency (AIA), in coordination with Air Staff, MAJCOMs, HQ AFOSIand HQ AFCA, is the lead agency for developing standardized, comprehensive reporting criteria andreporting procedures for DCI events. HQ AIA,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AFOSI, will compile and analyzedata on all DCI events and will provide fused reporting to AF command, intelligence, and law enforce-ment channels and other DCI operational entities (i.e., AFCERT, 609 IWS, AFNCCs, etc.) as appropri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