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地质基础题库

石油地质基础题库

石油地质基础题库
石油地质基础题库

《石油地质基础》题库

第一章地球概况及地质作用

1、地球的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所圈闭的形状。

2、所谓大地水准面是指: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3、地球的形状为:扁率不大的三轴椭球体。

4、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地表形态可分为海洋和陆地两大地形单元。

5、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可划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单元。

6、根据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可分为大陆边缘、深海盆地及大洋中脊三部分。

7、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地球的密度、地球的重力、地球的磁性、地球的内部温度、地球的弹性及塑性。

8、常温层以下,温度随深度而逐渐增加。

9、地温梯度:常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时所升高的温度值称为地温梯度。

10、地温级度: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所增加的深度值称为地温级度。

11、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

12、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13、由于软流层温度约为700~1300℃,已接近地幔物质熔点。据推测,地幔物质已部分熔融,故此认为软流圈是岩浆的发源地。

14、克拉克值:把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即地壳中元素的丰度),称为克拉克值。

15、自然界中岩石种类虽然很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三大类型。

16、地质作用:把自然界引起地壳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过程,称为地质作用。

17、地质营力:把引起地质作用的各种自然动力称为地质营力。

18、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可将地质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型。

19、内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的能量(高温、高压)和地球自转的动能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20、内力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

21、外力地质作用:是指以外能为主要能源而引起地表形态和物质成分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2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在地球表面进行,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23、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下,由于气温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作用,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24、根据风化作用的性质及其结果不同,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25、按风化产物物质成分、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碎屑物质、残余物质、溶解物质。

26、剥蚀作用:自然界中各种地质营力,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作用,并把破坏产物搬离原地的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27、按地质营力的形式,剥蚀作用分为河流的侵蚀作用、地下水的溶蚀作用、湖泊的剥蚀作用、海洋的剥蚀作用、冰川的刨蚀作用和风的吹蚀作用等。

28、河流:是指陆地表面有固定水道的常年水流,是地面流水的主体部分。

29、根据河流流量的变化,河流分为常年有水的常流河和仅在雨季才有流水的间歇河两种类型。

30、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裂隙和孔洞中的水及土壤和其它松散沉积物中的水。

31、按地下水在地下的产状和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和层间水两种。

32、搬运作用: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通过流动的水体、冰川、风力及生物等动力,将它们从原地搬到沉积地区的作用称之为搬运作用。

33、搬运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机械的、化学的及生物的三种方式。

34、沉积作用:母岩的风化、剥蚀产物在外地质营力的搬运过程中,当搬运能力减弱或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时,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35、根据沉积作用的方式不同,沉积作用可分为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和生物沉积作用三种类型。

36、机械沉积分异作用:随着水流速度由大到小有规律的变化,碎屑物质根据其粒度、密度、形状和矿物成分的不同,在重力的影响下,按一定顺序沉积的现象,称为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37、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是指胶体溶液物质和真溶液物质在'沉积过程中,根据其化学元素的活泼性或溶解度的不同,按一定的顺序沉积下来,这个过程称为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或化学分异作用。

38、成岩作用: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所经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使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坚硬的沉积岩的作用。

39、成岩作用的方式主要有:压固脱水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40、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变化:

1)矿物成分变化: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稳定性成分增多,不稳定性成分减少。

2)圆度、球度: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圆度、球度逐渐变好

3)分选性变好: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分选性变好

4)颗粒粒度: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颗粒由粗到细,依次为砾石—砂—粉砂—粘土

41、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的一般规律:

1)按粒度分异:从物源区由近到远依次是砾石—砂—粉砂—粘土

2)按密度分异:密度大的先沉积,密度小的后沉积

3)按形状分异:粒状先沉积,片状后沉积

4)按矿物成分:不稳定成分先沉积,稳定成分后沉积

42、论述:试论述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区别和联系。

1)从概念: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加以区别

2)物理风化不断扩大和加深岩石的裂隙,并使岩石由大块崩解为小碎块,这样不仅有利于水、气体和微生物渗入岩石之中,而且因岩石碎裂是表面积增大,为化学风化提供良好的有利条件。所以物理风化是化学风化的前驱和必要条件。

3)物理风化一般只能使岩石破碎到中—细沙粒级,化学风化却能进一步使颗粒分解破碎到更细小的颗粒,直到胶体溶液与真溶液。

所以:化学风化是物理风化的继续和深入,使岩石矿物分解更彻底。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第二章矿物

1、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自然产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结晶构造、外部形态和物理性质,是岩石的基本组成单位。

2、自然界中,矿物有三种存在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矿物的存在状态并非是不变的,只要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它们就随之改变。

3、矿物的形态是指矿物的外部特征。包括单个晶体的形态和集合体的形态。

4、根据矿物内部的构造特点,可将矿物分为结晶质和非结晶质两类。

5、结晶习性:由于结晶构造的特点,矿物在形成过程中有趋向于某一形态的习惯,晶体的这种习惯称结晶习性或简称晶习。

6、根据晶体在空间上的三个方向发育程度不同,可将结晶习性分为三类:一向延长型(柱状)、二向延长型(板状)、三向延长型(等轴状)。

7、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由同种矿物的若干单体或晶粒聚集成各种各样的形态。

8、常见的矿物集合体的形态有:1)粒状、块状集合体 2)片状、鳞片状集合体3)纤维状集合体 4)放射状集合体 5)鲕状集合体 6)晶簇 7)结核状集合体 8)钟乳状集合体 9)土状集合体

9、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线的吸收、折射、反射等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

10、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等。

11、根据矿物颜色产生的原因颜色可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12、条痕的作用是:消除假色,减弱他色,保存自色。

13、透明度:是指矿物透过可见光波的能力。

14、矿物按透明程度分为三类:1)透明矿物;2)半透明矿物;3)不透明矿物。

15、光泽:是指矿物新鲜表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

16、矿物的力学性质:是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各种性质。

17、矿物的力学性质有硬度、解理、断口。其次还有脆性、延展性、挠性、弹性等。

18、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机械作用(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或程度)。

19、解理:矿物被打击后,总是沿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的平面,这种性质称为解理。

20、根据解理发育程度(破开难易,解理面平滑程度),一般将解理分为如下几种:(1)极完全解理;(2)完全解理;(3)中等解理;(4)不完全解理;(5)无解理。

21、断口:矿物被打击后,不以一定结晶方向发生破裂而形成的断开面,称为断口。

22、常见的断口形态有如下几种:(1)贝壳状断口(2)锯齿状断口(3)参差状断口(4)平坦状断口

23、矿物的相对密度:是指纯净、均匀单矿物在空气中的质量与同体积水在4℃时的质量之比。

24、矿物按其比重的大小可分为三级:(1)轻矿物;(2)中等相对密度矿物;(3)重矿物。

25、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将矿物归纳为五大类:1、自然元素类;2、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3、卤化物类;4、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 5、含氧酸盐类。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1、岩浆:是指地壳下具有高温、高压、富含挥发组分的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物质。岩浆作用:是指从岩浆的形成、活动直到冷凝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

2、岩浆的喷出作用:是指岩浆在向地壳的薄弱地带挤入过程中,如果岩浆内部压力大到足以使其穿过上部的岩层,而喷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喷发,这种活动称为岩浆的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

3、岩浆的侵入作用:是指岩浆在向地壳的薄弱地带挤入过程中,岩浆没有上升至地表,而是侵入到地下一定深度的岩层中就凝固了,这种活动则称为岩浆的侵入作用。

4、岩浆的侵入作用按侵入的深浅不同,又可分为深成侵入作用和浅成侵入作用。

5、深成侵入作用形成的岩体主要呈岩基、岩株产出。

6、浅成侵入作用形成的岩体包括岩盘、岩盆、岩床、岩墙和岩脉。

7、火山喷发基本上可以分为猛烈式和宁静式两种。

8、岩浆岩:是指岩浆在一定地质作用下,由地壳深处沿着裂隙侵入地壳附近或喷出地表,经过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9、岩浆岩的物质成分是指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10、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所含矿物的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以及矿物之间组合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11、岩浆岩的结构按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可分为:1)全晶质结构 2)半晶质结构 3)玻璃质结构

12、岩浆岩的结构按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1)等粒结构 2)不等粒结构 3)斑状结构 4)似斑状结构

13、岩浆岩的结构按岩石中矿物的绝对大小可分为:1)粗粒结构 2)中粒结构 3)细粒结构 4)微粒结构

14、岩浆岩的结构按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及其结合方式可分为:1)自形结构 2)半自形结构 3)他形结构

15、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各种矿物和其它组成部分的空间排列和充填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岩石外貌特征。

16、常见的岩浆岩构造类型有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气孔及杏仁构造、带状构造等。

17、根据岩浆岩的产状可以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三大成因类型。

第四章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1、变质作用是指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引起岩石的结构、构造或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岩石的一种地质作用。

2、岩石是否发生变质要看其有无重结晶现象或有无变质矿物出现为标志。

3、岩石的变质作用是在固态状况下进行的,即固体的岩石或矿物不经过熔融或溶解阶段而直接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

4、促使岩石变质的外在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

5、温度是引起变质作用的主导因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随地壳的深度而增加的地热,二是由于岩浆活动而产生的岩浆热,三是由地壳运动的动能转化的热能,即动力热能。

6、压力是控制变质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按其物理性质,可分静压力和定向压力两种。

7、变质作用的类型有: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

8、接触变质作用:是指发生在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的变质作用。

9、根据引起接触变质接触主要因素和方式,接触变质作用可进一步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两种情况。

10、动力变质作用:是指岩石受定向压力(动压力)的作用而产生破碎、变形、重结晶的变质作用。

11、根据变质环境和方式不同,动力变质作用又可分为碎裂变质和韧性变形两种类型。

12、区域变质作用是指在大范围内,由于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产生的变质作用。

13、根据变质的程度和深浅的不同,区域变质作用可分为浅变质带、中变质带和深变质带。

14、变质岩是指已经形成的岩石因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15、根据变质前原岩的不同,变质岩可分两大类。其中由岩浆岩变质而成的称为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称为副变质岩。

16、变质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结合方式。

17、根据岩石特点和结构的成因,可把变质岩的结构分为变晶结构、变余结构以及压碎结构等。

18、变晶结构根据变晶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1)等粒变晶结构 2)不等粒变晶结构 3)斑状变晶结构

19、变晶结构根据变晶矿物粒度绝对大小可分为:1)粗粒变晶结构 2)中粒变晶结构 3)细粒变晶结构

20、变晶结构根据岩石中矿物的形态又可分为粒状变晶结构、鳞片状变晶结构以及纤维状变晶结构等。

21、变质岩中常见的变余结构有变余花岗结构、变余斑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变余泥质结构等

22、压碎结构是变质作用较为典型的结构,根据矿物的机械破碎程度分为碎裂结构和糜棱结构。

23、变质岩的构造是指组成岩石中的各种矿物在空间分布和排列的方式。

24、变质岩的构造能反映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可分定向构造和无定向构造两大类。

25、常见的变质岩定向构造有:1)板状构造 2)千枚状构造 3)片状构造 4)片麻状构造 5)眼球状构造

26、常见的变质岩无定向构造有:1)块状构造 2)斑点构造

27、根据变质作用的不同可把变质岩分为以下几类:(1)接触变质岩;(2)动力变质岩;(3)区域变质岩

第五章沉积岩

1、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颜色是沉积岩重要的直观特征,它不仅反映岩石本身的物质成分、沉积环境及成岩后的次生变化,对鉴定岩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作为地层划分与对比和推断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3、沉积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原生色又进一步分为继承色和自生色。

4、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组分在空间的分布、排列和充填方式。一般包括层理、层面构造和层内构造。

5、层理:是由岩石的成分、颜色、结构等在垂直于沉积层方向上的变化所形成的一种构造现象。

6、层理是沉积岩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是区别于岩浆岩的主要标志。

7、层理由细层、层系、层系组等要素组成。

8、常见的层理构造有下列几种类型:1)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 2)波状层理 3)交错层理(斜层理)4)递变层理 5)透镜状层理和压扁层理 6)韵律层理和沉积旋回 7)块状层(均匀层理)

9、层面构造是指岩层表面呈现出的各种构造痕迹,沉积岩中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冲刷痕迹、泥裂等。

10、沉积岩的层内构造有结核、缝合线等。

11、沉积岩的结构是指岩石组分的大小、结晶程度、形态及其排列方式等微观特征。

12、沉积岩的结构按成因可分三类:1.机械作用形成的结构 2.化学结构 3、生物结构

13、沉积岩可划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14、碎屑岩:主要由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

15、碎屑岩的物质成分取决于母岩的成分,主要由碎屑物质、杂基和胶结物构成。

16、碎屑物质是碎屑岩中最主要的组分,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陆源区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亦称陆源碎屑。它是由母岩继承下来的,陆源碎屑可分为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简称岩屑)。

17、杂基是与砂、砾等碎屑一起以机械方式沉积下来的细粒碎屑物质,杂基对碎屑可起胶结作用,但与胶结物不同,它不是化学成因的。

18、胶结物是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碎屑粒间孔隙中起胶结作用的沉积物质。

19、在碎屑岩中,杂基和胶结物都可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作为孔隙的充填物,故杂基和胶结物合称填隙物。

20、碎屑岩的结构包括碎屑颗粒的大小(粒径)、形状(圆度、球度)、分选性和胶结类型等。

21、碎屑岩命名原则:将含量大于或等于50%的粒级定为主名;含量在25%~50%者称“质”,写在主名之前;含量在10%~25%者称“含”,放在最前面;若碎屑岩中没有一个粒级含量大于或等于50%,含量在50%~25%的粒级又不只一个,则以“XX—XX”岩的形式复合命名,含量多的写在后面。

22、碎屑岩的粒度及其分布特征不仅与储油物性密切相关,而且可反映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为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依据。

23、圆度:即碎屑颗粒的棱角被磨圆的程度,一般分为四级:颗粒具尖锐棱角的为棱角状;棱角稍有磨蚀的为次棱角状;棱角明显磨蚀的为次圆状;棱角已消失的为圆状。一般来说,随搬运距离和时间加长,颗粒的圆度变好。

24、球度:即碎屑颗粒近于球体的程度。通常分为球状、扁球状、椭球状和不规则状四类。

25、碎屑岩中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通常分为三级:若岩石中某一粒级含量大于或等于75%,说明岩石中颗粒大小均匀,为分选好;某一粒级含量为50%~75%,为分选中等;任何粒级的含量都小于50%,为分选差。

26、碎屑岩的胶结类型:在碎屑岩中,填隙物的分布及其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称为胶结类型。

27、胶结类型通常可分四种即:1)基底胶结 2)孔隙胶结 3)接触胶结 4)镶嵌胶结

28、储油物性: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统称为储油物性。

29、碎屑岩的结构与储油物性的关系:碎屑岩的结构与储油物性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分选好、堆积疏松、圆度好、胶结物少的碎屑岩,储油物性较好。如孔隙胶结和接触胶结的、颗粒较大的、分选较好的砂岩具有较高的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而基底胶结和镶嵌胶结的,胶结物为硅质、铁质的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储油物性较差。

30、砾岩:主要由砾石构成的粗碎屑岩称为砾岩。

31、砂岩:主要由砂粒(其含量大于50%)组成的碎屑岩称为砂岩。

32、砂岩是良好的油气储集岩。良好的砂岩储集层多数是中砂岩和细砂岩,其次是粗砂岩和粗粉砂岩,个别地区有砾质砂岩和细砾岩。从砂岩的储油物性看,石英砂岩最好,其次是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因渗透率低,一般不是良好的储集岩。

33、粉砂岩:主要由粉砂级碎屑颗粒(含量大于50%)组成的细碎屑岩称为粉砂岩。

34、粘土岩:主要由粒径小于0.01mm,且主要是由粘土矿物组成的沉积岩叫粘土岩。

35、粘土岩的研究意义:1.黑色页(泥)岩、油页岩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良好的生油岩;2.具有一定厚度的粘土岩又可作为油、气的良好盖层;3.在少数情况下,当粘土岩中的裂缝发育时,也可作为储油(气)层;4.蒙脱石粘土岩可用作石油化工产品和其它工业产品的净化剂以及石油钻井液的原料;5.高岭石粘土岩还是陶瓷工业、耐火工业的重要原料。

36、碳酸盐岩:是指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

37、根据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相对含量,碳酸盐岩可分为两大类:方解石含量大于50%的为石灰岩类,白云石含量大于50%的为白云岩类。

38、简述沉积岩与油气的关系?

答:沉积岩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三种类型。

1)粗粒的碎屑岩孔隙性、渗透性较好可作为良好的储集层,细粒的向粘土岩过渡的粉砂岩富含有机质时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层。2)具有一定厚度的粘土岩又可作为良好的盖层;黑色泥页岩、油页岩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良好的生油岩,在少数情况下当粘土岩中的裂缝发育时也可作为储集层。3)碳酸盐岩孔隙较发育,可作为良好的储集层,当碳酸盐岩中富含有机质时又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层,胶结致密的碳酸盐岩又可作为良好的盖层。

第六章沉积相

1、沉积相:所谓沉积相就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2、沉积环境是指: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介质的地球化学条件等。

3、沉积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

4、沉积岩特征的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种环境条件的物质记录,通常也称相标志。

5、自然地理条件为主要依据沉积相的分类为: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组。

6、山麓—洪积相的形成需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气候干热,二是地壳升降运动较强烈。

7、河流的类型:按其发育阶段可分为幼年期河流、壮年期河流和老年期河流;按地形及坡降可将河流分为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根据河流的平面几何形态的不同,可将河流分为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

8、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河流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河漫亚相及牛轭湖亚相。

9、研究河流相的意义:河流相的分布很广,有大型的河流相砂岩体发育,河流相砂岩体若接近油源,可成为油气储集层。它的储油物性较好,一般为泥质填隙物,胶结疏松,孔隙性和渗透性都比较好。河流砂岩体岩性变化大,内部非均质性较明显,其储油物性在垂向上以旋回下部河床亚相中的边滩或心滩砂质岩最好,向上逐渐变差;在横向上,透镜体中部较好,向两侧变差。

10、湖泊是大陆上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集的地区,也是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所。

11、湖泊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通常以湖水含盐度以及沉积物的特点来划分。按含盐度的不同,可将湖泊分为淡水湖泊(含盐度小于3.5%)和盐湖(含盐度大于3.5%);按沉积物的特征,可将湖泊分为碎屑沉积湖泊和化学沉积湖泊。

12、根据沉积物特点和水体深度,碎屑湖泊相可分为湖成三角洲亚相、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和深湖亚相。

13、研究湖泊相的意义:碎屑湖泊相沉积,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良好条件,常形成陆相类型的油气田。其油源岩系以半深湖一深湖亚相暗色粘土岩为主,储集岩系以湖成三角洲砂岩体为主。湖泊沉积在垂向剖面上往往是油源岩、储集岩有规律地分布,形成完整的甚至是多套的生储盖组合。湖泊在大幅度下沉的背景下伴随有周期性的振荡运动,形成砂岩、泥岩交替,幅度大而分异明显的沉积旋回,有利于生储盖

组合的形成。湖盆下沉形成以粘土岩为主的油源层或盖层,湖盆上升收缩,可以形成以碎屑岩为主的储集层。振荡运动随着湖盆的发展,垂向上可形成多个沉积旋回和多套生储盖组合,而且第一个组合的盖层可成为第二个组合的油源层,导致生储盖组合的重叠性,这对油气藏的形成十分有利。

14、根据海水深度的不同,结合海底地势特点,可将现代海洋划分为四个区: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及深海相。

15、海相沉积与油气的关系:滨岸相中碎屑岩发育,有各种类型的砂体,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大陆坡的沉积物比大陆架更细,含有大量的海洋浮游生物,在乏氧水体中有机物易于保存,加之大陆坡及其外缘可有浊流砂体的分布,故半深海也应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条件。在现代陆坡外缘的深海陆隆之下,有很厚的沉积物,可能含有大量的油源岩,并具有通向封闭油藏的可渗透性的迁移路径。深海相浊流沉积具有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条件,总之,海相组中可发育一系列生、储、盖组合,其中:

①油源层主要为浅海相暗色粘土岩和碳酸盐岩,含大量化石,有机质丰富。

②储集层为海相砂岩体和具有孔隙、溶洞、裂缝的海相碳酸盐岩,特别是生物礁石灰岩其储油特点是储量大、产量高。

③盖层为海相粘土岩、泥灰岩、石膏以及巨厚的致密块状石灰岩等。

16、海陆过渡相组是界于海相组与陆相组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海陆过渡相组包括三角洲相、泻湖相、障壁岛相、潮坪相与河口湾相。

17、三角洲相位于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海陆过渡相组的重要组成部分。

18、三角洲的发育一般经历下述两个阶段:1.河口沙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 2.决口扇的形成与三角洲的延伸。

19、根据河流、波浪和潮汐洋作用的相对强弱程度,可将三角洲分为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河控三角洲、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浪控三角洲和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潮控三角洲。

20、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可将三角洲相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

21、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石油勘探的结果表明,世界上许多油气田与三角洲相有关,前三角洲亚相粘土岩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有机质丰富,是具有良好生油条件的相带。三角洲前缘亚相有河口沙坝、远沙坝和席状砂体,砂质纯净,分选好,储油物性良好,与前三角洲亚相紧密相邻,离油源区近,是储集条件有利的相带。在海进过程中形成的破坏相海进砂层,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超覆在三角洲砂体之上的破坏相粘土岩和三角洲向海推进时形成的水上平原沼泽沉积,可作良好的盖层。

三角洲相中有多种圈闭类型,如在三角洲前缘斜坡上,有同生沉积断层(生成断层)下盘伴生的滚动背斜;三角洲沉积中具可塑性易流动的盐岩,沿上覆岩层的低压区移动刺穿上覆岩层而形成的刺穿盐丘构造以及三角洲沉积中形成的岩性、地层圈闭等,都提供了油、气储集的有利条件。

第七章古生物及地层

1、古生物:是指地质历史中生存过的生物,一般以第四纪全新世开始作为划分古生物和现代生物的时间界限。

2、化石:是指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3、生物演化的特点:1)生物演化的阶段性;2)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3)生物演化的统一性。

4、植物在地球上的出现要比动物早,一般可分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

5、菌类、藻类为低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为高等植物。

6、微体古生物: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内均存在过许多微小的生物,即微体古生物。

7、研究微体古生物的意义:在石油勘探中,由于钻探所取的岩心、岩屑中,大化石往往不易发现或已被研碎,而微体古生物化石易于得到完整的保存,微体古生物化石对油区钻井地层划分、对比显得尤为重要。

8、地层:地壳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地质时间内所形成的一套岩层,称为那个时代的地层。

9、地层是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沉积下来的沉积物。

10、地层叠覆律: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是自下而上逐层叠置起来的,形成了老者在下,新者在上,下伏地层比上覆地层老的自然顺序。这一规律称为“地层叠覆律”。

11、根据生物演化的阶段性、不可逆性和统一性,把地质年代划分为宙、代、纪、世、期、时等若干时间单位。

12、常用的地层单位有三类: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

13、岩石地层单位的界面可以是穿时的,可分为“群”、“组”、“段”、“层”四级,其中“组”是最基本的单位。

14、常使用的生物地层单位有以下三种类型:1)组合带 2)延限带 3)顶峰带

15、年代地层单位: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地层体,

16、年代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时间带六级。

17、地层划分:所谓地层划分就是按地层的自然特征和属性,将地层剖面分为若干大小不同的地层单位。

18、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1)岩石地层学方法((1)岩性法、(2)标志层法、(3)沉积旋回法)2)生物地层学方法 3)地球物理学方法

第八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构造运动:所谓构造运动是指地壳或岩石圈受地球内力作用而产生的机械运动。

2、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引起岩石圈或地壳的岩层与岩体变形、变位及物质改变,并促使地表形态不断演化和发展而留下的各种痕迹称为地质构造。

3、构造运动的方式:根据构造运动的速度快慢可分为突发式和缓慢式两种。

4、突发式构造运动的特点:突发性、局部性、短暂性。

5、缓慢式构造运动的特点:缓慢性、区域性、长期性。

6、构造运动的类型:通常根据构造运动的方向划分为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类。

7、升降运动:又称垂直运动或垂直升降运动,指垂直于大地水准面(沿地球半径方向)的构造运动。

8、升降运动表现为区域地壳的上升或下降,造成地壳的隆起或坳陷。

9、水平运动:指平行于大地水准面(即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的构造运动。

10、水平运动的主要表现是使地壳发生碰撞、拉伸、平移以致旋转,形成褶皱和断裂等地质构造,并使地表起伏加大。

11、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分布的状态。

12、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13、走向:倾斜岩层层面与任意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线,走向线指示的地理方位叫走向。

14、倾向:与走向线垂直向岩层下倾方向引出的射线称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指示的地理方位称倾向。

15、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之投影线的夹角,亦称真倾角。

16、水平岩层:岩层面的海拔高程处处相等或与大地水准面平行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

17、水平岩层的特点如下:1)符合地层层序律 2)水平岩层露头的出露宽度与地形坡度和岩层厚度有关 3)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面的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在山顶或孤立山丘上的地质界线呈封闭的曲线;在沟谷中地质界线呈尖齿状条带,其尖端指向沟谷顶端 4)水平岩层顶、底面间的标高差即为水平岩层的厚度,海相岩层厚度在较大范围内基本一致,而陆相岩层则会较快变薄或尖灭,呈楔状或透镜状分布。

18、倾斜岩层:由于构造运动,使岩层层面与水平面形成一定的夹角时便成为倾斜岩层。

19、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比水平岩层复杂一些,除与岩层厚度、地形坡度有关外,还与岩层的产状相关。1)无论岩层倾向与地层坡度相同还是相反,坡度越大,露头越窄,反之亦然;2)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一致,坡度相同时,岩层倾角大而露头宽度大;3)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倾角大者露头窄,倾角小者而露头宽。

20、“V”字形法则:1)相反相同法则——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质界线形成的“V”字与地形等高线形成的“V”字尖端指示的方向相同,沟谷处都指向山顶,山脊处都指向山脚。2)相同相反法则——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且倾斜岩层的倾角大于地形的坡角时,地质界线形成的“V”字与地形

等高线形成的“V”字尖端指示的方向相反,地质界线在沟谷处指向山脚,在山脊处指向山顶。3)相同相同法则——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且倾斜岩层的倾角小于地形的坡角时,地质界线形成的“V”字与地形等高线形成的“V”字尖端指示的方向相同,沟谷处都指向山顶,山脊处都指向山脚。

21、直立岩层:是指倾角近于90O的岩层。

22、地层接触关系通常指上下地层的产状变化关系,它是层序划分与对比的重要标志。地层接触关系可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类。

23、整合接触:系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且中间不存在沉积间断或没有地层缺失的接触关系。

24、不整合接触又分为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面称为不整合面,不整合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不整合线。

25、平行不整合接触:系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但有明显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的接触关系。

26、角度不整合接触:系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的接触关系。

27、地层超覆:指新地层依次叠覆在相对较老地层之上、且覆盖面积逐次向陆扩大的现象。

28、地层退覆:指新地层覆盖老地层的范围逐次向海减小的现象。

29、岩层尖灭:是指某种岩性在横向上中断的现象。

30、地层超覆的类型:1)顶部超覆2)底部超覆3)岩层尖灭类型

31、研究地层不整合的意义:地层不整合接触是地壳运动历史的记录,不仅反应岩层在空间的相互关系,也反应了构造运动的性质和在时间上的顺序,是地质发展史研究、地壳运动特征及时间鉴定的依据;不整合面是层序、构造单元、岩石单元划分与对比的重要界线;不整合面及上覆地层附近是许多矿产形成的重要场所,其残留物质的类型也是确定古地理、古气候的重要证据;对于油气地质而言,不整合面不仅是油气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而且在不整合面下的地层,经历了长期风化剥蚀,往往孔缝发育,形成良好的储集层,角度不整合面下是潜山油气藏形成和勘探的有利地区。

32、褶皱:岩石受力后产生一系列波状起伏的弯曲岩层称为褶皱。

33、褶曲:是指岩层向下或向上拱的单个弯曲。

34、向下拱的称为向斜褶曲,中心地层相对较新,两边地层依次变老,且对称重复分布;岩层向上拱的称为背斜褶曲,中心地层相对较老,两边地层依次变新,且对称重复分布。

35、向斜褶曲和背斜褶曲是组成褶皱的基本单元,它们相辅相成,共用一翼。

36、褶曲的基本要素通常指褶曲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有:1)核 2)翼 3)转折端 4)枢纽 5)轴面 6)轴迹与轴向 7)脊、脊线和槽、槽线

37、褶曲的剖面分类:

1)根据轴面的产状和翼角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直立褶曲(2)斜歪褶曲(3)倒转褶曲(4)平卧褶曲(5)翻卷褶曲

2)根据褶曲转折端形态可分为五类:(1)圆弧褶曲(2)尖棱褶曲(3)箱状褶曲(4)扇形褶曲(5)挠曲

38、褶曲的平面分类:1)线状褶曲 2)长轴褶曲 3)短轴褶曲 4)穹隆与构造盆地 5)鼻状构造

39、褶曲的剖面组合形态有:1)复背斜与复向斜 2)隔档式与隔槽式组合

40、褶曲的平面组合形态有:1)平行式 2)分枝式 3)雁行式 4)羽状 5)扫帚式

41、褶曲在构造等值线图上的表现:背斜褶曲的等高线由外向内是依次增大的,向斜则是由外向内依次减小的。构造阶地是由陡变缓再由缓变陡的局部台阶。鞍部是指两个高点之间的低洼平坦地带。构造鼻是指向外凸起象山脊似的局部构造。

42、褶曲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在大比例尺地质图上,背斜褶曲典型特征是沿较老地层的两侧出现对称重复的较新地层,向斜褶曲典型特征是沿较新地层的两侧出现对称重复的较老地层。

43、断裂构造:当作用于岩层的地应力达到或超过岩层的破裂强度,岩层将会产生破裂面,使岩层的连续性被破坏,形成断裂构造。

44、断层:沿破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45、节理:沿破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节理或裂缝。

46、断层的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断盘、滑距与断距

47、断层面:岩层连续性被破坏、将岩层分割成两部分、并籍以滑动的破裂面叫断层面。

48、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或某岩层面的交线称为断层线。

49、断盘:断层面两侧的岩块叫断盘。(处于断层面上面的一盘称为上盘,处于下方的一盘叫下盘;相对上升的一盘称为上升盘,相对下降的一盘叫下降盘)

50、断距:系指断层两盘对应层之间被错开的相对距离。(地层断距、水平地层断距、铅直地层断距)

51、绘图示意断层的产状要素图

52、断层的分类:

1)按照断盘的相对运动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2)按断层面与岩层的几何关系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

3)按断层面与褶皱的几何关系分为: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

53、断层的组合类型:

1)断层剖面组合类型:①阶梯状与地堑、地垒组合、②叠瓦状与背冲式、对冲式组合

2)断层平面组合:平行式组合、雁行式组合、帚状组合、环状与放射状组合

54、断层在图上的表示:在大比例尺的构造图中,正断层由于地层缺失而出现一个等值线的空白带,逆断层因地层重复而出现一个等值线的重复带。

55、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1)构造线不连续(2)地层的重复与缺失(3)断层面上及断层带的标志(4)地貌标志

56、井下断层标志:(1)钻井中出现的地层重复与缺失(2)近距离内同层(或标准层)海拔高度相差较大(3)钻井岩屑中次生矿物含量高或井漏(4)开发井的压力系统不同(5)流体性质差异。

57、节理的几何形态分类:

1)按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的产状关系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和顺层节理。

2)按照节理走向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分为纵节理、横节理、和斜节理。

58、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1)张节理 2)剪节理

59、地质图:在油气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常常将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测量、钻井等收集到的地面、地下的各种地质现象用一定比例和图示表示出来,做出相关的图件,这种图件统称为地质图。

60、柱状剖面图:根据野外露头资料或钻井资料编制的、反映一个地区地层层序、岩性、接触关系、矿产等的地质图件。

61、构造剖面图;是沿构造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

62、构造剖面图的作用:它主要用地质界线和断层线反映地下构造沿某一方向的形态变化,断层分布、断层性质及断距大小,地层产状变化、厚度变化和地层接触关系等。

63、构造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下某一岩层顶面或底面的构造形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件。

64、地下构造图的用途:1)确定油气藏的基本参数;2)指导井位部署;3)为新井设计提供井深数据;

4)求地层产状。

65、根据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性质断层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绘图示意。

66、绘图示意倾斜岩层的产状要素。

67、褶曲根据形态可分为哪两种类型?绘图示意。

第九章石油地质

1、油气藏中流体主要是指油气藏中的石油、天然气,以及与石油和天然气有关的油田水。

2、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物,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3、石油的主要物理性质有:1)颜色;2)密度和相对密度;3)粘度;4)凝固点;5)导电性;6)溶解性;7)荧光性;8)旋光性。

4、天然气:是指存在于地下岩石中,与油气田有关的以烃类为主的气体。

5、天然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有:1)相对密度;2)粘度;3)蒸气压力;4)溶解性;5)热值;6)压缩系数和体积系数。

6、油田水: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7、地下水由于存在于岩石的孔隙中,其存在状态是不同的,有三种情况:1)吸附水;2)毛细管水;3)自由水。

8、总矿化度:即水中各种离子、盐分的总含量。

9、油田水的主要物理性质:1)相对密度;2)粘度;3)颜色及透明;度4)嗅味;5)导电性。

10、19世纪70年代以来,对油气成因的认识基本上分为无机成油和有机成油学说两大学派。

11、按照现代有机成油理论,油气生成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即有利于石油生成的丰富的有机质及有机质向石油的转化条件。

12、根据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生物体是生成油气的最初来源。其中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高等植物是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主要供应者。生物有机质并非是生油的直接母质,这些有机质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及化学变化,形成一种结构非常复杂的生油母质——干酪根,成为生成油气的直接先驱。

13、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油母质。

14、干酪根的类型:

1)Ⅰ型:H/C原子比较高, O/C原子比较低,主要来自于藻类、细菌类等低等生物,生油潜能大。

2)Ⅱ型:H/C原子比较Ⅰ型低, O/C原子比较Ⅰ型高,它们来源于浮游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和微生物的混合有机质。生油潜能中等。

3)Ⅲ型:H/C原子比较低, O/C原子比较高,主要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生油潜力较差,但是生成天然气的主要母源物质。

15、油气生成的外在条件:(简答)

1)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大地构造条件、岩相古地理条件

2)油气生成的物化条件:温度与时间、细菌活动、催化作用、压力

16、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阶段及一般模式: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3.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17、凡能够生成并提供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气岩。

18、由烃源岩组成的地层,称为生油(气)层。

19、从岩性上看,能够作为生油层的岩性主要有两大类即泥质岩和碳酸盐岩。

20、生油层的地球化学研究就是利用各种地球化学指标,评价生烃潜力。主要包括有机质的丰度指标、有机质的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指标等。

21、储集层:能够容纳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22、储集层的孔隙是指储集岩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空间部分。

23、绝对孔隙度:亦称总孔隙度,指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24、有效孔隙度:指那些参与渗流的,互相连通的孔隙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25、流动孔隙度:指在一定条件下,流体可以在岩石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26、储集层的渗透性:是指在一定压差下,储集岩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27、岩石渗透性的好坏用渗透率表示。渗透率可分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

28、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性能的地质因素主要有:

1)沉积作用影响:矿物成份的影响、碎屑颗粒的大小及分选的影响、碎屑颗粒的形状、排列和接触方式的影响

2)成岩及后生作用对碎屑岩储层性质的影响:压实作用的影响、胶结作用的影响、溶解作用的影响、交代作用、人为因素的影响

29、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主要有:孔隙型、裂缝型、溶洞-裂缝型、孔隙-裂缝型、孔、洞、缝复合型

30、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使能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溢散的岩层。

31、盖层的基本特征:油气藏的有效盖层应具备:岩性致密,孔隙度、渗透率低,排替压力高,分布稳定,且具有一定厚度等特征。

32、油气的运移:把油气在地下的一切运动称为油气的运移。

33、初次运移:是指油气从烃源岩向储集层的运移。

34、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

35、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

36、圈闭三要素:(1)容纳流体的储层;(2)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盖层;(3)在侧向上阻止油气继续运移的遮掩物。

37、圈闭的度量参数:闭合高度、闭合面积

38、溢出点:流体充满圈闭后,最先从圈闭中溢出的点,称为该圈闭的溢出点。

39、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出的封闭面积。

40、闭合高度:从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海拔高差,称为闭合高度。

41、油气藏:是指油气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界面的聚集,它是地壳中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

42、如果圈闭中只聚集了油,称之为油藏;只聚集了气就称为气藏;二者同时聚集就称为油气藏。

43、油气藏的参数:

1)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储集层顶部的交线。(其外无油存在,只有水存在)

2)含水边界:油水界面与储集层底部的交线。(其内无边水或底水存在,其内为纯含油区)

3)气顶边界:油气界面与储集层顶部的交线。

4)含油面积:含油边界所圈定的面积。

5)含气面积:气顶边界所圈定的面积。

6)油气藏高度:储集层中圈闭的最高点到油水界面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7)气顶高度:气顶最高点到油气界面的海拔高度差。

8)含油高度:油气界面与油水界面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9)边水:油气藏边缘以外的水。

10)底水:油气藏边缘内承拖着油气的水。

44、引起油气藏破环的原因:剥蚀作用、水动力冲刷、氧化作用、扩散作用

45、油气藏富集条件:(简答)1.充足的油气来源;2.有利的生、储、盖组合;3.圈闭的有效性;4.必要的保存条件。

试论述油气藏富集的条件有哪些?(163—165)

46、油气藏的类型:

1)构造油气藏:①背斜油气藏;②断层油气藏;③岩体刺穿油气藏;④裂缝性油气藏。

2)地层油气藏:①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②地层超覆油气藏;③生物礁油气藏。

3)岩性油气藏

4)水动力油气藏

5)复合油气藏

47、影响油气运移的动力有哪些:

地静压力、构造运动力、浮力、水动力、毛细管力、热动力、分子力。

第十章油气田勘探

1、油、气田勘探的主要任务:是经济、有效、高速地寻找、发现油气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并查明油气田的基本情况,取得开发油田所需的全部数据,为油气田全面开发作好准备。

2、勘探程序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勘探阶段的划分,其主要依据是勘探对象、最终地质目标;二是不同阶段的勘探部署,即针对不同阶段的对象、任务和目标,有选择性地使用经济的、有效的勘探技术和研究方法,进行科学勘探。

3、现行油气勘探程序是:区域勘探、圈闭预探、油气藏评价勘探三个阶段。

4、油气田勘探中常用的方法: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①地球物理测井,②地球物理勘探;3)地球化学勘探:①气态烃测量法,②土壤测量法,③水化学测量法;4)钻井法;5)遥感技术。

5、按照勘探阶段的区别和研究目的的不同,钻井可以分为科学探索井、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等类型。

6、地质储量: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集层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量。

7、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气)量。

8、剩余可采储量:是指油气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之差。

9、采收率: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称为采收率。

10、油气储量的分级:(1)远景资源量;(2)预测储量;(3)控制储量;(4)探明储量。

11、油气资源评价可以按含油气大区、盆地(凹陷)、区带和圈闭四个层次建立评价程序,对各个层次的油气资源分别进行评价。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一(含答案)

试题一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基础》适用班级: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岩石: 2、矿物: 3、沉积岩: 4、地质作用: 5、构造运动: 6、沉积相: 7、油气的运移: 8、石油: 9、油气藏: 10、圈闭: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地球的形状为的椭球体。 2、外力地质作用是指以为主要能源而引起地表形态和发生 变化的地质作用。 3、成岩作用的方式主要有:、、。 4、矿物在形成过程中有趋向于的习惯,晶体的这种习惯称结晶 习性或简称晶习。 5、深成侵入作用形成的岩体主要呈、产出。 6、促使岩石变质的外在因素主要有、及。 7、层理由、、等要素组成。

8、生物演化的特点是:、、。 9、年代地层单位包括、、、、时间带六级。 10、通常根据构造运动的方向将构造运动划分为运动和运动两 类。 11、断层的要素有:、、、。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岩石是否发生变质的标志是要看其有无重结晶现象或有无形状的改变。() 2、在碳酸盐岩中,方解石含量大于50%的为石灰岩类,白云石含量大于50%的 为白云岩类。() 3、湖成三角洲亚相属于碎屑湖泊相。() 4、地层接触关系通常指上下地层的产状变化关系。() 5、采收率是可采储量与剩余可采储量的比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碎屑岩的结构与储油物性的关系如何? 2、粘土岩的研究意义是什么? 3、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是什么? 4、简述断层的分类。

5、油气藏有哪些类型? 五、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绘图示意断层的产状要素 2、绘图示意褶曲根据形态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油气生成的外在条件有哪些?

石油地质学试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1)成烃坳陷和充足油气源 成烃坳陷——指盆地中分布成熟烃源岩或成烃灶的深坳陷区。 充足的油气源——油气丰度: 单位面积的丰度高。根据这种方法将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分为3个等级。丰富的(>2 108m3/km2)中等的(0.2 108m3/km2—2 108m3/km2),贫乏的(<0.2 108m3/km2) ; 生烃是和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doc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x2=10分) 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油 母质。 2、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3、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 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0 4、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使能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溢散的岩 层。 5、石油: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由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呈液态或稠态的可燃 有机矿产。 二、填空题(30x1=30分) 1、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划分为山地、丘陵、 、高原、平原等。 2、年代地层单位:、界、是—、统。地质年代单位:宙、宙、纪、世。 3、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5、摩氏硬度从1到10的矿物依次是:划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 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6、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 二、泥盆纪、志留纪、、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白 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O

三、选择题(10x2=20分) 1、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c )、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 A.沉积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物理风化作用 D.岩浆作用 2、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a )、重结晶作用。 A.胶结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3、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c )。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 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d )。 A.氧和铝 B.铝和硅 C.铁和镁 D.氧和硅 5、石油和天然气与(c )关系最为密切。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6、下列岩石中,储油条件最好的是(d )o A.火成岩 B.变质岩 C.粘土岩 D.沉积岩 7、沉积岩一般可分为(b )o A.碎屑岩、粘土岩、石灰岩 B.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C.碳酸盐岩、碎屑岩、变质岩 D.粘土岩、碳酸盐岩、砾岩 8、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b )。 A.风化■—搬运一剥蚀一沉积一成岩 B.风化一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成岩 C.剥蚀一风化一搬运一沉积一成岩 D.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成岩。 9、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o A.生物发育 B.气候状况 C.地球化学条件 D.自然地理条件 10、在沉积相的分类中,湖泊相属于(a )相。 A.陆 B.海 C.滨海 D.浅海 四、简答题(5x5=25分) 1、以下胶结类型分别属于哪一?类?

石油地质学教案 考试题及答案

A 卷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期末考试试题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教学系油气资源系 考试日期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石油的旋光性 2.含油气盆地 3.门限温度 4.生物化学气 5.石油地质储量 6.有效渗透率 7.油型气 8.油气二次运移 9.干酪根 10.油气田

二、填空(每题1.5分,共15分) 1.石油的颜色取决于的含量;相对密度受 影响;影响粘度的因素有 。 2.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四 种水型;常见的油田水类型是。3.烃源岩的特点是;储集岩的特性是;盖层的特征是。4.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5.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是:, 。 6.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有、、 、、。 7.含油气盆地内次一级构造单元可以划分为。8.评价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常用指标有、 、等。 9.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包括:、、。油气运移的区域指向为 。 10.地层异常高压主要成因有、、 、、。

三、判断题(命题正确者画√,错误者画×,每题1分,共5分)1.烃源岩只要具备巨大的体积、高有机质丰度、优越有机质类型,就可以生成大量油气。()2.地下某处流体的压力越大,其具有的压能越大,因此流体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3.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岩石的压实作用愈加强烈,岩石愈加致密。因此随埋深增加,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物性总是越来越差。()4.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与天然气的成分有关,其重烃含量愈高,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愈大。()5.用饱和压力确定的油藏形成时间代表油藏可能形成的最晚时间。 ()四、简述题(共20分) 1.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其特征(8分); 2.油气初次运移动力及作用机理(7分); 3.油气藏中油气聚集机理(5分) 五、论述题(共23分) 请阐述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富集条件(13分);如果欲在前期盆地区域勘探基础上对陡坡带开展圈闭预探,请阐述工作部署和技术方法(10分)。 六、图件分析题(共17分) 下图为某砂岩储集层顶界面构造图,储层平均厚50m,上覆有良好盖层;已探明的南部区块各井钻遇含油高度分别为:01井120m,02井50m,03 井25m。 (1)请在图中确定圈闭的溢出点,画出闭合范围,求出闭合高度;画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8f

第八章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 一、名词解释 构造运动升降运动水平运动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水平岩层直立岩层褶皱要素背斜向斜节理劈理断裂断层断层要素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二、判断题 1.褶皱与断层是岩石变形产生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地质构造,它们总是相互独立产生的。() 2.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既记载了剥蚀作用发生的时间也记载了一次沉积间断。() 3.斜歪褶皱与倾伏褶皱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因此,一个褶皱不可能既是斜歪褶皱又是倾伏 褶皱。() 三、选择题 断层的上盘是指 a.断层相对向上运动的一盘 b.断层面以上的断盘 c.相对向上滑动的一盘 d.断层主动一盘 °”中的35°代表 地层产状符号“35°27 a.地层的走向 b.地层的倾向 c.地层的倾角 d.以上答案都不对 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走向 b.倾向 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 d.露头线 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a.整合 b.平行不整合 c.角度不整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 a.走向和倾向 b.倾向和倾角 c.走向和倾角 d.以上都不对 岩层的真倾角 a.大于视倾角 b.小于视倾角 c.等于视倾角 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a.平行不整合 b.角度不整合 c.整合 d.假整合 褶皱枢纽是指 a.单一褶曲面往上凸的最高点连线 b.单一褶曲面往下凹的最低点连线 c.单一褶曲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d.褶曲轴面与地面交线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 a.横断层 b.倾向断层 c.走向断层 d.顺层断层 四、填空题 1.断层面倾斜,上盘上升者称( )断层;上盘下降者称为( )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近 于直立且断盘作水平方向的相对运动者叫做( )断层. 2.将褶皱大致平分的一个假想的面称(),该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做()、它的方 向代表了褶皱的()方向。 3.当褶皱轴面大致呈水平状态时,这种褶皱称为()褶皱,这种褶皱两翼地层层序 一定是一翼()而另一翼则为() 4.隔挡式褶皱的特点为是:背斜();向斜();隔槽式褶皱的特点 是背斜();向斜()。 5.岩层的真倾角总是()于视倾角;真厚度总是()于视厚度。 五、问答题 1.在野外工作中如何确定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存在? 2.何谓产状?岩层的产状要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几何关系? 3.为什么在野外测量岩层倾角一定要垂直岩层的走向?试证明真倾角恒大于视倾角? 4.如何确定褶皱构造的存在? 5.向斜和背斜其本质区别何在? 6.在野外确定一条断层是否存在有哪些标志? 7.何谓岩层的厚度?如何识别岩层的真厚度与视厚度? 8.简述褶皱的形态分类、褶皱的组合分类。 9.简述断层的形态分类,断层的组合分类。 10.节理(裂缝)发育的影响因素如何? 11.断层存在的地面标志和井下标志有何异同? 12.断层和褶曲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六,读图题 1.下面的褶曲名称分别是什么?

石油地质学考试卷B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B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概论 PART I 闭卷考试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1. 氯仿沥青“A ” 2. 生油窗 3. 相渗透率 4.隐蔽圈闭 5. 油气田 6.含油气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2分) 1、按照油气藏分类,古潜山油气藏属于 类型的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属于 类型的油气藏 。 2、烃源岩异常压力微裂缝排烃模式适合于烃源岩演化程度的 阶段,其异常压力产生的可能原因包括 、 、 、 等。 3、烃源岩在岩性上可分为粘土岩类、碳酸盐岩类和煤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 。陆相烃源岩有利的形成环境是 和 环境。 4、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类型有 、 和 等;二次运移的主要阻力为 ;主要运移动力为 和 等。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 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 区向流体势的 区运移。从盆地结构和构造背景考虑, 和 等位置是油气运移有利的指向区。 5、伴随有机质四个演化阶段,有机质可形成四种类型的天然气,它们是 、 、 和 。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型气的δ13C 1比油型气的δ13C 1 。

6、根据右图给定的烃类混合物的相图,判 断地层分别处于A、B、C、D点情况下形 成的油气藏的相态类型?。 A:; B:; C:; D:。 7、现有两种天然气A和B,经组分分析测 得A和B的CH4含量分别为98%和85%; 两者的δ13C1分别为-65‰和-45‰,试判断 两者天然气的成因类型:A为;B 为。 8、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产层是 系。大庆油田位于盆地; 其主要产油层系是系。 9、根据下图,判断油气藏类型,a为类型、d为类型、e为类型;试判断圈闭b和c形成时间的相对早晚。 10、指出下列各图所示的油气田类型。A为; B为;C为;D为。 A B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 油母质。 2、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3、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 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4、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使能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溢散的岩 层。 5、石油: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由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呈液态或稠态的可 燃有机矿产。 二、填空题(30×1=30分) 1、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划分为山地、丘陵、 盆地、高原、平原等。 2、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地质年代单位:宙、宙、纪、世。 3、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5、摩氏硬度从1到10的矿物依次是:划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 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6、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 二、泥盆纪、志留纪、石炭纪、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白 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三、选择题(10×2=20分) 1、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 c )、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A.沉积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物理风化作用 D.岩浆作用 2、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 a )、重结晶作用。 A.胶结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3、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c )。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d )。 A.氧和铝 B.铝和硅 C.铁和镁 D.氧和硅 5、石油和天然气与( c ) 关系最为密切。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6、下列岩石中,储油条件最好的是( d )。 A.火成岩 B.变质岩 C.粘土岩 D.沉积岩 7、沉积岩一般可分为( b )。 A.碎屑岩、粘土岩、石灰岩 B.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C.碳酸盐岩、碎屑岩、变质岩 D.粘土岩、碳酸盐岩、砾岩 8、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b )。 A.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 B.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C.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 D.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9、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A.生物发育 B.气候状况 C.地球化学条件 D.自然地理条件10、在沉积相的分类中,湖泊相属于( a )相。 A.陆 B.海 C.滨海 D.浅海 四、简答题(5×5=25分) 1、以下胶结类型分别属于哪一类?

石油地质基础题库完整

《石油地质基础》题库 第一章地球概况及地质作用 1、地球的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所圈闭的形状。 2、所谓大地水准面是指: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3、地球的形状为:扁率不大的三轴椭球体。 4、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地表形态可分为海洋和陆地两大地形单元。 5、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可划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单元。 6、根据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可分为大陆边缘、深海盆地及大洋中脊三部分。 7、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地球的密度、地球的重力、地球的磁性、地球的内部温度、地球的弹性及塑性。 8、常温层以下,温度随深度而逐渐增加。 9、地温梯度:常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时所升高的温度值称为地温梯度。 10、地温级度: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所增加的深度值称为地温级度。 11、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 12、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13、由于软流层温度约为700~1300℃,已接近地幔物质熔点。据推测,地幔物质已部分熔融,故此认为软流圈是岩浆的发源地。 14、克拉克值:把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即地壳中元素的丰度),称为克拉克值。 15、自然界中岩石种类虽然很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三大类型。

16、地质作用:把自然界引起地壳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过程,称为地质作用。 17、地质营力:把引起地质作用的各种自然动力称为地质营力。 18、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可将地质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型。 19、内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的能量(高温、高压)和地球自转的动能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20、内力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 21、外力地质作用:是指以外能为主要能源而引起地表形态和物质成分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2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在地球表面进行,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23、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下,由于气温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作用,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24、根据风化作用的性质及其结果不同,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25、按风化产物物质成分、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碎屑物质、残余物质、溶解物质。 26、剥蚀作用:自然界中各种地质营力,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作用,并把破坏产物搬离原地的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27、按地质营力的形式,剥蚀作用分为河流的侵蚀作用、地下水的溶蚀作用、湖泊的剥蚀作用、海洋的剥蚀作用、冰川的刨蚀作用和风的吹蚀作用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与答案[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 2.圈闭 3.溢出点 4.TTI 5.CPI 6.初次运移 7.流体势 8.系列圈闭 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 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 一.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

的。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野外生产又分为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 第二个环节是室内资料处理。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工作,得出的成果是“地震剖面图”和地震波速度、频率等资料。 第三个环节是地震资料的解释。这个环节的任务是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综合地质、钻井的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说明地层的岩性和地质时代,说明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绘制反映某些主要层位的构造图和其他的综合分析图件;查明有含油、气希望的圈闭,提出钻探井位。 三.钻井 经过石油工作者的勘探会发现储油区块, 利用专用设备和技术,在预先选定的地表位置处,向下或一侧钻出一定直径的圆柱孔眼,并钻达地下油气层的工作,称为钻井。 在石油勘探和油田开发的各项任务中,钻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诸如寻找和证实含油气构造、获得工业油流、探明已证实的含油气构造的含油气面积和储量,取得有关油田的地质资料和开发数据,最后将原油从地下取到地面上来等等,无一不是通过钻井来完成的。钻井是勘探与开采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勘探和开发石油的重要手段。

《石油地质基础》课程参考

《石油地质基础》课程参考 《石油地质基础》是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课程。涉及内容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基础地质和油气地质两部分,主要研究组成地壳的各种矿物、岩石基本特征等地质基础知识以及油气藏基本特征。后一部分为重点, 其核心是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 课程概述 《石油地质基础》的课程内容按教学性质分为3种类型: (1)认知型,包括石油地质的基本知识:各种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沉积岩和沉积相,古生物地层,构造运动等各类名词、术语和概念;各种地质构造的识别等; (2)技能型,包括常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和描述,各种常见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肉眼鉴定和描述,地质图件的判读和绘制; (3)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例如根据构造资料和沉积特点推断生储盖组合的类型,进而判断油气藏的成因及类型等。由于课时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优选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地质科学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解。 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和手段的确定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首先对包括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内的不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比较它们的教学功能和效果,给各种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以明确的定位。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各种方法互为补充。课程选用基于移动课堂信息化平台,改进课程的教学活动组织,充分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集成性、多样性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目前,《石油地质基础》课程的教案、课程标准、学期授课计划、学习任务单、教案、课件、微课视频、动画、在线作业、在线测试、试题库、行业和职

中国石油大学1999-2005石油地质学考研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学》历年考研试题(1999-2005) 1999年 一、名词解释(2.5×8=20)( 8、9题任选一题) 1、低—未熟油 2、相渗透率 3、油气田 4、圈闭 5、生油窗 6、油气聚集带 7、油气系统 8、控制储量 9、干酪根 二、填空题(1×30=30) 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 三、简答题 (50)( 4、5任选一题) 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 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 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 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 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 2000年 一、名词解释(4×5=20) 1、油气藏

2、干酪根 3、生油门限 4、相渗透率 5、固态气体水合物 二、简答题(7×5=35) 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其特点。 4、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三、论述题(15×3=45) 1、是从生油母岩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因素、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2、试从源岩条件、储盖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发育特征等方面论述三角洲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3、试述箕状凹陷(单断型断陷盆地)非构造圈闭及其非构造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分布。2001年 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4×5=20) 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 2、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3、煤型气与煤层气 4、岩性上倾尖灭圈闭与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教学大纲 三年制石油钻井专业适用 大庆职业学院 (原大庆石油学校)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

大庆职业学院ZZSY06808 石油地质基础教学大纲 三年制石油钻井专业中职适用(6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地质基础是钻井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对地质作用、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古生物学及构造地质学等内容有很好的掌握,掌握各种地质作用与油气生成与储集的因果关系,以及在石油钻井过程中有关地质工作的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地球的一般知识,了解地球构造及物质组成。 2.掌握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规律。 3.掌握石油,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规律。 4.掌握有关的地层知识,建立起时空概念。 5.掌握各种地质构造的特征,成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三.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以实际需要为基本原则,力争全而精,有较强的系统性,同时应照顾本地特点,注意实践、实验的内容。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地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叙述性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在讲课中应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幻灯片、电视录象等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应采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师辅导,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课后应适当布置复习题及作业题,以便学生及时复习,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搞好室内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加强实验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重视。 五.大纲的适用范围及课时分配 本大纲适用于钻井专业(中职),总学时68学时。当教学计划与本大纲时数不符时,可适当调整。

石油地质学试题库word精品

一、名词解释 绪论 1石油地质学 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课。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1石油沥青类 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2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 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因为这些矿产多由古代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所以常被人们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 3石油(又称原油) 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4气藏气 系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纯气藏的天然气。 5气顶气 系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6凝析气 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称为凝析气。一旦采出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降低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7固态气体水合物 在洋底特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形成固态气体水合物, 或冰冻甲烷或水化甲烷。 8油田水 所谓油田水,从广义上理解,是指油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 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9底水 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直接与油(气)相接触,并从底下托着油气的油层水。 10边水 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外延。 11重质油 是指用常规原油开采技术难于开采的具有较大的粘度和密度的原油。与常规油相比,包含了数量较多的高分子烃和杂原子化合物,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密度大、粘度大、含胶量高、含蜡量低、凝固点低的特点。第二章油气显 1油气显示 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衍生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 2油苗

石油地质基础复习题

第六章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沉积相、沃尔索相律、相模式、冲积扇、河流弯曲度、波(浪)基面、 二、填空题 1.指出下列相标志所代表的地质意义:黄铁矿还原相;泥炭和煤沼泽相;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河流相;冲刷面河床;人字形层理潮汐;晶体印痕干旱气候;瓣腮类、腹足类、介形虫和鱼化石组合湖泊相;海绿石海相;粒序递变层理浊流。 2.冲积扇分为扇根、扇中、扇端三个亚相。 3.河流依据平面几何形态可分为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四种类型。河流相包括河床、堤岸、河漫和牛轭湖亚相。 4.河流相沉积由下往上,颗粒粒度由粗到细,是正旋回。湖泊相沉积由下往上,颗粒粒度由细到粗,是反旋回。 5.含盐度>3.5%的湖泊,称为咸化湖泊;含盐度<3.5%的湖泊,称为淡水湖泊。 6.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以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和淡水湖泊微相沉积为主,顶部有河流沉积;三角洲前缘亚相以泥炭、褐煤和砂质沉积为主;前三角洲亚相位于波基面以下,以悬浮沉积、胶体沉积为主。三角洲从下往上,颗粒粒度由细到粗,是一个反旋回。 7. 湖泊相分为湖成三角洲、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亚相。 8.海相组中位于波基面和最高涨潮线之间的为滨岸相,位于陆架区的为浅海陆棚相,水深在2000m以下的为深海相 三、选择题 1.决口扇是()的一个微相。 (1)河床亚相;(2)堤岸亚相;(3)河漫亚相。 2. 湖泊沿岸砂坝是由()形成。 (1)河流的注入;(2)湖浪改造河流沉积物形成;(3)浊流;(4)悬浮物垂向加积。 3.浅海陆棚相是()。 ⑴海平面至浪基面;⑵近滨外侧到大陆坡内边缘; ⑶ 200-1500m;⑷大于1500m;⑸大于3500m。 4.依据水动力条件可将滨海相分为若干亚相,其中平均低潮线-平均高潮线之间的属于()亚相。 ⑴滨外(陆棚);⑵近滨(临滨);⑶前滨;⑷后滨;⑸滨岸砂丘; 5.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是()。 (1)鸟足状三角洲;(2)鸟嘴状三角洲;(3)港湾型三角洲;(4)扇形三角洲 四、简述题 1.河流相的“二元结构”。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2

第二章矿物学 一、名词解释 矿物解理硬度条痕解理面断口 二、判断题 1.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2.矿物都具有解理。() 3.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4.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5.岩石无例外地都是矿物的集合体。() 6.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三、填空题 1.肉眼鉴定矿物时,主要根据矿物的()和()等物理性质。 2.肉眼鉴定矿物时,可将矿物单体形态分成()、()和()三种类型。 3.下列矿物常见单体形态特征分别是:石榴子石为();角闪石为();辉石为();橄榄石为();长石为();石英为()。 4.写出下列矿物的常见解理特征:方解石为();黑云母为();辉石为();长石为();石英为();橄榄石为()。 5.写出下列矿物相对硬度:石英为();刚玉为();磷灰石为();白云母为()。 6.写出下列矿物所属化学类别:自然硫为();磁铁矿为();方铅矿为();萤石为();重晶石为();和蓝闪石为()。 7.除一般的光学性质与力学性质外,下列矿物可作为鉴别时的特殊性质分别有:磁铁矿();滑石();石墨()和();云母()和()。 四、选择题 下列具有极完全解理的矿物是()。 a.方解石; b.白云母; c.辉石; d.橄榄石。 下列均能被石英所刻动的矿物组是()。 a.石墨、石膏、方解石、磷灰石; b.萤石、长石、云母、滑石; c.橄榄石、角闪石、辉石、刚玉; d.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石榴子石。 下列全由矿物组成的一组是() a.石英、玛瑙、煤、云母; b.辉石、沥青、石油、金刚石; c.人造水晶、矿泉水、长石、方解石; d.雪花、高岭石、石英晶簇、花岗斑岩中的长石斑晶。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考研真题8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 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5×7=35) 1、干酪根与氯仿沥青“A” 2、圈闭与油气藏 3、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 4、地层圈闭与岩性圈闭 5、油气田与油气聚集带 6、正常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 7、油型气和煤型气 二、填空题(1×25=25) 1、Ⅰ型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原始H/C原子比要比Ⅲ型干酪根的原始H/C原子比______,其结构中富含________________结构,其生烃能力________。 2、评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主要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盖层的主要岩性一般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少数为_____________。 4、断层的封闭性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5、天然水合物主要形成于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天然水合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6、油气资源比较富集的主要盆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7、松辽盆地属于_____________盆地,其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为_____________。 8、克拉通盆地主要发育________________型油气聚集带,国内外重要的克拉通含油气盆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0×5=50) 1、简述油气生成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2、简述影响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发育的主要因素。 3、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主要受哪些地质因素的控制? 4、简述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5、简述断陷型裂谷盆地油气藏分布模式。 四、综合题(20×2=40) 1、根据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应从哪些方面分析盆地中一个构造带的油气勘探前景?每个方面应具体分析哪些内容? 2、图1为某盆地的白垩系目的层顶面埋深图。该盆地中间有一近东西向的北倾逆断层,断层活动时为侏罗纪——早第三纪,使得盆地发育二个凹陷A和B。研究表明,凹陷A主要发育侏罗系煤系源岩,凹陷B主要发育白垩系泥质烃源岩,凹陷A侏罗系煤系源岩的R0为1.0%——1.5%,凹陷B白垩系泥质烃源岩R0为0.6%——1.0%,已发现5个油藏和3个气藏,特征见表1。白垩系砂岩分布较广,砂体连续性较好,物性也较好。凹陷A侏罗系煤系源岩主要生油期为白垩纪末,主要生气期为早第三纪末,凹陷B白垩系泥质烃源岩生油期为晚第三纪末。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基础期末试卷A含详细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渗流力学》期末考试试卷A(闭卷考试)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试卷和试卷一同交回)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矿物 2、胶结物 3、交代作用 4、沃尔索相律 5、规范化石 6、二次运移 7、油气藏 8、凝析气 9、地质构造 10、圈闭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20分) 1、碎屑岩胶结类型有、、、。 2、与地质时代单位代、纪、世对应的地层单位是、、。 3、生储盖组合类型、、、。 4、中生代形成的地层有。(1.5分) 5、在矿物的摩氏硬度计中,硬度等级为3,5,7的矿物名称分别是、 和。 6、下列沉积特征代表何种相标志? 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煤层;低角度交错层理;海绿石;黄铁矿。 7、岩石变形阶段有、、。 8、促使油气运移的动力、、、、。 9、大陆边缘包括、、。 10、根据碎屑颗粒大小可将碎屑岩分为、、三大类。根据岩石的层理厚度可将粘土岩分为、两大类。根据岩石的矿物组成成分,可将碳酸盐岩分为、两大类。 三、选择题(带“*”者有2至3个正确答案,其余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计18分) 1、大陆架是指水体深度的海域。 A.小于200m B.200~1500m C.1500~3500m D.大于3500m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莫霍界面是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B.软流圈的物质是流体状态; C.古登堡界面的深度是984km; D.地球软流层之上的固体部分为岩石圈。 3、欲在某地区钻一口深度4500m井,若该地区地温梯度是3℃,年平均气温为20℃,预计井底温度为。 A.135℃;B.155℃;C.115℃;D.60℃。 4、成岩作用是指使松散的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的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 A.沉积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B.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压实作用、重结晶作用D.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5、根据岩浆岩矿物结晶系列,若某岩石中主要暗色矿物是角闪石,则主要浅色矿物是。 A.酸性斜长石;B.中性斜长石;C.基性斜长石;D.正长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