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PC生产工艺控制的介绍

FPC生产工艺控制的介绍

FPC生产工艺控制的介绍
FPC生产工艺控制的介绍

撓性印制板的生產工藝控制簡介

第一章工艺审查和准备

第一节工艺審查

工艺审查是针对设计所提供的原始资料,根据有关的"设计规范"及有关标准,

结合生产实际,对设计部位所提供的制造印制电路板有关设计资料进行工艺性审

查。工艺审查的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资料是否完整(包括:软盘、执行的技术标准等);

2. 调出软盘资料,进行工艺性检查,其中应包括电路图形、阻焊图形、

钻孔图形、数字图形、电测图形及有关的设计资料等;

3. 对工艺要求是否可行、可制造、可电测、可维护等。

第二节工艺准备

工艺准备是在根据设计的有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前的工艺准备。

工艺应按照工艺程序进行科学的编制,其主要内容应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制定工艺程序,要合理、要准确、易懂可行;

2. 在首道工序中,应注明底片的正反面、焊接面及元件面、并且进行编号

或标志;

3. 在钻孔工序中,应注明孔径类型、孔径大小、孔径数量;

4. 在进行孔化时,要注明对沉铜层的技术要求及背光检测或测定;

5. 孔后进行电镀时,要注明初始电流大小及回原正常电流大小的工艺方法;

6. 在图形转移时,要注明底片的药膜面与光致抗蚀膜的正确接触及曝光条件

的测试条件确定后,再进行曝光;

7. 曝光后的半成品要放置一定的时间再去进行显影;

8. 图形电镀加厚时,要严格的对表面露铜部位进行清洁和检查;镀铜厚度

及其它工艺参数如电流密度、槽液温度等;

9. 进行电镀抗蚀金属-锡铅合金时,要注明镀层厚度;

10. 蚀刻时要进行首件试验,条件确定后再进行蚀刻,蚀刻后必须中和处理;

11. 在进行多层板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内层图形的检查或AOI检查,合格后再转入下道工序;

12. 在进行层压时,应注明工艺条件;

13. 有插头镀金要求的应注明镀层厚度和镀覆部位;

14. 如进行热风整平时,要注明工艺参数及镀层退除应注意的事项;

15. 成型时,要注明工艺要求和尺寸要求;

16. 在关键工序中,要明确检验项目及电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第二章原图审查、修改与光绘

第一节原图审查和修改

原图是指设计通过电路辅助设计系统(CAD)以软盘的格式,提供给制造厂商并按照所提供电路设计数据和图形制造成所需要的印制电路板产品。要达到设计所要求的技术指标,必须按照"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对原图的各种图形尺寸与孔径进行工艺性审查。

(一)审查的项目

1,导线宽度与间距;导线的公差范围;

2,孔径尺寸和种类、数量;

3,焊盘尺寸与导线连接处的状态;

4,导线的走向是否合理;

5,基板的厚度(如是多层板还要审查内层基板的厚度等);

6,设计所提技术可行性、可制造性、可测试性等。

(二)修改项目

1,基准设置是否正确;

2,导通孔的公差设置时,根据生产需要需要增加0.10毫米;

3,将接地区的铜箔的实心面应改成交叉网状;

4,为确保导线精度,将原有导线宽度根据蚀到比增加(对负相图形而言)或缩小(对正相图形而言);

5,图形的正反面要明确,注明焊接面、元件面;对多层图形要注明层数;

6,有阻抗特性要求的导线应注明;

7,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圆角、倒角;

8,特别要注意机械加工兰图和照相(或光绘底片)底片应有相同一致的参考基准;

9,为减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尽量将相差不大的孔径合并,以减少孔径种类过多;

10,在布线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设计较大直径的连接盘,增大钻孔孔径;

12,为确保阻焊层质量,在制作阻焊图时,设计比钻孔孔径大的阻焊图形。

第二节光绘工艺

原图通过CAD/CAM系统制作成为图形转移的底片。该工序是制造印制电路板关键技术之一.必须严格的控制片基质量,使其成为可靠的光具,才能准确的完成图形转移目的。目前广泛采用的CAM系统中有激光光绘机来完成此项作业。

(一)审查项目

1,片基的选择:通常选择热膨胀系数较小的175微米的厚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基;

2,对片基的基本要求:平整、无划伤、无折痕;

3,底片存放环境条件及使用周期是否恰当;

4,作业环境条件要求:温度为20-27°C、相对湿度为40-70%RH;对于精度要求高的底片,作业环境湿度为55-60%RH.

(二)底片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1,经光绘的底片是否符合原图技术要求;

2,制作的电路图形应准确、无失真现象;

3,黑白强度比大即黑白反差大;

4,导线齐整、无变形;

5,经过拼版的较大的底片图形无变形或失真现象;

6,导线及其它部位的黑度均匀一致;

7,黑的部位无针孔、缺口、无毛边等缺陷;

8,透明部位无黑点及其它多余物;

第三章基材的准备

第一节基材的选择

基材的选择就是根据工艺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对库存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并符合质量标准及设计要求。在这方面要做好下列工作:

1,基材的牌号、批次要搞清;

2,基材的厚度要准确无误;

3,基材的铜箔表面无划伤、压痕或其它多余物;

4,特别是制作多层板时,内外层的材料厚度(包括半固化片)、铜箔的厚度要搞清;

5,对所采用的基材要编号。

第二节下料注意事项

1,基材下料时首先要看工艺文件;

2,采用拼版时,基材的备料首先要计算准确,使整板损失最小;

3,下料时要按基材的纤维方向剪切

4,下料时要垫纸以免损坏基材表面;

5,下料的基材要打号;

6,在进行多品种生产时,所需基材的下料,要有极为明显的标记,决不能混批或混

料及混放。

第四章数控钻孔

第一节编程

根据CAD/CAM系统所提供的设计资料(包括钻孔图、兰图或钻孔底片等),进行编程。要达到准确无误的进行编程,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编程程序通常在实际生产中采用两种工艺方法,原则应根据设备性能要求而定;

2,采用设计部门提供的软盘进行自动编程,但首先要确定原点位置(特别在多层板

钻孔);

3,采用钻孔底片或电路图形底片进行手工编程,但必须将各种类型的孔径进行合并同类项,确保换一次钻头钻完孔;

4,编程时要注意放大部位孔与实物孔对准位置(特别是手工编程时);

5,特别是采用手工编程工艺方法,必须将底版固定在机床的平台上并覆平整;

6,编程完工后,必须制作样板并与底片对准,在透图台上进行检查。

第二节数控钻孔

数控钻孔是根据计算机所提供的数据按照人为规定进行钻孔。在进行钻孔时,必须严格地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如果采用底片进行编程时,要对底片孔位置进行标注(最好用红兰笔),以便于进行核查。

(一)准备作业

1,根据基板的厚度进行叠层(通常采用1.6毫米厚基板)叠层数为三块;

2,按照工艺文件要求,将冲好定位孔的盖板、基板、按顺序进行放置,并固定在机床上规定的部位,再用胶带格四边固定,以免移动。

3,按照工艺要求找原点,以确保所钻孔精度要求,然后进行自动钻孔;

4,在使用钻头时要检查直径数据、避免搞错;

5,对所钻孔径大小、数量应做到心里有数;

6,确定工艺参数如:转速、进刀量、切削速度等;

7,在进行钻孔前,应将机床进行运转一段时间,再进行正式钻孔作业。

(二)检查项目

要确保后续工序的产品质量,就必须将钻好孔的基板进行检查,其中项目有以下:

1,毛刺、测试孔径、孔偏、多孔、孔变形、堵孔、未贯通、断钻头等;

2,孔径种类、孔径数量、孔径大小进行检查;

3,最好采用胶片进行验证,易发现有否缺陷;

4,根据印制电路板的精度要求,进行X-RAY检查以便观察孔位对准度,即外层与内层孔(特别对多层板的钻孔)是否对准;

5,采用检孔镜对孔内状态进行抽查;

6,对基板表面进行检查;

7,通常检查漏钻孔或未贯通孔采用在底照射光下,将重氮片覆盖在基板表面上,如发现重氮片上有焊盘的位置因无孔而不透光。而检查多钻孔、错位孔时,将重氮片覆盖在基板表面上,如果发现重氮片上没有焊盘的位置透光,就可检查出存在的缺陷。

8,检查偏孔、错位孔就可以采用底片检查,这时重氮片上焊盘与基板上的孔无法对准。

第五章孔金属化工艺

孔金属化工艺过程是印制电路板制造中最关键的一个工序。为此,就必须对基板的铜表面与孔内表面状态进行认真的检查。

(一)检查项目

1,表面状态是否良好。无划伤、无压痕、无针孔、无油污等;

2,检查孔内表面状态应保持均匀呈微粗糙,无毛刺、无螺旋装、无切屑留物等;

3,沉铜液的化学分析,确定补加量;

4,将化学沉铜液进行循环处理,保持溶液的化学成份的均匀性;

5,随时监测溶液内温度,保持在工艺范围以内变化。

(二)孔金属化质量控制

1,沉铜液的质量和工艺参数的确定及控制范围并做好记录;

2,孔化前的前处理溶液的监控及处理质量状态分析;

3,确保沉铜的高质量,应建议采用搅拌(振动)加循环过滤工艺方法;

4,严格控制化学沉铜过程工艺参数的监控(包括PH、温度、时间、溶液主要成份);

5,采用背光试验工艺方法检查,参考透光程度图像(分为10级),来判定沉铜效果和沉铜层质量;

6.经加厚镀铜后,应按工艺要求作金相剖切试验。

第三节孔金属化

金属化工艺是印制电路板制造技术中最为重要的工序之一。最普遍采用的是沉薄铜工艺方法。在这里如何去控制它,有如下几个方面:

1,最有效的沉铜方法是采用挂兰并倾斜30°角,并且基板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

2,要保持溶液的洁净程度,必须进行过滤;

3,严格控制对沉铜质量有极大影响作用的溶液温度,最好采用水套式冷却装置系统;

4,经清洗的基板必须立即将孔内的水份采用热风吹干。

第六章图形电镀抗蚀金属-锡铅合金

第一节镀前准备和电镀处理

图形电镀抗蚀金属-锡铅合金镀层的主要目的作为蚀刻时保护基体铜镀层。但必须严格控制镀层厚度,以保证蚀刻过程能有效地保护基体金属。

(一)检查项目

1,检查孔金属化内壁镀层是否完整、有无空洞、缺金属铜等缺陷;

2,检查露铜的表面加厚镀铜层表面是否均匀、有无结瘤、有无砂粒状等;

3,检查镀液的化学成份是否在工艺规定范围以内;

4,核对镀覆面积计算数值,再加上根据实生产的经验所获得的数值或%比,最后确定电流数值;

5,检查上道工序所提供的工艺文件,按照工艺要求来确定电镀工艺参数;

6,检查槽的导电部位的连接的可靠性及导电部位的表面状态,应处在完好;

7,镀前处理溶液的分析和调整参考资料即分析单;

8,确定装挂部位和夹具的准备。

(二)镀层质量控制

1,准确的计算镀覆面积和参考实际生产过程对电流的影响,正确的确定电流所需数值,掌握电镀过程电流的变化,确保电镀工艺参数稳定性;

2,在未进行电镀前,首先采用调试板进行试镀,致使槽液处在激活状态;

3,确定总电流流动方向,再确定挂板的先后秩序,原则上应采用由远到近;确保电流对任何表面分布均匀性;

4,确保孔内镀层的均匀性和镀层厚度的一致性,除采用搅拌过滤的工艺措施外,还需采用冲击电流;

5,经常监控电镀过程中电流的变化,确保电流数值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检测孔镀层厚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第二节镀锡铅合金工艺

图形电镀锡铅合金镀层对于印制电路板来说,该工序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序之一。所以说它重要是由于后续的蚀刻工艺,对电路图形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确保锡铅合金镀层的高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控制溶液成份,特别是添加剂的含量和锡铅比例;

2,通过机械搅拌使溶液保持匀衡外,下槽后还必须采用人工摆动以使孔内的气泡很快的溢出,确保孔内镀层均匀;

3,采用冲击电流使孔内很快地镀上一层锡铅合金层,再恢复到正常所需要的电流;

4,镀到5分钟时,需取出来观察孔内镀层状态;

5,按照总电流流动的方向,如果单槽作业需要按输入总电流的相反方向挂板。

第七章锡铅合金镀层的退除

如采用热风整平工艺,就必须将抗蚀金属层退除,才能获得高质量的高可焊性能的锡铅合金层。

(一)检查项目

1,检查膜层退除是否干净,特别是金属化孔内是否有残留的膜。如有必须清理干净;2,检查表面与孔内壁金属应呈现金属光泽,无黑点斑、残留的锡铅层等缺陷;

3,退除锡铅合金镀层前,必须将表面产生的黑膜除去,呈现金属光泽;

(二)退除质量的控制

1,严格按照工艺规定的工艺参数实行监控;

2,经常观察锡铅合金镀层的退除情况;

3,根据基板的几何尺寸,严格控制浸入和提出时间;

4,基板铜表面与孔内铜表面锡铅合金镀层经退除后,必须进行彻底使用温水清洗,以避免发生翘曲变形;

5,加工过程中必须进行认真的检查。

第三节退除工艺

对采用热风整平工艺半成品而言,退除锡铅合金镀层的质量优劣决定热风整平的质量的高低。所以,要严格的按照工艺规定进行加工。为确保退除质量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按照工艺规定调配退除液,并进行分析;

2,这确保安全作业,必须采用水套加温,特别大批量退除时,要确保温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退除过程会大量消耗溶液内的化学成份,必须随时按照一定的数量进行补充;

4,在抽风的部位进行退除处理;

5,经退除干净的基板必须认真进行检查,特别孔。

第八章热风整平工艺

第一节工艺准备和处理

热风整平工艺主要目的是使印制电路板表面焊盘与孔内浸入所需焊料,为电装提供可靠的焊接性能。

(一)检查项目

1,检查阻焊膜质量,确保孔内与表面焊盘无多余的残留阻焊膜;

2,检查有插头镀金部位与阻焊膜是否露有金属铜,因保证无接缝,阻焊膜掩盖镀金极很小部分;

3,确定热风整平工艺参数并进行调整;

4,检查处理溶液的是否符合工艺标准,成份不足时应立即进行分析调整;

5,检查焊锅焊料成分是否符合60/40(锡/铅比例),并分析含铜杂质量;

6,检查助焊剂的酸度是否在工艺规定的范围以内;

(二)热风整平焊料层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热风整平工艺参数,确保工艺参数的在整个处理过程的稳定性;

2,极时做到清理表面氧化残渣,保持焊料表面清亮;

3,根据印制电路板的几何尺寸,设定浸入和提出时间;

4,在涂覆助焊剂时,整个基板表面要涂均匀一致,不能有漏涂现象;

5,在施工过程中要时刻观察热风整平表面与孔内壁焊料层质量;

6,完工的基板要进行自然冷却,决不能采取急骤冷却的办法,以防基权翘曲。

第二节热风整平工艺

热风整平工艺在印制电路板制造中显得更为重要。它是确保电装质量的基础。为此在施

工中,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热风整平前,要确保表面与孔内干净,并保证孔内无水份;

2,涂覆助焊剂时,要确保助焊剂涂覆要均匀,不能有未涂覆部分,特别是孔内;

3,装置夹具的部位,如是气动夹就必须保持垂直状态;如采用挂吊就必须选择位置在基板的中心位置;

4,要绝对保持基板在装挂的位置决不能摆动或漂移;

5,经过热风整平的基板必须保持自然冷却,避免急骤冷却。

第九章加厚镀铜

第一节镀前准备和电镀处理

加厚镀铜主要目的是保证孔内有足够厚的铜镀层,确保电阻值在工艺要求的范围以内。作为插装件是固定位置及确保连接强度;作为表面封装的器件,有些孔只作为导通孔,起到两面导电的作用。

(一)检查项目

1,主要检查孔金属化质量状态,应保证孔内无多余物、毛刺、黑孔、孔洞等;

2,检查基板表面是否有污物及其它多余物;

3,检查基板的编号、图号、工艺文件及工艺说明;

4,搞清装挂部位、装挂要求及镀槽所能承受的镀覆面积;

5,镀覆面积、工艺参数要明确、保证电镀工艺参数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6,导电部位的清理和准备、先通电处理使溶液呈现激活状态;

7,认定槽液成份是否合格、极板表面积状态;如采用栏装球形阳极,还必须检查消耗情况;8,检查接触部位的牢固情况及电压、电流波动范围。

(二)加厚镀铜质量的控制

1,准确的计算镀覆面积和参考实际生产过程对电流的影响,正确的确定电流所需数值,掌握电镀过程电流的变化,确保电镀工艺参数稳定性;

2,在未进行电镀前,首先采用调试板进行试镀,致使槽液处在激活状态;

3,确定总电流流动方向,再确定挂板的先后秩序,原则上应采用由远到近;确保电流对任何表面分布的均匀性;

4,确保孔内镀层的均匀性和镀层厚度的一致性,除采用搅拌过滤的工艺措施外,还需采用冲击电流;

5,经常监控电镀过程中电流的变化,确保电流数值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检测孔镀铜层厚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第二节镀铜工艺

在加厚镀铜工艺过程中,必须经常性的对工艺参数进行监控,往往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

不必要的损失。要做好加厚镀铜工序,就必须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根据计算机计算的面积数值,结合生产实际积累的经验常数,增加一定的数值;

2,根据计算的电流数值,为确保孔内镀层的完整性,就必须在原有电流量的数值上增加一定数值即冲击电流,然后在短的时间内回至原有数值;

3,基板电镀达到5分钟时,取出基板观察表面与孔内壁的铜层是否完整,全部孔内呈金属光泽为佳;

4,基板与基板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5,当加厚镀铜达到所需要的电镀时间时,在取出基板期间,要保持一定的电流数量,确保

后续基板表面与孔内不会产生发黑或发暗;

第十章成型工艺

第一节机械加工艺

机械加工是印制电路板制造中最后一道制造工序,也必须高度重视。在施工过程中,也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阅读工艺文件,明确基板几何尺寸与公差的技术要求:

2,严格按照工艺规定,进行批生产前,首先进行试加工即首件检验制,这样做的目的是以防或避免造成产品超差或报废;

3,根据基板精度要求,可采用单块或多块垒层加工;

4,在基板固定机床后机械加工前,必须精确的找好基准面,经核对无误后再进行铣加工;5,每加工完一批后,都要认真地检查基板的所有尺寸与公差,做到心中有数;

6,加工时要特注意保证基板表面质量。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次:_B—1.0— 分发号:______________ 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 2018-01-02 发布2018-01-02 实施

目次

目次. (1)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3)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职责与权限 (3) 4 工作程序 (3)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3)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3)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3) 4.4 产品生产关键过程的控制. (4) 4.5 标识 (4) 4.6 不合格品控制 (4) 4.7 记录控制 (4) 4.8 更改控制 (5) 4.9 防护控制 (5) 5 记录 (5)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按Q/XX QF01-2018《质量手册》7.5.6关键过程要求规定,识别关键过程,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程序文件。实施和保持本程序,确保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关键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所有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关键过程的识别与控制。 3 职责与权限 3.1 技术中心是关键控制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对生产产品关键过程进行识别、控制,负责: a) 编制机械加工关键过程明细表; b) 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c) 对关键工序工艺文件进行工艺评审; d) 对关键工序在加工时进行技术跟踪,对首件进行工艺、工装验证。 3.2 生产制造中心负责:在关键工序首件加工时,通知工艺人员进行工序验证,并参与验证工 作。 3.3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编制检验规程,对关键过程实施严格的监控和检 验。按评审后的工艺文件、相关标准、产品图纸组织生产,进行过程控制。 4 工作程序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和加工难度大、质量部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工序;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过程,并在相应的设计文件上做标识。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4.3.1 对关键过程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必须严格审查,在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中应作为重点内 容。关键过程的评审,不必单独安排,可结合其他质量评审实施: a) 设计文件上确定关键过程(特性)的评审,可结合设计评审进行;

建筑工程关键工序控制要点及措施

建筑工程重点监控要点及预控

1.土方工程 .1.1 槽底部要平整:常见通病是基底不清理有浮土等,或基底为萝卜坑,致使地基造成应力集中,降低地基的承载能力。补救措施是进行二次清理。 .1.2 开挖断面验收 为实测项目,验评标准规定允许偏差值是-0,即底部宽度、长度不得小于设计基础底边尺寸。对于基槽上限验评标准没做规定;考虑施工方便,基槽底部宽度应为设计基底宽度、工作面宽度与四周支撑宽度之和。四周支撑一般每边宽100mm,工作面宽度,基础设垫层为50mm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每边为300mm,在保证满足三个宽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基槽开挖宽度。实际验收要先用经纬仪重新复核中心线,基槽断面尺寸,要从轴线向两边量。 1.3 开挖标高验收 为实测项目,验评标准规定允许偏差值为+0mm,-50mm,验收以水准控制点为标准,用水准仪直接检查,验收实际开挖工程量;验收中应结合检查基底是否平整。 .1.4 地基复查记录

基槽开挖好后,应对地基土进行全面、详细、审慎的检验,要对照设计或地质资料复核土层分布情况和走向,复核地耐力,要观察砂石粒径是否与地质报告描述一致、有否局部过松,要沿基底行走一周,分析土层走向和土质变化,判断基底是否到原土。 1.5 基槽隐蔽工程记录(验槽记录) 要全面记录基槽施工检查情况,包括平面位置、开挖断面尺寸、基底标高、边坡坡度、地耐力复查结论,基槽底下异常地质处理施工情况、设计变更或扰动老土基底处理情况、排水降水施工措施等。 1.6 回填土控制及验收 土方施工中回填质量往往被忽视,轻则造成室内管沟积水、室内地面、室外散水空鼓下沉,台阶沉陷开裂;重则可能回填土挤动墙体,回填土透水使基础耐久性减弱或引起地基下沉,甚至地基结构迅速破坏导致建筑物结构下沉、开裂以致破坏,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回填的质量要按图纸设计要求。 a)回填土质要求 回填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表层以下可采用基槽开挖原土进行回填。不得采用有机质含量大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

第九章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桩基、主体、装饰等监理预控方案 ▲水电安装施工监理预控方案 ▲暖通工程监理预控方案 ▲消防工程监理预控方案 第一节桩基、主体、装饰工程施工 常见问题及预控措施 为确保本工程建设质量,作为监理人员应将如何精心监理、根治工程的质量通病看作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在建设监理活动中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确保施工质量。本细则列举了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监控措施。 (一)、沉管灌注桩的监理方案 按照前面的分析,本工程桩基应采用沉管灌注桩,直径为377mm。根据我们大量的监理经验总结和对当地地质的仔细分析,我们认为重点控制桩的定位、垂直度、桩长、贯入度控制、沉渣厚度、砼灌注等方面,我方提出如下监理方案。 页脚内容1

1、沉管灌注桩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1)对总包及分包单位质保体系组织审查 (A)、人员 为保证施工质量,现场项目管理班子必须配套,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安全员。现场操作人员工程要齐全,桩机操作员、钢筋工、砼工、班组长均持证上岗。 (B)、设备 为保证施工质量,必须配备的设备须到场,桩机应具备当地的许可证,设备性能满足工程要求及安全使用,砼搅拌机应具有讲题设备及备用搅拌机、电焊机,应配有确定桩位的经纬仪。 (C)、施工方案 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由施工单位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包括场地、地质、桩长等,要有保证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及异常情况的应急措施,还应有安全管理办法。 (2)工程材料监理 (A)、所有建筑材料的规格品种和性能必须满足设计技术要求和国家质量标准的要求。钢材及水泥必须有质保单及现场帛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由主管部门批准的检测单位出具,散装水泥按批次进行抽样检验,钢筋搭接焊200个焊点为一批试焊送检。 (B)、砼浇捣 ①、试桩前砼级配应通过试验合格,施工过程中每台班做砼试块一组。 页脚内容2

建筑工程关键工序控制要点及措施

控预及点要控监点重程工 筑建 1.土方工程 .1.1槽底部要平整:常见通病是基底不清理有浮土等,或基底为萝卜坑,致使地基造成应力集中,降低地基的承载能力。补救措施是进行二次清理。 .1.2开挖断面验收 为实测项目,验评标准规定允许偏差值是-0,即底部宽度、长度不得小于设计基础底边尺寸。对于基槽上限验评标准没做规定;考虑施工方便,基槽底部宽度应为设计基底宽度、工作面宽度与四周支撑宽度之和。四周支撑一般每边宽100mm,工作面宽度,基础设垫层为50mm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每边为300mm,在保证满足三个宽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基槽开挖宽度。实际验收要先用经纬仪重新复核中心线,基槽断面尺寸,要从轴线向两边量。 1.3开挖标高验收 为实测项目,验评标准规定允许偏差值为+0mm,-50mm,验收以水准控制点为标准,用水准仪直接检查,验收实际开挖工程量;验收中应结合检查基底是否平整。.1.4地基复查记录 基槽开挖好后,应对地基土进行全面、详细、审慎的检验,要对照设计或地质资料复核土层分布情况和走向,复核地耐力,要观察砂石粒径是否与地质报告描述一致、有否局部过松,要沿基底行走一周,分析土层走向和土质变化,判断基底是否到原土。 1.5基槽隐蔽工程记录(验槽记录) 要全面记录基槽施工检查情况,包括平面位置、开挖断面尺寸、基底标高、边坡坡度、地耐力复查结论,基槽底下异常地质处理施工情况、设计变更或扰动老土基底处理情况、排水降水施工措施等。 1.6回填土控制及验收 土方施工中回填质量往往被忽视,轻则造成室内管沟积水、室内地面、室外散水

空鼓下沉,台阶沉陷开裂;重则可能回填土挤动墙体,回填土透水使基础耐久性减弱或引起地基下沉,甚至地基结构迅速破坏导致建筑物结构下沉、开裂以致破坏,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回填的质量要按图纸设计要求。. a)回填土质要求 回填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表层以下可采用基槽开挖原土进行回填。不得采用有机质含量大于6%的土、石膏或水溶性硫酸盐含量大于2%的土、膨胀土、淤泥质土、冻结土等。回填土的干土颗粒不应较大,较多,否则受水浸湿,沉陷大。回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如采用不同土料填筑时,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置于下层。不宜将各种土混在一起使用。 b)基槽清理 回填前应将基槽中的木屑、建筑垃圾、松土等杂物清理干净,排除积水并防止地面水流入。 c)基础保护 回填应在基础具有一定强度下进行,并在两侧同时夯填,高差不应超过300mm,以免挤动基础造成基础松散和轴线位移,影响基础结构受力性能。如遇暖气沟或室外回填土高差较大的外墙等单侧夯填土时,应将不回填一侧同步加侧支撑。d)夯填要求 回填要求分层夯实,采用动力打夯机械,虚铺厚度不大于300mm,每层压实遍数,采用平碾时为6—8遍,采用蛙式打夯机为3—4遍。人工夯实不大于200mm,夯打要求一夯压半夯,每层夯打3—4遍。采用碎石类土或爆破石渣作回填石料时,为保证夯实,最大粒径不得超过铺填厚度的2/3。 2. 砌体工程 1.砌体施工 a)加强对砌筑砂浆拌和的检查 1)应督促、检查承包单位根据审定的砂浆配合比进行生产,计量要准确。塑化材料的掺量对水泥混合砂浆强度影响很大,计量时一定要加以特别注意。. 2)督促承包单位使用机械拌和砂浆。拌和时应注意投料顺序,保证块状的塑化材料能拌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5min,掺用微沫剂时,应适当延长。 3)检查、测定拌出砂浆的质量。砂浆的稠度应满足不同种类砌体的具体要求;保水性要好,分层度不宜大于2厘米;发现砂浆和易性差,容易产生沉淀、泌水现象时,应仔细分析原因。 b)砂浆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其离析。搅出的砂浆应及时使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拌成后,分别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如气温超过30℃,相应缩短1h。灰槽中的砂浆应及时清理干净,隔日的砂浆不能再使用。c)检查砌砖的现场准备工作 1)检查和审核承包单位测设的墙体平面尺寸和标高,以及皮数杆设立情况; 2)检查基底的清理情况,砂浆、杂物等要清理干净。基底若为垫层或砖砌体,应事先浇水湿润。 3)特别要核对门口、窗口等与砖缝的对应情况。 4)烧结普通砖砖在砌筑前一天就应浇水湿润,砖含水率控制在10%--15%,严禁干砖上墙;加气混凝土砌块可不用浇水,天气炎热条件下可喷水湿润; 5)检查施工单位砌体施工质量、安全技术交底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d)砌筑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加强巡视

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1.1.1 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各子系统工程均列出“关键工序”、“关键质量控制点”,并报工程监理确认,在工程实施中及时跟踪检验,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进行严格控制。 1.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我公司获得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完整《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要求与措施。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执行,保证工程达到国家合格验收标准,为达到上述的目标,具体的工程质量确保措施如下: 1.2.1 施工图的设计评审查 施工图是保证工程顺利如期完成和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建议由业主组织,我方和相关设计单位先对智能化系统图纸深化设计并和其它相关专业进行设计审查和协调。 参加人员: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经理、现场项目负责人、主要施工安装人员、设计单位甲方代表、监理单位。 评审内容:图纸技术文件完整性,设计选型器材是否合理,性价比是否最优,是否便于施工,是否能保证工程质量,能否保证施工安全,自身的装备及技术能力是否适合设计要求。 会审结论:确定是否修改设计或制定修改方案,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审查施工图纸应有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建议解决办法。 1.2.2 技术交底 参加工程的施工安装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在施工前对该工程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进行技术交底。 各专业技术人员对分部、分项工程向参加施工管理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 ?工程概况、工程特点、施工特点、进度计划的原则安排; ?施工程序及工序穿插的安排;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

主要的安全措施及要求。 1.2.3 工程质量自检和互检 为保证自检、互检的有效工作,应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安装人员明确设计,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有关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对施工安装人员进行检查量测方法等有关基础知识培训; 对施工安装人员进行质量意识、质量要求的教育。 自检和互检应做到的质量保证: 施工安装人员应根据质量检验计划,按时按确定项目内容进行检查; 自检和互检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之一,施工安装人员应认真填写相应的自检记录,记录人和项目经理应分别在记录上签字; 专业检查人员应定期复核自检互检记录。 1.2.4 专业质量检查 专业质量检查是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各环节内容的操作所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 专业质量检查应按定期检查和巡回检查形式进行: 定期检查: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根据质量检验或确定的重点,进行固定式核查确认和把关。 巡回检查: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不定时,不定点根据工序稳定状况采取有目标的机动检查。巡回检查的重点为: 从质量信息分析表面质量不稳定的工序。 工程的重要部位关键环节或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 技术操作不熟练的新工人或质量不稳定,质量问题较多的施工安装人员所在的工序。 外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对工程质量有明显作用的工序。 专业质量检查的质量保证要求: 专检人员应提前熟悉检查对象的设计要求,判定合格的标准及检查程度; 对自检记录进行检查,检查后提出判定意见,对符合要求应予以签字确认; 对工序质量出现异常时,可作出暂停施工的决定,必要时可填写不合格报告;

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节隧道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集中专家编制科学、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及一系列先进手段、先进工艺,保证隧道工程质量优良。 (一)认真操作,保证测量准确 采用电脑全站仪、精密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断面仪和收敛仪等精测仪器,确保围岩监控测量信息准确、及时地反馈用以指导施工;确保隧道中线、标高和结构尺寸正确。 (二)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保证开挖质量 1、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破器材进行钻爆设计,审定批准后,据此严格施工。并根据爆破效果,及时调整有关参数。采用微震光面爆破,非电起爆技术,使硬岩、中硬岩、软岩残眼率分别达到90%、80%、60%以上,比规范分别提高十个百分点。越是软岩地段,越是要搞好光面爆破。 2、采用断面仪快速、准确测量洞室开挖轮廓线,数据及时反馈到施工中,提高开挖质量。 3、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岗位责任制,确保隧道开挖轮廓线平顺,线性超挖控制在10cm以内,无欠挖现象。 (三)一丝不苟,保证施工支护质量 本合同段的隧道工程施工支护设计采用素喷、网喷、钢筋网和系统锚杆,并视围岩情况相应采用了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超前预支护

辅助措施和钢架加强支护。无论哪种支护方式,施工时:一是初期支护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施工顺序紧随开挖,及时施作,以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二要喷射砼与围岩、钢件之间密实无隙,融为一体,消灭空洞现象;三要保证支护的厚度且大面平整,这对复合衬砌结构消灭初期支护与岩面之间、与防水板之间不密贴的质量通病打下基础,也是实施新奥法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二次衬砌,除不良地质地段要紧跟外,对于较好的围岩,开挖面与二衬间的距离不得超过200m。 1、超前预支护是保证隧道软弱围岩地段施工质量、安全的关键之一,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进行施工。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环向布置间距、孔位偏差不得大于5cm;?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外插角范围,可根据地质情况科学进行调整,必须报请批准方可进行;?注浆施工应有效止浆,防止漏浆。超前灌浆锚杆采用孔口止浆塞止浆,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用喷砼封闭岩面;?注浆采用注浆压力控制,注浆压力控制采用逐级升压法;?必须在注浆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后,方准进入下步工序施工。 2、系统锚杆的材质、密度、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浆液饱满。锚杆钻孔保持直线,并与所在部位的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锚杆安装前,除去油污锈蚀并将钻孔吹洗干净;所有锚杆必须安装垫板,当锚杆不垂直岩面时可用垫片调整,使垫板与岩面密贴。锚杆安装后外露长度不得超过10cm。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得低于设计要求,每300根抽样一组进行抗拔试验,每组不少于3根。 3、钢筋网不得扎制成片,必须单根现场绑扎或焊接,起伏铺设

关键工序管理办法

关键工序管理办法 1、目的 通过对关键工序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处于稳定的合格状态。 2、适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确定的所有关键工序控制。 3、术语 3.1 关键工序:指具有关键质量特性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或出现不合格品较多的工序。 3.2 工序质量控制点(已建成质控点):指制造现场在一定的时期和条件下,对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及影响因素等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实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保证其达到规定质量要求。 4、职责 4.1 质检科为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4.2 技术科负责关键工序的设立,并做好关键工序能力分析。 4.3 制造部负责各个关键工序设备工装的重点控制与管理。 4.4 质检科负责关键工序计量器具的重点控制与管理。 4.5 质检科负责对各关键工序的日常监督检查。 4.6 各车间做好各自关键工序的现场控制与管理,并做好日常记录及定期统计分析。 5、内容与要求 5.1 由技术科根据关键工序及其他工序现状设置必要的质控点。 5.1.1 质控点的设置原则 5.1.1.1 具有关键质量特性的工序 5.1.1.2 工艺上有特殊的要求,且对下道工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5.1.1.3 内、外部质量信息反馈中出现不合格品较多的工序 5.1.1.4 按5.1.1.1、5.1.1.2条设置的质控点应长期控制;按5.1.1.3条设置的质控点属动态控制,若连续三个月达到规定质量要求并保持稳定,可予以撤消转入正常管理。 5.1.2 质检科负责编制“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其动态管理信息应及时传递有关部门。 5.2 质控点的控制要求 5.2.1 质控点控制文件的编制 5.2.1.1 质检科负责组织编制质控点“检验指导书”。 5.2.1.2 制造部负责编制质控点“设备操作规程”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5.3.1

新建铁路哈大客运专线 TJ-1 标段 关 键 工 序 控 制 要 点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哈大客运专线瓦房店制梁场 二零零八年四月

一、本梁场的关键工序 根据桥梁预制施工工艺中各工序的施工特点,确定模型施工作业、钢筋施工作业、混凝土施工作业、预应力施工作业、箱梁横移施工作业为桥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 二、模型施工控制要点 1、钢模安装前的检查: 板面是否平整、光洁、有无凹凸变形及残余粘浆,模板接口外、端模管道孔眼应清除干净,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所有面应均匀涂刷隔离剂。 检查所有模板连接端部和底脚有无碰撞而造成不符合使用的缺陷或变形,震动器支架及模板焊缝处是否有开裂破损,如有均应及时补焊、整修合格。 检查各种预埋件是否齐全,包括锚垫板、锚垫板连接螺栓等。 检查滑移设备(包括卷扬机、滑道、钢丝绳、挂钩、液压机构等设施)是否运转正常,滑移线是否有障碍物,以确保安全,扣件是否完好、齐全,并处于待用状态。 2、外模安装 ⑴外模由底模、侧模、端模组成。底模采用槽钢[20a、I20a工钢及12mm面板分块加工而成,底模由固定块和移动块组成。侧模采用槽钢[20a、I20a工钢、8mm面板组合而成,分4m一节加工,在现场联结合格后焊接成整体安装。底侧模间用钢楔连接。端模采用[20a 槽钢、I20a工钢、8mm面板组合而成,和侧底模用螺栓连接。 ⑵底模安装:制梁台座施工完毕后即可安装底模。按照预留反拱抄平,再与制梁台座焊接。务必保证底模中线与台座中线重合,并在底模上作好中线标记。 ⑶侧模安装:侧模下缘与底模必须密贴,且用铁楔锁定,安装侧模由一端向另一端进行,一侧安装完毕后,再安装另一侧。

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以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2范围 适用于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识别、确认、标识及控制。 3 职责 设计所负责产品的特性分类。 技术处负责实施并归口管理。 各有关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及信息反馈。 质量检验处负责监督、检查。 4 工作程序 4.1关键过程控制流程

5 管理要求 5.1 特性分类 设计所按GB190-86《特性分类》对产品特性实施分类,确定产品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 1)划分特性类别的程序 a)设计所在设计评审中,需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编制“特性分析报告”(R7.9-1),并按要求进行审签; b)根据“特性分析报告”(R7.9-1)确定的产品关键特性、重要特性,按Q/6E161.07《产品图样编制规则》的规定在产品图样上标注特性分类符号,并将其内容纳入“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关键特性、重要特性明细表”,并经顾客审签。 2)特性分类的动态管理 设计所应根据产品研制情况,对产品特性分类进行动态管理,必要时重新编制“特性分析报告”(R7.9-1),其编号在原编号后增加以英文字母为序列的版本号,按要求进行审签后对产品图样上标注的特性分类符号进行调整,并对“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关键特性、重要特性明细表”进行更新。 5.2 关键过程的确定 1)技术处根据产品图样及设计所编制的“特性分析报告”,并结合产品工艺特点,将下列工序定为关键工序: a)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形成的工序; b)关键成件、重要成件的入厂验收工序; c)对产品性能有较大影响且难以直接检测的一般特性形成的工序; d)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原材料昂贵,出废品后经济损失较大的工序。 2)技术处在编制产品工艺路线(研制方案或车间分工表)后,编制“关键工序目录”(R7.9-2)和“关键工序目录卡”(R7.9-3)的同时编制关键工艺规程及关键工序控制卡片。试验室根据“关键工序目录”(R7.9-2)和“关键工序目录卡”(R7.9-3)编制关键工序控制卡片。 a)关键工序目录由技术处主管工艺员编制,产品组组长(或指定主管工艺员)校对,技术处处长审定,质量检验处会签,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并经顾客同意; b)关键工序目录的发放单位为:关键件制造的所有主制、辅助车间,生产处、外协处、生产准备处、质量管理处、质量检验处、人事劳资处、设计所、顾客; c)关键工序目录由科技信息处归档、晒蓝发放。 3)关键工序目录的更改 关键工序目录的更改审批程序同编制程序。 5.3 关键工序的标识 1)关键工艺规程须经顾客同意,封面应标记“关键件”或“重要件”字样,无工艺规程封面的由车间标记在工艺规程上关键件图号的旁边; 2)在工艺规程、检验卡片、工艺记录卡、关键工序控制卡片上关键工序号的旁边应标记“关键”字样。 5.4 工序控制 1)工艺文件 a)编制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工艺规程或操作说明书时,要规定具体的操作步骤、方法;过程设备、工艺装备的型号(或图号);规定具体的工艺参数及检验方法。 b)编制工艺规程(或操作说明书)的同时,编制工序质量控制卡,对控制的项目、内容、方法作出具体的规定。 2)机加件在关键、重要特性的加工方法确认前,技术处应对该工序能力指数(Cpk值) 进行测量,并记录“工序能力指数Cpk计算表”(R7.9-7),达到规定的要求时方能确定工艺方法。 3)关键工序工艺规程的编制、更改审批程序比一般工艺规程高一级,需经技术副总经理批准、顾客同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

第九章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 ▲桩基、主体、装饰等监理预控方案 ▲水电安装施工监理预控方案 ▲暖通工程监理预控方案 ▲消防工程监理预控方案 第一节桩基、主体、装饰工程施工 常见问题及预控措施 为确保本工程建设质量,作为监理人员应将如何精心监理、根治工程的质量通病看作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在建设监理活动中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确保施工质量。本细则列举了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监控措施。 (一)、沉管灌注桩的监理方案 按照前面的分析,本工程桩基应采用沉管灌注桩,直径为377mm。根据我们大量的监理经验总结和对当地地质的仔细分析,我们认为重点控制桩的定位、垂直度、桩长、贯入度控制、沉渣厚度、砼灌注等方面,我方提出如下监理方案。 1、沉管灌注桩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1)对总包及分包单位质保体系组织审查 (A)、人员 为保证施工质量,现场项目管理班子必须配套,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安全员。现场操作人员工程要齐全,桩机操作员、钢筋工、砼工、班组长均持证上岗。 (B)、设备 为保证施工质量,必须配备的设备须到场,桩机应具备当地的许可证,设备性能满足工程要求及安全使用,砼搅拌机应具有讲题设备及备用搅拌机、电焊机,应配有确定桩位的经纬仪。 (C)、施工方案 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由施工单位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包括场地、地质、桩长等,要有保证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及异常情况的应急措施,还应有安全管理办法。 (2)工程材料监理 (A)、所有建筑材料的规格品种和性能必须满足设计技术要求和国家质量标准的要求。钢材及水泥必须有质保单及现场帛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由主管部门批准的检测单位出具,散装水泥按批次进行抽样检验,钢筋搭接焊200个焊点为一批试焊送检。 (B)、砼浇捣

盾构法施工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盾构法施工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摘要:盾构法是暗挖隧道的专用机械在地面以下建造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本文是根据我们公司购买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并结合本人平时的工作经验,介绍在盾构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及一些正确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盾构掘进纵坡控制同步注浆管片拼装 一、前言 盾构操作的目的,主要是使盾构运动轨迹始终符合设计轴线容许偏差值范围内,达到隧道衬砌拼装在理想的位置上。 二.盾构始发阶段 要掌握好盾构掘进轴线控制,不但要能熟练地操作盾构,懂得纠偏原理、方法,还应对隧道埋置的地质情况及盾构施工时,土与盾构相互影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盾构端头井土体加固(始发)等相关质量控制 在盾构始发时,提高地基强度,防止沉陷,防止地下水突出及土砂等流入端头井内,需进行洞圈周围土体的加固和改良。常用方法有搅拌桩法、药液注入法、冻结法等。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加固和改良的效果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1)加固效果要通过在不同部位、不同深度钻心取样等手段进行验证,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2)降低地下水位。在始发期间,端头井周围地下水位要降至洞圈以下1.5—2m,要实施实 时监测,并有备用降水井和降水设备。 (3)出洞止水密封装置安装。帘布橡胶板上的安装螺栓必须齐全紧固,防翻卷装置加工牢固, 帘布橡胶板紧贴洞门,防泥水流失。 (4)始发出洞应做如下工作:①洞门凿除后,盾构机应迅速靠上洞口土体。②观察洞口有无 渗漏,如有应及时封堵(应急封堵材料及排水设备)。③盾构机土仓内不得有砼块、钢筋等,临时墙周边钢筋不得伸入盾构切削圆周内。④第一正环拼装时检查最后一负环管片的位置、真圆度等。⑤控制推进千斤顶的使用情况,防止盾构机磕头或上飘。⑥严格控制负环管片的真圆度。 2、盾构始发设备 (1)盾构机基座质量控制重点 ①位置及尺寸。基座设置前,应对洞中的实际净尺、平面位置、直径及高程进行复核,确定基座的位置和高程。盾构姿态的调整,测量基点的布置。 ②基座的加固焊接质量,导向轨的夹角,基座的防移动加固。 ③考虑设计坡度和盾构机预沉降防范措施(可将预先抬高基座20cm以内)。 ④前端应有防盾构机磕头装置。 (2)反力架 反力架由临时管片(负环管片)、反力架、调节装置等部分组成。质量控制重点: ①必须尽可能地保持负环管片的真圆度。 ②使用钢材等按设计调整正1环与竖井坑口部位的位置关系。 ③负环顶部作为运输开口时,必须用钢材加固该开口。 ④反力架的支撑中,受力混凝土的强度,要达到设计推力的要求(初始推力约在800t以内)。

关键工序、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规定

1、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关键工序、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确定原则以及质量控制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的各类产品。 2、引用文件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方案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管理规定 3、术语 3、1关键工序:形成关键特性及质量不稳定性、不合格率高、经济损失大的工序。 3、2、工序质量控制点:为保证工序处理受控状态,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必须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 4、确定原则 4、1、关键工序,由技术不按以下原则确定: A、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 B、装配难度大、质量不稳定、不合格率高、经济损失较大的工序; C、关键、重要外购物资进厂检验工序。 4、2、工序控制点确定原则 工序控制点是基于关键工序,对其需要进一步控制的质量特性实施特殊控制,技术部按照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管理规定和以下原则确定: A、关键特性(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A类); B、工艺有特殊要求、对下道工序的装配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C、质量信息反馈的不良品较多的项目或部件。 5、关键工序、工序控制点的质量控制 5、1、人员控制 5、1、1、质量控制点工序的产生、质检人员尽可能保持相对稳定,按“三定”(定工序、定人员、定设备)原则设置。 5、1、2、质量控制点工序的产生、质检人员必须经过相应工种的“应知应会”和“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考试合格,由综合部颁发“上岗合格证书”。 5、1、3、质量控制点工序的生产、质检人员应了解本工序在产品制造过程所处的重要(或特殊)地位,必须掌握本工序的技术要求,按图纸、按标准、按工艺操作,严格遵守工艺纪律。 5、2、设备、工装、计量器具的控制 5、2、1、质量控制点工序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和计量器具的精度必须符合工艺要求,量具应具备有效合格标志。 5、2、2、设备、工装、计量器具应定期检测,并根据检测情况及时进行预防性维护,确保处于合格状态。 5、3、技术文件的控制 5、3、1、技术部技术人员根据产品的工艺方案、路线,按装配工段、产品零部件代号和工序顺序,编制《关键工序及重点控制方法明细表》。 5、3、2、编制专用的关键工序卡片,列出重点的控制方法和内容,需要时编制作业指导书(包括检验作业指导书)。 5、3、3、关键工序的标注,均在技术文件工序号后标注“G”。 5、3、4、专职工艺人员(或主管工艺人员)按明细表汇总并履行责任审签。 5、4、检验的控制 5、4、1检验人员必须领会、掌握本工序的技术要求,根据作业指导书中的规定要求,做好各项检

市政工程关键工序控制培训资料

第四节主要质量控制点设置 道路工程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排水工程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第五节施工测量放线质量控制措施 工程测量控制是事前控制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工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监理工程师应将它作为保证工程质量的一种重要监控手段。本工程包含的工作内容较多,所以涉及到的测量放线工作内容也相对较多,如:道路施工测量、排水管道施工测量等,因此,施工测量工作必须引起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高度重视。 一、测量监理工作一般要求 审查承包人的测量人员的资质、配备的仪器能否达到《合同文件》、《技术规范》要求,以及测量项目、测量内容、方法、执行的技术标准和最终提供的成果资料;按不同情况,可分别采用旁站、参与测量、抽查检测、检查资料等方式实施有效的监理,通过测量记录、成果资料、监理工作的日记以及有关来往文件,施工测量的质量情况应得到全面的系统的和正确的反映。一切外业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手簿中,测量记录应项目齐全,字迹清楚。划改要正规,不得就字改字,不得随意涂改,严禁涂、擦、改。测量资料要完整,计算及成果资料均应有严格的检核,并签署完善。未经检核的成果不能交付使用。测量资料应包括外业测量的全部原始记录,内业计算(控制点平差、放样数据的计算等)以及成果资料的整理(控制点一览表及点位布置图)。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校。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校全站仪、钢尺、水准仪,必须每年一次送有关部门进行检定。 二、作业时应注意 1、晴天作业时,仪器应打伞遮阴,严禁直接镜头对向太阳。进行控制测量时,棱镜也应打伞遮阴,以免暴晒影响测量精度。

2、应避免在烟、灰、雨、雾、电及四级以上大风的不利条件下测量。 3、视线应尽量避免通过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一般要求离开高压线2-5米,测距时,对讲机应停止使用。 4、视线背景避免反光物体,在反射光束范围内不得同时出现两个反射器。 5、使用后注意清除仪器的尘埃和潮气,存放于干燥而温度变化不大的地方。 三、测量监理的工作内容 1、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前期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工作。 为了保证路线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确保施工中不发生任何差错。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把设计单位提交的全部控制桩点(平面控制点、水准点等)进行复测,施工复测的工作内容基本上与定测相同,它包括导线点、水准点等,施工复测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原有桩号的准确性,而不是重新测设,所以,经过复测,凡是与原来的成果或点位的差异在允许的范围内时,一律以原来的成果为准,不做改动。对经过多次复测确定,证明原有成果有误或点位有较大变动时,应报业主单位,经审批同意后,才能改动。施工前,为了施工方便,尚需加密导线点和水准点。复测成果及加密成果都应上报监理审核,监理应做平行检测后才能批复。 (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a.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选任测量人员;全面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b.熟悉测量设备和工具,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测量仪器设备的常规

关键工序的控制流程及技术措施

关键工序的控制流程: 线路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制定施工技术措施—测量复核—测量分坑—基础坑开挖—杆塔基础砼浇筑及埋件安装—底盘、拉线盘—拉线棒安装埋设—埋件购置制作—基础坑验收—底盘、拉线盘购置制作—拉线棒购置或制作—杆塔组装—排杆—电杆防腐—拉线制作—横担、绝缘子串、金具、拉线安装—立杆—弧垂计算及其观测标志设置—避雷线放线及连接—电杆采购运输—横担、绝缘子串、金具、钢芯铝绞线、钢绞线及附件采购—绝缘子检验试验—避雷线紧线—导线紧线—导线放线及连接—防震锤等附件安装—避雷线跳线—接地体安装及接地线连接—导线跳线连接架线流程: 导线放线—紧导线—紧避雷线—绑线—跳线—紧固—防雷器安装—装用电环—接地体施工—接地线连接 电缆敷设流程: 施工准备—土建施工—基础彩钢安装—电缆运输到货—一次设备安装—电缆敷设、电缆头制作—电缆试验核相、设备试验—上级保护调试变压器的安装流程: 开关柜安装流程: 设备开箱点件—基础制作安装或框架制作安装—电容器二次搬运—电容器安装—联线送电前的检查—送电运行验收 技术措施 . 架空线路的架设 线路架设执行标准 线路所有电气设备、材料及它们的检验装配、安装、调整、试验和接收必须符合下列中国现行的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化(-)》 《钢结构设计规范(-)》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施工工艺规程(-)》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 《高压绝缘于瓷件技术条件(-)》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 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 《用于架空电力线路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送电工程分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国家电网科〔〕号)()线路施工技术措施 )材料采购及运输为保证工程质量,本工程所用的混凝土电杆、线材绝缘子、绝缘钢芯铝绞线、钢绞线及金具和附件均在有资质的线路器材厂采购。采购的接地导体应经热镀锌处理。所有材料均根据设计图纸规定的型号、规格进行采购,具有制造厂、合格证、型号规格、质量证明文件以及检验实验报告等资料。上述材料用或载重汽车运输。材料运输至现场在监理工程师在场情况下开箱清点、检查、验收。 )关键分部位施工技术措施 严格按施工图纸、杆塔明细表及施工图设计说明的规定,按目前线路的常规方法进行施工。施工前申请会同设计单位、业主代表及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技术交底,进行装号移交并进行测量复核。 、施工测量分坑 根据施工图纸中的线路平、断面图和杆塔明细表,现场核对线路杆塔定位后,测量放出各基杆位的杆坑、拉线坑中心位置桩、基础高程控制桩,同时每坑设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规定了制造中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进行质量控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控制内容。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制造企业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 2.相关定义 关键工序 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它是主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也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严密控制、顾客经常抱怨、废品率高、与配合尺寸较密切的工序。 特殊工序 工序的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这种工序属于特殊工序。例如:SMT,焊接等。 3.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指导原则 工序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应视产品的类型、用途、用户的要求、生产条件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允许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查,检查人员与质量保证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 应从工序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或分工序)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控制方法,配备适当手段,进行工序过程的系统控制。特别工序应遵循“点结合”的原则,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应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制定明确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料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 必须使用经确认合格的模具、工装、设备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

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调整,力争实现自动控制,以减少人的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 应对工作环境(尘埃、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应加以验证。 4.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4 工艺规程必须经验证认可并符合有关标准。主要工艺参数的变更,必须经过充分试验验证或专家论证合格后,方可更改文件。 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根据不同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工艺特点,可在工序流程的必要环节设置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设立控制点的条件,控制点可按产品的质量特性、工序或设备来设置。 对控制点应进行工序质量分析和验证,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明确控制方法,并进行连续评价。控制点的工艺文件应包含质量控制的内容,如对控制的项目、内容、方法、检测频次、检查方法、记录及测定人员等做出具体规定。 工程部门应根据质量控制要求,编制原始记录表格并规定填表要求,包括让检验人员、质保人员对工艺参数和操作状况进行检查、监督、认定、签字的要求。主要原始记录表格应汇总归档,并规定制件加工档案的保存期限,以备查考。 规定并执行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定和审批程序,以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性。 制订并执行技术文件的保管、使用、更改和销毁制度(或标准)。文件更改的审批程序应与原文件的审批程序相同,重要的更改应有试验验证。 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操作、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定期考核和培训,并持有上岗操作

盾构法施工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盾构法施工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摘要:盾构法是暗挖隧道的专用机械在地面以下建造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本文是根据我们公司购买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并结合本人平时的工作经验,介绍在盾构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及一些正确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盾构掘进纵坡控制同步注浆管片拼装 一、前言 盾构操作的目的,主要是使盾构运动轨迹始终符合设计轴线容许偏差值范围内,达到隧道衬砌拼装在理想的位置上。 二.盾构始发阶段 要掌握好盾构掘进轴线控制,不但要能熟练地操作盾构,懂得纠偏原理、方法,还应对隧道埋置的地质情况及盾构施工时,土与盾构相互影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盾构端头井土体加固(始发)等相关质量控制 在盾构始发时,提高地基强度,防止沉陷,防止地下水突出及土砂等流入端头井内,需进行洞圈周围土体的加固和改良。常用方法有搅拌桩法、药液注入法、冻结法等.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加固和改良的效果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1)加固效果要通过在不同部位、不同深度钻心取样等手段进行验证,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2)降低地下水位。在始发期间,端头井周围地下水位要降至洞圈以下1.5—2m,要实施实 时监测,并有备用降水井和降水设备。 (3)出洞止水密封装置安装。帘布橡胶板上的安装螺栓必须齐全紧固,防翻卷装置加工牢固, 帘布橡胶板紧贴洞门,防泥水流失. (4)始发出洞应做如下工作:①洞门凿除后,盾构机应迅速靠上洞口土体。②观察洞口有无渗 漏,如有应及时封堵(应急封堵材料及排水设备)。③盾构机土仓内不得有砼块、钢筋等,临时墙周边钢筋不得伸入盾构切削圆周内。④第一正环拼装时检查最后一负环管片的位置、真圆度等。⑤控制推进千斤顶的使用情况,防止盾构机磕头或上飘。⑥严格控制负环管片的真圆度。 2、盾构始发设备 (1)盾构机基座质量控制重点 ①位置及尺寸。基座设置前,应对洞中的实际净尺、平面位置、直径及高程进行复核,确定基座的位置和高程.盾构姿态的调整,测量基点的布置. ②基座的加固焊接质量,导向轨的夹角,基座的防移动加固. ③考虑设计坡度和盾构机预沉降防范措施(可将预先抬高基座20cm以内). ④前端应有防盾构机磕头装置。 (2)反力架 反力架由临时管片(负环管片)、反力架、调节装置等部分组成.质量控制重点: ①必须尽可能地保持负环管片的真圆度。 ②使用钢材等按设计调整正1环与竖井坑口部位的位置关系。 ③负环顶部作为运输开口时,必须用钢材加固该开口。 ④反力架的支撑中,受力混凝土的强度,要达到设计推力的要求(初始推力约在800t以内)。 (3)盾构机及后配套设备质量控制

关键过程、特殊过程质量控制

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控制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总体概况 1.2建筑设计简况

1.3结构设计简况 1.4专业设计简况

1.5施工条件 施工用水利用校园现有供水管线。用DN100的PVC管线引至施工区,能够满足消防用水和施工用水的需求。 施工用电从现有教学楼东北侧的箱变引入,负荷400KW的电源开关,直接供入施工区域。如不能满足施工需求,我方使用发电机,达到满足施工生产要求的条件。 1.6施工难点分析及针对性措施 1.场地条件: 本工程现场施工场地狭窄,建筑施工与学校上课同时进行,情况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2.当地气候资料: 根据气象统计资料,工程所在地年最高气温为33℃~35℃,出现在6~8月间,雨季集中在6月初至8月末;进入冬季施工时间为11月15日—3月15日。该工程经历冬季和雨季施工,工期较长,对工程经济成本控制提出较高要求。二、关键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 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施工质量计划的重要组成内容。施工质量控制点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 2.1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一)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质量控制点选择那些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对工程质量影响大或是发生质量问题时危害大的对象进行设置。一般选择下列部位或环节作为质量控制点: 1、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部位、工序、环节及隐蔽工程; 2、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或者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

3、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 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 5、施工质量无把握的、施工条件困难的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 6、用户反馈指出的和过去有过返工的不良工序。 一般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可参考下表。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二)质量控制点的重点控制对象 质量控制点得选择要准确,还要根据重要质量特性进行重点控制的要求,选择质量控制点的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和重点的质量因素作为质量控制点的控制对象,进行重点预控和监控,从而有效地控制和保证施工质量。质量控制点的重点控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