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吴煜乐

课程标准

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不同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和各类气候类型的特征。

理解亚洲东部季风环流形成的季风气候及其特征。

理解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及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气候类型的划分,知道和会描述各类气候类型的特征。

学生通过分析季风环流形成的高低压中心的性质,掌握季风气候的特征。

学生通过对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性质的分析,总结其控制或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自然要素形成和分布遵循一定规律。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前面的复习过程我们掌握了三圈环流的形成,请同学回忆在近地面全球形成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课堂绘图)。同时我们知道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近地面形成的高低压中心打破了成带状分布的气压带。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候类型的划分

地球表面存在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请同学回忆有哪些类型?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不同的气候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首先根据热量条件来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地球表面有哪一些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我们如何来形容热带的热量状况?全年高温,一年中长夏无冬。所以我们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即最冷的哪个月的均温大于等于15摄氏度,为热带地区;亚热带即最冷的月在0度到15;温带与亚热带的差别是最冷月小于0摄氏度。而寒带地区,全年皆冬,所以我们认为全年最热月的均温也很低(小于10度),为寒带地区。(见幻灯)

1.温度带的划分

>15oC

0oC—15oC < 0oC 热带亚热带温带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10oC寒带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

在温度带的划分基础上,再进一步通过降水的差异我们就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气候类型。(见幻灯)

通过气候类型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了解到描述某地的气候类型应该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应该从热量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气候是一地长期的大气的气温、降水等物理状况,所以描述气候特征应该注意描述全年状况或冬夏季节变化的变化。例如热带沙漠气候是全年高温少雨、地中海气候是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少雨……

这么多气候类型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这和大气环流有密切的关系。 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实现了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交换,是全球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以亚欧非大陆为例,我们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一)、季风环流形成的季风气候。

首先我们了解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我们选择东亚地区作

西北风来自寒冷干燥的亚欧大陆的内部,其影响下的地区寒冷干燥。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太平洋上副高增强,东亚受到东南季风影响,此时的气候特征

热带

全年多雨季节性降雨全年少雨亚热带

雨热同期雨热不同期温带全年湿润

降水较少

2.

降水

划分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是增样的?(见幻灯)

东南季风来自温暖湿润的洋面,夏季陆地强烈升温,此时东亚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 读图(见幻灯),受季风影响的范围,最北达到东北地区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最南可达南亚和东南亚中南半岛,在这么广阔的区域内,南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

因为纬度跨度大,南北热量条件差异大,因此自北向南依次出现了①温带季风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见幻灯)他们共同的特征是雨热同期。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主要表现在大陆西岸。下面我们就讨论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即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的特征是增样的?(读幻灯) (二)、三圈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性质

我们以赤道低压为例,其包含的两层信息,一是赤道地区,二是低压,气流强烈上升,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其控制下的地区,常年高温多雨。

与此相对的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的气候的特征是怎样的?热量还是很充足,但是因为高压控制降水少,顾其控制下的气候是高温少雨。

读幻灯我们如何理解信风控制下的气候同样也是干热、少雨的,和垂直运动不同,信风大气虽然作水平运动,但大气是从高纬流向低纬,在其运动过程中,气温是不断升高的,故不易冷凝形成降水。所以我们我们用“干热”来概括副高和信风控制下的气候特征。

依此类推,西风和副高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温湿”。极地东风和极地高压控制下的气候是寒冷少雨。

下面我们来看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2、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终年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哪种气候类型?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在赤道附近。

而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在回归线附近。

③②①

性质

极地高压极地东风副极地低压

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

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干冷

干热温湿湿热

1. 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因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有些地区会交替受到性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控制,例如交替受信风和赤道低压交替控制的地区气候特征是怎样的?冬季气压带南移,受信风控制,进入干季,夏季气压带北移,受赤道低压控制,所以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季和干季,即热带草原气候。

学生讨论,终年受西风影响,和交替受副高和西风控制是的地区气候特征如何?名称是?见幻灯。

最后我们看亚欧大陆的气候分布是否符合这样的分布规律?(见幻灯)

在赤道附近,非洲的刚果河和马来群岛是热带雨林气候。 我们可以看到非洲因为赤道穿过其中部,所以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在雨林气候两侧是热带草原气候,在动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随干湿季的变化而不断的迁徙。在回归线附近是副高控制形成的热带沙漠气候。

再向南北两侧是地中海气候。在北半球再向北是在西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北冰洋附近的极地气候。值得注意的是中纬度地区,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

极地高压

副极低压副热带高压赤道低压带湿热干冷温湿干热热带雨林气候(0 °附近)热带草原气候(10°附近)

热带沙漠气候(23.5°附近地中海气候(30°-40°)

陆地(中纬度大陆西侧)极地东风

西风带

信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40°-60°)极地气候(极圈附近)

课堂反馈:

一、最后我们根据亚欧大陆气候的分布的特征中总结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的模式图。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21、受单一气压带和风带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________气候——终年___________

西风带——_____________气候——终年____________(多雨)

、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副高)——_____________气候——干湿季明显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地中海气候——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3、受季风控制

最大的特点:__________

三、读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该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

°

°

°°0 10 20 30

40

60 北冰洋

70 °

月份65432

1

降水(mm )气温(oC)月份

降水(mm )气温(oC)66

51

48

10

8

5

1215.419.324.327.227.8121110987

614244447452520.61612.410.510.2

左图所示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地中海气候 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下图中的___。②

图中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讨论法等,虽然有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对所复习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但是总体来看形式比较简单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我认为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的影响,给学生做一个示范,然后可以给更多的空间给学生自己尝试分析,再对比正确的结果,在反思自己思考问题的不足。

另一方面,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拔高,例如,让学生对其他大洲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进行分析。

四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

四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5.造成等温线在D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 ①山峰②高原③湖泊④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图示区域50°N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 D.地势起伏 气压系统分两类,一类始终与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称为永久性气压系统;另一类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称为半永久性气压系统。读北半球某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气压中心气压状况出现的时间和P地的风向分别为( ) A.1月东南风 B.7月西北风C.7月东南风 D.1月西北风 10.图中Ⅰ、Ⅱ、Ⅲ、Ⅳ四个气压中心,属于永久性气压系统的是( ) A.Ⅰ、Ⅲ B.Ⅱ、Ⅳ C.Ⅰ、Ⅳ D.Ⅱ、Ⅲ 读某半岛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于乙地,甲地距海洋近 B.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多地形雨 C.甲地多于乙地,甲地受副高控制 D.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受西风控制时间长12.该半岛1月和7月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变化,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差异 C.植被差异 D.地球的公转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的左侧用箭头画出风带的风向。 (2)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____(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图中①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②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在地中海沿岸面积最大,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等。③地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④处为________气候; ⑤地在图示季节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亚大陆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其中澳大利亚北部________(1、7)月份多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为某季节沿60°N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四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2

3 5.造成等温线在D 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影响 B .大气环流 C .太阳辐射 D .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 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 ①山峰 ②高原 ③湖泊 ④城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8.图示区域50°N 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 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海陆分布 C .大气环流 D .地势起伏 气压系统分两类,一类始终与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称为永久性气压系统;另一类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称为半永久性气压系统。读北半球某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回答9~10题。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四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5.造成等温线在D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 ①山峰②高原③湖泊④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图示区域50°N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 D.地势起伏 1 / 7

2 / 7 气压系统分两类,一类始终与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称为永久性气压系统;另一类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称为半永久性气压系统。读北半球某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气压中心气压状况出现的时间和P 地的风向分别为( ) A .1月 东南风 B .7月 西北风C .7月 东南风 D .1月 西北风 10.图中Ⅰ、Ⅱ、Ⅲ、Ⅳ四个气压中心,属于永久性气压系统的是( ) A .Ⅰ、Ⅲ B .Ⅱ、ⅣC .Ⅰ、Ⅳ D .Ⅱ、Ⅲ 读某半岛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多于乙地,甲地距海洋近 B .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多地形雨 C .甲地多于乙地,甲地受副高控制 D .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受西风控制时间长 12.该半岛1月和7月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变化,根本原因是( ) A .地形差异 B .海陆位置差异 C .植被差异 D .地球的公转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的左侧用箭头画出风带的风向。 (2)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____(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图中①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②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在地中海沿岸面积最大,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等。③地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④处为________气候;⑤地在图示季节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亚大陆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其中澳大利亚北部________(1、7)月份多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为某季节沿60°N 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山东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讲义:专题四第二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 全球性大气环流在示意图中,指出主要的气压带、风带, 并说明其分布特点;结合气压带、风带 分布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说 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运用相关示意图,结合气压带、风带的 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其对气候形成的 作用 考查形式: 选择题、综合题均会出现 考查内容: 全球性大气环流、气候(气温、降水)、全球气 候变化都是常考内容 考查频率: 考查频率较高,往往会与人类活动结合考查 考查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查素养: 侧重考查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素养 本部分知识是大气环境内容,是自 然地理部分的核心知识,无论是在 知识体系中还是在高考命题中,都 占有重要地位,是学好地理的关 键。在备考过程中,要重视“六风 七带”“季风环流”的形成过程 及各个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同时 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释常见 的自然现象 气候结合实例,分析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结合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真题探秘】

基础篇固本夯基 【基础集训】 知识1全球性大气环流 下图为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该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 C 2.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答案 B 知识2气候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答案 B 2.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①低纬环流:赤道上升气流→高空高压→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30°N上空成西风→积聚下沉→近地面高压(副高)→水平流向赤道(东北信风)→在赤道与南半球水平气流辐合上升。 ②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30°N上空下沉→近地面副高→向北流偏转成西风→60°N与极地东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向南偏转成西风→30°N上空下沉→中纬环流 极地上空下沉→极地冷高压→水平偏转成极地东风→60°N与中纬西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水平向北运动偏转成西风→极地上空下沉→高纬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风带风向气压带属性 (影响气 候) 北半球南半球成因特征气流 极地高气压带(2个)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 极地东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 中纬西风带(2个)西南风西北风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 低纬信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 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全球气压带风带纬度位置7月偏北,1月偏南。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随直射点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气候状况。 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

流也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亚。东亚由于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所以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而南亚由于冬季受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因此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我国由于面向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成为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区。 项目成因 冬季风夏季风 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 东亚季 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 西伯利 亚、蒙古 西北 风 寒冷 干燥 副热带太 平洋 东南 风 温暖湿 润 南亚季 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 亚、蒙古 东北 风 低温 干燥 赤道附近 印度洋 西南 风 温暖湿 润 (2012四川卷)36. (36分)图10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11为东南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当图10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用带箭头线划,画在答题卡的方框内)。(2分) 气候成因与特征 气候 因子 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及表现影响气温的因素及表现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的流向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掌握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的规律。 理解单个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特征。通过对不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单一的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地区的气候特征。【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单一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特征。【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收集资料、设置导学案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所学的三圈环流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三圈环流的形成。 赤道:赤道附近是地球接受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其气温 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带。 极地:空气受冷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30°附近:受重力的影响高空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60°附近:两只气流相互挤压上升,形成低气压。 下面同学们再来分析一下各风带的空气流向。 (信风带——高纬向低纬,中纬西风带——低纬向高纬,极 地东风带——高纬向低纬)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首先,我们先回忆一下气候的要素。 气温 降水 气候风向 风速 今天,我们重点讨论气候的降水与气温。 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带起环流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完成导学案。 (一)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讨论:大气运动的垂直方向有哪些,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 大气运动的水平方向有哪些,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提示:维度变化方向) 1、气流方向对气候的影响 (1)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气流上升:湿润,降水多 气流下沉:干燥,降水少 (2)水平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大气环流与气候

大气环流和气候 一、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 ????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 ①低纬环流圈 ②中纬环流圈 ③高纬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压带? ?? ? ? A 为赤道低气压带 ? ??? ? 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 ??? ?B 为低纬信风带D 为中纬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 ??? ? 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低纬环流 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去。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西南风,也叫盛行西风。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 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这样在30°N 与60°N 之间形成一个中纬环流圈。 (2)中纬环流 北纬60°附近的上升气流,另一部分流向极地上空,补充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这样在60°N 与极地之间形成一个高纬环流圈。 (3)高纬环流 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这样,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投影图)

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太阳辐射作用 大气运动需要能量,而能量几乎都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转化。大气不仅吸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地球给予大气的其它类型能量,同时大气本身也向外放射辐射。然而这种吸收和放射的差额在大气中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沿纬圈平均在35°S—35°N之间是辐射差额的正值区,即净得能量区。由35°S向南和由35°N向北是辐射差额的负值区,即净失能量区。这样自赤道向两极形成了辐射梯度,并以中纬度地区净辐射梯度最大。净辐射梯度分布引起了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大气热量收支不平衡,使大气中出现了有效位能,形成了向极的温度梯度。大气是低粘性、可压缩流体,温度和气压的改变可能引起膨胀或收缩。结果,低纬大气因净得热量不断增温并膨胀上升,极地大气因净失热量不断冷却并收缩下沉。在这种温度梯度下,为保持静力平衡,对流层高层必然出现向极地的气压梯度,低层出现向低纬的气压梯度。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和没有地转偏向力,则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将使赤道和极地间构成一个大的理想的直接热力环流圈,见图4·31。环流使高低纬度间不同温度的空气得以交换,并把低纬度的净收入热量向高纬度输送,以补偿高纬热量的净支出,从而维持了纬度间的热量平衡。因此,太阳辐射对大气系统加热不均是大气产生大规模运动的根本原因,而大气在高低纬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是产生和维持大气环流的直接原动力。 (二)地球自转作用 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运动着,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迫使运动空气的方向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在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结果使直接热力环流圈中自极地低空流向赤道的气流偏转成东风,而不能迳直到达赤道;同样,自赤道高空流向极地的气流,随纬度增高,偏转程度增大,逐渐变成与纬圈相平行的西风。可见,在偏转力的作用下,理想的单一的经圈环流,既不能生成也难以维持,因而形成了几乎遍及全球(赤道地区除外)的纬向环流。纬向风带的出现,阻挡着经向气流的逾越,引起某些地区空气质量的辐合和一些地区空气质量的辐散,使一些地区的高压带和另一些地区的低压带得以形成和维持。结果,全球气压水平分布在热力和动力因子作用下,呈现出规则的纬向气压带,而且高低气压带交互排列(图4.34)。而气压带的生成和维持又是经圈环流形成的必需条件。因而地球自转是全球大气环流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子。 (三)地表性质作用 地球表面有广阔的海洋、大片的陆地,陆地上又有高山峻岭、低地平原、广大沙漠以及极地冷源,因此是一个性质不均匀的复杂的下垫面。从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来说,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所造成的冷热源分布和山脉的机械阻滞作用,都是重要的热力和动力因素。 海洋与陆地的热力性质有很大差异。夏季,陆地上形成相对热源,海洋上成为相对冷源;冬季,陆地成为相对冷源,海洋却成为相对热源。这种冷热源分布直接影响到海陆间的气压分布,使完整的纬向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闭合的高压和低压。同时,冬夏海、陆间的热力差异引起的气压梯度驱动着海陆间的大气流动,这种随季节而转换的环流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北半球陆地辽阔,海陆东西相间分布,在冬季,大陆是冷源,纬向西风气流流经大陆时,气流温度逐渐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原因。 教学目标: 掌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应用综合分析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气候变化的原因。从“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中,了解各种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和特殊性。到当地气象台站,了解家乡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归纳总结的出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形成的原因。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规范自身的行为,抗御异常气候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重点、难点: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的成因 教学方法: 图示法、图解法、相关联系法、比较鉴别法、综合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演示北京和罗马的景观图片,要求同学们找出二者的不同。然后给出北京和罗马所在的地理纬度。结果同学们会发现,两地的地理纬度均相同,但是自然景观却大不相同,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两地处在相同的纬度却出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讲授新课] [板书]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我们知道北京是什么气候类型啊? [回答]温带季风气候 [提问]温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回答]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展示北京和罗马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让同学们观察,罗马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 [回答]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设问]那为什么这个地区会出现这种气候特征呢? 请同学上黑板画出三圈环流示意图,并标出7个气压带、6个风带。 带领同学们共同回忆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干湿情况的影响。 用多媒体展示地中海地区和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同一张图对比展示,并且标出罗马的位置) [提问]全球的气压带、风带是固定不变的吗? [回答]随季节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展示动画,让同学们观察,地中海地区冬、夏季分别由什么气压带、风带控制。学生找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接下来展示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景观,给出此地区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让同学分析归纳其气候特征。然后给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亚马孙平原的地理位置进行对比得出,迟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因太阳辐射强,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第二部分 专题三大气环流与气候

专题三大气环流与气候 [考纲原文呈现]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考点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全国卷近5年4考) [核心知识必备] 1.图解大气受热原理

(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离地面越远,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 (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 射增强,保温作用强。 (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5)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3.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气温的分布规律

(3)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 [高分能力培养] 新题尝试 1.(2018·湖北省第四次联考)地表净辐射是地表通过短波、长波辐射过程得到的净能量,大致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地表净辐射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 A.日照时数 B.气温年较差 C.气温日较差 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2)冬季,对西藏和黑龙江地表净辐射差异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昼长 C.海拔 D.地表植被 (3)湖南省5、6月份地表净辐射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弱 B.阴雨天气多 C.地面辐射强 D.白昼较短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地表净辐射受到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状况的共同影响,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地表净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多少决定了地面温度的高低,地面温度的高低决定了地面辐射的强弱,地面辐射的强弱决定了气温的高低,因此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似,从示意图看出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西藏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小,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气温年较差大,西藏的气温年较差小,因此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气温年较差,B对;题干中强调的是“季节变化”,与气温日较差关系不大,C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与季风关系密切,和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不大,D错。选B。第(2)题,西藏和黑龙江的纬度差异较大,冬季两地的太阳高度和昼长相差较大,造成地表净辐射差别大;西藏海拔比黑龙江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冬季获得的地表净辐射大于黑龙江;冬季,西藏和黑龙江气温均较低,地表植被均枯萎,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较小。选D。第(3)题,依据地表净辐射的含义判断其较小的原因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弱或是地面辐射强,再结合时间“5、6月份”判断湖南省在5、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处于梅雨季节,降水较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弱,地表净辐射较小。选B。 答案(1)B(2)D(3)B 2.(2018·长沙二模)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2)题。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大气环流与气候(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大气环流与气候 一、选择题 下图所示区域中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满布岛洲和沼泽,定期出现洪水泛滥,整个流域内降水量的时空差异大。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地区按年降水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 A 解析③地区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湿润的东北信风遇山地抬升,在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因此③地降水量最大;②地区离赤道较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结合1 000 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判断,②地区年降水量大于1 000 mm,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 000 mm。因此三地区年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故A项正确。 2、1月份,①地降水特点及其成因分别是( )

A.降水多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降水少受东南信风控制 C.降水多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多 D.降水少信风缺少地形抬升 答案 D 解析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①地受东北信风影响,A、B两项错误;①地地形以平原为主,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缺少地形抬升,降水少,C项错误,D项正确。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该气压带( )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 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三个月 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 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A项正确;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6个月,B项错误;图中纬线间隔是4°,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C项错误;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明显不一致,D项错误。 4、推测该气压带是( )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活动范围跨南北两半球,应是赤道低气压带,B项正确。 5、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少雨 B.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高温多雨 D.有明显的干湿季 答案 C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C项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大气环流和气候

大气环流、气候和天气系统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2006年2月4日,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华北地区受强降温和暴雪的影响造成部分列车晚点或停止运行。该天气现象可能是() A.由甲天气系统造成 B.由乙天气系统造成 C.由丙天气系统造成 D.由丁天气系统造成 2.若图中甲为低气压中心且位于北纬30°附近时,则() A.南极科考最佳时间 B.东北平原上农民正在播种小麦 C.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受到锋面气旋控制多雨 D.华北平原的耕地返盐 3.若丁为高压中心,则() A.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灾害的发生 B.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台风频率的大小 C.在它的一部分(脊)的控制下天气多雨炎热 D.它强大时我国东部地区吹偏北风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4~6题。 4.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5.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6.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跟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图4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华北地区高温多雨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8.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长江流域时() ①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②长江流域出现伏旱 ③东北平原进入雨季④华北出现春旱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据此完成9~11题。 9.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10.右图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图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 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12.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3.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 14.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高三复习课)高考分析:历年高考中,大气运动(气候)相关考查分值较高,其中直接或者间接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等出现的频率较频繁,比如今年新课标Ⅰ第37题,做该题必须知道其受什么大气环流影响,盛行风是什么,结合地形给当地气候带来什么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地理环境。 学情分析:学生对全球气候分布有一定的认知,关于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也有所认知,但所掌握的知识有点散乱,没有形成系统化、规律化的认识。 学习目标:1、全球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三圈环流影响的范围,气压带、风带影响下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原因 一、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包含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1、三圈环流: 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储备:(前面课堂中需掌握的知识点) (1)气压带、风带的纬度分布以及风带的风向。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气压带、风带的干湿冷暖性质。 2、季风环流

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储备:(前面课堂中需掌握的知识点) (1)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2)不同地区季风的风向(为什么?) (3)不同季风的干湿冷暖性质 二、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季风环流主要影响大陆的东岸。最典型地区为亚洲东部。 以亚洲为例,自主探讨: 1、季风气候有几种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参照什么因素作为划分的依据? 2、季风气候特征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 查看全球气候分布图(地图册),自主探讨: 1、大陆东岸地区一定受季风影响吗?举例说明? 2、除了亚洲,其他有季风气候的大洲只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没有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什么? 例题1、读世界两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1).①、②两地在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A.冬季盛行风向相同B.夏季有梅雨和伏旱 C.气温年较差都较大D.冬季降水量都较多 (2).影响①、②两地气候共同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高低和洋流性质 B.盛行风向和下垫面状况 C.距海远近和纬度高低 D.海陆热力差异和风带移动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答案:1.B 2.B解析:第1题,根据①②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东北信风带,受两者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第2题,气压带⑤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当其被切断时说明陆地上为高压,北半球处于冬季,此时南亚盛行东北风,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

题。 3.上述“某月”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答案:3.C 4.A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各气压带明显向北移动了,说明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第4题,甲地位于南半球,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此时盛行东南风。 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5.造成等温线在D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影响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D.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①山峰②高原③湖泊④城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5.B 6.D解析:第5题,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气温接近0 ℃,0℃等温线通过海拔1 500米左右的地区,所以,该季节应该是冬季。我国东部冬季盛行偏北风,D处在山谷口处,受冬季风的影响,等温线向低纬度(南)凸出。选B项。第6题,F处(图中阴影部分)位于等温线0℃~1℃之间,F外围等高线的数值是1℃,按照“高高低低”的原则,F处气温应该高于1℃,所以,可能是地势较低,也可能是下垫面为水域(热容量的差异),还有可能是城市热岛效应所致。选D项。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8.图示区域50°N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海陆分布 C.大气环流D.地势起伏

大气环流及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及对气候的影响课后练习 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下图为某月非洲盛行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月为() A.1月B.4月 C.7月D.10月 2.图中虚线框范围内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的可能原因是() A.沿岸寒流降温 B.地势高气压低 C.南北气流辐合 D.阳坡受热增温 解析:第1题,图中的热带辐合带就是赤道低气压带,图示其位置整体偏南,则应是南半球的夏季,即1月。第2题,位置偏北,说明该处较东侧同纬度地区气压低;依据右图显示有地形因素,同时东侧有东非高原分布,所以东侧地势要高于此处的平原和低矮高原,故可能是因为阳坡的缘故。 答案:1.A2.D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4.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第3题,先根据纬度判断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再根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判断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第4题,图中M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冬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N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 答案:3.B4.B 下图为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判断其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最可能是() A.某一天气系统B.某一板块范围 C.季风区地理分布D.某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区 6.与图中甲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海陆位置B.洋流

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专题训练1

《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专题训练 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M地气温最有可能是 A.18℃B.22℃C.28℃D.32℃ 2.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差异C.地形起伏D.洋流性质 3.图示季节,影响圣地亚哥的大气环流是 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压C.盛行西风D.东南季风 4.图中西南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断裂下陷B.火山作用C.流水作用D.冰川作用 下图为“甲、乙两个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甲区域气候 A.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温和多雨B.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干旱少雨C.南北差异显著,热量差异明显D.东西差异显著,降水差异明显 6.乙区域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1 / 12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7.甲、乙两区域均 A.位于中纬度B.临印度洋C.位于东半球D.位于南半球 下表为50゜N附近欧洲西部和南美洲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8.乙地 A.位于南美洲沿海B.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气温的年较差大D.以热带种植园业为主 9.夏季,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小B.乙地白昼时间长 C.甲地沿岸有寒流流经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读世界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0.该气候类型()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7月炎热干燥,1月温和多雨 C.成因是海陆的热力差异D.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1.相比较而言,乙地区最热月均温低于甲地区约5~10℃左右,导致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A.洋流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地形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下图为智利I至Ⅻ各地区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1高考地理北京版一轮复习精练:专题3 第2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考查点 大气环流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 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 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 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Ⅱ2018北京文综,7,4分 考查根据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 判断此时所处节气 ★★☆ 气候类型、特 征及变化Ⅲ 2019北京文综,3,4分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 ★★★2014北京文综,41(1),10分考查气候对环境的影响 2013北京文综,36(2),8分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 分析解读本讲知识难度较大,是学习自然地理的基础,高考命题多以区域图和其他地理要素(如气候资料、地形、河流等)叠加呈现,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的能力要求较高。近五年对该知识点的考查逐渐由单独考查变为综合考查,选择和综合题并重,分值4-12分。复习中要加强对地理规律、原理的探究和应用。 【真题探秘】

破考点练考向 【考点集训】 考点一大气环流 读“雅鲁藏布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两题。 1.(2019北京大兴一模,6)图示区域() A.地处亚热带,河流不结冰 B.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C.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低 D.大气削弱作用弱,光照强 答案D 2.(2019北京大兴一模,7)图示南部地区种植业条件优于北部地区,主要体现在() A.地热充足,一年两熟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海拔较低,积温较高 D.水源充足,雨热同期 答案C 2019年1月,“超级寒潮”席卷了美国东、西部,专家指出这与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性大型涡旋)的波动有关。下图为极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2019北京朝阳一模,5)图中极涡() A.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B.决定了寒带的范围 C.中心气压为冷性低气压 D.为近地面带来大量水汽 答案C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吴煜乐 课程标准 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不同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和各类气候类型的特征。 理解亚洲东部季风环流形成的季风气候及其特征。 理解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及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气候类型的划分,知道和会描述各类气候类型的特征。 学生通过分析季风环流形成的高低压中心的性质,掌握季风气候的特征。 学生通过对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性质的分析,总结其控制或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自然要素形成和分布遵循一定规律。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前面的复习过程我们掌握了三圈环流的形成,请同学回忆在近地面全球形成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课堂绘图)。同时我们知道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近地面形成的高低压中心打破了成带状分布的气压带。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候类型的划分 地球表面存在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请同学回忆有哪些类型?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不同的气候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首先根据热量条件来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地球表面有哪一些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我们如何来形容热带的热量状况?全年高温,一年中长夏无冬。所以我们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即最冷的哪个月的均温大于等于15摄氏度,为热带地区;亚热带即最冷的月在0度到15;温带与亚热带的差别是最冷月小于0摄氏度。而寒带地区,全年皆冬,所以我们认为全年最热月的均温也很低(小于10度),为寒带地区。(见幻灯) 1.温度带的划分 >15oC 0oC—15oC < 0oC 热带亚热带温带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10oC寒带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