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崇左民俗旅游的发展完整版

崇左民俗旅游的发展完整版

崇左民俗旅游的发展完整版
崇左民俗旅游的发展完整版

《崇左民俗旅游的发展》

系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班别:XXX班

组长:XXX

成员:

XXX

崇左民俗旅游的发展

【摘要】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从崇左市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引发思考,就目前崇左民俗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崇左市民俗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看法。

【关键词】崇左市;民俗旅游;发展

【正文】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民俗文化旅游。所谓民俗指的是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节庆以及生产等民间所特有的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民俗作为无形的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现就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崇左民俗文化旅游。

一、崇左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崇左市开发民俗旅游产业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崇左市位于桂西南,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有着沿边、沿江、沿铁路、临首府、近海港的优势。毗邻越南,从边关重镇凭祥出境,距越南谅山市32公里,到越南首都河内160多公里。加上中越边境线上有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4个,边民互市点13个,是全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地级市,还是边贸及旅游的主要集散地。因此,崇左市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

同时,崇左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峰巧、峰秀、洞幽、壁峭、石奇、水纵横、满目苍翠的左江石景林;有世界八大斜塔之一的左江斜塔;有千古不解之迷的花山崖壁;有位于祖国南方边陲凭祥市的友谊关、金鸡山、浦寨国际商贸文化娱乐城和弄尧边贸市场;有结构坚固,气势雄伟,绵延屹立边陲的“南疆长城”——小连城;还有大连城、扶绥恐龙文化园、大石铲遗址等南国边关历史人文旅游景点。

此外,崇左主要民族为壮族,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节日,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牛魂节、农历正月十一的侬峒节、农历二月初二的花朝节、农历二月十九的抢花炮等。

但是,崇左的民俗旅游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崇左市虽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特色鲜明,但崇左的民俗特色与自然景观未能

有机融合,旅游产品开发程度低。

第二、崇左市对经营开发民俗旅游业的认识不足,民俗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的整合。

第三、民俗旅游市场机制尚未健全,民俗旅游链条结构单调松散。

第四、崇左民俗旅游宣传促销声势不够强劲。

所以,总体来说,崇左民俗旅游是尚未得到较好发展的。

二、对崇左民俗旅游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崇左民俗旅游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崇左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甚合理;目的形象缺乏,中心城市功能不全;旅游景点处于大尺度旅游路的末端;发展旅游尚未达成共识,管理体制有待改进;产品要素不甚完善、产业素质相对较低;政体环境有待改善、信息化程度仍需提高。

第二,崇左市没有充分认识自身的口岸优势,没有利用好口岸发展口岸经济,没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进一步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口岸通关软环境建设,提高通关服务水平和效率;没有积极培育壮大口岸加工企业;没有突出的品牌形象,设施配套不甚完善,服务档次尚需提高,创收能力还较弱,以至于不能适应国内外游客需要的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这就直接影响了游客的数量。

三、针对崇左民俗旅游发展所存在问题提出的解决途径

为全力推进崇左市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构建“南国边关旅游名城”,推崇崇左民俗特色旅游,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崇左市旅游业的发展步伐。因此,我们针对崇左民俗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途径:

(一)充分重视崇左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这是利用崇左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民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纳入崇左旅游业的总体和详细规划中,当作一个独特的、长期的、综合的旅游产品,利用现有宗教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的状况和影响,进行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既统一又科学合理地开发。以边境旅游产品为核心,达到建好南疆边境旅游目的地。

(二)挖掘崇左历史内涵,丰富崇左历史文化旅游。崇左为骆越古地、太平故府,要充分挖掘崇左历史文化内涵推进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连接和融合,实现历史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以花山岩画为切入点,深入挖掘骆越民俗文化,发挥壮族民俗文化的旅游功能,

打好民族文化旅游大牌;以红色旅游为契机,出好红色旅游品牌,推动近代史迹旅游;同时,将凭祥友谊关、大连城、龙州小连城、扶绥恐龙文化园、大石铲遗址等南国边关历史人文旅游产品整合起来,丰富和打造崇左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三)不断丰富民俗旅游产品的内容,突出其参与性。“参与旅游”在一些宗教景点如九华山推出后,受到游客的青睐。崇左在开发民俗旅游时,应重视这一需求变化趋势。每个县(市、区)每年集中精力举办一项节庆活动,通过大规模的旅游节庆活动,不断形成市场热点和新的卖点。以核心资源为依托,重点打造中越边关(凭祥)国际旅游节、中越德天跨国瀑布旅游节、中国花山文化旅游节、中国南疆长城旅游节、中国崇左旅游节等五大节会,并举办广西金华文化艺术节、壮乡三月三歌圩会、中国崇左狂欢月、中国左江红色旅游节。大新龙眼节、天等茶文化节、扶绥斗鸡节、崇左木棉花观赏节、龙州侬峒节。通过组织有兴趣的游客参加各个民俗景点举行的节庆、圩会,让游客通过“身份互换”,深入体会崇左当地人士的生活,来满足游客求参与的心理需求。

(四)拓宽旅游项目融资渠道,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深化旅游业发展投资融资体制改革,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社会和外资为主体,积极拓展旅游开发投融资渠道,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景区的开发建设等。放开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实现产权清晰、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投资政策。在融资途径上积极争取景区经营权质押融资、股份制方式融资、国家政策性贷款、银行授信贷款、国债资金、财政专项资金以及企业直接投资等。以项目为载体,做好项目基础性工作,策划、包装一批优势旅游项目,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财团参与我市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

(五)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全面提高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近首府院校多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快培养专业旅游人才,特别是培养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人才。高等院校要根据我市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班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教育培训,尽快实现所有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创新用人机制,用好国家关于西部地区吸引人才、鼓励人才创业的政策,建立旅游人才信息库,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大力吸引优秀旅游人才到我市创业发展。

(六)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旅游法治体系,加强政府各部门联合执法和综合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旅游投诉通信系统,及时受理旅游投诉,查处各种

违法违规和欺诈、坑害游客的合法权益,优化全市旅游市场环境。强化旅游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七)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快崇左旅游业发展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

1、区内宣传促销策略: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崇左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宣传各级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思路和措施;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各旅游景点举行旅游招徕活动,向社会公布活动信息,吸引公众参加;在崇左市区的主要街道设立旅游灯箱、广告;为发动本地群众参加本地旅游活动,定期举办旅游摄影评选活动和“畅游家乡,抒写美好感受”为主题的征文评选活动;各大媒体要大力宣传旅游的生活意义,引导公众改变把旅游支出作为“剩余后的支出”、“额外的支出”等陈旧观念,引导公众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参加旅游,把旅游消费支出作为生活支出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启发公众的旅游意识,让人们积极参加旅游。

2、国内宣传促销策略:与各种媒体建立稳定的信息渠道,及时提供旅游产品的信息,尤其是一些旅游网站,加强合作,制作宣传当地旅游产品的专页,加强宣传;建立全面高质量的有关崇左旅游资源的文字、照片、碟片等基础资料库,制作新颖、富于创意、有视觉冲击力的综合介绍当地旅游景点资源的CD—ROM多媒体演示光盘,制作综合性、便携式、折叠式,图文并茂、文字介绍崇左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内容的旅游画册;同时,从整体上策划以宣传旅游为目的旅游纪录片。

3、国外宣传促销:参加国家、省局组织的对外宣传促销活动和交易会,赴外宣传促销以便及时掌握各种旅游促销信息;在入境口岸设立宣传崇左市旅游产品的广告宣传栏;在外国的旅游网站制作介绍崇左市旅游产品的网页,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在外国有影响的旅游报刊杂志宣传崇左市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还可利用地、县各级政府驻外机构和国家驻外办事机构等各类机构,形成旅游促销网络。还要加快旅游电子商务进程,改善宣传手段与设施,实现促销手段的创新。充分挖掘利用所有社会资源宣传、支持旅游业,形成全社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总结:

民俗旅游是崇左旅游资源极具潜力的一部分,开发和保护民俗旅游资源,对崇左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使崇左原有的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在崇左众多的旅游

产品中,传统的风景观光旅游产品仍是其王牌主导产品,民俗旅游产品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与崇左风光属于不同的旅游产品类型,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因此,应该在以风光旅游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民俗旅游产品作为一种专项特种旅游产品来进行开发,这对于丰富崇左旅游产品的内涵,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提高旅游综合经济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广西崇左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构建“大旅游”》崇左新闻网 2011-06-02

【2】《中共崇左市委会崇左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崇左市旅游发展的决定》崇左旅游网2009-10-24

【3】《崇左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旅游局

崇左市宁明县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崇左市宁明县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2分) 1. (2分) (2017八上·无锡期中) 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装置图.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动其中的一个,其余两个不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 . 光屏向左移动 B . 光屏向右移动 C . 蜡烛向左移动 D . 透镜向左移动 2. (2分)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B . 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 . 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3. (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实像眼睛看不到,但能显示于光屏上 B . 拍照时,胶卷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于光屏上 D . 远视眼的人配戴凸透镜 4. (2分)用“傻瓜”照相机照集体照时,从取景框内发现有部分人超过取景框范围,为了照出满意的照片,应该() A . 照相机略向左转 B . 照相机略向右转 C . 照相机离人群稍远一点 D . 照相机离人群稍近一点 5. (2分)下列哪个物体的重力最接近20N() A . 一头象

B . 一辆自行车 C . 一个中学生 D . 一只鸡 6. (2分)下列图形是体育运动的瞬间,其中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 . 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防滑粉是为了减少摩擦 B .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原地不动,他对杠铃做了功 C . 拉弯的弓将箭射出,是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D . 跳高运动员将竿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 (2分)(2017·丹东模拟)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若甲容器内只有水,此时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1;若将一木块放入乙容器中,木块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木块静止时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2;若将一个小球放入丙容器中,小球静止时悬浮在水中,此时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3;当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时,容器内的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均为P.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 . F1<F2=F3 B . F1=F2=F3 C . F1=F2<F3 D . F1<F2<F3 8. (2分)关于运动项目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长阳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长阳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长阳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后文简称长阳县为土家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 生态环境优越、民间民俗文化极具特色,旅游产业是长阳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将其打造为 全国知名的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是长阳县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本文揭示开发利用长 阳县的民俗旅游资源时,应自觉执行民俗文化的保留和传承,遵循长阳民俗旅游发展特征,并在保持民风民俗的前提下,永续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最大限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前言 民俗文化,指的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民俗旅游是借助民俗事项来 开展的旅游项目,它以一某一特定地域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并借助于一定 的旅游设施开展旅游活动。地方性、特色型、神秘性等满足了游客猎奇、求新、求异、求 知的心理需求,民俗文化旅游从发展伊始,对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它是一种高品味、 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满足了游客全方位的旅游需求,比如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休闲养生 等等。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湖北宜昌长阳民俗文化 和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为研究视角,探讨该地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原则和对策。 一、长阳县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 巴兆祥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 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俗事象的总称。长阳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良好,是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旅游强县,被誉为“梦幻土家,巴土天堂”。长阳文化三宝为 山歌、南曲、巴山舞,流传至今的哭嫁等众多奇风异俗,成为古代巴人遗存在清江画廊的 活化石,也为长阳民俗文化旅游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长阳也是人类文明、巴人故里和土 家族的发祥地,多文化交融汇聚,合生共存,文化底蕴厚重。巴文化在这里传承,使长阳 县成为一块文化的沃土,如距今18.5万年的“长阳人”化石洞遗址,香炉石遗址、白虎 垄廪君陵、石柱观、始建于唐朝的著名道教宫观天柱山景观等。 长阳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素有“歌舞文化之乡”的美誉,2021年,长阳“撒叶儿嗬”入选国家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长阳山歌、薅草锣鼓、都镇湾故事入选省级第一 批省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2021年先后举办过“中国巴人先祖廪君文化旅游节”和“缅怀巴人先祖,弘扬巴土文化”座谈会。长阳独特的白虎信仰、服饰习俗、居住习俗、婚嫁习俗、丧葬习俗、饮食习俗、茶文化等,无论在审美还是在求知、尝新方面,对于外来游客 具有难以抗拒以及难以复制的吸引力。 二、长阳县民俗文化旅游的基本特性

茶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茶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1.以茶资源相关文化为依托开展绿色生态观光游 让游客参与到茶文化旅游项目中,如体验茶风俗、欣赏茶艺表演、猜茶谜、唱茶歌、听茶戏、吃茶宴等,加深旅游者对茶文化的体验。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游客需求设专项的茶文化旅游,如茶园 生态游、茶文化保健休闲游等。可针对青少年推出以山水生态游为 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讲授有关茶文化知识,如茶艺、茶礼等,并让他们到茶场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对中老年 旅游者,则应以休闲度假保健为主,在休闲、放松的旅游过程中, 细细品味茶的文化、内涵,体味茶的风俗、礼仪,并可让他们品尝 名茶和学习制作调配方法。 2.以茶艺表演为代表的茶文化活动 所谓“茶艺”,就是通过艺术加工,展示茶的冲、泡、饮等技艺。茶艺是茶道精神的物质载体,游人不仅可以观看技艺精湛的茶艺表演,还可以体会到其所包含的茶道精神和茶文化内涵,同时在物质 和精神上获得美的享受。自1980年杭州建立“茶人之家”以来,全 国已相继建立了北京“老舍茶馆”、“福州茶艺馆”、“青藤茶艺馆”等数百家以品茶为主旋律的茶文化活动场所。 3.以欣赏、参与特色茶俗为主题的茶俗风情游 我国有着丰富的茶俗旅游资源,如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傈僳族的雷响茶等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茶俗旅游 资源。参加茶都民俗风情游,旅游者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获得美的 享受,而且还能形成对生活和人生价值的体味,达到文化旅游的高 层境界。现在,黄山的绿茶探源、安溪的铁观音探源、大理的三道 茶民俗游等都非常火爆,正逐步成为我国茶文化旅游中的精品。 4.充分挖掘历史和民俗文化,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参与性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旅游社会学 班级旅管134班 学号89 姓名强兴萍

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 —杭州旅游为例一、民俗旅游文化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但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背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当民俗旅游文化失去其本真性时,逐渐被商业化、戏剧化、仪式化代替,已经不再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民俗文化曾经被现代性话语斥之为“落后”、“迷信”的被改造的对象,曾经代表着现代化的过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词——尽管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依然被想像成为天真蒙昧的代名词——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纳入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话语之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编织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兴旺,其背后所支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民俗文化旅游由于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识形态与商业经济的因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的符号体系,民俗旅游文化已经没有了其原承载的意义,而是变成了一个形式外壳。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表征,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摆脱生活压抑的一种方式,民俗风情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地区人们寻异猎奇的对象,是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想像之途径,随着民族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距日益凸显,也已经成为地区间文化一种文化符号。 历史上西湖所在的杭州有两个时期非常重要,即吴越国时期和南宋时期,至今西湖周边地区还遗留着大量这两个时期的遗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显著的都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民俗旅游的发展[摘要]民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民俗,而且是以地方性或民族性为标志的民情风俗。民俗旅游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平实无华的外表下,藏着生活的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具有宜感受,宜识解,宜参与的特点,以使游人能很快进入氛围,并将身心融入其中;民俗旅游的核心内容为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一、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民俗旅游范畴广泛,近年各地根据当地不同的民间文化习俗、历史文化特点而推出了不同的民俗旅游项目。民俗旅游首先要民俗气氛浓厚,如山东传统的民俗节目有大秧歌、抬花轿、踩高跷、跑旱船、舞狮子等。其次民俗旅游离不开民间工艺品,如刺绣、剪纸、年画等。再次是历史文化习俗,如农业生产生活、家庭礼仪、衣食住行、节庆等古老的民俗事项。民俗游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目前民俗旅游已和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从广意来讲,旅游实际就是民俗旅游,民俗和旅游是文化与生活的复合体。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才可能亲身体验和触摸到旅游地民众生活事项,体会到当地的民俗事项,体会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的方式和、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实现审美与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旅游管理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厚多彩,构成了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础,我国民俗旅游1983年始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民俗旅游特色鲜明、表现形式多样、成果丰硕,民俗旅游已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 雷俊霞 1983年,山东潍坊“石家庄千里民俗旅游线”开启了中国民俗旅游最具重要意义的一年,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新形式,开始引起各界的重视并逐渐得到推广。迄今为止,中国民俗旅游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民俗旅游经历了起步阶段、快发展阶段和深化成熟阶段等发展阶段。民俗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可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今民俗旅游已经与自然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一起构成中国旅游的三足鼎立,其参与型和体验性成为新时期休闲旅游和体验旅游的重要卖点。中国民俗旅游业出现了诸多新的领域和热点,探讨民俗与旅游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提升民俗旅游的竞争力,促进其长久发展。 一、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民俗旅游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为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水平的提升,求新、奇异、求奇,注重参与型与体验性,民俗旅游逐渐发展起来。民俗旅游的发展在中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改革开发以来至1989年,这一时期,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逐渐得到推广,作为风光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补充而存在,在

旅游活动中所占比重较少、规模小、范围窄。 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1995年我国的民俗旅游逐渐引起全国各界的关注,很多著名的民俗旅游景点出现,如深圳的锦绣中华。这个阶段,我国的民俗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多样化,从单一的观赏发展到多样的参与。 深化成熟阶段。1996年至今,我国民俗旅游开发不断成熟,与自然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一起构成我国旅游的三足鼎立局面。同时,这些年也出现了中国的民俗旅游亮点活动,如从2002年—2011年我国各地陆续推出的民俗旅游主题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设置使我国的民俗旅游开发走向深入与成熟,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印象刘三姐等大型民俗项目的出现即是其典型的标志。 二、民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在民俗旅游30过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如我国旅游界越来越重视民俗旅游的开发,民俗旅游成为旅游开发中最具潜力的方面。同时,民俗旅游的发展也迎合了国内游客对文化旅游的多元需求。国家旅游局也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民俗主题旅游活动、主题旅游线路和主打项目,都凸显了民俗旅游额独特魅力。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我国的传统节假日,都是民俗旅游的高潮期,清明踏青游、端午近郊游、中秋赏月之旅、春节庙会游,使得民俗旅游热闹非凡。民俗旅游发展促进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对我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抢救、保存与弘扬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民俗旅游发展中业态逐渐多元化 我国的民俗旅游发展初期是作为自然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补充而存在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民俗旅游的形式逐渐多样化,民俗

民俗资源与旅游 (尔雅)课后答案2020年

1 【单选题】()是高雅文化的基础。 ?A、政治 ?B、人类 ?C、民俗 ?D、社会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民俗不具有()的特点。 ?A、民族性 ?B、政治性 ?C、集体性 ?D、地域性 我的答案:B 3 【判断题】“民间”和“风俗”构成了民俗。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民俗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但是民俗的发展不受传媒的影响。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民俗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与()密切相关。 ?A、社会政治 ?B、自然界 ?C、社会群体 ?D、人类社会生活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匈牙利人于()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A、1905年 ?B、1895年 ?C、1890年 ?D、1900年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旅游可以说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一国的基础文化是政治文化。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从建筑风格上来讲,山西的()建筑比较多。?A、石塔 ?B、钟楼 ?C、大院 ?D、四合院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中不包含()。?A、自然风光 ?B、古村落 ?C、建筑风格 ?D、乡间民居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多选题】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包含了()。 ?A、传统节日 ?B、传统娱乐 ?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 ?D、传统建筑 我的答案:ABC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包括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是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 ?A、知识 ?B、社会 ?C、人力资源 ?D、选项A和选项C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一种()。 ?A、劳动能力 ?B、体力劳动 ?C、智慧的表现 ?D、脑力劳动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资源就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的总称。?A、能量 ?B、信息

崇左市宁明县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崇左市宁明县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8八下·海安期中) 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A . ⑥②④ B . ②④⑥ C . ②③⑥ D . ①③⑤ 2. (2分)成语“以卵击石”比喻势力比较弱的一方去和势力比自己强得多的一方硬拼,注定要失败,是自讨苦吃,从物理学的角度采分析该成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卵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B . 卵和石之间产生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大小相等 C . 卵受到的作用力先于石头受到的作用力 D . 卵之所以碎,是因为它的硬度比石头的硬度小 3. (2分) (2019八下·磴口期中) 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 B . 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C . 踢足球时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 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 (2分)(2019·颍上模拟) 迺过力学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力就不存在 B .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C .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D . 建筑工人砌墙时,利用重锤线可以把墙砌直,因为重力的力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5. (2分) (2017八下·道外期末) 下列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估测正确的是() A . 一位中学生的体重是50N B . 一位中学生手掌受到的大气压是7N

“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计划战略

“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提要] 在“旅游+”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需要关注产品创意、旅游服务、保护力度、投资主体、品牌营销等问题。本文基于“旅游+”视角,从区域规划、文化创意、信息平台、人才培育、产品开发、品牌塑造以及生态发展等方面探索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为新时期民俗文化旅游提供一定的战略指导。 关键词:“旅游+”;民俗文化;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19日 一、引言 旅游产业,是实现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旅游+”把旅游业的要素渗入、融进其他相关产业和领域,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的共同进步,并因此形成更加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新型业态、新型发展模式和新型产业结构体系。总之,“旅游+”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2015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上,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在《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中明确指出“旅游+”的概念,呼吁旅游工作者以融合的理念重新构建中国旅游的发展格局。即把旅游作为一个平台,来整合其他社会资源,把旅游产业作为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

主体;把“旅游+”作为工具来构建新业态下旅游新路径;将“旅游+”作为手段用来推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民俗事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作为一种现代的旅游活动发展起来。30多年来,学者们相继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民俗文化的见解和认识。在《中国旅游百科全书》中,认为民俗文化旅游是集观赏、考察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活动。当然,这里所说的民俗文化旅游是民俗、文化和旅游三者的融合,是民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也是民俗与文化旅游的一体化发展。将民俗、文化和旅游三者共同作为旅游吸引物,有助于从不同方面激发旅游者的动机,从而使旅游者产生想要旅游的冲动。当前,文化旅游已成为新业态下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民俗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悠久文化的沉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由于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的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在“旅游+”的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实现“旅游+文化”、“旅游+民俗”的重要旅游形式。从目前旅游业的发展来看,民俗旅游的民族性、区域性、神秘性、文化性与传承性,日益成为现代旅游独具魅力的项目;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将民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将各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悉数呈献给游客,能够有效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展示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旅游+”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讲课讲稿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2008-5-16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中国民俗旅游区划论辩

第四章中国民俗旅游区划论辩 民俗旅游区划的基础理论,是进行民俗旅游区划研究及对民俗旅游区进行实际划分的基础。尤其是旅游业在开发和管理民俗旅游资源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制订、企业区位的选择、资源的规划、旅游线路的设计等等,都离不开民俗旅游区划基础理论的指导。 第一节民俗旅游区划的理论来源 一、区划的一般理论 所谓区划,就是区域的划分。区划是一种系统研究法,通过区域划分来对自然与社会进行系统研究的方法。区划系统研究法源于自然区划理论。自然区划又是地域分异规律学说的应用。 1、地域分异规律学说 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地域分异规律按规模和作用范围不同,呈现四个等级规律,一是全球性规模的分异规律,如全球性的热量带,一般划分为寒带、亚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二是大陆和大洋规模的分异规律,如横贯整个大陆的纬度自然地带和海洋上的自然带。三是区域性规模的分异规律,如在温带从沿海向内陆因干湿度变化而产生的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四是地方性分异规律,其一由地方地形、地面组成物质和地下水埋藏深度的不同所引起的系列性地域分异;其二由地形的不同所引起的坡向性地域分异。 研究地域分异规律是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的重要途径,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布局和制定各种规划的基础。将区划系统研究法从对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的研究,扩展到对社会的构成、文化、经济与产业的研究,就形成了行政区划、文化区划、经济区划、旅游区划、民俗旅游区划等等。 2、自然区划理论 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在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划分为一定范围的区域,称“自然地理区划”,简称“自然区划”。自然区划的对象是从最高级的地理壳到低级的景观(或称自然地理区)。自然区划是多级的系统区划。 (1)自然区划类型:按区划的对象,自然区划分为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以自然环境整体为对象,即从景观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出发,进行地域划分,体现环境的综合特征。部门自然区划是在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基础上,依据某一组成成分地域分异规律而进行的区域划分,如地貌区划、气候区划、水文区划、土壤区划、植物区划、动物区划等。按区划的目的,自然区划中又分为各种实用自然区划,如公路自然区划、建筑自然区划、农业自然区划等。 (2)自然区划原则:①综合性原则,也有称“主导因素原则”,要求在全面地、综合地分析所有自然因素的基础上,找出自然区域的特征及决定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所划出的自然区域具有相似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共同利用与改造的自然方向。②发生统一性原则,要求不仅揭示自然综合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的相对一致性,还包含着区域逐级分异产生过程的相对一致性。③相对一致性原则,要求在划分区划单位时,必须注意内部特征的一致性。 ④区域共轭性原则,要求进行区划时既不重复,也不遗漏。⑤区域联系性原则,要求在划分区划时,看到组成同一区划单位内的各低级单位所具有的统一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和相互毗连的地域接触关系。各项区划原则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3)自然区划方法:①部门区划叠置法:采用气候区划、地貌区划、土壤区划、植被区划等重叠各部门区划图的方式来划分区域单位。②古地理法:通过实地古地理和历史自然地理遗迹的考察,借鉴有关古籍文献及地质历史研究资料,深入探讨区域分异产生的原因与

宁明县文化

宁明县壮族文化挖掘、传承与开发 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最根本的是在于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特质,就成为区别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志。宁明县虽说没有桂林甲天下的山水,也没有北京数不胜数的文化古迹,但这座花山脚下的小小县城中,却孕育出了她独一无二的壮族文化。 一.我县壮族文化的基本情况 宁明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南与越南接壤,毗邻凭祥市,边境线长212公里,是广西最长的边境线县份,距广西首府南宁138公里(高速公路),总面积3698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辖13个乡镇163个村(居)委会(社区),有壮、汉、瑶、苗、京等15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占全县人口80%。宁明县具有沿边、沿江沿铁的区位优势,交通运输便利,湘桂铁路、南友高速公路、国道322线、东兴至那坡沿边公路、崇左至防城二级公路贯穿过境;明江是左江流域重要支流,水陆经左江、邕江抵达广州;国家二类口岸爱店,是广西通往越南的重要陆地口岸之一,主要边贸点有北山、板烂。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宁明县作为广西通往越南及东南亚重要陆路通道的前沿,区位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宁明县地处南国边陲,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壮族先民数百代人创就了边陲悠久的文明史和灿烂的壮族文化。我县壮族文化及风土人情各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花山岩画举世称奇,众多的历史文化和壮族文化如繁星点点,古老的民族、民间文化、民俗、风情等焕发

出历史悠久的浓郁气息。 我县以花山岩画为代表的历史传统文化和壮族文化越来越显出其特色,历史传统文化方面,宁明县境内有蓉峰塔、东湖、独木成林、金牛潭;宋代土司黄善璋墓址、宋代迁隆署衙遗址;牛头山、观音山、宝盖山、吉甫山等古炮台遗址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和文化景区。千古岩画以传奇著称;边关炮台、边关风情相映成趣,有的以自然景色优美而成景;有的是历史久远的遗址。 我先对于壮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措施,主要进行普查、整理、落实人员经费实施进一步挖掘等。对散落在民间的工艺、民歌、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等,经常组织和扶持其开展活动,使其得以传承。经常开展以壮族文化为主的文化培训工作,如组织山歌培训班,鼓励青年人参加山歌培训学习,是古老的民族山歌继续传承,使山歌传唱后继有人。我们对壮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保护工作,一是政府重视,投入资金,挖掘、开发、利用、保护文化资源;对于壮族文化实施保护,工作有规划,有措施,讲究成效;二是对民族民间的艺术、民间工艺等经常组织开展活动,注重培养新人,使之后继有人。我县政府专门制定措施,组织人员、拨给经费,做好这方面工作;三是在保护中注重开发利用,是壮族文化资源的利用可持续性得到保障。 整理以花山故事为代表的壮族文化艺术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珠山》,讲述“珠山”岩画的来历,赞扬壮族村民的诚实善良,鞭挞贪官污吏; 2.《蒙大的兵马》,讲述花山岩画的来历,壮族奇人蒙大不堪忍受贪

我国某民俗旅游的现状分析、影响及其发展的问题研究

我国某地平民俗旅游的现状分析、影响及其发展的问题研究 前言 昌平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民俗旅游”越来越成为昌平旅游业的亮点,吸引着众多的人们。为了更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从各个方面收集资料,并于2006年暑假期间着手设计调查。 在考察之后,虽然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但也增加了我们的一份担心,我们深感民俗旅游业发展的巨大空间,而现状却大大浪费了资源。我们真心希望人们对民俗旅游得到足够的重视,给予其帮助,以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使农民的生活可以更迅速的提高,也为昌平旅游业即将到来的大发展勾勒出一幅美好的蓝图。 在此我们感谢那些在我们背后默默关心支持我们的老师同学家长。特别是对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和支持的聂桂英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背景 当城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时,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缺少信赖和安全感。而农村则以它贴近大自然,远离城市烦嚣,拥有民俗特色的优越条件,被看作是一个“乌托邦”:一片绿色的令人愉悦的土地,使人们回到曾经无忧的快乐时光,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面对已经逐渐成为市民出行旅游休闲新选择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的京郊民俗旅游新趋势,我和几个同学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想对此做更深一步的研究,于是利用假日期间对昌平民俗旅游做了一番调查和研究,并真切的感受到了民俗旅游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调查的目的 民俗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给城市里的人以亲近自然,闲适放松的感受,是休闲度假、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然而很多人只是盲目地追求“民俗热”,我们想通过对个别特色民俗村的调查使人们真正正确地了解民俗村的特色及内涵。 民俗村的迅速发展虽然暂时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民俗旅游的不足之处也会阻碍民俗村的发展,因此,我们想客观地找出民俗旅游的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使民俗旅游可以永放光彩! 二、调查的方法 ?到实地考察,拍摄 ?与当地民众交流,了解当地民俗特色 ?从相关单位获取当地民俗发展概况的资料,了解现状

中国民俗旅游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物质民俗。是人类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 在物质生产、消费和流通中所形成的文化传承,系民俗结构中的基础层面。包括农耕民俗、畜牧民俗、渔猎民俗、手工业民俗、商业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 2.交通。指借助一定的交通设施、工具,实现人员和物质的空间位移。其中交通设施和工具是构成交通的基本要素。 3.年画。年画就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4.成年礼仪。是表示一个人由少年成长为成人的标志,此后就享有成人的权利,受社会的约束,并且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其礼仪为邀请亲朋好友参加为该人个别举行的成年仪式,而外在的表现是为该人更换服装、改变发型,预祝他将来事业有成、光宗耀祖。 5.节日。就是一种具有民俗意义或者纪念意义的社会性活动的日子,一般有固定的日期,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6.社会民俗。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生产、生活形成的群体在结合与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包括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等。 7.酿造酒。是在发酵终了稍加处理即可饮用的低度酒。 8.游艺民俗。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它包括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舞蹈、民间游戏与竞技以及民间的工艺美术等内容。

9.丧葬礼俗。指人死后,亲属、友人、邻里为之举行报丧、敛殡、祭奠、哀悼、出殡的习俗惯制。 10.交通工具。载人载物用于运输的工具。 11.饮食民俗。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形成的俗尚,它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的事象之一。 12.礼俗。泛指我国维护统治阶级专制统治的礼节仪式,是一种制度化了的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具有导向性和强制性的特征。 13.饮食结构。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 14.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的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 15.交通民俗。就是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和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16.村落。村落是一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得比较好的建筑群。和城镇不同,村落更加贴近自然,处于自然环境的怀抱之中。 17. 买卖婚。指通过买卖方式或财物交换方式而缔结的婚姻。 18.蒸馏酒。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料。 19.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 20.民俗节日。指约定俗成的具有群体性、模式化活动的日子,包括

宁明县房地产调查报告

南宁市金浦路16号汇东国际F座25楼2510室TEL:0771/5551849 邮编:530000 宁明县房地产市场 调查报告 世嘉·瑞邦投资咨询(南宁)有限公司 二○○八年九月

南宁市金浦路16号汇东国际F座25楼2510室TEL:0771/5551849 邮编:530000 目录 一、宁明县概况 --------------------------------------------------------------------------------------------------------------------------------------------------------------------------------------- 3 1、地理位置与人口 ---------------------------------------------------------------------------------------------------------------------------------------------------------------------------- 3 2、区位优势与投资环境 ---------------------------------------------------------------------------------------------------------------------------------------------------------------------- 4 3、行政划分-------------------------------------------------------------------------------------------------------------------------------------------------------------------------------------- 4 4、城乡规划-------------------------------------------------------------------------------------------------------------------------------------------------------------------------------------- 5 二、经济发展状况 ------------------------------------------------------------------------------------------------------------------------------------------------------------------------------------ 6 1、总体经济状况 ------------------------------------------------------------------------------------------------------------------------------------------------------------------------------- 6 2、房地产政策----------------------------------------------------------------------------------------------------------------------------------------------------------------------------------- 9 三、宁明县房地产市场描述-----------------------------------------------------------------------------------------------------------------------------------------------------------------------11 1、楼盘分析-------------------------------------------------------------------------------------------------------------------------------------------------------------------------------------11 2、宁明县购房人群 -------------------------------------------------------------------------------------------------------------------------------------------------------------------------- 13 3、销售价格------------------------------------------------------------------------------------------------------------------------------------------------------------------------------------ 15 四、总结----------------------------------------------------------------------------------------------------------------------------------------------------------------------------------------------- 15

当前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当前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新时代下的中国乡村旅游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总趋势是: 乡村旅游已超越农家乐形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个性化休闲时代到来,乡村旅游产品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新阶段。 乡村旅游出现了以下特点: 乡村旅游的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 许多地方往往共同规划、协调发展,以全村、全镇、全县范围来做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取得差异化优势,各个村镇实行诸如“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态”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深挖潜力,精心设计,打造精品,使乡村旅游呈现出特色化、精品化的特点。 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四川成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行者,“五朵金花”是其代表。现在乡村旅游很快,走在前列的有诸如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等。江苏省出现了一系列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山东省扶持力度很大,每一个县都做乡村旅游规划,省政府给予每县乡村旅游规划资金支持,另外,市县级政府还要追加支持经费。浙江省面对较多的境内外高消费客源,发展出了像裸心谷这样的高端乡村旅游产

品。北京市郊区,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也很快,出现了很多新业态,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从乡村旅游到乡村生活的新理念 一部分游客到乡村已不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被乡村的环境所吸引,在当地较长时间地生活和居住,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北京等大都市,也出现在包括如河南这样的省份。部分退休的年长人士,不愿意长期住在城市,一年中往往有数月栖居于乡间。他们认为乡村的生态环境好,能更好地亲近自然和享受有机生态食品。河南有的农场已针对这种需求进行规划。从乡村旅游发展到乡村生活,国外典型的国家之一是日本。日本的退休人士和一些在城市工作的人士,他们一年中有较长一段时间居住在乡村。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新业态 01国家农业公园 国家农业公园,是农业--乡村旅游的高端形态,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它可以是一个县、市或者多个园区相结合的区域,也可以是单独的一个大型园区,应该具备农业资源代表性突出的特点,通常须要包括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区、现代农业生产区、民风民俗体验区三大基本组成区域。它是集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农产品消费为一体,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的现代新型农业旅游区。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文本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刘旭光 内容提要:人文旅游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由此出发来考察甘肃的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陇东、陇中、甘南、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旅游甘肃资源当代价值 一、关于“人文旅游”的构成 如果我们把“人文”两个字,理解为“人类文化”,那么从旅游源源学的角度来说,人文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去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本身构成了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艺术等等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 这就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这种多层次性使得以下一些因素必然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一、自然。这个自然并不因为其美而成为旅游资源,而是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痕迹与文化的成果,它可以不美,但它必须饱含意蕴;二、风土人情。这是生活在文化中的人的形态,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说到底,必须是独特的;三、宗教生活、艺术、历史遗迹、奇特建筑等体现着审美趣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与民族性格的物质形态。

以上因素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让我们从这种基础出发,对甘肃省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宏观的分析,从而揭示其人文历史价值及当代旅游价值,并从当代人观游需求的角度对它的资源进行提炼。 二、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与历史根基 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讲,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东西狭长,南北较广,是我国南北跨度最长的一个省,从而也是跨气候带最多的一个省。其东部(通常称为陇东地区)的天水、庆阳与平凉地区,处黄土高原之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渭河与泾河穿过该地区,气候较为温润。南部为陇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是秦岭与岷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地带,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因此多山而险峻,也是连接四川与陕甘的必经之路,在文化也是也是连接藏汉的中间地带。陇中地区是以兰州为中心,由渭河、洮河、黄河三河谷地为主体的地区,干旱少雨,但却处于中心,北接河西走廊,东连陇东,西通青海。甘肃西南部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藏、回、土、东乡、保安等民族聚居于此,此地以高原风光胜,以民族文化胜,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地区有深厚的根基。陇中往北为河西地区,该地区延河西走廊展开,地貌丰富,高原、大山、冰川、草场、大漠、戈壁、绿洲相间而布,此地区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自古是汉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结处,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地段。再向北是酒泉与敦煌地区,地处温带荒漠,地貌以沙漠与戈壁,还有绿洲为主。从地理上讲,甘肃省是一个从南向北,从亚热带向温带荒漠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